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过一个年,你花了多少钱杂文随笔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过了明天,这个年也就彻底过完,你我他,也就该干嘛干嘛去了。
盘点一下过这个节的支出情况,不免吃了一惊!从年初的年货购置,孝敬老人,到节后的压岁钱,给人开锁的份子钱,看望伤病亲戚,油费赌资,等等大钱小钱,居然一万有余。实话说,心里是真有感慨的。
一万块,在如今的年代里,实在不是一个令人动心的数字。可它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如我这样的来说,那就是一个多季度的薪水啊!看着一张张鲜艳的钞票那般轻而易举地到了别人的手里,大概搁谁都会有几分心疼的吧。我虽不是对钱财敏感的人,看到这么庞大的数字,也没能忍住对这个节日的埋怨。
不过,想一想那些钱的去处,也就释然了。
孝敬父母的钱,必须花。从前,父母养育我们长大,他们吃的苦,受的累,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如今我们有了收入,虽不宽裕,也理当回报、感恩,这是做人的根本,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其实,老人们要花什么钱呢?他们不赶时髦不讲排场,他们需要的只是儿女的一片孝心啊。
走亲访友的钱,必须花。除了父母,亲戚朋友就是我们最亲近的关系了。平时可能很少往来,过年的时候,办事的时候去走一走,买一份礼品,赠一个红包,送一片心意,才能维持一段恒久的情感。人生无非就是礼尚往来,你送他一份礼,他留你一餐饭,将来遇着什么事,大家才能共患难。
救急救难的钱,必须花。亲友中,有人病了,有人伤了,正是用钱缺钱的时候,此时,我们量力而行,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但凡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坐视不理的。只要每个人都付出一点,也许吓也把那恼人的伤病给吓退了。
钱虽然花去不少,但我相信它不会白花。钱是什么?钱很大程度上无非就是我们履行做人责任的一个媒介吧。
挣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花钱,是履行自己的使命。钱,本来是成就人的,却有很多人因钱而遭到毁灭,实在令人惋惜!
我突然悟到,逢年过节,你花了多少钱,跟你生活的充实程度,跟你心灵的充实程度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
总而言之,钱,该花就花,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要毫不吝惜!
第二篇:你抑郁过吗杂文随笔
昨天一微信好友里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微博的心理医生的文章《可以自我诊断下!抑郁症症状表现为……》,我点进去看了一下:
抑郁症症状表现为:持续的伤感、焦虑、郁闷或“空荡荡的”感觉;感觉没有希望,看不到前景;有负罪感、或丧失自尊心;心情烦躁、易怒;对曾经喜好的活动失去兴趣,包括性欲;疲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细节、难以做决定;睡眠紊乱:早醒或嗜睡;食欲紊乱:暴饮暴食或者缺乏食欲导致体重过重或过轻;有自杀的想法或者有企图自杀;疼痛:头疼、痉挛或者无法治愈的消化系统问题;甚至出现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症状。如果以上的症状有五种以上并且持续超过两个星期,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
看罢,觉得很像在描述自己,于是留言给她:自我诊断我是。
她回复:我才是!
我可真吃一惊,因为她在我心里是个大女人,身处京城,在职场叱咤风云。曾经为了工作与对手谈判通宵达旦。前两年刚生了二胎,为了照顾小儿子,老公辞职回家,做了专职奶爸。大儿子刚上大学。家里三个男人等着她养,且两个儿子一个幼儿园一个大学都不在义务教育的阶段。一个女人得有多强大才能养家养三个男人?
她要负责十月怀胎,还要负责母乳喂养;她要负责貌美如花,还要负责赚钱养家。
这么强大的女人我可从未想到她会跟上述抑郁症状沾上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她对我的留言也很吃惊,因为她一直觉得我是超然物外的幸福小女人,怎么会抑郁?
还有我们一个共同的朋友也在下面评论:我也是!……
原来不管是大女人还是小女人,都会有抑郁的时候。
文章下面网友留言如下:
除了没有自杀的想法,别的都有,时好时坏,经常因为别人一个眼神,一句我觉得不中听的话,就开始伤感,情绪低落,自卑,烦躁不安,想哭。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抑郁症,因为小时候就这样了到现在大概20年了。经常觉得身边每个人都看不起自己包括最亲的亲人,别人稍微有点对我不好我就会无法释怀。
我不知道我又没有抑郁 只是现在觉得每天过得不开心,好压抑,开心的时间很少,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眼光,和对我的评价,因为我还是个学生,在学校会特别压抑,和朋友闹矛盾,每天在寝室总觉得没人理我了说话也没人理,心里快承受不了了,我好怕自己抑郁,我想变得开心起来,开朗起来大胆起来
很焦虑,会持续难过 一点小事,能想很久。晚上会睡不着,会不停的想很多事,只能靠做别的事转移注意力。很不想说话,会特别难过,一点小事会难过很久。很想哭,很多事都没有了兴趣。
原来不管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全都会有抑郁的时候。
看完想写几句话:
第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第二句:不抑郁的人生是相似的,而抑郁的人生各有各的忧愁。
第三句:每个人光鲜亮丽的外表后,都有不可言说的艰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没有谁的人生永远顺风顺水,苦闷抑郁难免。只是有人能走出来有人走不出来。走出来的,只是抑郁一时;走不出来的就抑郁成疾。
那么,你抑郁过吗?
第三篇:又是一个半年匆匆过杂文随笔
今天是20xx年下半年的第一天,蓦然回首,半年过去了。自己在这半年中得到了什么?抬头仰望蓝天,啥也没得到。在忙碌中,平平淡淡就这么过了。出门千里只为财,可惜钱也没挣多少,只能说能养家吧。在这半年中,却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失去了阖家欢乐的日子。因常年在外,也没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不能在父母亲身边孝敬,有愧于父母。在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有失父爱。常年和老婆分居两地,没能做到一位称职的丈夫。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古人说:“忠孝不能两全。”但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思家的情、对老婆孩子亲人的爱。这种爱,只要是人都无法割舍,也难以抛弃。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活所迫。对于我,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也只能安于现状。
昨天和一位失联多年的好友视频聊天,他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找份工作,就是工资少点也能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哎!说起这,就话长了,总的还不是为了多挣点钱吗?总觉得这几年亏欠家里的很多,总想着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现在看来,这一天好远。
今日早晨上班,有同事说,他一个月没回家了,他想家了。这时我想到了我,我都半年没有回家了。我也想家,想老婆孩子,想念我的父母。但是回家的路好远!
只要是人,都有亲情、爱情、有思乡情。像我这种在外的游子,走这么远的路,对思乡情体会就会更深。时常想起,心就会更痛。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成年了,就没有容易二字;只要你结婚、有了孩子,你就有了一种使命,你就会疲惫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也许在这过程中,有人失望过、愤怒过,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所以,自从我换了新工作以后,我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本职工作干好。也总希望在这个公司,有所发展,到最后有一个前程。
在前几天,为了让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出门在外的我和几位同事吃了顿饭。当有一位老师傅对着大会儿说:“小申出门在外也不容易,在坐的,以后他有工作上事,能帮的尽量帮一下。这个帮并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同情。这孩子走这么远,挣点钱真的不容易,……。”听到这位老师傅的话,我的眼眶湿润了。谢谢老师傅对在外游子的同情。感激之情都在酒里,端起酒杯,对老师傅深鞠一躬,深情地说一声,谢谢!
出门这么多年了,没得罪过任何人,给谁都陪笑脸,不就是为了混个脸熟,在工作中不为难自己吗?但是在工作中也有欺负人的人。我真的想给他们说,我们这些出门在外挣辛苦钱的人真的不容易,请你欺负人的时候想想我们的艰辛。如果我们家里好过的话,我不会受你的气,我也有脾气,但是为了这个工作,为了这点钱我能忍。你在工作中一句随口而出的话,有可能会伤到游子的心。
人之初,性本善。毕竟欺负外地人的人还是很少的。我知道,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善良的,那就请把你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给游子一颗温暖的心吧。朋友,一个微不足道的善举,能照亮远方游子的心、也能照亮低谷里的人。小善渐而法德生,人生不易,请保持善良、保持您的人性。
2018年,下半年从今天就开始了。那就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顺心顺意,善人相交,恶人远离。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干好吧,万一哪位领导看得起,在这基础上让我更上一层楼呢。
第四篇:你这样一个女人杂文随笔
金玲是个脾气很大的女人。在工作上着急的时候。
金玲笑起来眼里是一潭清澈的湖水。是谁都没有的纯净。
我发现,金玲脾气大的原因就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生活中艰难的自尊。
说起金玲确是个苦命的女人。她离婚十几年,一直自己租房子住。房租就占据一半的工资,剩下一半要精打细算才可以维持,平时吃喝用度基本都是对付,只狠狠的握住每一分钱。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她必须要养活自己,还要拼命省下来一些钱。因此,谁触犯了她的工作利益,她会不顾一切的反击。这也是她最后的尊严。
女人本弱,为母则刚。金玲个头娇小,笑起来有花一样灿烂的脸,当她笑的像个孩子时,我知道,是她儿子来看她了。她十几年来苦苦守候的,就是她的儿子。
十几年前,金玲嫁给了她儿子的父亲。而那个男人和他母亲都不把她当人看,瞧不起她偏远农村的娘家太穷。即便她忍气吞声,任劳任怨,还是在生完孩子后不久,被赶了出来。更残忍的是,永远不让她见孩子。
她的娘家也只有娘没有家了。母亲跟哥嫂一起过日子,生活本就困苦,怎能再负担她一个“外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在农村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无家可归的她被迫远走他乡,在一个毛衫厂做一名织衣工。
她勤劳肯干,多苦都不怕,可是最无法忍受的是想孩子。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剥夺一个母亲陪在孩子身边的权利。想念像魔鬼一样吞噬着她的身心,她像疯了一样的加班干活,把自己累到筋疲力尽,倒头就睡,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力去想念。
同时挣到的每一分钱金玲都不舍得花,小心的存着,盼望见到孩子的那一天,能为他倾其所有,以此来释放自己多年来煎熬到疯狂的母爱。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辗转又回到了儿子所在的地方。都说父母在,不远行。然而反之,儿子在哪儿,母亲的心就在哪儿,哪怕她忘了自己,也忘不了心的方向。就像月亮,不管自己阴晴圆缺,都会始终如一的围绕着太阳。
她前夫家知道她回来后,怕她见孩子,竟然找人尾随并恐吓她。她害怕无助的哭泣。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她能依靠的,只有她自己。她拼命学习新工作的知识。可她这样一个连电脑都没碰过的人,连汉字都不会写的少数民族女人,要融入到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岗位,无疑是不可能的。
而她必须留在这里,留在有儿子的城市里。她咬牙自学,黑天半夜的也不下班,哪怕不给工资也不离开。公司领导为之动容,得知她的情况后便不再赶她走。在别人眼里,她过不了多久就会知难而退,自己消失。可是她能抓住的,只有这根稻草,她必拼死争取。
皇天不负有心人,老天也不忍心逼死这样一个苦命的女人。慢慢的,她凭自己的韧劲,留了下来,还有了收入,虽然少,但足以让她更坚定。在那一刻,她的眼里,满满的光芒!
金玲儿子渐渐长大,是母子连心的指引,是天意,让他慢慢的也找到了妈妈的联系方式。她们相见了。那一瞬间,金玲认为自己受过所有的苦,都值得!
虽然金玲还受到前夫家人野蛮的阻挠,但是母爱的力量,让她不再害怕。她搬家,换号码,隐蔽自己,但与儿子之间,不会再失去联系!即便不知道多久才能见上一次。
慢慢的孩子上了高中,也找到了一些摆脱家人控制的方法。他会在周末返校那天,提前出来一顿饭的时间见母亲。那是她们最幸福的时光。金玲会放下所有,去给儿子做一顿她认为最丰盛最好吃的饭,哪怕只有一份,她看着他吃。只要能看到儿子的笑脸,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
然而这样一个女人,虽一无所有,但她有最火热的心,和天下最纯粹的善良。
她虽会为了一点工作问题跟同事歇斯底里,但是哪一个同事辞职离开,她都会哭的最伤心。她看见爱吃的东西,会挣扎着说服自己舍得一次,可是最后,却回家煮一碗面条果腹。而娘家人偶尔给她送点好吃的,她却把同事都叫去吃个够。
有一次金玲在路上捡到一百块钱,她问遍了来往的大人小孩,都没人丢钱,她就去路旁店里调监控。可是最后也没能找到认领的人。
虽然这一百块钱能让她生活好久,但她拒绝让自己这么想,哪怕只有她自己知道。最终她把钱给同事抵了午餐费,而且是她一个人亲手做给她们。
而她自己依然拮据,依然为了三块钱心疼。
还有一次,有个她报学习班认识的人,着急用钱向她借,那人知道金玲攒了一些钱。金玲看她急切的样子,想都没想把自己所有钱都借给了她。而这个人迟迟不提还钱的事,急得金玲满嘴起泡。大家提醒金玲催要,钱终于要了回来。可是那人跟金玲却不再联系。
我们提醒金玲,不要让别人利用了你的善良。你生活不易,省吃俭用攒钱更不易。
多少人想给金玲介绍男人让她再成家,不想再看她活的这么苦,碰到任何事都没人守护。可是她的内心有原则,儿子考大学之前,她绝不考虑自己的事,她怕任何一个外人,扰乱她与儿子之间来之不易的幸福。哪怕那一星期只有一小时的相见。
儿子十八岁了,还有几天就要高考。我问金玲要不要跟儿子去大学所在的城市,在学校旁继续租房子打工,那样就可以天天见到儿子了。
金玲却选择不去。她说孩子大了,该有他自己的天地,她不想成为孩子心里的负担和牵挂。她要留在原地,好好的生活。
十八年,一个女人的十八年就这样过去了,金玲已经年过四十。皱纹已在眼角蔓延,瘦小的身躯在劲风中也开始摇摆,她还是一个人,倔强的生活,倔强的守护着她的心中最后的城池。
她还会发脾气,可是她笑起来,却越加动人。
第五篇:嘿!你过三八节吗杂文随笔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三月若没有三八节,这个月至少要失去五分之二的话题、五分之一的吐槽、五分之三的流量。
这几天,听到最多的话题大概是“女神节”“女王节”“妇女节”“三八节”了,有人说准备带女王出去旅游,也有人计划送女神惊喜,还有人打算让女王任性地买买买……
商场超市里,也有大大的促销条幅,推出了很多“女神节”的优惠,什么要送就送美丽、要送就送疼爱之类的,一时间,热闹的氛围有了,积极表达爱意的动力有了,好像大家都学会了表达,或者说都有了表达的机会和愿望。
下班回家,我问母亲:“妈,您对三八节有什么看法?”妈说:“啥三八节不三八节的,平常做到才最好。”不得不说,母亲的话太有道理了。
我们好像习惯在朋友圈高调,在生活中忽视。不仅三八节如此,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甚至春节也都一样。
记得去年母亲节那天,很多人都在朋友圈向母亲表达爱意,从“妈妈我爱您”到“这是属于您的节日”,从“回家过母亲节”到“母亲,有您真好”,大家都在高调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当时我们领导说了一句话:“很多母亲都不会用微信,不会看朋友圈,也不知道这些人晒给谁看?有这时间,还不如回家帮母亲做顿饭。”简直不要太精辟了。
记得潘长江有个小品《照亮全家福》让我印象很深刻。潘长江过生日,儿子、姑娘、孙女都回来了,潘长江想跟孩子们说说话,大家都忙着发朋友圈,这个说需要发个小视频,那个说需要拍张合影,但谁都没顾上真的坐下来跟老人说话。最后潘长江怒了,让孩子们把手机放下,孩子们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老人盼着孩子们回家,其实是在盼望能有个机会好好聚聚、唠唠家常、说说贴心话,可孩子们的注意力却在手机上,其实,晒在朋友圈的仅仅是一张照片或者一段小视频,别人评论或者点赞能收获什么呢?可是亲情却是实实在在的,不用炫耀,也无需高调。
就像我认为不需要在朋友圈给父母过生日一样,我也一直觉得,三八节更不需要在朋友圈过。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日子让女王享受荣誉,我们需要设置一个日子表达对女王的爱,但我们最应该警惕的是这一天的高调作秀和这一天过后的一切归于常态。
疼爱女王不应该仅仅是三八节这一天的事儿,对女王的爱也不应该仅仅存在于朋友圈。它应该是我们每天的生活日常,应该不因任何日子而打折扣。
所以,三八节,对我们的意义,从来不是什么礼物,而应该是一个礼赞,我们在女孩到女王的转变中且行且从容,在这个转变中渐渐红粉花飞,像掌控自己生活的君王:镇定地注视着匆匆而逝的日子,平静地走过一个个温婉可人的时光,安心地享受每一个充满温情的片段。
所以,三八节跟年龄有什么关系?跟日子有什么关系?
30+又怎样?40+又怎样?3月8日又怎样?3月9日又怎样?重要的根本不是日子,重要的是我们坚定踏实地走过,不断成长、不断积累、不断前行,成熟就是我们抵挡岁月最好的明证,责任就是我们对岁月最好的注解,孩子就是岁月给我们最好的回馈。我们接受生活最真实的样子,同时也直面生活最残酷的现实,我们解决生活最无奈的困难、同时也享受生活最纯真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