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时间:2019-05-15 10:2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第一篇: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虽然很长,但请您耐心看完,看完后,您就会恍然大悟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民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影不才,试举数例解析一二,以还世情真相与大众……好了我再文诌诌地说话大家估计要扔鸡蛋,虚荣心也满足了,下面开始举例开讲。

1、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 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 ……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 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 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 ”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 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 “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 “,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

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9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

又是孔老先生的话,小小景仰一下下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 ”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在这里插一句,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方说现在这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 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真不知道那些曲解这话的NB怎么想的,你要说这种P话是教育家孔子说出来的,谁信啊?都把人民当****来忽悠了?

有人说古时候的中国人民是不幸的,即便是在物质丰富的盛世,他们的精神世界也贫乏得可怜,到了中近代,西方的思想领域渐渐迎来了文艺复兴,迎来了*****共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推动世界的发明进步与思想启蒙,而聪明的中华民族呢?在更早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伟大的四大发明,走在了世界的前边,可为什么就是这么好的基础,到了近代我们反而远远于西方这些小字辈的民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恶毒的训诫啊!它象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大蛇,狠狠地缠在中华民族的身上,泯灭了多少先进的思维火花,束缚了多少应有所作为的苗子。但反过来看看,故意曲解这句话的封建统治者固然可恨,但我们能完全把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吗?这本身就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我们怎么就没想想,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用一生置身于教化天下民众的孔子,又怎么会说出 “民不可使知之”的蠢话来?更可笑的是,这句话我们竟然就这样相信了几千年膜拜了几千年,这最后该伤心的,是孔老先生呢?还是我们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歪曲程度:7 反面影响:9

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

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 ”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 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 “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如啊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张三这样说,我这个大丈夫当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计较这种小事,可如果另一种情况,张三来和我这么说:“这老话怎么说的?无毒不丈夫!大如,你是男人,不能怂啊!给你刀,去做了他!” 看看,我听到他这话,除了接过刀速度冲出去乱砍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对不对?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歪曲程度:9 反面影响:5

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一时间,群情激愤,凶狠异常,热闹非凡。但各位姐姐们阿姨们姑奶奶们,且听如月影说两句话,你们把这罪过都推到孔老人家身上,却是大大地冤枉他了。

先根据当年老孔的处境,提出一个疑问:“孔老先生当时,为什么要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任何人说话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然,除了疯子,而我们的孔老先生应该不是疯子吧?而且这位孔老先生受《诗经》的影响很深,他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所以,说孔子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

所以我们就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在路边想着想着突然心情烦躁就开骂一八杆子打不着的妇女同志吧?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 ”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知道,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此前没见过什么宫廷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孔子说出这话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这些事例还少吗?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所以我们的女性同胞们,你们要清楚,孔子当时没发神经把你们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通,别再憋屈他老人家了 ~~ 最后一个问题,那么是谁误传了这句话,让我们可爱的女性同胞被压迫了几千年之久呢?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如月影要帮孔老夫子平反,自然也要再帮你们找到一个真正的罪魁祸首,让你们发泄出那几千年积下的怨恨(怎么说着说着像鬼片了-_-!),好了,拉回正题,西汉的时候有一位所谓的”大儒 “董仲舒,此人大力主张”夫为妻纲“,就是这个家伙,借孔子的一句话断章取义,给广大的中华妇女头上戴上了千年的枷锁。看看这家伙在《基义》一书里提出的”三纲“: ”君臣父子夫妻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他这东西就是一为讨好历任统治者的马屁之作。”君为臣纲“,为历代皇帝所接受,渐渐形成了封建统治的一套准则,而 ”夫为妻纲“,则为历代男人所推崇。这”纲“是什么意思?君为臣纲,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知道这个”纲“的厉害了吧?你想想,各位苦命的女子没嫁人前都一可人的窈窕淑女,本来身份平等,嫁了人,就得时刻提心吊胆地按着老公的这个 ”纲“ 过日子,这三纲五常,束缚了中国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歪曲程度:6 反面影响:9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这句话是庄子说的,八卦一下,庄子此人,实在是如月影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他的思想和性情,都非常十分很特别对我胃口,什么大家不爱听这些?那算了,本来想抖点猛料让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我这个好同志的……好了好了别扔鸡蛋,我说正事还不行吗?好,先来看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求上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彪子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 ~~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

当然,庄子的这句被人误解的话,其实并没有以上那些例子引起的反面作用那么大,读书是必须的,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必须的,但咱们要记得自己把握好,有个度。你就算用半辈子武装得自己学富五车,却发现很多知识你根本用不上,这不浪费了么?庄子从来都不认为一个人能比自然更大,这是他所有的话中唯一的主题思想,实际上,就算我们拿现在的世界观来衡量一部《庄子》,仍能发现他的学说里,有许多是符合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可叹的是,就是这么一位崇尚自然的思想家,他一句劝的解读书人适可而止循序渐进话却被一些叫嚷着 ”人定胜天“的人当成了激励年轻人拼命读书的名言来供着,科举改成了高考,八股改成了应试教育,于是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可素质却一年比一年低下,最后整黄了吧?你看现在大学文凭都和废纸没什么两样了,这帮人还不醒悟,还是继续读,读完大学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读博士后……读完出来一看,嘿,好象我已经老了捏,很多知识也用不着捏,这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最后再说一句私人的牢骚话,最近我去图书馆,总看见一帮老头老太太天天在那侯着,一见有啥免费的学习班就往里钻,也根本不管别人老师是教着什么,各位老爷爷老奶奶们,听我这个后辈说句话,您们这不瞎捣蛋么?赶时髦啊?摆个性哪?想让我们称赞下您啊?还是真打算活到老学到老啊?自个儿细细思量一下有什么意义么?能不能腾些地方给些真正需要的人进去? M的连 ”量子力学基础浅谈“都有街道的老大妈在里边占着位置,我真是无语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3

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说点轻松点的吧。

沿着伟大的思想家庄老爷子的足迹,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条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相濡以沫“。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 ”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我们口口声声说的”江湖“就是这么来的,没想到吧?做下小广告哈,欢迎观看点评在下拙作:小说《书江湖》,不是什么特别牛B的书,主角比佐罗牛B一点而已,现正联系出版或许不日上市,先搜索来看一下也可以 ~~

嗯,嗯,回来,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婚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

相濡以沫,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有个大学的同学,是个陕西的女孩子,她在上学时找了个陕西的男朋友,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当然包括了身体,可是那个懒惰的男朋友对她很不好,常打她骂她象佣人一样地指使她,却又根本离不开她,我们惊奇的是,她竟然一直默默忍受了下来,一忍就是四年,我们忍不住问她,你们过得这么辛苦这么难受,为什么还要在一起呢?她却这样回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在一起不是很快乐,但这不就是相濡以沫吗? “

我无言,这能算是相濡以沫吗?为什么明明外边有更大的江湖,更宽广的天地,为什么明明知道知道自己有更好的未来,却要把双方都绑在一起,不开心地继续过下去呢?我们都身处一个传统思维占据非常强势地位的社会,一句相濡以沫,不知道让多少爱情做了这种传统思维的牺牲品。其实想一想,如果自己都不开心,别人的称赞又能怎么样?如果自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天地,别人的指责又能怎么样?唉,说大了,有点没边没际,父母也教育过我劝合不劝分的道理,这话题也到此为止吧,劝合不劝分,相濡以沫啊,原来我也不能免俗。

只是叹息一声,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歪曲程度:--反面影响:--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标准的无Government(政府)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会不满。这句话在各种愤青的文章中,在当前下三流的网络YY小说里那是随处可见,主角通常是弱小无助,饱受压迫和不公,于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立时或悟道飞升,或肉身成佛,或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负的小瘪三变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基本上,这些孩子的思维都可以总结为一种抑郁太久的被压迫感大爆发,就好象连老天都欠了他们个十万八万似的。可是呢?另一方面这帮无Government主义的家伙又没胆子喊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更牛B的话,更不敢扯出个大旗子大叫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最后,只好喊一喊这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表达一种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憋屈。说实话,其实我挺同情这些人的,无Government主义没什么了不起,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没有经历过无Government主义的阶段,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没有青春,我也经历过那种思想特别冲动觉得这世界上谁都跟自己过不去的时代,不同的是现在我知道了怨天尤人一点用都没有,社会是不公平,社会就是这么不公平,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公平,你只有自己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但就算我非常理解他们的青春年少,我还是有必要得跟这些后辈们说一句,你们这句话,其实恰好用错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根本不是你们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说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你们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你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吃着海鲜大餐?孩子,在大叫不公平之前,为什么你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如果想不通,也行,那就别想了,为什么你不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 ”不公"?只是大叫着不公平大叫着没天理大叫着等着天上掉个馅饼下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正损失着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有用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一篇是写给那些迷茫孩子的,如果你理解错了这句话,你会陷入自己的监狱,不能自拔。如果你知道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我恭喜你,孩子,这时你才真正长!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03 《礼记.学记的教育》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06 黄能武老师讲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11 很多老师一提到教育,首先脑海里边出来的,可能都是一些西方的教育学家的名字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17,比如说皮亚杰、维果斯基、蒙台梭利、福禄贝尔等等。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25 在我还没有接到传统文化以前,我的脑海里面,很多都是西方的一些教育学、心里学的观念。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31 但是在三年前,当蔡老师把这一本学记介绍给我的时候,我当下有一个感觉,什么感觉呢?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36 就是不看不知道,[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41 一看没有吓一跳,[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44 一看就放不掉,[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50 觉得真的是太好啦太好啦,[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56 我当时就想,为什么我读师范的时候,就没有老师把这么好的文章推荐给我?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8:01 害我走了这么多的弯路,去看那些西方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8:08 当我深入去学习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很多西方教育学的源头,都可以在我们这一篇学记中找到,[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8:14 所以真的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经验,我们明明有宝贝在我们家里,但是我们还要向外去寻求去祈求,真的愧对祖先。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8:21 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教育同仁,特别是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这一份责任把这一篇文章介绍到全世界。让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受到最好的教育。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9:42 这一篇礼记学记,这是汉代时才编著成书的。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9:45 首先我就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礼记,什么是学记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9:51 礼记是儒家经典三礼之一,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我们要了解这些礼的论著到底有哪些?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9:58 儒家三礼是这样的三篇.第一篇叫仪礼, 第二篇叫礼记, 第三篇叫周礼.[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0:03 三篇有什么不同呢?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0:10 仪礼成书最早,也是最早取得经的地位,仪礼一共有十七篇被称为本体,就是礼的本质都在这本书当中有所论述,是中国最早关于礼仪的典籍。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06 礼记是发挥仪礼的意义以及运用,礼记又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大戴礼,一种称为小戴礼,[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14 大戴礼一共有85篇,是由汉代学者叫戴德的人所编著,后来他的侄子叫戴圣,又把它删减变为四十九篇,[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21 所以小戴礼有四十九篇.我们经常所说的儒家十三经,当中所指的礼经就是小戴礼记.[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27 周礼原名叫周官六篇,有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天官,地官.后来冬官这一篇在发觉的时候就遗失了,[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33 后人就以考工记来进行补之.[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41 周礼是我国古代特别是周代的官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它里面所涉及的政治组织是相当的严密和完整,用来治理国家.[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48 所以方东美教授说,如果周朝的子孙能够遵守周礼的话,现在的中国还是周朝.[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51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2:59 但在这三篇文章当中仪礼深奥难懂,很不容易看.而周礼大量都是官制的论述,唯有这本礼记,它的内容稍微浅显一点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3:06.而且看起来比较有趣味,也能够马上用的着.这是儒家三礼。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4:40 礼记是儒家思想以及仪礼论著方面的一个选编,它里面充分论述了礼的本质,还有礼的运用,[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03 《礼记.学记的教育》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06 黄能武老师讲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07:11 很多老师一提到教育,首先脑海里边出来的,可能都是一些西方的教育学家的名字

妈男(920263989)14:16:11 所以我们读师范学了一大堆的西方教育学的理论,却对我们老祖宗的教诲知之甚少,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6:18 我原来觉得中国传统的教育很落后、很腐朽、很压抑人,都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6:23 但是当我真正去深入学习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不但不强调这样,还非常反对强压、灌输。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6:29 这在后面的论著当中,讲课当中我再跟大家一一的分享。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7:27 这一篇学记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育体系的设置和管理,还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7:36 它还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慎于开始的教育经验,以及长善救失,善喻而教的教学原则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7:42 虽然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它的内容却相当的丰富,对指导我们当前的教育,却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8:07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19:23 我先喝口水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23:06 在学习这篇文章以前,我首先跟大家谈一谈,学习古代经典的心态,[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23:12 因为现代的人看书很喜欢批判,然后看到这一段书,觉得这一段符合我的思想,符合我的想法我就认可,[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23:19 而这一段我觉得我不认可,就对它进行批判,进行怀疑,[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23:39 没有办法契入到圣贤的存心,和契入到这些经典的义理当中,[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24:13 朱嘉朱夫子曾经教导他的学生,讲古代的典籍一定不可以批判,如果说这一段你认可你按着做,那一段你不认可你不学,这样读来读去,结果看到的全部是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又怎么能够明白古人的心境,[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2010-03-24 14:30:23 所以有时候我看一些传统的文化书籍,在书的前页都会写道,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2010-03-24 14:30:29 我想问一下在座的诸位朋友,经典的精华是什么?经典的糟粕又是什么?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2:31 我们能够去评判经典,说明我们的道德学问,我们的心境比孔老夫子还要高,[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2:36 但是孔老夫子说他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讲

丘之罪也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3:25 那想一想我们身为老师,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境,[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3:29 假如我们没有这样的心境,我们不可以去批判经典,[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4:40 所以昨天蔡老师讲,我们不能检讨经典,我们只能检讨自己,[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4:44 我讲这一段话的理解是什么呢?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4:49 什么是精华,古圣先贤的存心是精华,透过这些文字背后,所流露出古圣先贤那一份性德,那一份明德,那一份本善,这个是我们要学习的。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6:07 好一份性德

----改为: 那一份性德

不好意思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6:42 什么是糟粕呢?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6:48 糟粕就是我们那一颗怀疑不受教,不肯依教奉行的心态,是糟粕。[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7:50 所以经典没有糟粕,是我们的心态有问题,[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7:56 所以学习古代经典,我们必须秉持一种恭敬、谦卑、虚心的态度,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前人的思想,才能真正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9:29 所以《礼记》开篇“曲礼”,第一句话就讲到“毋不敬”,[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9:38 就是对一切人事物通通都要恭敬,我们学习要秉持这一种态度,才可以真正的得到真实的利益,[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9:43 所以印光大师说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39:58 在接下来的课堂当中,我也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谦虚恭敬受教的心,来学习这一篇文章。

浙江亮爸G(139687810)14:40:00 乐乐妈,我只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批判经典是垃圾糟粕,那些人不少根本没读过经典 [杭州]乐乐妈男(920263989)14:40:

第二篇:煮酒论史: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煮酒论史: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发布时间:2007-07-18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

1、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9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

歪曲程度:7

反面影响:9

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

歪曲程度:9

反面影响:5

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

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

孔老先生很郁闷,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等人。

歪曲程度:6

反面影响:9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这样会搞死自己的”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3

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只是我们都没曾想到,后边还跟了一句“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你们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你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第三篇:被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本帖最后由 shenqi 于 2011-4-5 22:09 编辑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haizi[我们钟祥人也是这样的读音——转贴者注]。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

第四篇:被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所以变成了现在这句俗语。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変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王八蛋”。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意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変成“王八蛋”。

“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第五篇: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9、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首

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国人以讹传讹的功力真的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下载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个被误传的谚语

    十个被误传的谚语 谚语也称俗语,也就是惯用语,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于某时某地的口语。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现在......

    被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不看不知道,世界还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所讲的这八个俗语,当初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只不过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使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原来的字词......

    白岩松:中国人的信仰被崩塌得差不多了(5篇材料)

    白岩松:中国人的信仰被崩塌得差不多了 带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新身份,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白岩松透露自己的四份提案中,有一......

    被微信套住的中国人

    被微信套住的中国人 一、微信,已经严重地搅和了我们的生活 1、我一同事,每天喜欢站在空旷的大平台上仰望飞机飞过,每次只要看到飞机飞过头顶,就使劲摇手机!我问他干嘛?他说这样说......

    被中国人误读的七句名言

    被中国人误读的七句名言 来源: 刘晨的日志 中国拥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产生了众多文学和思想权威,他们所说的话,往往被人民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谁能想到,......

    被求婚了朋友圈文案

    关于被求婚了朋友圈文案 关于被求婚了朋友圈文案1 1、常偷窥对象被求婚了这在我大脑皮层是比前些天所有的瓜加起来还要炸的信息2、不仅遇见了还送了我好几个从他身上现取下......

    假如我被克隆了

    假如我被克隆了八(6)班 黄亿豪一个熟悉的身影立在了我的眼前,嘿,这不是我吗?我揉了揉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是事实。“我”居然说话了,不,应该是另一个我,我仔细端详着他,他简直跟我......

    某单位领导被匿名举报了

    某单位领导被匿名举报了,举报的内容大概是,利用单位公款请客送礼,为自己谋取私利,利用手中权利私自提拔干部、私自调进自己的亲属等。上级纪委找其谈话,询问了所举报的内容,然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