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一大行动小学品德教案
活动目标
1、用多样化的方法准备节日活动,体验参与、创造的乐趣。
2、提高自主活动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能真正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节日情报站
组织儿童沟通、协商,确定适合他们参加的活动,并做好准备。
二、创编游戏
让儿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自己创编游戏,为节日生活增添乐趣。
三、排练节目
四、写邀请信
引导儿童制作、绘画、发送邀请信。
五、自制玩具
指导儿童利用废纸盒自己动手制作游艺活动所需要的玩具
六、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七、制作节日小礼物
儿童用剪贴、绘制、折纸等方法,制作小礼物
八、准备手拉手活动
九、我的节日大家乐
激发儿童在自己的节日里为身边的人做好事的愿望,让节日更有意义。
第二篇:六一大行动教案一
《“六一”大行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多样化的方法准备节日活动,体验参与、创造的乐趣。
2、提高自主活动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
教学重点
充分体验节日的美好与乐趣。
教学难点
能够充分体验节日的美好与快乐,乐于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中来。
教学准备
废旧纸皮箱,废旧饮料瓶,包装纸,包装袋,剪刀,胶水等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你们在小学过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上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想了办法,出了很多金点子。光有金点子还不够,还要落实在行动上,我们的节日才过得真正有意义,那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六一”大行动》。
二、新课
1、看图,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2、在小组中交流。
3、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教师巡视知道,参与制作)。
4、作品展示。
三、拓展讨论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儿童节都在6月1日吗?
附资料:[一位日本女孩子介绍]:欢迎中国的小朋友们!我们日本的儿童节是最多的,一年有三次哦!现在我先带女孩子去过我们的女孩节。3月3日是女孩节,又叫“桃花节”。因为过去女孩节是在旧历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开之时。在家中摆设偶人架是女孩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会在客厅里设置一个阶梯状的偶人架,在上面摆放各种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庆祝女孩健康成长。这些小偶人,有自己制作的,也有买的。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就都会送她一套精致漂亮的小偶人。一套偶人,一般为15个,有皇帝和皇后,3位宫廷贵妇人,5名乐师,2位大臣和3个卫兵。这些小偶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时是不穿和服(日
本的传统服装)的。但在女孩节这天,她们却都会穿起漂亮的和服,并且邀来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大家围坐在偶人架前,尽情地说笑、玩耍,愉快地欢度节日。
四、活动结束
第三篇:开心六一小学品德教案
活动目标
1、积极、自主地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充分体验节日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发展多样化的表现才能,提高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快乐手牵手
1、了解不同地区小朋友的生活和特点。
2、引导儿童与自己生活圈外的小朋友交往。
二、游艺大观园
1、让儿童玩各种自制的玩具或自编各种有去的游戏活动。
2、组织儿童开展科学性的游戏活动。
三、装联欢会
1、儿童学会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2、大家一起做游戏、表演,举办节日化装会。
四、开通朋友专线
五、小小贺卡寄深情
用贺卡的形式向远方的亲友简单汇报自己的进步。
六、参加校外庆祝活动
七、游园会
组织全班儿童一起游园,开展各种游艺活动。
八、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儿童自编文艺节目,自主策划联欢会。
九、我的节日大家乐
用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好事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感受到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的喜悦。
第四篇:爱心大行动 美术教案
爱心大行动
教学内容: 爱心大行动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设计中,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2、指导学生组织一次“爱心大行动”的策划,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运用设计、画、印等步骤绘制成有创意的文化衫。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卡纸、剪刀、双面胶、颜料等。
第1课时
一、导课
爱在我们身边,爱无时不在,它就像一只满载着人们的真诚、善良的小船穿梭在我们的世界。今天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你想过吗?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让我们来亲手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吧!
二、新课
1、欣赏分析
你想看看小朋友做的卡片吗?你喜欢哪一张?能说一说理由吗?这些卡片都有哪些制作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吗?
2、探索学习卡片制作步骤
基本制作方法
1)镂空法:在卡片封面镂空一个漂亮的形状,以透出下面的图案。
2)剪贴法:用彩色卡纸剪出想要的图形拼贴在卡片上。
3)绘画法:用彩笔画想要的图形。
4)综合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
3、想一想
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你想做一个什样的礼物送给灾区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第2课时
一、导课
四川汶川地震,我们成立一个小小的爱心宣传队,自己动手设计文化衫作为爱心宣传队的“队服”,大家争做爱心小使者。
二、新课
1、探索学习
根据书上的学习步骤,你能印出漂亮的文化衫来吗?
1)在白纸上画出拓印图案。
2)将图案镂空剪下。
3)用海绵蘸颜料拓印。
4)可在不同位置用多种颜料重复拓印。
2、启发构思
说一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文化衫?
3、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文化衫最漂亮、最有创意。
5、实践活动
开展献爱心活动。
三、小结
我们就是团结互助的一家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第五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敬爱长辈,主动做家务,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思考,分辨是非,礼貌待客,举止文明等良好习惯。
过程方法
1、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道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安全常识,初步学会礼貌待客。
2、经历讨论交流、模拟表演等探究过程,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我保护、礼貌待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敬爱长辈,热爱劳动,珍爱生命的价值观。生活中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道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安全常识,初步学会礼貌待客。
教学难点:经历讨论交流、模拟表演等探究过程,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我保护、礼貌待客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小朋友,快看羊村长的脑袋上又发芽了 他肯定是在思考什么,被什么事情给难住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啊原来是刘星的妈妈出差不在家,羊村长担心他们又要闯祸啦,快来看看“小鬼当家”到底怎么样? 欣赏视频片段
思考:小雪,刘星他们的做法对不对?
1、幻灯出示课文图片:今天不仅刘星的爸妈不在,假设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不在家,今天你们是家里的小主人,我们这些“小鬼当家”一起闯三关。
活动一:小鬼当家
第一关:想一想,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这些“小鬼”应当怎么样做?
小组内互相交流。
通过欣赏刚才的视频和课本图画,小组讨论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可以做什么?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小鬼”最聪明。(2)哪个小组找出一名代表来说一说? 小组选代表发言
(3)出示课件总结:爸妈不在家,我能做些什么?
学习做家务,扫地把桌擦,读书看电视,休息和玩耍。师板书。(照顾老人、弟弟妹妹,做家务)
喜羊羊听说大家这么懂事,连连恭喜大家第一关闯关成功。活动二:陌生人来访---机智的小鬼
(1)快听:叮咚(门铃声),喜羊羊说别高兴的太早,还有第二关哪,不速之客来啦,是谁啊!哎呀!陌生人,不认识,奶奶又睡了,怎么办呢?
老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讨论后,选几个代表说说。(2)师总结:相信大家应该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看看小鬼当家,谁是机智的小鬼啊。灰太郎披上羊皮就是小羊了么,有的坏人就像披着羊皮的狼,我们表面识别不出来,但是如果我们随便开门了,我们才真成了坏人手中的小羊。所以又陌生人来敲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机智一点。
(3)教你一招:(出示课件)1)、不要开门,把门锁好。
2)、问他是谁,让他知道家里有其他人在。
3)、不要告诉他任何事,尤其是一个人在家时,就说爸妈在忙,没空开门,请他下次再来。
4)、如果他还不离开,可以打电话给亲戚邻居或警察。师:陌生人敲门,门内把话答。看来大家都是机智的“小鬼”!恭喜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
活动三:客人来了怎样做?
(1)出示课本插图
(2)师:哎呀,门铃又响了,这次又是谁呢?。原来是小姨和表弟啊!坏小人说:“不能开门”。好小人说:”小姨和表弟是客人应该开门请他们进来好好招待”。
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请你结合32下的插图同桌两个商量一下,看看谁是文明的小鬼?
分小组要求: 说一说:看望奶奶 演一演:给小姨倒茶水
画一画:和表弟一起开心的看电视
(3)师总结: 同学们展示的真棒,看来都是合格的小管家,客人来了我们家要热情接待,礼貌待客,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3、全课总结:刚上课你们观看《家有儿女》片段,那告诉老师视频里人物的做法对不对?那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应该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有陌生人敲门,不能随便开门,要注意分辨是非,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客人来了,要热情接待,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好么?。
4、拓展作业
马上周末就要来了,老师希望大家可以把我们这节课所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爸爸妈妈评一评自己的表现,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放方面还需要努力。做到的请在课本33页表中按要求画星星,如果其他方面做得好,也可以填在表中。
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不在 陌生人:不开门
客人:热情接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