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卢森堡43,940
2.挪威43,350 5.香港36,800
3.瑞士39,880 6.日本34,510 8.加拿大31,300
4.美国37,610 7.丹麦33,750 9.冰岛30,810 98.中国1,700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新闻《我家的一日》。
第二篇:《一日常规》教学设计
《一日常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一日常规》,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好习惯,并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知道一个好的习惯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2、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将要求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要做名优秀的小学生必须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次班会,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校制定《一日常规》。
(二)、学习
1、《一日常规》
教师分发《好习惯与我同伴》的十项规定。
2、引导学生学习《一日常规》 强调重点:
课堂:上好课的习惯: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写好字„„ 课间活动:不要追逐打闹,以防发生危险,不做危险游戏。
3、分组活动。
(1)分成六小组,选定好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学习。(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a、将十项好习惯出示在黑板上。
b、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将要求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4、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学生对“十项好习惯的理解”。
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十项好习惯的内容”内容。
a.走好路。b扫好地。C.做好操。d.上好课。e.上好课。f.讲好故事。g.写好字。h审好题。i说好话。j勤俭节约。k诚实守信。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表扬。
(2)、讨论交流“怎样在学习和生活将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 每一小组总结三条,要求重复内容不要再说。小结:
a、首先熟记内容。
b、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
c、建立互助小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等。
6、指名读,其余学生听评
7、、通过谈话,了解“常规、习惯”的含义,并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出示《一日常规》内容。让学生自由读,理解、讨论里面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分类做到。
上学:
1、准时起床,动作迅速、整理好上学的用品。
2、遵守规则,出入靠右行。因故不能到校上课应及时请假。上午:
1、升旗时应态度严肃、认真。
2、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或下课应起立向老师致礼,态度敬重、亲热,向老师问好时声音响亮整齐。上课时遵守纪律,专心致志,积极思维,认真摘记。要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应起立,音量适中清晰,中途进出教室要经老师同意,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3、课间操集队要快、齐、静;动作要准确、整齐、有力、有律。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健美操。
4、课间宜进行散步、望远等活动,不追逐、不戏闹,不作剧烈运动。
5、不围观教师办公室,进办公室时先喊“报告”,得到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去。中午:
1、放中学时不争先恐后抢道。
2、午间适当休息,不高声喧哗、不打闹、不做不适宜身心发展的游戏。饭后不宜体育活动。下午:
1、课后,按学校规定认真参加各项活动。活动时服从安排,听从指挥,爱护公物,不影响他人。
2、按时、按质、按量独立完成当天要交的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
3、放学后值日生做好值日工作,打扫环境,整理清洁工具,关锁门窗。课间:
1、课间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课间活动。
2、课间注意休息,同学之间友好团结,自觉运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不高声喧哗。禁止在校园内疯打疯闹,追逐乱跑。
3、注意环境卫生,大便入坑,小便入池。纸屑果壳入篓,吐痰入盂,不乱涂墙壁、地面和黑板,不吃零食,不喝生水。
4、保护绿化,不攀折树木,不采摘花果,不损坏公物。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1、了解“习惯”的含义
习惯——是指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2、寻找好习惯
(1)、夸夸自己的好习惯。(2)、发现同伴的好习惯。
3、讨论:有了坏习惯,你会怎样做?
(1)、学生自省,自己找出自己的坏习惯以及改正的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有了坏习惯不要紧,只要及时地改正,你的好习惯就会变成好习惯。(3)、全班汇报。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知道了我校“一日常规”的内容。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第三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预习】
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随时记录你的阅读感受。
一、解题
“天空一日”的`时间?
10月15日9时——10月16日6时23分
二、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1. 文中运用了几个小标题?你觉得用小标题写有什么好处?
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写作借鉴
如写《二中一日》《暑假里的一天》可借鉴小标题的形式来写。
三、浏览全文,把握内容
1. 你认为阅读完每个小标题后,应该要弄清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升空):遇到了什么危险?心情如何?
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所见):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所闻):神秘的敲击声来自于什么?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归途):归途遭遇了什么惊心动魄的事?心情如何?
四、学习航天精神
从杨利伟太空一日的经历来看,你觉得一个航天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品格?
具备航天知识,冷静,理智,热爱祖国,勇敢,不怕牺牲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扫描式浏览,并借助小标题,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跳读式浏览,筛选所指定的信息并归类整理。
3、在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设想:
借助《太空一日》这篇文章,落实本单元“学习浏览”这个单元目标,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学理念。同时依据部编教材“双线组元”(即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编写理念,通过设计“学习扫描式浏览”和“学习跳读式浏览”这两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浏览”这个语文要素(包括浏览的两种方式、必需的浏览能力以及适当的学习策略),以达到有梯度地设置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同时预设在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这样就避免了训练的枯燥性,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个人文性目标至始至终贯穿在整堂课中,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心灵,避免脱离文本单独进行情感说教的错误做法,让浓浓的语文味道流淌在整课堂中。
这样的设计,即注重学法的指导,又可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不仅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可检测性,同时又达到考查教师引导点拨、处理文本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浏览,把握课文内容,筛选所指定的信息并归类整理,体会作者严谨态度及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温故旧知,导入新课(预设2分钟左右)
1、课前预热
屏显: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师:同学们第一单元就学习了《孙权劝学》这篇文章,考一考你们,“涉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粗略地浏览)
(设计理念: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一问一答,快速带过)
师:浏览是一种怎样的阅读方式呢?这就是我们第五单元重点要学习的内容。
屏显单元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生齐读)
(如果不是赛课,前面已学习《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此环节可省略)
师:学习浏览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是什么?
明确:
一目数行扫视—阅读速度快;
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捕捉主要信息准
2、顺势导入(1分)
今天我们就走进节选自杨利伟《天地九重》中的一篇文章——《太空一日》,重点借助这篇文章,学习浏览这种阅读方式。
板书课题:
太空一日
杨利伟
浏览
二、学习浏览(预设35分钟)
(1)活动一:学习扫描式浏览,并借助小标题,快速把握全文内容。
(预设18分钟左右)
1、了解扫描式浏览 (预设1分)
师:浏览有两种方式,扫描式浏览和跳读式浏览,刚才讲的“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就属于扫描式浏览。
屏显:
扫描式浏览——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
(生齐读)
2、学习扫描式浏览,获取全文主要信息。(预设8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扫描式浏览,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合上课本,说说你获取哪些主要信息,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屏显要求:
1、浏览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2、限时:7分钟。
3、借助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
4、合上课本,反馈学习成果
3、生展示学习成果(预设3分)
4、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体会字里行间情感 。(预设4分)
预设:此环节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同步进行,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追问的形式”来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充当引导者角色,是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但如何有效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心中要有一定的问题预设,从而通过“追问的'形式”使课堂在开放中有序地实现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路径:
预设:当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回答出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景象时,教师可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导点拨。
预设的问题如下:
A、杨利伟在太空中最想看见什么?
生回答后屏显:
(落实“俯瞰”二字的书写和“红晕”二字的读音)
①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②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③我曾f kàn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④但是,我没有看见长城。
B、你从哪里读出来?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明确:
“仔细”、“期待下一次”、“哪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 相看两不厌,唯有“大中国”,这就是“我”在太空中最渴望看见的事物,这就是“我”牵挂的地方,这就是我深沉挚爱的土地。字里行间的蕴含的情感自然而然就贴着语言文字品读出来了。
“但是,我没有看见长城。”
(此点是学生较难读出来的,小标题是《我看见了什么》,而这里写我没有看见的内容,是否在选材上离题了呢?其实,长城是杨利伟在太空中最渴望看见的建筑物。因为杨利伟想“验证宇航员在太空中唯一能看见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个说法是否属实?但实践告诉“我”真的没有看见,这就体现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C、美读屏显句子,感受态度,体会情感
(方式:个人展示读,齐读)
(设计理念: 基于语言形式下的语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文本的感悟能力)
5、借助小标题,了解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预设2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获取的信息比较零碎,有没有一种方法,能使我们在扫描式浏览的过程中快速捕捉到全文的主要内容呢?
(借助小标题,把握全文内容)
小结: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文眼,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屏显: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升空经受生死考验
我看见了什么—在太空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所闻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归途惊心动魄
板书:
升空惊魂
太空所见
太空所闻
归途惊心
(2)活动二:学习扫描式浏览,筛选所指定的信息并归类整理。(预设19分)
1、了解跳读式浏览(预设1分)
师:刚才,为了帮助同学们快速获取全文主要内容这个“指定的信息”,我们挑出重要内容——文章小标题来读,这一种浏览的方法,就称为“跳读式浏览”。
屏显:
跳读式浏览——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部分,如读标题、图标、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以用于查找相关资料。
2、学习跳读式浏览,筛选指定信息并归类整理。(预6分钟)
师:有人说,杨利伟只是在太空游了一日,怎样就成为了太空英雄了呢?原来太空这一日游,既惊心又惊魂,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紧张和意外。
现在请同学们用跳读式浏览,根据下面问题所指定的信息,筛选出“意外”事件,并进行归类整理。
屏显问题: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她相应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屏显要求:
A、限时5分钟。
B、方法小助手1:扣“关键词”“段首”“过渡句”等快速筛选信息。
(关键词:意外 突发 心理活动 )
C、方法小助手2:借助学案中的表格,快速归类整理。
标题
意外事件
心理活动
应对举动
此环节要引导学生明确:
“意外”一词的含义。(突发事件,指的是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遇到的不可模拟的突发的危险的事件)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预设5分钟)
此环节重在学法的点拨,即如何扣关键词、句首以及过渡句快速筛选出指定信息。(即你是如何快速筛选出这些信息的?)
明确:
A、非正常现象的意外事件: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从“意外出现了”和“非正常现象”等关键词句,筛选出此信息)
B、突发的、无法模拟的意外事件: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
(从首句即过渡句:“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筛选出此指定的信息)
C、原因不明的意外事件: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从过渡段“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筛选出此指定的信息)
D、实验过程中忽略的意外事件: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痕
(从过渡句“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筛选出此指定的信息)、
F、返航是最折磨人心的意外事件: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大。
(从“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和“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筛选出此信息)
备注:
1最后一个意外事件,学生概括时可能有点难度,可适当引导。
2只要筛选出意外事件,人物心理活动和举动就迎刃而解。
4、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体会字里行间情感 (预设5分)
预设:此环节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活动同步进行,边筛选相关信息,边根据学情的反馈及时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追问”来实现这个目标,最终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问题设置如下:
1升空时的意外事件,只是我一个人紧张,以为自己要死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了。
实施步骤:
A、生回答后屏显: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B、展示读,感受人物轻松、喜悦、激动、兴奋之情。
C、空中那难以承受的26秒,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之中。工作人员仅是紧张“我”个人的生命安危吗?
明确:
杨利伟的生命安危,关系到此次我国航天载人飞船反射能否取得成功。这是杨利伟短暂的26秒,确实我们中华民族航天事业取得里程碑进步的见证。
杨利伟这种敢于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所以小标题不用“我以为自己要死了”,而用“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原因不明的神秘敲击声,回到地面后我们弄清楚了吗?
(此追问让学生从“杨利伟的不签字”中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5、整体感受人物形象(2分)
从杨利伟面对意外事件的心理活动及应对举动,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点评结束:
太空一日游,意外频发;
太空一日游,惊心动魄;
太空一日游,死里逃生;
太空一日游,责任重于泰山;
太空一日游,祖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里程碑的发展。
杨利伟就是这样一个亲身登上太空,见证这一幕的人物,怎能不成为太空英雄呢?
板书:意外频发
三、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师:同学们,一起小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浏览方式?各是什么?
板书:
扫描式 ——迅速扫视
跳读式——扣关键词
师:在读书时,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浏览这种阅读方式呢?
师告知:
从篇幅来看,文章比较长。
从内容来看,无须深钻细研,只为扩大知识面。
从目的来看,为了获取某一种信息。
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屏显: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四、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感受探索未知,挑战太空的激情,激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a、篇名,b、小标题,c、各段中心句
2、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a 对祖国和事业的忠诚与热爱,b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严谨的态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祖国的航天事业和航天英雄事迹中感受祖国的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xx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教授新课
1、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分组讨论,找代表发言
3、分析内容,感受英雄形象和精神品质
面对多次险情意外,杨利伟表现出的品质: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4、情感升华,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生死考验 —— 发射升空
英雄气概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在太空中
飞船上的神秘声音 科学态度
惊险际遇 —— 飞船返回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关于他第一次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以及顺利返回的亲身自述。这一事件本身就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一笔,现在由航天员杨利伟亲自叙述,所以学习阅读这篇文章,不仅仅能让我们读者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更能看到一个优秀的人是用怎样优秀的素养来面对自己现有的生活。
学情分析:
数据显示,现代青少年近视率极高,他们中很多沉迷在电子产品的虚拟世界中,面对现实既不关心也无能为力,更不要提对国家荣誉的关心,个人远大理想和基本的素养了。因此,需要在文字中寻求力量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些微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助于表达的词语,如炽热、俯瞰、遨游、严谨、烧灼、惊心动魄等。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成绩。
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小标题来梳理文章内容;在每个小标题下寻找最能表达感情的心理活动描写语段或词语,通过默读、品读、悟读等逐步加深对人物和文章的阅读体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航天事业以及航天员的伟大之处,将这种伟大的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细化到自己的生活里,对塑造生命有些微的思考。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小标题来掌握文章内容,形成逻辑清楚的思路;品味文中心理活动描写语段,感受航天事业的伟大和航天员用行动与文字解读的勇敢精神。也是每个人需要的生命精神。
教学难点:
文字中的伟大动人之处与学生情感的碰撞。如何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人类的伟大和生命的精神这两层含义。
教学准备:
师-文本解读、参考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视频
生-标注段落、熟读课文、了解相关事件、简单写初步阅读体会
教学方法:
默读、品读、朗读、悟读等层次性阅读方法;对比阅读;关键语句。
初写、批注、读书笔记等层次性随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太空一日》这篇文章,现在请拿出你的读书笔记,说说你们之前写好的阅读初体验。
(PPT紧张、害怕、跟之前想的不一样……)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科幻电影中那些酷炫的场面和略略夸张的个人英雄主义大多还是一种超前的想象,实际阅读《太空一日》后,我们除了能了解到一些太空世界的知识外,还能揭晓关于人类自身的很多玄妙的东西。
二、默读走向太空并非易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我们的航天员杨利伟是怎样形容他的首次太空飞行经历的?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在回答时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梳理文章内容。
(PPT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作者在文章中设置了小标题,这不仅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要说的内容,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在第一次太空飞行时遇到了很多没有预设的难题甚至是劫难,比如:
(PPT遇到意外时,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知道传说时,我验证了实际能看到什么
听到神秘敲击声时,我至今也没有确认明白
归途出现不可测的故障时,我的惊心动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杨利伟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并不是像科幻电影中那样绚丽、酷帅、威力十足,反倒是令人极度紧张、提心吊胆的,走向太空的第一步,依然是存在极大生命危险的。
三、品读有一种人生不仅仅是运气
1、默读体验让我们知道了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太空飞行是超乎人们想象的艰险,他本人也用到了牺牲、害怕、惊心动魄等词来形容他遇到艰险时的心理状态,可见他并不是那个神通广大的超人,也不具备哈利波特的魔法,但是他依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那么我们就去他的字里行间品味答案,他凭靠的到底是什么呢?
阅读1-17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圈点勾画文章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或词语。细细品味内涵。
(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我感到压力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绷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2)“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适,如释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PPT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第一次太空飞行时内心的巨大紧张以及在发生意外时身心所遭受到的痛苦,而这些都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考验。作者凭靠艰苦训练的职业素养和明确人生的心理素养,不仅度过了这次意外,更把经验分享成卓越的航天技术。
2、阅读18-39段,我看到了什么和神秘的敲击声,圈点勾画文章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或词语。找找两个语段描写是否有相同之处。这样写的目的.是?
(PPT都是写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发现了什么。
我看到了什么,一段弧、大洲、国家、首都北京、棉絮状物质
无法看到的是,长城、单体建筑、淡淡的红色
我听到了什么,咚……咚咚……咚……
无法确认的是,原因不明、来源不清、)
作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来说,似乎他讲起太空的种种大事小情,都会比别人说起有说服力,但是我们发现他叙说的很清楚,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能听到的不能听到的,甚至为此不懈的追寻努力,这说明了他完全坚守着航天员的严谨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3、阅读40-67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圈点勾画文章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或词语。细细品味作者在描写归途中惊心动魄背后的含义。
“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却另有原因。”
“你想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我的汗出来了。”
“这时旋窗已经烧的黑乎乎,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
“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PPT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下来的心理描写活动,写出了作者在遭遇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时选择沉着冷静、意志顽强、果断面对。这是个人的素养也是国家航天员的素养。)
四、悟读太空一日,人的一生。
1、人生的追求写在表达里。
40段“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38段“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60段“我会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来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七’‘神八’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PPT语言特点:生动、严谨、朴实、温度)
2、人生的魅力还写在温度里。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旋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PPT坚定的“我知道”,是杨利伟和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更是航天人之间的互相崇敬,他们知道他们在做着一项伟大的事业,并为此坚定不移。)
3、虽然不够美好,但请足够相信。
正如文章中航天员杨利伟叙述的那样,航天事业还在逐步完善中,但是我们所有人应该有一个共识,它是一项为人类的伟大事业,这些奉献于航天事业的航天员们,他们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他们具有伟大的精神和良好的素养,向我们人类证明着人类的智慧和活着的意义。
五、拓展
读书笔记完成第二次阅读笔记。做好日期等标注,对比课前课后两次阅读笔记,写出加深理解的点。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和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
2. 再读课文,学会以关键词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
1.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是代表所有中国人,甚至于人类来到了太空。我看到的一切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我拿起了太空笔,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写上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杨利伟 《天地九重》
二、抓住标题浏览
1.文章总共有四个小标题,你对哪个小标题最感兴趣?为什么?
2.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找找看“我”到底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祖国的各个省份
大城市在夜晚看到时是淡淡的红色
方法:跳读,找到与“看到”这个词或者是它的近似词、同义词相关的句子。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提示:概括时要有时间、事件,还要结合标题。
4.同桌合作,概括其他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关键词浏览
1.在飞行过程中,杨利伟遭遇了很多意外。请抓住意外这个关键词,再次浏览课文,搜寻一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找到意外后,我们聚焦读,你把那个意外从发生到结束仔细找找,请动笔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这里简单来说就是:飞船在起飞发过程中发生了共振,这让我非常痛苦。”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周静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密的碎纹,眼看越来越多……”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2.方法总结:关注意外,搜寻关键信息——聚焦读
四、抓住人物浏览
1.面对意外,杨利伟又怎样的心理活动和反应举止呢?面对意外,他凭借什么出色的完成了首发太空的任务呢?请大家抓住人物浏览带着探索、带着思考再来浏览一下文章,并试着在你有所思考有所探索的地方做上旁批。
2.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细读课文, 请找出文中意外发生时,“我”的心理活动或者反应举止的句子,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并说说表现了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
(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板书,预设:不怕牺牲 沉着冷静 意志坚强 认真、仔细和严谨……)
3.浏览并不是囫囵吞枣,看到有感触的地方也要反复咀嚼一番。
赏析产生情感共鸣的句子。
四、结束语
你听说过他们吗?
加加林 阿兰.谢泼德 阿姆斯特朗 杨利伟
……
也许不久的将来还有一个你!
五、作业布置
1. 网络搜索,整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神一”到“神九”)
2. 拓展阅读美国总统里根的演讲词《真正的英雄》,感受人类探索的艰险和无畏,感受英雄的勇敢和可敬。
教学反思:
思路清晰,阅读方法落实到位。但作为公开课,亮点还不突出,对于人物精神的分析和对文章句子的赏析应该重点去呈现。前半部分的概括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能独立完成,不需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结尾时可以再次朗读开头导入的杨利伟的话,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自豪之情。
第四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案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莫大的勇气来去正视从未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教学重点: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难点:学习杨利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清醒的头脑。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我国对太空开拓探索的前线人员,他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杨利伟。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1.重点字
炽热(chì)负荷(hè)模拟(mó)轮廓(kuò)遨游(áo)严谨(jǐn)弧(hú)稠........密(chóu)
瞬间(shùn)
概率(lǜ)
烧灼(zhuó)...2.词语解释
(1)释然:疑虑消除。
(2)负荷:担负,承担;承担的压力和痛苦。(3)严谨:严密周到。
(4)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
(5)烧灼:高温炙烫。
(6)五脏六腑: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7)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8)耐人寻味: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9)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背景介绍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着杨利伟发射升空。大约21个小时后,即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之后,成功着陆。这标志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
《太空一日》通过杨利伟的自述,文章从“我以为自己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太空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方面来详细的记录下了从上天到落地的太空一日的惊心动魄的经历感受。可以想象宇航员一个人在太空浩瀚的宇宙中遨游,遇到地球上从无发生过的突如其来的现象摆在面前是,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去面对,需要保持多么去处理啊。
四、重点掌握
1、课文中杨利伟在飞船下落的时候,飞船打开伞盖,飞船被降落伞拉得上下左右剧烈晃动,杨利伟觉得这是下落时最折磨人的。对于这个过程外国宇航员从不讲给新手听,而杨利伟却给后继者详细讲了这一过程,这是为什么?
答:这说明中国在航天员的管理和培训方式上与国外有很大不同之处,中国更着重传帮带,更着重技能训练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航天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2、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过程中,哪一段是杨利伟感觉最难受的,最具有挑战性的? 答:刚入轨的时候是杨利伟感觉最难受,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当时他是在失重情况下,所以要去克服失重对身体的影响。当时他产生了一点儿错觉,感觉自己是头朝下的位置。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平时训练的方法来进行克服的,经过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火箭起飞之际,我为什么“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而飞船升起之时,我又为什么感到“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
答:因为火箭在发射之际会产生巨大的轰鸣声,加之是第一次飞向太空,所以一开始心情难免紧张;而到达一定高度时,火箭与飞船就相对平稳得多,此时我紧张的心情也就放下来了。
2.为什么作者在第4段和第6段反复写平时的训练情况?
答:作者在飞船上能够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这都是得益于平时的刻苦训练,才能从容地战胜困难。
3.火箭上升到什么高度时,我感到非常痛苦 ?产生这种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答:当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人非常痛苦。因为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且这种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所以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4.这一段与主题好像无关,能不能去掉?
答:不能,这一段不是写太空一日的事情,但是是太空一日的延伸,是我国太空科技人员前后传承的写照,所以才有了太空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势头。5.就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能否通过遥感感知得到? 答:不能,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所以大家还以为我出事了,心情也同样紧张。6.在太空中,我看到了什么? 答:我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看到了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看到了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河流的形状。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可以看到经过的省份和美丽的北京。7.从第20段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宇航员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宇航员必须熟悉地理地貌,熟悉山脉轮廓,熟悉河流走向,还要熟悉太空知识和物理知作为识等相关知识,可见,航天员为了遨游太空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8.这篇课文的描述,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从作者对祖国省份的熟悉,内心的期待,俯瞰北京,体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思亲之情。
三、写作借鉴
1.按时间顺序叙述全过程。
这篇文章按照飞船上升、太空遨游、飞船降落的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具体写了上升时产生的失重现象,让他倍感难受,甚至感觉自己会牺牲。遨游太空着重写了两个主要事件:一是他描述他在太空中所看到的事物,也重点写了他没有看到的事物——中国长城,这体现了杨利伟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另外讲述了在太空中有不明物体敲击飞船,乃至产生惊慌的情绪,以及他自己又是怎样克服的经过。最后叙述了飞船在降落时所遇到的困难。2.语言生动,方法多样。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描写方法多样。如起飞之时,他用“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比喻句来形容自己的当时的紧张状态,形象贴切,读者一看就能感受得到;对于以前有外国航天员说在太空能看到中国的长城,杨利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一句话否定了这一论断,实事求是,干脆利落;看到飞船右边的舷窗有裂纹,“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这一句心理描写道出了他当时的紧张。
四、总结全文
2003年10月15日,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注目下,杨利伟随同“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并以此成就他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无上荣耀。几年后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杨利伟太空归来高举着五星红旗是的飒爽英姿,那一刻我们由衷地为他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自豪!杨利伟的成长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历尽艰辛攀登上去的。他的成功让我们想到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一、我以为自己牺牲了
二、我看到了什么
三、太空神秘的敲击声
四、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教学反思
惊心动魄,巨大勇气
第五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 5
1.生难字词(1)字音
炽热(chì)
轮廓(kuò)
模拟(mó nǐ)
遨游(áo)严谨(jǐn)
稠密(chóu)
瞬间(shùn)
概率(lǜ)(2)词义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遨游:漫游,游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2.作者名片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 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3.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 5
(1)老师领读重点段落: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让学生听读;
(2)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部分,让其他学生模仿。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章有哪几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我看到了什么(3)神秘的敲击声(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举止?
【交流点拨】(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2)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3)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4)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5)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3.画出文中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交流点拨】(1)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2)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3)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4)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5)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近地时,飞船靠什么摆正的? 【交流点拨】主伞变成双吊摆正飞船。
2.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顺序? 【交流点拨】(1)离地面5公里;
/ 5
(2)飞船离地面1.2米;(3)飞船停住了。
3.“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4.历尽艰难的飞船成功返回,少不了“我”的操作。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是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航天员。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与返回,表现了航天员杨利伟不仅沉着、冷静、勇敢、有毅力,而且严谨。赞扬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2.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向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向杨利伟勇敢的行为敬礼,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带领我国航天载人技术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们这些勇敢的航天员,让我们明白,生命也许真的需要冒险,是去征服自然,也是为了挑战自我。
(2)写一句励志语句送给自己、勉励自己。
【交流点拨】①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②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③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也从不会是无益的。④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3)查阅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交流点拨】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 5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板书设计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沉着冷静 勇敢有毅力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