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思》的优秀教案
企石镇深巷小学 作者:黄柳凤 通迅员:黄柳凤
教学目标:
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诗句的大意,并能讲述诗句的大意。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教学难点: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文的教学插图,古诗的配乐,搜集拓展的思乡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
2、揭题,板书题目。
3、释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反馈。(特别是“重”。)
2、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齐读以作反馈。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节奏→点名读以作反馈。
4、教师范读,学生读,强化知识。
5、引导学生回顾以往读懂古诗的方法,进行诗意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三、展开想像,品读诗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配乐读诗,边读边感受诗情。
五、拓展。
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诗,师作补充。
第二篇:《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福宝职业中学:杨廷利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诵读并背诵。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想像法。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成绩比较差的班级,学习诗歌,对他们来说,也许除了朗读以外
可能就没有别的印象了。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乡愁的诗歌,教学中我尽量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去领会这首小令跟我们呈现出来的节奏美,让学生还原诗歌中的画面来领会诗中展现的图画美,领会诗人表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而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仍不得不想到这篇作品《天净沙 秋思》。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解题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3)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2、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学生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笔画,加深思考。
3、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六、总结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首小令 抄写重点字词、词意
将这首小令改写成一首现代散文
第三篇:《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熟练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沧海
一.导入新课
曹操,字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三.研读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
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第二课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
2、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四、合作探究:
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明确: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教师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额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后两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
————对遭遇同情,对官场憎恶。
第三课时
次北固山下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
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选悬”是怎样的情景。如
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四.作业
背诵这二首诗。
第四课时
天净沙秋思
一、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出色地
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感知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随着老师的描绘学生闭目想象画面,体会思乡之情。然后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四、拓展延伸
1.将收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2.展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包括作者、背景、主题等。
品味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和作用。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和韵律,背诵并默写诗歌。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以及表现出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探究法:组织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讨论和研究,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想像法:鼓励学生根据诗歌的描述进行想象,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知识了解不够,朗读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乡愁的诗歌,让他们对这种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去领会这首小令的节奏美,并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还原诗歌中的画面来领会诗中展现的图画美,领会诗人表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具体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以及在秋天容易引发的情感,从而引入《天净沙秋思》的主题。
作者介绍:介绍马致远的生平和《天净沙秋思》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朗读诗歌: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品析鉴赏:和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品味这些词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自行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怎样通过这些词语展现出来的。
还原画面:鼓励学生在脑海中将诗歌中描述的场景进行画面还原,感受其中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或者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深入体会:和学生一起反复诵读诗歌,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让学生闭目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
拓展延伸:
介绍一些与乡愁、思乡有关的诗歌作品,如《静夜思》、《登高》等,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中体会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天净沙秋思》,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或者对这首诗的赏析文章。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经典诗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一)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三)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四)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意象并列的好处。
教学方法:
讲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
提问,归纳:
①作者用心体验与写出来的作品;
②语言朴实不华非常优美的作品;
③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
④境界高,内容丰富思想健康;
⑤表达一定的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能达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首诗,探究一下它是怎样一种境界。
展示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同时重点指出这首古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为我们一语道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一首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二)走进作者,了解常识。
1、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
所作杂剧现知有十五种,存世的仅六种。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清峻流畅,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2、元曲的相关常识:
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三、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散曲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
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①词语注释:
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常指秋风。课文指秋风。
断肠:肝肠断裂,形容极度悲痛或哀愁。
斑斑:形容斑点很多。课文中指青草分布的状态。
②词义辨析:
古道:课文中指古老的道路。
“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这里的“古道”,指待人、行事具有古代的风格。
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ǔ)而行。
④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四)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
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2、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深秋郊野晚景图、古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
3、“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
“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5、《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6、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
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第二课时:
(一)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1、范读白朴、张可久和无名氏的三首同题小令。
2、生自由诵读,理解这三首小令的大意。
天净沙
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远处是秋山和秋水,近处是秋天的植物:白草、红叶和黄花。
天净沙江上
大雁嗈嗈地叫着落在水边沙地上,夕阳余晖之中,天边残留着一点晚霞,野鸭在空中轻轻地飞着,隔河远望,稀疏的树林里隐约有几户人家。再看河上,一条小船犹如一幅画,渔民的歌声飘进入芦花深处。
天净沙
溪边的细沙上长着斑斑的细细的青草,溪水蜿蜒流去,水声潺潺,塞外的秋天显得特别寒冷。一声新雁,南下避冬的雁儿声,开始掠过秋空,满眼望去,尽是黄云、红枫叶和尚未变青的山。
3、再读这三首《天净沙》,说说为什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似乎更能打动人?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所以比另三首《天净沙》更为动人,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①马致远《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和诗中的一系列景物富有这类情调的特征而且妙合无垠有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使读者很难感觉到其情绪是悲凉的还是明快的。)
②“断肠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的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张可久和无名氏的作品,虽然都用“渔歌唱入芦花”、“一声新雁”来打破宁静的画面,但是,仍然停留在视觉和听觉的表层,没有心灵的深度。
③写的是羁旅愁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思乡愁绪往往更能打动人。因而,马致远的《秋思》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
当然,另三首《天净沙》也自有其好处,风景色彩明丽,心境平和宁静,也有好些佳句,如“隔水疏林几家”等等。其中,张可久的又尤好。
(二)迁移拓展,意境延伸。
1、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绝句》)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意象并列,造成峰断云连,“语不接而意接”的美学效果,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把两中完全相反的意象陈述出来,形成鲜明对照,往往有强烈的艺术对比的美学作用。
2、你还可以联想出一两句关于思乡主题(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的诗句吗?你还知道哪些新诗?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还可联想到现居美国的诗人彭邦桢的新诗《月之故乡》表达在国外的华人、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读了后我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总结课文,感悟提高。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提升了我们的文学素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
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
2、从画面感受意境;
3、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丰富诗(曲)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中实践。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4
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曲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散曲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体会词人的离情愁绪。
5、与白朴的《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
6、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7、完成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案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案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词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之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2、难点:赏析小令,领悟曲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通过两首小令描写的景物上的异同等方面的比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飞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这首歌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他抒发的同样是天涯游子的情怀。
二、了解作者和元曲。
1、介绍马致远
示例二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而行。
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三).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
2.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凄苦羁旅图、秋郊夕照图
3.“断肠人在天涯”中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不仅写景而且写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于暮色苍茫中,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悲痛到极点的游子却只能漂泊在天边极远的地方。“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
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悲愁。本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闷。
4.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魄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化景语为情语,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5.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
6.《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7.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白描),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五.迁移拓展,意境延伸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示例】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的《绝句》
3.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的《燕歌行》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小结: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不仅写景,动静相衬,而且写人,借景言情;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
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
3、A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
a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板书设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九种景物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
八、教案反思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者由外界的事物触发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因此,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和教案诗歌的要核,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意象分析是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初三学生之前没有过多的接触过关于意象的话题,因此,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还原为具体的诗歌名句中意象的感悟,使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案。
在分析意象组合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意象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的状态被学生还原了。如在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幅苍凉悲壮的秋行图。原来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断肠人,所以第一层形成的动静相迭的事态描绘的其实是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波流离、潦倒无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下的情感轨迹。学生亦能从这样画面的还原和情感的体验,将诗歌意象通过鉴赏升华为一个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审美升华。诗歌鉴赏的教案,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从此来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养。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
2)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3)学会品味语言
4)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
教学方法
启发合作学习讨论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元曲四大家导入课题(投影展示)
1 、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
2 、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
3、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凄凉哀婉浓浓的归思)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
四、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点评。老师总结
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意境。
附讨论结果:
1)枯藤:给人一种荒凉感。
2)老树主人公联想自己的人世沧桑,给人一种人生暮年的凄凉感
3)昏鸦:黄昏归巢,增添凄惨之感。
(以哀景写哀,衬托凄凉无比)
4)小桥流水人家:走上弯弯小桥,看到流水潺潺,人家屋顶炊烟袅袅,由幽雅、安宁、温暖之景,突然撩起主人公无尽的归思之情,景触发游子的“愁” (以乐景写哀,反衬悲意更浓-)。
5)瘦马:浪迹天涯之人的精神清瘦
夕阳:笼罩整个画面此为背景
6 )断肠人在天涯:篇末点题。人在天涯和断肠的因果关系。突出无以名状的浓重归思之情。
六、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所讨论的结果,进一步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
附:范文
深秋的黄昏,一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极其消瘦的老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上踽踽的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幕鸦,在自己的.头顶和树梢之间盘旋,同时发出凄厉的叫声。
正在他为此而倍感凄凉之际,他走到了一座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之上。低头他看到流水清澈见底,偶有鱼儿嬉戏,发出泠泠响声。此时他的心情似乎有片刻的愉悦,然而,当他再次抬头看间溪旁的机会人家,已慢慢的升起了袅袅炊烟之时,他顿时感到,自己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再次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此时太阳就要落山了,迎接他的将又是一个慢慢的长夜。“日暮相关何处是?”至于文中的游子为何流落至此,他究竟从哪里来?今晚当投宿谁家?明天又往哪里去?任凭我们思想驰骋。
七、学生展示其作品大家评
八、小结
1、“秋思之祖-”——元周德清
2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3 、不是一览无遗,而是留有余味——冯友兰
4 、有意味的形式——贝尔
5、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玉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6
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曲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散曲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体会词人的离情愁绪; 5、与白朴的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 6、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7、完成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案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案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词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之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2、难点:赏析小令,领悟曲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通过两首小令描写的景物上的异同等方面的比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飞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这首歌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他抒发的同样是天涯游子的情怀;
二、了解作者和元曲;
1、介绍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现存曲作130首,被称为“秋思之祖”;他还是杰出的戏剧家,着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
2、介绍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三座艺术高峰;曲在元代兴起,“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它开拓了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大自由;它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
三、诗歌朗读: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4、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四、品析鉴赏: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
提问,归纳:①作者用心体验与写出来的作品;②语言朴实不华非常优美的作品;③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④境界高,内容丰富思想健康;⑤表达一定的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能达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首诗,探究一下它是怎样一种境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一首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二、再读古诗,理解其意;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示例一: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示例二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
而行;
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三、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
2、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凄苦羁旅图秋郊夕照图
3、“断肠人在天涯”中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不仅写景而且写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于暮色苍茫中,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悲痛到极点的游子却只能漂泊在天边极远的地方;“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悲愁;本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闷;
4、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魄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化景语为情语,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5、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 6、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7、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白描,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五、迁移拓展,意境延伸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示例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的绝句
3、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的燕歌行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小结: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不仅写景,动静相衬,而且写人,借景言情;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
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
3、A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
a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板书设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九种景物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
八、教案反思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者由外界的事物触发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因此,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和教案诗歌的要核,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意象分析是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初三学生之前没有过多的接触过关于意象的话题,因此,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还原为具体的诗歌名句中意象的感悟,使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案;
在分析意象组合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意象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的状态被学生还原了;如在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幅苍凉悲壮的秋行图;原来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断肠人,所以第一层形成的动静相迭的事态描绘的其实是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波流离、潦倒无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下的情感轨迹;学生亦能从这样画面的还原和情感的体验,将诗歌意象通过鉴赏升华为一个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审美升华;诗歌鉴赏的教案,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从此来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养;
第四篇:优秀作文:秋思
秋思
初一(9)班 虞越
“那个秋天留给你的记忆有多少。你看那落叶时,落叶是否向你发笑,是否也会嗅出秋天的同一个味道,是否也会想起那铺满落叶的街道。”每当我读起这首诗时,一幅幅秋日风景画,便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秋天在那个清晨,悄悄地到来了。风轻轻地、柔和地吹着,伴着绵绵的细雨。秋风越过田野,农民的汗水顺着脸颊流淌,劳累也挡不住那惬意的笑。收获的笑声,打破了那个清晨的寂静,一群群大雁也徐徐地向南飞去。
走进秋天的田野,成熟的稻子颗粒饱满,沉甸甸的,随着微风起舞,飘散着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好像翻腾着滚滚的金波;玉米长出了长长的胡子,一颗颗金灿灿的饱满的玉米粒向人们展示着秋天特有的姿色;高粱的脸红彤彤的,像一串串等待人们点燃的鞭炮。秋,轻轻地扑上了人们的脸,给人们增添了祝福,增添了喜悦。
伴着秋风,走进秋天的农家小院。看院子里那一棵高大的柿子树,红得多好看啊,简直像一片火似的。摘下那黄里透红的柿子,软软的,好像稍一用力就会咧开嘴,这就是秋天的果实!
仔细品味着秋雨,走向秋天的街道。街道两旁,原先枝叶繁茂的大树,仿佛都失去了她应有的色彩。一片片枯黄的叶子不停地往下掉着,最后安静地躺在地上,远远望去,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条金黄色的毯子。一旦起风,就又随风起舞,飘荡开去。
哦,秋天,你把丰硕的果实留给人间,把美好的祝愿留给人间,然后便拂袖而去。树枝摇曳,叶儿追随秋天的足迹,乘风而去,在空中打了几个圈,又飘然落下,留下了美好的思念和静静的沉思。
评析:刘梦得诗曰“自古逢秋悲寂寥”,不错的!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读你的文字,我读到了一个心情如水的女孩,敏感纤细,温暖明媚,于是,秋点染上诗意的色彩,好像你笔尖流淌出的文字那般,令人迷醉。
第五篇:秋思优秀作文
秋思优秀作文
秋思优秀作文1
洛阳城里秋风萧瑟,缕缕秋风飘来了几片黄叶,打着旋儿飞落,落在我的手上又落在地上。我正在小山上散步,看见翩翩起舞的落叶,一阵思念油然而生:“也不知孩子们怎么样?家里的那棵桂花树还在吗?唉,离家八载了,真希望能一下子飞回去看看呀······”我望着家乡的方向,似乎孩子们正在向我招手,我一步一步地下了山。 回到屋里,我还是止不住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便喝了些酒,借此消愁。忽然,我灵机一动,对了,我可以写封信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我心事重重地滴了几滴墨水,轻轻地研了研。浓浓的墨汁像极了我对家乡深深的思念。握着笔,往事像洪水似的在脑海里翻滚,过去的一切在我的`眼前旋转着,我觉得有说不尽、写不完的话需要倾诉,可一时间不知从何写起。笔在我的手中颤抖。我定了定神,借着点醉意,终于落笔:“爹,娘,是儿不孝,好几年没有回去伺候着您们了!秋天了,天气转凉,一定要多穿点衣服,小心着凉。孩子们都好吗?······”一时间,思乡情涌上心头,我滔滔不绝地述说着自己的思乡情绪。信写好后,我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
我十分珍惜地把信封好,又担心了起来:“我这匆匆写就的信,能把握的思乡情谊完全表达出来吗?”当我把信交给驿差时,再三地叮嘱:“一定要把信送到啊!”驿差拍拍胸脯:“一定送到您家老人手中!”驿差刚要走,我追上了他,把信要了回来,急忙拆开,看了又看,生怕遗漏只言片语。拿起笔勾勾点点了一会儿,才放心地还给了
驿差。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禁热泪盈眶。回到屋里,涮涮写下了一首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优秀作文2
骑在马背上。
一天还 是两天?
一载春秋还 是一度岁月?
我不记得了。我走得太远,太远了……可还 是杳无音讯,也许,便是又一次的落选。
我早已习惯了。
我如何想过,行前的那指夕陽,竟是我如此的处境!
岁月不欺人?也许的确。
一样的秋风,一样的黄昏。不管多少年华岁月,秋仍如此,万古恒亘……
不由得,那桥、那屋、那树……仿佛又在眼前了。一样的枯藤,一样的老树,一样的乌鸦……
可是,它们终究不过如此。我还 记得那儿的一草一木!
话说回来,却又真是嘲讽,这儿的万物,生或死,便也是魂归故土罢了——我何时想过,竟有一天,将会埋骨他乡!
炊烟渐浓,青瓦白砖在岁月之中越发黑白分明了。一位差人驾着快马,飞奔过去——
一弯小桥似乎已吱呀吱呀作响了,看起来,再也容不下第二者了,徒留一条小河,细水长流,静静地卧着,流向家的方向……
家?家归何处?
我的乡亲们我的老父、老妈,你们尚可安好?
恍惚中,我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家旁的小路上,嬉戏追逐。仍是在这古道上,几块石头随意地躺着,我顺着西风,和老马一起加快了步伐。
不知觉地,我的影子已被无限拉长,正投在那孤寂、冰冷的`小屋上。
冰冷的小屋上。
我刚伸出手,去抚摸古朴的墙体,却又缩了回来我提醒自己,忘乡的人是可耻的。我从背包里取出了母亲临行前织的毛衣。
我看着它,仿佛看到了日日夜夜牵挂着游子的老母。
我的眼睛模糊了。
我打开了门。
尾声:
我坐在床上,整整齐齐地叠好了,母亲织的衣衫,放在床头。
我泪眼模糊地看去,徒见桌上一张纸。
我只看到两个大字。
我将衣衫放回了包里,连人带物又跨上了马。最后的一米陽光洒在我的脸上,我的目光望穿千山万壑,停在一间小屋当中。
那是家的方向。
秋思优秀作文3
唐代的某一天,生在苏州的张籍去东都洛阳考试。他高中了进士,留在了洛阳工作。他在洛阳结识了一批和他一样有才华的.朋友,工作之余,他们一起看书,写诗,有时也会去爬山,到处看看风景,生活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时间像流水,树叶变黄了,又一个秋天来了。秋风乍起,大雁向南方飞了,花也落了,张籍想起了远在苏州的亲人,于是他走进了书房,拿起纸和笔给父母亲写信。
看着窗外的风景,他想起了来洛阳考试那天,父母亲把自己送上马车,对自己满怀信心,上车时他们脸上又掠过一丝担忧,是怕自己不能考中吧?他想起故乡美丽的风景,清澈见底的湖泊,安静舒适的田园风光,总能够使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他想起一家人吃饭的情景,一边吃一边聊家常事儿,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温馨融洽;他想起在家乡游玩的时候,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别有风趣,一家人一起去玩多享受……
张籍在纸上写了句“父亲,母亲,您们好吗?”他脸上浮现出担她母亲爱发烧,每次发烧都要好几天才能康复,秋凉,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希望收到信后父母多注意身体。他接着写道:“注意身体,吃饭后多走动走动,天凉了多穿些衣服……”
信写完了,张籍把信交给邮差,千叮咛,万嘱咐,尽快把信送到。邮差没有走几步,张籍快步赶上说:“请等一等,我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句子。”邮差停了下来,把信给了张籍,张籍把刚封好的信拆开,看了几遍加了句:“不要担心我,我在洛阳过得很好。”把信从新封好交给邮差。他一直望着邮差的背影,直到邮差的背影成了小黑点才离去。
张籍的情感久久不能平息,他回到书房写了一首诗《秋思》: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优秀作文4
飞飞扬扬的黄沙飘荡在眼前,夕阳昏暗地发散出最后一缕色彩。现在,已是黄昏了。
荒凉的沙漠中还剩下几棵树,但它们都死去了。枯枝如龙爪一般张牙舞爪。狰狞的藤条死死地环抱在一起。粗糙的树皮一碰就会脱落。如黑炭一样,给世界又曾几分灰暗。
唯有树上的乌鸦不肯离去。稀稀落落的羽毛和黯淡无光的皮毛揭示了那里的荒凉。
前面几棵树上还有几片迟迟不落下的枯叶。在风吹时,发出沙沙的响声。叶脉如青筋显露出来,仿若告诉我们,它也老了。但这一切的一切都代表着曾经的光辉。
远远一望,以为有户人家。近看却失望了。朽木已经断裂,上面爬满了青苔,下面虽是潺潺的流水,却被黄沙染得奇脏无比。
附近茅草屋旁,立着几块墓碑。碑上的字迹已被掩埋。门被风吹得嘎吱嘎吱响,里面的陈设已被风化,不能使用了。
附近,还有些许从前公路的痕迹,大部分已被时不时时不时吹来的黄沙抹去了踪迹。
西风出来了,凉得直入骨髓。树上仅有的树叶也吹进了河流,没了一点生命力。
这时,从后面走来了一个游子。他因为考试落榜而从此浪迹天涯。他低着头,牵着一匹骨瘦如柴的马一步步踏过黄沙,惊得乌鸦衰弱的“啊啊”叫起来。
他们已有几天没喝水了,看见有一泉水,速度才快了一点。结果走过区看到的`是有些稀少的脏水。
马蹄“踏踏”地越过有些灼热的沙地,夕阳也跟着沉了下来。天,越来越昏暗了。
一切都如此的安静,只剩下马蹄声和游子的悲叹声,仿若一首哀歌在唱响。
游子离开了家,只剩下马和自己的影子陪伴自己。他现在多想再考一次试呀!假如自己稍微有出息一点,就不至于被赶出家门,漂泊于荒凉的沙漠中了。
他的悲叹一声比一声强,却又一声比一声弱,孤独行走在古道上。
天,真的黑了下来。
秋思优秀作文5
在洛阳城里,张籍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又被无情的'风卷了起来,然后又被风狠狠地摔了下来。路上行人,因为沙尘弄进了眼睛里,行人骂骂咧咧,张籍却没有说话。张籍低着头好像在想什么,因为张籍没有看路,撞在了一个行人身上,张籍见了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您没事吧?”行人说:“我没事。”行人一直盯着张籍,似乎他是自己认识的人。行人沉思了一会儿,问:“你是不是吴郡人,是不是叫张籍?”张籍点了点头,问:“你怎么知道我是吴郡人,叫张籍呢?”行人说:“我也是吴郡人,我是你的邻居啊!”张籍盯着那个人看,过了一会儿,张籍说:“啊!我认识你,你叫张友对吗?”行人点了点头,他们俩便高兴的交谈起来。
张籍把张友带到自己家中,张友对张籍说:“张籍,你怎么会住在这里,十几年啦,你又不回去,伯父、伯母身体有所欠缺,资源不宽裕。”张籍听了,马上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不一会儿他就写了许多字,他对张友说:“张友,麻烦你把这封信交给我的家人。”这一晚张籍在床上辗转难测,难以入眠。
天一亮,张友就收拾好,张籍听见了吵声就起床了。见张友要走,他连忙出来送张友。张友准备上马时,张籍说:“张友,你等等,把信先给我一下。”张友说:“你干什么,我要走了。”张籍生怕自己急匆匆写的信不能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查看好久后才把信交给张友。他又对张友说:“你千万要把这封信收好,到家之后,一定要把信亲自交到我的亲人手上。”张友说:“知道了!”就上马走了,张籍就看张友越走越远,而自己仿佛也跟着那封友人手上的信一起走了。
秋思优秀作文6
盼望已久的传统佳节——中秋终于来了,人们都兴高采烈地以各种方式度过。
一早,我们全家就准备好去外婆家过节。到外婆家,就看见姨父姨妈已经在外婆家,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外婆拿出了许多水果和月饼,更有趣的是把水果切成了月饼的形状。我们几个家伙,围着外婆非要她给我们讲讲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外婆笑着答应了。
外婆告诉我们,中秋节早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中秋夜都要举行拜月仪式,祈祷来年的丰收。还要在月下相互赠送月饼,取团圆之义,庆祝丰收的喜悦。人们把酒问月,庆祝美好生活。听了外婆的.这番讲述,我心里萌生一种特殊的思绪,今晚我一定要出门望月。
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也变得灰暗起来,可是今晚瞻仰月亮的人们早已打破了这静寂的夜。天空中,月亮如此圆如此亮,照耀着在这世间万物。我开始思索,祖先们把这一天定为“中秋”,秋天的中间,充满收获的季节。而今,更多的意味着团圆。
我仰望着明月,浑圆无缺的月亮遥远而迷茫。今夜风清月明,灿烂的星星拥簇着最美的月,天际间一片寂静,星星都不说话,静静感受着着时刻。我不禁想起了苏轼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我是否能与时空中的文人墨客共一轮明月?
于月下思绪万千,嫦娥如此的美人如何忍受广寒宫的冷清?李太白如此洒脱之人如何举杯消那无人会意的愁?我大概看见了,嫦娥在广寒宫里孤寂的身影;月光下那个“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三分化作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狂者,他洒脱不羁,如此寂寞又如此骄傲。
是的,当沧海变成桑田,日月的轮回还在。那些留在月光记忆里的人和事,总是被我们一再传诵。百转千回,透过皎洁的月光,我们依稀可见他们当年的风姿,让我们把月留下,思绪放在风里,随着流年漂泊成一段美的回忆。今夜的月真圆!
秋思优秀作文7
独自伫立窗棂,抿一口素茶,任由晚风袭发,沉浸在寂静中,回忆着过往,迷失了方向。斑驳的岁月一路向前,桌上,只剩那泛黄的老照片还诉说着昨日的尘烟……
望云西泮,举目乱山重叠。山下,散落零星农家小舍,屋檐上清烟与烟囱说着再见。万里晴空,出列的孤雁游曳在白云间。湖畔,那凋谢的花坠入湖畔,点亮了一个圈,镜面上缀起了涟漪。
而如今,城市喧嚣的繁华又有多少能够留在心间,人生这一幅长轴画卷上四处是断壁残垣,每一次离散的转身都换来满身伤痕,只有那片刻相拥的沉默依然留于心底,温暖着岁月。
生命中的第一个秋天,我任性地告诉你,秋叶的离去,是树的不挽留。
那个时候,你只是淡淡地笑着……
在我未上学的时候,你总是带我去影院,开演的前几分钟,我突然跑出去买零食,回来的时候,所有灯都熄灭了,黑漆漆的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影,只得往记忆中的方向摸索,却完全没有线索。难过之中,我带着哭腔呼唤着你,顿时无数此起彼伏的笑声。只有你从人群中挤出来,微蹲身牵起我的手……岁月承平,青春的叛逆投到身旁挚爱的你身上。那段时间,见面都只是冷漠的擦肩……
时光是冷酷的跷跷板,我一天天走向生命之巅,却是你一天天退出这场生命。依然伫立窗侧,望着秋日闲思几许。汹涌的.回忆可否冲刷去角落的厚重心事,未觉……
我踏着生活的行板,等待着与你一起行走在这厚重的季节,在小道叶毯的拥簇下,拾起一片凋零的秋叶,聆听着它的节奏,抚摸着随生命走到尽头却愈加清晰的脉络,有一种淡淡的感动……
其实,我知道,秋依然淋淋沥沥地飘着雨丝,依然悄无声息地吹落树叶,即使,在我不经意间……
秋思优秀作文8
夜,越发的静寂
河水被笼上了一层淡淡的黑雾.不远处,依稀可见昏暗的灯光在风中摇曳.耳边,偶尔传来几声狗叫.村庄里的一切,都如水墨画般的静谧. 星儿们都出游了吧?漆黑的天幕上只留下一轮弯月. 看哪,它像不像是后羿的神弓?是嫦娥仙子在作怪吗,是她在向后裔忏悔吗?
嫦娥一个怎样的女子啊?
她美丽,她善良,她勤劳,却终究逃离不了对欲望的束缚.她选择了成仙,面对的却是世人的痛斥,亲人的厌恶,丈夫的失望.
这样的她,我一点都不讨厌.相反,我同情她,敬仰她.
嫦娥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啊,她用她的贪婪换来了一辈子子独守广寒宫的恶果.人都是有贪念的.若是换了别人,就能将仙丹视为一钱不值的东西,就不会起贪念了吗?当欲望超越理智的警告线,就是贪婪.
成仙算什么?广寒宫又算什么?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梦.相比之下,凡人惦记的金钱利益又算的了什么呢?
嫦娥其实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来得伟大,她的容貌虽美,却不为金钱利益而动摇,毅然嫁给了一贫如洗的后裔,过着男耕田,女织布的生活,又有几人能有她这样的胸襟?她也懂爱啊,而且比任何人爱的都深.难道凭她偷了仙丹,就能否定她的`一切的吗?
别把所有的罪恶都强加在这样一个弱女子身上,她会累的,哭泣的 ,如果世上真有后悔药可吃,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和后羿白头到老.她日日夜夜都在为她的恶行而忏悔,她在企求人们的原谅,这弯月,便是她忏悔的最好证明.
所以请你们实现我一个小小的心愿吧,
原谅她吧!
当你们接受月光的洗礼时,请你们由衷的接受她的忏悔,给予她一份小小的爱意,这就足够了.
夜,更加深了.
任由凉风卷起我的发丝,在心底深深地祝福她,望着那轮弯月,久久的
秋思优秀作文9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如期而至。她卷着片片红叶,从天边悄然走来。
秋,是那漫天美轮美奂的霜叶。“榈庭多落叶,概然知已秋。”当秋悄然来临之际,大地便不见了夏时的枝繁叶茂。轻风掠过,夹杂着一片片枯黄的霜叶。片片霜叶随着风漫无目的地飘着,飘着,却仿佛跳着一支轻柔飘逸的华尔兹,华丽端庄。一叶知秋。火红的枫叶好似熊熊燃烧着的生命,涅槃着,浴火重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当一簇簇红叶被金风缓缓摘下之时,遍地的红莲与枝头燃烧着的熊熊烈火遥相辉映,火光接天,美不胜收。
秋,是那一轮美轮美奂的明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日之月,不同于四时。它是皎洁而明亮的。“夜色带走晚霞,月光洒落银沙,如一幅水墨画。”环顾四周,在如水的月光下,雕栏玉砌。无论是高楼大厦、亭台树木,亦或是茫茫的大地,都仿佛披上了一件银色的风衣。秋月俯瞰着大地,将世上所有的如诗美景一览无余。柔和的月光照在身上,清幽旷远。而人们的`心中,只载着那一轮秋月。
秋,是那一缕美轮美奂的清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是萧条的,她为绿叶漆上枯黄,使秋失去了那一抹嫩绿的色彩;秋风是繁荣的,她为果实勾上色泽,使秋得到了那累累鲜嫩的硕果;秋风是活泼的,她在麦田中欢快地跳着舞,涌起一道道金黄的麦浪;秋风是无微不至的,她亲切地为汗流浃背的人们送上习习凉风……
雁过留声。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从空中飞过,只留下一阵阵拍打翅膀的回响,在空中久久的回荡着。秋,就随着一阵阵绝响,满载着人们的寄托,飘向远方……
秋思优秀作文10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洁白的月光洒在田野上,阵阵秋风拂面而来,微微有些凉意。秋天是诗意的,湛蓝的飘着朵朵白云的天空,与静谧的田野构成一副诗情画意的美景。
田野上,公园里,道路旁,枫叶是火红的,稻子是金黄的,人们的心是辽阔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宽旷的原野拥有的雄奇景象,而我们身处的小城是没有如此美景的,高楼林立,家家户户的灯早早地亮起来了,生生地把傍晚的瑰丽景色给掩埋了。乡下的黄昏是和谐而广阔的。选一处安静的河畔,静静地等待着夕阳西下。刚开始,太阳像一个大灯笼,金红的霞光斜射在河面,波光潋滟,显出几分安宁与害羞。那光透过云层,给西天的云朵嵌上了美丽的金边。这神奇的水乡晚景,让人心中不禁升起无限的温情与美好!
不经意间,转头眺望,一棵树好似亭亭玉立的女子站在远方,不时飘来一阵淡淡的`香味。是桂花,真是香飘十里啊!那一棵棵树上开着一朵朵娇小的、淡黄色的小花。这朴素而又不失典雅的花,让我想起刚刚度过的中秋节,想起那个美丽的传说,勤劳的吴刚此刻应该正在为天下人酿造着桂花酒吧。摘下一朵花,放在嘴里,淡淡的香甜,沁人心脾。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桂花晃来晃去,像无数小眼睛眨呀眨的。
吸着清新的空气,感觉舒爽无比,抬头仰望天空,天高云淡,像一块硕大无朋蓝水晶。田野里,金黄的稻田恰似一块黄色的地毯,与蓝天遥相呼应。一些农民正在辛苦地劳作着,汗水伴随着脸上的笑容透出丰收的喜悦。
金色的秋天,属于霞光万道的黄昏,属于香飘十里的桂花,属于硕果累累的田野……
秋思优秀作文11
初中三年级的生活是忙碌的。在课业和钟声的尾声中,人们的思想和感官也开始逐渐麻木。不知不觉中,这是悬挂在天空中的新月弯,但却越来越多地围绕着地面光线。啊,在八月,是中秋节的时候了。
我不知道中秋节前几天,我们心中会有期待,怀着思念,期待着那美好的时刻尽快到来,想着尽快与家人团聚。
因此,每天早上五点以后在校园里起床散步,会下意识地抬头仰望略空的黑暗天空,那似乎缺少一个角落的白玉板块就会完美无缺,看到星星是明亮的,那应该属于你的辉煌还不争得吗?
而且夜色越来越深了,放学后十点多了,我们把它当作一种习惯。“看着天上越来越多的星星,一个一个地开始诉说自己的故事,一个一个地开始放射出自己绚丽迷人的光彩。你为什么一个人躲在幕后,飘在云层后面,好像要结婚的新娘怕见人似的'?啊,你也知道不久就是你的假期了,所以我想在第十五天晚上给我们一个惊喜!
也许,有时在梦中,初三的男生和女生会被邀请到嫦娥的广汉宫做客,那晶莹晶莹、美丽的玉丛一定会让你忘了回来的!
然而,在中秋节之前,我们的生活和以往一样忙碌.”这只是一丝热切的期望,即时间的步伐偶尔会放慢。然而,初中生的脚步不会停止,青春的步伐也不会停滞一段时间。要完成的作业仍有待完成,需要记忆的单词和课文,或要阅读和记忆的单词和课文。尽管如此,我们的生活并不太悲伤,至少有一些希望,会有团圆的时刻,那时候可以享受到家人的深爱。而那些独自徘徊在世界各地的人,他们只能想到月亮空空如也,说酒更让人忧心忡忡。
在中秋节前夕,人们虽然是微乎其微的人,却不由自主地唱着:明月照耀地面,天空忧心忡忡。我们今天战斗得更多,霜冻也很干净,迎迎让我们一家人幸福。
秋思优秀作文12
静,静得可以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树上只剩一片叶子了,那叶子早已枯黄,在风中摇摇欲坠,等待在某个黑夜中悄然飘零。
一阵漫天的尘土掀起,落在早已干枯的枝条上。古藤早已与枝干交缠在一起,分不出彼此。褐色与灰黄将这里笼罩,沉闷与死寂将天涯游子的心层层包围。
柔和的夕阳撒下一地的浅黄,头顶上有三只鸦雀飞过,只留下那充满哀愁的鸣声久久在天宇中盘旋,深深牵动着他的思绪。他多么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将他带回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他想,现在,家家户户都飘起来炊烟了吧!是啊,他分明看到远处升起袅袅炊烟,清楚地听到流水的“叮咚”声,看着他们卷着小小的水花儿快乐地淌过青石板桥,淌过岸边孩童清亮的瞳仁
一阵风刺痛了他的双眼,“哎”,他摇摇头,拍了拍老伙计,“这样荒凉的地方,哪会有什么人家?不过是幻觉罢了。”老伙计,一匹老马晃晃它的脑袋,似乎很无奈。
古意道上,黄尘漫漫,西风卷起漫天黄沙黄昏的古道上,空气中氤氲着混浊的气息。他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在无人烟的路上缓缓而行。
残阳如血,映照着他苍老的脸庞,尘土在他的眼前肆意横飞,眼前这条路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天地之大,却不知何处为家。
此时,落日残照,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怎不柔肠寸断?
他开始思念,思念那个江南小镇,思念在烟雨中独自伫立守望的白发苍苍的母亲,思念那里的一切:青瓦白墙,小桥流水,青石板桥。可这一切分明这样触手可及,却早已被定格在回忆中,遥不可触。
他累了,他想回家了,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也将会感受到一丝的幸福吧!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语毕,殊不知,古道上,西风中,游子早已泪流满面!
秋思优秀作文13
中秋佳节,也许是带有中华民族烙印最深的节日,从古至今经历了多少年代啊!而中秋月,也因这个美丽的节日显得神秘而迷人,温馨而浪漫。
我做过很多梦,梦到庭院深深,藏住月亮;梦到疲倦的月亮躲进云层,只留下几颗明星好似在放哨;梦到嫦娥那秀丽的面庞,冷清的裙裳,梦到那桂花树下飘来的千古流香,梦见许多平常里不怎么见面的亲人,全家团聚,共享中秋美好时光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怎能总是完美?人有悲欢离合,又怎能奢求永久的团圆?
夜,静极了。满月在云中穿行,向大地挥洒着银色的光芒。寂静的夜空像一匹柔美光滑的蓝色丝绸,一轮玉盘似的满月把它那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把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沉浸在香淳浓厚的'乳茶里。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银纱,摇曳着修长的花枝,散发着醉人的花香。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愈是享受着月光的银辉,愈是思念着远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佳节,兄弟分离,杳无音信,只有皓月孤影相伴,起舞弄清影,一夜难成眠。不能相见又如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在一轮圆月下,即使相距千万里,也算是一种团聚吧!
一轮皓月,就这样记录下离愁与思念。
月圆月缺,是自然中最奇妙的变换,轮回往复,不止不息。有的人得意则肆意狂欢,失意则悲天悯人。而月,依旧悬于当空,无声地实现着自己的循环,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中秋月,可读,可思,可品。让我们像月一般清宁安静,不以物意,不以己悲;像月一样晶莹坦荡,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像月释然阴晴圆缺那样笑对悲欢离合
秋思优秀作文14
眼看着中秋节要到了,我的心一天比一天地紧张和不安,我这个漂泊异乡的游子,自从来到油城后,就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了。
前几天母亲又在电话中告诉我,门前的那棵老桂花树又开花了,满院清香,站在门口看着开放的桂花,母亲说,就像是看到了儿子的笑脸。
我知道母亲想我了。每年中秋,母亲都提前来电话问我是否回来,而我往往都用工作忙、请不到假的理由推诿了。母亲最后总宽慰我说:没关系,新疆的月儿会和家里的一样圆。
最近一次回家乡,是两年前的'春节。天很冷,我告诉母亲,我们全家买的腊月二十七的飞机票,下飞机后从青岛坐车,当晚就能到家。谁知刚过腊月二十三,母亲就来电话,说父亲每天一大早就到离家一公里远的三岔路口等候,谁也劝不回来,天天如此。
我的灵魂又一次遭到了无声的撞击,真是痛楚黯然。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可一次又一次的守望,却成了他们心底挥不去的寄托。父亲在路口终于守望到我们,竟一时无言,只是笑语相接,回到家,所有曾经的失望都化作了幸福的安慰和愉快的兴奋。我看见,父亲在接过行李的一刹那,他的手在抖动……
中秋是亲人最相思的节日,虽然身在异乡,却会被家人牵挂;即使走到天涯,也走不出父母的心里。
今年的中秋又不能回家,孩子要升学了,我像父母当年对待我一样,精心照顾着我的孩子,孩子的前途又成了我不能回家乡看望父母的一个理由。
我到邮局,想寄点钱给父母,柜台前已排起了扭扭曲曲的长队。他们也是和我一样不能回家团圆的人吗 他们也和我一样来寄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吗?去年中秋的后半夜,天空落下了绵绵细雨,不知今年的中秋夜是否会明月如镜。那样,我会执杯邀月,向着远方,向着亲人,道一声珍重。
秋思优秀作文15
黑瓦白墙,踏上节节青石板,地上的落叶自然卷曲着,不及夏日的碧绿,稀疏的分布着几块焦褐色的枯点。秋雨后的阳光,穿过斑驳树影,散落一地。
远远地望见了,姥姥家房上的一缕炊烟,和那颗早已长过围墙的柿子树,走近看今年又接了新果,青绿中泛着一丝橙红,似害羞的少女脸边蒙上了一层白纱。
那树是七年前种下的,儿时的我,总是享受着无数的宠爱。喜欢秋千,姥爷便在门前的杨树上,挂了木椅;爱吃葡萄,姥姥便种下了半院藤子。而在六岁时的冬天,我又爱上了吃柿子,姥爷第二天便买来了树苗,种在了院子里。日盼啊,夜盼啊,别人家的柿子都接果了,而我家的这棵不但没开花,还掉光了叶。那时的我便想啊,也许这棵“秃树”也与我一样遇上了似上小学一样的麻烦事,无心欣赏这满院雪景了。因而,我便天天望着这颗“秃树”,总希望有一天她可以摆脱这烦恼。
于是除夕过了,春节过了,日历换了,对联贴了,鞭炮都放到了元宵节,可“秃树”还是那棵“秃树”。似乎连姥姥家的狗都嫌弃它,把树皮当作“磨抓棒”。
小溪水涨了,迎春花开了,蝌蚪又开始找妈妈了,而我也渐渐适应了小学生活。
到了暑假,正准备去摘“青葡萄”的我,望见了那颗被嫌弃的枯树抽出了新枝,在葡萄藤的庇护下一天天长大……
如今我还记得关于它的一切,和它第一次开花。
七月的一天,我正捧着带有“A”的成绩单一蹦一跳的.往家跑。正在我准备摘串葡萄庆祝一下时,又一次望见了它,不一样的柿子树,挂着两三朵零星的花,四瓣花瓣,黄白色,但由于光照不足,最下面的一朵几乎是白色的,并不漂亮,花瓣厚厚的,向外弯曲,像个广口的花瓶,而且出奇的小。汇在绿叶里几乎寻不见它,可他依旧努力开着,在这炎炎夏日里,花蕊向阳……
后来的后来,当我想放弃时,总会想起我心中的“秃树”,那棵曾被嫌弃的秃树;那棵烈日炎炎却花蕊向阳的秃树;那棵给予我信心的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