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教学中人格培养的途径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育教学中人格培养的途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育教学中人格培养的途径论文》。

第一篇:高校教育教学中人格培养的途径论文

摘要:健全的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多种途径,本文择要加以阐述。

关键词:教育教学;健全人格;文学经典

最近几年,在大学校园因学生的人格不健全所导致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危害着学生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当代部分大学生在人格形成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那么,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健康的人格教育是值得重视并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重拾古今文学经典,阅读领会中陶冶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古今优秀的文学典籍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能激励人心,使人的精神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例如,品读《离骚》,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品读《行路难》,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可以激励学生坚定战胜重重障碍、实现理想抱负的信心;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可激发学生先人后己,为民济世的情怀,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正不屈、和睦友好等。进入新世纪后,时代又赋予其崭新的内容和要求。阅读赏析古今经典,从中可以学到这些美德,知道如何珍爱生命,勇对挫折;如何珍爱亲情友情,学会理解和关爱;如何崇尚诚实守信,厌弃虚伪欺骗。经典著作可以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神圣,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尊严,帮助他们树立评判真、善、美的价值标准,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具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基本素质。

二、走向社会体验生活,辨别是非中增强学生抵御受侵害的能力

学生的心理发展就是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的生成过程。学生就好像一棵刚刚长出的幼苗,还没经过风雨的洗礼,有着光辉的前途和灿烂的明天。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做到立足于现实,挖掘现实生活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文反思。例如,采用演讲会、辩论赛,让学生在争辩中廓清迷雾,教师再适时点拨,发挥语言教学的长处,循循善诱。结合身边的事,让学生吸取教训,汲取经验,防微杜渐,从小做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带入了一些负面的不利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效的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索、探究,唤醒学生的主体的是非评判意识,从众说纷纭的现象中去发现“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从而更好的构建、完善健全人格,发展良好个性。

三、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坚定学生追求美好人格的信念

良好的氛围是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的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是安全的、自由的,是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的。创设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室、讲台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而教学过程也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心灵沟通的过程。所以,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促进者、引导者的作用,要与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交流,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以温暖和关爱,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的人格和地位是平等的,这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从而更好地构建完整人格,发展自己的个性。

健全人格教育的过程不但要重视他控、更要重视自控。教师要关注从外控到内控的整个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和健全自我控制系统,达到知、情、意的全面协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人为本,在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围中,加强对学生人格的教育,铸造美好心灵。把学生塑造成具高尚人格、真才实学、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巴西)保罗·旨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第二篇:也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培养论文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由教育去形成。”人格就是个性,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身处的环境与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和决定着他所形成的人格。人格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学语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该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培养呢?

一、充分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人格因素来进行人格培养

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就是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载体,呈现给学生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其中大多数是以写人为主体的文章,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论文,抑或是科学小品文,尤其是小说戏剧,无不能从中感觉到人格的特点。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者又是精心挑选一些反映优秀人格的篇目在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巧妙地把这些潜藏在文章中的人格教育内容挖掘出来,积极发现和努力发掘课文中人格的优美元素,尽量让之成为学生健全人格中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熏陶。当然,作品中也会有些人格丑陋的、不能去肯定的成分,给学生提供了不少的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去分辨,坚决否定这些人格中的杂质,对比自己人格中缺失的地方,修正人格中的缺陷,努力往健全人格方向发展。

二、领略作家的人格魅力,自觉学习其优秀人格

中学语文教材里的范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之作,这些作家往往作品精彩感人,人格也如日月之光辉,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家的人格风范交相辉映。无数的作家通过他们的伟大作品,让学生领略到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中学语文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个机会,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用语文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潜移默化学生向美好的人格方向发展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得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有高尚的品格,用自己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就是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让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

在学生眼里,一个具有爱祖国,爱集体,诚实可信,言行一致,处事公正理智,爱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有礼,作风严谨,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和谐,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管理得法,决策果断,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能执着地朝着理想而奋斗等等优良品格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在课堂上的表述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四、各种语文教学的双边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完成人格培养的三位一体的活动,目的的达到都靠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来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格培养也当然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

1.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这是教师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的过程,我们可以用语言评价教材中人物的人格特点,赞美其中的优秀人格,批判其中人格的卑劣成分。我们也可以表述自己的人格取向,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更可以点评学生的人格塑造过程中的得失,在领略教材的优美语言、感受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接受美好人格的熏染,摒除人格的弱点,为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养料,这是学生接受人格教育的最广泛的语文活动。

2.学生说的活动。包括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朗诵课文或参加朗诵比赛,参加辩论活动,参加话剧表演等等。如果说堂上的听讲是人格内化的过程,说的活动就是一个人格外显的过程,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把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特点表现出来,在与教师的接触和交流中纠正人格中的不足,渐渐形成自己完美的人格构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指导学生排练话剧《半夜鸡叫》,学生在塑造其中的人物大地主周扒皮时,开始时学生总觉得很难找准感觉,我提醒学生注意把握人物的特点:贪婪、残忍、狡猾。根据人物的特点去设计动作、表情,更重要的是个性化的语言,在表演的过程中首先认识了这个人物,并融进自己的体会去演绎,让观众在观赏中受到教育,演员们自己更是受到了一次良心的拷问,自身人格内容的净化。

3.学生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学生对教材或课外读物的文本的阅读。这个环节的人格培养有两方面,一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有意识地、不间断地进行启发和诱导,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另一个是学生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发的明理、觉悟和警醒,形成对自身人格的修复和提升。前者的过程我首先关注教材阅读的指导,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迁延性的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也定期推荐阅读篇目,写出读书笔记,这些活动都紧紧地扣住人格培养来开展。后者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调节和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格教育那强调对人本身尊重的特征,我常常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订阅报刊杂志,并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密切注意其中的人格因素,让学生在不断的自省中形成独立人格。这当然需要学生的阅读要有一定的基础,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越高的理解能力,可能对其中的人格因素就有越高的吸收能力,越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形成的人格特点,越能经受得人生的考验。

4.学生的写作活动。这既是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语文能力的方式,也是通过书面表达自己人格特质的时机。在习作里,学生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解,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内容流露在其中。教师则可通过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习作等活动来对学生实现人格教育,肯定其人格中美好、优秀的成分,否定并建议去除人格中的弱点或弥补人格中的缺陷,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全人格的最高目标。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活动,更是一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活动。这项活动可谓任重而道远,它与我们国家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它更与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与发展紧密相连,它需要各个学科的联动,从整个教育的战略发展眼光去衡量,我们必须把这项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篇:浅谈书法教育中的人格培养

浅谈书法教育中的人格培养

[摘要]书法教育应重视人格培养。本文从其情感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几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说明人格培养对学生学习书法乃至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育;人格培养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书法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要想真正抓好学生书法教育,必须首先重视人格培养。

一、书法教育中人格培养的必要性

21世纪,中国的教育方略,正在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和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过度。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事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面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如何准确找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探索有效方法与途径以实现品学兼优人才培养目标。从艺术教育的目的角度去看问题,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使命并不在掌握艺术技巧之下,尤在其之上。不论是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教育不可能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书法家、画家、音乐家,却可以使学生的人格不断高尚与完善。当然,情感培养不是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完全达到的,还有理想、信念、道德、伦理等教育内容。

二、至理明心———心正笔正、人书俱佳

教学过程中,书法理论的阐述是至关重要的一课。教师一方面通过古往今来众多人书法实践中得出的结论,阐明书法与人品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感受到“字如其人”的道理。“字如也,如其志、如其才、如其学,总之如其人也”。“字如其人”的“人”字里既包括个人的性情,也包含个人的品质,书法与人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字也在变化。儿童的字洋溢着天真和幼稚,笔画僵直,结构散乱,毫无修饰。到了青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追求美观,气势旺盛,锋芒显露,华而不实,字体多变化不定型。中年以后字体日趋稳定笔锋收敛,遒劲有力。老年人的字,自然而无雕饰,内涵丰富而给人以阅尽沧桑的老成稳重感。书法碑帖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一方面在于它们本身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方面,则在于作者的人品为世人所称颂。“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诸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不朽千古。”慕其人,重其书,我们会敬仰书圣王羲之。他为人旷达、耿直,同情人民疾苦。官至右将军,廉洁勤政,当地连年饥荒,他向朝廷力求减免赋役,并开仓赈济。他的书法如得神功,亳楮间透露出与他人品一致的潇洒、安详、超俗的气势。人品发于笔墨,则刚毅雄强、大气磅礴、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气凛然,临大节而不可夺。颜真卿、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的书法雄伟健拔,酣畅淋漓,人们观赏其书法作品,不能不联想到他们精忠报国,刚正不阿,横扫千军,气壮山河得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

书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更是人格精神的体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就有“心正则笔正”的典故。心正则笔正,立品应为先,人品书品俱佳。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是修炼人品的过程,选择书法碑帖过程中也包含了道德的价值取向。

三、规范训练———下笔不苟、精益求精

学习书法离不开必要而实用的工具。笔墨纸砚中包含了许多的知识典故。选择并使用好“文房四宝”,需要做好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习书法,选帖、读帖十分重要。在不具备书写条件时,认真读帖,亦会有所收益。学生可自选碑帖,也可由教师帮助选定“。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读帖,需要“凝神静气”排除心中杂念,对碑帖进行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的体察,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反复品味,感悟其技法特点与规律、风格与神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书法有许多规律与法则。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腕用笔,笔画的提按、顿挫、轻重、徐急、藏露、方圆、曲直,用墨的干湿、浓淡,结构中点画合理搭配、偏旁比例适当、部首迎让向背,独体字的造型变化、合体字的上下、左右、内外组合规律,章法布局作品格式、分行布白、行款钤印等,都需要长期严格去研习实践。每一过程、每一细节,如果偶有疏忽必然影响书写效果。因此,必须要下笔不苟、精益求精地对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面对如此“枯燥、繁琐、单调、寂寞”的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将磨练出坚韧意志,细致认真,精益求精的作风和优秀品质。“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种优良品质和作风是成就任何事业都必须的。

四、工在书外———滋养学问、增才益智

学习书法与做学问、长才智之间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首先,学生必研习法书碑帖。千百年来,法书碑帖得以流传,因多出自古今书法名家,字精文美,既表现了书法家的才情逸趣、成长经历,又折射出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中国书法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都是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分不开的。从书体的演变、书写工具的改进、书法功能从纯实用到实用与审美相结合,都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其次,中国书法易学难精,书法之功由字内功和字外功构成。为追求更高深的艺术造诣,必须有意识地学习书法之外的文化知识与姊妹艺术。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激情的诗歌、深邃的哲学……。书外的功夫与学问从来是无止境的,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所面对的更是无边浩渺的知识海洋,必须投身浩瀚的知识领域,广涉博取,以滋补自身的艺术修养。如书法理论、书史源流;美学、文学、音乐、美术、武术、历史、哲学等。

书法理论知识对于书法技艺的提高至关重要,古今书法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供我们学习与借鉴。如: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自书论》、唐代孙过庭《书谱》、宋代米芾《海岳名言》、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等。往往学生只注重书法技法的训练,而忽视书法理论的学习,事倍功半、进步缓慢、停止不前。只有在训练中借鉴古人的经验,以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验证这些理论的是非得失,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观念。

了解书史源流,也可以帮助学生鉴古博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书法技艺便会得到不断进步,书写水平逐步提高。书法的美丑标准固然因人的好恶而异,也随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有不同。美丑之间,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在这里,美学修养的有无、多寡,起着决定的作用。书法欣赏中风格的“雄浑”、“秀逸”、“古朴”、“潇洒”、“险劲”、“文静”、“老辣”等等,均需要眼界高、视野宽。书法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得其下下也”的道理。

在文学方面,多学一些古今诗词歌赋、楹联警句、格言妙文,不仅是为选定书写内容,而是通过诗词佳句陶冶性情,增进学养,丰富思想,悟得表现美的内涵。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谓一语中的。

五、创作实践———美润性情、有益身心

学生在书法技法实践的过程中,随之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从古今名家的作品中汲取美的精华和神韵,感悟自然之美、生活之善、情感之真,训练心的智慧、眼的敏锐、手的灵巧,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并经过提炼、想象和再创造,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注入到书法作品之中。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作书习字须用全身力量,要有精气神,是眼、手、脑的协调配合,心手双畅,挥洒自如。因此有助于健身养生,调剂心理,益智补气,焕发精神。首先,指、腕、肘需根据字形的大小、字体的区别、风格的变化协调动作,同时全身各个部位都必须得到自然而有效的配合,才能随心所欲、神融笔畅。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然沉劲,若饥鹰侧攫之势,于是随意临古碑,皆有气力。”可见,在作书习字时,全身都得到活动,它使肌肉交替地处于紧张和松弛状态。呼吸加深血脉通畅,内脏得到自然的调节。这种运动寓动于静,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对于消除疲劳,保养身体,起到良好作用。

再说用脑,从立意书写开始,写什么、怎样写皆需用脑事先想好,可谓“意在笔先”。唐代徐寿说:“欲书,当先看所书纸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相称,以何等书,今与书上结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

书写时心情宁静、神态安详,精神集中于尺幅之上,大脑的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精神得到振奋。写完后,再仔细端详玩味,则又感到怡然自得。

创作与欣赏书法作品,还能起到调节情感的作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需要及时疏导调节和排解释放,否则会积郁成疾、乐极生悲的。因此人们在兴奋不已、情绪激动、焦躁不安、悲愤伤感时,常以书写书法作品来进行舒散、调节,使胸中愉悦或苦闷都淋漓尽致地倾泻于笔端纸上,收卷时心头悉数惨雾俱消,复归和谐、恬静、坦荡的境界。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喜剧代表作,是在名流雅集、心情欢畅的情境下创作的;而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悲剧代表作,是在“安史之乱”中,其侄儿平叛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表达心中悲痛之情“奋笔疾书”一挥而就的。

六、结论

学生的人格品质是长期磨练与修养的结果。因此,书法教育要注重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个性发展为根本,以训练学生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教导学生能以作书的“平常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便是由“法”入“道”,实现人格培养。

第四篇:体育教育中的健康人格培养

体育教育中的健康人格培养

字数:2470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思,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人格教育就是心理品质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格完善的标准,因此,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只有独立人格的形成,人的发展才具有取之不竭的源泉,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体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一个因素,就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它包括:精神性、价值性、情绪性、超越性、人际性、素养性等课程内容,相比于认知性的其他学科,体育则是生活教育的典型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以体育教育的学科特征为基础,对大学生实施健康人格的培养。那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进取精神,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无论是个人体育活动项目或是集体活动项目,我们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社会规范性和公民道德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力投入,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能力,独立的应付随时变化的赛场形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咨询企鹅:1624575606

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让他们体验磨难,学会坚韧。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心里耐受性的内容,如:长跑越野、军事训练、跨栏攀高等活动,以便苦学生之心志,劳学生之筋骨。也可以根据气候的变幻或季节的交替,适当安排锻炼毅力的体育项目,如:严寒的冬天带领学生到雪地里上体育课;酷热的夏季,组织学生在烈日下活动;大雨中竞走,逆风中投掷等。这些活动,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对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大有益处,是人格教育的极好形式。我们应及时抓住学生表现出来的畏难、胆怯、气馁等情绪,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二、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人格之一,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便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与别人接触交往的机会。通过体育活动建立人际交往的关系和氛围。体育活动本身是一个社会的小舞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认识体育的本质,打开一个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学生从中能够实现角色适应和角色转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平时在学习上比较散漫的人,一到运动场上反而生龙活虎;平时在班级里听凭管理的,反而是球场上的组织者。体育活动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调节文化学习中学生心理的失衡,并使之恢复正常。在这里,体育的亲和力就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体育课的优势,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使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成为调适学生心理,亲密同学关系,加强人际和谐的有利途径。

三、正义感教育

世界上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有一个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谁破坏了游戏规则,准就要受到规则的惩罚。体育运动是在严格规则约束下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我们要引导学生崇尚公平,依照规则参与竞争,这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健康心理和品质。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的社会认知和社会道德,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充分表现和发挥水平。不斤斤计较,不以牙还牙,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体育教学要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体育比赛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学会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培养学生明辨是非、作风正派、行为高尚的人格精神。要让学生面临胜负、荣辱、公正与自私,学会凭真本事光明磊落地取胜的品格。让他们学会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注意通过体育比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珍视友谊,注重团结合作,奋发图强,积极拼搏的人格精神。

四、荣誉感教育

体育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活动,并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产生直接的、广泛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交流,这就说明,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的责任就是,利用这种模拟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竞争,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目的。当学生具备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时候,他们才能够积极地学习和工作,才能够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其凝聚力。

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片沃土,关键在于我们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之后,行动上才能产生飞跃。我们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并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实践告诉我们: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其魅力是巨大的,其感染力是强烈的,教师高尚的人格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敬仰之情,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学与活动中,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就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应真正认识到健全人格的价值与魅力,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体育教学论文: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体育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贡献。

用心爱心专心 1

下载高校教育教学中人格培养的途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教育教学中人格培养的途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教学“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论文

    摘 要:创造性人格是学生具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想象;勇于肯定自我,树立自信,表现自我;具有持之以恒、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个性品质。“中学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

    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途径初探论文

    【摘要】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英语创新教学的核心。教学实践中应以优化设计思考训练题为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活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人格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人格的培养南京市宁海中学海宁在未来的经济时代,尤其是全球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难题的情况下,最重要的资产将是以创新性为本质特征的人力潜能,因此走向创造成......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5篇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 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

    高校动画造型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在教学实施中,除了强化造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造型表现能力的训练,尤其不能忽视动画造型设计思维的培养。通过转变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动画......

    有关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在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促使大学生在毕业后成为终身体育的锻炼者。本文笔......

    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已经开始提高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与目标,近期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事业开始得到一定的重视,近年来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是作为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