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
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实践也充分证明: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自主探索是可行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又可以让学生解决很多不重要的问题,只剩重点问题。从而减轻课堂知识传授的压力,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为课堂教学提速增效。
那么,语文课应该怎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为课堂教学提速增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交给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共性,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凭借。因此,学生预习时必须遵循这一点,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所以,课前的预习我们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5.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这一些要求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是预习每一课都要遵守的。
二、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体裁有重点的收集资料,帮助理解
一册课本往往有很多种体裁的文章,文章的体裁不同,预习的重点就要有所不同,只有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作用。历史故事类,比如《卧薪尝胆》,在预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越王勾践的生平、历史评价、当时的时代背景,吴越之争中的重要战役等;再比如《草船借箭》,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诸葛亮的生平以及他的历史功绩等等。学生要是了解了这一些,就可以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叙事类课文,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要在读熟课文的的基础上,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再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境,初步谈出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并能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如《放飞蜻蜓》,也要在对文章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结合语境和环境说出对陶行知的认识,谈出对句子的理解。
写景类文章,比如《庐山的云雾》,要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再搜集庐山的简介和景色图片,图文对照体会庐山的美丽;预习《海底世界》,熟读课文后,可以上网查一查海底世界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这些视频和图片,就可以形象地展示海底世界的魅力,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在真正学习课文时,能更好地再现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说理性文章,比如《争论的故事》,要重点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弄清其中的道理;《剪枝的学问》一课,要重点弄清楚王大伯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
三、要重视预习时读书的训练
朗读是语文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文预习时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至少读五遍。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首先为初读,至少两遍,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其次再品读至少两遍,理清课文脉络;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第三步则是精读,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书非读不能知其所以然,试想一下,要是连课文都读不熟,课堂教学怎能进行,又怎能提速增效呢?
四、及时检查预习效果,保证预习的实效性
为了保证预习的有效性,调动学生自觉预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预习的方式可以采取个别抽查、学生互查、小组检查等灵活多样的检查方式,学生预习的效果也可以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例如《狼和鹿》一文,为发挥学生的预习效益,用“考一考”的方式,老师对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了“通过预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等问题,由小组内推选的记录员将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学生把明白的知识和能在小组中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小组交流,大家都来受益,扩大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然后,教师把不明白的重点问题集中板书在黑板上。如“鹿和狼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狼是功臣”„„让学生逐个问题来看,再在班中把小组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学生在预习中如果能够运用不同学习方式解答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地表扬鼓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抓好课前预习,只有注重预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也只有注重预习,才能进一步为课堂教学提速增效,才能取得学习上的再进步。
第二篇:优化语文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语文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语文课前预习与当堂达标教学
[摘要] 随着我市当堂达标教学的推广和全面铺开,对当堂达标教学的研究也日臻成熟和完善。怎样更好地提高语文当堂达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我认为课前预习就是一把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前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关键词] 当堂达标教学 课前预习预习模式
随着我市当堂达标教学的推广和全面铺开,对当堂达标教学的研究也日臻成熟和完善。怎样更好地提高语文当堂达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我认为课前预习就是一把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前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下面,我从语文课前预习与达标教学的建构和课前预习对达标教学的意义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一.语文课前预习与达标教学的建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了“提纲导引——阅读批注——预习作业——质疑探究——达标巩固” 为思路的课前预习模式。
第一.紧扣目标,提纲导引 为了指导学生预习,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列出合理的预习提纲,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预习。例如我在《我的信念》中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列出了这样的预习提纲:“阅读文章,概括文章的要点。想一想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居里夫人的?”,在《土地的誓言 》中根据教学目标“品析文章中精彩语段”,我布置的预习提纲是“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通过预习提纲的导引,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初步感知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反复阅读,圈点批注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对预习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做上不同的圈画。比如:用“ ”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用“0”圈画出自己容易写错或读错的词语,用“ ”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用“?”标明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最后一课》让学生画出韩麦尔先生语言`服饰`动作`神态的语句,画出小弗郎士心理描写的语句。这样学生在预习中手、口、脑并用,真正起到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横批`尾批等如《社戏》对作者鲁迅的笔记: 名 :鲁迅原名周树人 时:生于1881年卒于1936年 地 :浙江绍兴
评: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 <<鲁迅全集>> 还可以在书上做新词栏,重难点等,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预习作业,精选优化 根据预习提纲,合理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布置既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起到练习作用。如我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的预习提纲是:
1.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2.查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根据预习提纲课前预习作业设计:
1.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__》。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确凿 桑葚 臃肿 书塾 蝉蜕 菜畦 攒成 轻捷 3.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人声鼎沸: 造句
人迹罕至: 造句 4.思考: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习作业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性。预习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布置。
(2)层次性。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有易而难,照顾多数。也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形式,既让差生会做,又能让优等生愿做。
(3)精练性。预习作业布置的量不宜偏多,最好布置2——3个题即可,精选内容。如基础知识方面,可布置给生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文学常识填空等,文本内容方面,可根据课后题选择一二个题。第四.文本质疑,合作探究 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以下五处入手学会对文本提问: ⑴对课题质疑。课题常常是课文的眼睛,分析透了课题,有时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如对《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提出:“发生了什么样的悲剧?”“悲剧为什么是伟大的?”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索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对“矛盾”处质疑。课文有些描写看似矛盾,实则别具匠心,另有深意。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似乎和确凿”两个词语,提出“是似乎和确凿否前后矛盾了?为什么?” ⑶对“空白”处质疑。《邓稼先》中开篇就写道“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是怎么回事?这一问题产生可使学生自己后通过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使学生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记忆,拓宽知识面。
⑷对中心句质疑。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可提出质疑。
⑸对精彩处质疑。
质疑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不仅能紧扣课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还逐步学会创造性地提问。
对于问题,既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指解决。力求将偏离目标以外的问题预习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紧扣目标探究问题,这样课堂就学就不会游离于目标之外了。
第五.达标测评,巩固预习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检测的方式,即达到了达标,又巩固了预习。如我在 《斑羚飞渡》中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设计是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逞能 恍惚 悲怆 苍穹 娴熟 略胜一筹 狩猎 坠落 对峙 斑斓 磐石 迥然不同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娴熟 悲怆 迥然不同 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3.思考: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针对课前预习作业设置了以下课堂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逞能 恍惚 悲怆 苍穹 狩猎 xián()熟 略胜一chóu()zhuì()落 对zhì()斑lán()pán()石 jiǒng()然不同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无论进还是退都是处于困境之中.()(2).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3).形容非常干净。()(4).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5).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6).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7).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3.画出文中彩虹描写的语句,体会彩虹描写的作用。二.课前预习预习对达标教学的意义 1.课前预习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预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的制定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当堂达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目标准”准确的目标是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布置预习内容的质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预习内容。如:预习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解决,这样不但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生字词,而且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预习中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些内容,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预习中完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久而久之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以思考题的方式布置预习。预习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实质性体现。学生先学什么,可以根据预习的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预习内容。2.课前预习的效果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学生完成预习的质量影响着教学目标完成的效率。教室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完成,学生课下完成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独立完成,另一种是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包括:阅读文本,生字词的掌握,标注段序,圈画好词佳句,提出质疑等。小组合作预习可以完成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段意的概括,问题的生成与探究等。学生独立完成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预习过程主要是解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教师尽量做到“启而不发”,“不愤不悱”,让问题的解决处于一种意犹未尽的状态,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文本。同时教师参与学生预习不但能够因材施教同时为课堂分层教学有了针对性的了解。3.课前预习为增加课堂容量提供了可能性。
学生的预习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上,为更深入的文本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文的学习,而是有了更为深入的拓展。学生预习效果好,文本的的学习效率就高,这样为文本拓展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时间。语文课堂不再是学课本,语文课真正成为文学熏陶的殿堂,让学生们对语文充满乐趣,善学,乐学!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它将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它将伴随着学校当堂达标教学改革而不断深入,也将伴随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超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见云”。广大语文教师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狼》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狼》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一单元的文章主要以写动物为主,通过写动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作了以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积累文言词语。
2.探究文意,理解故事情节。
3.揣摩语言,感悟形象。
4.领会文章的主旨。熟读成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积累语言材料,掌握文章大意,(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味。
2.教学难点:就文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积极发表见解。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发现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同学们,有谁能说出带“狼”字 的成语? 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其中一则短小生动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诵读文章,积累文言词语。
2、探究文意,理解故事情节。抢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
第二板块:诵读感悟,理解文意。
1、范读。(多媒体画面)
正音 多媒体显示
屠大窘 苫蔽成丘 目似瞑 意暇甚
隧入 尻尾 假寐 黠
2、教师指导朗读
前三段可用较平缓的语气来读,结尾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学生试读,注意体会
诵读的语气节奏
学生各自诵读,齐读
第三板块:积累文言词语,探究文意。
1、教师指导重要文言词句(多媒体显示)
文言虚词:之其而以
文言实词:敌意犬洞隧
重点名子:
(1)缀行甚远(2)驰担持刀
(3)目似瞑,意暇甚
(4)其一犬坐于前(5)一狼洞其中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分小组结合注释,探究文意
积累文言词语
分小组结合释,探究文意
第四板块:复述故事,理清思路。
1、复述故事
2、教师指导学生从屠户的角度理清思路。
一至四段分别是:
开端:屠户遇狼
发展:屠户惧狼
进一步发展:屠户御狼;
高潮与结局:屠户杀狼。
复述故事
理清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给加点字注音
缀行 大窘 苫蔽成丘 驰担 目似瞑 意暇甚 尻尾 假寐
二、解释加点词
1、缀行甚远 缀:
2、苫蔽成丘 苫蔽:
3、屠大窘 窘:
4、驰担持刀 驰:
5、顾野有麦场 顾:
6、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7、目似瞑,意暇甚 瞑: 暇:
8、一狼洞其中 洞:
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
1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 几何: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附:
板书设计:
狼
蒲松龄
屠户:遇、惧、御、杀——狼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出示目标
一、温故知新(多媒体显示)
1、解释词语:
(1)屠大窘 窘:
(2)一狼径去 径去:
(3)屠暴起 暴:
(4)又数刀毙之 毙:
(5)狼亦黠矣 黠:
2、翻译名子:
(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3、复习故事情节
解释词语
翻译句子
复习故事情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感悟形象。
2、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形象。
第二板块:揣摩语言,感悟形象。
1、找出文中刻画狼的语句
(指导朗读背诵)
学生在熟悉课文的
第三篇:《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读书心得体会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读书心得体
会
一直认为:课堂如果需要高效,学生课前就需要充分的预习。可如何进行预习的指导,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浏览翻阅图书时,无意中看到了《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这本书。阅读之后,深受启发。
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预习的过程是自学、摸索的过程,该过程需要自己动脑,自己理解。课前预习只是一种提前发现问题的手段,它能使我们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这本书的内容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对于一些方法的指导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比如书中第二章为我们具体介绍了预习的方法:符号圈点预习法、快速阅读预习法、表格预习法、质疑预习法……
读完此章节,我深深地体会到:预习方法真多呀!我们教师可以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于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这些预习方法,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比如,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如果不让学生提前预习,那么,他们对于新课内容就一无所知。如果让学生仅仅依赖课堂上的时间来解决读课文的问题,这就浪费了一部分课堂时间甚至延误该堂课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认知:长课文如果在第一课时进行指导读的话,那么40分钟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们如果在课前利用书中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了解段落内容,那么
在课堂上,教师授课就能够轻车熟路,一气呵成;对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本书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它着重强调预习新课不等于自学全文。
有些学生会有这样的认知:老师让提前预习就是让我们提前把知识学会。事实并非如此。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学毕业生为了提前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争取在初中取得好成绩,他特意利用假期将初一的新知识提前预习一遍。开学之后,他发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他已经全部知道。他认为自己完全不需要听讲了。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他越来越不重视课堂所讲的知识,上课也不全神贯注地听讲了,结果期中考试成绩一塌糊涂。究其原因,他把预习当成了提前自学,在真正的课堂中掉以轻心了。课前预习并不是要求把新内容都学会,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预习提前发现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更有目的性。而在预习中能够发现问题也
是我们预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给学生制定好相应的预习任务,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做,而不是茫然无知。
此外,书中的一些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如“预习的目的不是把自己所接触的知识点学会了上课就不用听,而是预先知道上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使听课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通过预习提前有了体验,上课时就会用自己的理解与老师所“讲”的相印证,这会使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再如“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过程就像体育比赛过程,一个人需要一种精神优势才能取得好成绩。”此观点是针对后进生而言。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因为听不懂老师新授的内容而慢慢失去精神的自信。如果他们能课前加强预习,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优势。这对于学习的提高很有益处。
总之,读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这本书,收获很多。我认为,作为一名新型教师,我们可以从中吸收一些更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联系我们的课堂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学生的预习能力会越来越强,课堂也会越来越高效。
更多关于心得体会的文章内容,请点击http:///tags/xindeitihui
第四篇:语文课前预习
浅谈语文课前预习
一、意义
课前预习让有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做到有的放矢。
二、预习要求
目标的设定应各年段有不同,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低年级:
1、要培养学生在教师讲课前主动预习的意识;
2、能把自己读后的想法主动和同学、家长、教师交流。
中年级: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主动去完成预习作业;
2、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3、让学生主动参与
高年级:
1、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提高质疑能力;
3、课外查资料,有效筛选
4、增加学习信心
三、预习方法(各年段不同)
低段:一画段,二画圈(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 中段:
1、将书上课文读正确,了解大意,(前提是将所学的方法自主认字、识字;利用工具书、换词法、分合法、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尝试理解词语)
2、搜集资料(关于作者、背景)
高段:在中段基础上增加以下两项
3、理清课文的脉络(顺序,方面的介绍),分段,了解大意(摘抄法,取主舍次法,综合法,合并法)
4、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方法:
A、讲读课文:读、圈、查、划、抄、思考课后题
B、自读课文:读懂“阅读提示”,再理清脉络,然后理解内容或者情感,学习好词佳句等
四、注意事项
1、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倡导预习作业设计的开放(如,内容的选择,题型的设计);
2、教学中灵活处理预习中的疑难,教师做个睿智的引领者,让生再次在交流中碰出智慧的火花;
3、重视反馈评价及时与方式、提升学生预习的兴趣
4、可在不同学段,本班不同时间适时增加难度;
5、可针对不同课型去教给预习方法;
6、千万别忽视学生提出的质疑,可引导课堂中生生互动予以解决,教师起好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归纳,作记号,在下节课继续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与不断的探究中不断提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机智点评。
7、争取让家长也参与学生的预习指导中
8、难易适度,由易到难,可设计一两处难的题
9、预习单导学不等于学生已自主预习,以为学生懂了就不学!也不等于懂的也花大工夫去学,根据抽查情况分析,突出重点去有针对性指导,可节约时间,增多课时内容容量。
第五篇: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此可见,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因此,“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是困惑着教师的一大问题,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当前许多老师的共同追求。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注重课前的预习,同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之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的作用,因课前预习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目前,课前预习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1课前预习放课堂。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课文,对课文的生字不认识,词语不理解,结构不了解,内容不熟悉。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不扎实,水过地皮湿。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课文的前准备,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文的感悟深度,都将大打折扣。
1.2课前预习一刀切。不按年段实际,都布置差不多的预习内容:认读生字、理解新词、感知大意、查阅资料。由于预习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低段学生吃不了,高段学生吃不饱。而且,因为对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过于随意性,有些内容学生照搬一下辅导手册就能应对,所以,其效果非常不如人意。
1.3课前预习无检查。有些老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
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语文课堂。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3.1根据年级段的特点布置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但一般都围绕着“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着年级段的特点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年级段的要求,依标设练。
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布置预习题时就要侧重“识字”和“写字”;在“阅读”部分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感,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布置这方面的预习题,要求不能太高,对词语只要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在文中的意思就行了,对课文只要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行了。比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可这样布置预习题:(1)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你是怎么记住的?(2)在书中找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并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3)你觉得黄山的石头怎么样?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识字、写字的基础,在识写预习上应提出高一点的要求,比如会使用字典、词典,把字写美观等;阅读方面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布置阅读方面的预习题时,就要依据要求,结合自己的预设,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使学生的预习既达到要求,又能为深入感悟文本服务。比如,教学《军神》一文,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1)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学会课文中生字词。认真写一遍生字,做到正确、美观。(2)想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3)刘伯承被称为“军神”,从哪些词句中可看出?(4)你还了解刘伯承哪些事迹?
高年级一般不布置识字、写字方面的预习,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写能力。在阅读方面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词语不但要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感情色彩,还要体会其表达效果;对文本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会表达方法。在布置高年级学生预习题时,就要侧重于阅读方面,而且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比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可布置这样的预习:(1)联系上下文,说说“启示”“不容争辩”“依依不舍”“抉择”等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2)“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是怎么变换的,你能找到我心情变换的词吗?”(3)读读课文倒数第2段,思考父亲告诫“我”的话的意思。
1.3.2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
预习的设计要敢于向学生的智力挑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老师要精心设计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
如学习《回声》一课,对于身居闹市的城镇学生来说,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要理解回声的原理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做一次试验:在自己的家里喊几声能不能产生回声?找一间未经装修的空房喊几声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再对照课文仔细想想回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预习远比课堂上精美的课件演示效果来得直观深刻。
1.3.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学生面对不同的新课内容,所采用预习方法也理应随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预习中,可采用朗读感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收集资料、系统归纳、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如:在预习古诗时,可采用朗读感知入手,先通过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提出困惑,再借助收集资料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资料,然后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字、词、诗句的意思。接着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最后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和体会。又如,在对阅读课文进行预习时,先粗略地看一遍,划出不懂的生字、词句与段落,借助字典弄懂字、词,对于不懂的句子或段落,通过与讨论交流来分析理解,最后从不同角度读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深入感知。1.3.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了预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孩子们交流学习的场所。“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能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