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厄运的面前杂文随笔
今年我五十岁,在我四十九岁这一年,小儿子突然成了尿毒症,并且是晚期,这意味着什么?想都不敢想,人生,似乎走着走着,一下子走入了死胡同,恐惧,绝望,不知所措。
五十岁,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开始走向安逸和闲适,可是我却要面对这样的噩梦,眼看着儿子一天天经受病痛的折磨,看着他一日日的憔悴和羸弱,我沉在深深的自责,疼痛,和难过里。
在这样的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家人的眼泪,不是叹息,而是能战胜一切的勇气,是面对厄运的力量。我收藏起内心的恐惧和泪水,告诉儿子,病魔不可怕,没有勇气才最可怕,也许上天的安排只是为了成就你的另一种人生和精彩。
以前我没事的时候看书,写东西,听喜欢的音乐,虽然生活很普通很平淡,但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儿子有病以后,生活变成了另一种样子,常常来往于家和医院之间,穿行于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中,机械,无奈,匆忙,很长一段时间,停止了写作,觉得文字已经离我越来越遥远。
可是,多少年与文字和书籍为伴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文字已经流入了我的血液里,融入了我的骨子里,它们悄无声息的存在着,和我一起静静地呼吸,总在一些时候,让我涌动起想写下一些什么的欲望,可是,我真的可以再写吗?我一遍遍问自己。
在别人看来,现在的我最应该的是每天一张凄楚的嘴脸,像阿庆嫂一样见人就喋喋不休地诉苦。如果我还写东西出来,一定会有人说,你看你看儿子都那样了,她还能有心情写东西……,已经发生的事实谁也无法改变,我不会屈服于命运,不会轻易在人前流泪叹息,不管命运多么残酷,我能做的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坚强,乐观,向上。
儿子的情绪渐渐的稳定下来,每天除了悉心照顾他的饮食,鼓励他多锻炼,提醒他吃药,晚上长时间地敷胳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写一些文字,记录下一些特别的温暖和感动,我觉得,这样的我,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不会因痛苦放弃自我,不会为厄运而面目全非。
儿子的透析还在进行中,手术的日期不知会在何时,我们陪儿子一起经受着磨难,也和儿子一起等待着希望。长夜漫漫,文字和书籍是我最好的陪伴,给我慰藉和力量,让我在前行中感到温暖和光明。
在漫长的等待里,在艰难的时日里,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们,给予我最温暖的鼓励,最强大的支持,我才可以如此坚强的走到今天,陪儿子一起怀着信心迎接曙光的到来。
第二篇:在爱面前,什么困难都是渣渣杂文随笔
今天看了韩国的经典怪兽科幻片《汉江怪物》。说是科幻片,其实没有多少科技含量,充其量算是一部怪兽电影。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凄惨的故事:一个医院把大量废弃的甲醛倒入汉江,导致海洋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有一天,男主在汉江边上自家开的料理店给客人端食物,突然江水里跑出来一个非常凶残的怪兽。众人惊慌失措,四处逃窜。男主在带着女儿逃生的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女儿被怪兽抓走。接下来,男主一家人想尽各种办法营救女儿,男主父亲也牺牲。最后,在政府释放“杀菌毒气”的帮助下,男主以及弟弟、妹妹联手杀死了怪兽。虽然最后那个小女孩还是死了,但是他们总算为她报仇雪恨。
从剧情上讲,这部电影表现非常普通,跟其他怪兽电影剧情差不多,毫无创新和突破。但是影片的艺术手法很不错,特别是在对人物的刻画上非常成功。男主小时候非常聪明,后来因为母亲的故去和父亲的疏于照顾,渐渐反应变得迟钝,也变得嗜睡。在勇斗怪兽的过程中,也正是因为男主计算失误,多算了一发子弹,导致父亲被怪兽咬死。但是他心中的父爱并没有因此而沉睡。当他接到女儿的电话,得知女儿还活着的时候,就借助护士给他抽血的机会,胁迫那名护士,从医院里逃了出来。男主的弟弟设法通过通讯信号定位找到了侄女被困的位置,男主和妹妹得知以后就奋不顾身地去营救小女孩。
在影片的背后,怪兽中了政府投放的毒气和燃烧弹,浑身着火,眼看着就要逃回水里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男主拿着铁棍冲出来,以大无畏的勇气刺向怪兽的咽喉,最终杀死了怪兽。这个时候的男主,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帅”!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标题叫做《拐弯处的回头》。文章讲的是,一个男孩和同学争论父亲到底爱不爱他。有一次他的腿意外受伤了,他满以为父亲会心疼地把他抱起来,结果父亲只是冷冷地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呢?男子汉要坚强一点,自己回家去。”说完转过身就走了。男孩伤心地哭了,他以为父亲不爱他,但是他发现父亲在走到前面的拐角处的时候,不经意间回头看了他一下。一瞬间,男孩明白了父亲心里其实是爱他的,只不过想锻炼一下他男子汉的意志罢了。
如果说拐弯处的回头,是父爱的一种表达。那么《汉江怪物》中男主的奋不顾身,就是伟大父爱最好的诠释。男主平时是挺傻的,可是在女儿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就变成了勇敢无畏的英雄,怪兽什么的在他面前都变成了渣渣。父爱的力量就是这么伟大!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报道:某地发生了一次地震,一位母亲和孩子被压在一块楼板下面。搜救人员赶到的时候,那位母亲正双手支撑着地面,背上是楼板,身下是她不到一岁的孩子。而她已经这样苦苦支撑了十七个小时了。这位年轻的母亲问搜救人员,她的孩子是不是还活着。搜救人员却发现那个婴儿其实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他们清楚,如果告诉这位母亲真相的话,她一定会悲痛欲绝,意志会轰然倒塌,然后放弃支撑,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搜救人员骗她说,她的孩子平安无恙。这位母亲非常高兴和激动,继续支撑着楼板,直到搜救人员把她顺利救了出来……
一位多么柔弱而平凡的女子,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位多么勇敢而伟大的母亲。这就是爱的力量。爱是这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在深沉的爱面前,所有的困难都是渣渣,都会向爱低头。
有了爱,我们便无所畏惧。向人间的大爱致敬!
第三篇:在现实和利益面前,你还会分对错吗杂文随笔
1
昨天,在我经常逛的论坛里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标题:我舍友考毛概打小抄,我想举报他,让他失去考研资格,这样做好吗?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楼主大三的学生,最近是考试周,发现舍友A在准备小抄,就是把毛概背的东西抄在小纸上,考试的时候用。
A从大一开始,考试就带小纸条,但学校监考不严,所以一直没被发现。A的专业课考试成绩一般,但其他课都在90分以上,绩点排在楼主前面,楼主的成绩也正好压在考研名额左右。
楼主纠结:如果考毛概的时候,他发现A作弊,并且举报了,A肯定就没法保研了。楼主的保研概率会提升很多,后面的人成绩也远不如他,所以他基本就能保研了。
但是这样做之后,一旦查出,他和舍友的关系将无法挽回,舍友还可能因为作弊拿不到学位证等。楼主一时有些纠结,就发个了这个帖子,没想到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
底下点赞最多的几条评论:
@无辜的路人:举报没问题,但是举报的原因是因为作弊而不是为了名额。
@马刺21200902:如果查出来是你举报的,你以后生活受到的影响不比他小。
@102030:说实话,于理你做的没问题,但是幸亏我和楼主不是朋友。
@路人乙:幸亏我和楼主不是朋友。
剩下的评论莫衷一是,有支持楼主的,作弊本来就是不对的;更多的是,跟楼主这样的人做朋友、做舍友太倒霉了。
2就是这样一条很普通的帖子,后面引发了好多条帖子,有很多在谴责那个楼主的,理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
1、大学里的考试作弊现象太常见了,他和你是舍友,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呢?大学里的考试作弊惩罚很严重,一旦确认作弊,就没有了学位证。
2、举报的动机不纯,那位楼主只是单纯能让自己保研,牺牲了舍友,这么做太缺德。
当然,也有很多贴子为楼主“伸张正义”,理由大致如下:
作弊本来就是不对的,舍友不通过正当途径竞争,已经严重侵犯了楼主的利益,楼主举报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
我很想在楼主的帖子下面评论的,一开始我也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自己同寝室的朋友,这样的做法有点太过不近人情。
但是后来看了别人的观点,思考了一下,楼主的做法也没多大的错。认为楼主这样做不正确的,大多都没有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别人的做法已经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
深究一下,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舍友做的不对,考试作弊是严重的道德问题,而那位楼主的举报行为最多是方式不恰当。
但是真正设身处地想一想,别人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和自己竞争,为什么要忍让呢?难道就因为大多人嘴里的人情,常态,模糊了那个对与错的概念吗?我认为不能!
3可是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很多人以错的方式做事情,但却往往能够得到好的结果。
上班的同事,一起分配的任务数她做的最少,同事都不愿意跟她合作。但是在讨论会议上多说几句,多提几条建议,领导就会觉得她很有想法,她的工作做的很认真。
因为她做的所有工作,都被领导看见了,所以最后升职加薪的往往是这种人。
这个时候,你敢站出来“举报”吗?别人会说你输不起,会说你嫉妒,没有人会耐心的坐下来跟你分清对错,所有人都只想看表面上的结果。
他们会跟你说,算了吧,现在人都这样;
何必这么较真呢,现在不都这样吗,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你还是太年轻,慢慢你就知道了。
有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分对错,只讲利益。或许很多人早已丢失了内心对于对错的权衡标准,感情因素、利益因素都导致了不分对错的结果。
但是我想说,成年人的世界里,只讲利益可以,但是也得分对错。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嘴里所谓的常态,正常现象,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原则、道德面前,对的永远是对的,而错就是错,需要有自己的态度,如此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再回到那个帖子中,假如我是那位楼主,老实说,我也“不敢”做不出举报这样的事情,或是我也习惯了别人的作弊现象,或是我和他是舍友,情面上我做不出那样的事情。
但是楼主这样的做法,我不再是反对的了,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么做没有任何问题。何况以考试作弊,来争取保研名额,本身就是对认真努力的人一种侮辱。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也就没有回帖,静静的看别人怎么说。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第四篇:漫步在黄浦江畔杂文随笔
每日在家吃好早饭
早早来到办公室
喝好一杯水
电脑提前预热
便打着遮阳伞
迫不及待地来到黄浦江畔
开启一天的晨练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黄浦江畔显得格外辽阔
各种作业船只穿梭其间
发出有节奏的嗡嗡声
江畔的外围
矗立着一座座高低错落的楼宇
远的近的见证着上海的过去和现在偶尔几只海鸥飞过
眼前江面的粼粼波光
穿成一根根亮线
向着未来无限延展
我在阳光下眯起眉眼
跟这一片和谐的自然融为一体
有这一片美丽的后花园
生活似乎每天都是新的江边小径上密密层层的狗尾巴草
在微风下轻轻地晃动
远远望去绿中透着金光
深浅相宜
微风轻抚着我的发梢
蝉鸣在耳边回响
抬头看看天空
虽有乌云却仍是如此湛蓝
我开始往回走
路边的小花向着我微笑
我感到神清气爽
生活是如此美好
第五篇:上帝在发笑杂文随笔
夏天的热情,从悄悄传递热意开始,继而升级成周围弥漫的热气,突然就成了铺天盖地的热流,直至最后的滚滚热浪,让人无力招架。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待在单位最难熬的日子。晚自习的教室象一口蒸笼,让人头上冒汗,手心沁汗,四肢渗汗——浑身上下都似裹着浆糊一般粘稠。孩子们的读书声在空气中发酵成泛酸的面包,就连苍蝇也躲到了窗外。于是孩子们就有了拿书本忽扇的自由,一些自制力差的小调皮们好像也有了违纪的充足理由,压制、按捺,直到下课铃声一响,就马上冲到教室外,把裹挟周身的热团想办法稀释。
今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一想到考试结束后触手可及的假期,考试的重负都可以忽略,热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傍晚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写到自己来到地坛后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死的事,然后就是自己为什么要出生。好几年后,他终于弄明白: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他就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感激这样的安排?
我把这段话分享给了孩子们,主要是想让考了一天,晚上仍在教室的蒸笼里熬,明天还得再考的他们听到“假期”这个字眼后会有一点雀跃,可是孩子们用老气横秋的声音回答说,放了假还得补课。
呵呵,从教这么多年了,似乎越来越不会作孩子们的思想工作了,他们总是比你更老成,看问题更透彻。你的大道理他们要不就是听出了茧抽出了丝,要不就是过滤成了风吹散成了空,他们一个个得道成仙般冷眼枯心地看你还能使出什么招。无论什么招,他们都刀枪不入,溃败的只能是我们。
因为,好多问题,我们都未必能弄明白。比如,孩子们为什么在成绩面前比我们更淡定?是因为他们未谙世事无知者无畏,还是我们虚荣功利心浮于世事?
四十不惑年纪的自己,近来总是在早醒的黎明或难眠的午夜,想起一些无解的问题来折磨自己。思来想去只能起身让阳光来打开牢笼用忙碌来拯救自己。史铁生在地坛用了几年时间悟透生死后,终于用文字解救自己于人生的苦海,从此他经历的所有磨难都有了意义。而平凡如芥的我,如何,何时才能找到人生的出口?
下自习的铃声响起了,窗外的喧闹声盖住了我播放的《怀念青春》的声音,青春是用来怀念的,现在的自己谈青春似乎成了一种奢侈,找出口,更象一个笑话。
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个夏夜,我在思考,谁在发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