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步与半步美文
说来不可思议,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就蕴含在人们的一个普通动作里。这就是行走,即日常所说的走路。
男男女女,从小到大,从生到死,走了一辈子,除了开始那一步,每跨出一步,前进的只能是半步,无一例外。迈出右腿,必须依靠左腿支撑全身;迈出左腿,则必须依靠右腿保持平衡。每前进一步,一定要将半步留在后面,仿佛不这样,就不能获得半步前进的“势”。
而尊严、严谨、性灵、信仰、理想、情操,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人的要素,都蕴藏在一步与半步、半取半舍里。
迈一步,进半步,留半步,就因为除了目标、手段、速度,人还要考虑到人应该拥有的尊严。有尊严的举止,有尊严的谈吐,有尊严的风度,有尊严的生活,都是人与人交往的信用券或者通行证,都是能否被这个整体接受、信赖的桥梁或平台……德,是社会人共同制订并遵守的契约,它负载着人的尊严。要不,古人怎么说“厚德载物”?而且不是一点点,要求的是“厚德”。如果不考虑人应有的尊严,只盯住目标而不择手段,就会出现信任背离现象,这叫德不配位。
迈一步,进半步,留半步,就因为除了目标、手段、速度,人还拥有人特有的智慧和严谨的思维。而这些智慧、严谨的思维,都是建立在对自身的把握之上的。把握自身,才能把握世界,主宰世界,运筹、协调万物,所以它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这一顺应自然、主宰世界平衡的三大哲学命题之一。迈一步,进半步,留半步,正是人类掌握自我、控制自我艺术的真实写照,是人类生存、发展哲学的最简朴、最形象化的诠释:善于掌控自身,不能说什么都能获得,但能够使拥有的不会失去。
我们不能因为迈一步只能前进半步而气馁,而推卸责任,为惰性开后门。你可以将幅度迈得大一些,再大一些,让前进的半步扩展到最大限度;你可以迈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将双腿转换频率提到最高档,最大限度地加快前进半步的节奏;也可以让步子迈得稳一些,再稳一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有个词叫“起跑线”,眼下,不少人正为这条起跑线上的输赢而烦恼,被牵着鼻子走,这都是因为没有把一步与半步的哲理悟透。生而为人,只要把迈一步只能进半步而必须留半步的道理悟透,将进半步留半步的技巧运用、发挥到极致,也就把握了自身,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起跑线,在你双腿迈动的那一刻,公平公正的上帝就给你划定了,只是你能否发现、领悟与接受而已。
第二篇:须让一步与人行美文
今年十一,在黄山,一个烟雨蒙蒙的下午,我和儿子及同行的司机从天都峰向玉屏楼游行去。
行过一处几十米的缓坡,忽然前方出现了一条陡峭的人工栈道,及至我们爬上栈道时,前面遭遇一位挑山工。他挑一担米面青菜,脚步沉稳,缓慢,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我们被阻在后面不能快行,我跟在所有人的身后,实在按捺不住,我就冲着挑山工的背影大声地喊:“师傅,让一下行吗?”挑山工嘴里答应着,但并未回头,而是立在原地,用肩膀一点点将扁担摆成和栈道平行的方向,我知道这是让道的姿势。儿子乘势侧身从挑山工身边超越过去,接着司机也过去了。
当我接近挑山工正要超越时,不想,险情发生了:挑山工犯了一个判断错误,突然把扁担横了过来——他竟然没料到要越位的是三个人,因为他那时低着头,并没有看我们一眼。而他的扁担正向我的头横扫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千钧一发,我“啊!”的一声尖叫,本能地抬手推开扁担,我抢身蹿了过去!当我做完这个“特技动作”后,想回头怒斥挑山工的刹那间,可怜的挑山工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我那一推,连挑子带人在栈道上重重摇闪了几步,有几次另一只脚已经离开了石阶,差一点掉下了深谷,好容易才稳了下来,幸亏这个挑山工一身好功夫,换了我早成崖下之鬼了。
抢过栈道的我,当场惊得失了三魂丢了两魄。逃过一劫的挑山工半天才缓过神来,对着我骂了一句,尽管当着司机面让我很难堪,但我并没有生气,我能理解他的愤怒——是我让他从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之后不久,我和家人有幸去了寒山寺,我和父母一行人沿着狭长的走廊向钟楼趱行,忽然,迎面走来一位身着鹅黄袈裟的老僧。我走在队伍的最前端,当行至距老僧有三步远的时候,本来我已经做好了与老僧交错的准备,不想这时老僧却突然停立下来,竖掌靠胸,身子侧向石阶,目光垂地,嘴里徐徐念道:“施主,请……”老僧做出一副相让的姿势。见此情状,我的心底深处突然被狠狠地撞了一下,无暇多想,赶紧穿越过去。待我们穿过狭窄处蓦然回首时,再看老僧已转正了身子,淡定从容向前走他的路了。一时间,我怔在老僧的背影里,脑海里的屏幕上倏然浮现出那一幕可怕的情景来……
今天老僧的让道,无形之中又给我的心底造成了一次不小的冲击,我为什么不能主动地为他人让道,而非要抢先一步呢?
凝神静思,那天的黄山抢道如果不是自己当时心浮气躁,可以说根本就不会发生那样的险情。由此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时也像是过栈道,有的时候,过道处就是那么狭窄,如果我们都能如老僧那般豁达相让,大家依次渐进兴许彼此都从容得多。再说了,又有多少大事情一定要争个我先你后呢?记得有一句话:“行至狭窄处,须让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须让三分他人享。”
第三篇:退后一步是向前美文
你注意没有,船舶前行,双桨却往后划动。看船夫点篙,或者双手顺着竹竿一节一节地后移,或者身体抵着竹竿在船边一步一步地往后走。
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越远。一支蜡烛亭亭地立着,一豆光亮却使它不断地消减自己。虔诚的佛教徒进佛寺进香,离开时总是弯腰后退,以示他的恭敬。后退的美丽和美丽的后退时常相伴着人们,启人哲思。
你注意过人生的第一步是如何走的吗?孩子在八九个月开始学爬的时候,动手动脚,手脚并用,目的是想要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但整个肌肉运动结果都是使他向后倒退。“退步原来是向前”,此禅语对人之初迈出的第一步作了最好的注脚。
“向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这是一首流行歌曲《伤心太平洋》中的歌词。任贤齐在歌中唱的好像是爱情,但我听起来却觉得是在唱人生。人生,若能积极前进,固然很好,但是能够懂得回头的道理却显得更为重要。
平常在我们活动的空间里,大家只知道向前行走,而不知道还有一个退后回头的空间。其实,人生有两个方向世界:一个是前进的世界,一个是回头的世界。如果你能够同时把握这两个世界,人生便更能臻于完美。
某家来了客人,父亲便叫儿子上街准备菜肴以供食用。儿子出去许久未归,父亲按捺不住,就亲自前往街头探个究竟。出乎意料的是儿子与一人面对面站在桥中间,眼睛互瞪,双手叉腰,谁也不肯退让。父亲目睹此景,叫儿子先回,自己竟接替儿子与那人继续对峙。
如此不肯退让一步,结局不得而知。如果事事能忍让三分,能够转念“你有理,我有过失”,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加完美了。若如此,世界一定更为宽广,待人处世也更加圆融无碍了。
俗语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粉身碎骨。”所以,低头的人生,转身的人生,回头的人生,退让的人生,都蕴含着无限微妙的道理。“退后一步是人生”,有时“退步”(退让)的真正目的是向前,而世间确有不少人不懂得“退一步”的哲理。
在分秒必争、名利挂帅的时代,常有人把谦卑看作消极,退让当成胆怯;即使有修养的民众,也只是把谦卑与退让当成一种品德修养来看待。然而禅师的千古名句“低头便见水中天”、“退步原来是向前”透露出的却是谦卑能更高、退让能更远的宏观智能。
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若能开阔心胸,谦让容忍,退后一步,将使紧张关系转为和睦。尤其与邻人相处,更应相忍为和,相互扶持,共同建立温馨安详的居住环境。毕竟远亲不如近邻。故待人能谦退礼让,定能赢得彼此的尊重。因此,退让或为人设身处地,常使人生道路变得海阔天空。能够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向前才至尊至贵。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这里的“退步原来是向前”正是一种阴柔、内敛而又洞达、通透的人生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存和处世的智慧。
第四篇: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向前走半步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向前走半步,就是命题作文。
这半步是考生自己走出的,所以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把题目“补”好之后,就是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了。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有四种表现形式。1.点示范围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所形成的一个完整命题,既不能表现题材,也不能表现主题。它只是一个标准的宽泛的点示写作取材范围的文题。
如文题“在......影响下”可补写为“在大伯的影响下”、“在同桌的影响下”。补写后的文题是一个宽题,为什么有“影响”,“影响”下的“我”怎么样,需要自选题材,来进行恰切的表现。
2.突现材料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突现了作者最为熟悉的题材,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困难,全篇文章将用作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
如文题“我这个......迷”,填充后的文题可为“我这个象棋迷”、“我这个足球迷”、“我这个电脑迷”、“我这个数学迷”、“我这个航模迷”等。作者必须通过写“象棋”、“足球”、“电脑”、“数学”、“航模”来表现自己的“迷”,来表现文章的主题。3.立意角度式补题
此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确定,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
如文题“我生活在......”,完成题目后可写为“我生活在春天里”、“我生活在关爱之中”、“我生活在向往之中”等等,这“春天”、这“关爱”、这“向往”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4.综合因素式补题:这种形式的补题最为自由,因为它既能为作者确定题材,又能为作者突现立意方向。
如文题“......真......”,可变为“欢乐'五一'真令人难忘”,作者可选用“五一”长假中的生活片断来表现那种令人难忘的愉快。
当然,以上四式不是绝然分开的。如文题“我生活在......之中”,可以突出立意,如“我生活在幸福之中”,着眼点在“幸福”;也可突出选材,如“我生活在勤劳的家庭中”,着眼点在“勤劳”。填充时怎样顺手就怎样填,怎样有把握就怎样填。
做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补题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一个题。
在考场上将半命题填充为完全命题,要掌握如下要领。
1.要认真读题。要看题中有没有举例性提示、语言说明性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如果有,有的则要进行理解,有的可视作参考,有的则要遵从。
2.对填充后的题目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进行检查,做到简洁、明确、生动、通顺。尽量避免很长的题目、表意不明的题目和填充后配搭有误的题目。题目填好后要回过头来与要求对照。
[练习]完成下面各题的“补题”工作。
1.题目:我理解了......要求:①先确定所写的对象和范围,补充完整题目,例如“我理解了生活的含义”,再写作文(不能用示例作题)。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你有个怎样的家,你想有个怎样的家?温馨,和谐,安定,……,还是……,请以“我想有个 的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
3.题目:我最喜爱的......要求: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4.题目:我终于......要求:先在题目上选填:①学会了②盼到了③成功了④了解了他(她),然后作文。
下面的半命题作文,有位考生在横线上填了“珍藏”二字,如果你是那位考生,谈谈你将如何应对。
5.心中的......要求:①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文中若出现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假名代替。说说下面文题中导语的作用及补题的方法。
6.同学们,你们平时关心的人和事物一定很多吧!你们不仅关心熟悉的、亲近的人,也关心那些不熟悉但希望得到帮助的人;你们不仅关心身边在教育、体育、公益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的事,也关心全社会在两个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你们不仅关心一套邮票的发行,一项竞赛的态势,不仅关心自身素质怎样提高、人生道路怎样走好,也关心文化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下岗工人的困难和他们对再就业的期盼,甚至还关心世界航天技术、生物克隆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世界和平的新进程……现请你从自己众多的关心中选择一项,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表达你的思想和情怀。
题目:我关心......要求:①先根据上面的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说说如何就下的题目进行构思。
7.提示:作为一个初三学生,你已有了不少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启发着你思考过去,认识现在,唤起了你心中许许多多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你想让自己更成熟;你想让家庭更和睦;你想让人与人之间更真诚;你想让江河更洁净…请你以《我想让.....更.....》为题,写一篇记叙为主的文章,描述自己的某一经历,并以议论、抒情的方式写出感悟。
(提示:1.2.3题都可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内容去完成题目,第4题则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它只要求选填题目的4个词之中的一个,这样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填充题目了5.这个题目,是让我们回忆美,赞颂美,留恋美,并挖掘出我们心中珍藏着的那些美好。在写作此文时应处理好如下内容:①记叙的内容要美,只有美的事物才值得珍藏在心中。题材可选师生情谊、同窗友情、母女父子之情、自己一次勇敢的尝试、自己一次真正的成功、对爱物的眷念、小小的秘密等种种内容。②表达的角度要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记好一件事为主,恰当地穿插抒情和议论。第三,③抒发的情感要真实,尽量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情感或浓或淡,要与全文风格相吻合,水到渠成,点到为止6.文题对选材进行了广泛的提示,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补题要注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而且要注意综合因素式的补题,既要考虑到选材,又要考虑到立意,而且选取的点一定要“小”,以便于自己写作。比如“我关心失学的同桌”这个句子中,不仅包括了立意与选材,而且很方便于写作7.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题目,有两处需要补题。补题之后,也是一个较难写的题目,因为题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眼:更。一个“更”字,意味着既要写好“以前”,也要涉及“以后”,意味着在你有了某段亲身经历后,你又产生了一种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你又有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写作构思时要考虑到如下几点:最好写自己,这样材料熟,选取的“点”也不会太大;文章内容上要表现出一种层进的关系;应写成一篇记叙为主的文章,描述自己的某一经历,并以议论、抒情的方式写出感悟;表情达意要自然,要与文章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要空洞地发誓、喊口号。)
文字材料作文
从全国的中考来看,材料作文题的数量不小。它的共同显现出这样的规律:
1.材料作文覆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所有可考的文体。
2.材料作文覆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式。
3.材料作文覆盖了改写、续写、扩写、修改等种种写作形式。
4.材料作文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
由此可见其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性。
考场材料作文应试,应重点“念”好这样一个“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这个环节的任务是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要用慢读的方法,细细地、全面地阅读材料,以做到心中有底。
读材料的要求是“细”、“全”。一个题目从头到尾都要读到,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不要用扫读的方法去读题。
2.析 慢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①供扩写用,②供续写用,③供引论用,④供提炼论点用,⑤供评论用,⑥供考查应用文格式用,⑦供考查修改能力用,⑧供选择说明文的材料用。析题时要认真判定,以正确运用材料。
其次析材料的类型。材料的类型主要有: ①故事梗概型,②故事片断型,③寓言故事型,④正反对照型,⑤参考资料型,⑥设置情景型,⑦立论导向型,⑧论据论点型。析题时要准确把握,以便有针对性地作文。
再次要析材料的含义。有的材料意义直露,指向明确,不需要细嚼就能理解,有的材料则需要品析出深刻含义,特别是要求写议论文的文题如此。可运用寓言结尾法,对比提炼法、抽象概括法、评析立论法等等方法对材料进行理解、把握其深层含义,提炼出正确观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原料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3.防
就是防失误。读题读材析材之后,便可以按题写作或自拟题写作了。但由于材料作文的特殊性,在读材料、析材料方面的失误可能要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要大一些,因此在写作前和写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严防失误,要特别防止如下6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④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⑤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修改有误。
其它如泛泛而谈、结构杂乱、错字病句等一般作文过程中的失误,也应该防止。
[练习]1.说说下面文题中的材料的作用。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短诗,结合实际,以“爱是无私的奉献”为题写一篇作文,记叙、议论不限。
爱是这样真,爱是那样纯。
爱让枯技长满了鲜果,爱让沙粒变成了珍珠,爱让受灾的群众重新唱起了欢乐的歌,爱让心灰意冷的人点燃了希望之火……
爱是这般广阔,爱又是那般深沉。
爱国家,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爱得“差”班变模样,爱得小树结出丰硕之果……
爱的实质在哪里呀? 不用我去寻找,也无须我去回答,爱就是无私的奉献。
2.试用概括的方法指出下面文题里材料的中心,再说说你准备怎样展开议论。著名翻译家傅雷,每天同孩子就餐时,总是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碍了同桌的人,咀嚼饭菜是否发出没有礼貌的声音,等等。由于他注意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他的几个孩子长大以后,都有较好的气质。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谈家教”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3.用“揣摩法”理解下面文题中材料的含义。
题目: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曾向著名画家李苦禅请教:“什么字最难写?”李苦禅回答说:“一字最难写。”
请根据这个材料,以“'一字最难写'的联想”为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议论文。
4.说说如何就下面的材料与要求进行构思。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文。
在一个偏远山区,有一所村办小学和一个姓王的老师。每逢山溪涨水,王老师就守候在河边,把上学的孩子一个个背过河。溪水刺骨,乱石如刀,王老师在溪水里趟过了十几个春秋,被人们誉为大山里的“人桥”。在这个山区的另一所村小里,老师是一个姓李的娇小姑娘,在惊悸的浊浪里,她背不了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上学难,她却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造桥,她给领导写信,找有关部门据理力争,还掏出自己的工资带头发动群众集资,不久,河上就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从此,孩子们可以安全顺畅地上学了。
王老师的“人桥”精神是可贵的,令人赞美;李老师造桥之举是可嘉的,值得学习。然而,这两位老师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这更值得我们思考。请你根据自己对上述两个例子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当前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形势,谈谈哪例对你教育启发更大。要求:有明确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有一点分析。题目目拟,字数300字以内。(提示:1.这个文题中的材料属于“激发感情”这一类,因为如果没有它,“爱是无私的奉献”也是能够写下去的。当然,这首诗对作文内容和语言风格上也稍有一点儿提示)
2.这段材料的中心就是:严格的家教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谈家教”是一个内容宽泛的文题,应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选取恰切的引发议论的点,运用恰当的结构方式进行议论。如:①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傅雷教育孩子与当今某些家长娇惯“小皇帝”进行对照,议论家庭环境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②运用引申的方法,从傅雷教育孩子来逐层深入地论述家长应眼光长远,从小就要教抓好对孩子思想品质、生活习惯的培养。③运用归纳的方法,从傅雷家教严谨谈起,继续引用其它名人家教的故事,论述良好的家教是下一代人成才的重要条件,人们都应创造、珍惜这种条件
3.这个材料极为简短而意蕴精深,材料的“眼”已由文题点明,即“一字最难写”。我们审题,就必须咀嚼出这“一字最难写”中所含有的意味。
从形象看,“一”字笔画最少,形体单纯;从书写看,任何人轻轻地一划,便是一个“一”字,可以说它的书写极为容易,于是我们有理由说:“一字最易写”。可李苦禅先生为什么说“一字最难写”呢?看来,李先生是用“一”字来比喻那些人们认为非常简单、非常容易、不需要花费力气就可以做到的事,而“一字最难写”则包涵了李先生对人生对事业的深刻体味。李先生是在用“一字最难写”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世间最简单的事,往往是最难做好的。悟出了这一点,也就是悟出了我们要写的这篇“联想”的中心
4.这是一材多作的题。
第一篇文章为片断作文,作文的内容与材料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是考察联想、构思能力和表达水平,因此要在象征联想上下功夫,语言力求精美,要表达出浓烈的情感。第二篇为扩写。作文时应注意:①设计恰当的层次段落,②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③穿插一些详细的说明,④适当进行语言修饰5.这是一个似易而难的题目,因为它给出了一个含两种不同工作方法、不同思想方法的材料,要求谈“哪例对你教育启发更大”,这就带上了思辩的色彩,在取舍上颇费斟酌。但这同时也是一个似难而易的题目,尽管它给出了一个含两种不同工作方法、不同思想方法的材料,尽管它带上了思辩的色彩,但也可不必多费考虑,不管你写“哪例对你教育启发更大”,都是合理的。问题只是在于要有明确的观点,有一点分析,说话有一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写作要合乎议论文的特点,要提观点,作分析,有结论。)
第五篇:一步与一生
一步与一生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至今我国还未在考试上改革。我们也只好无奈地听从他们。考试意味着什么?谁愿意考试?
桌上堆着一本本关于测验的书,灯日日夜夜地陪伴着它的主人,笔在纸上动个不停。做个学生好苦啊!每天睡得很晚,一天两个黑眼圈,反倒成绩赶不上,身体就累了。父母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成绩,希望着他有个好老师,好学校,往后能有个好工作。当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学习好?
时间在闹钟秒钟悄悄走过,时间在汽车喇叭声中飞过,时间在街道歌声中逝去。仿佛一眨眼就到了中考场中。中考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是工作?还是学习?如果笔尖还停留在半空中,那么就会被父母骂一顿,就会对不起自己。如果奋笔疾书,父母就会看到希望,我们就会自信的面对未来。一笔决定一生,一步决定一生。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们曾经珍惜过时间认真读书,认真复习过吗?我曾经有过。但它已经过去了我现在还能坚持到底吗?为什么自己有想过要赶上来却心有余力不足呢?没动力?没压力?难道只有到了火烧媒介的时候才知后悔莫及,连伸手可得的都得不到?我曾向母亲倾诉过这种问题,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现在做的事千万不让自己后悔!我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自从初二年级时我的信心就溜走了。我明白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可是我每次都做了让自己都后悔的事。而小学同学进步了不少。
考试只是一种测验我们学习效果的形式,我们应认真对待它,不应把它当儿戏。中考成绩决定一生。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它。只要我们珍惜时间,那时的我们就不会后悔。加油!
益阳市一中高一:6173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