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城市-摘抄与笔记

时间:2019-05-15 10:1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看不见的城市-摘抄与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看不见的城市-摘抄与笔记》。

第一篇:看不见的城市-摘抄与笔记

喜欢的一本书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摘抄与笔记

我向往城市,却一直认为自己骨子里不属于城市。而关于属不属于城市的问题,是在有一天发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读到“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时,我突然意识到——没有谁属于或不属于城市,我们难以释怀的是:在任何一个城市,我们都会感觉自己“已经失去”,因为我们总会认为,我们本来是能“曾经拥有”的。

《看不见得城市》故事背景非常有趣:借马可波罗与忽必烈的故事,讲一个大大的帝国,一个大大的世界,你走不到去不了的城市。“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看清一个图案精细、足以逃过白蚁蛀食的窗格子。”马可说他到达过这些城市,而可汗认为马可从没离开过花园。故事写的好:“可汗努力全心沉浸于棋局,但现在他却忘记了为什么下棋。„„帝国国库里的奇珍异宝不过是虚幻的表象,最终的胜利也不过是一方刨平了的木头:一无所获„„”

有人说:这真是一本很好玩的书,看了目录就觉得有趣,再看几篇,深刻地感到,原来书也能这样写,异想天开,胡思乱语,不过,真的很休闲。不求甚解地读书是件幸福的事。我也向以愉悦为第一要事,尽可能少动脑子地去欣赏。也有人讲:唯美小资,词藻浮华,虚无缥缈,看不见的城市,所以完美,不曾拥有,所以向往。一旦有了浅显的思考就欲罢不能了,卡尔维诺的文字极具画面感、空间感,他总是用绚丽的笔调描绘着他那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语词质密、修辞乖张。比如形容贵族落寞的忧伤——“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在黄昏时分袭来,带着雨后大象的气味,以及火盆里渐冷的檀香木灰烬的味道。”

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符号,城市与贸易,城市与眼睛,城市与名字,城市与死者,城市与天空;轻盈的城市,连绵的城市,隐蔽的城市——这是卡尔维诺在尝试良多之后确立的体系构造。

地狱,天堂,生死,你我,皆同在。静默和语言是一样的。最后一段,波罗说:“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首关于旅途关于人生关于梦想的诗歌,其中没有野心,也没有爱情。旅行者能夠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不管是城市,爱情,还是父母。

算了,不摘抄了,多少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市,又为了自己的想象搬去一个城市。这种固执真是既可爱又可悲啊。

第二篇:看见与看不见美文摘抄[推荐]

一个急诊科医生,看见一位父亲蹬着一辆破三轮车,停在抢救室门口。车上,他的孩子患有重症,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他在北京靠卖晚报谋生,钱花尽了,他只好说:“我们已经没钱治了,谢谢你们的好心!趁孩子还有口气,我要把他拉回老家。”这个医生又看见这位父亲把孩子的气管插管拔出来,看着孩子的氧气从100%降到92%,再降到85%……他看见的不仅仅是这些,过了格外漫长的30秒,他终于大声地吼了一句:“插管!”话音未落,“啪”的一声,身后马上递过来一个喉镜。原来,护士把这些都看在眼里,随时等候医生的决定。3周后,孩子顺利出院。父子俩跟医院签了一份长达30年的还款协议,每月还200元。即便这样,他们还是经常还不上。

我们相信,这个孩子会一眼看见世界的美,真正的美。但另一边的残酷又衬托出他们的卑微弱小,却丝毫不影响他也表现出同样的美。出院以后,这个孩子经常会在分诊台的窗前,扔下两份当天的晚报,转身就跑。医生说:“每次他来,为了他的自尊,我总是假装没看见。”当他转身飞跑时,医生却又目送孩子的背影,直到看不见。

在这种看见、看不见和假装没看见之间,有多少美和温暖在流转!于是几个人之间重新有了一个世界、一个人间,对他人小,对苦难者却无穷大,所以我说这就是他们的天地人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事中的人没有辜负青山,自己就是青山。而那些选择性目盲、心盲的人,他们辜负了自己,辜负了青山,也辜负了世界和人间。

这个医生在故事中写道:“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最难的部分永远不是技术。”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我最难的部分又是什么?”看见了却假装看不见,看不见却假装看得见,这些是最难的部分吧!

有人说:“一眼看上去美的,就是真正的名画。”看见美,发现美与不美,并不难,这是人的一大幸福。想想盲人就知道,仅仅“看见”,也是难的。

一个曾经是正常人的盲人告诉我:“只要能够重新看见,不管看到什么,我都会感到幸福和快乐。”我问他:“第一眼看见的是丑陋与残酷,也能感觉到幸福吗?”他说是,因为全盲时,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样子,说混沌一团也好,说一塌糊涂也罢,终究没有区别,无所谓美或者不美。而一旦能够看见,这个世界就不再是一个样子,光线将眼睛点亮,其实心也被点亮,一眼便能看到美或者不美,这种感觉值得人回味。

我常在盲人朋友那里做按摩,我能看到他的脸,但他看不到我的脸。我一次一次地希望他能复明,这个希望比欣赏他的内心更强烈。那种有眼无视的人同样令人伤感,他看见贫穷照样奢靡,看见苦难照样冷漠,因为眼睛看见后,内心却选择了盲,令人扼腕叹息。

盲人朋友的心灵明亮并不能代替他对光明的渴求,外在的看见跟内在的看见并不冲突,自己看不见或者别人看不见毕竟都是缺憾。对生命冷酷,自己也受冻;对世界不善良,自己也不美。世界看见我,我也要看见世界。我看见你的美,你也要看见我的美,单单藏在内心怎么足够?

第三篇:《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

今年寒假的某天,去上海书城,穿梭在琳琅满目的书架间,眼珠飞快地转动着,视线一下子定格在《看不见的城市》这本书上,心里一下子对这本书起了兴趣,随即马上买下了由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写的虚拟小说《看不见的城市》。

回到家,把这本书放在枕边,每天翻几页,慢慢走进书中马可波罗对忽必烈讲述那50多个虚拟城市。我对朋友说,这书你可能

不喜欢,卡尔维诺一直在胡言乱语,而自己看完了也没有那种惊喜的感觉,只是觉得某天某时的自己会随意翻开再看,这不是一本我一下子能读进去的书。说实在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骨子里不属于这个城市,身体流淌着流泪的血液,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喜欢蓝天大海草地青山,喜欢去看路过城市中那些人们的生活。

书中马可波罗对忽必烈说的:“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

是的,当我旅行时漫步在陌生的城市街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把她们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相比。即使每个城市的风格不一,虽然很多东西和人很陌生,但我总试图找到一些相识之处,于是,会很容易地与萍水相逢的(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人坐下聊天,好像很久自己就与他们互相认识,好像自己曾经就在那里生活。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也许你会感到惊恐,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你有一对可以聆听的耳朵,因此总能发现不同的故事,而且会把这当成是很大的乐趣。我觉得,书中讲的更为透切,“听的人只会记得他期望听到的东西。我有幸得到你聆听的描述是一个世界,我回国后第二天流传在搬运工人和船伕之间的却是另一个世界;假使有一天我成为热那亚海盗的俘虏而跟一个写探险小说的作家囚在一起,那么我也许会在晚年再讲一次,让他笔录,那又是另外一个世界。决定故事的,不是讲话的声音而是倾听的耳朵。”

确实,决定故事的,不是说话的声音而是倾听的耳朵,我喜欢按自己的眼睛去研究城市的一切,对于每个人,每个城市都是有生命的,生命是看不见的,但可以用心去触摸。

每个城市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是不一样的,是看不见的,如果以后我要去旅行的话,我一定会带着那自己选择聆听到的故事,回到生我养我的城市,心情必然会有些新的触动,让熟悉的城市和路过的城市混合在一起,使它变成自己的城市印象,我的城市也将越来越有生命。

追寻的东西永远在前方,而且,即使是过去的事,那过去也随着他的旅程逐渐改变,因为旅人的过去是随着他所走的路径而改变的,人在远方城市的陌生环境中愈是觉得迷失,对于途中所经的其他城市愈能了解;然后他回溯旅程的各个阶段,开始认识他最初启航的城和年轻时熟悉的地方、家乡的环境,不是吗?

书读完了,不知何时又重读。

第四篇:《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

再读《看不见的城市》有感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关于马可•波罗给忽必烈汗讲述城市的小说,或者说是关于概念城市的寓言式随笔,在意大利语中,曾以题为“幸福的和不幸的看不见的城市”发表过,书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城市:记忆的城市、欲望的城市、连绵的城市、符号的城市等,读了这本书,忽然觉得自己天天生活的最熟悉的城市越发的陌生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楼,越来越多的车,越来越少的空气,越来越少的绿色,越来越少的古迹…

有谁知道我的祖母生活的那个小院在哪里? 有谁知道小时候院里的绒花飞到哪里去了? 我们一直在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拆了又建,建好了又拆,为什么呢?我觉得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并不能够让一座城市显得大气,反而显得呆板而惶恐,距离我们的生活越发遥远,冷冰冰,灰蒙蒙。说到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盖多少栋楼,城市发展的规模再大,也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生存的环境不舒适,大家便不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即使自然环境和气候没有那么理想,我们的城市也应该感觉人性化一些。

遥想当年,我曾经痴迷我现在所生活的城市,她大气,热情,低调而又奢华,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年轻人可以怀揣着梦想大胆阔步的前进。能够找到风光体面的工作…慢慢的我发现,我所向往的城市又是那么的浮躁和喧嚣,冷静下来之后想想自己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还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平心静气 安逸生活的家园?生活在城市里很像跟恋人相处,有时候觉得她很妩媚,非常吸引我,离开他时会有些许的不舍。爱她,呼吸着她的气息,依恋着她,迷失在其中,失落在其中,愿意迷醉在她红酒般的血液中;也有时候会嫌弃她,觉得他有些许的不足,大而不当,土气十足。炎热无比的夏天,寒冷干燥的冬天...天快要黑的时候,看着窗外灰朦的雾色,高高的大楼上都亮起了各色的霓虹灯牌,打着眼花缭乱的广告,宽宽的马路上排起了堵车的长龙,形色各异的人们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这一刻,我犹豫了。一年后,我是去是留?

第五篇:《看不见的城市》解说词

看不见的城市

——元大都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这是一座元代的石桥,一只元代的巴夏,仿佛是暗藏在繁忙都市中的幽灵,默默守护在城市古老的中轴线上;一面湖水,一个北京700年不曾干涸的繁荣之梦。在它的身上,记录着一个城市700年前,城市创立之始的玄机。这一条条水系错综扭曲,自然的、人工的,纠缠成城市的血脉,城市的欲望随之蔓延开去,一直到天的尽头„„在现代北京繁华的街道间,古老的通惠河优雅地转了一个身,然后,就消失了。就算在北京,还有多少人记得她真正的身份?记得它河床下深埋着的昔日辉煌?记得那座业已湮没的元朝故都?

十三世纪,一个彪悍的草原游牧民族来到河边,饮饱了雄骏的战马,随即,焚毁了繁华一时的金国中都;熊熊的大火燃烧了一个多月,文明的城市化为一片焦土;在十三世纪初,这样的大火正在欧亚大陆上燃烧不断,从临安城直到多瑙河畔,城市文明在草原征服者面前不断倾颓,数以亿记的无辜百姓遗骨荒堆。残酷的征服为历史提供了众多伟大的名字——成吉思汗、窝阔台、拖雷、蒙哥„„一个个苍狼白鹿的子孙撼动了世界,用鲜血和烈火在历史上镌刻下了自己的姓名,在大蒙古国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的战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据说,伟大的成吉思汗面对着脚下的城市废墟,曾经抑郁地说:“假如有一天,我的子孙和臣民们都住进了泥做的房子,那么,我所一手缔造的帝国,也就走到了尽头„„”

大蒙古庞大的版图很快到达了它难以逾越的物理极限,广袤的国土使消息和给养的传递都漫长得以年记数。成吉思汗留下的帝国四分五裂,竭泽而渔的战争和部族式的统治使曾经富庶的江山大地一片凋敝。

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依靠武力夺得大汗的宝座,但是世界的广袤开始让伟人感到自己的渺小;他来到在战火中幸存的金代离宫,为了继续帝国的统治,而不重蹈历史上许多军事帝国昙花一现的夙命,他必须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前辈的道路,他决心开始改革,使蒙古从单一的游牧经济形态向多元化、尤其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过度。他的改革将彻底改变蒙古国的统治方式,蒙古人,即将要谱写出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

在修葺一新的藻井底下,精雕细镂的渎山大玉海被倒满美酒,汉家精美的容器里面装满了蒙古汉子的豪迈。君臣欢聚一堂,按照草原的方式尽情夜宴。就是他们,刚刚粉碎了蒙古内部贵族的保守势力;就是他们,即将把蒙古带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时代;就是他们,即将兴建一座伟大的城市,以成为他们万世不灭的纪念碑。城市,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名称,即将成为蒙古文明的新的主题。

第二章:城市的建立

700年前,这里的山岚中龙象辈出,一片片阡陌分明的土地上撒满了智者的汗水。金朝末年,一名僧人来到河北紫金山,在这里结庐讲学,一时间名声广博,四方才子趋之若骛,紫金山学院由此闻名天下。这名僧人,就是子聪和尚——刘秉忠,他和他的门生几乎支撑了忽必烈大帝文人幕僚的半壁江山,张文谦、王鹗、张易、还有后来极为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都在其中。

刘秉忠也曾经辛勤耕作过,也许就在那个时候,看着辽阔无极的天空与大地,他的心中升起了一座几乎完美的东方城市。正是刘秉忠,向忽必烈提议,在现在北京的位置上,兴建元帝国的都城——元大都。

刘秉中决心建设一座完美的帝王之城。中国传统的建筑典籍《周礼·考工记》里面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在由金砖砌成的地基上,从城市中轴线铺展开来的城市优雅对称;从南边的离正门到延春阁乃至大明殿、中心阁„„所有主要建筑都随着中轴线展开,成为城市的基础建制。天圆地方,1 一座四四方方的大城成为中土的象征,中规中矩的建制里面居住着中规中矩的人民。九横九竖的笔直街道又将这个四方的大格子分割成许许多多小方格子,坐落着各个机关、衙署、乃至普通的民居。横九条、竖九条的大路成为城市的骨架,无数细小的胡同成为血管,流动着元大都的五十万居民。大都城的十一个城门吐故纳新,拥有不同血统的臣民们在天子脚下开始融合,有压迫、有斗争、有歧视、也有和平共处。大都的十一个城门都根据《易经》的典故命名,所有机关、衙署根据八卦的方位兴建。国人以左为尊,因此祭奠祖先的太庙位于城市左手方位,蒙古的历代大汗将在这里享受万世香火。与太庙对称的,则是社稷坛,用来祭祀江山大地,保佑一个强大的民族国祚绵长。

刘秉忠在设计城市的时候对它寄予了深厚的希望,这从他给每个城门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比如,西北方的城门被叫做‘健德门’取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意思,还有,东南的城门名叫‘齐化门’,这是希望元朝的统治能够使万民一齐感化,这些典故都出自刘秉忠精通的《易经》,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在帝国统治的最初日子里,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无处不在,大蒙古国展现出兴旺的开国气象。

刘秉忠呕心沥血设计的城市将由一名杰出的色目人建筑师也黑迭尔丁来完成。帝国的庞大财富都开始向都城汇聚;同时,京师附近的三万多民工被征集而来,与世界各国的能工巧匠汇集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汉人的杰出智慧、色目人的精湛建筑技法在这里即将融合一体,化身成一座伟大的帝王之城。

这就是自周代以来帝王心目之中的理想大城,但是几千年来,由汉入唐,直到元代,才第一次由一个游牧民族兴建了一座几乎完全符合这些规范的城市,因此,元大都不能说不是中国建筑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段篇章。

城市,忠实地反映出主人的思想。因此,从一开始,这座城市就注定成为兼容并蓄的世界之都。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在这里得到理解和包容。各个族在这座城市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并且很快与原有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因此,这座城市不但有雍容华贵的大屋顶,也有庄严的哥特尖顶,堂皇的清真寺穹庐„„开放的城市、开放的胸怀,成为大都繁荣的基石。

第三章:城市的繁华

1271年,大都的主体建筑基本完工,北京伟大的中轴线从此确定下来,从大都南面正门丽正门内、通过千步廊至皇城灵星门、过金水桥直抵宫城南门崇天门,穿过宫城前大明殿和后宫延春阁、到宫城北门,过御苑、万宁桥、最后到达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这条中轴线两侧布置着对称的建筑群,景深宏远,普遍采用了用高大建筑物“借景”成为道路坐标的规划手法,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城市规划中很少见到的。

城市内的胡同沿东西走向平行排开,这是总结了宋代以来开放的街道规划体系的产物,这样的主干街道成为城市主要的交通网络。南北向的居民建筑向阳背风,院内充分绿化,安全而幽静,院落与街道体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北京城著名的胡同结构。这种城市体系700多年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最初的规划具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存在的奇迹,证明了刘秉忠的规划,是一个伟大的规划杰作。

这一年,美滋滋的大汗忽必烈开始在新落成的大殿里接见文武百官的朝拜。他煞有介事地宣布自己统治下的大蒙古国从此改国号为‘元’,这个国号将代表着中国历史中重要的一段篇章。而这个名字,还是他的汉人朋友刘秉忠选定的,典故仍然出自《易经》,因为里面开宗明义地说:‘大哉!乾元!’;元,就是源,也就是万物的开始。毫无疑问,这时的忽必烈也和中国所有的皇帝一样,满怀着秦始皇万世由我开始的愿望,作为天子,他觊觎一个万世不断的帝国江山。

庞大的城市在天子脚下渐渐地经纬分明了,人口开始向帝王之城蚁聚。为了解决大都 2 50万人口的衣食,必须将南方富庶地区盛产的稻米和丝绸不断地输送到帝国的心脏。由郭守敬负责,开始了又一次拓展大运河河道的工作。为了解决西高东低的天然障碍,郭守敬沿河修建了许多水闸,一段段地将粮船抬升到目的地。他将高粱河水系与大运河连接起来,使运河终于直接流淌到了北京。什刹海北的积水潭成为运河的起点和终点,南方的给养能够直接卸载到皇宫墙外。彻底解决了大都的给养问题。通惠河,成为千里大运河的延伸,北京城的一条生命线。700多年后,当我们再次整治北京水系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开挖引水渠的最佳方案,就是郭守敬运用简陋的勘测手段所测量出的线路,而通惠河,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于是,在伟大的大都城里,西方万里迢迢跋涉而来的骆驼队和千里大运河泊来的商船在帝国的中心汇聚。1275年,在元朝历史上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年头,大都奢靡的工程还在继续,帝国的征服也在不温不火地按照计划进行着。对于编年史,这似乎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记的年头。可是这一年却发生了一件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小事,以至于几百年之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一年,一名基督徒从意大利不远万里而来。这个人,就是马可波罗,他见证了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在这里随意交流,元朝的纸钞成为四海衡准的通货,富足和繁荣,充满在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商业的繁荣促进着文明的融合。这种繁荣和融合最终成为元朝一代最伟大的统治成就。

第四章:城市的衰败

没有人能够能够知道伟大的忽必烈是更喜欢他赫赫的王城还是他草原上金色的大帐?事实是每年端午节之后,大汗都要率领着他严整的近卫部队,离开大都回到蒙古民族发迹的北方草原,大汗在那里仿佛能够恢复童年的快乐,他恣意地围猎、欢宴,一直待到汉人传统的中秋节之后。中秋节之后,大汗的浩浩荡荡的军队回到大都,伟大的君王天神般稳座在四头大象驮负的行辇上,接受道路两边多如蚂蚁的人民的膜拜,大汗缓缓地进入迷一般的内城,给跪拜的人民留下无穷的遐想。可是,没有人知道,这时,年迈的大汗已经被痛风折磨得痛苦不堪。晚年的大汗忧郁和沮丧,王朝内部党争不断,蒙古贵族的叛乱毫尽了大汗最后的生命,垂暮的大汗不得不御驾亲征,带着病痛和苦闷去平息堂兄弟的叛乱。战争一直持续到大汗谢世之后才暂时平息。但是,继承者们不但继承了大汗的广阔疆土,也继承了大汗没能解决的所有问题。元朝短暂的统治很快就被推翻,明朝取而代之,他们在攻克元大都后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拆毁大都宫殿,以便消除旧王朝的王气。但是城市的规划和所有街道系统基本保持完好,一直持续到今天的北京。

一个王朝隆重谢幕,七百多年前的城市究竟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如果你有机会从天空俯瞰它的话,你会被它宏伟的城市布局所震撼的!北京的旧城不但是亚洲城市模式的典型实例,也是尚存于现代城市之中继续使用大面积古代城市街道规划的唯一例证,它在世界建筑史上,没有第二座城市可以与之比拟。一个完美的规划从忽必烈和刘秉忠的时代留传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座贯穿中国700多年历史的城市并没有消失、死亡,还活生生地为我们所用,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没有一个城市能够比拟的。

下载看不见的城市-摘抄与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看不见的城市-摘抄与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摘抄笔记

    摘抄笔记,非常好的经验! 1、 研究学习方法 2、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 3、 培养自我约束能力,有意识的增强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 4、 激发兴趣与需要。 5、 明确行动目的和要求。......

    猎人笔记摘抄与赏析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猎人笔记摘抄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好词摘抄:1 。 大......

    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美文摘抄

    在一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位教授,此君一遍遍向我吹嘘自己出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论文、做了怎样数量的课题,在业内具有何等的知名度。我立即怪自己孤陋寡闻,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圈......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五篇材料]

    心中的城市靠着自己去寻找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 卡尔维诺笔下的“城市”,梦幻般存在,真实与虚幻碰撞,让城市蒙上神秘的面纱,赤裸裸的展示城市的身躯,让人们充满幻想。 书......

    读书摘抄笔记

    寒假读书摘抄笔记(一)名著或名家作品阅读 班别: 姓名: 【阅读书目推荐】 中考必考名著推荐:《朝花夕拾》;《繁星 春水》;《童年》;《骆驼祥子》;《名人传》;《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

    摘抄笔记5篇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阳光落在春的枝头,日子便绿了。2、美丽是危险的,象因牙死,狐因皮亡。 3、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整个春天还是你的。4、长得漂亮是优势,活......

    西游记摘抄笔记

    西游记摘抄笔记 西游记摘抄笔记1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伟大的小说家吴承恩。本书根据南宋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名间流传的唐僧取经......

    读书摘抄笔记

    读书摘抄笔记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