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是谁的家说课稿
教材分析:
该内容在语言领域里,通过阅读教材,我认为该内容选自幼儿生活,从提示上来看,主要是从语言指令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进而建立语言和画面之间的联系,为阅读打下基础。为此,本着课程整合的理念,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我将该活动拓宽到健康、社会、音乐充分挖掘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听懂故事大意;
2、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学习按指令行事;
3、能根据语言指令作出判断,建立语言和画面之间的联系;
4、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学习常用的礼貌用语(“谢谢”“不用谢”“不客气”);
5、有外出时的一些安全自护意识;
6、在游戏和情景中认识汉字“家”;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a、自制能悬挂娃娃三个(红红、明明、强强)挂钩6个;
b、贴绒教具:房子三座、苹果树、柳树、草地;
c、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d、大字卡“家”
e、幼儿语言用书
2、知识准备:活动前幼儿已会唱《小花猫你别吵》的歌曲
设计思路:
1、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说说、做做、玩玩的方式,引导他们耐心地倾听,将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2、故事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故事设置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他们在情景中听懂语言指令并作出判断,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语言的画面的联系,从而发展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画面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我来说你来做》使幼儿初步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学习按指令行事;玩法:教师说:“请你拍拍手”“请你摸摸头”“请你找找小耳朵”等语言指令,幼儿听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并表述“我就拍拍手”“我就摸摸头”等。
(二)、基本部分:
1、以故事形式导入,设置问题情景,引起幼儿倾听兴趣。
教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一天,红红、明明、强强,他们一起和妈妈去超市。在超市里,他们走着走着,被许多玩具吸引住了,悄悄离开了妈妈,他们看到有小狗汪汪、小猫咪咪,还有胖乎乎的小熊猫真可爱。看着看着,因为超市里人很多,他们突然找不到妈妈了。红红、明明和强强都非常着急。小朋友,你们愿意做他们的好朋友,帮他们找家吗?
2、情景游戏《帮朋友找家》
玩法:教师出示红红,并发红红的口气说:“小朋友,我家房顶平平的,门前有一棵苹果树,请你们帮我找家,好吗?”幼儿根据红红的描述帮她找家,并把红红送回家,教师又以红红妈妈的口气说:“谢谢小朋友。”然后启发幼儿做出回答:“不用谢。”(或不客气)
(用同样方式引导幼儿帮助明明强强找家。)
(幼儿坐下来)
3、引导幼儿讨论:
(1)、刚才小朋友都帮谁找家了?(出示“家”的字卡)
(2)、你是怎样帮他们找到家的?(引导幼儿描述红红、明明、强强各自家的明显特征)
(3)、红红、明明、强强为什么找不到家了?(通过引导使幼儿明白因为他们在超市里光顾看玩具离开了妈妈。
(4)、假如你和爸爸妈妈去超市应该怎样做?如果不小心走丢,又该怎麽办?(请超市的阿姨、叔叔帮助告诉他们自己家哪里或电话号码)。
4、游戏《给字宝宝照相》
玩法:幼儿假装给字宝宝“家”照相,嘴里发出“咔嚓”的声音,然后请幼儿打开书P4在书中找到它的照片。
5、教师引导幼儿分别找出书中红红、明明、强强的家并进行特征描述。
6、教师分别出示红红、明明、强强,并以他们的口气说:“小朋友,天黑了,你们还能帮我找到家吗?”(引导幼儿将画面与画面之间联系起来,并作出判断)
三、结束部分:
1、活动小结:a、教师说:“小朋友真聪明,能帮红红、明明、强强找到他们白天的家,还能找到他们黑夜的家,自己鼓励自己:一、二、三我真棒!
B、朋友,你们帮助红红、明明、强强找到了家,高兴吗?开心吗?(引导幼儿用拍手、笑表达自己的情绪)
2、延伸活动: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到户外做《小花猫找妈妈》和《吹泡泡》的游戏。
效果分析:本次教学活动运用了多种游戏的形式来使听指令做动作比较单调的学习形式丰富起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个别孩子在表达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教师也应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鼓励这些孩子,使他们拥有自信。
第二篇:《这是我呀》说课稿
说教材:
苏少版美术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九课《这是我呀!》,在教材中它其实是一个单元,编者循序渐进地安排了
(一)画自己、(二)用半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和
(三)用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这一系列从平面到半立体再到立体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现了课标精神,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中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本课作为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后面的两个学习内容起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让学生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
2、技能目标: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掌握初步的表现技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征,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教学难点: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用绘画的表现方式进行情趣化个性化的表现。
说教法:
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民主、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施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以及自由独特的表现方法的动态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
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从上学期开始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勾线、涂色、剪贴、撕画的技能,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大多数同学能自信、大胆、自由地用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本课在重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对自己的形象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自我感觉为主、互提建议为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现欲望,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表现自我。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课前老师挑选几个长相特征比较明显的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自己的脸。(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模仿老师的样子在黑板上涂鸦是乐此不疲的。这些没有经过引导学习的画虽天真烂漫,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例如他们常会把脸都画成圆圆的。这里先为本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一、导入:
在课的导入我先让学生认一认:刚才有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了自己的脸,瞧,表情还特别有趣!这是谁呀?请小朋友对照黑板上的画像认一认,并请他们走上讲台给大家看一看:这几位小朋友的脸是不是都象黑板上小朋友画得这么圆圆的,再找一找:他们的发型、五官有什么不一样?以生活中同学的形象与黑板上的涂鸦作品想对比,目的在与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人长相的独特之处,为下一步引导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特征提供了观察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照一照:我们能用眼睛看到别人的长相,一定也想知道自己的模样,现在拿起课前准备的小镜子,请大家仔细看看镜子里的“我”长得什么样?想一想:“我”的脸型、发型、五官有什么特点,对着镜子在小组内说一说。说得像我们鼓掌通过,说得不太像请大家纠正。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自己的美,即由一般人共有的特征细化到关注自己的特征,学生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说给组内成员听,加深了观察、记忆的印象。
2、今天每个小朋友就要来画自己,我们先来看看大画家是怎样画自己的。(课件展示:凡高、毕加索的自画像,让学生欣赏高质量的大师作品,从小就接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很有益处。让学生观察两位艺术大师的不同特征,思考人物个性同时再用让学生辨认:是凡高还是毕加索?虽然凡高有戴着帽子、正在画画不同的装束,但脸部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告诉学生同一个自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可以在不改变自己脸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自己的形象,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脸部最主要的特征在哪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下一步教学作铺垫。
3、在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后,为了给学生作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教师也来示范画自己,请小朋友的眼睛做老师的镜子吧,请大家看看老师的脸形是什么样的?再看看老师的发型和五官什么特征。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主要画小时侯的自己。研究发现不管用哪种绘画方式表现,一开始都是以勾线来表达,所以我的示范只是用线简单勾画出自己的特征,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涂色技巧,在这里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涂色,同时告诉学生用线描的方法也是一种绘画表现方式,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同龄人的作品中受启发,我设计这样一个寻人游戏:(课件展示)我们看看小朋友怎样表现自己的,这三幅画中有一个爱生气的小眼镜,你能找到吗?你怎么知道的?还有其他几幅自画像,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并说说他们分别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的?这个游戏活动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儿童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辨析与思考,使训练由内而生了更多的感悟,为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做准备,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探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范画中的人物有什么个性,二是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自己的个性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教学难点,领悟到原来画自己还可以画出自己的喜欢和爱好。
5、画自己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认为最有特点和个性的地方:可以对着镜子作表情欣赏,表现自己认为最美的表情,还可以改变自己的服装和发型,但脸部特征不能变。这一过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更深入地归纳、感悟画自己的方法:在仔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脸部主要特征来表现,改变自己的装束和发型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空间。
6、同学们想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自己,想一想、试一试:
三、自由表现,体现个性。
作业要求:
1、画一幅自画像。可以照镜子画,也可以参照自己的照片来画。
2、可以给自己重新设计喜欢的发型和服装,还可以变化各种表情,但最后完成的作品,一定要让大家能够认得出你哦!别忘了一定要抓住自己的长相特征。
四、展示作业、交流欣赏。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贴在展版上,以“我们班的集体照”的形式展开自评、互评。这是我们全班的集体照,长相虽然不一样,个性也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老师喜欢每一个小朋友,老师愿意和大家做朋友,教师将自画像也贴到学生一起。请学生从是否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评价。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一大体现,以“我们班的集体照”这种形式展开展示评价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本课的学习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尤其给长相不佳的学生以自信,使学生体会到“我”是独一无二的,真正体现课程标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理念老师要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事实上许多美术大师常从儿童画中汲取灵感,教师让学生也来评价自己的画,改变了以往“唯师是从”的不良习气。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探究、相互评价的交互行为也使师生双方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学与教的启示,体现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只有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可亲可爱、平等互助的参与者,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
2、对比课前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头像,请学生谈学习感悟。与课前预热首尾呼应,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使学生领会画自己的要领,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五、拓展延伸:
1、欣赏用折纸、彩纸撕贴的方法表现的作品。
2、请大家想一想:可以准备什么工具做自己。
美术学科的自主学习包括对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让学生思考下节课的学习工具,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春节到谁家过年?
第一次一起回家过春节,按照传统的习俗,先去了爱人家。婆婆站在大门外的冷风里等了大半天。刚进屋,妈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回家。盼过年,怕过年。不是怕花钱,也不是怕往返的舟车劳顿,而是担心惹婆婆和妈妈都不高兴。与那些天南海北结合在一起的人相比,我和爱人还算幸运,我们两人的家都在距离北京一夜之遥的小镇上,相距不超过10公里,做车顶多20分钟。所以我们的方便之处就是过年回两个家都很方便,用不着像别人今年你家、明年我家的分工。然而现在我却羡慕那些只能到一方家里过年的人了,因为我们居然引发了妈妈和婆婆的“争风吃醋”。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假期又那么短,谁都想让儿女每天绕膝陪伴,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可是一周假期,除去往返路上的时间,平均每家只能待两天,即使我们把这几天平均分配,婆婆和妈妈也仍然有遗憾。我和爱人成了两个老太太“明争暗抢”的宝贝,这才体会到,原来母爱伟大得如此沉重。第一次一起回家过春节,按照传统的习俗,先去了爱人家。婆婆站在大门外的冷风里等了大半天。刚进屋,妈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后来妈妈告诉我,知道心爱的女儿要回来,却不回自己家,而且要等两三天才能见面,专门精心为我采购的年货也用不上,当然会难过了。婆婆也是一样,大年初二是传统的回娘家的日子,快乐地忙活了好几天的婆婆才意识到,原来我们也不能在她的家里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并且还要把她的心肝儿子带走,虽然她也明白礼数,不能说什么,但是不高兴的情绪在紧绷的脸上都已经摆的明明白白了。于是她们开始想办法,找各种理由来挽留我们。婆婆会说,明天你姐姐要回娘家,咱们全家团聚;妈妈会讲,爷爷奶奶想你们了,或者姑姑要请你们吃饭。而且婆婆有许多规矩,比如过年时串门必须早点回家,不能等到太阳落山以后等等。有一回哥哥请我们吃饭,饭都快做好了,婆婆急三火四地打电话来说,来了重要客人,赶紧回来。放下筷子,回去才发现,原来只是公公的一个普通同事。我和爱人两眼相望,都无可奈何。两边来回跑,成了我们过春节的独特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两位老妈终于达成“谅解”,由互相争抢变成了“表面上的推让”。婆婆常常对我说,你妈妈也不容易,你有时间多陪陪她,可是我们一旦回家了,她有时也会偷偷掉眼泪。而妈妈也会当着爱人的面,提醒我们早点回那个家,尽管眼睛里面全都是留恋。我和爱人只好在两位老妈面前极尽孝顺之能事,尽量让她们高高兴兴,因为我们知道,这几天的幸福足够她们来年的回味。我爱我的妈妈,婆婆是爱人的妈妈,所以我也爱她。两位老妈也都是真心地喜爱她们的女儿女婿、儿子儿媳,一年才相聚那么短短几天,我们想让两位老妈都开心。可这实在是一个难题,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谁能解决得了呢?来源:北京竞报
第四篇:最具幸福感城市落谁家?
无锡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12月26日晚在南京举行的在“2011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上,由于已三次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无锡荣获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让来自全国各地媒体最为惊叹的是,无锡、江阴和宜兴再次一起荣登“幸福榜”,成为当晚最耀眼的“幸福”城市群。
“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到今年已是第5届。这次评选活动不仅强调市民在自然环境、生活便利程度、文化娱乐、治安等生活品质方面的主观感受,还特意增加了民生建设与保障内容。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尊重百姓感受和“平民味道”评选活动中,无锡何以脱颖而出上演“帽子戏法”?答案其实只有四个字,以人为本。
21点05分,大屏幕上出现了无锡符号———灵山大佛、大阿福、江南市井生活的寻常景象、普通市民安详幸福的笑脸;分茅“锡”土、明净“澄”祥、“宜”态万方„„当曹佳中副市长从市民代表手中接过“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的奖杯时,现场的嘉宾和观众把潮水般的掌声送给了这座太湖边的城市。
翻开这一年来无锡交出的“答卷”,满眼都是民生实事:这一年,社会保障大步前进: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7109套,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率达到9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1357元、16242元,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8%以上;这一年,文化医疗成就斐然: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阶段性目标,20个街道文化站积极创建省级基层服务示范点,建成193个自然村农家书屋,同时新增公共体育设施41.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达2.3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这一年,市民生活更加舒心:更新老旧自来水管网110公里,建成乘客公共出行信息导乘查询系统。完成44所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60%以上的村幼儿园建成市优质园。市属4万亩蔬菜基地和109家平价蔬菜店基本建成,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民心如砣,民意如秤。民生实事,百姓实感。在此次共采集2.2万个独立入户调查样本,全国共有3700万人次参与报纸、网络问卷调查的中国城市幸福感评价体系中,锡城满意率在90%以上的项目占80%,促进就业、社会保险扩面、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服务等多项工作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锡城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绩单”。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无锡。幸福城市,无锡当之无愧!又讯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传来喜讯,我市新增11个“全国文明”荣誉称号。
中央文明委表彰的全国第三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中,本市江阴华士镇、宜兴官林镇、万石镇荣获“全国文明镇”称号;宜兴和桥镇北庄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市图书馆、崇安寺街道办事处、无锡国税局、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无锡分公司、无锡地税局等7个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此外,经过中央文明办复查,惠山区洛社镇、江阴华西村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无锡市卫生局等5个单位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锡创)
第五篇:春节独生子女夫妻该回谁家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号从此也就用在这些独生子女身上。现如今,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已长大成人,陆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时下,离春节不远了,谁都希望回家和父母团聚,而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大年三十没人陪。由于现在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到谁家过年,成了这些独生子女夫妻遇到的一个难题。子女这样想据了解,独生子女夫妻有些年三十在男方家过年,初二时再去女方家拜年。但这样一来,女方的父母只能在家里自己过春节。于是有的独生子女想出了这样的办法:春节和双方老人一起过。刘小姐说,我结婚算是比较早的了,又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独生子女,平时我和先生都很忙,两人很少在一起做饭吃,大多数都是在双方父母家吃。春节我们准备好好陪陪双方老人,我同先生商量过了,春节前预订一个饭店,大年三十和双方老人一起过,同时也是让双方老人沟通感情的好机会。孙先生是一位记者,他说:“大学毕业刚一年我就结了婚。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事的工作又是天天跑外的记者,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平时无法抽出时间陪父母。‘常回家看看’我和妻子都没有做到。2004年春节我和妻子都在外采访,当时的情况是跟本就不能回家。没办法,我给在家等我们过年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为这事儿,父母和我们翻了脸。今年春节不能再让父母伤心了,我们这样打算:我回我父母家过年,妻子回她的父母家过年,我想双方老人会理解的。虽然我们夫妻不能一起过春节,但我们的心是温暖的,毕竟是为我们双方的父母。”说到这儿,孙先生的眼睛有些湿润了。现年27岁,从事软件开发的朱先生说,我和妻子都是四川人,又都是家中的独苗苗,双方父母也都生活在四川。我们夫妻俩来到哈尔滨闯世界。本想今年春节回四川看望父母,由于我们的积蓄不是很多,回去一趟要不少钱。所以我们只能打消回家过年的念头。外面的世界虽精彩,但是离家在外的人是不容易的。为了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我和妻子只能告诉他们,由于工作忙,春节不能回家看他们了。父母如是说“传统的习俗不能轻易改变。”孙师傅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结了婚,男方就是家中的‘顶梁柱’。过春节,女方就应该和男方的父母一起过,正月初二再回娘家去团聚。在这一点上,儿子和儿媳做的特别好。现在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儿媳就准备着购置年货,把家里搞的热热闹闹的。”做开通的父母,孩子们到谁家过春节都一样。现年49岁的金女士说,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年轻人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家庭责任,实在太累了,做父母的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平日里儿媳和儿子工作学习都很忙,尽管这样,一到过年过节,两个孩子总是奔波于双方老人之间,忙这忙那。这一切,我们做父母的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我觉得,为人父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为他们考虑。春节到谁家过,我们尊重孩子的想法。吴大爷是个离休老知识分子,儿子和儿媳都在美国,谈到独生子女夫妻春节到谁家过的问题,吴大爷讲了一段他在某网站上看到的一个报道:我国的父母们应该学会自己过年,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早些独立,而等自己步入老年却越来越依赖儿女,这不是积极的生活观。老人应学会自己创造乐趣。吴大爷笑着说:“这种观点我同意。春节啊,就是一个乐儿,和老伴轻轻松松看晚会,跟远在美国的儿子儿媳通通电话。不给子女压力,自己也乐得轻松,中国父母应该学会‘独立、独乐’。”公众这样看小宁(在校大学生):虽然我还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但我觉得,这种事儿是夫妻俩人的事,不能一方说了算,而另一方就妥协,夫妻两人应该互相理解和尊重。我和女朋友都是独生子女,感情一直很好,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在为春节到谁家过年而发愁的时候,我会和她商量。商量好以后,再做双方父母的工作,这样不至于为到谁家过年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姜先生(大学教授):现在看来年夜饭仍然是父母心中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一餐饭。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夫妻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很好地为父母着想,或忙于工作、或忙于别的事情,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时间陪父母,忽略了亲情(看望父母)。所以父母最盼望春节可以和儿女团聚。白先生(编辑):从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到近些年来流行的“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人们已经在众多的节假日得到了团聚的欢乐。做父母的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要看得太重,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是一样。过春节的传统一直是到男方家过,但独生子女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必将对我国流行了几千年的以男方家庭为主的传统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我们的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也必将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而遇到考验。王女士(教育研究员):中国人过年最讲究的是家人团圆,从这些独生子女目前遇到的问题看,随着遭遇这一难题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将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现在‘双独’子女组成的家庭,肩上的担子很重,不仅要照顾四位老人,还要承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们,没必要再为孩子们春节到谁家过的问题再给孩子增加负担,父母要真正的为他们去考虑。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