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2的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0:4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总复习2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总复习2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总复习2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复习过程:

一、数一数

1.估一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找一个标准,再看有几个这样的标准。

二、数的读写及组成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下面的数吗?

二千七百? 九千九百九十九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

六千零五? 二千八百零六

三、数的顺序

在下面各数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374

52080

60094、近似数

写出下列数的近似数

1987? 2057? 3089? 56

32五、比一比

1.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456○4003? 2056○180

32056○2065? 9999○10000

2.480本故事书,646本科技书,520本连环画

六、计算

1.计算下面各题,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6000+2000= 6000+200=

5900-5000= 5900-500=

2.写数的组成3.连线

4.解决问题

(1)妈妈买一台电视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花了多少钱?

(2)你能估计一下妈妈要买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大约要花多少钱吗?

七、课堂作业

作业: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

第二篇:初中语文总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记叙文复习设计理念:

明确考试的方向,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常识,在实际的举例中掌握记叙文阅读及答题的基本方法,“授之于渔”,使学生在实际的考试中能正确运用到这些方法。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中考考试说明中有关记叙文阅读的要求,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记叙文中的标题和描写的作用的方法,巩固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1、描写方法的分析及作用的把握

2、理解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抛弃死记答案的坏习惯,在答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1、引导学生解读考试说明中记叙文阅读的有关要求,并提出平常自己在阅读试题的答题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既而引入本课所学,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1)标题的作用和含义(2)记叙文中的描写及其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标题的作用和含义,主要结合学习过的课文进行讲解。标题的作用

线索 《风筝》

一语双关 《心声》《勇气》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骆驼寻宝记》《地毯下的尘土》 揭示中心 《白杨礼赞》 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 《山中避雨》 标题的含义

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去理解

例:2002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第21题“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一是指用自己的双腿走路,一是指爱惜自己的生命,勇于与命运抗争。)

例《驿路梨花》题目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中的梨花,一是指梨花姑娘,一是指纯洁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2、让学生回答记叙文中一般有那些描写方法,老师再进行纠正和讲解

3、教师先讲解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并举出实际的例子,然后让学生回答例子中的部分题目。重要内容如下: 描写作用(人物)体现人物性格、情感

例1 :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体现了闰土麻木、迟钝、痛苦的性格和情感)体现人物身份 例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反映社会环境 如例1 中年闰土的贫穷、衰老、麻木、迟钝、痛苦,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背景。

备注:某种作用不是分割开来独立体现的,常会出现几种作用同时存在于一段描写中的现象。希望答题人冷静剖析,答准答全面。描写作用(自然环境)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中秋过后,秋风十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雨越下越大了,裹着冷风,夹着雷鸣,一起向慌乱的人们袭来,也好像在向没带雨具的我示威。„„妈妈来给我送伞来了《雨中情》(有了这场雨,才有了妈妈送伞的情节,才能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象征和暗示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四面又分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冷酷和毫无生机)

为下文作铺垫 : 《竹林深处人家》开篇写竹林为后文写人家和“欢笑声”作铺垫

烘托人物形象

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斑羚飞渡》(烘托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

描写作用(自然环境)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指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作用是给人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如:《故乡》中对种年闰土外貌的描写;《背影》对父亲卖桔子动作的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作用 :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如《陌上桑》。

2、是对直接描写的有益补充,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鲜明突出。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自己到田野中的快乐,写自己对爱的追问等都侧面写出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使老师可敬可爱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备注:如是侧面描写文字,在答作用之前一定要先明确其“侧面描写"的身份。

二、课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1、描写方法的分析

2、描写方法的作用把握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往的复习课教学不是停留在单纯的知识点的讲解上,就是单纯的评讲练习。本节课注重把知识点的复习贯穿在实际例子中,这样就使复习更加有实用性,更加有针对性,而且在课堂上给学生予思考的空间,在思考中回顾了初中阶段所学习过的有关知识,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点,同时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这些知识点在实际例子中的运用。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也遇到了中途没电的情况,致使课件暂时不能播放,但是任课教师并没有感到惊慌,而是结合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了处理,使得教学能继续生动有序进行下去,提高教师在课堂中处理偶然事件的能力。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在涉及到有些学过的课文的时候,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有些同学对一些知识点已经遗忘,致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少同学能够回答出来,可见复习课的进行,课前的准备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些稍有点难的问题上,有部分同学显的无动于衷,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热情,教学面对整体性的环节还做得不够。

第三篇:标点符号总复习教学设计

标点符号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2、复习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通过概括、理解、识记、内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掌握标点符号解题技巧,通过用法积累和反复朗读能发现“敏感点”来进行判断;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思想上重视标点符号的应用作用。

二、复习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重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解、识记、内化标点符号的用法 难点: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交流补充、多媒体和资料辅助

三、复习准备:

以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为目的,要求学生用一课时,分组复习之前学过的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要求学生能用具体的例句来帮助理解,进一步落实总结、掌握用法。

四、复习过程:

(一)导入:(直入并出示复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标点符号的功能、分类、规范的书写。(教师选择性板书;学生上黑板书写正确的标点符号,说明占格情况和写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把学生分组复习的结果依次进行交流补充,落实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的掌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解、识记、内化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总结 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3、无主句、独词句,表示陈述语气时末尾都用句号

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3、有些语气委婉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注意:

1、有些句子含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句中停顿用逗号,句末用句号

2、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疑问语气落在末尾,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

3、主谓倒装,问号放在句末

4、特指问,表强调,每句后都用问号

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4、用于感情强烈的独词句、象声词后

5、主谓倒装,感叹号放在句末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注意:

1、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连词“和、与、或”等,就不必再用顿号

2、并列词语是简略语,则中间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在句子中作谓语和补语,并列词语间用逗号

4、如果并列词语间还有并列,小并列间用顿号,大并列间用逗号

5、数字间表约数不用顿号,表确数用顿号

6、并列词语后有“呀”等,并列词语间用逗号

逗号

1、句子内部成分间的停顿,用逗号

2、复句间的停顿,有时用逗号

分号

1、复句内部已用逗号,再大的停顿就用分号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在“说、想、证明、宣布、例如、如下、指出、透漏”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

4、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

5、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注意:

1、如用冒号必须能管到句尾

2、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

3、同一个句子中不能使用两个冒号

4、“某某说”的三种情况

引号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突出强调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表讽刺否定

注意:

1、间接引用不用引号

2、引号内还要用引号,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3、如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引号里;引文不完整或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则点号放引号外

4、主题活动名、会议名、栏目名、丛书名用引号

5、作文题中,以XX为题或以XX为话题,XX要用引号

破折号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话题转变

3、表示意思递进

4、用于声音的延长

5、用于事项的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6、用于副标题前

注意:

1、双破折号的作用

2、破折号和冒号表示解释说明时的使用区别

省略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2、用于列举的省略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

注意:

1、省略号和“等”、“等等”不能同时出现

2、省略号前后点号的使用

书名号

用于书名、篇名、报刊杂志名、影视剧作名、歌曲名、艺术作品名、法律法规名等

注意:

1、书名号内还有书名号时,外用双书名号,里用单书名号

2、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3、书名和篇名连用时的区别

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1、句内括号,词语的注释

2、句外括号,句子的注释 着重号

用于表示需要强调的词语或句子下 间隔号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2、用于书名与其篇名间的分隔

3、用来间隔日期中的时间,例如月份与日期。如果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节日早为人们所熟知,而它们的月份和日子又恰好都是个位数,间隔号可以省略不用

连接号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2、相关的时间、地点、数字之间,用连接号表起止

3、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间用连接号表产品型号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用连接号

专名号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

第四篇:《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段:石彦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 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1.用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2.知道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2.利用三力平衡,从方法上进行建模。

四、设计思路: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初三总复习整章安排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细线,水,石块。2.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录像播放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理解浮力的定义;

老师演示实验(称重法测浮力),让学生观察实验引入课题,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完成导学案练习题1,2题及课件第一题。

(二)建模引导,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先指导学生观察171页图9-5,老师指导分析,立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而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老师对此进行建模引导,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原理;

师: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想出了办法,请同学们翻书到174页,回顾阿基米德原理。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公式→公式推导,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然后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实验探究过程,最后通过实验探究题,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 N,体积为4×10-4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N,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 N,方向。

延伸:物体静止时受到的合力为多少?引导学生画受力分析图,三力平衡,合力为零。

2.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如图7中a、b、c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步骤图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是测量。设四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由四个图中 两个图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如果关系式 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延伸:如果石块换成木块,哪个步骤不同呢?引导学生分析石块和木块的不同,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去掉拉力,石块会下沉,最终沉底,三力平衡;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静止时漂浮在页面上,步骤b不同。.如图4所示,一个重为0.2N的小球被线拉住而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它受到的浮力是1.8N,则线对球的拉力是()

A.1.8N B.1.6N C.0.2N D.0N

延伸:如果线断了,小球会向什么方向运动?小球静止时处于什么状态?(为下节课做铺垫)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合力为多大?

4.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8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 ___(选填“大”或“小”);(4)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5)图9中能正确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

(6)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Pa。(7)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圆柱体出的密度为___ ___kg/m3。

此题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会运用称重法计算浮力,能结合压强的知识,算出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并能利用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计算出质量,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算出体积,最后求出圆柱体的密度。此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帮助。

延伸:图9中能表示圆柱体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

教学反思: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中考前总复习,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发展特点积极探究合适 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课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本节课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教学方案、实验探究、总结反思三方面综合阐述有效策略的构建,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1.优点:①本节课从实验引入,能使学生对浮力有清晰的认识,理解得透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从生活中的现象引申到物理学原理,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通过录像再现,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关注溢水杯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有所悟,思想也变得非常活跃,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使复习课的效率得到提高。③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实验,课件,录像,实物展示,习题,讲解,扩展延伸,能很好的掌控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④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多动脑、动手、动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教学的探究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足:①称重法实验演示完可以画出受力分析图,学生更易理解。②在讲解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如果在学生读完题后再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讲解再精细一些,对学生的思维提升有更大的空间。③对课标的解读应再深入些,题目设计情景再新颖些,更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

3.改进的措施:①复习课不要面面俱到,要大胆放手,老师只要“点”到要点就好,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②根据初中生精力集中的特点,课堂预设问题分阶段递进,创设不同的情景,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提高学生学得质量,争取做到由“知”→“点”→“题”→“类”→“法”→“能”,从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④教学注意模型的建立,习题设计多注意情景的选择,使学生根据情景确定公式,及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第五篇:《立体图形总复习》 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

平罗县陶乐第一小学

魏小艳

《立体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把知识统一梳理,加深印象。

3、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我们小学阶段都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学生回答,课件显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这些立体图形的形状还记得吗?教师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这些立体图形就是今天复习的内容,你们想复习他们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认识表面积、体积。

二、回顾梳理、归纳总结。

(一)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课前整理立体图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知识的结构不断完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好习惯。

(二)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1)引导学生说一说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概念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边做演示主要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再请学生分别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计算方法。

3、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学生说说,计量体积用什么单位?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边做演示主要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来回顾学过的知识。

设计意图: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课堂趣味化,可以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件演示)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正方体是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一关;(1).基本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题的训练,使学生对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训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第二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表面积计算式。

第三关;走进生活、灵活运用给学生出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列出算式。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 10 分米,高是 20 分米。

①给这个水桶加个盖,是求哪个部分? ②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哪个部分? ③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哪个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发言,集体纠正。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一题多练,让学生把一道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展现出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了解“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四关;延伸训练-----智慧冲浪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 31.4m,高是 7.2m,每立方米沙重1.5 吨,这个沙堆中多少吨?

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找学生到黑板上做,最后教师纠正。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是简单的题做起来必须仔细认真。本题考查三个方面的知识:

1、有底面周长算出底面半径,2、有半径和高算出沙堆的体积,3、算出重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所学知识的内容、学习方法,强化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五、板书设计(课件)

下载总复习2的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总复习2的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体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 海宁市实验小学朱冬春 教学内容: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人教版第88页) 教学目标: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

    高考总复习集合教学设计

    高考总复习“集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自动化测试系统”对学生学习的最大好处就是即时反馈。对于进入复习阶段的高三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完了全部内容,自动化测试系统能帮......

    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总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体积公式的推理过程及相互联系。 2.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

    人教版《经济生活》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经济生活》总复习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 神奇的货币 第二 多变的价格 第三 多彩的消费 第四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五 《企业与劳动者》 第六 投资......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

    一年级拼音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拼音总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最后的总复习。复习所学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

    标点符号总复习复习课教学设计

    标点符号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姓名:李职务:教职称:讲艳师师单位: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电话: 邮编:031300 标点符号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养成正确......

    中考政治总复习2

    中考政治总复习2编辑日期:2012/5/4  作者:通讯员    阅读次数: 41次  [关闭]第二部分:法律常识一、法律60、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