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岁,你有什么样的格局杂文随笔
25岁,还不足以去论人生,也不足以去评判其他人的人生。只是25岁,应该要有更大的格局了。
我特意去查了下这个词的意思,局,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局要大。格,对认知范围内事物的程度,格要精,细。一个人的格局,大致应该就是世界观了吧。
格局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在上学时期,还没有那么深的体会,只是入了职场,接触到了不同的人,才发现,它会影响很多东西,甚至在很多重要阶段,影响你的选择。
上高中的时候,目标是考大学,而在读大学之前,就出过一次远门,在18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和弟弟去武汉,那是第一次到这种高楼林立,遍布立交桥的城市。
在这之前,我的世界仅限于一个小县城。在武汉时,连坐上那种前面上后面下的公交车,都觉得是新奇的,因为我们家的小县城那时甚至还没有公交车。18岁的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可能还不如现在几岁的小孩,是狭隘且偏执的。
18岁,自己的格局决定了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有什么。
那个阶段需要的只是考上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后做什么,似乎不是那么重要的。我们都把踏入大学门槛定义为结束,其实那才是开始。
而初次接触到的这种花花世界给的甜头,也完全可以让人暂时不去想这些问题,毕竟我们还是会在那座被保护起来的象牙塔里。
外面的世界与当时的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只要还没有发生到我们身上,也是无关的。
村上春树有段话是说,有的东西不过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的东西等到理解了又为时已晚,太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的情况下选择行动,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想来真的是很在理。
当25岁看18岁时是这样的,当30岁看25岁的自己时,又会怎样去评判现在的自己呢?或许会告诉自己,趁还没有成为30岁的你,去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对于我而言,这样的话题实在还是太深,无法顺畅的我手去写我心。也说明现在的格局依旧局限。而30岁,会是什么样,时间看得见。
就用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死亡诗社》里的台词,作为一个结束,“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boys, 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第二篇:格局决定结局的杂文随笔
为什么农村人都想往城市跑?为何很多父母下血本也要送孩子去好的学校?为什么二线三线的年轻人都想去北上广去打拼?为什么有条件的都想去国外深造?听到小A的故事,我终于得出了答案:
小A来自东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家境贫寒,从小到大都是穿别人送的旧衣服,买过的唯一的一个玩具是一个灯笼,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买蜡烛,童年里没有多啦A梦,也没有蜡笔小新,这些都是长大以后从别人那里听到,她的童年只有小动物,小树林,小河边,身边的大人讨论的是家常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会争吵起来,去趟县里都觉得是出远门,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省钱和赚钱。
上了大学以后她发现自己很难融入这个年轻的群体。城市里的孩子更开朗,见识更广阔,她们买东西看得是质量,品味,小A买的永远是地摊货能遮体就行。城里的孩子情商更高,朋友多,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很漂亮,而她,总显的木讷和无知。她们玩的,她不会;她们去过的地方,她只有在书上看过;她们总是能得到第一信息,她知道的早已经过时。。而无论做什么,小A的第一反应就是会花多少钱,如果太多,干脆不参与不接触。。久了,封闭,狭隘已经深入思维模式。直到工作以后,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朋友都是和自己 一样。同事中很容易就能看出哪些是农村来的,哪些是城市的孩子,自己处事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跟领导关系好的,人际上略胜一筹的,升职快的,似乎都是那些城里孩子,而自己总是用一种封闭笨拙的方式处理事情,看到这些差距,她不断的打开自己,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接触新事物,但总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小A说,这些年没有着急结婚,总是想看到更大的世界,当然,她从自身的变化也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家乡的人目光放在家长里短,二三线的小城市旅游多数选的是北上广,祖国的名山大川,在大连期间,看到当地人多数去韩国,日本,在上海,孩子暑假去的是美国的夏令营,平时休假的同事去的是欧美国家。他们谈论的东西,老家人永远是家长里短,大城市的讨论的是国内外,心里装的是世界。。那种状态下的选择和处世是绝对不一样的。
环境,影响了一个人的眼界,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即使北京空气很不好,也要做个北漂,即使上海很拥挤,每年依旧会有很多新人加入。
而打开格局的办法除了环境,最捷径的办法就是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打开格局,达到高度,然后改变自己的环境。
第三篇:你呀杂文随笔
从深远的天空吹来的风,摇摆着像雨一样有淅淅沥沥的声音。轻嗅着原野上花草的远歌,悄悄躲进长满彩色的树的小森林。
树冠迷离了阳光,飞鸟的翅膀抖落了笑语。
风躲起来了,你也躲起来了。
我的手心握着玻璃纸的糖果,嗓子里溢满你的名字,脑海里充斥着你亮汪汪的眼眸。树冠是你,阳光是你,飞鸟是你,笑语是你。可是,你在哪里呢?
你在哪里呢?
树木相互缠绕长成妍丽斑斓的流岚,还不等去触摸到就着急的四散逃开了。在梦里面,漂亮的东西也总是碰不到。是呀,这只是梦境么?只用睁开眼睛醒过来,就看得见你促狭的笑着,闹得我脸红。
没有你的梦,真是叫人不开心的梦。
要找到你的,即使是梦里,即使我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你。没有你的梦,会让我不再贪恋睡眠的。
我问了树洞问了松鼠问了小狐狸,直到整个小森林都知道你的名字。我走过山坡走过小溪走过谷底,直到每一粒沙尘都知道我在找你。
“戴着可爱的帽子,总是温柔的说话,脚步轻轻的,你有看见过他吗?”
“戴着帽子,是大灰狼?”“不是”“温柔的说话,小白兔?”“不是”“脚步轻轻,蚂蚁蚂蚁”“不是不是。”
脚踝酸酸的,手指酸酸的,眼睛酸酸的。风从山涧中跑出来,摸摸我的头,扬起我的发,忙不迭的追着夕阳回家。有萤火渐渐弥漫着缓缓荡漾开来,它们小声的对我耳语,欢呼着簇拥着吧我送到你面前。
还好还好,我还捧着你喜爱的糖果,我叫出你名字的声音还不算沙哑,你亮汪汪的眼眸带着笑意伸手就可以碰到。
“笨蛋,我一直陪着你哟”
“嗯,吃糖果,还有巧克力呢”
“来抱抱”
第四篇:喜欢你杂文随笔
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只是我喜欢不到你,所以一直没告诉你。
以前的我,喜欢你大汗淋漓运动的样子,为你投篮的利落动作着迷;
喜欢你咕噜咕噜喝汽水的样子,为你上下滚动的性感喉结暗喜;
喜欢你扶着眼镜给我讲题的样子,为你毫不犹豫写下答案的好看手指叹息。
你总是笑眯眯的看我,让我觉得故事就会发生。
分开那天,我好像失去了全世界的欢喜。
后来啊,我用尽了全身力气想念你。看着你的照片发呆,听着你的声音入睡。你发的每一则消息我都记得,你写的每一个状态我都猜测。
「今天的你会做什么?」
「今天的你要吃什么?」
「今天的你开心吗?」
「今天的你疲惫吗?」
「今天的你还熬夜吗?」
「.......」
我吞下了所有的好奇,只为这份喜欢你的心不会打扰。
不确定今天的你会如何,只是很确定每天的我都想你。
在想念你的日子里,每分每秒都带着难过,期盼,开心和不安。
难过我的平凡不能去到你身边,期盼有一天我们的再见面,开心你的开心,不安你的不安。
就这样我度过了独自想念的每天每天。
再后来啊,我们终于再见面。
不出意外地,我比从前更喜欢你。
喜欢你抱着吉他唱歌给我听,而我依旧为你的好看手指着迷;
喜欢你扯开领带解开衬衫的几颗扣子,而我依旧为你的性感喉结暗喜;
喜欢你在暗黄的灯光下写字的样子,而我依旧为你的细腻文字叹气。
喜欢你一首歌就能安慰我的伤心,喜欢你一行字就能回答我的猜测,喜欢你一句话就拯救我的低迷,喜欢你一个笑容就照亮我的所有黑暗,喜欢你一个眼神就能让我无比心安。
后来的后来,故事并没有发生,可我依然喜欢你。
我只能在每个想念你的夜晚,一个人和星空说话。
如果你喜欢我的喜欢,那最亮的那颗星星就会替我传达;如果你不喜欢我的挂念,那再亮的星星也将熄灭。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有星星的夜晚的天空,所以按照约定,我也只好偷偷藏起我的喜欢和想念。
怎么办,你这么好,我都不忍心再喜欢你。
好气哦,你这么好,我却永远都喜欢不到你。
第五篇:小小的你杂文随笔
遇见你,不庆幸也不后悔。
不是陌路却也不足相逢
又是新的一天,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一天消息映入眼帘。
最近还好吗?
一条平淡无奇的消息却让我久久无法平息内心的波澜。想给她回复些什么,却不知该发些什么,迷茫。最后的最后,却也只发了“还好”二字。不是因为感情淡薄,亦不是为了客套,只是隔了那么久,不知道她是否还像儿时那样。我和她像行星与恒星,它们也许并没有分开过,在盛夏也会相遇,但即使在那个时刻,仍然隔着一光年的距离。
八年前,我和小耳在同一个学校很巧合的遇见。彼此都是倔强之人,少有朋友,却在瞬间,在人群中看到对方。像两片孤单的叶子被风吹往同一个地方,重叠在一起。
她比我小半年,却和我在一个年级,她一班我二班。一有时间,她就会来找我,她喜欢和我说话,而我,也很愿意与她交谈。有次她父母吵架,她一个九岁的孩子便自己乘车,跌跌撞撞地找到我家。当我打开门,看见一个只穿着大衣的小孩儿,脸被冻得通红,眸中满是泪水时,我情不自禁的抱紧了他,和她一起哭了起来。两个小孩紧紧拥抱在一起,那是一种很难言明的友谊,那肆意流淌的泪水,算是对平淡生活仅有的反抗。
她是那么敏感,像一只躲在禾苗下机警的田鼠,稍有响动就会焦躁不安。而我,也是那么傲骨铮铮,拒绝道歉。敏感的两人,一点错失,便是大事。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我和她小升初,各奔东西之后结束。
她进了体校,打起了她最热爱的篮球;我进了十五,走向了我最挚爱的艺术之路。我们两人,并无联系,尽管,如果我们想要联系,随时都可以找到对方。
后来,在中考结束的某一天,她约我在某个时间见面。她说,想叙旧。好一个旧字……旧衣服堆在箱底,旧日记锁在抽屉,旧时光,已经残忍地遗失,怎么找也找不回来。我终究没有赴约,三年的光阴了,最后我没有赴约。
我仍过着白天学习,晚上画画的生活,而她也进了某高校的篮球校队,成了校队主力。
我们不咸不淡的联络者,但仍是疏离的状态。开学半个月了,偶尔从朋友那里听说她的消息,相信也有人告诉她我的消息。听说她在校队混的风生水起,在高一那届当起了队长,也将长发剪短。看着她在空间里发的照片,竟无法一眼识出。而我还在那个学校,褪去了初中的光芒,在重新排版的高中里重新的摸爬滚打,进行着新一轮的历练。现在的我们,分别展翅,各自洗礼,时间久了,内心却宁静了许多,竟开始 默默祝福对方。她的微博,一页页的翻着,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浏览她初中生活的点滴。那是我们分开后的故事,我原本抗拒去了解。看到她在某校比赛的一张照片,乌黑的长发,深蓝色的十号球衣,白底的紫色篮球鞋,左手食指指天,右手拿球,眸光潋滟。有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意境。
偶然间看到她的一篇文字,大致是解释当年为何去体校,只因她有一个朋友说过,她若是打篮球一定会很棒,便一股热情的跑去了校队。这让我突然想起当年报考十五初中的场景,好像也是有这样一个人,拖着我,死活让我去考。而我也抱着玩一玩的态度进行了考试。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碰巧地考上了这个学校,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她的那个朋友是我,而最开始改变我的人生的那个人,也是她。
曾经有那么那么要好的朋友,在时光的迷糊中走着走着就散了,看着看着就淡了。时光如海浪般磨平了记忆的棱角。最怕蓦然回首,沙砾随风而逝,徒留淡淡砂印。
有些事,有些人,回不去,寻不回。就让他们在记忆中静静馨香。物是人非,又怎样,最起码曾经握在手掌,感受温度。烙印痕迹,自知冷暖。有些美好,懂的人珍惜就好。
况且我们都知道,即使离得再远,分开的再久,共同拥有的时光,它永远在那里,永远也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