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选秋瑾的名言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秋風秋雨愁煞人。
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人生处世,应当匡救时局的艰危,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怎么能为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了此一生呢?
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天才,立大业,拯斯民于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不惜千金耍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报祖国。
画工须画人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岭梅开候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
白云斜挂蔚蓝天,独自登临一怅然。欲望家乡何处似?乱峰深里翠如烟。
第二篇:女英雄——秋瑾
女英雄——秋瑾
【摘要】:秋瑾一句“秋雨秋风愁煞人”就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郭沫若在《秋瑾史迹》序言中说:“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本文讲述了秋瑾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伟大贡献,以及人们对其评价和悼辞。
【关键词】:秋瑾,生平简介,妇女解放,评价,悼辞 【正文】
一、秋瑾的生平简介
(一)早期生活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1877年11月15日,出生于福建闽县一个封建官宦人家。7岁时,开始学识字,11岁就会做诗。由于秋瑾的祖父和父亲先后都为清朝官吏,她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之中度过的。童年缠足的经历,使她认识到女人们要觉悟起来,向封建旧礼教宣战,在社会革命中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
清光绪二十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湘潭富绅的儿子王廷钧为妻。戊戌变法失败后,王廷均赴京任职,秋瑾同往。后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秋瑾结识了与王子芳同在户部任职的廉泉之妻吴芝瑛。吴氏是当时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之侄女,思想开通,精于书法、诗词,二人结识后感情甚好,义结金兰。随着眼界心境宽阔起来,以及中国的现状,她渴望寻求救国真理。
(二)日本留学,参加革命
清末,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大批中国青年出国留学。秋瑾在吴芝瑛等处,常看到一些宣传革命和救国的新书报,忧国之情日趋强烈,于是决定出国留学。1904年夏,她在丈夫王廷钧的支持下(有些资料亦说秋瑾夫妻关系不好),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后入青山实践女校。在日本,她积极发起或参加各种革命团体,开展革命和妇女解放活动。秋瑾和刘道一等人成立的共爱会,组织十人会和天足会,创办“演说练习会”和《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被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在秋瑾赴日留学期未满之时,日本政府根据清政府的要求,颁布了《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1905年,秋瑾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后来,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秋瑾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遭地方顽固势力增恨和攻击毅然辞职。1906年冬,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宣传革命。
(三)从容就义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员。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被葬十次,称为“十葬”,最后葬于西湖河畔。
二、妇女解放运动
(一)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
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成立“共爱会”,引导妇女们参加社会活动,争取妇女解放。这是秋瑾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最初实践活动之一。秋瑾还与人组织“天足会”,提倡妇女放脚。又曾发动留日女生,开展反对纳妾的斗争秋瑾为了向广大妇女宣传男女平等,组织妇女斗争。秋瑾还积极参与创办《中国白话报》,在第二期上,发表了《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实,大声疾呼提倡男女平等。在第三期上,她发表了《警告我同胞》,针对中日两国军人截然不同的社会地位,发出强烈感叹。
后回到国,在浔溪执教期间,秋瑾积极向师生宣传男女平等、兴办女学和民主革命。于此同时,她还积极筹创《中国女报》杂志,筹集资金。在所出版的两期《中国女报》上,秋瑾发表了文章四篇,诗四首,歌曲一首。这些文章、诗歌,连同她发表在《白话报》上的文章,以及弹词《精卫石》和其他诗词、书信,都是秋瑾宣传妇女解放的杰作,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珍贵史料。在这些诗、文、歌、词中,秋瑾对广大妇女在婚姻、家庭、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受到的压迫、歧视,进行了全面的、淋漓尽致的揭露、控诉,对各种歧视妇女的纲常礼教、社会陋习和荒谬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批驳、鞭挞。特别是,她提出“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 “求学艺”的办法是大兴女学,使女子学习文化知识,然后“做教习,开工厂”以便自立;“合群”则是妇女们联合起来,依靠自己的斗争来争取平等的权利。更为可贵的是,秋瑾还把妇女解放与民主革命事业联系起来,号召妇女们积极投入反清革命,与男子一起战斗。秋瑾在《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中,说道创办宗旨,即“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这个宏愿在当时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实现,但在中国历史上,秋瑾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成立“中国妇人协会”,的人,仅此即可说明她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突出地位。
(二)妇女解放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彻底地反封建,秋瑾对封建旧礼教、封建纲常伦理和一切恶习进行批判,她带头放足,毅然脱离封建家庭,出国留学,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需要勇气的。其次是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秋瑾总是把妇女解放与国家联系起来,提出妇女要走出家庭,参加革命,这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最后是鲜明地受西方的影响,带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色彩。主张男女平等,主张兴办女学,要求女子掌握科学技术、走向社会等,大多都是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中学来的。
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秋瑾的立志组织妇女自求解放的骨气。面对当时社会妇女的惨痛不平遭遇,她提出了“自立--学艺--合群”的妇女解放观点,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她不愧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发扬她的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作风,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其次是秋瑾的自尊、自重、自豪、自强的人格魅力。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旧社会,从她的诗词文章中仍然可以看出的女性自尊、自重、自豪、自强之感。这种人格魅力对今天的女性也有现实意义。最后是秋瑾的以身许国,慷慨赴难的献身精神。
(三)评价及悼辞
老革命党人吴玉章评价秋瑾说:“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而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
孙中山为秋瑾题词“巾帼英雄”。
范文澜在《中国妇女》杂志发表一篇回忆性的学术文字《女革命家秋瑾》,曾称秋瑾为“女革命家”,并写道:“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女的伟大代表人物。”及“她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路线来,后来千千万万的爱国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了革命队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样,为‘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
宋庆龄曾评价她:“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俦侠名。”
1958年,郭沫若为《秋瑾史迹》作序,写道:“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给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
纪念秋瑾就义一百周年《绍兴日报》对秋瑾的悼辞“江户矢丹忱,轩亭洒碧血。呜呼!秋雨秋风愁煞人。吴山越水两堪哀,世纪沧桑,百年忧愤。之江潮起潮落,皆为巾帼而歌!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之性劲且刚。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月之静美。西冷有幸埋忠骨,鉴湖如何不千古。秋雨行天风之浩荡,接地火之赫然。涤污而显大公,荡地而争自由。华夏方始升平,民族当能振兴。”“百年风雨,百年沧桑。一个英名联着一部中华民族史,一代巾帼牵着一座古城血泪史。秋瑾——中华英雄;秋瑾——绍兴儿女!”
【参考文献】
1、王时泽:《回忆秋瑾》,《辛亥革命回忆录》第4 册,中华书局1962 年版。
2、冯自由:《鉴湖女侠秋瑾》,《朱少穆事略》,《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 年版
3、邵田田:《秋风秋雨赋》,绍兴日报
4、刘红星:《论秋瑾妇女解放思想的特点及地位和影响》,牛城日报
5、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3 册。
第三篇:秋瑾《满江红》
《满江红秋瑾》教案
甘卫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总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中考链接: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 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诗翻译及赏析
【注释】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欣赏】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第四篇:关于秋瑾,读书笔记
秋瑾读书笔记
时逢乱世,不让须眉,忧国忧民,舍生就义。
这就是鉴湖女侠——秋瑾。
花木兰、秦良玉,常使她神往,也许她们这一代便投胎到了秋瑾吧。
女侠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追求自由与和平。曾作《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这是何等的忧国忧民之心啊,想必昔时堂堂宰相范仲淹也会自愧不如吧。
“谁将巾帼易兜鍪”,此句实颇有辛弃疾的豪放之风,佩服,佩服。
在那黑暗的封建时代,她毅然突破封建礼教,自费东渡留学。建共爱会、洪门天地会,创白话报、中国女报,入光复会、中国同盟会„„
这其中那一次不是融入了她无限的热情与一颗锵锵的报国救民之心。
多少次,她挽着女儿的手,低声说着抱歉;
多少次,她在死亡深渊里坚强地站起来;
又有多少次,她看着战友们一一在自己的面前失去了呼吸,心还在不停地滴血„„
那一日,她大义凛然,从容不迫。
胡道南背叛革命,出卖了秋瑾,而她却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决然留下,因为他要坚守革命的阵地,同样也在坚守她心中的那份执着。哪怕要为革命流血牺牲!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便是她对待反革命人的铿锵有力的回答。
次日,女侠在如雨的悲泣中,于轩亭口,从容就义。
秋瑾离开了革命,但她的鲜血却唤醒了千千万万的同胞:屈服,将永远受压迫,我们要革命!死又何妨!
革命之火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华夏大地,快了,秋瑾,你瞑目吧。
巨龙已经苏醒,和平即将到来。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理想,那一刻,她微微一笑,仿佛是在嘲笑。
最后,那可悲的张牙舞爪的刽子手们终于明白:原来,她早已预见未来„„
第五篇:秋瑾主要事迹
1904年,秋瑾积极参与活动,演说革命和女权,开展妇女运动团队,结秘密会创《白话报》,为民主革命与妇女解放起到先锋作用。
1905年,秋瑾负责浙江革命发展,为中国同盟会在浙省革命宣传展开道路。
1906年,秋瑾两次大幅度扩充同盟会会员,此后不少成员成为同盟会中坚;承担长江一带起义筹备,为同盟会革命工作与添砖加瓦。
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总负责浙省各处起义工作,编复军制,商定完成革命起义大业,为同盟会革命工作肩负重大要务。[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