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林中乐队》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理解比喻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模仿、运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这种修辞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
本课当中出现了许多不常使用的字,如:盹、鹑、鸫等,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自学,集中了较多的象声词,如:啭啼、嗥、咕嘟、嘎、啄、咕噜、哼等,启发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农村小学生,作为首轮课改实验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大多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独立的解决。农村孩子,同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因此我组织学生组成家庭学习小组,把合作学习从课堂迁移到家里,因此对于班里个别自学有困难的,就发动小组长小老师,互帮互学,平时很见实效。所以尽管本课的生字很多,但是预计在学生预习后,会自主解决很大一部分。
文中出现了许多学生感觉比较陌生的动物名称,如鸫鸟、白山鹑、沙雉、白眉鸫等,有些学生可能会通过查字典或查找课外书问家长等途径了解部分动物的外形特点或生活习性。有些学生还会感觉十分困难,就需要我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巧妙地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此外,农村孩子从小就对野外,对树林、对鸟儿有着一种自然的亲近,因此这些将会使学生学习本课时更感觉熟悉,亲切,更容易调动起他们参与课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针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在课前我指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利用多种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针对农村学生收集信息渠道有限、资料不足的特点,课前一进入本单元时我还将巧妙地把一些相关资料放在班级的图书角,提前引导学生去查找并整理。这样巧妙的“给”就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在资料的查找和检索中,照样也能经历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过程,从而弥补农村这种课程资源不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的愉悦心情。并让学生联系自己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我要注意分层指导,适时点拨,积极鼓励。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2.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查找文中相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师准备磁带。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自己读,或同伴读、小组读、多人分自然段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注意纠正错误读音。如“鹑”应读chún,不读cún;“吠”应读fèi,“咳嗽”的“嗽”应读su,不读sù等。如学生对字音产生争议,可引导学生查字典解决。
3.汇报交流自学生字新词情况,重点结合课文理解“啭啼、喧嚣、不折不扣、异想天开”等词语的意思。
4.交流课前查找的文中动物的资料,丰富课文内容。
(三)细心读文,交流感悟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预设1:生很快找到中心句“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然后指导学生把这句话画下来,并齐读。
预设2:学生感觉有困难,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你们觉得这是一支什么样的乐队?文中哪句话能够概括这支乐队的特点?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能够找出中心句。
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这支林中乐队的呢?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画出这支林中乐队的演奏者和演奏形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能解决多少。
演奏者演奏方法燕雀莺鸫鸟(学生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相机指导)
2.(1)结合表格、课文和插图,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林中动物是怎样演奏的。如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蚱蜢拉小提琴的;水鸟、沙雉又是怎样演奏美妙的音乐的。教学中建议学生先选择描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倡导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演奏情形通过自己的想像描述出来,并可相机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2)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象声词。
预设一:学生可能会自然的对文中的表示声音的词感到十分好奇,或提出一些疑问,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注意这些象声词,然后引导学生猜想这些声音是由什么动物发出的,并可以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表示声音的词以及是什么发出的。
预设二:如果学生没有注意这些象声词,教师可以从三年级的《声音》那一主题单元的象声词的练习形式说起,给出课文中的象声词,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发出来的,在拓展开来,让学生现场寻找声音,创造声音,有些用合适的象声词形容出来。
(3)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比喻句:“啄木鸟寻找能够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
先让学生去注意这个比喻句,比如可以问问说:哪个小动物演奏的乐器让你觉得很有趣?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这样的句子写得好在哪里?再说一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仿造比喻句。
(4)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这支乐队描绘得如此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时的愉悦心情,然后指导学生带着对动物们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
(5)小组或全班合作表演,再现林中乐队的唱歌奏乐场面,允许学生表演课文以外的动物的演奏或歌唱。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写法。
师:同学们看,作者围绕“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有各的奏法。”这个中心句,具体描写了林中动物们是如何唱歌奏乐的,你在说话或习作时用过这种方法吗?你能用这样方法说一段话吗?
预设1:学生能够仿照课文写法,说一句或一段话。
预设2:学生可能感觉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练习引导。
如,下课了,操场上可真热闹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上的云彩形状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案例点评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体现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创造、在读中学写的教学思路。
1.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通过在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词语,理解重点句,感悟出作者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感受到大自然的自然美。
2.在读中创造。通过有感情地读文,有层次地读文,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出课文外的小动物的叫声,使学生自己亲自参与到林中乐队,更深地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3.在读中学写。通过多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找出中心句。让学生自己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学会了作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篇:林中乐队教案
林中乐队教案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有支小乐队,厦门一中有支管乐队,鼓浪屿还有爱乐乐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大森林,有一支动物组成的乐队,它就是(生齐读课题:林中乐队)
师:这支乐队是怎样演奏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文中的生字比较多,同学们遇到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老师检查一下。
(1)你认识它们吗?(师出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
(2)你能读准它们吗?(出示翘舌、儿化音的生字词)
(3)你知道它们的声音吗?(出示动物名称,学生根据课文描述说出它们的声音)
师:同学们能准确掌握生字词,这离不开你们课前的认真预习,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讲了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
生:我知道,是这句话,“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师:很好。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其间指导学生认真读书)
师:已经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相互交流)
师:谁能用课文内容来具体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奏乐的?你可以说其中的一个方面(唱歌或者奏乐)。
生1:我想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的。燕雀、莺和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我觉得它们的歌声都很美。
师:你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吗?
生:没听过。
(一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听过,清早,我站在阳台上,就能听到我们家鸽子发出的“咕噜咕噜”的声音,我觉得它的声音特别“清脆、纯净”。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鸽子的叫声吗?你们觉得它的声音纯净吗?
生:我觉得鸽子的声音不纯净,我认为“纯净”应该是没有杂音的,可以鸽子发出的声音是有杂音的。
生:老师,我也觉得鸽子的声音不纯净,我们都喝过纯净水,纯净水是透明的,没有杂质的。可是,鸽子发出的声音是有杂音的。所以,鸽子的声音不能说“纯净”。
生:老师,我虽然没听过燕雀的声音,可是,我发现我们学校合唱队同学的歌声也可以说成是“清脆、纯净”的。
师:对,看来你理解了“清脆、纯净”。
生:老师,我也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生争相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动物们唱歌的情形。谁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奏乐的?
生:啄木鸟用嘴当鼓槌,用枯树枝当鼓,天牛用脖子当小提琴。我觉得它们都很聪明,很会选择乐器。
生:我觉得动物们各有各的唱法,蚱蜢用小爪子唱歌,火红色的水鸟用嘴唱歌,沙雉却用尾巴唱歌。
师:森林里有这么多小歌手,小乐手,你最喜欢谁的演奏呢?(生纷纷举手)这样,把它的精彩表现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吧。
(生自由朗读)
师:谁想展示一下?
生1:有感情地朗读“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
师:你的声音真清脆。
生2:朗读“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喜欢青蛙吗?
生:我觉得它不喜欢,因为他读得没感情。
师:应该怎样读呢?
生:我认为“咕噜咕噜”“呱呱呱”应该读得快一点,这样,才能突出青蛙的可爱。
师:你能读读吗?
生:行。(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喜欢沙雉。(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沙雉的句子)
师:你们觉得她读得怎样样?
生: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她读书有时快,有时慢,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也觉得她读得很好。尤其是“更”字,她读出了重音,强调了沙雉的异想天开。
生:我也觉得她读得有感情,而且她读书有时快有时慢。
师:真巧,老师也非常喜欢沙雉,我也想读读这句话,行吗?
(师有感情的朗读,生报以热烈掌声。)
师:谢谢鼓励,谁能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
生:我觉得老师读这句话时心理一定很高兴,因为我听出来老师读到“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这句时,笑了。
师: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笑吗?
生:我知道,因为老师觉得沙雉的声音特别动听。
师:你真厉害,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生:我觉得李老师读得好,因为李老师在读“咩咩“的时候,特别慢,可是**同学却读得特别快。
师:同学们,是不是老师读得慢,你们就一定得慢慢的读呢?
生:不一定。
师:说老实话,我也没听过沙雉的叫声。可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书上写沙雉的叫声就像绵羊一样,大家都知道绵羊的叫声是慢的,拖长音的,所以,老师要读得慢一些。
师:是呀,同学们,不要迷信权威,读书时一定要用心,多从语言文字中发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沙雉的精彩表演吧。(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沙雉的句子)
师:同学们,这么一支出色的乐队,指挥该是谁呢?
生:我认为指挥是老虎,因为它是森林之王。
生:我认为指挥是青蛙,书上说“咕噜咕噜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我觉得这就好象是说它在用两只手,一会左手,一会右手地指挥。
师:你真有想象力,而且特别善于从书中发现。
生:我认为指挥应该是大自然。
师:说得好。大自然这位杰出的指挥家,正在和动物一起奏响一支森林圆舞曲。你听——(师播放《动物狂欢节》片段)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美好的乐音就在你我身边。(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课后反思
关于《林中乐队》,公开课前一共拟了两个教学方案,在第一次试教时,只考虑到设计的新颖性,没有顾及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课后做了调整,再次试教,由于三班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课上,在学生的朗读上出现了亮点,因此,试教下来,感觉还好.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却没有完成,所以,在第三次上时,索性砍掉,可没想到,不同的班级,课堂表现也不相同.语言文字的感悟在二班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而且,老师的朗读也起了很好的示范性.但自己班又会出现怎么的局面呢?谁也想不到.我也进行了种种假设,假设课堂会发生什么,果然,上课时,许多想不到镜头出现了:
镜头一:„„
“谁能具体说说动物们是怎样唱歌奏乐的?”我的问题抛出了。一学生回答,“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很好,她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明动物们是怎样唱歌的?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奏乐的呢?”一学生马上举起了手,“啄木鸟用„„”,“说还能说说”,我在第二个学生发言后,期待着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是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令人诧异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几秒钟的停留,我意识到学生可能是卡壳了,什么原因呢?我的问题不明确?当时,脑子里也没多想,马上叫了一个站起来就能发言的同学,“**,你能说说吗?”幸好他救了场,之后也有同学陆续举起了手。课后,我反思,为何会出现如此冷场的局面?原因:问题太大,一个学生的回答往往就会很全面,造成其他同学不知该说什么,生怕重复。其实,这个问题的抛出,主要是检验学生有没有认真读文章,再者会围绕中心句具体说明的方法。我在想,如果问题小些,如把它分解开,学生可以说“动物的唱法”,或者说“奏法”,或者说“乐器”,或者说“曲调”,也许这样,参与面会更广一些。
镜头二:“我们家鸽子早上的叫声清脆、纯净”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清脆、纯净”时,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法感受。“同学们,谁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一学生立即举手,“我听过,我们家鸽子早上的叫声清脆、纯净”。受他的影响,很多同学都举手,“老师,我在公园里也听过鸟的叫声,清脆、纯净”。同学们对清脆、纯净的理解都到了鸟的身上,究其原因,是我没有及时点拨,“纯净”是没有杂音,鸽子的叫声不能称之为纯净,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纯净的声音”。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镜头三:“老师读的音调比较长”
“同学们,老师也想读一读这段话,你们要仔细听,老师读的和**读的有什么不同?”在我动情地读完课文后,学生为我鼓起了掌,“老师,我觉得你读得比较好。因为你读‘咩咩’的时候,音调比较长,可是,**却读得比较短,比较快。”“同学们,是不是老师读的长就一定得要拖长音呢?”我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不要迷信权威,“不,因为书上说,沙雉的叫声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我们都听过羊羔的声音,咩——咩——,所以,老师要拖长音。”“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读书,通过语言文字去发现,千万不要迷信老师,要相信——”“事实。”全班异口同声地答道。“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话。”„„这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三次试教,各不相同,公开课,出现了三个令人没有想到的镜头,它们中有的让我思索,有的让我欣慰,但无论怎样,我想,每次课对于自己来讲,都是收获者,努力上好下一节是我不懈的追求。
第三篇:四上《林中乐队》教案
课题:《林中乐队》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
单位:黄台岗镇张竹园小学 姓名:王跃峰
联系电话:*** 邮箱:wanghongjun0011@163.com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
2、说出作者是用哪些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3、鼓励学生积累象声词。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聆听演奏时的心情。
2、能说出作者是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并体会这种写法。教学难点:
在体会写法的过程中,感受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情怀。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景。
2、紧密联系学生经验世界,阅读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美。
3、采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增进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森林圆舞曲》
2、师:这首曲子是由很多种乐器合奏而成的,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乐队,而森林中,也有着一支奇妙的乐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森林,感受林中乐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出。板书课题《林中乐队》
(设计意图:由美妙的音乐导入,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悟情
1、师:通过预习,大家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支乐队里都有哪些成员?
2、动物们是怎样唱歌奏乐的呢?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从文中找出总写动物们唱歌奏乐的一句话。
3、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4、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汇报板书:唱法 奏法
从“唱歌奏乐”体会作者把动物当做朋友,聆听动物声音时欣喜欢快的心情。(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入手,让孩子体会作者的写法。通过品读句子,体会森林中动物们各种各样的发声方式,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的情怀。)
5、看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各个都身怀绝技,课文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出示阅读导航:
①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动物们唱歌奏乐。哪些是简略描写?哪些是详细描写?用不同的符号标画出重点词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句旁。
②小组内畅所欲言,大胆自信地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可以朗读、可以谈感受、也可以模仿动物们的动作或声音。
(1)自学——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先学后教,方法指引,逐步培养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批注,培养了孩子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2)集体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汇报交流情景
(一)汇报简略描写的有哪些动物?(燕雀、鹑鸟、甲虫„„.)课件播放动物们的图片及声音。生用书中的语言描述画面。
(二)读文悟情 师:详细描写的有哪些?
①莺:理解“啭啼”的意思。课件播放。作者是怎么知道莺白天黑夜在唱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感情朗读。
②啄木鸟: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天牛:体会破折号的用法。明白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从反问的修辞手法中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感情朗读。
④蚱蜢:想象可能发出什么声音?模仿。⑤红水鸟:模仿声音,体会到什么?
⑥沙雉:理解“异想天开”、“不折不扣”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孩子的交流汇报中,相机出示图片及声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品读句子、词语来体会作者的感情,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6、师:多么快乐的声音啊,作者全听到了,还把他听到的声音用一句话写出来了,快快到文中去找找看。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吠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咕嘟声。
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句式?(排比)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师:嘈杂而又美妙,和谐而又喧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可谓一支神奇的林中乐队。(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7、师:在森林里,小动物们各显其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我们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乐章,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神奇的林中乐队,听到这悦耳的声音的?他为什么能发现?
我们在字里行间处处能感觉到作者的身影,清晨他早早地来到森林,夕阳西下,还流连于大自然之中。他拨开草丛,蹑手蹑脚地走近,他蹲下身子,仔细地寻觅,他躲在树后,注视着从远处走来的动物。他驻足凝神,他侧耳倾听。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人,才会这么仔细地观察,才会把森林的喧嚣比喻成林中乐队在演奏。
8、课件播放刘兴诗评论作者比安基的话,推荐阅读:《比安基科学童话精选》、《森林报》、《少年哥伦布》。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语言营造中,在课件的解说中,进一步使孩子了解作者比安基。推荐阅读,将语文延伸到课外中,激发了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9、师:优美的音乐总能让人浮想联翩。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
想象: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在唱歌奏乐?用上从文中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象声词,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为开头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听音乐想象画面,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思路,与本单元主题“音乐”相结合,符合课改的精神。仿照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的练习,读写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达到了课堂检测的目的。)
三、总结语:
孩子们,只要你们也能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聆听,那么你们将会发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就会属于你!
(设计意图: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唱歌 奏乐
唱法 奏法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第四篇:林中乐队教案
林中乐队教案
师: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有支小乐队,厦门一中有支管 乐队,鼓浪屿还有爱乐乐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大森林,有一支动物组成的乐队,它就是(生齐读课题:林中乐队)
师:这支乐队是怎样演奏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文中的生字比较多,同学们遇到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老师检查一下。
(1)你认识它们吗?(师出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
(2)你能读准它们吗?(出示翘舌、儿化音的生字词)
(3)你知道它们的声音吗?(出示动物名称,学生根据课文描述说出它们的声音)
师:同学们能准确掌握生字词,这离不开你们课前的认真预习,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讲了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
生:我知道,是这句话,“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师:很好。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你能读读吗? 生:行。(生有感情地朗读)生:......我喜欢沙雉。(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沙雉的句子)师:你们觉得她读得怎样样?
生: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她读书有时快,有时慢,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生:我也觉得她读得很好。尤其是“更”字,她读出了重音,强调了沙雉的异想天开。
生:我也觉得她读得有感情,而且她读书有时快有时慢。
师:真巧,老师也非常喜欢沙雉,我也想读读这句话,行吗?(师有感情的朗读,生报以热烈掌声。)
师:谢谢鼓励,谁能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
生:我觉得老师读这句话时心理一定很高兴,因为我听出来老师读到“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这句时,笑了。
师: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笑吗?
生:我知道,因为老师觉得沙雉的声音特别动听。师:你真厉害,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生:我觉得李老师读得好,因为李老师在读“咩咩“的时候,特别慢,可是**同学却读得特别快。
师:同学们,是不是老师读得慢,你们就一定得慢慢的读呢 生:不一定。
师:说老实话,我也没听过沙雉的叫声。可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书上写沙雉的叫声就像绵羊一样,大家都知道绵羊的叫声是慢的,拖长音的,所以,老师要读得慢一些。
师:是呀,同学们,不要迷信权威,读书时一定要用心,多从语言文字中发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沙雉的精彩表演吧。(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沙雉的句子)师:同学们,这么一支出色的乐队,指挥该是谁呢?
生:我认为指挥是老虎,因为它是森林之王。
生:我认为指挥是青蛙,书上说“咕噜咕噜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我觉得这就好象是说它在用两只手,一会左手,一会右手地指挥。
师:你真有想象力,而且特别善于从书中发现。生:我认为指挥应该是大自然。
师:说得好。大自然这位杰出的指挥家,正在和动物一起奏响一支森林圆舞曲。你听——(师播放《动物狂欢节》片段)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美好的乐音就在你我身边。(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课后反思
第五篇:新课标小学语文《林中乐队》教案
新课标小学语文《林中乐队》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音乐)同学们,老师播放的音乐好听吗?
2、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呢。你们想听吗?
3、好,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漫步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聆听小动物精彩的演奏。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林中乐队)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1)你认识它们吗?(师出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动物你熟悉吗?(出示图片)(2)老师这还有一组,你能读准它们吗?
3、同学们,请看这些红色字体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
1、它们都是象声词,2、这些字大部分都是口字旁。)(各种形式地读)
4、同学们能准确掌握生字词,这离不开你们课前的认真预习,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讲了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
三、熟读课文
1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2同桌相互交流。
3谁能用课文内容来具体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奏乐的?
四、围绕中心句,品读课文
1齐读中心句(电脑出示)
什么叫“各有各的”?(板书:独特)
文章是怎样具体说明“各有各的”?也就是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其间指导学生认真读书)2品读第二自然段(介绍森林中各种声音)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3一起欣赏森林乐曲,谈谈自己的感受。
4品读第三、四自然段:小动物的“乐器”和“演奏方法”。
(1)谁能用课文内容来具体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奏乐的?你可以说其中的一个方面(唱歌或者奏乐)。
(2)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把它的精彩表现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难怪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五、整体阅读,体会文本结构美
六、拓展升华,体会生活音乐美
1、学生假象森林中,生活中没有音乐会是怎样的?
2、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这么一支出色的乐队是怎么演奏的吗?你听——(师播放《动物狂欢节》片段)
3、同学们,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只要我们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美好的乐音就在你我身边。做生活的有心人吧,象作
者一样去热爱森林,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你也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林中乐队》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播放的音乐好听吗? 生:好听。
师: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呢。你们想听吗?
师:好,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漫步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聆听小动物精彩的演奏。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林中乐队)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师:(1)你认识它们吗?(师出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动物你熟悉吗?(出示图片)(2)老师这还有一组,你能读准它们吗?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红色字体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
1、它们都是象声词,2、这些字大部分都是口字旁。)(各种形式地读)
师:同学们能准确掌握生字词,这离不开你们课前的认真预习,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讲了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师: 很好。同学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师:什么叫“各有各的”?(板书:独特)
师:文章是怎样具体说明“各有各的”?也就是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其间指导学生认真读书)
师:已经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相互交流)
师:谁能用课文内容来具体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奏乐的?你可以说其中的一个方面(唱歌或者奏乐)。
师提示:注意是——各有各的。
生1:我想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的。燕雀、莺和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生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动物们唱歌的情形。谁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奏乐的?
生:啄木鸟用嘴当鼓槌,用枯树枝当鼓,天牛用脖子当小提琴。我觉得它们都很聪明,很会选择乐器。
生:我觉得动物们各有各的唱法,蚱蜢用小爪子唱歌,火红色的水鸟用嘴唱歌,沙雉却用尾巴唱歌。
师:森林里有这么多小歌手,小乐手,你最喜欢谁的演奏呢?(生纷纷举手)这样,把它的精彩表现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吧。(生自由朗读)
师:谁想展示一下?(生自由回答。)
生1:有感情地朗读“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
师:你的声音真清脆。
生2:朗读“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喜欢青蛙吗?
生:我觉得它不喜欢,因为他读得没感情。
师:应该怎样读呢?
生:我认为“咕噜咕噜”“呱呱呱”应该读得快一点,这样,才能突出青蛙的可爱。
师:你能读读吗?
生:行。(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喜欢沙雉。(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沙雉的句子)
师:你们觉得她读得怎样样?
(生自由说)师:这么多同学都欣赏沙雉的表演,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一下?
(生朗读)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师:说实话,老师也非常喜欢沙雉的表现,我也想读一读,请你们也来当回小评委,给老师也评一评,怎么样? 师:有没有谁超过老师的?(指名读,全班读)师: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
师:同学们,作者可不是按照你们刚才朗读的顺序描写这“各有各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为什么这样写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学习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
师: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难怪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学生假想森林中、生活中没有音乐,会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这么一支出色的乐队是怎么演奏的吗? 师:你听——(师播放《动物狂欢节》片段)
师:同学们,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只要我们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美好的乐音就在你我身边。做生活的有心人吧,象作者一样去热爱森林,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你也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意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感染人,愉悦人,熏陶人,鼓舞人和陶冶性情的神奇功能,领悟到音乐所包容的文化内涵。《林中乐队》就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生计勃勃的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森林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音乐又是孩子所喜欢的,课前让孩子聆听大自然中各种音乐,各种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体会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中,我认为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困生的学习上还做得不够完善。如:当我让学生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后问道“谁能具体说说动物们是怎样唱歌奏乐的?”一学生回答,“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很好,她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明动物们是怎样唱歌的?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奏乐的呢?”一学生马上举起了手,“啄木鸟用……”,“谁还能说说”,我在第二个学生发言后,期待着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 的见解,这也是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令人诧异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几秒钟的停留,我意识到学生可能是卡壳了,什么原因呢?我的问题不明确?当时,脑子里也没多想,马上叫了一个站起来就能发言的同学,“**,你能说说吗?”幸好他救了场,之后也有同学陆续举起了手。课后,我反思,为何会出现如此冷场的局面?原因:问题太大,一个学生的回答往往就会很全面,造成其他同学不知该说什么,生怕重复。其实,这个问题的抛出,主要是检验学生有没有认真读文章,再者会围绕中心句具体说明的方法。我在想,如果问题小些,如把它分解开,学生可以说“动物的唱法”,或者说“奏法”,或者说“乐器”,或者说“曲调”,也许这样,学生的参与面会更广一些,一些学困生也就不致于成为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