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本信息的加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信息加工的常用操作,把加工文本信息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一般选用的操作软件是Word,当然WPS也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但Word是教材指定的软件,学业水平测试就要求用该软件。
Word的具体操作与使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涉及,该节课主要是对操作进行复习和提高。
由于初中阶段不同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参差不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情况不同的原因,有些学生还可以,有些学生是一窍不通,实施过程要兼顾大部分学生。
其次,Word的操作在老师演示的时候,学生看着也很容易,但当自己去动手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眼高手低,在练习的时候,合理分组显得就很重要,让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去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这样会很好的提高效率,同样在帮助其他同学的时候,也容易发现问题。
最后,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要不断引导学生将所学操作用到实际中去,学生仅仅练习这些操作不问题,但单独给一篇文稿让学生来练习,就是尽人意了,需要学生多多练习,把这些实际操作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篇:文本信息加工_教学设计
文本信息加工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文本信息加工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之上,怎样挖掘文本信息加工的内涵,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需要是本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文本信息加工”包含三部分内容:“文字及其处理技术”、“字处理软件”、“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安排3个课时完成,在第1课时中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体验文字处理技术,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几章的教学,了解到学生已掌握了对文本信息进行简单加工的方法,并且能够通过书本、网络和同学之间进行较简单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文字处理技术,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从而感知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意义及其魅力。
四、教学策略
本课在课前要求学生做自修笔记,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多处理论性的知识和丰富的课外小知识,由学生在课外自修并做笔记,带着明确的问题和目的到课堂上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并且每一位学生通过上交自修笔记的形式,还可以在笔记上和教师进行教与学的交流、情感交流等。
本课还用到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利用“东巴文字”的独特魅力,输入“东巴文字”,用造字程序设计自己独特的签名,这两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
五、教学媒体运用
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电子东巴”共享软件、文字处理软件、TrueType造字程序。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教师活动:小结上节课作业的情况,呈现学生上次课的过程性学习档案,表扬先进。
教师说明:有必要制定一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学生积极完成每次课堂作业。2.引入
教师活动:交代和呈现本节课的评价指标,呈现本节课课题和学习目标,对学生自修笔记进行简单评价。边提问边呈现“汉字的历史”、用“东巴文字”写的“德克士”炸鸡招牌和菜谱。“同学们,想不想在计算机上输入这些生动的文字呢?” 3.新课
布 置实践一:体验“东巴文字”。让全体学生按照课本第54页的实践活动操作。输入内容:“妈妈爱我,我爱妈妈”(奶粉广告词、用最先进的技术描述最古老的文 字,在这么有意义的时刻我们歌颂世间最伟大的爱)。要求第一行是简体宋体字,第二行是相应的“东巴文字”,改变这些文字的字号、颜色。教师活动:“你们有没有对你的母亲说过:我爱你,妈妈。”“在计算机中有些生僻字是打不出来的,同样的,对于古老的‘东巴文字’更有许多是打不出来的。”利用网络教室教学平台的“举手”功能统计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时表扬。学生活动:照书本步骤进行操作。互相协助。
教师说明:在学生的操作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只做适当的提示,如“再看看书”、“请边上的同学赐教”,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习惯的养成。
请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并提炼今后在类似操作中应把握的学习方法和原则。布置探究活动:
(1)将第一行汉字的字形直接改成“东巴文字”;(2)将第二行“东巴文字”的字形直接改成“宋体”。
文字会按原意变化吗?为什么?(答案是文字不会按原意变化,而往往学生都猜测文字按原意变化)
让学生先进行猜测,然后进行操作论证,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活动:引出汉字到底是如何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的问题 ——“汉字编码”。汉字的输入码(外码)、机内码、输出码(字型码)。输入码:如智能 ABC、五笔等。
机内码: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
输 出码: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有16×16、24×24、32×32、48×48、64×64点阵)(在画图软件中显示一幅黑体字和一幅8号宋体字,各放大800%,呈现点阵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打开TrueType造字程序,查看点阵存储形式)。
回顾前 面的问题,可以肯定是在字型码这个环节中出现了问题,但还无法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教师继续对“汉字的处理过程”进行讲解。最后得到结论:由于简 体汉字和“东巴文字”有各自的输入码、机内码和字型码,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要将彼此的字型码直接进行转换,只会张冠李戴,不可能按原意转换。
问题引申:其实我们以前就碰到这样类似的问题,例如输入英文“good”将这个单词的字型改成“HolidayPi BT”字型,good就会变成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有亲戚或朋友在国外的,与他们通E-mail或网上聊天时,要用英文,非常麻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方法有:对方的计算机安装中文操作系统;将中文存成图片,以 E-mail附件的形式发给对方等。
布置实践二:用 TrueType造字程序为自己造一个举世无双的签名,在前面实践一的文字处理文档中输出,改变字号、颜色,保存在自己的第四章作业夹中。教师活动:演示用造字程序造自己的签名,简单介绍区位码。学生活动:造字,并输入到文字处理文档中,保存文件。
问题:你设计好的签名,在其他计算机中打开,能看得到你的签名吗?为什么? 4.小结
(1)汉字的输入码(外码)、机内码、输出码(字型码);(2)汉字的处理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自修笔记的方式做课前准备,在自修笔记中学生会摘录下课文的知识点、自己的体验和感想等。两个实践活动,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因为内容生动有趣,要求的操作技术不高,因此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汉字的编码上,如果由教师进 行单纯性的概念化讲解,必然学生不喜欢听,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东巴文字与宋体字的字形进行直接转换,是否会按原意进行自动转换?”这个问题做引线,让学 生有兴趣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寻求解答,在本课中也实现了这个目标。
第三篇:《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新整合点
本教学设计将整堂课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项目中,通过如何实现数据分析的实例来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了如何通过将社会科学类的项目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二节内容,重点讲解表格数据的加工和统计,是对前一节知识的一次运用与实践,所以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本节课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系统学习过有关Excel的基本课程,但对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由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所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表格数据的加工统计在数据分析以及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表格处理工具Excel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点;学会函数的使用;掌握数据统计(排序、分类汇总)的方法;掌握数据的图形化以及对数据的分析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利用Excel进行数据输入、公式运用、图表插入等基本操作;体验利用数理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一般过程;能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表达;掌握一定的挖掘数据背后规律(或现象)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运用科学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态度;体验数理统计、分析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过程
1.创新学习,阅读导入
教师让学生阅读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作品《新形势下邯郸市中学住宿生消费调查分析与研究》。
学生快速浏览该调查报告,思考并合作讨论以下三个问题:①报告中的相关结论是如何得出的?②数据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的?③这样的做法对报告的可信度有何意义?
教师指出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常犯的错误,并使其学会数据分析。这种“让数据说话”的方式很有说服力,从而导入本课――表格信息加工。
2.举例说明,理论生成
通过典型事例《啤酒与尿不湿》的例子来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数据加工的一般过程。
3.承前启后,知识回顾
教师进行Excel知识回顾(学案)。
(1)Excel与数理统计
①工作簿、工作表。注:【文件】―【新建】产生一个工作簿;一个工作簿中包含若干个工作表,默认为 个。
②行、列、单元格。注:行号依次为 ;列号依次为。
③单元格数据引用。注:引用单元格的一般格式是。
(2)Excel与数理统计
①数据输入与自动填充柄。
相同数列(如1,1,1,…)。注:选中 个数据向下拖拽。
等差数列(如1,2,3,…)。注:选中 个数据向下拖拽。
②公式应用。
等比数列(如2,4,8,…)。注:运用公式前一定要先写上。(提示:公式中^表示方根,输入方式是Shift+6。)
(3)综合练习
绘制F(x)=x3,x属于[-2,2]的函数图象,步长精确到0.1。素材文件用.xls格式表示。
参考步骤:①输入有规律的x(等差数列)。②利用公式和自动填充柄计算F(x)的值。③选择“数据―插入/图表―图表”图表类型(XY散点图/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注:插入图表前一定要先选择。
4.联系实际,重在应用
①研究目的:调查我校学生的实际消费、消费观等概况。
②研究过程: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表达数据。
③呈现任务:全班五个小组分别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加工。
④操作步骤:
步骤1:学生登录教师设计的问卷调查系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体验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区,问卷是匿名的。
步骤2:将网页中的数据复制到电子表格(素材文件.xls中的原始调查数据表)中。
步骤3:统计加工数据(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对相应题目的统计结果进行研究;排序、分类汇总)。
步骤4:代入“具体选项”。
步骤5:分析数据(图表)。
学生自己分组对问卷上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然后各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统计结果。教师在必要时要对学生的总结表达给予指导。
5.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三个“一”:一种研究工具――Excel;一种研究方法――采集数据;一种研究态度――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由于担心课堂内容较充实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我对学生活动的时间安排得有些仓促,在知识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马建辉老师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操作”,而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亲自体验“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表达”这一完整的过程,并结合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引导学生揭示数据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马老师通过自己开发设计的问卷调查平台,现场采集数据,现场分析加工,很好地为学生呈现了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
第二,利用Excel绘制函数图象这一前置练习,既巩固了电子表格工具的基本概念、基础操作等,又为后续顺利进行调查问卷数据的图形化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三,整节课下来,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既有基本概念、基础操作的强化,又有三个“一”的总结提升。更难得的是学生通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懂得了分析研究需要数据支持的重要性,从而回归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其操作技巧性很强,且完成一个任务往往有多种方法,每个方法都有优势。例如,在输入函数定义域等差数列时,使用菜单“填充―序列”要比拖动“填充柄”快速、准确得多;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在学案中作为拓展知识补充给学生。总之,信息技术课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这算是对本节课提升的一点建议吧。
第四篇:文本信息加工
当涂县第十五届公开教学周高一信息
《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
教学设计
执教:石桥中学陶孝明
一、教材分析:
上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主要涉及文本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和表达,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文本具有较强的信息表达能力,运用字处理软件,借助于图形、图像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文本信息的可读性,而且可以更深刻、更广泛地交流信息。通过这一节教学,让学生可以对文本信息加工的应用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上,让学生学好这一章,应该多动脑、勤动手,而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
本节课教材内容共分四个部分: ① 组织文本结构,突出主题信息 ② 利用流程图,描述事件进程 ③ 利用表格工具,表达文本分类 ④ 借用结构图,呈现事物关系
考虑到课程整合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恰当的选择加工工具加工文本,突出文本的主题信息,注重文本的形象化表达;
第二课时:使用结构图、流程图加工文本信息,注重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图形化表达;
第三课时:运用表格工具加工文本,注重文本信息条理化、表格化的分类表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文本加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恰当地表达文本信息;
2、了解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学习如何组织文本信息更好地表达意图。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会根据文本信息表达的需要,选择文本信息加工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培养解决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本课重点是文本信息的四种加工目的和方法。
2、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2013-9-12
当涂县第十五届公开教学周高一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设计:
1、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起点不一,基础不同,就本节内容来说,对技术尺度的把握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来进行教学整体设计,对具体技术的学习以“适用、恰当”为原则,不囿于技术,追求超越技术的信息素养的养成。
2、对工具软件的技术理解与学习要求:
① 工具软件从适应性来说,有许多对于初学习者来说用不到的大而全的功能,而对于信息加工者来说,只要能满足自己学习与工作中的需要,并不需要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所有功能;
② 在学习使用软件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最基本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扩充;
③ 即使学习者不掌握某个软件,他也可以借助“帮助”命令进行学习。
3、为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借助Web课件帮助学生顺利打开学习素材,尽快融入学习角色,并设计了一些半成品学习素材,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设置坡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展示纯文本格式的、富文本格式的、flash格式和Web格式的《再别康桥》的文本案例,让学生体会比较每一种格式的优缺点及其实用性。
设置情境:请帮语文老师做一个《再别康桥》的电子小报或设计一个以诗歌《再别康桥》为主的版面,要求能体会诗歌意境、富有感染力。
任务一:从网页上保存诗歌《再别康桥》的主体文字,作为设计版报的素材使用;
选择使用记事本工具加工表达任务。
选择理由:任务的特点;也可用其他的文本编辑器如Editplus,Ultraedit等,但因记事本是Windows自带的,更为方便。 记事本特点:
记事本是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所有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都自带这个软件。
记事本的特点是只支持纯文本。一般来说,如果把文本从网页复制并粘贴到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它的格式和嵌入的媒体将会被一起粘贴并且难以去除。但是,如果将这样一个文本先粘贴到记事本中,然后从记事本中再次复制到下最终需要的软件里,记事本将会去除所有的格式,只留下纯文本,在某些情况下相当有用。记事本几乎可以编辑任何文件,但不包括Unix风格的文本文件。任务二:将诗歌《再别康桥》简单排版用于打印;
选择使用写字板作为加工工具,也可用Word,但写字板保存的文件默认为富文本格式RTF,体积更为小巧,兼容性更好。
写字板特点:
2013-9-12
当涂县第十五届公开教学周高一信息
“写字板”是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使用简单,但却是功能强大的字处理程序,用户可以利用它进行日常工作中文件的编辑。它不仅可以进行中英文文档的编辑,而且还可以通过插入对象的方式进行图文混排。
任务三:对诗歌《再别康桥》进行图文混排,设计成富有意境的电子版报;
要在文档排版加工中引入图形对象实现图文混排,自由设置版面,这时应该选择功能更为强大的加工工具,字处理工具如金山公司的WPS,微软的Word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工具,今天我们选择用Word来加工完成上课任务。
第一加工任务:风格怀旧
特点:淡雅、静谧,充满怀旧情愫。
操作要点提示:
一、在“页面设置”里将上、下、左和右页边距都设置为“0”,设置好页面;
二、插入背景图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康桥.jpg);
三、插入文本框,将《再别康桥》诗歌里的部分文字粘贴过来,并设置为楷体、小三号;
四、插入艺术字“再别康桥”,艺术字样式“第二行第六列”,字体“方正姚体”,字号“36”磅,文字环绕“浮于文字上方”,艺术字形状“波形1”,艺术字字符间距“稀疏”。
第二加工任务:气息时尚
特点:纯洁、明快、清新,又意味隽永,展现诗人情怀。
操作提示:
2013-9-12
当涂县第十五届公开教学周高一信息
本作品为半成品素材,同学们操作时对照参照图需要添加一个艺术字,插入两幅图片,修改文本框,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对象。技术运用小结:(1)“艺术字”的使用
标题是版面的眼睛,通过艺术字与图形的组合加工,使标题形状、大小和位置有所变化,增加版面的美感,(2)文本框的使用
在编排报刊类文档时,经常用到能在版面中灵活放置文本的工具——文本框。它可以实现横排或竖排,通过与空格的结合使用,可排出不同形状效果
(3)图形对象的组合
排版时通常需要把若干的图形对象、艺术字、文本框等组合成一个大的对象,以方便整体的移动等排版操作。操作方法是按住Shift健不放,单击要组合的各个对象,单击鼠标右健,选择【组合】按钮,将选中的内容组合到一起。
拓展任务:
文本加工选择何种加工形式来表达信息,主要评价参考依据: ※ 文本表达的主题、意图是否鲜明?
※ 版面样式是否符合阅读对象特征及应用场合? ※ 版面布局是否合理匀称:内容层次结构是否清晰?
※ 文字、标点是否恰当?排版是否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 ※ 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根据以上评价依据,同学们看能否对我们今天的案例进行补充加工,也可以修改,以更好地表达主题,体会诗人情感。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完成以上任务来学习根据文本信息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准确、恰当加工文本信息。在加工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不追求大而全,美观而不花哨;经济实用,注重有效表达。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图形化表达、表格化表达,今后在学习了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再来用Flash对这首诗进行声画同步的MTV方式的加工和表达。
在漫长学习生涯上,今天我们只是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有所成。
2013-9-12 4
第五篇:图片信息加工
《图片信息加工》
教学设计
朱
莉
莉
安阳县第四高级中学
《图 片 信 息 加 工》 教 学 设 计
——电子相册制作
安阳县第四高级中学
朱莉莉
一、教材分析
我所用的教材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本节是教材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第一单元“信息的加工”里的“图片信息的加工”一节,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接下来的Excel和FrontPage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将第二章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本节课上。本节的内容应主要侧重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相协作上。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就学过word文档的图片插入、图片调整及艺术字插入等操作,上一章我们又学习了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文字和图片的搜索,同时也补充了如何使用Photoshop。图片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在熟练掌握word中图片插入、调整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又是以后选修网络技术应用部分中网页制作的基础。特别是在电子相册制作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制作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对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媒体及教具的运用
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
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PHOTOSHOP、互联网、教参、课程标准。
七、教学准备
教师:互联网(主要用于学生在查找一些软件的使用和一些学用的素材)、本节课学生分组后所需要的任务、分组的原则及分组活动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学生:在课前复习初中学过的word知识,以及我们上节课讲过的Photoshop内容。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4分钟)
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几个漂亮的相册,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现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如何设计组合自己的照片?
生:看到那么多漂亮的相册,纷纷切切丝语,我们也将能自己设计并制作相册了?!
师:提出任务:全班共同制作一个漂亮的相册,每个小组选择一张照片进行设计(每张相片分两个设计,包括照片的修饰、背景、相框)。
具体要求:
1.照片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充实、积极向上。
2.每张照片要求都为6×6寸大小,方向不限。
3.技术要求:在制作电子相册时应该使用文字、图片、艺术字等
2.组间交流协助;
3.师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
(四)作品欣赏交流(8分钟)
师:1.指导学生将各组的照片汇总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相册;
2.组织学生展示本组作品。
生:1.两名同学将各组作品链接到一起;
2.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作品,并说出设计上的创意及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与协作得到相互启发,使学生巧于手,明于心,述于口,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作品评价(5分钟)
师:1.引导学生开展组间互评;
2.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填写评价表。
生:1.各组同学互相点评其他组作品;
2.填写组内与组间评价表和个人总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成绩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会的地方进行反省,查找原因,以便更正,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归纳总结(3分钟)
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生:
1、本节课完成了什么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