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编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3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下册编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下册编钟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编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情境,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利用课文,提高学生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三、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

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

四、拓展练读。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3、有感情朗读《编钟赋》

编钟赋

历史的浓烟淡了

淡化为氤氲的白烟袅袅

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

一缕民族的精魂

从土地里

掘起永恒

时光静默流逝

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

……敲……

响了龙的信念

直了龙的脊梁

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第二篇:《编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了最初的音乐,编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它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篇略读课文就从编钟的由来说起,用明白浅显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这一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赞美了我们的先人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第二方面(第3、4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第3自然段)。二是音乐性能良好(第4自然段)第三方面(第5、6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课文编排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全套六十五件及钟架图,另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出土现场情景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情境,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利用课文,提高学生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

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1)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第1自然段)

(2)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第2---6自然段)

基本情况包括

(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

(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五、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两个例子。)

六、拓展练习。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或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板书设计

一、历史由来

二、基本情况

1、重要价值

2、主要特点 }基本情况

3、演奏效果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亲近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安阳,那你们坐车从古贤到安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个多小时),可是有只蚂蚁却只用了4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古贤到安阳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古贤到安阳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古贤到安阳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古贤到安阳,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8页,自学48页的内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 板书于课题后)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你能说说这些比例尺的意义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比例尺上的数字的变化以及这几幅地图的大小变化,你又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一下

比例尺前项都是1,后项数字越大,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长,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小,后项数字越小,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短,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大

3、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如果我想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那要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数据你们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吗?

①、一张桌子画在图纸上的高度是8厘米,实际高度是80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③、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注意:单位统一

要化简

结果不带单位(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4、认识放大比例尺 观察这三个比例尺,你有什么发现?(前项为1)也就是说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其实现实中还能见到这样的比例尺(课件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纸)

看,把比例尺读出来,你有什么发现?(选一个说意义)小结:比例尺根据它的作用可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板书)通常情况下,为了计算的方便,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5、认识线段比例尺

刚才我们认识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它们都叫做数值比例尺。请同学们再来看这幅比例尺(出示线段比例尺)它与数值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学会看线段比例尺。图上每一段都是长1厘米,每一厘米都相当于实际多少千米?

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这叫做线段比例尺

区别: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小结: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板书)

6、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这个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千米,那你们会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2)1厘米:50千米= 1厘米:5000000厘米 =1:5000000(3)根据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厘米或()米

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该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辨一辨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3、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厘米。()

5、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三)、选一选

1、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200

B.C.1:4000厘米

2、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0

B.10:1

C.1:1

D.1

3、线段比例尺

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A.1:23

B.1:2300000

C.1:2300000km

四、课后延伸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图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85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形吗?(1:1000、1:500 1:10000)结论:一幅图的比例尺由纸张的大小来决定。

五、谈学后体会。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 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活动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 年级 1-6 班

课 题

3、《遥远的地平线》

美术 学科

第 3 单元

第 1 课时

课 型 主备人

6号选手

张紫皓

总 4 课时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 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 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 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 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 小有变化吗? 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 化吗? 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 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

二次备课

教 学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 准备 教 学 过 程

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 么位置拍摄的? 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 2 分钟)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 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 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2)作业讲评。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 是一幅完整的画吗? 师: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情境? 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 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师:为什么? 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 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 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 2-3 个。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

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1)教师示范: 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 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 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 情境呢? 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 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 境。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 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 一些。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2)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 吗?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 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 2-3 个同学回答)。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 和情境来。

(五)学生创作: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注意:

1、构图要合适,要完整。

2、注意透视规律运用要正确。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 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六)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

2、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 面物体的前后空间,3、拓展: 师:(课件出示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 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 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 瞧!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 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 的现象记录下来。教学反思

下载六年级下册编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下册编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健康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健康教育下册教案 第一课: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与保健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青春前期的生理正常变化。 2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保健知识。3、知道学生掌握一......

    六年级下册《 成数》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成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

    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

    六年级下册, 成数教学设计

    《成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二第4、5、15题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成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下册《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 三堡寄宿制小学项秀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

    六年级下册《浏阳河》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浏阳河》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

    六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学设计

    用快乐传递快乐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台子镇中心小学 刘爱青近读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感慨万端。 这本书文笔朴实清鲜,思想求真务实,敢说真话实话,敢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