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林中乐队》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长期贴近大自然,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积累起来的成果,课文条理性强,围绕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体介绍了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课标依据:
1、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对四年级的学生的自学要求不断提高,学会提问题是本学段的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
3、《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为学生带来了一个“语言盛宴”,应引导学生多朗读,多积累。学情分析:
1、一般特征: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2)四年级学生的自制力有所增强,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仍较为分散,因此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情况。
2、初始能力: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对课文的理解力一般,具备简单的交流能力。
(2)随机指名回答时所凸显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这是本课乃至本学期需要加强的。
3、信息素养:
本班学生大部分为外地生,大部分学生家中无电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较少。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字八个,写字六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理解“异想天开、不折不扣、清脆、婉转”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象声词;理解有破折号的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课前找资料了解动物的声音和生活习性的知识。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3.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用学过的方法品味重点词语,体会中心句的统领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愉快心情,喜爱动物们,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运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教学准备:课件 课型: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动物狂欢曲.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2.谈话。
师:森林中除了狮子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们,他们用自己的方法为大家带来美妙的音乐。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林中乐队》。(出示幻灯片1)
师:第二段中哪句话跟老师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呢?(生:第一句。)
(出示幻灯片2: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二、精读课文
1.自学要求(1)演奏的动物有哪些
师: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在唱歌奏乐呢?请同学们用“——”把这些动物请出来,并为大家介绍下它们。(生反馈交流)师:大家的眼睛真尖呀,把这些音乐家们都请出来了!你能不能给这些动物归归类呢?(生:有的是昆虫,有的是鸟类,有的是兽类)
师:原来唱歌奏乐的动物这么多,难怪作者说„„(出示幻灯片2)(生齐读)
2.自学要求(2)动物们是怎样唱歌奏乐的
师:这些音乐家们是怎么唱歌奏乐的呢?请同学们回到课文中去寻找它们的秘密吧。(生汇报,“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出示幻灯片3—11,点击数字链接对应的句子)
师:你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吗?(生:听过,麻雀的声音就是清脆的)师:请你当当麻雀读读这一句。(生个别读)师:谁再来读出清脆的感觉?(指名读)
师:看来大家都听懂了清脆、纯净的声音。谁还发现了音乐家们的秘密?(生:甲虫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
师:多可爱的小甲虫呀!谁也发现了甲虫的这个秘密?(指名读)(生继续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看到别人都有个好嗓子,老跑调的动物们可发愁了!你们看,作者比安基发现了什么新秘密?(生回答,个别读第三段)(幻灯片13,课文第三段)
师:没有好嗓子的动物怎么奏乐呢?(生: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
师:这个句子写得真生动,它把枯树枝比作„(生:鼓)师:把结实的嘴比作„(生:鼓槌)
师: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生:比喻句)
师:哪只啄木鸟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奏乐秘密?(指名读)
师:天牛的歌声也让人不敢恭维,谁给它出出主意?(生: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的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
师:标点符号常常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这里的破折号是什么意思呢?(生:破折号后面的句子是对前面的联想和想象)(出示幻灯片14,“日积月累”第三题,一个孩子和一个对话框“这个句子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联想和想象”)
师:原来五音不全也可以奏出好的音乐,难怪作者说„(出示幻灯片14,“没有好嗓子的动物,也不觉得难为情。”)(生赛读)师:不管有没有好嗓子,动物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唱歌奏乐,所以说..(出示幻灯片15)师:是啊!音乐总能让人心情愉悦,连没有乐器的动物也用绞尽脑汁来凑热闹了!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找找那些没有乐器的动物是怎么样各显神通的。(生默读,汇报交流,师指导“异想天开”“竟”字的朗读)(出示幻灯片16)
师:没有好嗓子和乐器的蚱蜢、火红色的水鸟和沙雉也能奏乐,真了不起。这让我们更加明白了„
(出示幻灯片17)
师:瞧,音乐家今天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了,让我们见识下他们的庐山真面目!(出示幻灯片18,动物图片自动放映)师: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三、自我挑战,渗透写法 1.自我挑战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动物的声音,你能把他们对上号吗?(指名完成连线)师:你发现右边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生:都有口字旁)
师:看来口字旁的字不仅能表示嘴的动作和语气词,还能表示象声词。我们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就叫做拟声词。2.指导写法
师:课文的2、3、4段都在说动物如何唱歌奏乐,课文中有没有一个句子能概括出这几个段落的意思?(生:有。第二段第一句。)(出示幻灯片2)
师:我们把这种能概括文章意思的句子叫做„(生:中心句。齐读中心句。)
四、扩展延伸 1.我会创作
(出示幻灯片9)
大自然的声音真奇妙。小鸟唧唧,青蛙,羊羔,。你想听到这些声音吗?那请你用心聆听。2.扩展阅读
(出示幻灯片10: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3.教师小结
师: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等待大家用心的去聆听。4.播放《森林狂想曲》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动物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第二篇: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七册《林中乐队》教案3
四年级:王文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法。过程与方法
1. 情。2.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用多种方法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的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的心情。突破方法: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实际,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将各种动物赋予人的情感进行理解、体会。
教法与学法
师:情景教学法。生:听、读、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曲子《森林狂想曲》、生子卡片、课文插图、交响乐片段。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1、板书:乐队;提问:同学们了解乐队吗?板书:林中。什么是林中乐队呢?林中乐队又是怎样演奏的呢?让我们先欣赏一首林中乐队演奏的美妙音乐。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学生听,提问激趣:试着说一说,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导入新课:刚才为你在音乐里听到了这么多美妙的森林乐手的演奏,现在我们跟着原苏联著名的动物学家,也是世界闻名的科学童话作家比安基走进林中,去感受林中乐队带给我们的无限妙趣吧!(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简要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出示课件上的词语)(强调象声词:直接描述声音的词语)再强调“异、奏”两个字不要写错。手写“异想天开、奏乐”各一遍。
(2)把生字送回课文,看看你是否真的记住了它,然后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板书)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中心句)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从“唱歌奏乐”体会作者把动物当作朋友,聆听动物声音时欣喜、欢快的心情。学生齐读中心句。(课件演示: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我们从这里体会出什么?(森林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精读课文,品读悟情
1、学生自读,合作交流
(1)“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是说动物们发出的声音不同,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奏乐器。文中找一找哪部分的内容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第二自然段)突出这支乐队参与者多,声音杂。(板书:2)看看森林中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声音呢?(出示第二自然段中第二句话)读后思考这三个分句写的是同一内容吗?(第一个分号前写像唱歌和奏乐一样好听的声音,第二个分号前写动物用嗓子发出的其他声音,第三个分号前写动物用其他器官发出的声音。)
(2)“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是说动物们发出的声音的方式方法不同。)文中找一找哪部分的内容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第三、四自然段)动物们的表演非常有趣,突出了这支乐队的奇妙。(板书:
3、4)
(2)过渡:看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个个都身怀绝技,课文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3)默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哪些“歌手”在“唱曲子”?哪些“乐手”用什么“奏乐器”?找一找,用横线标识出来,说一说。(自读自悟,四人为一小组小组交流。)把自己找的句子相互交流一下,可以朗读、可以读感受、也可以模仿动物们的动作或声音。(图片展示:认识动物)学生学各种叫声,突出嘈杂,讨论作者为什么听起来美妙?播放音乐,想想这些动物正在哪里演奏,还会有哪些动物呢?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说一说。
2、阅读第三、四自然段,集体汇报交流
(1)生快速阅读第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各段内容。(三自然段写没有好嗓子的动物如何选择“乐器”来演奏;四自然段写连乐器都没有的动物怎样快乐地发声。)(3)找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演奏:
①莺:理解“啭啼”的意思。作者是怎么知道莺白天黑夜在唱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哪一句更能体现作者那颗亲和小动物的善良之心)
②啄木鸟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天牛:体会破折号的用法。明白句中把什么比做什么。讨论破折号后面写了什么?(写作者听到那种声音后产生的联想,反问句和感叹句更加强了怎样的语气?(惊喜)④蚱蜢:想象可能发出什么声音?模仿。⑤洪水鸟:模仿声音,体会到什么?
⑥沙雉:理解“异想天开、不折不扣、竟”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心情。写沙雉用尾巴唱歌,用什么来形容它的举动?(异想天开),给“异想天开”换一个词语“想入非非”;引导读重“竟”字,“竟”字写出了沙雉发声的哪点?(奇妙)想象沙雉像什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玩他得意的把戏)
3、师:这些嘈杂而又美妙,和谐而又喧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可谓一支神奇的林中乐队。但母鹿的咳嗽声、狼的嗥叫声、猫头鹰的哼哼声并不好听,作者也把它们列入到“乐队”中,是为什么?因为充满勃勃生机的声音像音乐一样使人感沛,突出作者是一个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人。(板书,课件展示)
四、总结语:孩子们,只要你们也能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聆听,那么你们将会发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就会属于你!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师:在森林里,小动物们各显其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我们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乐章,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神奇的林中乐队,听到这悦耳的声音的?他为什么能发现森林中如此美妙的乐队呢?我们在字里行间处处能感受到作者的身影:清晨他早早„(出示课件)
2、推荐阅读:(出示课件)
作业:师:优美的音乐总能让人浮想联翩。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在唱歌奏乐?用上从文中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象声词,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背景音乐)
板书:
林中乐队
(2)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亲近自然
热爱生活(3、4)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第三篇: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学习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写法。
2、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乐队吗?(教师板书:“乐队”),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支特殊的乐队,它来自林中,(板书“林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林中,去感受林中乐队带给我们的无限妙趣吧!齐读课题。
2、认识作者,了解作者。
3、检查预习情况。(1)写生字词。(2)读生字词。
(3)积累AABB式。ABAB式的词语。
二、学习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1.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并且想一想课文中的林中乐队是怎样的一支乐队?
2.了解课文中提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声音?以及它们发音的方式?
3.师: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叫着,啭啼着,让人奇怪的是,它们什么时候睡觉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找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作者问这个问题体现了对鸟儿的怎样的心情?
4:是啊!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和奏乐,它们是怎么唱歌奏乐的呢?课文有一句话为我们概括地讲了,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指导朗读。)
5、课文是怎样围绕着这句话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时的情景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2自然段,用“——”勾出在森林里我们可以听到哪些演奏声音,用“~~”勾出描写了哪些小动物,并且选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为同学们介绍一下。
6、全班交流:(1)在森林里我们可以听到哪些动听的音乐?这些动听的音乐是谁演奏的呢?(2)介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歌唱或奏乐,你能读出它的精彩表现吗?(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随机指导。)
7、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会唱歌、会奏乐的小动物,难怪我们在森林里可以听到——,可以听到——也可以听到——。(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第2句)。作者在聆听这些音乐时是什么心情呢? 8、师生接读2自然段,教师读总起句,学生分组接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音乐。
9.同学们那些动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还记得他们的声音吗?
10.同学们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你们用心听过吗?
三、小结:
是啊,大自然这位杰出的指挥家,正在和动物们一起奏响一支森林圆舞曲,只要我们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美好的乐音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看——(播放森林乐队录像资料)。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第四篇:《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敦煌市东街小学 王亚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想象,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趣。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用学过的方法品味重点词语,体会中心句的统领作用。
3.理解“异想天开、不折不扣”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象声词。懂得带破折号的句子意思。
重、难点与关键:
1.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是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并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王老师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王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真开心!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大家在电视里或者生活中欣赏过乐队的演出吗?你看到的乐队里都有哪些乐器?
(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儿童科普作家、儿童文学家维塔利·比安基,去认识一支由动物组成的乐队。(板书:乐队)这支乐队在哪里演奏呢?(森林里)。所以作者称它们为——“林中乐队”(板书:林中)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大森林,用心倾听林中乐队的演奏。首先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作者。
(出示幻灯片3)师介绍。
二、检查预习。
(出示幻灯片4、5)。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点出“象声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1.师:同学们预习得很扎实,字词读得很准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林中乐队。大家边听边想,林中乐队都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
2.学生观看视频,听范读。
3.学生汇报交流:林中乐队都由哪些成员组成。(师点评:同学们听得认真,记得准确)。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乐队的首席歌唱家莺,以它美妙的歌声拉开了春天音乐会的序幕。看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莺是怎样唱歌的?
(理解“啭啼”)。
孩子们觉得很奇怪,莺总是叫着,它什么时候睡觉呢?谁知道?(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后半部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在森林里不仅是莺在唱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你能找到文中总写动物们唱歌奏乐的一句话吗?
生: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师:找得非常准确。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各个身怀绝技,在第二自然段中找找,作者围绕中心句具体写了哪些小动物唱歌奏乐?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教师播放幻灯片10——18)。
3.小结:这么多的音乐家在歌唱、在演奏,你感受到了大森林里什么样的景象?(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师:金嗓子的动物们尽情地演奏,没有好嗓子的动物难为情吗?为什么呢?(导读)。
2.师: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3、4自然段,选出你最欣赏的演奏者,勾画相关语句,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3.学生汇报交流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出示幻灯片20——26。生:啄木鸟
(出示课件朗读)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修辞手法)
生:天牛
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这嘎吱嘎吱的声音,让作者想到了什么?(认识破折号,改为陈述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生:蚱蜢
(出示课件朗读):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
师点评:它充分利用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太会想办法了。生:水鸟
(出示课件朗读)一种火红色的水鸟把长嘴伸到水里,使劲一吹,把水吹得扑噜扑噜直响,整个湖里轰传起一阵喧嚣,好像牛叫似的。
师点评:娇小的水鸟居然能发出健壮大牛的声音,这个组合太奇妙了,再读这句话,让我听出你们的惊叹。
生:沙雉
(出示课件)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霄,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上空叫。师:从“异想天开”“竟”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它用什么来唱歌? 生:尾巴。
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它与众不同、想法独特……
师:你很会思考!别的动物用嘴巴,它—— 生:竟用尾巴。
师: 联系前后句,我们可以理解“异想天开”的意思。
生:“异想天开”形容想法十分离奇,意想不到。(试着读出沙雉神奇的举动。)“不折不扣”是什么意思?咱们再来读读,感受它的神奇。师:声音如此丰富,如此美妙,作者全听到了,他用一句话概括出了这些声音,是哪句话呢?(学生若找不出来可提示)
生读:“在森林中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
五、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师:小动物们各显其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奏响了美妙的乐章。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神奇的林中乐队,听到这悦耳的声音的?他为什么能发现?
师:我们在字里行间处处能感觉到作者的身影,清晨他早早地来到森林,夕阳西下,还流连于大自然之中。他拨开草丛,蹑手蹑脚地走近,他蹲下身子,仔细地寻觅,他躲在树后,注视着从远处走来的动物。他驻足凝神,他侧耳倾听。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人,才会这么仔细地观察,才会把森林的喧嚣比喻成林中乐队在演奏。
2.森林里除了有这支奇妙的乐队外,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出示课件)这是维塔利·比安基的代表作《森林报》,《林中乐队》这篇课文选自这本书,这些故事也藏在这本书里。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吧!
板书:
第五篇:《林中乐队定》教学设计习作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台湾著名的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
师:同学们,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呢。你听——(播放课件音乐)
师:音乐好听吗?这是台湾著名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里面有一百多种动物的叫声,都是录音师在野外录制的。
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漫步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聆听小动物精彩的演奏。
2、师板书课题,齐读。(把微笑写在脸上再读一遍)(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今天啊,老师设了两个关卡,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师:有信心,一定能把课文学好。
(1)关卡一:不知道林中乐队的小乐手们,你们认识几个呢?(出示动物的图片,生回,出示动物词语)
(2)关卡二:那么这些小乐手们又会奏出什么声音呢?我们进入第二关(师出示拟声词指读)
师:模仿动物声音的词语叫做?(拟声词)谁能把这些声音表现出来呢? 模仿得可真像啊,除了这些小动物的声音,你们还知道哪些拟声词呢?
3、师:恭喜你们过关啦,看来你们把课文都读熟了,真不错!不过任务又来啦!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然后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
生汇报,再出示:“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师:这是课文的(中心句)——总写动物们唱歌和奏乐。同学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请自己练习读一读,想想从红色的字词中体会到什么?
师:从“所有”八个“各”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所有”可以知道动物的数量多。八个“各”可见动物的叫声繁多,唱法、奏法不尽相同。
师:把你的体会送进去读一读。(生读)
师:老师没有听出动物唱歌奏乐的快乐哦!在“所有”、“各”上加重语气,读出节奏感,读出愉快的口吻,再来一遍,好吗?
4、师:多么快乐的声音,作者全听到了,还把他听到的声音用一句话写出来了,出示句子引读:(生读后面的句子)
我们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
师: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 生:排比。
师:是啊,运用排比手法,把嘈杂而又美妙,和谐而又喧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可谓一支神奇的林中乐队。你也能像个小诗人一样,把大地的声音用排比的方法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吗?
小练笔:排比句
看来,不仅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同学们也是各个都身怀绝技啊。(三)自主探究,感知自然美
1、默读课文,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这支林中乐队的呢?请同学们先默
读课文,画出这支林中乐队的演奏者和演奏形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能解决多(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生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视。(2)、小组交流。
(四)、个性赏读,感悟语言美
1、师:有这么多的动物在歌唱,你最喜欢谁的歌声?(指名生答)
生1:我喜欢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我觉得它们的歌声很美。
(△课件出示鸫鸟图片及文中描写鸫鸟的句子。)师:你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吗?怎样的声音才算是清脆、纯净、婉转?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清脆、纯净、婉转的鸟鸣声。(播放课件)好听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齐读)生2:我喜欢青蛙的歌声。因为它的叫声很有特色。师:你能说说青蛙的声音有什么特色吗? 生:它还能发出两种叫声呢。(课件出示青蛙图片及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你模仿一下青蛙的声音。生:咕噜咕噜——,呱呱呱——
师:青蛙还能发出这么丰富的声音呢,你猜猜,它为什么有不同的叫声呢? 生:我猜,它可能是肚子饿了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叫声,吃饱了才发出“呱呱呱——”的叫声。
句式训练:什么样的动物用什么干什么。
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动物,来一场森林大合奏。(简直是在听一段摇滚乐)师:你们喜欢狼嗥声?(师播放声音)在常人听来,狼的嗥叫会令人害怕,但在作者耳朵里,它也很美妙。这说明了什么?
生:他热爱动物。
2、师:是啊,如果没有爱,文字只是一个僵硬的符号。正因为比安基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这难听的声音才会变成美妙的音乐!(板书:热爱)
3、全班配乐读这一段。
(五)、升华情感
1、读着读着,比安基,他分明在告诉我们什么?大自然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无穷无尽啊。他为什么会写出来?出示文字:我喜欢大自然,森林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颗露水。。。
2、如果我们有一颗安静的心,坐下来静静的听。(1我仿佛听到了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你听到了蒲公英怎样的声音?
(2出示文字:我听到了雪花飘落的声音。一个宁静的冬夜。。。(3出示文字:我听到了蚂蚁跑步的声音。。。读读吧!(4出示文字:我听到了沙雉竟用尾巴唱歌。。。运用围绕中心句的方法,仿写一小段话。
一、复习导入
1、连线
2、出示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齐读。3出示第二段的填空,(唱着、拉着、打着、咳嗽着、吹着、嚎叫着、哼哼着、嗡嗡地响着,吵、叫),不同演奏方法都记住了,真能学习。
4、有好嗓子的动物在尽情地歌唱、演奏。没有好嗓子的动物呢?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读课文。
讨论交流:没有好嗓子的动物,也不觉得难为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动物们热烈、起劲参与奏乐的情景)
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霄,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
(1)你们喜欢沙雉的表演吗?自己练习读一读,用三角号标出动作的词,想想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不同的动词。(腾身、冲入、直冲„)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师:多帅气的动作,这高难度的表演让人拍案叫绝了!(2)从“异想天开”“竟”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什么? 师:它用什么来唱歌? 生:尾巴。
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它很与众不同、想法独特„„
师:你很会思考!别的动物用嘴巴,它—— 生:竟用尾巴。
师: 联系前后句,我们可以理解“异想天开”的意思。生:“异想天开”形容想法十分离奇,意想不到。(试着读出沙雉神奇的举动。)(3)谁来读读这句话?注意重点词,读出你的惊喜。(指名读)
4、过渡:你还喜欢谁的表演呢?妙在哪?通过你的朗读将画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 水鸟:
师:真有趣!喧嚣是什么意思?(大吵大闹,嚣中间是页,古代是指头,头上长四张嘴,所以喧嚣是很吵闹的意思)再使劲一些,让湖里更热闹些。(男生读)
师:我听到你读得有滋有味,我仿佛看到这只水鸟认真奏乐的情景。△天牛
生读天牛句。
师:我听到你将“嘎吱嘎吱”读得很形象。
天牛拉小提琴,多有意思的想象!这里也有一个破折号,前后句子有什么联系呢?——(破折号前面写实,写天牛脖子发出声音,后面是由此展开的联想。)这里用了比喻、反问的手法,你能把问号读好吗?(指名读)
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快乐的心情。你能读出作者这种心情?(齐读)
读的真好听,你有发现吗?没发现听别人讲。都是比喻句,都是作者产生的奇妙的想象,比喻写法还不同呢!你有发现吗?我们要把这些句子积累下来,齐
读。
5、小练笔:
(1、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就是顶好的()
(2、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这不活像()(3、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好像()似的。
(4、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不折不扣,活像()。
选择一句,你也来说一说。你说说。
4、就这样,我们走进了森林,我们听到了,左边的同学读第三段,我们还听到了,右边的同学读第四段。所有的孩子读。
三、升华情感
1、读着读着,比安基,他分明在告诉我们什么?大自然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无穷无尽啊。他为什么会写出来?出示文字:我喜欢大自然,森林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颗露水„„
2、如果我们有一颗安静的心,坐下来静静的听。
(1我仿佛听到了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你听到了蒲公英怎样的声音?
(2出示文字:我听到了雪花飘落的声音。一个宁静的冬夜„„。(3出示文字:我听到了蚂蚁跑步的声音„„(4出示文字:我听到了沙雉竟用尾巴唱歌„„ 配乐旁白
3、小练笔,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用上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