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 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 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 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任务。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与这种形势是很不适应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教授最近指出:“获得诺贝尔奖,需要积累,需要有很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 教育的知识面太窄,缺乏基本素质的训练等多种不足外,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 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下面就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能力的一些途径。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 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 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 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 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身体上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这是意义相似联想。
3.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 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 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科学研究中,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 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 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二、通过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再造 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的示意 1 在头脑中形成 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生命起源的教学,由于生命起源过程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语言 和画面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和气氛,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聘,各种表象在大脑中变化、组合,学生在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例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 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恰如科学家当年创造这些模型一样,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再如让学生自己设 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些生命现象和规律。有的学校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 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学生提出: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园形滤 纸中心;③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 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 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3.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主观意向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由于幻想的结果超越现实 太远,有的甚至很难实现,所以人们往往把幻想同不切实际等同起来。其实许多幻想并非是真的不能实现,而 只是受制于人的认识水平,才被人舍弃的。培养现实的幻想精神,对于开发智力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在生物教 学中,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起学生幻想的问题。如讲完新陈代谢以后可提出如下问题: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新陈代谢越缓慢其寿命越长,为了提高人的寿命,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三、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 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 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 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在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 发挥等。
1.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在学完家兔的知识后,让学生考虑有哪些因素 可以使家兔死亡。没有食物可能饿死,没有氧气可能憋死,心脏坏了可能死,神经受损可能死,失血过多可能 死,积毒过量也可能死,人杀可死,狗咬可死……。再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 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 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 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2.同解变型
同解变型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 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针对基因分离规律,围绕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这个实质,可以变换成:在高茎DD和高茎Dd,哪一对是等位基因?为什么?基因型不同为什么表现型相同?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怎样分离的?又如,针对自由组合规律,围绕等位基因互相分离,非等位基因 之间自由组合这个实质,可以编写多种习题:根据子代同一对相对性状的表型比直接推知亲代基因型;根据亲 代基因型推知子代表型比和基因型;根据子代基因型组合数推知亲代基因型等。
3.引申发挥
引伸发挥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植物的根,教材上指出,由胚根直接发育 而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侧根。如果要学生引伸发挥的话,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发出 引伸性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呢?这样就可以通过日常接触的实物如玉米、甘薯、秋海 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说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引申发挥就能提高学生的发散 思维。
四、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 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转、背逆常规和重点转移等。
1.逆向反转
逆向反转包括功能性反转、结构性反转和因果关系反转。下面仅以因果关系反转为例来说明逆向反转。因 果关系反转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例如,当生物学家研究了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之后,认识到转录是指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 过程。有人就想既然能够以DNA为模板来合成RNA,那么能不能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呢?1970年发现某些致癌 病毒中有一种酶,叫逆转录酶,在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够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2.背逆常规
背逆常规就是用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逆反健身就是背逆常规的一种表现。逆反健 身是指一种反人体正常状态的锻炼方法,如倒立、倒吊、倒走等。人们平常大都处于直立状态,此时头脑供血 受阻,氧气、养分供应不足,以致于神经系统易疲劳;同时,长时间直立行走、正坐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及 疝气、痔疮等疾病。有人通过练习倒立、倒吊,居然效果显著。一方面,倒立使头脑供血增多,新陈代谢加快,疲劳随之消除;同时此举还能强化胸腹腔内脏周围的支持组织的功能,防止胃下垂、肾下垂、下肢静脉曲张、疝气、痔疮等因重力影响形成的疾病。
3.重点转移
重点转移就是把问题的重点从一方面转换到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所料 的现象,如能不为原有的思维所束缚,抓住偶然现象跟踪追击,则可能导致新奇的创造发明。英国细菌学家弗 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因青霉孢子的侵入,葡萄球菌 被杀伤,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转移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最终发明了可以使人类平均 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
以上从四个方面列举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还很不全面、很不完善。并且创造性思维能力仅 是创造能力的一部分,而培养创造能力也只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部分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要全面实施创造性 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align=“center” height=“30”>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与这种形势是很不适应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教授最近指出:“获得诺贝尔奖,需要积累,需要有很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教育的知识面太窄,缺乏基本素质的训练等多种不足外,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下面就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身体上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这是意义相似联想。
3.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 1 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科学研究中,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二、通过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生命起源的教学,由于生命起源过程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语言和画面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和气氛,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聘,各种表象在大脑中变化、组合,学生在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例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恰如科学家当年创造这些模型一样,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再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些生命现象和规律。有的学校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学生提出: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园形滤纸中心;③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3.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主观意向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由于幻想的结果超越现实太远,有的甚至很难实现,所以人们往往把幻想同不切实际等同起来。其实许多幻想并非是真的不能实现,而只是受制于人的认识水平,才被人舍弃的。培养现实的幻想精神,对于开发智力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在生物教学中,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起学生幻想的问题。如讲完新陈代谢以后可提出如下问题: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新陈代谢越缓慢其寿命越长,为了提高人的寿命,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三、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 2 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在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发挥等。
1.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在学完家兔的知识后,让学生考虑有哪些因素可以使家兔死亡。没有食物可能饿死,没有氧气可能憋死,心脏坏了可能死,神经受损可能死,失血过多可能死,积毒过量也可能死,人杀可死,狗咬可死……。再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2.同解变型
同解变型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针对基因分离规律,围绕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这个实质,可以变换成:在高茎DD和高茎Dd,哪一对是等位基因?为什么?基因型不同为什么表现型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怎样分离的?又如,针对自由组合规律,围绕等位基因互相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这个实质,可以编写多种习题:根据子代同一对相对性状的表型比直接推知亲代基因型;根据亲代基因型推知子代表型比和基因型;根据子代基因型组合数推知亲代基因型等。
3.引申发挥
引伸发挥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植物的根,教材上指出,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侧根。如果要学生引伸发挥的话,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发出引伸性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呢?这样就可以通过日常接触的实物如玉米、甘薯、秋海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说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引申发挥就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转、背逆常规和重点转移等。
1.逆向反转
逆向反转包括功能性反转、结构性反转和因果关系反转。下面仅以因果关系反转为例来说明逆向反转。因果关系反转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例如,当生物学家研究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之后,认识到转录是指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有人就想既然能够以DNA为 3 模板来合成RNA,那么能不能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呢?1970年发现某些致癌病毒中有一种酶,叫逆转录酶,在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够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2.背逆常规
背逆常规就是用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逆反健身就是背逆常规的一种表现。逆反健身是指一种反人体正常状态的锻炼方法,如倒立、倒吊、倒走等。人们平常大都处于直立状态,此时头脑供血受阻,氧气、养分供应不足,以致于神经系统易疲劳;同时,长时间直立行走、正坐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及疝气、痔疮等疾病。有人通过练习倒立、倒吊,居然效果显著。一方面,倒立使头脑供血增多,新陈代谢加快,疲劳随之消除;同时此举还能强化胸腹腔内脏周围的支持组织的功能,防止胃下垂、肾下垂、下肢静脉曲张、疝气、痔疮等因重力影响形成的疾病。
3.重点转移
重点转移就是把问题的重点从一方面转换到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所料的现象,如能不为原有的思维所束缚,抓住偶然现象跟踪追击,则可能导致新奇的创造发明。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因青霉孢子的侵入,葡萄球菌被杀伤,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转移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最终发明了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
以上从四个方面列举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还很不全面、很不完善。并且创造性思维能力仅是创造能力的一部分,而培养创造能力也只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部分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要全面实施创造性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第三篇: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学人
摘要: 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于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意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途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创造性思维
思维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宝贵的人才。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以创新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课题。
一、创造性思维的意蕴
人类的思维活动丰富而复杂。在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中,思维客体有着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偶然与必然的差异;思维主体在反映客体时又存在着方法、形式、结构和的不同,这就使思维大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不同的形式。而本文要论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它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以聚合、发散思维为核心的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结果,诚然也是各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带有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等特性的高级思维智能,它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范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具有新颖性、多向性、批判性、想象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世界所进行的新探索,因此,在人类历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的创造实践始终具有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创造性思维存在于一切科学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那么,毫无疑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同样存在和需要创造性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知识的巩固主要靠记忆和理解,这不无道理,但不全面。从短期看,记忆和理解可以巩固所学历史知识,而从长期看,历史知识的巩固还有赖于它的实际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记忆与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形式的记忆与理解。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也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来。而要运用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现实及未来,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要实现这一切,没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近现代史上的陈寅恪、范文澜、郭沫若等大家的治学和著述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宝贵思想几乎全部出自于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郭沫若运用创造性思维写出了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他的《屈原研究》、《甲申三百年祭》等一批影响深远的著作,反映出他不断开拓、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后人在学习研究他的著作时,无不为他的著作中所充分体现的“活跃的性格、跳动的思想、敏锐的思维和不①懈的追求”所折服、所启迪。
2、有利于新的知识领域的开辟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自我创造过程,人作为主体创造了全部人类社会,其中包括人自身。德国哲学家兰德曼认为:“人的文化本质包括历史性,„„然而各种文化最终决不仅仅是内在因素或对外在因素的反应的发展,它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文化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同时它又是人自由创造的产物。因此,从人类文化知识的总量来看,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人们的文化知识与经验只能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人类也就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创造性思维可以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例如,学习历史,对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收获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通过学习,仅停留在对这一时期历史基本知识与内容的了解上;有的学生则悟出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有的学生则会进一步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总结,借以观察今天的社会现实,用以指导今天的社会实践,更加坚定地沿着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如果学生通过学习,其收获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上,不但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获知识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有把认真学习和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领域、获得新的知识。
3、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目前正在开展的通讯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着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在这里,它给我们深刻地指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当今世界,能否进行科技创新、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成败。而这又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队伍,取决于我们的国民教育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取决于我们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所谓素质的培养,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探索和开辟新领域的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创造性人才。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式
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革新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必须革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场域,使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积极思维、建构知识,逐步养成大胆质疑、追求创新的思维品质。为此,在历史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应努力探索和创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质疑辩难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不同思维方式的激烈碰撞中,在相互的讨论、争辩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具体来说,在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多样的,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有关的趣味史实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景;也可以通过利用不同人物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还可以通过对艺术品的展示,设置问题情景。例如,在讲授秦朝统一货币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秦朝为什么要用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的货币”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课文中各诸侯国货币的插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之所以选用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的货币,不仅因为它是原秦国的货币,而且就形状与其他几国的货币相比,较为规范,便于携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货币,可以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这是通过艺术作品的鉴别、比较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典型一例。
2、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历史是已经成为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但作为叙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并不完全是历史本身,而是人们对历史存在进行观察、筛选、②整理后的产物,渗透了研究者、编写者的主体意识,其中包含了记录史实的史学家的历史观点。尽管他们力图真实、准确地阐述历史的客观过程,但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会对历史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对一些历史现象的阐释上,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评价上,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或错误。有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还以“太史公曰”、“臣光曰”的形式发表见解、评论,直接表达历史学家自己对客观历史的立场和观点。这种自主客观矛盾造成的学习材料的某些不确定性,为学生展开求异思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提倡和鼓励学生的主体介入,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思想强行纳入教师所设计的轨道,束缚和禁锢学生思维的作法,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学生敢于怀疑传统、敢于怀疑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心态,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未必正确的观点、看法,要给予积极鼓励、合理疏导,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3、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训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过程式教学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一种开放的,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它注重的不是授予学生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捉鱼”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这种重视思维过程,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比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更为重要,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4、沟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沟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帮助学生运用有关历史知识,借鉴史经验,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核心与落脚点。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历史教学处于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汇点上,现实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发,人们在追思历史往事中反思、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历史教学应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不断生成新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第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与具体情况,搜集大量有关的资料以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史为鉴,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客观、比较地追思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第二,面向社会实际,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为源头,指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找经验,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如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为什么失败?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对照,从中分析原因,总结历史经验,从而正确认识和展望当今中国的发展。
注释:
① 刘茂林:《郭沫若治史的个性特色》,历史研究,1992,(2)第58-62页 ②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第250-251页
第四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宣小梅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对,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那何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并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表现在思维结果和产物上的新颖性与效用性。其二,创造性思维既要有发散型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型思维上。其三,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必须有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针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强大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孩子的求知欲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欲望在幼
儿时期就已萌芽。人们都想了解新事物,取得新经验,但如果对这种新事
物完全一无所知时,反而引不起兴趣,或者觉得有些惴惴不安。如果是与
已知的事物有某些不同,又有新的资料可供了解它时,求知欲就会增加了。
因此,要通过孩子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启发兴趣,依靠各种视听手段给予间
接经验,或者提供资料,说明它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来促使孩子
求知欲的产生。
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
培养集中型思维主要是通过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而
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新概念、新原理产生实质性的理解,真切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指导他们运用
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应用一般原理解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这样,学生
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也能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渐进形成集中型思维能
力。
培养发散型思维的途径是:其一,教师应经常提供一些具有多种答案可
能性的题目,经常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的提问也应尽量做
到激发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活动。一般说来,提出述理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
更富有成效。述理性问题有“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想?”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扩散性问题是:“你想到了哪
些可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其二,排除定势干扰,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定势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新的或多
个方向探索。如果学生思维受定势干扰时,可让学生说出他是用什么方法
解决的?为什么?再启发他们尝试用新的方法。如果还是想不出来,教师
可指出定势干扰的情况,让学生有意识地予以克服,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顺
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三,可采用国外心理学
家提出的急骤的联想式或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法。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
迅速地提出一些观念与想法,不要犹豫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好坏与数量
多少,待到结束后再加以评价。研究表明,这种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以课文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幻灯投影的形象性,对学生进行
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完《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我们提出“有一天,老虎又碰
到了狐狸------”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的情形,让其将
想象的情形画在玻璃片上,然后映示在银幕上,再让他们发挥想象根据自
己的画面讲出故事来。现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例,来说明学生确实发挥了丰
富的想象,画出了各异的画面,讲出了生动的故事。学生甲在画面上画了
狐狸捂着肚子,他讲的故事是:狐狸看到老虎以后,就捂着肚子假装生病
了,老虎问它得了什么病,狐狸说:“我得了非典------”狐狸的话还没说
完,老虎已跑的无影无踪了。学生乙画了一棵大树,他讲的故事是:狐狸
看到老虎后,装做对老虎很亲热的样子,老虎说:“你别想再骗我了,这次
我一定要吃了你。”狐狸眼珠一转,对老虎说“老虎大王,我们来比赛,你
能先跑到前面那棵大树下,我就让你吃。”老虎一听,撒腿就向前面跑去。
狐狸悄悄地从后面逃跑了。老虎跑到大树下很高兴,心想:这回狐狸没话
说了吧!它掉头想看看狐狸跑到什么地方了,哪里还有狐狸的影子呦?老
虎气得------这里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不
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画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运用经验培育创造性思维及能力
1、通过细心观察,自由操作来丰富经验
孩子们都想摸摸,动动或摆弄一个东西,也喜欢仔细地观察、操作物
件,想了解它们,这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喜欢玩玩具的儿童,长大以后思
路就比较开阔活跃,遇到问题想出的主意办法也多,富有独创精神。在这
方面加以培养,就是培养创造性的品质。
2、开辟活动内容丰富的场所,备齐充足的设备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启发他
们的思想、观点。
在准备有用的充足材料和设备时,不要把半成品或破旧物品扔掉,它
们也是有用的。让孩子拆卸这些破旧东西也能有新发现,或者用这些破旧
东西想出新的玩法,或者制造出重新组合的新玩具来。
3、对孩子的探索要有反应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要作出适当的反应,这能促进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家长首先要给予鼓励,其次是要准备有关的材料如图书、视听教材给予帮
助,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讨论,通过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更促
进好奇心,丰富信息。
4、让孩子尝到创造活动的乐趣
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时,要让其进行创造活动,尝到创造的乐趣,体会到
创造活动的价值。例如,让孩子试着发明一些东西,体验创造的快乐;自己
总结出某数学公式,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完成一幅图画等,要予以肯定,由
此来提高发明创造的欲望,培养创造的意识。
5、让孩子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在指导孩子时要注意使孩子不怕失败,不闹情绪。失败从创造过程来讲,是走向成功的道路。这种失败不是作为结果的失败,而是过程中间的失败,它实际是创造的基石。因失败了不要就此结束,而应该指导孩子进一步努
力,使他们尝到最后成功的欢乐。
五、积极评估,鼓励创新,促进孩子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
创造的内容是独创的、有个性的。创造活动从创造过程的角度看,都
是单独进行的,要训练孩子自己思考。要重视孩子在学习时与其他人不同的见解、观点和活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创性,要使其养成不断改进创
新的态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家长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孩子进行思维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实践中由于经常独立地处理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有可能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欣赏的角度,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你就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股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
六、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大量事实提供的各种信息中迅速作出抉择,抓住时机,把握方向,作出预测,一步就看到问题的结果或答案。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多数始之于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也经常表现出直觉思维。如猜测题意、应急性回答,提出种种不合常规却含有合理性成分的想法等等。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积极的引导,以促使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但是,在鼓励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形式来论证和检验自己的直觉思维是否正确。让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结合使用、相得益彰。
七、善待学生的“偏常”行为
作为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今后能有一番大作为,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但是,当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具有创造性萌芽的“偏常”行为时,教师又每每感到无法接受。研究表明,创造性强的学生多数
有以下三个特征:淘气、顽皮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持有嬉戏的态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都喜欢循规蹈矩、从不与教师唱反调,也不提出“怪异”问题的学生。恰恰那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学生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出现种种叛逆行为。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就因为顽皮,上课时有破坏性而被开除学籍。爱迪生小时侯就由于问了“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被认为是故意捣蛋而被赶出校门。其实在儿童顽皮、淘气甚至荒唐越轨的行动中,就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幼芽。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建议教师要对儿童的“不轨之举”作出分析,善待其中包含有创造性思维成分的“偏常”行为。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利用语文教学这块有力的阵地,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第五篇: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姓名:田富强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联系方式:***或*** 电子邮箱:dstfq@sina.com
时间:2012年4月10日
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田富强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创造性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凡创造型人才,都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虽不属于智力和思维,但它与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事业上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从创造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看创造型人才的个性培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
(2)个性的独立性;(3)意志的坚定性;(4)一丝不苟的态度。
针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想着生谈谈个性独立的培养问题。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上,目前在一些学校和教师身上仍旧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教师讲和学生听,整个课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论辩的机会,怎么能谈得上个性独立的发展呢?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都把学生真正看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
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名子:“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等国可乎?’”这里的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不够清楚,很值得推敲。再如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戏弄臣”朗读时怎么停顿,《劝学》中“以绝江河”的绝到底怎样理解。不同教材,不同参考的说法常用有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其次是课文的有误处。我们的教材所选的大多是名家的作品,就总体说都是好“例子”,但这不是说他们就没有问题。事实上有些大家的文章里的问题还不少。以初中语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文章在举虞美人这个例子时存在前后矛盾的现象,同是人工培育,文章先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到下文却又说“到20世纪初,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引导学生对此:你怎么看?如果你也认为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让同学们去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要找教材的碴,而是培养学生用批评的甚至是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1)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创造性复
述、质疑发问和互相答疑、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作文互改和集体评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2)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课外环境来说,像组织文学社、办班级日报和文学刊物、开展小记者活动、举办校园文学广播、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等,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重点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 能力的培养
由于发散——辐合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这两类思维我们应该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用权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多个新颖性的答案。但是,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辐合才能从对各种答案的分析、比较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最佳的答案。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思维都应该重视。只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遇到问题时思路狭窄,拓展不开,成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障碍,因而在实践训练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应该给以特别的注意.比如教学小说《项链》,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结尾安排的巧妙,可以让学生继续写结尾,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作文教学更是便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供料议论文观点的提炼,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机会。写记
叙文“朋友”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写《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部分的读后感,为什么只能写“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而不能写“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呢?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比喻的运用,教师就大可不必大讲它的定义、作用及其运用的注意点,只要确定适当的话语环境让学生自由组成比喻,然后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