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承启学校
执教者:邓木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焕、氧、碳、囱、嚣“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学校小树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堂堂网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1、展示本校小树林的照片,提问:猜一猜这是哪里?你喜欢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学生发言交流)
2、老师知道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在树林里面散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我爱在树林中漫步》,看一看他为什么喜欢在树林里散步!(板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喜欢在林中散步?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2、堂堂网播放情景朗读
3、学习生字
精神焕发
二氧化碳
烟囱
喧嚣
(1)检查预习效果
齐读(无拼音——有拼音——组词)——点多生读(2)游戏操练——一闪而过
迅速读出课件中出现的词语
(三)读课文,学习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2、检查整体感知情况。
(1)生找出原文句子,再请生进一步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板书)齐读。(2)引导分析句子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划出嫩绿、碧青、苍翠这些词语,了解这些词语写出了大自然丰富的绿色,再读中感受到这浓淡深浅的绿太美了,在这诗一般的境界里,人们能松弛神经,消除积累的疲劳,这是作者爱在树林中漫步的第一个原因。(板书:丰富的绿色)
2)学生自己找到第二个原因:树林中空气新鲜、清香,让人感到头脑清爽,精神焕发。让学生重点理解“精神焕发”的意思。(书:新鲜的空气)
3)引读:我爱在树林中漫步,欣赏哪——(重重叠叠、郁郁葱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葱、姿态万千)树冠,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挡住。)
“重叠叠、郁郁葱葱”在这里是写什么的?写出了树冠的什么特点?(板书:茂密的树冠)
4)找一学生学着老师样引读:我爱在树林中漫步,静听那——(鸟啭和虫鸣)没有——(耳的噪音),没有——(城市的喧嚣),所以——(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板书:鸟啭和虫鸣)
找学生归纳作者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四个原因)
小结:文章前四个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想我们介绍了作者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这四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关系)它们与第五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5)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第五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板书:身心舒适)
②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请找出相关句子划上波浪线,并写一写其说明方法。(课件)(生讨论出答案,课件展出重点语句分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拓展: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树木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同学们应该爱护树木。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板书设计:
* 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丰富的绿色
清新的空气
亲近自然,身心舒适
茂密的树冠
鸟啭和虫鸣
第二篇:大班水墨画:林中漫步
大班水墨画:林中漫步
活动目标:
1、观察树的基本结构及形态,学习用国画中浓淡墨的方式表现树林的层次感。
2、尝试合作长卷画,感受秋天树林的独特美。活动准备:
1、《秋天的树林》图片若干。
2、宣纸粘成一张长卷画、国画用笔及墨汁、水桶、毛巾等若干。
3、轻音乐《林中漫步》、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树林》图片,感受树林的层次感。
1、出示秋天的树林图片,幼儿欣赏。
2、请幼儿说说秋天树林及树的特点。
教师引导观察树的形态(如高低、粗细),观察树颜色的深浅(包括树枝和树叶的颜色),树的远近(树枝的起点位置)
3、总结:树枝的颜色有深浅,树叶也有浓淡,有的密、有的疏,有的甚至已经没了。
二、了解国画树林画法。
1、欣赏国画作品《秋天的树林》,提问:怎样过国画表现树林呢?
2、教师边讲解边局部示范画一棵树的方法。
A、浓淡墨的调色方法:浓墨直接沾墨水就可以画出,调淡墨要先将笔沾水、用笔尖沾浓墨、在瓷盘上拌一拌、将水分稍弄干即可;还想再淡点的话再沾下水,舔一舔即可。
B、用浓淡墨画树干的方法(用大毛笔蘸重墨从下至上侧锋画主干)等,引导发现表现的方法,树杆——树枝——树叶。
3、请个别幼儿示范画一棵树(重点引导幼儿画树枝的方法,引出高低、浓淡、疏密)。
三、长卷画创作《林中漫步》
1、幼儿依次站于长卷画一侧,合作进行树林的表现。
2、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重点引导幼儿进行浓淡墨的运用及和旁边小朋友间树林的衔接。
四、欣赏长卷画《林中漫步》
将长卷画作品展示于墙面上,供幼儿相互欣赏、讨论。
第三篇:密林中教学设计
学科:美术授课年级:三年级学校:毕节市实验小学教师姓名:黄佳 课题
《密林中》
课时
1课时
课文内容分析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它们种类繁多,生活方式多样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共同构成了和谐的自然界。所以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本课教学强调让学生进行立体造型的探索和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泥表现野生动物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从而各种野生动物,认识动物、森林与人类环境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培养探索、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
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材料。是否有集体合作精神。能否进行大胆的创作。
是否掌握一些泥工制作的方法。
教学目的
显性目的
认知目的:认识密林中的各种野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和外形特征,发现动物的美;感受泥材的特性,探讨用泥表现有创意的动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的:了解泥、陶泥等材料的特性,掌握用泥捏制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合作能力。隐性目的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制作野生动物形象,理解动物的形态、动态之美。教学难点:巧妙运用材料表现有趣的野生动物形象。
材料准备(附教具照片)
教师准备:橡皮泥、牙签、泡沫场景、树屋、课题装 饰贴画。
学生准备:橡皮泥、牙签。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1、认识密林中的各种野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和外形特征;
2、用泥捏制动物的方法。
一年级时已经学过同类型的课业,学生对泥材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本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野生动物形态的造型上。
文字、图片、声音、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1.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野生动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思维。
2.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野生动物、森林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其它学生的作品,可以互相借鉴。
通过优美音乐、精彩的视频短片,从听觉、视觉直观了解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加上教师深情并茂的讲解,完全把学生带进设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仿佛走进了茂密的森林,走进了动物的身边。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边示范捏大象边讲解捏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掌握方法,教师熟练地动作,让学生很崇拜教师,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 导入
揭题《密林中》 4
4分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闭上眼睛用心去听,你听到了什么?感觉怎样?你能从这段音乐里联想到什么呢?闭上眼睛尽情的遐想。(总结:这段音乐表现的是树林里的风声,小溪的水声,鸟叫虫鸣,蛙声起伏,仿佛眼前出现一座茂密的森林乐园,清晨的阳光从树梢洒落下来,小动物们又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
2、小朋友们喜欢森林吗?为什么?(总结: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能保护土壤;森林能涵养水源;森林能调节气候,制造氧气;森林能净化空气;森林能消除噪声。森林里还有各种动物,是动物们最喜欢的最离不开的家园。)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生机密林中,板书课题:密林中(课题贴画)
学生边听边联想,并回答。
二、欣赏、观察
播放短片欣赏短片,仔细观察有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动物、森林和人类又是什么关系?
8分钟(短片4分钟 讨论汇报4分钟)
短片有你认识的动物吗?(大象,狮子,老虎,豹子,长颈鹿,猴子,等等。)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你能形容下它的特征吗?
2、动物、森林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如果森林里的树木被砍光了,会有什么后果?人类捕捉野生动物,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对吗?同学们来讨论一下,讨论完后各小组派一个发言人汇报结果。
学生回答。
2、小组讨论、汇报。
三、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分钟
师:总结(森林孕育了不尽相同的动物群,森林动物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又是再生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了解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法律法规。
四、学习方法
学习用橡皮泥捏制动物
示范讲解4分钟
师:今天老师还把密林中的动物们带到了我们教室里,猜猜他们在哪呢?(把制作好的动物放在树屋里藏着)谁想上来看看?
请你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什么动物?
3、今天咱们来帮动物们搞一个聚会,可惜密林里的动物太少了,同学们来帮帮我,多制作一些动物,让这个聚会看上去热闹些,好吗?
4、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捏制动物呢?
5、现在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下制作方法,我们以大象为例,利用展台示范讲解:利用展台示范讲解:
分析:大象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b、先分别捏出大象身体的各个部分; C、连接身体的各个部分,修饰。
1、上台摸一摸、看一看。
表演,并将小动物放到展台下的密林场景中。学生回答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动物。
17分钟
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同学们,你们各小组先确定制作哪几种动物,确定好就开始做,看哪个小组来参加聚会的动物最多,最热闹。如果制作过程中有困难的请举手,老师会来帮助你们的。
给每个小组一个插有树枝的仿真森林场景,把做好的小动物放到合适的位置。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把制作好的动物放到场景中合适的位置。
六、作品展示、评价。
2、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学生互评,教师讲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5分
引导学生从造型准确,做工精细等方面来评价。故意对学生说:“这熊不错,又肥又壮,抓回去,取出熊胆,弄四只熊掌,哇可以卖好多好多钱呢!还有这只猴子,真可爱,捉回去养着,肯定好玩。还有这个......还有这松树真粗壮,砍了运回去可以做个大衣柜了,还有这棵也不错,还有这棵......”同时拿走学生做好的动物,拔掉场景里的树,一下子场景变得乱糟糟的。
问:孩子们,你们看这森林还美吗?小动物们无家可归,有的还惨遭杀害,我们该怎么办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要保护环境,多种树,不乱砍滥伐,不乱捕杀野生动物。指名让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把树种回去,把小动物放回场景中。还原一个和谐快乐的森林乐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除了学会捏制动物,还学到了什么?
和学生共同总结:不能捕捉伤害野生动物,不能擅自饲养野生动物,也不能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让我们从小做起,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
评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动物,最有特色的动物。
感受环境被破坏后的情境。明白这样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回答
4、不能捕捉伤害野生动物,不能擅自饲养野生动物,也不能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让我们从小做起,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
课堂 教学 流程 图说 明
教师活动重点内容学生活动师生活动运用媒体
教学总结和反思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教师语言温柔,和蔼可亲,师生共处和谐,创设了民主和谐的美术课堂。
2、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好,动静结合,和教师配合默契。
3教师在课堂中密切的关注学生,善于鼓励学生,从问题的引导,巡视学生制作动物,制作中出现的问题等,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
4、教师注重教给学生捏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让学生观察野生动物不同外形特征。大象:鼻子长、耳朵大、有长长的象牙,四肢强壮,走路慢。长颈鹿:头小、有角、脖子长、身上有花斑跑得快,个子最高。松鼠:比鼠大尾巴蓬松特别长大。等等。
5、教师的示范是本课的亮点。教师在展台下边制作边讲解,学生能直观的清晰的看到示范,便于学生学习制作。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讲解制作动物的时候还要能拓宽动物类型,比如同样的方法怎样制作别的动物,引导学生怎样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捏制。使学生能大胆尝试制作出有创意的、有趣的野生动物形象。
第四篇: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七册《林中乐队》教案3
四年级:王文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法。过程与方法
1. 情。2.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用多种方法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的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的心情。突破方法: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实际,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将各种动物赋予人的情感进行理解、体会。
教法与学法
师:情景教学法。生:听、读、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曲子《森林狂想曲》、生子卡片、课文插图、交响乐片段。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1、板书:乐队;提问:同学们了解乐队吗?板书:林中。什么是林中乐队呢?林中乐队又是怎样演奏的呢?让我们先欣赏一首林中乐队演奏的美妙音乐。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学生听,提问激趣:试着说一说,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导入新课:刚才为你在音乐里听到了这么多美妙的森林乐手的演奏,现在我们跟着原苏联著名的动物学家,也是世界闻名的科学童话作家比安基走进林中,去感受林中乐队带给我们的无限妙趣吧!(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简要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出示课件上的词语)(强调象声词:直接描述声音的词语)再强调“异、奏”两个字不要写错。手写“异想天开、奏乐”各一遍。
(2)把生字送回课文,看看你是否真的记住了它,然后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板书)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中心句)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从“唱歌奏乐”体会作者把动物当作朋友,聆听动物声音时欣喜、欢快的心情。学生齐读中心句。(课件演示: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我们从这里体会出什么?(森林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精读课文,品读悟情
1、学生自读,合作交流
(1)“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是说动物们发出的声音不同,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奏乐器。文中找一找哪部分的内容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第二自然段)突出这支乐队参与者多,声音杂。(板书:2)看看森林中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声音呢?(出示第二自然段中第二句话)读后思考这三个分句写的是同一内容吗?(第一个分号前写像唱歌和奏乐一样好听的声音,第二个分号前写动物用嗓子发出的其他声音,第三个分号前写动物用其他器官发出的声音。)
(2)“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是说动物们发出的声音的方式方法不同。)文中找一找哪部分的内容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第三、四自然段)动物们的表演非常有趣,突出了这支乐队的奇妙。(板书:
3、4)
(2)过渡:看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个个都身怀绝技,课文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3)默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哪些“歌手”在“唱曲子”?哪些“乐手”用什么“奏乐器”?找一找,用横线标识出来,说一说。(自读自悟,四人为一小组小组交流。)把自己找的句子相互交流一下,可以朗读、可以读感受、也可以模仿动物们的动作或声音。(图片展示:认识动物)学生学各种叫声,突出嘈杂,讨论作者为什么听起来美妙?播放音乐,想想这些动物正在哪里演奏,还会有哪些动物呢?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说一说。
2、阅读第三、四自然段,集体汇报交流
(1)生快速阅读第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各段内容。(三自然段写没有好嗓子的动物如何选择“乐器”来演奏;四自然段写连乐器都没有的动物怎样快乐地发声。)(3)找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演奏:
①莺:理解“啭啼”的意思。作者是怎么知道莺白天黑夜在唱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哪一句更能体现作者那颗亲和小动物的善良之心)
②啄木鸟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天牛:体会破折号的用法。明白句中把什么比做什么。讨论破折号后面写了什么?(写作者听到那种声音后产生的联想,反问句和感叹句更加强了怎样的语气?(惊喜)④蚱蜢:想象可能发出什么声音?模仿。⑤洪水鸟:模仿声音,体会到什么?
⑥沙雉:理解“异想天开、不折不扣、竟”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心情。写沙雉用尾巴唱歌,用什么来形容它的举动?(异想天开),给“异想天开”换一个词语“想入非非”;引导读重“竟”字,“竟”字写出了沙雉发声的哪点?(奇妙)想象沙雉像什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玩他得意的把戏)
3、师:这些嘈杂而又美妙,和谐而又喧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可谓一支神奇的林中乐队。但母鹿的咳嗽声、狼的嗥叫声、猫头鹰的哼哼声并不好听,作者也把它们列入到“乐队”中,是为什么?因为充满勃勃生机的声音像音乐一样使人感沛,突出作者是一个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人。(板书,课件展示)
四、总结语:孩子们,只要你们也能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聆听,那么你们将会发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就会属于你!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师:在森林里,小动物们各显其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我们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乐章,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神奇的林中乐队,听到这悦耳的声音的?他为什么能发现森林中如此美妙的乐队呢?我们在字里行间处处能感受到作者的身影:清晨他早早„(出示课件)
2、推荐阅读:(出示课件)
作业:师:优美的音乐总能让人浮想联翩。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在唱歌奏乐?用上从文中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象声词,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背景音乐)
板书:
林中乐队
(2)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亲近自然
热爱生活(3、4)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第五篇: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学习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写法。
2、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乐队吗?(教师板书:“乐队”),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支特殊的乐队,它来自林中,(板书“林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林中,去感受林中乐队带给我们的无限妙趣吧!齐读课题。
2、认识作者,了解作者。
3、检查预习情况。(1)写生字词。(2)读生字词。
(3)积累AABB式。ABAB式的词语。
二、学习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1.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并且想一想课文中的林中乐队是怎样的一支乐队?
2.了解课文中提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声音?以及它们发音的方式?
3.师: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叫着,啭啼着,让人奇怪的是,它们什么时候睡觉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找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作者问这个问题体现了对鸟儿的怎样的心情?
4:是啊!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和奏乐,它们是怎么唱歌奏乐的呢?课文有一句话为我们概括地讲了,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指导朗读。)
5、课文是怎样围绕着这句话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时的情景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2自然段,用“——”勾出在森林里我们可以听到哪些演奏声音,用“~~”勾出描写了哪些小动物,并且选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为同学们介绍一下。
6、全班交流:(1)在森林里我们可以听到哪些动听的音乐?这些动听的音乐是谁演奏的呢?(2)介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歌唱或奏乐,你能读出它的精彩表现吗?(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随机指导。)
7、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会唱歌、会奏乐的小动物,难怪我们在森林里可以听到——,可以听到——也可以听到——。(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第2句)。作者在聆听这些音乐时是什么心情呢? 8、师生接读2自然段,教师读总起句,学生分组接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音乐。
9.同学们那些动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还记得他们的声音吗?
10.同学们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你们用心听过吗?
三、小结:
是啊,大自然这位杰出的指挥家,正在和动物们一起奏响一支森林圆舞曲,只要我们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美好的乐音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看——(播放森林乐队录像资料)。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