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科汉语言第三学期《外国文学》(A-C卷)
非标准答案,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观点作判断
外国文学A 模拟题
一、简答题
浮士德精神:1)浮士德的追求层次:从追求知识、情欲、社会活动、艺术到自我实现,表现了他积极 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创造心理。(2)浮士德的典型意义: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典型,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定的。 雨果小说中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雨果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他真诚地同情贫苦人民,颂赞他们的可贵品格,他鞭挞封建统治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伪善。但是,他往往企图通过道德感化来消灭社会罪恶,在社会斗争面前,表现得软弱无力,在如何解决社会矛盾等问题上,也只能提出带有空想性质的改良主义主张。雨果的思想矛盾在《悲惨世界》国表现得十分明显。他宣扬人道主义,同时又对人道主义的局限有所突破,他主张仁爱,却又肯定了革命的暴力。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形象是指俄国19世纪前半期文学中的一组贵族青年形象。他们不满现实,却又不能挺身反抗社会,想干一番事业,却又没有实际行动,想得多,做得少,最终一事无成,成了于整个社会多余的人,无用的人。通常认为,多余人形象有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毕乔林(《当代英雄》)、罗亭(《罗亭》)、别里托夫(《谁之罪》)、拉夫列茨基(《贵族之家》)、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他们反映了贵族阶级趋于没落时期的社会现实。
二、论述题
1、莎士比亚剧中的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雷特。
答: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人和人生抱着美好的看法,平等待人,忠于爱情和友谊。父王的猝死和母亲的迅速改嫁,使他陷入精神危机,反对社会罪恶。他重新思考,从热情单纯的青年学生转变为严肃深沉的思想家。他认识到他和克劳狄斯的矛盾,不仅是报个人的杀父之仇,更主要的是改革社会,拯救国家的大事。他感到力不从心,始终不知该怎样行动。报了父仇,却没有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雷特的美好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实现。主观原因是脱离人民,孤军奋战,这个形象对人的价值作了高度的哲学概括,表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说明在干一件大事前,必须冷静思考。
2、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P230-234 答:
一、思想方面。(1)科学发展,理性的启蒙一起打击了宗教神学,确定了人的崇高,弘扬了人道主义。(2)欧美有个人主义的传统。(3)传统理性主义的坚信有一个终极目标。指引着人类历史,同时也指引着人的文艺创作。总之现代主义与全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传统,在思想上表现为世界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清醒感受。这认识和感受具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反社会倾向、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对传统文化、理念的强烈的批判否定。
外国文学模拟题 B
一、简答题
1、《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布局巧妙,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两部史诗用极经济的笔墨和精巧的裁剪布局,将头绪纷繁、时间长、规模宏大的事件鲜明、生动的展现出来,说明史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人物性格鲜明。史诗中的英雄人物既有氏族英雄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语言质朴自然,善于比喻,具有民间文学的特征。史诗是用质朴的口语写成的。比喻极为丰富,这些比喻大都从美丽的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选取,构成所谓“荷马式比喻”他渲染了环境气氛,有力的烘托了人物性格 2、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歌颂贤明君主,宣扬个人服从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崇尚理性原则,肯定性对感情的克制。 模仿古代文学,严格按规则进行创作。
3、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
《威塞克斯小说》是哈代的系列小说总题名,包括14部小说。威塞克斯是哈代家乡的古地名,哈代用威塞克斯的同一背景把多部小说联成一体。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罗曼史和幻想”、“爱情阴谋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19世纪后半期英国宗法制农村社会的衰亡,表现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
4、论述题
a)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P44-48 答: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他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外出游侠,干了一系列发疯胡闹的蠢事,但在不接触骑士道的时候,他是一个心胸高尚的人文主义学者。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他具有坚持正义、反对邪恶、救世济人、忘我斗争的优秀品德。然而他脱离实际,主观主义,一心想模仿过时的骑士道,单枪匹马救天下,在游侠中给别人造成危害,使自己成为笑柄。
b)结合作家作品,论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P116 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流派,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它的基本特征是指代表浪漫主义文学主导倾向的特征。是依据浪漫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及其作品来概括的。
(1)是主观抒情性。浪漫主义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自由。有着个人与社会对立的强烈意识;不注重古典主义所崇拜的理性原则,把情感和想像提到首要的地位。主张无抑制地激发热情。所以它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抒情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更你的描绘自己的理想,抒发内心感受,而不是着力于对客观世界的具体描写。
(2)崇拜自然。他们的作品讴歌自然,以自然的美与现实进行对照。各作家对自然的态度,对自然的描写也不尽相同,有的写自然的静谧,安闲之美如华兹华斯。(3)回到中世纪。,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古典主义对古典的盲目崇拜,对创作的清规戒律,提出了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表明对中世纪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
外国文学模拟题C
一、简答题
1.古希腊神话的特征6页
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更具系统性。希腊神话系统而完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神话。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都是这些神与人相交而生的。如些,神的故事片与英雄传说两部分联系起来。二是神与人同性。希腊神被人格化,不仅具人的形体,且具人之感情,七情六欲,参与人间事,与凡人来往。有爱美之心,嫉妒之心。与人不同是在于他们长生不死,主宰人的命运。
2.莫里哀戏剧人物性格特征71页
答:赋予人物某种单一的、固定的性格特征。并对此加以突出、夸张。
3、特·惠特曼的《草叶集》 答:P216 1855年7月4日惠特曼的第一版《草叶集》问世,共收集了他的12首诗。但立刻受很多人的抨击。因诗中有不少数性描写,而诗又没有格律,被认为是淫秽下流的东西,是对艺术之无知如猪狗之对于数理。但受到爱默生的热烈的赞扬,同时劝他把性描写部分删掉,于是在1856年出版了《草叶集》的第二版,收诗32首。1860年出第三版由波士顿一家出版社出版,是《草叶集》的第一次正式版,此版收新诗124首,以后《草叶集》的第4-8版分别在1867、1876、1881、1889年出版,1892年《草叶集》第9版共收诗396首,是临终版,是其全集了。《草叶集》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风格、诗体上,在当时都可谓是“离经叛道的,大胆新奇。因此不断出版权不断遭受攻击。20世纪以来,欧美文学界、批评界还是不能全力肯定,但一般承认他的成就,承认他的创新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20世纪以来的许多著名诗人都很推崇他,视他是现代诗歌之父。
三、论述题
1、司汤达笔下的于连·索黑尔形象分析。
答:<红与黑>是一部有强烈倾向的政治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于连短短一生的悲惨遭遇以及他跟敌对上层阶级进行的顽强战斗,全面揭露了复辟王朝的反动、黑暗,深入描写了自由党和保皇党势力之间所展开的剧烈斗争.于连短短的一生经历说明,贵族社会决不允许像于连这样一个平民出身的青年挤身于上层社会的行列.于连的失败,不仅表现在他的希望的破灭,更重要的表现在他人格的自我歪曲和对自己信念的背叛.虽然他献出了昂责代价,仍逃不脱被统治阶级毁灭的命运,这就使于连的悲剧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红与黑》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塑造了主人公于连的艺术形象。他是波旁王朝时期进行个人奋斗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典型。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既有反对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一面,也有和贵族、大资产阶级妥协的一面,这种阶级地位决定着他对现实社会既反抗又妥协的特点。
于连的性格发展是在德·雷纳尔市长家,贝藏松神学院,德·拉莫尔侯爵府第三个典型环境中完成的。司汤达有意识地从“社会制度决定人们命运”的原则出发“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能够历史地,具体地描绘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影响下人物性格的变化。并通过人物反映出社会的本质特征,从而把环境与人物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于连在德·雷纳尔市长家里第一次登上人生舞台,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家庭教师的屈辱地位使他对贵族社会的阶级差异和贫富悬殊极度敏感。他不但自尊心强,而且还有平民意识,本能的憎恨富人,鄙视庸俗无能的市长。在市长家里,他大开眼界,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败行劣迹,看到了各种各样损人利已的阴谋诡计。谢朗神父这样开导他:“你也可能发迹,但那必须损害穷人的利益,奉承区长、市长、巴结达官显贵,卑躬屈膝投其所好,这样行为就是当今世间的所谓的处世之道。”于连开始认识到在这处利已主义的沙漠里,要想立足升迁,只能以虚伪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去猎取功名财富。他发誓:“只说那些他认为是虚假的话,决不谈论真实的事情。”他终于学会虚伪,在野心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在趾高气扬的贵族面前,他不但不卑躬屈膝,反而以高傲来对抗贵族的傲慢。于连平民意识也在同德瑞·那夫人的关系。德瑞·那夫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女人,但不幸嫁给了一具粗鄙庸俗的官僚,于连的追求唤醒了他沉睡的爱情,于连漂亮的外貌,他聪明和勇气,蒙住了她的眼睛。
于连同德瑞·那夫人间的暧昧关系终于败露,他不得不离天市长的家。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使他排除了和女仆爱莉莎结婚过小康生活或同朋友经营木材生意以求致富的两条路。官场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对于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已发现凭学识和才干难以获得成功。当时四十岁左右的神父有三倍于拿破仑手下著名将领的收入,于是他立即决定通过教会的阶梯攀登他理想的高峰。
如果说于连在德瑞·那夫人家时还经常显示出正直的品格,表现出傲慢的反抗,那么在神学院的十四个月里,他很收敛自己,变得更加虚伪自私了。他明明是无神论者却扮演成虔诚的教徒,于连施展了其伪善的本领,处处小心谨慎颇得皮拉尔院长的赏识。阴暗的神学院把于连变成了伪君子,同时也刺激了他向上爬的野心。
于连到巴黎担任德·拉莫尔侯爵的么人秘书是他性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于连的个人奋斗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同时也遭受了最后的失败。
巴黎是“阴谋和伪善的中心”。这时于连已日趋成熟。懂得怎样以虚伪效忠主子的机灵,博得侯爵的赏识。在情场角逐上也旗开得胜,尽心机终于征服了德·拉莫尔侯爵的宠女玛蒂尔德小姐。于连得到了贵族的身份和一份收入颇丰的地产。于连完全“陶醉在野心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性消失殆尽。然而,好景不长,正当他志得意满时,在阴谋策划下,德瑞·那夫人寄来一封告发他诱骗的信,葬送了他的锦绣前程。事实上,那封信虽然来自德瑞·那夫人之手,但真正的作者却是教会,贵族阶级决不许平民蔑视和反抗他们的权威。于连狂怒之下急奔维里埃尔城,向正在教堂的德·雷纳尔夫人开了两枪,当场被捕,后被判处死刑,于连也就成了统治阶级阴谋的牺牲品。于连入狱后如梦初醒,开始重新审视现实,他终于明白将他置于死地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想突破阶级限制跻身于上流社会,这是统治阶级所绝对不允许的。他对复辟社会已深感绝望,所以拒绝上诉,拒绝忏悔,以死相抗,决不妥协。
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通过他反抗--妥协--反抗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的严重对立,反映了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标准在他们身上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2.论列夫·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托尔斯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爱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律。人要爱一切人,不仅要爱你的朋友,亲戚,邻人,也要爱你敌人。托尔斯泰主义的宗旨 是博爱。其内容是:1)勿以暴力抗恶。要放弃暴力,要用爱,用宽恕对待恶,应当在有人找你的右脸的时侯连左脸也要转过来让他打。2)道德自我完善。要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进行灵魂的洗涤,完善自己的道德,提高道德修养,要在心里牢牢地记住上帝。3)禁欲,忏悔。他就是以博爱为根本的基督教义,在寻找 社会出路,提出来了一条解决社会矛盾的救世药方,他认为只要大家都能如此,那么人类社会的全新结构就会建立起来了,人类就会达到最高幸福,就会实现 人间天堂,因此他小说 中的正面人物都是托尔斯泰式的具体实践者,如安德烈,聂赫留朵夫等。作者在他的小说中中总是时常通过某个人物形象或直接插入议论来宣扬这种教义,可似乎还不够,于是在《复活》的结尾则干脆大段地把《圣经。福音书》的有关戒律抄录下来。3.笛福小说中的鲁滨逊形象分析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鲁滨逊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作者把鲁滨逊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逊是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补充:
四、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 : 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3、《红与黑》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拉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4、《神曲》P30:是与荷马伟大诗人但丁创作的,他的《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又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特征。《神曲》作为中世纪文学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它揭露了教会贪婪虚为,更是在政治斗争的角度加以揭露和抨击。《神曲》在艺术上的成就无可比拟。其结构严谨,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全诗三卷,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国度。
5、《十日谈》代表作家卜迦丘的《十日谈》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他的代表作《十日谈》(1348~1353)辛辣地嘲讽教会的腐败、堕落和僧侣的虚伪、狡诈,抨击封建特权,批判禁欲主义,热情歌颂对爱情、幸福的追求,赞美人的聪明才智,是一部抒发文艺复兴初期自由思想的杰作。《十日谈》在描写生活、刻画心理、塑造性格、安排故事、运用语言上都有独到的成就,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十日谈》对西欧现实主义文学发生很大影响,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
6、“三一律” P 66: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时间内在一个地点发生一件事,是谓“三个整一”。
7、《高老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主人公高利奥老头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赔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8、骑士文学27页: 兴盛于11世纪90年代,以法国为最盛.分两种: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前者写的是骑士的爱,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后者则写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而做冒险游侠。都是虚构的故事,在纯属臆造的境界中展开的。骑士文学是封建的世俗文学,其表现出来的主要精神和风格与基督教相悖。
9、湖畔派诗人P124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活跃在英国诗坛上的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他们在政治态度、美学观念、诗歌创作等方面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曾一起在英格兰北部的湖区一居住过,帮在文学呼上被称作是“湖畔派”。他们开创了一代新诗风,代表着浪漫主义在英国的崛起。
10、《德伯家的苔丝》 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被侮辱的乡村姑娘苔丝的悲惨遭遇,苔丝是一个想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追求个人起码幸福权利的淳朴姑娘,可是,社会的强权势力连这样的弱女子也没能放过,最终酿成了她的悲剧。小说强烈的反宗教、反封建道德、反资产阶级法律的倾向,在当时尽管遭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一发表,很快就被译成多种文字,这部小说还多次搬上荧屏,给哈代带来了世界声誉。
11、荒诞派戏剧P247荒诞派是20世纪50年代首先出现在法国而后风靡欧美的现代化的戏剧流派。他的基本主题就是世界的荒诞性。它的哲学家基础是存在主义。其突出的物征在于其戏剧的独特新奇。荒诞派戏剧中结构支离破碎,杂乱无序;情节,似有似无,荒唐可笑,无关紧要;人物,毫无个性,酷似木偶;语言,毫无条理,言不及义,答非问。整个戏剧似乎不知所云,毫无意义。在荒诞戏剧里内容完全溶化化为形式了。
12、流浪汉小说于20世纪初兴起于四方影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13、《哈姆莱特》P55《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剧情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剧中除了描写哈姆莱特的复仇情节线索之外,还安排了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以相互联系和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莎士比亚还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丽娅之间的爱情,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友谊,哈姆莱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亲复杂的关系等。《哈姆莱特》不仅显示了莎士比亚思想的深刻,还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才华。
14、《伪君子》P70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塑造了答丢夫这一宗教骗子形象,通过对宗教骗子答丢夫的鞭挞,体现了这位作家的民主倾向。《伪君子》全剧的一切自始自终围绕答丢夫的贪污伪善安排展开,全剧共五幕。
15、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16、《复活》长篇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80年代末构思,1899年完成。此时,沙皇专制下官僚制度的腐败和农奴制的破败暴露无遗,持续了一个世纪的反专制农奴制的社会变革运动全面激化。托尔斯泰的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民主倾向和社会批判倾向,同时,他的道德自我完善思想、基督教博爱思想、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也越来越坚定。这两方面的思想在《复活》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全面集中的表现。小说的情节以一个真实故事为基础。托尔斯泰借此揭下了涅赫柳多夫和他所属的那个阶级的尊严面具,随后借涅赫柳多夫为马斯洛娃申诉的过程,通过他在城市贵族家庭和乡下庄园的活动,以及他跟随苦役犯的活动揭发了沙皇司法制度的黑暗,写出了整个俄罗斯大地的残败,多方位地展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的苦难生活状态和他们各种各样的反抗。
17、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兴起于四方影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18、《十日谈》:代表作家卜迦丘的《十日谈》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他的代表作《十日谈》(1348~1353)辛辣地嘲讽教会的腐败、堕落和僧侣的虚伪、狡诈,抨击封建特权,批判禁欲主义,热情歌颂对爱情、幸福的追求,赞美人的聪明才智,是一部抒发文艺复兴初期自由思想的杰作。《十日谈》在描写生活、刻画心理、塑造性格、安排故事、运用语言上都有独到的成就,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十日谈》对西欧现实主义文学发生很大影响,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
19、“三一律”P 66: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时间内在一个地点发生一件事,是谓“三个整一”。
20、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世界,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黑色在英语中常常有阴暗、神秘、死亡的色彩,在幽默上加进黑色,就成为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等人。
21、流浪汉小说: 于20世纪初兴起于四方影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22、《哈姆莱特》::P55《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剧情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剧中除了描写哈姆莱特的复仇情节线索之外,还安排了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以相互联系和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莎士比亚还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丽娅之间的爱情,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友谊,哈姆莱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亲复杂的关系等。《哈姆莱特》不仅显示了莎士比亚思想的深刻,还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才华。
23、《伪君子》:P70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塑造了答丢夫这一宗教骗子形象,通过对宗教骗子答丢夫的鞭挞,体现了这位作家的民主倾向。《伪君子》全剧的一切自始自终围绕答丢夫的贪污伪善安排展开,全剧共五幕。
24、托尔斯泰主义: 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25、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风行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深受存在主义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技巧,体裁是小说与戏剧。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人。
26、<<堂吉诃德》44页:作者为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共有两部,第一部于1605年出版,第二部出版于1615年.塞万提斯模仿骑士小说的手法,目的是要摧毁骑士文学在世俗间的信用和权威,把骑士文学的万恶地盘完全捣毁.二、简答题
1、欧里庇得斯在艺术上对欧洲戏剧发展的主要贡献。P15-16 欧里庇得斯对戏剧的发展贡献巨大主要在两方面:写实和心理刻画。首先,他扩大了戏剧的题材,关心女性、家庭、伦理,反映现实生活,关心人本身。其次,他坚持写实手法,以“现实中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他通过神话与英雄传说的还情节,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了雅典当时存在的战争,神性与人生,两性关系等社会问题.他笔下不再的人物不再是理想化的人,而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注重心理描写,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是他首先把心理分析引入戏剧,开创了后来戏剧心理线索和情节线索二者结合的模式。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特别是妇女的心理,因此有人说,他首先在希腊文学的领域里发现了女人。此外,他的开场白、内心独白、音响等技巧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里庇得斯关心妇女的命运,善于刻画妇女心理,他现存的18部作品中有12部是以妇女为题材的,其中最优秀的是《美狄亚》。
2、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及其主张
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欧美各国。自然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描写真实,以真实描写客观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自然主义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它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发展,描写的视野更开阔,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把人等同于一般生物,重视生理作用和遗传性问题。代表作家左拉、龚古尔兄弟。左拉的生平与创作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卢贡-马卡尔家族》的自然主义特点。《萌芽》的写作的缘起。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的小说。浩大的群众场面。生动的工人形象。善于运用象征的词汇,结构严密。
3、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塑造的黑人形象
马克·吐温(1853—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幽默、讽刺作家。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创作了儿童冒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黑人奴隶吉姆为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从奴隶主那里逃跑出来流浪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于处在奴隶地位的黑人们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的无限同情,同时,也谴责了白人奴隶主的灭绝人性的凶残和罪恶的种族歧视。吉姆,也是一个勤劳、善良、纯朴、诚实、忠厚的黑人奴隶。他不安于被奴役的命运,逃出了奴隶主的桎桔;他不畏艰险,勇敢而坚强,他向往自由,始终保持独立自由的思想。
二、论述题
1、P44-48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他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外出游侠,干了一系列发疯胡闹的蠢事,但在不接触骑士道的时候,他是一个心胸高尚的人文主义学者。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他具有坚持正义、反对邪恶、救世济人、忘我斗争的优秀品德。然而他脱离实际,主观主义,一心想模仿过时的骑士道,单枪匹马救天下,在游侠中给别人造成危害,使自己成为笑柄。
2、P116 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流派,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它的基本特征是指代表浪漫主义文学主导倾向的特征。是依据浪漫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及其作品来概括的。
(1)是主观抒情性。浪漫主义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自由。有着个人与社会对立的强烈意识;不注重古典主义所崇拜的理性原则,把情感和想像提到首要的地位。主张无抑制地激发热情。所以它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抒情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更你的描绘自己的理想,抒发内心感受,而不是着力于对客观世界的具体描写。
(2)崇拜自然。他们的作品讴歌自然,以自然的美与现实进行对照。各作家对自然的态度,对自然的描写也不尽相同,有的写自然的静谧,安闲之美如华兹华斯。
(3)回到中世纪。,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古典主义对古典的盲目崇拜,对创作的清规戒律,提出了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表明对中世纪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
3、司汤达笔下的于连·索黑尔形象分析P158-结合作家作品,论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红与黑>是一部有强烈倾向的政治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于连短短一生的悲惨遭遇以及他跟敌对上层阶级进行的顽强战斗,全面揭露了复辟王朝的反动、黑暗,深入描写了自由党和保皇党势力之间所展开的剧烈斗争.于连短短的一生经历说明,贵族社会决不允许像于连这样一个平民出身的青年挤身于上层社会的行列.于连的失败,不仅表现在他的希望的破灭,更重要的表现在他人格的自我歪曲和对自己信念的背叛.虽然他献出了昂责代价,仍逃不脱被统治阶级毁灭的命运,这就使于连的悲剧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与黑》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塑造了主人公于连的艺术形象。他是波旁王朝时期进行个人奋斗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典型。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既有反对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一面,也有和贵族、大资产阶级妥协的一面,这种阶级地位决定着他对现实社会既反抗又妥协的特点。
于连的性格发展是在德·雷纳尔市长家,贝藏松神学院,德·拉莫尔侯爵府第三个典型环境中完成的。司汤达有意识地从“社会制度决定人们命运”的原则出发“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能够历史地,具体地描绘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影响下人物性格的变化。并通过人物反映出社会的本质特征,从而把环境与人物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于连在德·雷纳尔市长家里第一次登上人生舞台,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家庭教师的屈辱地位使他对贵族社会的阶级差异和贫富悬殊极度敏感。他不但自尊心强,而且还有平民意识,本能的憎恨富人,鄙视庸俗无能的市长。在市长家里,他大开眼界,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败行劣迹,看到了各种各样损人利已的阴谋诡计。谢朗神父这样开导他:“你也可能发迹,但那必须损害穷人的利益,奉承区长、市长、巴结达官显贵,卑躬屈膝投其所好,这样行为就是当今世间的所谓的处世之道。”于连开始认识到在这处利已主义的沙漠里,要想立足升迁,只能以虚伪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去猎取功名财富。他发誓:“只说那些他认为是虚假的话,决不谈论真实的事情。”他终于学会虚伪,在野心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在趾高气扬的贵族面前,他不但不卑躬屈膝,反而以高傲来对抗贵族的傲慢。于连平民意识也在同德瑞·那夫人的关系。德瑞·那夫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女人,但不幸嫁给了一具粗鄙庸俗的官僚,于连的追求唤醒了他沉睡的爱情,于连漂亮的外貌,他聪明和勇气,蒙住了她的眼睛。
于连同德瑞·那夫人间的暧昧关系终于败露,他不得不离天市长的家。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使他排除了和女仆爱莉莎结婚过小康生活或同朋友经营木材生意以求致富的两条路。官场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对于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已发现凭学识和才干难以获得成功。当时四十岁左右的神父有三倍于拿破仑手下著名将领的收入,于是他立即决定通过教会的阶梯攀登他理想的高峰。
如果说于连在德瑞·那夫人家时还经常显示出正直的品格,表现出傲慢的反抗,那么在神学院的十四个月里,他很收敛自己,变得更加虚伪自私了。他明明是无神论者却扮演成虔诚的教徒,于连施展了其伪善的本领,处处小心谨慎颇得皮拉尔院长的赏识。阴暗的神学院把于连变成了伪君子,同时也刺激了他向上爬的野心。
于连到巴黎担任德·拉莫尔侯爵的么人秘书是他性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于连的个人奋斗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同时也遭受了最后的失败。
巴黎是“阴谋和伪善的中心”。这时于连已日趋成熟。懂得怎样以虚伪效忠主子的机灵,博得侯爵的赏识。在情场角逐上也旗开得胜,尽心机终于征服了德·拉莫尔侯爵的宠女玛蒂尔德小姐。于连得到了贵族的身份和一份收入颇丰的地产。于连完全“陶醉在野心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性消失殆尽。然而,好景不长,正当他志得意满时,在阴谋策划下,德瑞·那夫人寄来一封告发他诱骗的信,葬送了他的锦绣前程。事实上,那封信虽然来自德瑞·那夫人之手,但真正的作者却是教会,贵族阶级决不许平民蔑视和反抗他们的权威。于连狂怒之下急奔维里埃尔城,向正在教堂的德·雷纳尔夫人开了两枪,当场被捕,后被判处死刑,于连也就成了统治阶级阴谋的牺牲品。
于连入狱后如梦初醒,开始重新审视现实,他终于明白将他置于死地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想突破阶级限制跻身于上流社会,这是统治阶级所绝对不允许的。他对复辟社会已深感绝望,所以拒绝上诉,拒绝忏悔,以死相抗,决不妥协。
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通过他反抗--妥协--反抗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的严重对立,反映了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标准在他们身上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4.论列夫·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托尔斯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爱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律。人要爱一切人,不仅要爱你的朋友,亲戚,邻人,也要爱你敌人。托尔斯泰主义的宗旨 是博爱。其内容是:1)勿以暴力抗恶。要放弃暴力,要用爱,用宽恕对待恶,应当在有人找你的右脸的时侯连左脸也要转过来让他打。2)道德自我完善。要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进行灵魂的洗涤,完善自己的道德,提高道德修养,要在心里牢牢地记住上帝。3)禁欲,忏悔。他就是以博爱为根本的基督教义,在寻找 社会出路,提出来了一条解决社会矛盾的救世药方,他认为只要大家都能如此,那么人类社会的全新结构就会建立起来了,人类就会达到最高幸福,就会实现 人间天堂,因此他小说 中的正面人物都是托尔斯泰式的具体实践者,如安德烈,聂赫留朵夫等。作者在他的小说中中总是时常通过某个人物形象或直接插入议论来宣扬这种教义,可似乎还不够,于是在《复活》的结尾则干脆大段地把《圣经。福音书》的有关戒律抄录下来。5.笛福小说中的鲁滨逊形象分析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鲁滨逊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作者把鲁滨逊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逊是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4、莎士比亚剧中的哈姆莱特形象分析55页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人和人生抱着美好的看法,平等待人,忠于爱情和友谊。父王的猝死和母亲的迅速改嫁,使他陷入精神危机,反对社会罪恶。他重新思考,从热情单纯的青年学生转变为严肃深沉的思想家。他认识到他和克劳狄斯的矛盾,不仅是报个人的杀父之仇,更主要的是改革社会,拯救国家的大事。他感到力不从心,始终不知该怎样行动。报了父仇,却没有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雷特的美好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实现。主观原因是脱离人民,孤军奋战,这个形象对人的价值作了高度的哲学概括,表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说明在干一件大事前,必须冷静思考。
5、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P230-234 答:
一、思想方面。(1)科学发展,理性的启蒙一起打击了宗教神学,确定了人的崇高,弘扬了人道主义。(2)欧美有个人主义的传统。(3)传统理性主义的坚信有一个终极目标。指引着人类历史,同时也指引着人的文艺创作。总之现代主义与全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传统,在思想上表现为世界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清醒感受。这认识和感受具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反社会倾向、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对传统文化、理念的强烈的批判否定。
第二篇:本科汉语言第四学期《古代汉语》模拟题A-C
古 代 汉 语 模 拟 题A
一 选择题标出下列字中的象形字
答:日:象形 信:会意休:会意鸟:象形鱼:象形语:形声
羊:象形木:象形来:象形上:指事叔:会意兼形声行:象形采:会意豆:象形 莫:会意干:象形子:象形益:会意标出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①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合乎制度)
②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形容词作动词,深挖、加高)
③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形容词作副词)
④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名词作动词,实行王道)
⑤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作动词,养蚕,穿衣)
⑥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⑦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⑧齐威王欲将孙膑。(名词的使动用)
⑨秦师遂东。(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意思是向东推进)
⑩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形容词作动词,使„加强,使„贫穷。用,动词用如名词,费用,用度)
二 解释词语题解释下列词的本义
都:建有宗庙的城邑然:燃烧 叔:拾好:女子长得美好 发:把箭发射出去 策: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北:背离 机:弓弩上的发射机关 极:房屋的正梁益:“溢”的本字。水漫出
三 标点翻译题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关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答: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你们平常爱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打算任用你们,你们怎么办? ②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译: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儿童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没有人欺骗他。
敢问何谓也?译:请问他的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③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大概有这样的人吧,不过我没有见过。
④许子奚为不自织?译: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古 代 汉 语 模 拟 题B
一 选择题标出下列字中的形声字
答:从:会意恭:形声休:会意鸟:象形汞:形声洋:形声
羊:象形木:象形江:形声沟:形声旗:形声行:象形
花:形声物:形声莫:会意问:形声狗:形声益:会意标出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①范增数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②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形容词作动词,深挖、加高)
③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形容词作副词)
④不足生於不农。(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不农:不从事农业生产)
⑤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作动词,养蚕,穿衣)
⑥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⑦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西本为方位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意思是向西推进)
⑨请勾践女女於王。(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⑧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名词作动词)
二 解释词语题解释下列词的本义
宇:屋檐张:把弦安在弓上作:(由跪坐而)站起来
干: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来:麦管: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
及:追赶上,抓住引:拉开弓表:外衣 端:站得直
三 标点翻译题()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吴王濞者高祖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镇之诸子少乃立濞於沛为吴王已拜受印高祖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击吴太子杀之於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
答: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蕲西,会甀,布走。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死而秦治,贤於生也。译:如果我死了,秦国却治理的很好,这比我活着要好得很多。②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
译: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③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译:假如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话,有什么晚呢?
④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译: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这是为什么?答道:没有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样。
古 代 汉 语 模 拟 题C
一 选择题标出下列字中的会意字
答:末:指事信:会意休:会意物:形声鱼:象形牧:会意
步:会意集:会意来:象形上:指事叔:会意兼形声众:会意
采:会意豆:象形莫:会意尘:会意子:象形岩:会意兼形声标出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①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名词作动词)
②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合乎制度)
③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名词作动词)
④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书:名词作动词,写。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⑤不足生於不农。(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不农:不从事农业生产)
⑥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⑦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作使动用法的名词,使之为臣,使之为友)
⑨秦师遂东。(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意思是向东推进)
⑩初,郑武公取於申,曰武姜。
二 解释词语题解释下列词的本义
绝身书斯亡文治信要即
绝:把丝弄断 身:身躯的总称书:书写,记录,记载斯:劈,砍
亡:逃离,出走文:花纹;纹理 治:水名,引申义为治水、整治、修治
信:真心诚意要:人的腰身即:走近去吃东西
三 标点翻译题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区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於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服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答: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译:韩信曾多次与萧何谈论事情,萧何很赏识他。
②方此时也,尧安在?译:在这个时候,尧在哪里呢?
③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
译:我准备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么做能获得成功呢?”
④(韩)信度(萧)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译:韩信揣想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刘邦推荐过自己,但刘邦并不想起用,于是韩信也就逃走了。
以下为去年模拟卷部分内容,供参考
一 选择题标出下列字中的象形字
刃:指事 末:指事 字:会意兼形声 本:指事 亦:指事 下:指事标出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①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④王曰:“吾亦欲东耳。”(形容词作动词,回东方去)
⑤王必欲长王关中,无所事信。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标出下列语句中使动用法的词语
②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空:使„„空
③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使„„断
⑤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形容词作动词
①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从:带领
②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形容词作动词
③赵果空壁争汉旗鼓。空:形容词作动词,使„„空
④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破:
⑤范雎至秦,王庭迎。庭:名词作状语,在宫廷上
⑥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黍:做饭
②今以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
④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大:用作意动,以„„为大
⑤今将军欲举倦獘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顿:使„„困顿
⑥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怪: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之为怪
⑧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君:名词意动用法,尊重标出下列语句中意动用法的词语
①庄共寤生,惊姜氏。
②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
③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形容词作动词,使„加强,使„贫穷。用,动词用如名词,费用,用度)④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合乎制度)
⑤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名词作动词,实行王道)
⑥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异,认为„„很奇特
⑦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轻:形容词用如意动,以„„为轻,轻视,看不起
⑨是故明君贵五穀而贱金玉。贵 贱: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贵,贱
⑩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主持,管理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二 解释词语题解释下列词的本义
纲:提网的总绳零:下雨题:额头都:建有宗庙的城邑然:燃烧 好:女子长得美好造:到;往某地去 行:道路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间:门缝简释下列语句中加的词
①遵彼微行。行:名词,道路。
②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行:行军速度
③明日,子路行,以告。行:行走
④多行不义,必自毙。行:做
⑤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然:然而
⑥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燃烧
⑦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造:到
⑧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造:建造
⑨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字:生孩子
⑩女承筐无实。
①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都:建都
②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都:都城
③大都不过叁国之一。都:都邑
④於是岁在降娄。岁:年
⑤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岁:年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更:更换
②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及:赶上来
③生庄公及共叔段。及:和
④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岁:岁星
⑥其实如兰,服之不字。字:生殖
⑦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造:到,上
⑧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造:建造
⑨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旨:滋味之美妙
⑩臣伏读圣旨。旨:号令、指令
⑥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燃烧
⑦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
⑩振长策而御宇内。策:鞭
①用管窥天,用锥指地。管:管子
②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
③承饮而进献。承:捧着
④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将:率领
⑤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岁:岁星
⑥大都不过叁国之一。都:都邑
⑦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造:到
⑨君子有酒,旨且多。旨:味美
三 标点翻译题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於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吴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禽也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
译: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②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译:为什么长久地住在被包围的城中而不离开呢?
③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译: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这是为什么?答道:没有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样。⑤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
吴婉冬
【内容摘要】关羽一代英雄人物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他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让人非常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更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他高傲自负,并且缺乏战略眼光,所以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乃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 悲剧命运
我国四大名著其一的《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常言说三个诸葛亮顶一个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一代英雄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给人们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所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名作家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 1
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他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让人深深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叹息。
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
(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共知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所以有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他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现在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行家认为:胆乃技击之主帅。在技击中强调要有“必胜之心”。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可以看出关羽过人的胆量。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大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武艺超群,勇不可当。你看他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风四将,令十八路诸候“众皆失色”。而当时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很多人不了解他、看不起他。但他不惧外强内疑,毅然提刀出帐,飞身上马迎战华雄。关羽面对如此强敌,却有“必胜之心”。曹操在他临行前“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于是便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千古美谈。现在想看“某去便来”说得多么轻松!试想,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视敌如草芥的胆量,怎么能如此洒脱?在白马,曹操指着河北大将颜良在山下排的“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阵势对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真是豪气冲天。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英雄人物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传说中的历史上“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
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
智勇双全足智多某的关羽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
(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他胸有成竹的指挥,使的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聪明善战的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而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在襄樊城北屯驻。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漳河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在这紧急时刻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魏军猛攻。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
短兵相接,魏军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交口称赞。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常言道忠义难全。名著中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因此,就有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拍案叫绝“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有关关羽的义更是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名著人物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屡战屡胜,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最终一败涂地。分析关羽骄傲自满,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其自身是一重要原因:他创业时身经百战从没有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也不是自己的原因,仍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乃是自己骄傲的资本,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还有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想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道关羽生性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诸葛亮的这个举措虽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最后经费诗百般劝说后方肯接受。这样的目中无人怎不让黄老将军乃至手下的诸将心寒和气愤呢?我们且看费诗的说辞:“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又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有这样美妙的誉词,试想有谁还不飘起来呢?
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先是让孙权将他调回,另换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陆逊此人非同小可,后来的八百里火烧蜀军连营就是出于其手,可以说是据蜀汉第一功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他刚到任时,便修书一封恭维关羽,关羽得到书信后,觉得陆逊还是个年轻的后生,不足为道,收到陆逊的“名马、异锦、酒礼等物”,听到来使谦卑的说辞,“关公览毕,仰面大笑”。将后方的军队调出一半增援襄樊,如此,荆州的防守便不足,给了吕蒙可趁之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劝降士仁、糜芳、瓦解蜀军士气,并最终夺取了荆州。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悲剧命运
虽然关羽是为英雄人物,但是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本书中难得的有性格形成过程的人物,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性格形成过程来看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因为任何悲剧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汉末诸侯纷争、三分天下的社会环境,是形成关羽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而关羽虽然英雄但缺乏战略眼光、骄傲自矜的性格缺点,又是导致其命运悲剧,乃致孙刘联合破裂、葬送蜀国大好河山的内因。
名著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下的悲剧处境。所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
以至于后来频繁的战争,又造成三兄弟几度失散,关羽在刘备投奔袁绍后,死守下邳,保护刘备妻小,但不幸中敌人调虎离山计,被夏侯惇、徐晃围困在土山,不得已,投降曹操,对于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行为。但是在这里却突出了他的义,这种悲剧色彩在入曹营之后,仍然明显地表现着。虽然曹操待他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是封爵,又是送马,赠袍。但这一切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痛苦,关羽醉后自绰其髯说道:“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酒后吐真言,这也彻底表明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愿久居于曹下的心境。关羽的这种表现,更突出了他的忠义。
关羽杀死颜良文丑后,刘备写信指责他“中途相违,割恩断义,欲取功名,图富贵”。关羽忍辱负重,无奈遭此谴责,难怪他会看完书信后放声大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哭闻名,以哭得天下的,而提到关羽哭的地方,全书只有两次,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败守麦城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此次放声痛哭,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泪,多少悲凉之气。而后关羽在遇到失散多日的弟弟张飞时,却被张飞不容分说地拒之门外,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关羽有口难辨只
得杀死蔡阳来替自己伸冤。蔡阳迅速成为刀下鬼,这与其说是关羽高超的武艺使然,不如说是他受尽委屈,急于辩解的心情所致。关羽这种被二位兄弟误解,内在性格压抑性,使得他的许多英雄行为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
另外,关羽武艺超群,胆识过人,然只能称其为勇将、儒将,相比军事家、政治家而言,关羽缺乏的乃是战略眼光,不能从长远上看问题。也写出了他的有勇没谋的个性。以至于后来孔明入川前,将镇守荆州的重任委托给关羽时,给他留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但是由于他的骄傲自大,没有意识到联合孙权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竟然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的骄横态度,侮辱性地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之意,即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后来关羽又以极端骄傲自信的态度,拒绝了司马王甫的建议,正是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平时就嫌弃关羽轻视他们的人,在粮草供应前线不力后,关羽指责他俩办事不尽力,战后算账,使得他们在陆逊的招降下动摇军心,弃蜀投吴。这下关羽不但没有了粮草供应,还丢失南郡,江陵二郡。
鉴于这种原因,关羽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有勇无谋的策略不能良好执行诸葛亮嘱咐的联吴抗曹的政策,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由于他高傲自大,不能很好地团结部将共同抗敌,致使吕蒙的离间之计得逞,自己也妄送了性命。荆州失守,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因为它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而且使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一旦时机成熟,分兵两路北伐曹操并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战略部署化作乌有。
结束语:
因为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罗贯中在这里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他对蜀汉集团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他武艺超群,勇武忠义,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反而在悲剧的结局中使英雄人物的人格进一步升华,从而让亿万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产生无比同情和崇敬之情。此作品让人读了拍案叫绝,关羽是当时时代下的悲剧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他的死之所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在他的悲剧结局中,被否定的只是他性格的片面性,而他的义贯古今,英雄豪杰之气,永远会在历史英雄人物画廊之中熠熠发光。他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让人非常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更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议《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作者:
学校:
年级:
指导教师:
论《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内容摘要:《范进中举》通过强烈的对比、夸张、白描、细节描写等,突出了作者吴敬梓独具匠心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范进、中举、讽刺艺术、“慼而能谐,婉而能讽”。
中国很少真正的讽刺小说。如果说,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创,在老舍、张天翼、沙汀手中得到发展并初步成熟,到了钱钟书《围城》一书里日臻完善。那么,请将讽刺小说的历史再往前推,你会发现《儒林外史》当数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作者吴敬梓本人曾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苦。因此,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犀利的笔法,通过对人物外形的勾勒、对比、细节描写等,运用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无情的抨击了明清时期僵化、腐朽的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节选《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本故事在结构上自成首尾,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但在思想和艺术特色上却充分体现了《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范进中举》既是喜剧,也是悲剧,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概括道:“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也就是寓庄于谐,寓悲愤于嬉笑怒骂中。那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讽刺,才形成了如此显著的讽刺艺术特色呢?
首先: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达到讽刺效果。
故事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展开。在作品中,作者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褒贬爱憎的话,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态百出,从而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
对比度最鲜明、最强烈、最精彩的要算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了。范进中秀才时,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去贺喜,进门却开口就骂范进是“现世宝”,最后将“贺礼”吃光喝光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当范进去找他借盘绕参加乡试时,却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范进被他骂得“摸门不着”。此时的胡屠户是何等的高傲、自私冷酷、粗野霸道。然而当范进中举后,他马上又带着不同的贺礼上门去了,连连夸赞女婿是“天上的文曲星”,甚至范进喜极而疯需要他用巴掌将其打醒时,他忙说“天上的星宿打不得。”最后迫于无奈,连喝了两碗酒壮胆之后才“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范进回家途中,他一路上低着头为范进扯了几十回皱了的衣后襟,当他得了范进的赏银时,是如此的虚伪,如此的贪婪。此时,一个活脱脱的市侩小人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是如此的前倨后恭,嫌贪爱富,一付奴颜媚骨与之前高傲的胡屠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讽刺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在那腐朽的科举制度背景下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还有那拥有“万贯家私”的张静斋,在范进中举前从未曾听说过此人,然而在范进中举后,这位“大人物”却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送银子,又送房,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前从以前的门庭冷清到如今的门庭若市,这是何等大的对比。
还有那些与范进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左邻右舍们,在那个病态社会的熏染下,心灵变得冷酷而扭曲。范进中举前,邻居无人借他一文钱,甚至于他与老母亲饿了两三天,也没有一个邻居送来一口救命粮。这是一群将自己深深隐藏起来的,冷漠的邻居。可是当范进中举之后,这群邻居却蜂拥而至,他们前来贺喜,看热闹,甚至于慷慨地从家里拿出鸡蛋酒米、鸡款待报子。范进发疯后,众人齐想办法齐动手一起救治“老爷”的疯病。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寻来“替他穿上”。众邻居极尽谄媚讨好之能势,丑态百出。
就算范进本人在中举前后的区别都是如此的强烈。中举前,范进生活落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受尽世人的白眼和嘲讽,尤其是其岳父胡屠户对他更是开口便骂,肆意羞辱。而面对“岳父”的责骂和羞辱,他已习惯于逆来顺爱,低眉顺眼的认为“岳父见教的是”。长期的科考失败让范进长期备受“希望”和“失望”的折磨,在这种折磨的交织下他“卑怯屈辱”的性格形成是必然的。终有一天他“中了”,却也“疯了”,这极度欢乐的一瞬转眼被逆转,让人在觉得可笑的同时不禁悲从中来,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范进几十年赴考的辛酸悲苦。正当我们同情他时,事情又出现了转机——他醒了。醒来后的范进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所以,对平日惧怕的胡屠户也不怕了,称呼也由之前的“岳父”改为“老爹”了。作者通过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作者就是通过这几组强烈的对比,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向往富贵的普遍倾向。正是在这种恶浊的社会空气的引诱下,在由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社会环境中,范进才会那样舍生忘死、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这种从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着眼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表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现实主义特色。
其次,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
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掀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进行夸张,从而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作者却将范进发疯时的动作进行了细致而夸张的描写,通过“一拍、一笑、一跌”几个动作,将范进每一次赴试都充满希望和幻想,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以至于当他真的中举时他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刺激时的心理刻画深入木三分。发疯的描写是夸张的,可是范进的发疯又有其社会原因和心理依据,因而又是“真实存在”的。
再次,白描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作者对讽刺对象从不直接评说,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写来似乎非常冷静客观,但爱憎情感却十分鲜明,这是本篇讽刺艺术的突出之处。如张静斋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就很有特色。张静斋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可是一听到范进中举,不用分说,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与范进称兄道弟,送了银子又送房子。作者对他无一贬词,完全是客观的描摹。然而张静斋那种虚伪面貌掩盖下的结交新贵,攀附权贵的居心,已经跃然纸上,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最后,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也极具讽刺性。
文中多次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增强文章讽刺效果。其中,最精辟的莫过于篇末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通过这一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胡屠户贪婪而又虚伪的内心活动昭然若揭,他见财心喜,所以“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可他又不得不假意推让,推让的同时他又怕弄假成真,生怕到手的银子飞了,所以他的手慢吞吞的“舒过来”,却仍紧攥着拳头,刻画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是真心相送时,他就不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此时,他的动作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时的不爽快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用“攥”、“舒”、“缩”、“揣”四个字便将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纵观《范进中举》一文,吴敬梓正是借助对比、夸张、白描及细节描写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来体现出它独特的讽刺艺术。在讽刺艺术的刻画下,作者不仅写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因而《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就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小说行文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而字里行间却时时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痛。正应了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儒林外史》“慼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儒林外史》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顾鸣塘)
《漫说儒林外史》(张国风)
第五篇:2018年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外国文学基础形考4答案
形成性考核4 开始时间 状态 完成于 耗时 成绩 窗体顶端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5.00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20:16 完成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20:16 20 秒
5.00/满分100.00 标记题目
题干
左拉的《人间喜剧》式的庞大作品是(《
》),反映了第二帝国兴亡20年的历史。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卢贡-马卡尔家族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是()。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莫泊桑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哈代最重要的小说是性格和环境小说,主要是以英国西南部农村为背景的小说,称为()。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威塞克斯小说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契诃夫小说《套中人》主人公()是世界文学名著的典型之一,已经成了保守和因循守旧的代名词。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别里科夫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
》)是雨果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巴黎圣母院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的“要真实、要自然”的主张是启蒙主义美学理论的纲领。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狄德罗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德国诗人、美学理论家和剧作家席勒的代表作是戏剧(《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阴谋与爱情 题目8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他认为“毕生的主要事业”的作品是(《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浮士德 题目9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英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湖畔派 题目10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普希金的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描写()的先河。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小人物 题目11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普希金的代表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其他主人公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
”)的典型。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多余人 题目12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斯汤达,其代表作(《
》)标志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红与黑 题目13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
》)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父与子 题目14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作。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司汤达 题目15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分析研究 题目16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爱尔兰的乔伊斯被认为是成就最突出的意识流小说家。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7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8 不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肖洛霍夫最著名的小说是《一个人的命运》。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19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命运》描写了主人公索科洛夫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一生的悲剧。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20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易卜生是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其代表作之一《巴巴拉少校》以宗教慈善机构救世军为题材。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