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美文
大二的时候,病休了一个学期,很多朋友去医院看我,其中有个姑娘指着我的眉毛说,你这儿新长了两颗痣,你的命运会有所变化哦。后来,我果然有了全新的世界观。但并不是因为那两颗痣,而是因为08年我所有的经历和我读过的一句话。
那些经历就不用和别人分享了,我可以说说这句话,叫做“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
在大学前两年,我纠结于很多奇形怪状的人际关系里,后来我发现这些人和事消耗了我,他们带来无止境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能量让我对自己失望,对未来失望,对全世界失望。而后我换了朋友圈子,突然世界就美好了。这时我才意识到,他们曾经消耗了我的理想,消耗了我对生活的热情。我本可以用那些和他们一起抱怨人生的时间,来背10页单词,或者读一篇有趣的小说,或者玩一个我喜欢的游戏。
而今天又说起这件事,是因为我有个同事天天向我抱怨她的工作。她说,“我的工作没意思极了”“我不知道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一点也不想干了”“我每天都无所事事,好无聊”。昨天我还安慰她,今天却彻底不想回应了。当时我正忙得不可开交,她又走过来,看着我的电脑屏幕,问“你在干什么啊?我太无聊了。这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那一刻,我特别想把她的脑袋塞到手旁的洛神花茶里,用那杯几乎要馊掉的红水洗洗她油了好几天的头发。
我昨晚又是2点才写完稿子,今天一早以为上早班,所以六点又起来了。去公司看到一个同事休假没回,一个同事刚开始休假,还有一个哥们病假,我就知道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相比于上一份工作,我说不上有多喜欢现在这个,而我也没有叔叔那干一行爱一行的觉悟。但我总觉得,人总该给自己找点乐子。你厌烦于整理新闻和编辑稿件,但你一定能从中找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你不喜欢新闻稿,可你眼前的文章来自于全世界的优秀华人记者,你怎么能无视他们的价值?你想做大新闻,那么中东正是你一展拳脚的地方,你却说不喜欢看大爆炸。姑娘,如果你真的要偷懒,就刷刷微博校内,看看笑话混一天吧。可你的选择是,焦躁地走来走去,在其他忙碌的同事面前愁眉苦脸地说“我好闲”,把负能量传染给每一个人。
我小时候有一个朋友,在外人看来,这人从来没有烦心事。从小家庭和睦,父母都是高官,有文化有品位,有钱有权。但我从认识这人开始,就无数次听到抱怨,抱怨生活太操蛋,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遇人不淑,抱怨怀才不遇。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太多坐享其成的美事,但我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饭也得主动伸手吧,你拽得像大爷还指望有钱拿?那就是电视里说的,你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呀。当然,我从不认为这个世界上付出能和收获划等号,但如果连付出都不付出,回报又从何而来呢?难道你也要找干爹吗?
我妈教育我说,吃亏是福。这话不是要我真的傻了吧唧去吃亏,而是告诉我,有舍才有得。所以我远离了这位从来没有付出却一直在期待回报的朋友,希望其负能量不要波及到我。有些人,比如我那位同事,负能量在于什么都做不来;有些人,比如我这位朋友,负能量在于什么都不想做;还有些人,比如下面说到的L,貌似有着满满的正能量,实则全是消耗别人得来的。就像书里写的美女蛇,吸食精气,然后越来越厉害。
这个周末我计划去深圳买东西,想起上周L同学联系我,说自己在深圳工作了,有空就出来吃个饭。L同学一直是个特别积极向上的人物,向上得让我觉得自己太低劣。他的世界里,周围的人都挺逊的,他以反语践踏他人为乐。哪怕自己混得不咋样,但这个世界却总能衬托他为一朵红花。我想起有两年没见过面了,刚开始看到他的留言也挺高兴的。后来,L用他一贯的口吻问我,你现在是在影视公司还是广告公司啊,名字说得上来吗?我想了想,两份工作,一个民营企业,一个穷国企,自己距离L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周还是别去惊动他的大驾了。同时,我还不由得暗自庆幸,多亏他刚回国没来得及办通行证。哪天来我这儿视察,我可招架不住。
写着写着有点跑题,小结一下,远离消耗你的人,也不要做消耗别人的人。你无法唤醒那些装睡的人,但你可以成为这个浑浊世界中清醒的那一个。
第二篇:别用你的自卑消耗别人美文摘抄
西西拿着BEC高级证书跟我说:“我准备去一个还算比较有名的外企工作了。”
西西是一个把大学前两年的时间都用来宅在宿舍追一部又一部电视剧的宅女,并且她认为追剧的数量代表着她在电视剧行业的成就。因此除了吃饭睡觉和上专业课,电视剧的播放几乎没有暂停过。
直到突然有一天西西发了一个微博:“今天开始我要努力了。”附带BEC考试必备书籍的全套照片。
当然,我也看到了微博下面的评论:
“呦,你不看电视剧了?”“你也开始学习了?”“直接就来BEC高级,你确定?”
西西没有理会这些质疑,而是开始每天“教室-食堂-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
时间一长,一些平时跟西西关系还算近的朋友说:“叫她干吗,人家是要做学霸的,人家怎么会有空跟我们玩。”一些在班级中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的同学说:“你看她现在分享的微博都是英语,好像只有她是出身英语专业似的。”
西西依然每天走在校园中固定的小路上,按照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准备着考试,当然,以之前追美剧而潜移默化形成的语感加上将近一年的刻苦努力,她最终拿到了BEC高级通过的证书。
不过,就算是在这张通过西西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得来的证书背后,我还是听到了一些别的声音:“人家现在可是学霸了,高级证书都随随便便就拿到了。”“人家本来就聪明,要是我,努力一辈子也考不到。”“我从来没看出来原来她这么厉害呢。”
这是两年前我一个朋友的故事,后来这些总在背后盯着她评论她的人因为找到了下一个目标,于是转移战场去“攻击”一个看起来高高瘦瘦的姑娘,听说是因为这位姑娘最近喷着一款牌子还不错的香水。
我们的身边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收获,还不愿意面对别人的努力,比起自己虽然努力却失败,更害怕别人通过努力而成功。
只是因为——他愿意承认大家开始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却不愿意面对最终赢得了比赛的却是你。
他们害怕失败,还没开始努力就害怕最后的结果是失败,害怕自己也会变成别人眼中嘲笑的对象,害怕自己下定决心还是会三分热度,半途而废,害怕说好的一起努力,为什么你就比我取得了更大的收获。
所以他们开始敷衍自己,反正辛辛苦苦付出也不一定会换来好结果,就好像一个全副武装准备好战斗的战士想帅气地披荆斩棘却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一样,这样多丢人,那还是不要去尝试了,至少不会颜面扫地吧。
终于,他们这种不敢面对,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心理变成了不愿意相信别人的心理。
凭什么你努力就可以成功?
凭什么你过得比我好?
凭什么明明我们是一同起步,你却比我优秀了这么多?
我要盯着你,好看到你也会失败。
自卑容易让人嫉妒,嫉妒容易让人盲目。他们看不到自己差在哪里,也看不到你取得成就所走过的路,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你得到的一切都是运气好有天赋,而自己只是没有那个福分,他们用嘲笑的方式来拼命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感。
嫉妒总是狭隘的,因为它总会发生在与你条件相当的人身上。
于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你不能穿高档的衣服,不能挎名牌的包包,不能取得比他们优秀的成绩,不能赚比他们更多的钱,不能在任何领域领先他们。
其实,他们也不过是想通过谈论你,获得那么一点存在感而已。
世上的人千姿百态,我们总会遇到奇怪的人,每逢此时我都会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你要相信,你在生命里遇到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你是那个为自己的坚持依然执着的人,不要理会他人的质疑,向着你的目标继续下去。因为不论别人羡慕还是嫉妒都是另一种对你的肯定,你没必要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停下脚步。路途遥远,总有与你谈得来的朋友伴你一起走。
如果你是那个有点自卑的人,不妨试着相信自己一次,给自己一点鼓励,去追随你的理想并付诸行动,把用来遥望别人的时间铺成超越别人的路。也许,努力依然不一定成功,但在努力的过程中,你总会收获到不一样的自己。
第三篇:离开那些消耗你的人的美文[最终版]
大学时期,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不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交不一样的朋友,和很多人相处。那时候我觉得,多交一些朋友都是好的,朋友是谁不重要,数量多就好,数量多就意味着你的生活丰富吧。
有能够一起吃三餐的室友,能有一起学习的看书的学霸朋友,能有一起玩桌游的社团团员。我以为只要在自己闲暇的时间里,和别人呆在一起,那就是好的,无论那些人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后来我的人生变成了这样:他们说今天去吃烧烤去唱歌,想要我也去参加。有很多次,我不想去,却又不敢拒绝,于是只好坐在一旁一遍一遍欣赏他们的歌喉和吃我并不喜欢的烧烤,一顿饭花掉几个小时的时间和很多无聊的情绪。常常结束之后觉得我这几个小时什么都没有得到,既没有觉得开心,甚至还觉得有点后悔。但是,随着和他们呆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样的社交变得越来越多,我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我却觉得越来越没意思。
随着时间变长,你会发现他们和你相处的大量时间,都变成了对生活不顺的吐槽。常常因为做不来一件事,聊天就变成了充满压力的负能量,又常常因为不想做一件事,抱怨这个世界的规则。”考试真难啊“,”又要挂科了“,”作业写不出来“,“生活费又快花光了”,“又长胖了”,“谁谁谁生活作风不正常”,“哪个女生又换了男朋友”,“快要毕业了工作找不到”,各种心塞各种烦。你会发现这样的聊天内容像一朵云一样扩散,每个人都在应声附和,对啊对啊,我也是我也是,生活就是如此啊。
你甚至不能在他们抱怨生活有多么不顺的时候,说我自己觉得这个世界挺好。不能在他们觉得世界都在给他们穿小鞋的时候,分析其实这个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他们用来倾诉的对象,你必须表示你有同感才行,哪怕这个能量是负的,你也要跟着说对啊世界就是这么无奈,这样你们的感情才能成为所谓的友谊。
渐渐的我的理想像冰块,慢慢的被他们融化了,我开始陷入了和他们一样的抱怨之中,甚至在不断的降低自己的要求,就为了能让自己感觉更舒适,不断的放弃自己的选择。我的热情也被消耗了,我做什么事都开始追求安逸两个字,我没有了对我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想象,我开始觉得,我以前想要的一切,在他们口中就是难,我付出的太多,在他们眼里变成了累,我的追求的热情在他们的影响下渐渐无影无踪。
直到后来我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真正能够照亮我的人。我发现,我明明可以选择更加有能量并且拥有我喜欢的生活方式的朋友。我在一个讲座上认识了个口语特别好的男生,于是我们聊得非常开心,我们交流了很多学英语不一样的方式,我发现我们爱看的美剧口味也十分相似。于是我们不知不觉聊了很久很久的美剧和电影,还有喜欢的国外文化。再后来,他介绍了他的一个女生朋友给我认识,女生十分热爱生活,并且也很喜欢健身。本来我并不喜欢晨跑,在她的带动下我居然也觉得晨跑没那么困难,并且有了个人监督我,以往我不想去健身房的借口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认识新的朋友以后,我们常常在很好的天气里,一起在外面的草地上晒太阳,或者去书店买两本书,看完了交流自己的或者去健身房出两个小时的汗,或者约同样喜欢打球的朋友出来练练球技。我其实也很喜欢聊天,很喜欢出门。但是比起聊生活有多么值得抱怨,或者别人的人生有多么能够吐槽。也许我更喜欢的是听另外那些朋友最近认识了什么样有意思的人,过着什么样的充实生活,遇到了什么样的事又长了见识。比起和之前的朋友晚上出门唱K喝酒吃宵夜,我更喜欢下午的时候出去走走,晒晒太阳。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觉得突然世界就美好了。我明明可以选择我喜欢的生活方式,找到同样喜欢这样生活的朋友,为什么之前我要逼着自己过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去应付别人的喜好,不断的消耗我自己呢,难道和每一个人都玩得来就这么重要吗,把自己消耗得那么疲惫,真的值得吗。
我认真的审视了自己的朋友圈,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如果只是一起消磨时间,有话可讲便可,却没有意识到大部分的时间也许他们身上散发着巨大的负能量,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吃一顿我不喜欢的饭,甚至餐桌上的人可能都没有几个是我真正喜欢的。去干一些我内心觉得很无聊的事情,虽然别人可能觉得很开心,但是我真的无感,因为并不是我喜欢的。甚至有时候,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他们的抱怨,参与那些充满戾气的谈话内容,这样我才能成为他们的一员。那些我本可以更加积极的生活的时间,本来我可以选择我自己想做的那些事情的时间,被这些我自己以为我自己需要的社交消耗了。
这些消耗我的人在消耗了我大量时光之后,我表达了我对他们陪伴的感谢,然后选择了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发现,这种沟通的成本比我想象的要高很多。消耗我的精力和能量,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每消耗一次需要时间恢复和补充。可是我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和一些完全无法给予我能量的人相处,把我自己消耗得十分疲惫,然后完全不知从何处得到新的能量。这样的沟通有收益吗?不,这就是一笔亏本的生意。而之前的我选择花大量的时间和这些人在一起,并且久久不愿放弃。
远离了那些消耗我的人之后,我的人生中的能量开始累积,甚至我自身也开始散发一些能量给了我周围的人,我们的能量交换着,互相充电着。
那些抱怨,那些不满,那些对生活的失望,那些负能量,越来越远。取而代之是充满活力的热情。
有一句话很老了:
你无法唤醒那些装睡的人,但你可以成为这个浑浊世界中清醒的那一个。
所以,不要再让别人消耗你了,你明明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生活想要的样子。
第四篇:别丢了你的表情美文摘抄
多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来看我。这是一个心里有什么话就一定会说出来的女生,她对我说:“老师,这些年,您丢了一样东西。”“丢的不过是渐渐老去的青春……”我淡淡地说。“您丢的不是青春,是表情,是那种丰富生动、打动人心的表情!”女学生盯着我的脸肯定地说。
她坦率直白的话将我的心狠狠地击了一下,也击到了我的面部神经,我显得有些尴尬。在生活的摔打和历练中,我渐渐地麻木起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我的恒定心态。当初那些丰富生动、打动人心的表情早已寻不到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的、程式化的面部形态。
9年前,我刚大学毕业。一个偏远乡镇里走出来的孩子,能落脚在县城做一名教师,不由得让人踌躇满志、欢欣鼓舞。那时的我尽情挥洒着青春年华。和学生们在一起,我为他们的捣蛋故意皱起眉头,我为自己的失误夸张地捶胸顿足,我跟他们握手,拥抱,开怀谈笑,同悲同乐,无忧无虑,表里如一。伤感、懊悔、负疚等所有的心态全写在脸上。眉梢高扬就是诗,眼神激荡就是情,笑容洋溢就是画,心灵颤抖就是意,喜怒哀乐,一览无余。不知何时起,我渐渐失去了这一切,转而耻于让别人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开始戴着面具生活,在人与人的隔膜和戒备中寻找着安全感,揣摩着自己也提防着别人,脸上所呈现的只是机械的符号和莫衷一是的含蓄。曾经的青涩的诗行消失了,曾经的心神激荡沉寂了,曾经的笑容凝固了,曾经的心灵颤抖止息了。而脸上的表情却比铁还坚硬,比冬还萧瑟,比木头还呆板,比憎恨还可恶……
我无一例外地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没有什么真实的表情值得我珍惜,所有的心事宁可嵌入骨头里,也决不在外表上袒露一丝半毫。内心欣喜,表面上却冷若冰霜;骨子里痛彻心扉,表面上却强颜欢笑。我既不哭给别人看,也不会笑给别人听,反而以掩饰为聪明,以暧昧为修养,以不露声色为美德,跟许多人都是越接触越远,跟爱人也是越爱越淡。不知不觉,自私、孤独和寂寞吞噬了我。我曾经尝试改变,却无不以失败告终。是自己没有恒心,还是他人难交心,我不知所措。
就这样,在自以为是中走过了这么多年,在失去表情被同化的日子里警觉、挣扎,自认为没有人会一探究竟了,却不料,我生命中的尴尬和缺憾却被这个坦率敢言的学生一语道破。她说,她为我感到惋惜,她千里迢迢前来看望的不是现在这个失去表情、机械化了的老师,而是那个表情生动、充满喜怒哀乐、表里如一的可爱的人。她还说,曾经的那个人,被她视为榜样和魅力的化身。
表情为表,其实也是人之内在感情的显现。拥有生动表情的人,同时也是拥有生命活力的人,人不能看轻表情,而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内心那样去珍惜、善用表情。喜形于色又如何?眉飞色舞又如何?神气活现又如何?表情因常用而常新,生命因自然流露而朝气蓬勃。一个人不要老气横秋,不要把自己囚禁起来,要以自己独特的生动丰富的表情区别于他人,丰富世界。
学生一边沉浸在回忆中,一边对我说:“老师,那时候,你的嘴角都在跳舞!”我明白她的言外之意,她在劝说和鼓舞我:一个连嘴角都在跳舞的人,生命当中还有什么不能拿来跳舞的?
第五篇:这世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美文
因为到处拍照的缘故,认识了很多朋友,特别喜欢和每天都正能量满满的人在一起,他们让我觉得人生更有意义。当然,并不是要大家时时刻刻都活力四射,而是觉得,有时候需要停止不必要的抱怨。
认识小T也是因为拍照,她千里迢迢地从外地来杭州找我。第一次见她,我被吓了一跳。说不上她哪里不好,甚至可以看出她穿的、用的都是名牌,但明显能看得到她体重超标,发型散乱。她见我眼神奇怪,不好意思地说:“唉,我都长胖了。”
我知道刚才的眼神特别没有礼貌,连忙笑了一下,安慰她:“还好。”
她反而开始苦大仇深,低着头说自己确实长胖了,都是因为失恋什么的。
我想了一下,问她:“你是不是不喜欢现在的状态?”
这是我的心里话,因为我总觉得,如果真的热爱生活,哪怕是个胖胖的吃货,也会不顾别人眼神地快乐下去。
果然,小T长叹一口气说:“是的,非常不喜欢现在的感觉,走在街上好像都老被人笑。”
我觉得奇怪,问她怎么不减肥。小T的眉毛拧在一起,气馁地回道:“这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等你吃胖了你就会发现,瘦子可以很轻易地长时间保持一种瘦的状态,胖子却很难减下来。”
当然不必举我是怎么瘦下来的例子了,因为小T现在已经完全困在了自己的想法里。
之前浩森老是叫我文胖子,这个外号后来传开了。
说也奇怪,巡拍和工作这么久,应该是很累的,但我的体重一直没有多大变化。直到去年下定决心每天出门跑步,我才瘦下来。
小T现在的想法,和从前的我有些类似。以前总觉得体重并不重要,但偶尔听到有人恶意调侃我是个胖子时,心里还是有点难受。
当然,随便调侃是不对的。但更重要的是,事实上我自己也对这种胖胖的状态不满意。毕竟大家现在都喜欢小鲜肉,其实这也是人们内心想法的影射——人人都想要漂亮。
我是个俗人,虽不至于为了好看做很多事情,但还是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同样是因为工作认识了不少俊男美女,他们并不是很多人脑补的那样不思进取,光是我认识的女模特,有很多都是在不断地控制自己的体重。节食、运动,还有各种“旁门左道”,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我慢慢从他们身上发现,大部分好看的人,为了维持自己的漂亮也要付出很多努力。
所以,让我意识到该减肥的,不是因为别人言语的过分,而是明白自己的内心也是渴望变瘦的。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我几乎只要在杭州就会出去夜跑。连好久不见的朋友看到我,都说我有了尖下巴。
我跟别人分享这些,并不是鼓吹减肥有多大的效果,而是觉得,大家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小T这样的人我见过太多了,包括觉得自己很穷又不肯努力的男孩,还有想放下一切去偏远小镇上住的朋友。他们最终都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为此懊悔不已。
可人生哪有这么简单?
一个人当然可以因为自己懒惰而不去减肥,但与此同时,你并不能完全离开那些嘲笑的声音。嘲笑是不对的,可这世上永远不会有完全正确的。
真的想要减肥,那就减吧,努力的时候,想想这世上还有那么多人努力地想要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跑跑步、做做运动又算得了什么呢?最可悲的是,想要拥有一个好身材的同时,又不肯付出一点努力,才是最不快乐的。
心里不由得感叹,似乎这世上,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努力生活。
大家都在往自己想要的状态奋斗,而那些不必要的抱怨,还是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