第一篇:小河的歌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
一:欣赏画面,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要求,自由朗读诗歌
2.叫学生当老师带读生字
3.全班开火车读生字
4.简介总起句意思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提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谈喜欢的小节,谈感受
3.教师指名读诗歌,学生评价
4.师小结
四:拓展:
1.小河还会诉说哪些动人的故事?
2.联系现实生活有哪些人像小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3.师总结
五:感情深华
师介绍有关奉献的名句,六:布置作业
七;下课
第二篇:小河的歌的教学反思
《小河的歌》这首诗歌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条小河的心声。抒发了小河长年累月,无论白天黑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渴,却不停地快乐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臆。在教学中具有以下特点:
1、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汇报小河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学生可以用句子,也可以用一段话;谈感受时,可以说你为什么喜欢小河,也可以说你想向小河说什么话。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老师都给予肯定,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感受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不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如在学生识字、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要求:
(1)默读,想一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
(2)画一画,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词句;
(3)读一读;
(4)说一说,和小组同学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了问题,理解了课文内容,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了语感。
3、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重视学法的指导。习惯好,终身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老师不急于送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点拨,使学生在需要处、矛盾处、困惑处获得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小河的歌教学教案设计
《小河的歌》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课前)
教师在黑板上画波浪线。
师(板书:~~ ~~)
师:同学们,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
生:头发、裙子边、毛线、浪花……(一上课就结束)
一、激趣导入,初学课文。
1、导入,初读。
师:我的家乡有条清澈的小河,它每天都唱着快乐的歌儿,向前奔跑着,你想听听它唱的歌吗?
师(播放流水声音)
师:小河的歌好听吗?它每天哗哗地唱着歌儿,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读了《小河的歌》,你就会明白了。
师(板书:小河的歌,并画出小河的形状)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声自由地朗读歌,在读的时候圈出你不懂的词语,想一想,小河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自由读诗)
2、学习生字词。
师(课件出示生词)
师: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请你读一读。(指名读)
生(读词语)
师:播种的“种”这个字怎么读,还有什么读音,课文中应该怎么读?
生:读种(zhǒng),还可读种(zhng),课文应该读种(zhng)。
师:当作为名词时读种,作动词时读种。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生词,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词)
3、回到诗歌,各小节指名读一读。
师:学完生词,你一定能把诗歌读好。谁来试一试。请其它同学们仔细倾听,想一想,这是一条怎么的小河?认真听就等于自己也读了一遍。
生(指4名同学读诗)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读吗?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课文)
4、读了诗歌,你知道 :“我”是一条_______的小河?
师(课件出示: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_______的小河。)
生: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的明亮小河。
师(板书:明亮)
生: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的快乐小河。
师(板书:快乐)
生: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的绿色小河。
师(板书:绿色)
生: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的奔跑小河。
师(板书:奔跑)
5、了解总起句。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是用书上的第一句话来总结的。放在一段话的开头又是概括本段的意思的句子叫什么句?
生:总起句。
师:对,这是一种概括一段话意思的好方法,在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尝试着用用总起句。
师(课件出示:总起句)
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能再去细细地读读诗歌,会觉得一首诗歌就像是一杯淳香的清茶,越品越有味!你们愿意品一品吗?
二、精读诗歌,品味意境,明白小河的高尚品质。
(一)师:请同学看屏幕。
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请你有感情地读读这四个小节,把最让你感动的小节圈起来,多读几遍,并把这一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用“~~”线画出来。)
(指一生读要求)
(二)学生自由读。
(三)品读诗歌。
1、学习第一小节。
(1)师(指名一学生)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一小节。
师(点击课件)
生接着(读这一小节诗)
师:是呀,明亮的小河永远有走不完的路,有唱不完的歌。正是因为它的身旁有谁相伴?
生:星星、月亮、小鸟、花草、树木、小鱼……
(2)画一画。
师:说得真好,谁愿意上来画一画它们。(指一名学生:上台画:钟节玺、喻力安琪)
生(画画,其它同学观看)
(3)学生朗读第一小节。
师:瞧,小河因为有了星星、月亮、小鸟、花草、树木……的陪伴,变得更美了。
师(播放流水音乐)
师:你瞧,它又在山谷里不停的奔跑,多么快乐的小河呀!让我们快乐地把这一小节美美的读一读。
生(齐读)
2、回到课件,让学生选择学习第二小节。
师(指名一学生说)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小节(师点击课件)
师: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读。
(1)引导学生回忆,切身体会文章内容。
师:听了同学们这么快乐的朗读,小河也快乐地走来了。
师(播放画面,学生观看)
师:小河要忍受难熬的寂寞和干渴,你也有过寂寞、干渴的经历吗?(假如你一个人在家无事可做,没有伙伴的时候,假如你很想喝水却滴水未进,很干渴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我有过寂寞的时候,我很难受。
生;我有过干渴的时候,我很想渴水,口干舌燥的,很难过。
(2)朗读指导。
师:当我们寂寞、干渴的时候非常难受,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读出难过的感情。
师:谁来试一试。(一个学生读)
师(指导朗读这句)
师:请左边一小组读一读这句。
生(左边小组读)
师:请右边一小组比一比来读一读。
生(右边小组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难受的感情来。
生(齐读这一句)
(3)情感升华。
师:寂寞、干渴困扰着小河,可小河却把这些当作是一种快乐,你们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教师可提示:以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快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不怕自己受苦,只想着奉献,这是一什么精神?)
生:助人为乐(教师板书:助人为乐)
生:乐于助人
生:无私奉献(教师板书:无私奉献)
师: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小河,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3、回到课件,让学生选择学习第三小节。
师(指名一学生)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三小节。(出示课件)
师:请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来读一读?
生(喜欢的学生朗读这一小节)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没选择喜欢这一小节同学也许你们会读得更好。来你们读读!
生(未选喜欢的这一小节的学生朗读)
师:绿色的小河来自于哪里?
生:大地,大山
师:大地哺育了小河,大山哺育了小河,它就有了崇高的追求,什么追求?
生:向往大海
师:同时它还会为人类做些什么呢?
生:浇灌禾苗,播种希望……(让学生拓展:还会灌什么:花草树木,牛羊马畜……等)
师:在小河的浇灌下,小树变绿了,花儿盛开了,庄稼丰收了,牛儿肥了,马儿壮了,小河为了人们的幸福默默地奉献着,人类享受着丰收的快乐。此时,你想对小河说些什么?
生:(感激、赞美的话语)(朱同、刘小东)
师:让我们班的女同学把我们最真挚的感激、赞美之情献给,这无私奉献的小河。
生(女生朗读该节)
师:(男同学来比一比)
生(男生朗读该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或许会更好!
生(齐读第三小节)
4、回到课件,学习第四小节。
师(指名一学生回答喜欢的小节和句子)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小节,这个小节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师:正是由于小河的奔跑,才投入大海的怀抱,正是由于小河的奔跑,才有大地的生机。让我们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师(课件播放背景音。)
生(学生有表演读)
三、整体巩固,拓展延伸
总揽全文,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师(看板书总结)
师:通过学习我们今天认识了这条(师指板书)(生:明亮、快乐、绿色、奔跑)的小河,它奔跑山间,忍受寂寞和干渴,浇灌禾苗,播种希望,让我们人类享受丰收的快乐,你们说在你们心中,这又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生:这是一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小河。
(2)拓展。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小河一样默默无闻,认真工作,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人。
比如:(想想看谁像)(生:答:老师、医生、清洁工等)
师: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先同学们同桌讨论讨论,再来说一说!
(学生同桌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的心里话。
生:(说对无私奉献的人的感激的话)(陈纪豪、喻力安琪)
师:是啊,他们就像一条小河唱着快乐、动人的歌,他们助人为乐,为了人们无私奉献,让我们把这首优美的《小河的歌》献给他们吧!
生:(全班站立齐读)
四:教师总结,以感情激发学生的乐于奉献的思想感情!
师:(师总结)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心中充满快乐;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世界才如此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唱着奉献之歌,用我们的一言一行,让大地更美,(语气上扬)让世界更美。大家说,能做到吗?
生:(一起大声说:能!)
师:老师有几名有关奉献的名言想送给同学们,(出示课件),大家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名言)
师:希望同学们能把它牢牢记在心中,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五、板书设计
小河的歌
明亮 快乐 绿色 奔跑
助人为乐 无私奉献
第四篇:《水乡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潘晓晴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
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压韵年,富有鲜明繁荣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学情分析:
诗歌琅琅上口,学生十分喜爱,不少学生已经能熟练背诵,教学中主要是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水乡美景,再用心品悟诗歌句子,感受其中繁荣意思和韵律的美,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连、飘、荡、装、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生答:喜欢)其实我们的家乡——张家港,就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水乡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这是一首献给水乡的歌,想听吗?
2、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秋湖月夜》。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随机出示小卡片,如: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学习生字培养习惯
1、示:“连、飘、荡、装、船”五个生字。
(1)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我当小老师”
(我教大家学“x”字,分析字形,口头组词或随机认字开花。)
(3)连:连忙连接
飘:飘荡飘扬轻飘飘飘洋过海
荡:荡秋千
装:时装装扮不懂装懂
船:渔船
2、指导书写:
(1)指名上黑板在田字格中书写,其于在书上描红
(2)评议黑板上小朋友写的字。(在这一主动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怎样把字写漂亮,写美观。)
(3)完成作业: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欣赏了水乡的美好风光,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入水乡,唱一唱优美的——《水乡歌》——齐读课题
2、播放放课件,边欣赏水乡美景,边听课文范读。
3、小朋友,水乡美吗?打开书本,自己再读读课文,你会觉得水乡更美的。
二、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你觉得水乡美在哪儿?
学生回答,相机完成板书。是呀,水乡美就美在这里的“水多、船多、歌多”
3、水乡绿水清波、白帆如云,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让我们再来仔细欣赏一下吧。
4、(点课件: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师述:看,这里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水真多啊!谁想来读?
(点课件,示:处处绿水荡清波):是啊,这里是池塘,那里是池塘,踮起脚尖儿,你会发现,池塘里的水真绿啊!——指名读
师生合作读:师读第一句,生读2、3句
师叙述:水乡不仅水多,船也多,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在脑海里放电影,看谁的电影放得最美。
交流:刚才在脑海里放的什么电影?
(点课件,出示图和课文),引读:白帆片片像„„
指名读——齐读
师述:水乡船很多,船上的人们不由得唱起了动听的渔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水乡的歌。(师放音乐,生闭上眼)张开小眼,跟着音乐,读读这一小节。
4、水乡这么美,水乡歌更美,这么美的课文,读它是一种享受,谁愿意来享受这种读书的快乐呢?——指名生读——让我们再来唱唱这首优美的水乡歌。——齐读。
三、课外拓展
我们张家港就是水乡,你们还能说说水乡什么多吗?(生答)
课件出示荷叶图:水乡什么多?
荷叶多。
师:怎么多?谁来做小诗人?——指导
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了桥多、鱼多、米多,能象刚才一样编首小诗吗?
找自己的好朋友先说一说。
交流。
四、作业
把你编的小诗写下来。>《水乡歌》教学设计
第五篇:《数字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山东博兴县实验小学 曹同凤
教学目标
1.识字11个,学习常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读熟《数字歌》。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能力,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3.使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一幅图是:美丽的大自然中,蓝天上鸟儿在飞,碧绿的草地上牛马在吃草,小鸡们在追逐,小虫在地上爬,小鱼、小虾、小鸭子在小河中游。单幅图6幅,上面画有小动物)
设计思路
《数字歌》是一首童谣,插图和课文内容一一对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或者插图让学生数小动物,由阿拉伯数字引入汉字,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常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当学生熟知课文时再采用不同的方法认识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数字”,我们先来学习《数字歌》。(师板书:数字歌)
2.跟老师读课题后,指导认识“数”“字”。
师:“数”这个字你在哪里见过?(生答:在数学课本上经常见到它。)对,我们在数学课本上经常见到它。可以组成:数字、数学、数数。
二、读课文,熟知内容
1.(听录音。)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2.师:这首童谣好听吗?跟老师读一下好吗?请边读边用手指着字。
3.请同学们自己用手指着字读一下,看看谁读的认真,能把童谣早读熟。提示学生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还可以问老师。
4.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有的同学可能是已经能背了,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互相读一下,比一比谁读得熟。
5.谁读得熟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6.师:我们齐读一下好吗?
(这首童谣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果有学前教育的学生,读几遍后就能背得很熟,所以在读熟时可以接着引导学生背诵,引导的方法,可采用老师说前或后,让学生说后或前,反复几遍就可以。)
三、看图加深理解,认识生字。
师:今天这些小动物都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一找好吗?看看它们都有多少。
1.请学生看课本插图,从书上把它们都找出来,用阿拉伯数字在小动物的旁边标出来。
2.学生自己找。找后同桌互查。
3.师:你门都找对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也都找出来了,你们看咱们找的一样吗?
下面你们再从课文中找出与阿拉伯数字对应的汉字,找出来反复读一下。
4.(出示卡片。)认读。(也可用多媒体,如一头牛,“一”下面点上点,“头”用红字,“牛”用黑字。)
一头牛两匹马三只小羊四只鸡五只鸭十个数字小朋友
5.师:同学们认读得太棒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谁能把下列的字音读得既准确又流利。(多媒体出示或者用小黑板出示。)
一两三四五只个朋友数
6.在游戏中识字---“猜字游戏”
游戏玩法:每两个同学一组到前面来,一个同学面向同学们,另一个同学指出一个字,让同学们看清楚记住。然后让面向同学的那个学生再找。找到一个,他问:是不是?如果不是,同学们齐声回答:不是。再找。如果是:同学们齐声回答:就是。同时伸出大拇指齐说:你真棒!这个游戏,有时找的同学一次找到,有时所有的字都要找一遍。这样学生会反复读生字,在游戏中识字记字,还可调动学生学生字的兴趣。
四、巩固练习。
1.(出示图1:画有三只小鸟)
师:图上有几只小鸟?(有3只小鸟)
2.(出示图2:画有两头奶牛。)
师:图上有几头奶牛?
3.(出示图3:画有3只山羊在山坡上吃草。)
师:图上有几只山羊在山坡上吃草?
4.(出示图4:画有小河,小河里有10条鱼。)
师:小河里有几条鱼?
5.(出示图5:画有一棵树,树下有5只鸡)
师:图上有几棵树,树下有几只鸡?
6.(出示图6:有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这个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认识的几个字和常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同时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训练时要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五、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童谣《数字歌》。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非常好!同学们今天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当小老师,把这首童谣读给他们听听。好不好?
《数字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