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学点拨训练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我校数学组在学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实验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确定了“自学、点拨、训练、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由老师教会学生到学生会学,最终达到不用教,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自学 点拨 训练 提高
我校数学组在学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实验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确定了“自学、点拨、训练、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由老师教会学生到学生会学,最终达到不用教,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实验,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下面我将此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自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会学数学、乐学数学、善学数学。
自学使学生在课堂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学变主动学,在学习每节内容前先布置预习,因学习内容的不同可安排课前预习或利用课上时间预习。在预习时布置预习提纲,既有对所需知识的回顾,又有对新知识点简单的整理与归纳。学生课前必须深入地学习书中的内容,做到先知先觉,否则既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能提出疑问让老师解答。
二、点拨环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重在“导”,即教师应由主演到导演、由台前到幕后、由主讲到点拨,要求教师点在学生学习的困惑处、拨在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由善讲到少讲、最终精讲。老师的点拨往往是针对学生的疑问,学生每节都要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看谁提得多,提到了点子上,谁就自学的收获大,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拨这一环节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课时老师除了回答学生的疑惑外,不用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特别细讲。每节课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得很周到,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做精心的准备,以防难往了自己,这就迫使老师每一节课从不敢怠慢。
三、训练环节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始终把握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注重题组训练,习题的安排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2)典型性原则;(3)题量适中的原则;(4)趣味性原则。
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各类教学辅导用书,却很难选出一本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书,这样一来训练环节与“小篇子”教学要融为一体,可称得上珠联璧合。我们的小篇子每节课一张16开纸反正面全印上题,全组教师经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然后有一人执笔形成。
有时训练在数学课堂上贯穿一节的始终。在处理教材上的探究环节时,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设成几个小问题,降低难度,学生易于接受。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一节,已知两边及夹角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设置本节的目的在于测量后得出结论,然后再应用结论。在探究这一结论时,我把两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画在学案上,让学生动手去量,发现两个三角形相似,大大节省了学生自己画图时间,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再有在学案的设计上可弥补教材的不足,整节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全呈现在一张小篇子上,有时在课堂的后5至8分钟进行课堂检测,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鞭策作用,力争做到当堂清。
四、提高环节
提高环节是学生学法和教师教法的共同提高,是师生总结、完善、求新的过程,是对新知识再认识、得以升华的一环。
提高环节习题可打破章节,设置一些综合性习题、能力提升题或近几年中考题,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还要因教学内容而定,切不能拿来就用。有些内容学生受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时间紧等因素的制约,自学是学不会的,这样就要求老师必须采用讲授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规律、方法、技巧也需要老师的导、教才能被学生接受。若所有内容都采用此教学模式,不但走不成捷径,还会多走弯路,学生该会的没学会,打消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在数学教学中,我将坚持不懈地运用此教学模式,这是一条适应新课改之路。但在尝试中要大胆改革,敢于创新,不断完善并发展此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探究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阶段汇
报
陕西延安中学教科处在2006年初向省上申报了“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我校生物教研组也参与了这个课题的研究,生物课题组由教研组长孙义全担任课题组组长,组员由白冬梅、高山、冯慧琴、李红、刘燕、汪亚龙、杨文龙、赵君梅、刘娜等老师组成。选取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并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设定平行班作为对照班展开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课题实施前期准备情况
1、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初步掌握了国内部分学校对此课题的研究情况,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开阔了思路。
2、在申报省级课题之前我们已经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根据此课题的特点,课题组成员用一年时间编写高二生物《学案设计》第一册和第二册,本资料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章节顺序编写,目的是为开展“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做前期准备工作,本资料由自学引导、学法指导、典例剖析、随堂训练和实践训练五部分组成,其特点如下:
(1)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的课题研究宗旨
本书是以“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为宗旨进行编写的,“自学引导”部分给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并通过填空方式初步检测和巩固预习的核心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法指导”部分为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妥贴、精辟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点拨,排除预习自学障碍,也为课后的知识延伸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典例剖析”注重典型性,避免随意性,注重解题的技巧、思路与关键,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联系,避免孤立性,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规范、全面、精确地解答习题;“随堂训练”分A组(基础题)和B组(提高题)习题,配置精,将重、难点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渗透到练习题中,学生可依据老师的点拨归纳来把握知识要点和方法,并能克服盲点误区;“实践训练”也分为A、B两组习题,使学生练有目的,练有方向,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知识容量。A组(基础题)和B组(提高题)习题为学生分层训练创造了便利条件,使一般学生能便于掌握基本知识,好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上均有相应提高。
(2)紧扣大纲,针对性强
本资料紧扣教学大纲,深入浅出地分析重点,突破难点,揭示疑点,并能把相关知识恰当地渗透到习题中去。
(3)引导、讲解、解析和训练相结合
本资料能全方位辅助学生学习,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好的优
用心
爱心
专心
化了生物教学,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注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
注重知识、问题、能力、思想的有机融合,阐述问题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领会解题思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更大的收获。二、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第一年在高二年级开展对照研究,我们的做法和进展情况如下:
(一)班级分组、学生分层次
每位教师把自己所带班均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将实验班每班生物学习成绩中下以后的学生确定为A层次,约占班上总人数的1/4,生物学习成绩中下以上的学生确定为B层次,约占班上总人数的3/4。对照班不分层次,采取统一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习题训练也不分层次。
(二)课前准备
1.在讲每个课题前,为学生印好自学提纲,包括学习目标,课文重点和难点,每个知识要点需要掌握的程度(了解、识记、理解和应用)和思考题。
2.向学生提前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依据课文、自学提纲、参考《学案设计》进行自学,疑难问题学习《学案设计》上的“学法指导”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同学讨论解决,通过上述方式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疑难问题清单,以便在课堂老师的点播下进行解决。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后完成《学案设计》上的“自学引导”,让学生自测自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 1.教学程序
我们的课堂教学分为五个时间段。前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采用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或讨论,教师板书完成笔记并内化知识、加强记忆。第二个10分钟,对学生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补充和完善。然后用8分钟时间对《学案设计》上的“典例剖析”进行讲解,用10分钟时间进行分层训练,让A层次和B层次学生分别做《学案设计》上的“随堂训练”中的A组题和B组题,允许学生讨论,对存在问题的题目教师引导、点拨进行解决。最后用2分钟时间进行作业布置,让A层次、B层次学生分别在课后分别完成《学案设计》“实践训练”中的A组题和B组题。
2.教学特点
在构建“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中,我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统一为宗旨。我们的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作好课前准备工作。在上每节课前教师能认真互研吃透教材,学习有关教辅资料丰富知
用心
爱心
专心
识,精心思考备写教案和编制自学提纲。
(2)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在实验中,我们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在探索中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对不同的课型突出不同方法。如探究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品质,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创造情境——定向自读——师生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讨论式: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程序为“指导预习——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点拨小结——反馈练习”。尝试式: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习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再次练习”。情境式: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境——分别主讲——归纳小结——反馈练习”。
(4)加强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实验中,我们十分重视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要方法是有:改变座位编排形式;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当小老师;组织学习互助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5)加强教学信息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每四周进行一次学生问卷,问卷内容有:导读提纲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有何建议,对课堂教学程序有何修改建议?对引导点拨是否满意?有何好的设想?能否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你认为自己学习生物是否很费力?而且每次问卷题目设置依据教学情况进行变化,通过问卷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用相同的测试题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师生座谈会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中获取有价值的教学思路。
三、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1.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高2007届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展了课题研究,期中生物考试10个实验班平均成绩为78.3分,10个对照班平均成绩为74.8分;期末生物考试10个实验班平均成绩为76.7分,10个对照班平均成绩为71.6分。高2008届从与第一学期开展了课题研究,期中生物考试10个实验班平均成绩为74.8分,10个对照班平均成绩为71.3分。
2.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应变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3.教师从辛苦的填鸭式教学中解脱了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水平的不断提高,并迅速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中高山老师采用“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上的展示课《生态系统的结构》荣获陕西延安中学首届新课改展示周优秀教师称号,在该模式下的赛教课《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荣获延安市2005年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获陕西省二等奖。汪亚龙老师采用“自主学习、引导点拨、分层训练”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参与了“全国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选拔参赛课”活动,并制做了教学录象。
四、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如还不能很好的将多媒体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引导点拨的思路、方法还需进一步提高。
2.年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启发、点拨还受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强的限制,教学中存在教材吃不透、处理有时欠妥,课堂应变能力不强等问题。
3.对教学过程研究多,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对课题研究总结不够,撰写相关论文少。
五、后续研究计划和保持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加强与教育专家的沟通,多请其指导,帮助我们解决研究中的困难,使课题研究有所突破。
2.加强与我校该课题的其他学科组之间的交流,使各课题组互相借鉴、集思广益,共同提高。3.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方式,加强听课评课活动和课例交流活动,加快课题研究的进展。4.加强课题研究阶段性的总结,注重课题研究论文的撰写。
5.强化教研活动,每周的教研提前一周布置并确定主讲人,人人准备教案,会上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可行的教学方案。在下一次的教研会上对上一次的教学情况进行讨论,肯定好的做法,修改不足之处;布置下一次课题内容、确定主讲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人际间口头或书面的交流。如果学生们学了一篇又一篇课文,仍不知该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文字,那么语文的教学是失败的。语文课本作为学生的学本,就是作为范本让学生模仿学用的。于是,抓住每篇课文中存在的语言训练点,在课堂中落实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做到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
那么该怎样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切合实际,把握训练目标
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有的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目标的制定要做到准确和集中。
“准确”的依据是教学大纲中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能力训练的内容应该循序渐进,而教学的现状却往往不是简单地重复就是“跳跃式”地超前。
“集中”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在一节课内,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需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
怎样选择呢?总的说,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与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如课文《落叶》,大纲要求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为重点,可以选择两个句式作为教学“例子”。一句是“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句式是“树叶怎样落下来”。教学时我让学生说说“一片一片”换成“一片片”行不行,“落下来”与“飘下来”是不是一样。检验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教师可把“树叶”换成“雪花”,让学生说说句子:“雪花从天空中一片一片地飘下来。”学了这个句式对低年级学生很有用,懂得这一类句子的表达方法。另一句是“树叶落在沟里,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它的句式是“树叶落在什么地方,小动物怎么样。”教学时,只要把重点落在上述例句上,然后利用句式基本相同的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读读说说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蚂蚁、小鱼怎么样。选择具有规律性的词句和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这样的“点”在一篇课文中虽然不多,但却起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二、围绕目标,确定训练主线
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转变为安排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后者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运用的能力更是阅读课重中之重。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安排教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应该:
1、训练的原则要做到“三个统一”,即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语文训练与发展思维相统一,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相统一。阅读教学的语文训练是在表情达意的活生生的语境中进行的,是在指导学生阅读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训练不能离开语言文
字所表达的内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在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找出描写狐狸三次骗乌鸦的语言,围绕这三段语言来体现狐狸的狡猾,以及乌鸦的反应。这样读或写,都要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恰当运用课文语言,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爱听奉承话,又积累了语言材料,通过简洁而又具体的三段语言描写表达出来的。
2、训练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理解性训练、积累性训练、运用性训练和复习巩固性训练等几种。这几种训练一般依次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理解性训练,一是理解内容的表达训练,即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理解的内容。如教《水妈妈的孩子》一课,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说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我给学生提示,课题是一个表示主人公的词语,课文的主要内容可用“谁去找水妈妈的哪些孩子?”的句式来概括。学生这样写道:“大娃去找到了乌云。二娃找到了彩虹„„”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必须训练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二是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引导学生利用推敲、比较、替换、改写等手段,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懂得课文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如教《麻雀》一课,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理解这句话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先进行理解内容的表达训练,学生可以理解成“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一棵树上飞下来,救护小麻雀”。然后让学生把我们理解的句子与课文的句子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明白我们所说的“奋不顾身”是个空洞的形容词,而“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为救护幼子落地有声,可以想象它的速度和力量,体会肉体承受的痛苦。从而学生懂得了具体、形象的表达方法比概念化的表达方法要生动得多。
三、夯实训练,加强积累运用 训练的形式听说读写相互联系,又可以有所侧重,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强调读与写的训练。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靠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熟读成诵,“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现在许多语文课读得太少,讲得多,问得多,讨论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文读得太少,而关于课文的谈话却很多”,其结果,教过的课文学生竟未能读通!要给“读”定一个指标,低年级学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对重点句段要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有的会背诵、默写。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体情感,说与写的训练穿插其间。写的训练也要加强,读写结合是一条重要经验。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选准训练点,根据课文的思路特点对学生加强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综合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使语言文字训练的落脚在积累和运用上,从而使语言文字训练能优化、合理化,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第四篇: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利用“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自从我校申请了陕西省电教馆的科研课题[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在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校大胆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实验和探索,在广大教师实验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两种利用“学科专题网站”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仅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学科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课程动态、精品案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优秀教案、课件;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录像;趣味知识、学法指导、考练试题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利用多媒体在普通教室进行集体教学的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五个步骤。
1、揭示教学目标,提出问题。①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或高考的要求保持一致;②教学目标要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③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网络提出课堂上最想解决的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最好列举成几个小题目;④教师提出观看课件或教学录像后对学生的要求,即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检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①教师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选好与本节课相关的网站内容或自己创设有关的学习情境传输至网站,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进入网站资料库进行学习;或上课时教师直接利用多媒体播放网站资料库的相关内容;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文,思考或动手操作,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③教师必须明确告诉学生网站资料库的地址,以免学生课堂课后学习观看课件录像时浪费时间。
3、相互协作,讨论问题。①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作、交流、讨论,学生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②在学生交流协作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暴露出学习存在的疑难问题,可让学生的协作小组将问题的讨论结果板演到黑板上;教师要做好搜集学生学习中错误的工作并进行分类,为下一步教师的讲解做好内容上的准备。
4、教师讲解,解决问题。①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和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给予讲解举例,力求精辟独到。②教师帮助学生对讨论过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测试练习,落实教学目标。教师打开课堂教学检测网页,将课前设置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检测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进行教学落实的限时训练(一般为十分钟左右),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训练情况做以适当评价与补充。
二、基于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模式;即学生根据网站为学生构建各种课程资源及提供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行主动的学习,并通过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等形式进行的新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的学生在线学习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五个步骤。
1、创设情境 :教师课前将知识回顾、教学内容展示、解题指导、自我检测
等融汇在课件里,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能实现个体化的学习,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2、揭示目标:教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检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自学过程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上网浏览教师的课件的和自由浏览,由学生自己根据教师课件分配学习时间,学生还可以通过因特网搜索引擎来搜集大量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通过网络监控管理功能在教师用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小组指导,同时对学生上传的课堂疑难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就较好地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性。
4、网上协作: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根据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及时反馈的功能,向学校的学科学习网站里的论坛上提出课堂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学生还可以利用语音对话,留言簿或发电子邮件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为学生提供帮助,从而达到化难释疑、强化应用的目的。
5、网上测试:教师在下课前十分钟指导学生打开课堂教学检测网页,将课前设置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检测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教
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内容要典型、适度、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且确保在下课之前完成。)对学生进行教学落实的限时训练,并对学生的训练及时进行网上评阅,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有模式,但没有固定式,贵在得法。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建构是在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体现。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和教师的引导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动态系统,教学任务和课堂类型又各有不同,作为高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改精神为依据,立足本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论文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同样,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施以点拨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点拨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要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点拨。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最初读来,学生觉得课文冗长,头绪繁多,对课文的内容似乎不大好把握,在整体感知课文使时,我便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出示尝试思考题: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围绕这两条尝试题尝试学习,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详略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第二题中的最后一问,自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抓住这一点,启发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各自简述对课文的理解,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最后总结性点拨,:“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的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山海经》的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这样安排,就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结构层次有了确切的了解。
二、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点拨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因素,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有些课文的主题思想较浅显,学生稍加留意或多读课文就自然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染,从中受到教育。但有些课文的思想意义就比较含蓄,蕴涵在词句中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挖和点拨,达到教育影响学生的目的。如在教学古文《周处》一文时,课文只是简要叙述周处成为三害之一,通过杀虎斩蛟才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作了祸害,从而产生了悔改的念头,通过拜访当时的名人,接受别人的指点,痛下决心改过自新,最后成为忠臣孝子。
至于通过学习本文要吸取哪些思想因素,如何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课文并没有任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因素,给学生加以点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加以总结点拨:“周处作为一个失足青年,曾经在村中横行霸道,为乡人所痛恨,但他在杀虎斩蛟后看到村民们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曾经对乡民们产生过极大的危害。他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而作为一个犯过大错的人要改正错误,是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而在改正过程中,要是有人冷嘲热讽,又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恒心。在这些困难面前,周处都挺过来了,最终彻底改掉自己的缺点,在名人的指点下,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教师通过简要的板书,加以归纳:“三横之一—杀虎斩蛟——自知为患——欲自修改(勇气、信心)——请人指点(毅力、恒心)——忠臣孝子(成才)”。这样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对文中的思想内容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染。教师还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凸现课文的现实意义。
三、在延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点拨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比较旺盛,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而对课堂以外的知识必定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抓住教学契机和激发点,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点拨,撩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自觉投身于课外的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阿累的《一面》一文时,文中提到两本小说:《毁灭》《铁流》,教师简要叙述这两本书的故事梗概,同学们便瞪着大大地眼睛静静地听着,然后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具体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那就请同学们到图书室借阅吧!”课后同学们纷纷主动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了这两本书,还主动与老师谈读后的体会。
不仅以上几点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在古诗词方面,现代诗教学,作文教学以及作业练习的指导都需要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使语文课堂教学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面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有效地提高和良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