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倾听童声走进童心演讲稿
当我站在台上注视着各位,我晓得我的双眼里映射着咱们的声影;当然我也从我的眼眸里看到了我自个。咱们在朝夕相处间相互了解。相同,在我与孩子们进行目光的沟通,心灵的沟通时,咱们彼此间建立了一种亲近的联系。
咱们班的一位小兄弟,他的哥哥曾经是我上一界的毕业生。前不久,我和咱们班的这位小兄弟的母亲进行家乡联系时,无意中,这位小兄弟的母亲说:“李老师,晓得吗?他哥哥可喜爱你了,直到现在都惦记着你。”回想孩子在儿童园的三年韶光,他是一个不善于导致老师留意的孩子,不用说在团体面前体现自个,即是平时请他讲话、与他说话、看他与小兄弟沟通,他都有点害怕,我总是在发问时鼓舞他,有意请他回答,希望他在言语鼓励中增强自信心,能大胆体现自个,但是收效甚微。但仔细调查,你会发现他很重视老师,火伴的一言一行,换句话说:“他心里理解着呢!”记住那批孩子上大班时正置美伊战争迸发,全国际人民和各大媒体都非常重视,一天,班上的孩子问我:“李老师,美国和伊拉克打仗都用些什麽兵器?”我愣住了,从小到大我就没对兵器感兴趣,面临孩子的疑问一时间我无法回答,不过从孩子们的表情中我发现这个害怕的小兄弟晓得一些相关内容,好像计划说点啥,所以,我说:“李老师不知到答案,不过咱们可以动脑筋,想办法找答案,谁晓得了可以通知老师和小兄弟。”公然他蹭到我身边通知我了他空导弹的常识,我由衷的,又带点夸大地表彰他,让他介绍给全班,小兄弟们用既惊讶又敬服的目光看他,听他讲,尽管他还时又点害怕,但你能感觉到他心里的激动,更不得了的是第二天他从家里带来了有关的材料图像希望与火伴同享…我当着全班又一次表彰他:“遇到不理解的疑问时,可以主动的想办法寻求答案。”这么一来,全班孩子用各种办法从电视上、报纸上、百科全书上、网络上找到了许多材料,白日咱们在儿童园相互的沟通,活跃的评论,不由自主地学到了许多常识,这个害怕的孩子取得了满足感和成功的体验。
看到孩子在活动中投入的热情和才智,我一起理解:作为老师必须去调查、去参加,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一该往昔教授常识的人物,四肢“动起来”,双眼“亮起来”。只有这样,咱们才可能了解孩童。前贤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热切的指出:“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是的,小到吩咐母亲在凉床单时不要踩到娇弱的小花;大到发出对梦境的诘问,在早晨醒来时该把梦中骂自个是白痴的毛绒玩具小鸭子绑起来。孩子们总在以无穷的潜能洞悉着国际。老师,只是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兄弟,一个帮手。倒闭教育活动不是目的而只是是处进发张的一种方法。儿童情愿获取常识,比学到常识自身更重要,如何获取常识,比取得如何的常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而,咱们成人留意倾听过多少孩子的各种发问?留意过多少孩子对国际的判别与剖析?接收并赏识过多少孩子的才智?当孩子问成人:“血融化了是什麽?”许多成人嗤之以鼻的以为,血融化了即是龌龊的泥水,而孩子们的答案呢?“血融化了是春天,是小鸟在歌唱,是小熊出外寻食……”许多时分,成人受自个已有常识和经历的遮盖,忽略孩子的童声,漠视孩子的痛心,只是依托孩子的只言片语,就急急忙忙自以为聪明地企图去解释他们,给他们所谓的“引导和协助”,给孩子压上各种学习的包袱,果断地一次又一次仅由于孩子的某一言语而误解他们,责罚他们,损伤他们幼嫩切聪明的心,在有意与无意间,搪塞与阻止孩子的问询与探究,碰击与损坏自个全力建够的国际。因而,在孩子面前,咱们暴露了自个的无知以及对人类潜能缺少希望。
所以,咱们大声几急乎:“每一为位老师,每一位爸爸妈妈,试着放下那颗忙乱,烦躁的心,让自个归于安静,倾听童声,走进童心国际吧!”真挚的与孩子对话,蹲下来平视孩子,同享孩子的发现,在与孩子的密切触摸中同享经历,同享才智,同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篇: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走进童心,倾听童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童心是一泓清泉,晶莹剔透;童心是一朵花蕾,欲放美丽。在我眼中,每一颗童心都是一个新世界,多彩斑斓、各有千秋,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全心的对待。
我在托幼一班担任班主任的时候,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促使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记得那是一次午餐以后,在饭前我答应孩子们午餐后去楼上大班走廊散步,后来,由于忙着指导吃饭慢的孩子,便忘了自己与孩子们的这一承诺。当我组织孩子们午睡时,我感到封文清情绪有了异样的波动,不愿意睡觉。她可是个乖娃娃,今天怎么了?!这时,封文清瞪大了眼睛,走到我身边说:“蒋老师,你不是说吃完午饭带我们去楼上大哥哥姐姐那里散步的吗?怎么不去了呢?”孩子大胆而又友善的话语令我恍然大悟:是啊,我答应孩子们的话,怎么能这么随便应付呢?我岂不是成了失信的典范了吗?我连忙向所有的孩子道歉:“真对不起,我刚才帮助几个小朋友吃饭,耽误了小朋友去散步的时间,明天我一定记住。”清清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蒋老师,这次原谅你,下次可不行了。”于是她伸出小手指和我拉钩,全班孩子忍不住地呐喊助威:“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悔……”看着孩子们那股认真的劲儿,恍然之间,我体验到了 “真诚”与“平等”的绝妙滋味儿,我想:孩子的感触和我是一样的。我为我抓住这次可贵的机会让孩子体验课堂以外的东西而感到欣喜;我为我没有逃避孩子的问题而感到庆幸;我为我能坦诚地向孩子们认错而感到高兴。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点的指出无疑告诉我们:在与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仅仅只是在学习活动中吗?在我们每时每刻与孩子的生活交往中,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呢?或者说将师幼的角色仍旧回到原来的命令者与服从者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是“文明交往”,文明则决定了两者的地位应是平等的,并且是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展开的。所以,我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应存在于与
幼儿交往的每一个瞬间,从而使积极大胆、活泼开朗这些良好的品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当有一天,我们的爱,让孩子不再封闭自己的心扉;我们的爱,能走进每一颗童心,和他们一起放飞快乐和梦想;那时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大喊:“我和孩子零距离!” 让我们共同走进童心,倾听童声,感悟童真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幼儿教师演讲稿:聆听童声,走进童心
聆听童声 走进童心
当我站在台上注视着各位,我知道我的眼睛里映射着大家的声影;当然我也从我的眼眸里看到了我自己。我们在朝夕相处间相互了解。同样,在我与孩子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时,我们彼此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关系。
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他的哥哥曾经是我上一界的毕业生。前不久,我和我们班的这位小朋友的妈妈进行家园联系时,无意中,这位小朋友的妈妈说:“李老师,知道吗?他哥哥可喜欢你了,直到现在都惦记着你。”回想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时光,他是一个不善于引起老师注意的孩子,不用说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就是平时请他发言、与他谈话、看他与小朋友交流,他都有点胆怯,我总是在提问时鼓励他,有意请他回答,希望他在言语激励中增强自信心,能大胆表现自己,可是收效甚微。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很关注老师,同伴的一言一行,换句话说:“他心里明白着呢!”记得那批孩子上大班时正置美伊战争爆发,全世界人民和各大媒体都非常关注,一天,班上的孩子问我:“李老师,美国和伊拉克打仗都用些什麽武器?”我愣住了,从小到大我就没对武器感兴趣,面对孩子的问题一时间我无法回答,不过从孩子们的表情中我发现这个胆怯的小朋友知道一些相关内容,似乎打算说点什么,于是,我说:“李老师不知到答案,不过我们可以动脑筋,想办法找答案,谁知道了可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果然他蹭到我身边告诉我了他空导弹的知识,我由衷的,又带点夸张地表扬他,让他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们用既惊奇又佩服的目光看他,听他讲,虽然他还时又点胆怯,但你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激动,更不得了的是第二天他从家里带来了有关的资料图片期望与同伴分享…我当着全班又一次表扬他:“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能够主动的想办法寻求答案。”这么一来,全班孩子用各种方法从电视上、报纸上、百科全书上、网络上找到了许多资料,白天大家在幼儿园互相的交流,积极的讨论,不由自主 地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个胆怯的孩子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功的体验。
看到孩子在活动中投入的热情和智慧,我同时明白:作为教师必须去观察、去参与,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一该往昔传授知识的角色,手脚“动起来 ”,眼睛“亮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了解儿童。先哲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热切的指出:“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是的,小到嘱咐妈妈在凉床单时不要踩到娇弱的小花;大到发出对梦境的追问,在早晨醒来时该把梦中骂自己是笨蛋的毛绒玩具小鸭子绑起来。孩子们总在以巨大的潜能洞察着世界。老师,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朋友,一个助手。开张教学活动不是目的而仅仅是处进发张的一种方式。幼儿愿意获取知识,比学到知识本身更重要,怎样获取知识,比获得怎样的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而,我们成人注意倾听过多少孩子的各种提问?留意过多少孩子对世界的判断与分析?接纳并欣赏过多少孩子的智慧?当孩子问成人:“血融化了是什麽?”很多成人不屑一顾的认为,血融化了就是肮脏的泥水,而孩子们的答案呢?“血融化了是春天,是小鸟在唱歌,是小熊出外觅食……”很多时候,成人受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蒙蔽,忽略孩子的童声,漠视孩子的痛心,仅仅依靠孩子的只言片语,就急急忙忙自以为聪明地试图去解释他们,给他们所谓的“引导和帮助”,给孩子压上各种学习的包袱,武断地一次又一次仅因为孩子的某一言语而误解他们,责罚他们,伤害他们稚嫩切聪慧的心,在有意与无意间,搪塞与阻碍孩子的询问与探索,撞击与破坏自己全力建够的世界。因此,在孩子面前,我们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以及对人类潜能缺乏希望。
于是,我们大声几急乎:“每一为位教师,每一位父母,试着放下
那颗忙乱,躁动的心,让自己归于平静,聆听童声,走进童心世界吧!”真诚的与孩子对话,蹲下来平视孩子,分享孩子的发现,在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中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第四篇:走进童心
我与教学比武
--走进童心,有效沟通
万全二小陈章新
建设一个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思想。成功的教育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走进童心,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有效的沟通,这样我们就能尽情享受与儿童相处的快乐,师生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师生一体,平等对话。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镜头一:融入学生
体肓活动开始了,今天练习双人跳绳,班上有39人,为使孩子们都不落单,于是,老师我与其中一个配合,练习双人跳绳,这时旁边的几个孩子发现了,情不自禁地停下跳绳,帮老师数数。渐渐地,加入数数的人越来越多,以致于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为我和这位同学数数,其中还夹杂着响亮的加油声„„
场上一片欢腾。
随后,全班学生两人一组,认真、投入地练习双人跳,不时有人跑到我跟前,乐滋滋地汇报自己一次一次刷新的成绩。
每天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体锻、游戏、唱歌„„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同时,教师若一味地板着一副面孔,站在一边维持秩序,发号施令,师生间的关系仅剩单纯的管与被管的关系,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将渐渐疏远。
教师何不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每一次活动,都能融入学生,与学生们开心、投入地一起活动,成为学生活动、游戏时的伙伴,这样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师生间顺畅沟通,做好铺垫。
镜头二:分享快乐
课堂教学比武,比武的老师因连续几天的胃肠炎,身体虚弱、浑身乏力。当这位老师走进教室,全班学生热烈地为她鼓掌。这位老师不禁情绪为之一振,精神抖擞地完成课堂教学。
课后,老师买来一袋礼物放到讲台上准备分发给学生时。于是,师生间有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老师,你先挑一个礼物。”
“老师也要礼物吗?”
“要,当然啦!”
“老师,今天的课很成功,你功劳最大啊!”
“挑一个你最喜欢的吧!”
“孩子们,你们让老师太感动了!„„”
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为师者的我心中涌起一阵甜蜜的涟漪。
在班级活动中,师生应该是一体的,对于学生所喜欢的事情、学生参与的活动,班主任也应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让教师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
班主任不但要融入学生,还要与学生同欢喜,共欢乐,久而久之终将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当孩子们在分享快乐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老师,想到与老师分享快乐。
二、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班级工作中,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将每个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在群体中予以肯定、表扬,坚持正面教育,可以让每个孩子内心积极向上、向善的情绪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情绪互相传递,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并逐渐在班级形成习惯,形成趋势,形成风气。
镜头三:放大优点
一次班会课上,一位平时安静的男孩,唱起英文歌,全班为他鼓掌欢呼,借此机会我让这个孩子上台当小老师。从此,该生自信心大增,参与各种活动大胆了,朗读课文声音响亮了,课堂发言积极踊跃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有的学生不善于表现,不能尽情展示。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并抓住契
机,让他得以发挥,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孩子在群体中都有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内驱力,当每一个个体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也就随之急速增长。
镜头四:捕捉亮点。
一个平日胆怯内向的男生,在课堂上声音响亮地朗读课文之后,全班同学先是安静了一瞬,紧接着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于是,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为之一振,涌起一股暖流,感到无比的温馨。
这掌声表达了群体对这位同学的欣赏、鼓励,同时也传递着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那份纯真的感情。借助课堂上的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教师一方面接借助掌声对这位同学的表现、进步,予以极大的肯定;另一方面,对群体的这种反应予以表扬、肯定。
这样,敏锐地抓住群体活动中学生发自内心的、温暖人心的瞬间反应,予以引导,个体的自信与群体的和谐、温馨的氛围都能借助这一瞬间闪现的亮点得以提升。
后记: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与精髓,关爱是一座桥梁,能沟通师生心灵。唯有实现师生心灵的有效沟通,才能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第五篇:走进童心世界
走进童心世界,用爱编织学生希望之路 我是幼教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工作踏实认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一份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政治使命感精心爱教,爱岗敬业,以自己的行动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工作中树立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精神,作为幼教战线上的一名成员,能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克人先克己,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来鞭策自我,为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忘我地工作.走进童心世界,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幼儿们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就要善于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田,用爱心去呵护他们。我的班里有一位叫宇航的小朋友,是班里出了名的“小调皮”,每天都要制造几起“事件”,总少不了有人告他的状:“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揪我的辫子。”我尝试多种方法说服教育,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橡皮泥,小朋友有的在做蛋糕、有的在包饺子,玩的非常开心。忽然,有一个小朋友大声说:“老师,你快看,宇航把好几种橡皮泥都揉在一起了。”寻声望去,果真如此。我走过去,有几分无奈地蹲下了身问宇航: “为什么把橡皮泥都揉在一块?”宇航撅着嘴一声也不吭,那不屑的态度真让人哭笑不得!我努力平平心中的怨气,“你把泥都掺一块儿,做出来的东西还会有人来吃吗?”“老师你不是喜欢吃粽子吗?我是想做个粽子送给你,可
没有颜色啦。”听了这话,我心理不由地咯噔了一下:是啊,橡皮泥里并没有棕色,孩子想用调颜料的方法来尝试用橡皮泥调出粽子的颜色,多好的创意啊,我立刻反省自己,假若自己少问一句为什么,假若自己没能控制住激动的情绪……那么岂不是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吗?从此在工作中,我无论遇到这样、那样的“淘气包”、“捣乱分子”,从不埋怨,这样的孩子不好管,而是去总结自己,是不是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是不是没有耐心地听一听他们的道理。我常对身边的年轻教师说,“淘气行为的背后,是孩子的好奇心,是孩子在探索新知,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努力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尊重、理解、信任孩子,孩子们一定会向你敞开心扉,与你成为好朋友,我们的幼儿园才能真正成为孩子自由成长的乐园”。
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孩子,入园焦虑特别严重,每天入园都要大哭大闹一场,“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弄得她的妈妈每天也含泪离园,那场景就像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抱也不行,哄也不行,游戏也不做,只是一个劲的哭,班级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有的老师说“别管她了,把她放在一边,由她哭去”,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最亲的人,要和陌生的老师、小伙伴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孩子能没有分离感和焦虑情绪吗?于是,我决定用自己的爱来改变她们的不安,使她尽快适应新环境,一天早晨,我刚一踏进幼儿园,就听到她的哭声,还紧抓住妈妈的衣襟不放,我赶紧跑过去把孩子从妈妈的手中接
过来,抱在怀里,不断的安抚她,当孩子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便和蔼地说:“幼儿园不好吗?”孩子摇摇头,“幼儿园这么好,那你为什么哭闹妈妈呢?”“妈妈爱我,我想我的妈妈”。说着,孩子又哭起来,我一边帮孩子擦眼泪一边说:“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呀!”“那我能喊你老师妈妈吗?”“可以呀,老师妈妈也会喜欢你疼爱你的。”孩子破涕为笑了,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老师妈妈我喜欢你”“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
蓦然回首,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酸甜苦辣的十四年时光,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没有半点懈怠,没有半点退缩,有的只是满腔的热情、奋进的脚步、大胆的创新,有的只是对这片沃土的深深眷恋。我深知,要想在幼儿管理、幼儿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