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标准贯彻应用和精度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标准贯彻应用和精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标准贯彻应用和精度论文》。

第一篇:《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标准贯彻应用和精度论文

论文摘要摘要:本文针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教学中标准的贯彻、应用和精度设计的关系提出看法,指出在强调精度设计的同时不能淡化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意义;目前本课程有多种教学模式,为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者认为本课程仍应单独设置;实验课应加强学生精度设计和标准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围绕《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不少高校已将《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改为《几何精度设计和检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基于这一思路,不少教材压缩和淡化了互换性标准的相关内容,力图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贯彻标准为主线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应充分肯定,但对如何处理好互换性标准贯彻和提高学生精度设计能力的关系,笔者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有关互换性和精度设计在课程中的定位新问题

互换性和精度设计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零部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制造,不需经过任何挑选或修配就能够互相替换使用,而且替换后能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精度设计则要求经济地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无论零件是否要求互换,必须规定一定的公差。公差大,精度低,则加工轻易,公差小,精度高,则加工难度大。

互换性是对重复生产零件的要求,只要按照统一的设计生产,就可实现互换性,互换性要靠公差来保证。互换性给定公差强调的是统一,精度设计给定公差强调的则是合理。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互换性高的特征,公差必须标准化,标准化是互换性生产的基础。而精度设计不论从设计还是制造角度也都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原则。所以,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互换性和精度设计是很难分开的。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尺寸公差、外形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工程应用的目标是在机械图上合理标注。合理标注的实质是合理的精度设计,所以本课程的核心还是精度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应该加强精度设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不过我们在强调精度设计的时候不能淡化互换性和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由于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的巨大功能,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普遍运用的原则。精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互换性标准的选择和应用,即使不要求互换的场合,在设计制造等各种环节,也需要遵循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原则。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尤其有关互换性和标准化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实际中有着大量的运用,但在其他课程中鲜有介绍,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各项标准逐步和国际接轨,把握标准化知识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对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非常有益,符合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摘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不应将互换性和精度设计人为地分割开来,应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互换性原则和各项基础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精度设计。当然笔者并不赞同把《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变成纯粹的标准宣讲课,而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标准应用能力,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改革。

二、有关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几种不同的模式摘要:一是在原课程内容基础上拓展提高、组合后仍单独设课;二是将课程提高到机械精度设计的高度组合、拓展设置成一门课程;三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1。在这个新问题上笔者以为摘要:

第一种模式基本保持了原《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极限和配合的新标准、工程应用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这种课程体系把标准化和计量学领域有关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学科化特征,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但随着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及课程教学学时的减少,原来模式中认知性内容多、创造性内容少、以介绍基础公差标准为主的教学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要求,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本课程一般只有30多学时,其中还包括几次实验。在有限的学时内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标准方面的内容可主要从应用的角度去讲,其构成原理可适当简略,重点还是互换性和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其中又以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为主。有了这些基础,其它章节均可略讲,学生可通过练习、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精度设计能力。

第二种模式是针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而重新拓展设置成一门课程《几何精度设计和检测》。该课程已有多种版本的教材,从笔者了解到的一些版本来看,大多在绪论中已强化了几何精度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增加一些典型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综合应用实例,但大部分章节和原教材体系没有实质变化。也有的版本对原教材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基本摆脱了以介绍基础公差标准为主的教学体系,但这种形式目前无论从教学还是学生自学角度看都还有些难度,几何精度设计离不开公差标准的应用,脱离互换性标准讲授几何精度设计,不利于标准化的贯彻和应用。

第三种模式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感觉这种模式虽然避免了原来模式中各相关课程之间的交叉和重复,但打破了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增加了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难度,较难保证分块教学后的内容衔接和教学质量。

三、实践性环节的改革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很强,机械类图纸中大部分符号都和本课程有关,对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尤为重要。本课程必须很好地把握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应非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精度设计和互换性标准的实际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不知道怎样正确地运用国家标准进行精度设计;图样标注五花八门、漏洞百出,或者照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摘要: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实践环节,学习内容没有通过相应实践环节消化、巩固。受学时数限制,课堂教学只能讲一些精度设计和标准运用的基本原则,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主要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而后续课程随着教学内容和重点的转移,无论后续课程教师还是学生都难以对先开课程给予非凡关注。

针对这一新问题,已有高校探索本课程专门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精度设计检测一条龙课程设计[3,但上述方案存在时间布置和课时的矛盾。因此笔者赞同把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和几何精度设计内容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机械零件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是减速器设计,这类课题包含了很多典型零件精度设计的内容,是理想的精度设计课题。但在单纯的零件课程设计中学生往往忽视这部分内容,不求甚解。如作为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明确提出精度设计的具体要求,学生可通过一个课题,得到完整的设计能力的锻炼。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中,实验课占有较大的比重。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公差理论,初步熟悉某些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些实验可使学生较快获得有关内容的感性熟悉,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的是,目前这些实验和精度设计的联系还较少,主要是学生听老师介绍仪器,阅读实验指导书,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从而获得测量结果。这种验证式实验,没有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设计能力的锻炼。

为了适应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装拆、测绘、精度设计等,得到相关标准应用和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

以上是笔者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关标准的贯彻应用和提高学生精度设计能力关系的一些看法。如何更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许菊若,沈爱红.《几何精度设计和检测》新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1)摘要:85-86.[2杜文华,郑江.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改中机械精度设计的实现[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3)摘要:89-91.[3付凤兰等.培养互换性标准应用能力的一项有效办法——精度设计和检测课程设计[J.标准化报道,1999,(4)摘要:35-36.[4高晓康.几何精度设计和检测[M.上海摘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二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认识论文

【摘要】《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具有双重属性。其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内容详细讲解,把重点放在实验课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明确在生产中的地位。

【关键词】够用为度测量技术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地位分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又是一门具有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代号多和实践性强等特点的专业课,具有专业课和基础专业课的双重属性。从课程体系上讲,作为基础专业课,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具有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同时,它又是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且重要的专业课,它研究的主要课题就是公差。公差是将零件的尺寸或形状位置规定为一个允许变动的范围,在这个变动的范围内既不影响互换性,又不降低零件的工作性能,这种规定范围内尺寸或形状位置的误差称为公差。所以公差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广的概念。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制定公差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产品的几何参数,使其变动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达到互换或配合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这门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要获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运用标准及掌握有关的测量技术打下基础。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以后的就业需要,选定要讲的内容。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不仅要讲,还要讲好,要通过实例讲解突出这门课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突出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和常用的测量技术讲解。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知识够用。对于键、滚动轴承、齿轮、螺纹等不作讲解或简单介绍,由学生自学。

其次根据这门课的特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概念公式多,没必要逐个讲解,应以够用为准加以选择,适当缩减课堂理论教学的时间,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仪器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等开一些实验课,让学生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如让学生用千分尺测量自己在校实习车间所加工的轴类零件,首先应该知道千分尺是一种很精密的量具,使用时要先检查零点,在测量时螺杆远离被测物体时,使用粗调旋钮,省力快捷;当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改用微调旋钮,最后要正确地读数。

二、重点内容的讲解

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光滑圆柱体结合和表面粗糙度这两大模块的内容。“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太多,如果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好,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就会比较容易,这是一个重点内容,学生必须掌握,但不是难点。在这一项目教学中,主要的知识点是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公差、极限偏差、基本偏差等几个重要概念。在讲解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讲清楚基本尺寸与实际尺寸、误差与公差、公差与偏差和实际偏差与极限偏差几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举例,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讲授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挂图教学,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最后,对于孔轴偏差的查表计算,课堂上应演示查表,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查表,学会孔轴偏差的确定,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表面粗糙度的内容较少,且在机械制图里已涉及过,学生较容易掌握。采用挂图和多媒体课件教学,对表面粗糙度的定义作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重点讲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选用和标注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通过讲解后,给出图例,让学生标注表面粗糙度,并说明含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最后,简单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讲清楚测量原理,为后面实验打好理论基础。比如,用针描法测量的是表面粗糙度的哪个参数?是什么样的测量原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此方法?

三、难点内容的讲解

该课程的难点内容是形位公差的定义、标注和评定等,不易理解,除了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加强感性认识,讲清有关理论知识及国家标准之外,重点应放在实践课上。例如:在实验课上,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的含义及区别。调整偏摆仪两端顶尖的同轴,被测工件对顶无轴向移动且转动自如,侧头与轴线垂直,轻轻使被测工件旋转一周,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截面上的径向圆跳动。让被测工件连续运转,同时让基准表沿基准轴线方向作直线移动,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全跳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公司见习学习,加深学生的知识。最后,对于形位公差的标注部分,在理解了形位公差含义的基础上应加强练习,特别是在装配图上练习标注形位公差,让学生要能读懂图且能准确标注,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信息的传递由抽象变为具体,在演示和讲解后,由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为:

1.举例法

对于学生来说,刚接触一门新课,都有很大的好奇心,最关心的也是学它有什么用,是否容易学。这时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列举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常见实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让学生知道学这门课的意义所在,而且简单易学,只要学生明白了学这门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摆正了学习心态,有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这门课就容易讲授和学习了。

2.总结法

本课程公式术语概念较多,这时如果让学生一一死记硬背,就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忘记。所以应把所学的公式术语概念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明白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应怎么记忆。学生只有抓住了学习规律,理解记忆才会牢固,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

3.分组讨论

由于这门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时地给予纠正和解决。此外,在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讨论测量结果,提高自己的测量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

五、在生产中的地位

公差是用来协调机器零件的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的,将公差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基础,是推行科学管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防止产品尺寸设计中的混乱,保证产品的互换性,还有利于工艺过程的经济性、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更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它还利于刀具、量具的标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现代化生产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模大、分工细和协作多。为使社会化生产有序地进行,必须通过标准化视线产品规格的简化,从而使分散的、局部的各生产环节能够相互协调和统一。所以,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尽可能增加实验、实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帆、宋绪丁.互换性与几何测量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陈于萍、高晓康.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5[3]刘启林、柳敏煌、吴定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郭彩芬、王伟麟.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刘谨.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三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标注和改错答案)(精选)

第四章

习题:

4—1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

4—2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

4—3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

2.错误标注

4—4 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

4—5 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

4—6 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错误的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

改错题:

(a)题图

8(a)题图改错后的标注

(a)题图标注

(b)题图

(b)题图改错

10(c)题图

(c)题图改错

11(d)题图

(d)题图改错(e)(f)题图:

(e)(f)题图改错

4—7公差原则的应用:

4-9形状误差评定:

见教材P98

平面度误差为:18.75-(-12.5)=

(单位)。

第四篇: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数据库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技术 整合与优化

论文摘要:数据库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有着极为现实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构建科学的数据库课程体系,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立体化的试验教学体系,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通过建立多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活动更加合理、更加高效,为同一层次高等学校提供一种可借鉴和参考的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模式。

一、引言

现在高校许多专业都开设了与数据库技术相关的课程,这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等工作打下了必要的知识基础。由于各个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师资、实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数据库系统的具体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大差异。兰州商学院和甘肃省其他一些高校,近年在这方面作了一系列探讨,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有一定的共识。比如,数据库系统的课程设置不要过分的讲述其原理、概念和新技术,而是在对数据库基本原理讲述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实践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与开发。综观几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学生毕业设计对数据库应用能力的体现和毕业生的工作反馈,说明数据库的这种教学模式针对我们这个层次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二、完善数据库课程体系

(一)现有数据库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数据库课程设置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教材内容划分不明确,相互重叠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每本教材只注重了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的逻辑性,而未考虑整个数据库技术的系统性。

(二)数据库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完善

数据库系统的系列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三个部分,数据库原理是基础,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紧紧围绕教学型大学学生学习数据库系列课程的目标是为了数据库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使用这一目标,可确定数据库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及系统设计、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整个数据库系列课程体系应体现原理、方法和应用的有机结合。

三、结论

通过对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研究,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构建科学的数据库课程体系;在注重结合学生的应用型能力特点的同时,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与知识的创新性有机结合,努力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试验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改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通过建立多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活动更合理、更高效,为同一层次高等学校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模式;同时也使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走向社会时成为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工作岗位也能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顾鸿飞.“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研究,2009,3

[2]李俊山.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叶霞.“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小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4]侯振兴.“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08,2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和娱乐中的应用论文

多媒体技术结课论文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中的应用

学号:

班级:

姓名:

学院: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中的应用

前言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和娱乐领域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在娱乐方面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人们可以自己通过数码相机并且在家里打印出来;而且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玩游戏;还可以与远方的亲人朋友进行视频聊天;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与他们玩对战游戏、欣赏音乐、观看高清度电影等活动来进行娱乐。本文概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优势和一些主要模式以及在娱乐方面的几个应用。

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多媒体在我国也有自己的定义,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介)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近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微机上就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模拟的数字化。使得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图形文字一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所处理和表达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从而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首先,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又远。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

其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现在的教学媒体种类很多,其性能和特点各异,在教学内容上的表现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单一的媒体都不可能很好地面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有多个基本教学活动组成,当一种媒体的传递不能满足要求时,其他媒体可以进行补充。因此,需要对性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交互应用,协调统一教学效果。总之,应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教师的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使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各展其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递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再次,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的优势。第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探究事物真谛的动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在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内心情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二,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而后小组讨论,共同提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训练,必须依靠学生独立思考的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思考的甘苦,探索各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而逐步形成一定的能力。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动态显示,图文并貌、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理解接受,让学生尤如亲历其中,得到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第三,利用人机交互功能,获得迅速直接的教学反馈。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效果如何,只有经过教学反馈才能得知。通过计算机软件及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人机交互功能,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随时都能获得教学反馈,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主要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第一,多媒体投影教学。多媒体投影教学就是将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作为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引入传统的教学中,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优化的现代教学模式之一。在该模式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设备将有关教学内容采用动画、图像、声音的形式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第二,多媒体交互教学。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是在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构建的一个现代化多功能计算机局域网络教学系统。在该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由网络联系起来的工作站,教师可以做到讲、演、练三位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地使用学生机器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讲、演、练三位一体化的同步教学,实现了教与学、学与用的最佳结合。

综上所述, 多媒体教学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多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

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多媒体技术及产品促进了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成为当今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上升,娱乐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个性化娱乐成为了众多人的迫切需求。以下为娱乐方面的几个应用: 第一、家庭娱乐方面

以前,人们经常为选台而烦恼。本来学习、工作了一天,看电视的时间就不多,身体也比较疲惫,再加上一个一个电视频道慢慢去换,这样的选台方式实在是太麻烦。多媒体技术家庭娱乐产品的电视墙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烦恼,他可以同时显示多个电视台窗口,让人们轻松愉快并迅速的找到自己中意的节目。

当你与家人一起正在欣赏电影大片和津津有趣的球赛时,忽然来个电话等突然事件,让你们措手不及,精彩的画面常常被错过,留下遗憾,这种时间在以往的家庭娱乐产品中出现已经屡见不鲜了。而新生的多媒体技术家庭娱乐产品则可以轻松解决用户的烦恼。当你接电话前,只要轻轻一按遥控器,画面立时禁止,接完电话后,再次轻按遥控器,继续观看,不会错过一个精彩镜头。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妙处,家人争夺电视遥控器的历史从此被终结。轻松、娱乐、和谐、温馨尽在其中,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录制下来,以便有空闲时欣赏。第二、VOD和交互电视

它是根据用户要求播放节目的视频点播系统,具有提供给单个用户对大范围的影片、视频节目、游戏、信息等进行几乎同时访问的能力。对于用户而言,只需配备响应的多媒体电脑终端或者一台电视机和机顶盒,一个视频点播遥控器,“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用户和被访问的资料之间高度的交互性使它区别于传统的视频节目的接收方式。它是多媒体数据压缩解压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视技术的一门综个技术。

在这些VOD应用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网络在线视频、在线音乐、网上直播为主要项目的网上休闲娱乐、新闻传播等服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大电视台、广播媒体和娱乐业公司纷纷推出其网上节目,虽然目前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视频传输的效果还远不能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满意程度,还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

VOD和交互电视(ITV)系统的应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视频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第三、军事游戏娱乐方面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档的军事型电子游戏光盘软件纷纷出现。操纵各种战斗机的空战、驾驭舰艇的海上大战、反空袭的地空大战、两军对峙的坦克大战等,栩栩如生的画面、绘声绘色的场景使人们在消闲中学到了现代军事技术和知识。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将多媒体的应用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从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模式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终端用户方式的应用;二是开发式应用模式;三是为面向军事应用而进行的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的研究。

当前,军事系统各部门、各专业都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为本部门学习和应用高新技术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这种应用的成果也最直接、最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要注意应用系统的开发策略与总体规划的研究,避免盲目性。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设备和资金合理投入,所研制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升级性,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互联性强。多媒体应用系统是一个资金与技术投入均较高的工作,各单位主管部门均要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多媒体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高速的进步,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推进多媒体技术也成了社会迫切的需求。多媒体技术也不断的创新扩展,引领数码的发展方向,开创新的娱乐方式。

我们有理由相信,多媒体技术让教育和娱乐充满生机,让教育和娱乐更上一层楼!

下载《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标准贯彻应用和精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标准贯彻应用和精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