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伤,其实也是很美好的杂文随笔
对于感情经历十分惨淡的我来说,笔下情情爱爱的文章屈指可数。真正有感而发想用文字来纪念的也就是前奏中提到的那两篇,仅此而已。而纪念的理由,很简单——毕竟曾经为她伤过。
前几天刚好看到一草的作品《青是受伤,春是成长》,开篇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男孩究竟要走多少路,才能成长为男人?”对于这个问题,他没有正面回答。却从女孩的角度给出了答案:一个女孩究竟受多少伤,才能蜕变为美丽的女人。
其实,我觉得从成长的角度而言,男孩女孩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男孩走路的同时也在受伤;女孩受伤的时候,同样也是在向前走路。或许只是不同的人,受伤的程度不同罢了。
周围很多同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内心的自己根本还是个小孩,为什么突然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事情;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就得照顾起下一代;我还是个孩子,怎么就爸妈急着谈婚论嫁了?根本没有心理准备……
或许这就是咱们大多数90后的通病吧,伤的太少,以至于成长太慢。在现在的社会中,不否认存在许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例子,我曾经也自诩自己八岁学做菜,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所有事情,也认为能够自食其力,但内心深处,我却时常询问自己:“你长大了吗?你成熟了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开始得猝不及防,结束后天各一方”,这样的感情经历可能谁都有过,我们也无法拒绝它的出现。但是之后呢?默默地流泪?寻找新一段感情慰藉?假装勇敢?肆意报复?……方式是千奇百怪,结局却都是一样的。无法挽回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不经历过感情的挫伤,又怎会懂得什么是爱?这样的文字看似鸡汤,但又何尝不无道理。当然,一帆风顺的爱情可能也是存在,但我想,在这样让人心慕手追的爱情背后,更多的或许满是将就。
所以,伤又何妨呢?伤过以后的你,才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伤过以后的你,才变得更加强大。坦然地接受伤吧,它没有想象中地那么“丧”,如果有人伤害了你,请千万要一如既往的美好!
第二篇:其实你也可以很合群杂文随笔
—1—
自上大学伊始,我就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一方面是兴趣使然,认为它可以让大学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希冀着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在大学里构建一个好的人脉。
可是转眼间,这已经是大一下半学期了,社团该散的散,该留的留,看了一下好友列表,真正通过社团认识的还真是寥寥。
即使是一个社团的,加了好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能等到我们都记不得彼此是谁的时候,突然惊奇,他是谁啊,然后按下删除键,从此谁也不曾参与谁的世界。
我开始一共报了四个社团,真正让我融入其中的是法协,可能是因为专业的原因,它总是给我一种家的皈依感,我奔走于它大大小小的活动,认识了诸多暖心的学长学姐,所以每一次在法协内部活动时,我都十分轻松自在,也特别享受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感觉。
可能是法协里本专业的人较多,所以彼此之间较为熟悉,并无隔阂之感,我们便可以卸下伪装,传递的是家人般的真善美。
排在第二的便是心霖剧社,它没有法协那么大,只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小社团,还未举办什么大型的活动,但社长他们也是尽心竭力,不断变换着方式举办各种小活动,我们也着实感到了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这可能也是都这么久了,我们都没有什么成员流失的原因吧。
其次是爱琴和羽协。爱琴是教授我们吉他的,只不过每一次去上课我都觉得十分不自在,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听学长讲课,讲完便兴尽而归,不曾与任何人有过交流。
后来,学长把我们带到草地上练琴,别人在欢声笑语的交流着,而我始终一个人,导致最后,我由衷觉得不自在,就不再去了。至于羽协,从未去过,但我也能想象到去时尴尬的窘境。
—2—
其实我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一个人,在生人面前总是不大爱说话,若没人主动找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也是极好的。
但要是真正熟悉了,我也可以做到敞开心扉,无话不谈,但是最难的便是如何越过那分割着陌生的熟悉的墙。
我最怕的就是身边没有熟人,选课要选和别人一样的,参加社团也要拉上俩个熟人,就连参加活动之前都要询问身边的朋友要不要一起去。没有安全感,可能是我永远也摆脱不了的诟病。
但是每个人毕竟都有各自的选择,没有人会不离不弃的陪你一路,而你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便是享受孤独。
我从不畏惧孤独,只是怕一群人之间多了我一个局外人。我……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虽然心霖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从未缺席过,但每次开会,我还是选择自己坐在一起,活动时,需要我的加入我便加入,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就静静地坐着。
记得上学期我们排练心理剧,作为主角之一的我参与了排练。其实排练是一个很好增进人关系的机会,但我就是在我要上场的时候说说的台词,没我的戏,就下来坐着,一个人摆弄手机,寥寥几句台词,便是我们最多的交流。
有时候,我像是给自己筑造了一道高高的围墙,锁紧了自己,不放自己出去,也容不得别人进来,这倒不是自闭症,就是觉得自己仿佛驰骋于另一世界。
—3—
昨日参加了心霖剧社举办的轰趴活动。其实那天在那天学长给我发消息时,我就在犹豫要不要去,这是属于我的活动嘛,我去了,真的能和他们玩得开心嘛。
我心里突然跳出了俩个小人,不断争论着。想着马上还要排心理剧,如果这次不去,以后排练的时候怕是会更尴尬,若这次能够渐渐熟悉,那也是十分妙的。
于是我去了,刚到那里,我就觉得那么大的房间,竟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一时间手足无措,只能低头玩手机来掩饰尴尬。
后来躲进那个KTV,和少有的几个人在里面埋头唱歌,直至人都散尽,若不是真的唱累了,我还真不大想出去。
其实社长包括社员们都是很温暖的,每次活动都给于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吃饭的时候一群人围绕着几张小桌子拼凑起来的大桌子,放下了在生人面前的拘谨,坐着站着,吃着笑着,好不热闹。
吃完后,又聚在一起玩狼人杀,真心话大冒险,那一刻,我们才真正的敞开了心扉,直至深夜,我们也无丝毫困意,而我,也不在那么腼腆,敢于和他们说说笑笑。
—4—
其实啊,没有人生来孤独,如果你打开你的那面心墙,你也可以很合群。
若你不孤傲,只是天生内向,拙于群体的生活,那么我认为你是时候调整一下自己了,因为未来总免不了交际,免不了团队,如果你一味的束缚自己,只会将自己越裹越紧,直至窒息。
昨日看到了一位好友发了一条说说,是她唱的歌,我打开听了,歌声依旧是那么甜美。我就问她,怎么不去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她给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不敢。
无论我怎么夸赞她,她始终还是很怯弱,我也就不多说了。然后我仔细想来,若她真的去参加了,反到真的有点不像她呢!因为从初中到高中,我认识的她都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倒不是别人排挤她,她性格很好,但在人际交往这方面显得十分木讷,基本上不参加什么群体活动,高中毕业了,都没和班里人混熟。
我能想象的到,大学的她依旧是把自己蜷缩在保护伞里的。她在高中时候和我说过,她也愁于身边没有几个朋友,也时常感到孤独,但她无能为力去改变。
与其这样压抑的活着,不如大大方方的寻乐。
我此时说的合群并不是说你要去强融某一群体,那样只会让你自己遍体鳞伤,毕竟那不属于你,而是你在你遇到你想要加入的群体时,切莫犹豫,不要在做游离于他们之外的异类了。
无论是孤独还是合群,我都希望你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安排的那一个人。
和懂你的人,不群而合。不懂你的人,群而不合。合群不是规则,是对快乐负责。
你不是彼得潘,你也不会有避世的永无岛,做自在的自己,你也可以很合群。
第三篇:伤城的杂文随笔
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一件或几件伤心的过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宁愿选择遗忘,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可是有那么一少部分的伤痛却是无法忘记和难以愈合的。
当丘建邦变成酒鬼后,有一天他问他的好友刘正熙,酒为什么好喝,刘告诉他因为难喝。然后,丘在前女友最后去的酒吧里认识了细凤,也可以说恰是细凤,才逐渐的将他那么一颗伤透的心,慢慢的呈现了丝丝的暖意。
一个人认识另一人或许就是缘分吧。就像丘和他的前女友,可他的前女友却背着他和别的男人怀了孩子,直到前女友自杀后他才知道。这算什么啊!换成谁都是难以释怀的,何况是当警探的丘建邦那!
原来,身边的人有一天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竟然是这么的可怕。丘建邦在失去后如是说。
同样的,丘的伤心事与表面夫妻恩爱的刘正熙比起来确实是莫大的悲哀了。可是谁又知道,刘的伤心往事呢?
刘是凶杀组总督查,亦有着背景殷实的妻子,可以说是家庭事业双丰收了。而谁又会清楚,在这表象的风光里所隐藏的,却是极度的仇恨哪!
刘原本姓陈,父亲亦是警察,只因得罪了人,被人灭门,事发当时恰巧刘放学回来,所幸躲过了一劫。但当时由眼中所见的悲惨却一直深深的印在了心底,沉淀出复仇的火种。
“为了接近周元胜,我一直跟着她,跟她去吃饭,看电影,甚至是去旅行”。这是事后刘自己说的。而那个她便是仇家的女儿淑珍,可令他自己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却真的爱上了淑珍。毕竟人与人之间时间长了,是会产生感情的。遗憾的是都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已于事无补了。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失去?当丘的前女友自杀后,他以为是……当刘的一家人被无情的残害后,他以为是……其实都不是,因为丘找到了细凤,刘找到了淑珍,倘若故事当真一直沿着这条平行线走下去该多么的好,而现实中更不乏如是的个例存在。只可惜后者没有这么做,为了浇熄心底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他选择了复仇。记得有一句话说的好,仇恨如果不分享,就没有了乐趣。就是这么一句话,仿佛是刘自身真实的写照,只是他之前没有发现,等清楚时已无处分享了。这才是真正的失去,真正的一无所有,无奈的他唯有选择自杀,因生无所恋。
正像电影开始时刘自己说的那样,酒为什么好喝,因为难喝。而他自己的人生,恰恰是一杯难喝,又不得不咽下的苦酒。
第四篇:单相思也可以很美好的杂文随笔
不要以为单相思就是很凄惨的,它可以很美好。
人的情感产生不易,既然有了就要好好的珍惜,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的享受,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的品尝。
爱上一个人是美好的感觉,因他(她)的存在心中欢愉,因他(她)的一举一动而幸福,因他(她)的语言而焕发光彩……
爱让人振奋,所以,有了爱要开心自己有爱的能力。
要让这种爱美好,就必须跳出来享受,千万不要以为有了爱就要相爱,相爱固然美好,没有相爱也不要觉得悲哀,巧妙的去爱一样可以滋味美美。
如同欣赏一幅画,爱它就是望着它,读它散发的味道,读它的内涵,读它的故事,读它给自己的启示。
望着它,就如望着自己的爱人一般,它散发的恰恰是你喜欢,也许是我们常人没有的东西,它就完善了爱的定义。
人也一样,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爱,可以爱他的某一点,欣赏就是刚刚好,单相思就是那刚刚好……
美丽的单相思,绝对是美美哒!
第五篇:很爱很爱你杂文随笔
上午老大说他前几天看见了刘若英的新书,打算带给我,回头找不到了。
我一个人哈哈笑了半天。
说,她目前只有新电影要上映,新书是没有的。
喜欢刘若英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至少有我朋友圈,微博,以及QQ的人都知道。
前两年每次去看演唱会的前夕总要提前跟老大打声招呼,不然假期是没有的。他总是说,好的,趁着年轻多恣意妄为下也是不错的。
而爸妈也总是在周末看完我朋友圈怪异的定位时会打个电话追问我在哪?
实话实说,在某某地看演唱会。
他们一准知道是刘若英。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我注意安全。
偶有抱怨说,花个好几千,舟车劳顿去听几首歌这事不值当。
我也不好辩驳,谁让他们是长辈呢!
同事有时也会说一起去看,让我提前订票。于是就有了金华,扬州的恣意妄为。
昨天网易云收回了她的歌的版权,各种社交软件一派祥和。毕竟又可以去她的歌底下写故事评论了。
至今我都无法定义她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反倒后来听懂了几首歌,在某些情感濒临绝境时。
每年放长假回来上班时,心里总是有种欲罢不能的挫败感。远距离的想念,以及开始几天的无所适从,特别痛恨离别这个字眼。
虽然在外的生活条件比家里舒服,虽然待在家里总是有不厌其烦的唠叨,虽然抱怨一年不如一年的节日氛围,但或短或长的人生,相见的次数终归是屈指可数的。此生父母子女一场,终归是场渐行渐远的旅程,总有一个人要先离开。
刚到上海站,已经快晚上九点了。身心疲乏地拖着行李箱进地铁站,却乘反了方向,发觉时,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不知道最后一班公交是几点,拿出手机随意的查询了起来。手机播放器里随机播放到她最近一场演唱会live版本的歌,顿时心里像被什么温暖过一样。
远距离的焦虑,旅程的困乏,都被抛之脑后。人生好像有了新的可能。
如果人生必须要感谢一些人的话,她应该排得上前三吧!
其实一向以来都是安静惯了的,不会主动去维系什么情感,对这个世界也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本质上的东西未曾背离过,比如老友有什么需要,总不会推脱。但鲜少去闲聊,或者见面也只是回程停留时大家吃个饭。现在这种机会就更少了。有的人甚至一两年都未曾见面,都活在彼此的朋友圈里。
前天老友生日,看见她刷微博。我还诧异说,不应该是隔天的吗?
晚上发了条讯息简单的祝福了下。
数字记忆能力简直白痴,但总是在每年过完年的时候知道心里还有件事,但永远记得的那天是比她生日晚一天。也算是无心之过。
她说,除了家人,就是你了。
正因为自己秉持的这种信仰,十二年,甚至更久远的日子里,换了多少播放器,可她的歌依旧保留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有人评价过她的歌,千万不要在难过的时候听,不然整个人会彻底奔溃的。
我试过,就在上海的最后一天。把《很爱很爱你》听到麻木。
因为有了信念,才决定要付诸行动。
咬牙跺脚买了上海返场的门票,日子慢慢靠近,心情愈发紧张。为这人生的第一场演唱会,也为这第一次会面悸动到失眠。
我不知道她当天要唱什么,于是用了一个下午整理出了她二十几张专辑的所有歌,想挑一些来推荐,可是最后无法删减,于是只能选几张自己特别喜欢的专辑。
可能是心诚则灵吧!无意去圈她,却被她点赞了。由于这篇浅薄的文字,认识了老谭。
加了微信,约着一起去看下一场。
绍兴我去了,是他给我匀的票。我去了,他也去了,但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网友见面,相见恨晚。
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区域分享,收获着各自的感动。
也是因为这里,才误打误撞地见了正正两面。可能就此误了终身。
也是加微信,一开始各种拘谨,像两个淘宝客服在聊天。后来三个人建了个群,一起开荤段子。有可能彼此性格上有棱角,然后互删了彼此。
我一直郁闷了很久。谁不是宝宝来着,谁没有个脾气,绝不认输。
微信虽然拉黑了,但微博还关注着。
某天老谭私信说,上次多有冒犯,微信还是加回来吧!
我也不好故作矜持,顺势回了句,我不记得你号码了。
这是一次。
正正是第二次,好像是前不久通过老谭又加回了我微信。
我不再问为什么了,感觉多认识一些人总是好的。且三观五官还能有得聊。
开年第一天上班,就被告知要收拾收拾去小城上班。折腾了一个礼拜,待回上海时,只一天的时间。
觉得要郑重告别,不留遗憾。
至今都觉得北京那一次过于仓促,还有那么多的地方没有去过,想着来日方长,却也是未有归期。
也就是因为这几天和正正偶有聊天,知道他失恋了。正好我也有空,要不大家聚聚?
一拍即合。
临了要见面时却有点后怕,想临阵脱逃。可是人生总是要有第一次的孤勇去见面的,何况在这之前已经有了两面之交。微博,微信也有聊过。
怕只怕我们都太闷了。
结果是闷的,舒适且不尴尬的沉默,只做到了后五个字。但彼此间的气场是有所了解了。
期间三个人的微信群又热闹起来了,老谭在异国他乡发来贺电,恭喜两位网红合体。发红包要合照,又说了好多有的没的。
看完电影回去时,第一场春雨拍打在脸上,耳机单曲循环着《很爱很爱你》。
只想谢谢刘若英,谢谢Renext我敢,谢谢正正,谢谢老谭,也谢谢我自己。
在这座不太喜欢的城里,感受到了同温层,甚至更深刻的情感。
三年半时间在这座城发生的所有不愉快,我们一笔勾销。愿改天回来,我们依旧半生少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