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基础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quán hénɡ
dǎ rǎo
bēi mǐn
tián jìnɡ
()
()()()
zhòng xīng pěnɡ yuè
tuō yǐng ér chū
()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 ”
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zháo zhuó)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bié
biè)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tán dàn)药袋子,背(bèi bēi)上背(bèi bēi)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
三、比一比,再组词
勘()刚()扰()锯()堪()钢()挠()据()
四、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木筏 一()荒岛 一()鸟枪 一()羊皮伞 一()名言 一()回信 一()经历 一()英国船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逆境()放弃()粗糙()大名鼎鼎()懦弱()安静()舒适()龙飞凤舞()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残酷()彻底()依赖()推论()艰辛()慎重()提携()惬意()
七、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例:津津有味 不安 无几 不倦 我能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2. 衣 食 顶礼膜 神秘莫 选择一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句话:
八、选词填空
精力 精神
爷爷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仍然()旺盛,每天都下地干活。今天我们广播操比赛,大家显得特别()。冷酷 残酷
朋友遭遇不幸,我们千万不能()无情,要热心伸出双手。敌人太()了,连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都杀害。
九、熟读课文,掌握内容
1.勃朗特三姐妹硬是用___________,敲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浇灌成“_____”。
2.《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的霍金被人称为“__________”,他撰写的《__________》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提及霍金,我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成语。
3.《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在“我”家三代相传,这本书是英国作家
写的,文中他的名言“ ”我很喜欢,因为它让我懂得了 提高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发现()发明()发挥()发动()建设()建立()建造()建议()
二、先解释加点字,再写出词语的意思
寥寥无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年累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不释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按要求写成语
描写勤奋的成语: 形容学问高的成语: 形容名气大的成语: 形容有毅力的成语:
四、选择带点词语的意思
1.穷:A.缺乏财物;B.穷尽;C.极端;D.彻底。
穷困()穷追猛打()无穷无尽()穷凶极恶()....2.望:A.向远处看;B.探望;C.盼望,希望;D.名望。看望()一望无际()喜出望外()德高望重()....
五、请在括号里分别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陈默登上山头看着远方的台湾岛,他在();王林从高处向下看,他在();张青前后左右看,他在();钱明从下往上看,他在();孟云大略地看,他在();林敏专注地看,他在();黄平在看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在()。
六、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站在山脚下仰望,山峰雄伟壮观;站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2.天刚亮,宁静的大街又()起来。..3.新()两个社会对比,真是一个天堂,一个()。...
七、把下面的词语按感情色彩进行分类
荒无人烟 蛮横傲慢 逆境成才 嗷嗷待哺 脱颖而出 高深莫测 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词:
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勃朗特姐妹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
勃朗特姐妹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
九、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报纸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回答是肯定的。
参考答案:略
2.大家都在援助灾区人民,我不能袖手旁观。(换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大家都在援助灾区人民,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3.我喝了一口古井里的水,真甜啊。(把句子写具体)
参考答案:略
十、体会句式特点,仿写句段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是();()是()。
十一、排列顺序
()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奖金”。()他一共有150项发明。
()在他临终前写了一份遗嘱,要求将他的遗产分成两部分。
()这些发明使他得到很多钱。
()其中一部分钱用来奖励各个领域中杰出的人。
()诺贝尔的一生都是在实验中度过的,他战胜了一次次失败,获得了一次次的成功。
十二、从下面词语中选几个(三个以上)写一段话
景仰 节衣缩食 要强好胜 孜孜不倦 冷酷 逆境
十三、综合修改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许多不少的书,其中最喜欢读的是“上下五千年”。我写的一遍读后感参加了今年学校举办的迎《国庆》作文比塞,获得了一等奖的好评。奖品是钢笔和毛笔,我最喜欢用它来写读书笔记。
综合题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一次,仪山禅师洗澡。
水太热了点,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倒进澡盆。
听师傅说,水的温度已经刚好,看见桶里还剩有冷水,做弟子的就随手倒掉了。
正在澡盆里的师傅眼看弟子倒掉剩水,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倒掉的剩水,不就可以浇灌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受师傅这么一指点,从此便心有所悟,取法号为:“滴水和尚。” 1.好好想想,给短文加一个标题。
2.文中有“一举两得”,“一举”指,“两得”指。“何乐而不为”的意思是。
3.弟子心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1.(二)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各路侯纷纷争当霸主。刘备的军师便说:“南阳有位隐士诸葛亮,此人神机妙算,如果主公能够得
到他的帮助,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业。”刘备听后立即带上关羽、张飞前往南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人到达南阳时,正好赶上诸葛亮出门未归,非常失望,于是很无奈地走了。
过了不久,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到南阳,又一次带上关羽和张飞连夜冒雪,来到南阳。谁知不巧,又扑了个空。
当三人再次来到南阳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张飞不耐烦,恨不得立刻就要叫醒诸葛亮,可刘备要耐心在茅草屋外等候,当诸葛亮醒来时,被刘备三次来请所感动,决定出山帮助刘备一起共创千秋大业。1.把画线部分换成两个四字词语写在()里。
()()
2.“神机妙算”的意思是:,你一定还知道诸葛亮一些神机妙算的故事:、。
3.读了这篇短文,我认识了 的张飞和 的刘备。
4.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三)淡泊的风韵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清净最好,淡泊最妙”。淡泊到底是什么?它究竟在哪里?
柳宗元的“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是淡泊;杜牧的“繁华事散逐相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是淡泊;柳宗元的“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更是发清逸淡泊之音。
古人如此欣赏淡泊,今人又何尝不是?
生活离不开淡泊。
具备优势时需要淡泊。泰戈尔有句名言:名声如果高于实际,真实的你就应低下头去。更何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骄傲、自满、四处宣扬,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此时的淡泊是一种成熟,是一种稳重,是一种冷静,是一种智慧。此时的淡泊,妙哉!
取得成绩时需要淡泊。鲜花、掌声,永远只能代表过去,而过去的成功者所面对的,是未知的未来,明智的成功者会把荣誉锁进抽屉里,把淡泊置于荣誉之上。此时的淡泊妙哉!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淡泊。人生是艰苦的,失败时,无须号啕大哭,无须仰天长叹。聪明的失败者不会给自己哭泣的时间,因为他们心中拥有淡泊,所以,他们不会在意得与失,只会默默地总结教训,立刻投入到新的努力之中。此时的淡泊,妙哉!
比赛输赢时需要淡泊。只要不在意输,往往你就是赢家。太在意赢,命
运女神偏偏就不垂青你。因为你的心思全放在输赢上,反而忘了自己的本来工作,这本身就已经失去了赢的资本。此时的淡泊,妙哉!
运筹帷幄的时候需要淡泊。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都有这么一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淡泊?当你静下心来,忘记其他的一切,心中只想着你要做好、你应该做好、你必须做好的事时,往往是你的智慧和创造力达到顶峰的时候。许多宏伟的蓝图,惊人的创举,都是在这样的淡泊之中孕育诞生的。此时的淡泊,妙哉!
哲学家说,淡泊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淡泊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艺术家说,;科学家说。是啊,淡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素质和处世之道。
但是,同任何真理一样,淡泊也是有条件的。有意于生活,对生活有积极作用的淡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淡泊。孤芳自赏不是淡泊;闷闷不语不是淡泊;袖手旁观不是淡泊;愤世嫉俗不是淡泊;麻木不仁也不是淡泊„„
我欣赏淡泊,并不是有意排挤生活中的五光十色。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
因为,淡泊是平常之中隐隐透出的一种情致,一种神韵,一种不平常。正如张岱的:“布帛就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
淡泊又象不知名的花香一缕,质朴、幽静,不可言喻,卓尔不群,散逸着“清水出芙蓉”般的美。
生活中正是有着淡泊,才有着长久,才有着默契。生活中也正是有着淡泊,才有着稳固与灿烂。
拥有淡泊,也就拥有了坚毅与大度。对于一个拥有淡泊之心的人,生活摆布不了他。
朋友,淡泊真的很美妙,难道你不想拥有它,给自己的心灵一个美妙的归宿吗?
1.文章中有一对八字词语,请写下来:
八字词语还有很多,你能补充下面的八字成语并自己写两对吗? 天下兴亡 万事俱备 智者千虑 成事不足
2.请你用“骄傲”一词写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句子。
骄傲(自以为了不起): 骄傲(自豪): 3.文章中的空白处,你能选择恰当的语句填上吗? 淡泊是一种魅力 淡泊是一种智慧 淡泊是一种发明 4.请仔细阅读短文思考: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淡泊?
(四)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给第一节补全标点。
4.这篇短文通过 和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后感受
5.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二、习作
1.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我们身边,不仅景美,只要留意观察,留意感受,还会看到人美,事美。请你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表现出你眼里的美。题目自定。
2.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这回忆值得你永远在心中珍藏。请以《美好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⑴记叙自己生活、学习中值得回忆的美好的事。⑵要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内容。⑶字迹工整,语句通顺。⑷不少于450字。
3.在你们的家乡,有哪些美味,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
4.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下的都是一粒珍珠。长大以后,岁月的丝线就把这些珍珠串起来,串成人生最美丽的项链。
同学们,学校开展过许多实践活动,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1.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2.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具体。参考答案:
1、权衡 打扰 悲悯 恬静 众星捧月 脱颖而出
参考答案:
2、zhuó
bié
dàn bèi bēi 参考答案:
3、勘测 不堪设想 刚强 钢铁 打扰 阻挠 绳锯木断 根据 参考答案:
4、只 个 支 把 句 封 段 艘
参考答案:
5、顺境 坚强 坚持 喧哗 光滑 难受 默默无闻 工工整整
参考答案:
6、残忍 艰难 完全 郑重 依靠 提拔 推测 舒服 参考答案:
7、惴惴 寥寥 孜孜 嗷嗷待哺 惺惺相惜
节 缩 拜 测 参考答案:
8、精力 精神 冷酷 残酷
参考答案:1.钢铁般的意志 文学圣殿的大门 硬是用汗水和心血 小草 大树
2.宇宙之王 时间简史 不屈不挠 身残志坚等
3.笛福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第三空略
提高题
参考答案:
1、奇迹 电灯 水平机器 祖国 友谊 楼房 修改 参考答案:
2、很少。非常少,没有几个。
堆积;积聚。形容历时长久。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疲倦。指工作或学习不知疲倦。
参考答案:
3、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 闻鸡起舞 手不释卷 夙兴夜寐 等
博闻强识 博古通今 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 学贯古今 等 名扬四海 声名显赫 闻名遐迩 名声大振 声名鹊起 等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 绳锯木断 等
参考答案:
4、A D B C、B A C D 参考答案:
5、眺望 俯视 环视 仰望 浏览 凝视 欣赏 参考答案:
6、俯视 喧闹 旧 地狱 参考答案:
7、逆境成才、脱颖而出
荒无人烟、蛮横傲慢 嗷嗷待哺、高深莫测
参考答案:
8、(1)霍金既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又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2):尽管勃朗特姐妹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但是她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
参考答案:
9、略
参考答案:10.爱,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爱,是汪洋中的一座灯塔;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参考答案:11、6、2、4、3、5、1
参考答案:
12、略
参考答案:
13、“许多”“不少”删去一个;“上下五千年”加上书名号;“一遍”改为“一篇”;“国庆”上加引号;“比塞”改为“比赛”;“的好评”删去;“它”改为钢笔。综合题;参考答案:1 2.略
3.浇灌花草 水得其用 花草树木眉开眼笑 4.略 参考答案:2 1.无可奈何 迫不及待 2.(第一空略)草船借箭 空城计 3.莽撞,暴躁易怒、执着、求贤若渴 4.略 参考答案: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匹夫有责 只欠东风 必有一失 败事有余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等 参考答案:
淡泊是一种智慧 淡泊是一种魅力 淡泊是一种发明 参考答案:4 1.欣赏是一种善良 2.竟 但 只要„„ 就
3.:“。:‘,!’”
4.屠格涅夫欣赏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不懈的练习,终于写成一个作家。小偷在作家林清玄欣赏下重新做人。欣赏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第四空略)5.略
第二篇:鄂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骄傲中华”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伟大的出征》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将“神舟”五号航天员受命出征的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的出征,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情感。《北京欢迎你》是杨澜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所做的陈述词。表达中国人民的真诚和热情。《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仅仅围绕“汉字的魅力”尽情抒发着对汉字的喜爱和珍惜赞美之情。
古诗《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写出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倾诉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赏析对联的特点和好处。”“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位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答意中的作用。“成语故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和成语知识并加以积累。“习作”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心愿。训练学生事实在在不说空话,布局合理有顺序。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潜心思考的读书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的能力。
5、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辅助理解,培养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抓一点,辐射全文,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
2、指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说到哪,读到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积累本单元的优美词句,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2、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4、伟大的出征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学生课后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课前准备
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1、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出示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
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
4、师述 :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3、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
4、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
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
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如: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六、课后学习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庄严出征
站满 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 洪亮的报告声(果断、从容、)
渴望 标准的军礼 爱国的情怀
附:
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第一个登月的人: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2、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5、北京欢迎你
教材分析:
《北京欢迎你》是杨澜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陈述词,文章以饱满的热情,朴实流畅的文字向世界各国朋友介绍了北京的人文环境和地理优势,是举办奥运会最理想的城市,并真诚的欢迎各国朋友来北京旅游观光。
教学前,要求学生动手查找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资料,了解奥运会的有关知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一个举办奥运会最理想的城市之一,并从中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充满激情的演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并说说自己将为3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述了哪些内容,感受爱国情怀。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简单了解北京申奥的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激趣、导入新课:
谁知道,2008年我国将有一件什么重要的喜事到来?它是多少界奥运会?我们来比一比,对于奥运会知识,谁知道得最多?可是,在申奥的旅途中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学习奥运大使杨澜在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北京奥运会中的演讲稿。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说说课文主要哪些内容?
三、检查学生初学情况
1、认读生字,区别“弘—恒”的读音,注意“餐”的书写。
2、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3、这里的“主席”指的是谁?简单了解演讲稿开头的格式。
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最理想的
城市?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段讲什么?
2、读第九自然段,“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什么叫“神奇”?课文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的神奇?(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历史根源)作者是怎样有条理的陈述这一方面的内容的?
(1)、历史文化古城:传统体育—蹴鞠
有著名的名胜古迹—紫禁城等 提问:这一段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2)、现代化的大都市:餐饮、购物方便等 思考:什么叫:“恭候”,说明什么?
(3)、北京人友善、喜爱体育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思考:“教育”和“交流”和“交流”指什么?什么是“奥运精神”? 这一部分我们用什么语气读更合适一些,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4)、整体感知开幕式和闭幕式及火炬接力与众不同。
(5)、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部分,重点体会第七自然段“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说一说“新的局面”、“新的高度”各有什么含义?从中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说一说你还能展示北京的哪些优势? 师述:
文章只是阐述了北京举办奥运会所具备的条件的一部分,大家接着展示北京的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啊,北京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城市,北京人从古自今热爱体育运动,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是最理想的奥运会举办地,北京申奥的成功,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总结课文陈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东道主,你想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呢?
3、学生互相交流。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爱国情怀。
5、简单了解应用文格式
六、奥运小知识
1、(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2、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
3、用你手中的妙笔画一个你喜欢的福娃。
6、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教材分析
汉字是什么?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中,作者把汉字的丰富多彩比作“活泼可爱的孩子”,比作“美丽多姿的鲜花”,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因此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就是汉字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你读出什么含义来了?
2、从课题上分析,作者会紧紧围绕哪方面来描写?
简介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3、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说一说你从书中知道了关于汉字的哪些内容?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学生读生字,注意“坠”、“脂”、“骋”的正确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把每句话读通顺。
二、抓住文字,赏析内容。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作者对中国汉字哪方面的描写? 板书:
不是符号是精灵书法丰富 对诗有灵性 有瑰丽雄伟的生命力
3、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好好的读一读,看看你是否也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师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中国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什么叫“僵硬”?“风韵”指什么?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描写的?(分层理解)(2)、指名读“真的……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说说你还读出什么感受? 师述:
是啊!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
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有关。这四个字真富有典型性和趣味性。“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给人飘浮感…….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你们喜欢它们吗?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去感受这些小精灵的奇妙。(3)、你还读出什么感受来呢?
学生欣赏课文上的书法作品,有感情的朗读“而在书法家的笔下……书法瑰宝” 理解“它们自身……飞翔和驰骋。”是什么意思? 师述:
汉字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没有人不知道汉字书法有其他文字书法不能比拟的魅力。行如流水的草书,秀丽的楷书,端庄的大篆小篆,不仅使中国人、海外华人着迷,而且有的洋人也慕名来中国学习说汉语,写汉字。可见书写汉字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你们从小写好我们中国的汉字。下面我们就付诸行动吧。
三、学生书写生字
1、读课后的生字,看清每个字的形。
2、注意“幽”的书写顺序。
3、学生书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读中感悟,品赏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对中国汉字还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2、学生理解,老师点拨。
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3、什么叫“异乎寻常”?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异乎寻常?
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是哪些呢?你能举出例子来吗?什么叫“总指挥”?(紧扣这个比喻来体会)
4、感情朗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设问手法构段,5、小结:
汉字之美,真的是美在风骨。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汉字之美,也同时美在精髓。面对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得热血沸腾,中国的汉字何去何从?
指名读第5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来了?“轻而易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要读出气势,读出自豪感。说说你对“中国的方块字……单字的海洋”的体会。
6、师述:
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文字需要不断再创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让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面对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的中国汉字,你还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来?
7、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1)、作者为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在他的眼里,汉字是什么?表达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说说你对“我真的无限…….奇特魅力。”的感受。理解“驰骋”、“风韵”、“徜徉”等词语的含义。
(3)领读,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小结: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剂。汉语还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
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界人口的26%,几乎相等于合用英语的15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的书面语的只有3亿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它也是因特网上的第二大语言文字。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申奥成功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兴趣日益升温。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学校开设了华文课程,美国有2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课程,许多人已看到华文中还蕴藏着无限商机。
汉字举世无双的优点是容易储存信息,制造新名词。一个字除了自身具有一定的意义外,还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如“政”字,后面加上不同的字,就可以造出不同的词,如政界、政局、政客、政经、政策、政府、政事、政情、政变、政论等等;又如“了不得”、“不得了”、“得不了”,三个同样的字用不同的排列方法就可以表达三种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中国文字最能追随语言和时代的发展,把旧字重新组合成新词术语,得到“生词熟字”的效果,如电影、电脑,积极、消极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造新的文字,因此中国文字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汉字之美,美在精髓,美在真情。国运盛,汉字兴,汉字有着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汉字的优越性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三、学生就自己喜欢的部分感情朗读。完成课后作业。
四、说说你对中国汉字特点还有哪些了解,写在书后。
板书设计:
6、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不是……..而是…… 再生活力 书法丰富有灵性奇特魅力
是……..而不是…… 稳定性
诗词诵读 碛中作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会,对边疆风物深厚的感情。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教学难点 :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沙漠地域的样子吗?你觉得沙漠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岑掺的作品《碛中作》,看看诗人眼里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西来”指什么?(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两回圆”交代了什么?(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
6、师述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又是什么意思?
小结:
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诗人当时面对明月思念故乡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
四、小结: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在描写旅人远走塞外时,是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深沉哀婉的乡愁。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语文乐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对联的特点及好处。
2、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进一步品位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答意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和成语知识并加以积累。
4、通过阅读故事,进一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从中领悟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学好科学,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特点,句式的变化,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反复练读,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交流:第一副对联里有好多相同的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第二副对联里的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字音却有很多相同的,它们是什么意思?
4、多种形式背诵。
5、你还能收集到哪些有趣的对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6、学生结合“探究和实践”的要求进一步了解和积累对联,为下一次“说对联比赛”做准备。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1、引导学生把三句话读准确,读流利。
2、引导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或字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3、联系课前收集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四、成语故事
1、学生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讨论赵奢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你认为赵奢是个什么样的人?
3、理解“奉公守法”的意思。
4、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习作 心愿
1、事例引路,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当一名老师,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心愿呢?那是因为……..。
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心愿呢?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呢?有怎样为它而努力呢?
2、自由交谈,开阔思路。
(1)、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里面提出的这些问题。
(2)、有所感受的学生和身边的学生交流。
(3)、集体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解疑。
5、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确定题目,构思习作提纲。
第二课时
1、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提出建议。
2、老师点评,学生反复修改。
3、小结,提要求。
4、学生誊写作文。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抓住“穷”字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4、练习续写课文。
5、让每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板书课题《穷人》(齐读)
2、提出学习目标
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人格体会桑娜身上的高尚品质。(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可包含朗读、心得、人物评价、写诗、续写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张罗、勉强、自作自受、寒风呼啸,汹涌澎湃、保佑、自言自语、寡妇、僵硬、蜷缩
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如:忐忑不安、自作自受、自言自语)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等)(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要求: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要读出桑娜内心的恐惧。
““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画着十字。”要读出对丈夫的担心。“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胖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正睡得香甜。”要读懂西蒙的艰难无奈,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要读出桑娜不安的心情。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要读出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
2、我会悟。(1)感悟文本。
生:我会用几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生:我会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生:我知道文中有五个人物。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桑娜的丈夫)西蒙寡妇 两个孩子
主要人物是桑娜和渔夫。
生:从第一段中,课我们看到一个画面。(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生: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生:课文中“心惊肉跳”这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
生: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第二节写了三层层意思。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指导朗读: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第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生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2)感悟写法
生: 我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的描写中体会桑娜的美好心灵。
生:我从桑娜和她丈夫的对话中学会了应用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师及时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重点给予点拨、疏导。(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生: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生:请完成下面练习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生: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2、展示创造性朗读。
分角色朗读桑娜与渔夫的对话。
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理解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通过讨论明确: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明确: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2)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穷人》。
2、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回家后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 上一课,我们初步学了《穷人》这篇课文。描述画面,带入情境:
课文第一段,托尔斯泰爷爷就把我们带到海边的小屋里。海上正起着风暴,没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这狂风怒吼、波涛轰鸣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屋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这样一个画面。这一课,我们继续往下学。
2、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2)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国(展示可包含朗读、人物评价、续写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听写生字新词。
2、我会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会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段)
2、我会悟。(1)感悟文本。
生:“穷人”物质上虽然贫穷,但精神上的富有。
生:我能理解桑娜夫妻决定收养孤儿的艰难。他们已经有五个孩子,再加上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将何等的艰难。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很重要,我们可以从这种矛盾的心理中,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生:桑娜与渔夫的对话部分,要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两处“沉默”的不同含义。通过朗读,读出两人不同的性格。
生:对桑娜与西蒙两家贫穷生活的理解,应该结合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
生:在已经死了的寡归的身边,睡着两个孩子,这儿描写了一个细节,你们看出来了吗?(“身上盖着旧衣服”。)
生: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象到在西蒙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
生::风呼呼地敲打着门窗,天气是这样的冷,孩子睡了,西蒙勉强撑起身子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的身上,又解下自己的头巾,裹住孩子的脚。她已经气息奄奄了。她看着心爱的孩子伤心地说“孩子,妈妈不行了,你们这么小怎能离开妈妈呢?啊,上帝啊,保佑吧,让哪个好心人把孩子拉扯大吧!”她一字一泪,辛酸的泪水顺着双颊流下来,滴在孩子的圆脸上┉┉。
生:西蒙死了,孩子睡得这样的香甜,说明孩子还根本不懂事。孩子不懂事,越是使是使人感到凄凉、悲惨。生: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毫不犹豫,表示她一下子拿定主意,态度很坚决。)
师:(渲染)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没有想到这样她自己会更苦,(更没有)这些都没有想。
生:她只知道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生:从这里可以看出穷人的本色,一心想着别人,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困难。师:理所当然,义不容辞。
生:越是穷,越可以看出这个穷苦渔民的妻子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的品质。
生:丈夫的“嗯,是个问题。”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
生:这时渔夫也很自然地会想到他们困难的境遇。我们可以(熬)看出来不仅是桑娜,渔夫也是甘愿帮助别人,而自己受苦的。(2)感悟写法
生: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生:课文通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表达了穷人的高尚品质。
生:课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主要作用有: ⑴ 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⑵ 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⑶ 表示语意的跳跃。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⑷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缝缝补补……”这些用法,都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相机渗透。
教师及时对学生展示的知识进行梳理,对重难点进点拨、疏导。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生:是啊,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精神多么高尚呀。生:托尔斯泰爷爷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穷人生活穷苦但品质高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2、展示续写片段: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我们的心。请大家展示自己的续写作品。
三、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展示收集的资料。
2、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2、引出课题。
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1)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谁欺骗谁?为什么欺骗?怎么骗?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可包含朗读、心得、人物评价、写诗、续写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2、我会悟。Ⅰ感悟文本。
①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② 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③ 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④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⑷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Ⅱ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教师及时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重点给予点拨、疏导。(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1)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2)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2、展示创造性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展示收集的资料。
2、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1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唯一的(理解词语)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成果展示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⑴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
⑵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4、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①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②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三、知识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⑴ 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相机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出示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⑵ 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⑶ 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2、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⑴ 你有什么问题吗?
⑵ 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⑶ 有一次,她竟说──引说: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4)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3、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的老妇人(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4、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激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6、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4、小组展示续写或扩写的内容。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知识拓展延伸
1、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
2、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结合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试着仿写一段话或一篇习作。
12*、《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①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②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2、提出学习目标
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人物身上的高尚品质。(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可包含朗读、心得、人物评价、写诗、续写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要求: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2、我会悟。感悟文本。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⑴ 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⑵ 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⑶ 学生交流谈感受。
⑷ 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⑸ 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5、交流练笔。感悟写法
1、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2、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教师及时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重点给予点拨、疏导。(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2、展示创造性朗读。
四、知识拓展延伸
1、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3、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您的需求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22%
1、÷5表示;5÷
四、计算:
1、口算:8-
÷5=
1÷
175619
=
×2=
=
÷6=
×0 ÷=0.125÷×÷9=
=
表示
2、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4,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比男生少——
3、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3,甲数与丙数的比是5:6,乙、丙数的比是
4、():10= 4.8÷0.06=
2、计算:20%
2×=9÷
=
2=8÷()=
4-()=()+
÷(2
2)
4÷
9×
2
1÷
1÷÷
55、()的16
是3,50千克是1.2吨的()
6、把
千克糖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千克,每份这糖果的()
7、一个比的比值是0.625,前项是56,后项是()
8、甲数是乙数的3倍,乙数与甲乙两数的和的比是()
9、圆珠笔单价是钢笔的38,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
10、用5个边长都是25
分米的正方形纸板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是,面积是。
二、判断:10%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2、盐10克,加入水90克,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3、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比值不变。()
4、a、b都是自然数,a×
=b÷3
a>b()
5、一段路,甲走需3分钟,乙走需5分钟,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3:5()
三、选择:6%
1、甲数比乙数多3倍,甲乙两数的比是()①1:3②3:4③4:1④3:1
2、男生人数占全班的35,男生比女生少()①
②
③
④
233、如果5
÷ a >
588
× a,那么 a是()①真分数②假分数③ 1
全力打造教育资源新平台
5解方程:
85515
×
÷X=
3五、应用题:32%
1、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5:2,已知长比宽多6分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这批零件的512,6天共加工360
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
5、加工一批零件,徒弟加工120个,比师傅加工的35
少15个,师
傅加工多少个?(用方程、算术解)
被减数与差的比是12:5,减数是91,被减数和差各是多少?
2、一条绳子先剪去25,正好是10
米,后来又剪去
13,又剪去多米?
4、一种混凝土是按水泥的3 份,砂4份,石子5份配制成的,现需配制这种混凝土24吨,应备水泥、砂、石子各多少吨?
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是5:4,乙车每小时所行的路比甲车少1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第三单元
课文内容: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
一、了解科技新成就,揭示宇宙奥秘,增长见识,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激发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三、练习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收集资料去解决问题。
四、养成和同学合作的习惯,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究。
教学方法:
查阅资料,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
11课时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2)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3)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天之骄子 重要角色(电脑)↘
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四、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专业用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有一个地球》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知识。(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范读课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了解文章。
三、检查预习。
四、理清文章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
2.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3.订正。
五、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学生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2、出示投影片,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3、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4、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什么是有限的?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投影片,填空。
2、通过读书和填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难点,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3、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出示小黑板,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三、讲读第三段。
1、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不能移民)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讲读第四段。
1、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2、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
五、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六、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七、解决课后练习第3题。
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2.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而又渺小
无节制 消失
滥用灾难
精心保护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一、认识四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什么。
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讨论学习。
1、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2、讨论: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学生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有无生命的情况及结论。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对火星进行探索的?
2)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人们的猜测是怎样被推翻的?
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1)从课文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2)我们该怎样知道答案?
四、课外实践活动。
“宇宙的奥秘”资料展。
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提出问题 生命条件 探索火星 解决奥秘
积累与运用
(三)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句。
二、阅读练习。
三、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歌,背诵。
1、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欣赏、背诵《望洞庭》。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图意。
1、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3、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