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的教育读后感推荐
《爱的教育》中的真情实感,深深打动我。那些师生之情、朋友之谊,还有“每月故事”,都在一件件平凡、细微的故事中被彰显出来。父子之爱和爱国的情操,我懂了。
书中一个叫“佛罗伦萨小抄写匠 ”的故事,叙述了一个佛罗伦萨的小男孩,学习勤奋。他的父亲白天需吃力的工作,为了小男孩,晚上还需抄写纸条,每抄五百张就可以赚三里拉。小男孩担心父亲的身体,在父亲休息后又偷偷地帮他完成,坚持不懈。然而熬夜导致睡眠不足,小男孩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面容一天比一天憔悴。突如其来变差的成绩,令原本很爱他的父亲也对他不理不睬,他却依旧帮父亲抄写。有一天,小男孩一如既往的抄写时,因为钢笔不小心掉落,终于被父亲发现了真相,父亲十分自责,愈加怜爱自己的儿子了。
回想起来,这个故事中包含了许多爱,小男孩如此的爱他父亲,而父亲得知真相后悔自己让小男孩受了委屈,父子之间的爱就这样被描摹出来。正以为这些爱,父子间的误会被冻结了,亲情被瞬间放大,爱的熏陶下的爱的教育,诠释了父子之爱的伟大!
书中有个令我心潮澎湃的故事:一个意大利男孩,身无分文的委托领事馆找一艘意大利的船。领事馆可怜他把他送上了船。拴上,船员们见他衣衫褴褛,假作好心施舍了他很多钱。船员们开始议论意大利了,说意大利的各种不好,“愚昧的民族!”“卑贱的民族!……”少年顿时愤怒,立马钻出来:“把你们的钱拿回去,我不接受侮辱我的国家的人的施舍!”说罢把钱扔给了船员,硬币在地上啪啪作响。
勇敢的爱国少年用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用语言宣示了自己爱国的心。船员们因此而有的羞愧,更是反面显现了少年“人穷志不穷”的傲人骨气。如此爱的教育,让我心潮涌动,久久不能平静。
爱的教育,教育的爱,读了这本历久弥新的书,我有了深深的感动。每每再读起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似一条小鱼,徜徉在一个没有肮脏,没有喧嚣,只有人性的纯洁与善良,只有博大的人道精神,充满爱的世界。即将六年级的我已经学会,在这片净土上,寻找爱的教育,修养我的心灵。
第二篇:有关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初为人父,忽然有了教育子女的责任感,虽然女儿尚幼,闲暇时我也会翻一翻教育类的书籍。偶然翻到一本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读后颇有心得。
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描述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以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学习那种爱呢。再请回过头看看现实,这世界上并非充满着爱,穷人对富人,许多都是将真正的爱看作是一种奢侈品,而将金钱、利益至上的人。
我认为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以前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可以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第三篇:《关爱明天》读后感
《关爱明天》观后感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在走向明天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意外。一旦遇到意外,该怎么办?影片《关爱明天》以一位大姐姐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如果遇到意外,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转危为安。
这许多小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电梯事故。大姐姐和小弟弟一同乘电梯,突然间,电梯里的灯熄灭了,电梯也停住了。他们惊恐万状,大声呼喊,可是无人答应。于是,他们不停地拳打脚踢打门,不停地哭叫,以发出声音引起外面人的注意。没多久,小弟弟因体力消耗过多,昏迷了。一会儿,大姐姐也不行了……幸亏人们发现及时,把他俩送往医院急救,两人才化险为夷。
看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个真实而悲惨的电梯事故。一个小女孩乘坐电梯时,电梯突然发生了故障,停住了。这位小女孩也同样十分惊慌。她看到电梯门没关紧,露出一条小缝。于是,她就拼命扒门。不停地扒呀扒,门被扒出了一条能让她身体穿过的大缝。她迫不及待地跨了出去——掉进了电梯与楼层间的深深的电梯井。几天后才被人发现,而这女孩早已被摔死。真惨哪!
随着鳞次栉比的高楼的出现,人们乘电梯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家住高层,要乘电梯;出外旅游,住饭店,要乘电梯;外出购物,要乘电梯……因而也就有了被困在电梯里的可能。一旦被困在电梯里,怎么办?影片中专家告诉我们:被困电梯,首先要镇静。电梯内若有工作人员,一定要听从他的指挥。他们都是受过专门训练的,都有处理这种情况的办法。如果电梯里没有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救护方法:可以用电梯内电话或对讲机求救,可以按标盘上的警铃,可以脱下鞋拍门。如果无人回应,一定要耐心等待,保持体力,等待营救,不能强行扒门等等。
《关爱明天》中还教会我们遇到其他危险情况的急救方法。比如:野外迷路如何识别方向,遇到坏人如何脱险等等。《关爱明天》真是一部既好看又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它给予了我许多生活常识,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关爱明天》观后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电影《关爱明天》,它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青少年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课。看了这部影片,我感想很多。
《关爱明天》讲述了小唐颖接受了“青少年自我保护”专题报道任务后发生的故事。影片中列举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如游泳需要家长陪同,不能到很深的河里去;电梯里被困如何自救;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大街上骑车耍酷;网络交友要慎重,不要和坏人成为朋友……影片中有两个镜头,让我记忆犹深。一群小男孩游泳时,有人不幸溺水。另一个同伴挺身而出去救他,结果因为不懂救护知识两人都丧失了生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盲目行动,要保持冷静,才能使自己和他人都安全。
一个初中生因为在公共汽车上炫耀他爸爸是百万富翁,让犯罪分子有了作案动机,最后被绑架差点送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便和陌生人交谈,不和同学攀比物质享受,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谈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状况。
同学们,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关爱生命,关爱明天!
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关爱明天》。这部电影主要写的是未成年人该如何自我保护,增强保护意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有一段画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个学生和他的同学一起骑自行车上学,他双脱手,在一个拐弯处,迎面开来一辆大卡车。他的同学看见了,便大声叫道:“危险!”没想到,还是撞在了卡车上,连人带车一起飞了出去。到了医院之后,需要输血,竟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后来,他躺在病床上,向旁人说出了缘由,原来是他之前染上了毒瘾……
是呀,毒品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旦吸上了瘾,就很难戒掉。只要一次吸毒,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到了最后,就成了一位“瘾君子”。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很多吸毒者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的例子。据统计,在所有艾滋病感染者中,通过这一渠道受感染的约占72.4﹪。目前,全中国涉及吸烟、吸毒的有500
万人。你可别小看这500万,这只不过是现在的人数。中国吸毒的人数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将来吸毒的人数远远不止于此!
中国在古代就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可见我国从很久以前就已认识到毒品对国人的危害。所以,可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就来认识毒品的危害,抵御毒品的诱惑,尽早地远离毒品。希望电影中悲惨的一幕不要再出现,让毒品永远在我们人类世界中消失吧!真棒!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片名是《关爱明天》.这是一部专门讲述青少年自我保护问题的影片.片中讲述了很多青少年遭遇火灾,落水,迷路,爱滋病,车祸,绑架等灾难的故事.下面我就来说一段影片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情节吧!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学生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家有多有钱,还大声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同学.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情况都被一个坏人听见了,并暗暗记在了心上.看到这里,我心想肯定大事不妙.果然到了第二天,那个坏人把这位同学给绑架了,并让这位同学的爸爸拿出500万的现金来赎.这位同学的爸爸很着急,赶快准备好钱按照绑票人所说的地址送去.等绑匪露面的时候,多亏早埋伏在此的警察叔叔一涌而上,把坏人制服,才挽救了这位同学的生命.此时此刻,全场一片沸腾,观众齐声叫好.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而且事例中的同学也许就没有影片中的这位同学幸运.就像几年前,我市就有一个小学生因为轻信了陌生人的话而遭遇了歹徒的绑架,虽然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千辛万苦地准备好了10万块钱赎金,但是绑匪得了钱还是把孩子杀了.恶人自有恶报,罪犯最终是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这一事件给这位小朋友的父母的带来的却是是永远也不能抹去的伤痛.这场电影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不轻信陌生人的话,要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等;并且还十分有必要学会一些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的本领.影片《关爱明天》就像一座长鸣的警钟,时刻提醒我们大家:安全是最重要的!
第四篇:《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读后感
[《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读后感]
终于完成了比较教育学的作业,心里轻松了好多,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写读后感,这次是老班的作业,迫不得已啊!不过既然写了就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很有成就感!
积极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读《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有感 书本简介:《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一书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卡伦· 迈尔斯(karen miles)根据自己对很多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理解,并结合自己在就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不仅提出了目前亲子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还对这种在本质上与传统经典管教(专制型、宽容——不加管教型、权威型等)完全不同的管教方式的内涵做出了具体的阐述(鼓励、架构、时间与关注、榜样示范等),并介绍了其中非常有效的几种关爱式教育策略(沟通、运用“后果”、转变“禁闭”、解决问题等),《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读后感。
关键词界定:
1、管教(discipline):该词有诸多含义,既包括惩罚、惩戒、控制、纠正,也包括训练、指导、检查、纠正,通过训练学会自制,传授知识和技能等。
感想一:关爱式管教于我国家庭教育的意义
首先,这里讲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也可以叫做亲子教育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都已经强调过很多了。当前的共识就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广义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一生中的地位更是无可取代。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这位大教育家将家庭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他认为家庭在塑造儿童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放眼国内,重视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华民族长久形成的深厚的的民族心理,与之相应,中国也是世界上家庭教育研究史中开展最早、成果最多的国家。据了解,《中国丛书综录》里就记载了我国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门性书籍上起魏晋南北朝,下至民国初年共有117种。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正视这么一个现实:建国以后的三十年内我国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性研究被迫中断,关于现代家庭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实际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诸多弊病,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近些年来,经常有人提出家庭教育应利用“传统方式”来管教子女,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体贴,不懂得感激,不会担负责任,行为举止怪异„„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父母缺乏能力,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缺乏权威,孩子缺少严厉的管教。特别是近十年来人们每天都在讨论的“80后”“90后”现象。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家长不再利用专职、长辈的绝对权威(令行禁止、绝对命令)去管教子女的缘故。可是当我们用时代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已经担负了的各种责任时,会不由得发出这种感慨:这的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和接受“严父慈母”的绝对领导的古代及近代人、为了所谓国家发展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的那一代、盲目崇拜而不再理会家庭呼声的那一辈都不一样,他们拥有了比前人更多的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也会将自己的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是转型中的中国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效果!但是要让中国的家庭教育真正符合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我们仍需借鉴并研发出很多科学的方式。我认为关爱式管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关爱式管教是以对孩子的无条件的、无私的爱为基础,“爱是管教的开始”,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而这种管教不单是平时人们所认为的惩罚性的消极强化,还应当含有训练、教授的积极正面的强化。这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感染的父母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实现未完成理想的工具。父母要明白首要的角色是教师,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启蒙之师),读后感《《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读后感》。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在的,即便孩子会不时地更新或者想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早已在儿童时代就根植于自己的内心了,因此,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关注,是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正如“积极管教技术”的创始人鲁道夫·德莱克斯所说,“鼓励的重要性甚于儿童培养过程中的其他所有部分”。鼓励不是表面性的“我家某某真乖,是最聪明的„„”之类的盲目夸张的表扬,也不是批评。真正的鼓励会让孩子充满自信,不失去坚持和走出困境的勇气,放手让“后果(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产生。让孩子明白重要的不是结果,是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父母会应该支持孩子的努力,无条件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尽量让孩子置身于对其成长有利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有所贡献的,而且能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施加影响,并决定出回应的态度。总之,不是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结果感到满意,而是有面对生活中各种境遇的信心和勇气,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的努力付出,尽量靠自己。培养孩子“我能行”“我可以”的态度,积极地去面对成长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事,最终成为自信、自立、自强、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人。这是我国不懂得自立、害怕困难和挫折、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的“啃老族”所缺少的正面教育。对现代的中国家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记得多给孩子鼓励,把鼓励当成是一种积极的培养方式,让鼓励成为习惯。
其次,除了关爱与尊重,父母也要为孩子的成长建构适合的框架,包括一些家庭常规和限制。这一点是中国父母应该注重的,因为这并不是要父母去控制孩子,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每天生活的框架,即常规。在我们的文化中,限制和控制也常常被混淆。所以父母们应该尽量弄清二者的内涵,无论如何,孩子不希望也不需要被家长控制。控制是专制型家长的习惯性行为,通常孩子在决策中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选择权,父母总是施压、强迫、替孩子解决问题;而限制是将强制性控制降到最低,制定一些常规,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进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发展自主能力和责任感。总之,就是让孩子在合理的常规的框架下享受自主和规律带来的舒适,尽早成为能与社会相融!
当然,无论是鼓励还是架构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就要求父母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让孩子明白自己对父母的重要性,并能在和孩子沟通时了解孩子多一点。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坚固。具体说来就是父母要主动倾听,尽量每天都有机会和孩子相处,了解孩子的进步、困惑,尤其是需求。很多研究都表明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预防大多数的行为问题,发掘孩子的兴趣,也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着什么。这与我们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因材施教”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关爱式管教中值得中国家庭借鉴的是开设家庭娱乐和召开家庭会议,借此方式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自主观念)甚至是一种由家庭责任感衍化而成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汤姆斯·戈登就认为“家长是通过自己好好过日来教会孩子生活的价值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和孩子说应该怎样会好一些或是谁这样做有了好结果的效果远远赶不上让孩子看到父母是这样来生活的,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父母的效能训练中要让孩子全面积极健康的发展就要让孩子接受全方位的到位的示范,不仅要在孩子心目中体形意象好、饮食习惯良好、健康意识强的形象,还要在精神层面的问题上成为孩子的楷模,比如说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热爱生态、享受自然等观念的言教身行。榜样示范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态度方面的示范,良好的态度能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健康的社会人。当然,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这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示范对象。
感想二:关爱式管教对我国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指导意义
细想一下,我认为这种关爱式管教的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适用性。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也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和目的在关爱式管教的具体实施中都有体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
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爱和尊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助于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提升教学的效果„„
教师给以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成为朝气蓬勃、能具体解决问题的人,还可以养成自己积极看待事物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出自己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规则,这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也没有了教学过程的无目的性。这一方面,班主任的作用尤其要体现,通过制定民主型的班训、班规这一类规则,同时作用于学生和教师,体现出师生的平等关系,无差异地对待学生。也就是通过一些行为限制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集体意识。
教师要做好以上方面就得从了解学生做起,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和若干个个体,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需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还要结合促进一个集体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学生、认识班级。花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给予他们关爱性的关注。
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也都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有人曾说:“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家庭、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家长和教师都要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解孩子,与孩子更好地相处,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带着关爱和体贴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真诚之心换取由良好教育带来的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第五篇:关爱与教育同步
关爱与教育同步,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数量日趋增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严峻问题。大同初中同样面临这一课题。近两年来,在上级领导和学校的重视和努力下,大同初中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上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现就我们主要工作做以汇报:
一、针对现状,争取项目,成立留守儿童管理中心大同初中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学生来源于辖区及周边五里、富强、香山,最远的学生家离学校20余公里。大同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家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长期生活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上缺辅导,情感上缺乏沟通、行为上缺乏管教、思想道德上缺乏约束、安全上缺乏保障,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鉴于这种现状,学校领导想方设法抢抓机遇,争取项目,筹建了43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购置了30余万元的学生床铺和学生专用柜,添置了可供200名师生同时就餐的餐桌及师生用水锅炉;成立了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抽调了五名有爱心、责任心强的老师进驻管理办;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管理办公室职责、生活指导老师职责;成立了关爱留守
儿童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同初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于2010年春季学生开始入住。
二、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学校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不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掌握了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弥补了亲情的缺失。做到了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三、学生公寓管理精细到位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家长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学生公寓管理必须精细到位,为了确保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安全,管理办公室从制度上规范上墙,本着“关爱与教育同步,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的教育管理理念,具体做法是:
1、学生入住公寓与学生监护人签订家校安全协议、制定了住宿生管理制度、舍长职责、宿舍卫生标准。
2、对于入住学生采用半军事化管理,“一训”(对新招学生进行培训);
“二要二无”(被盖要方正、床单要平整,寝室卫生要做到墙上无污迹、地上无尘土);
“三查”(早午巡查、晚自习点查,夜间清查做好考勤记录); “四洗”(学生一天一洗脸和脚,一周一洗澡,一周一洗衣,一月一洗被);
“五化”(学生训练军事化、宿舍管理专人化、生活配备统一化、日常行为规范化、清洁卫生经常化);
“六心”(管理人员要对学生有“爱心、关心、谈心、耐心、细心和尽心”);
“七线”(学生寝室物品摆放要做到口杯牙刷一条线、碗筷一条线、面盆一条线、毛巾一条线、鞋子一条线、被子一条线、杂物一条线);
“八不”(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打架、不偷摸、不赊欠、不带管制刀具、不沾黄色读物)。
3、做好寄宿生学习辅导员
我们留守中心老师也是寄宿学生学习监督员,我们按时组织学生进行晚自习。清点各组人数,负责学生晚自习纪律,做好考勤记录。在各组巡回指导,给学生解疑答惑。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辅导。
4、管理办公室定期召开住宿生会议。对住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卫生、纪律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公布学生宿舍评比结果。
5、学生请假实行假条和电话双向制度,即当学生履行完请假手续,按照假条中提供的电话与家长(或监护人)取得联系后,方可准假离校,反之不准假。学生在家电话请假的,要求有家长作证。学生自己手机请假的,一律电话询问家长。学生未到校时,指导老师及时电话通知家长,了解学生去向。
6、管理人员24小时无缝管理,做到了与学生同吃同住,按时到校、按时上晚自习、按时休息。
总之,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管理工作中我有如下感想:
一、爱心是基石
关注优等生、关照中等生、关爱学困生、关心特殊生,让学校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用心去感受到这种温暖的爱。
二、精细是依托
学校无大事,处处是细节;教育无小事,处处都育人,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角落都要关注。时时
处处落实精细,角角落落彰显精细,林林总总透露精细
三、创新是拓展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绝不能把寄宿理解为对学生的简单“圈养”,而是要积极挖掘寄宿制教育中的独特育人功效,重视所有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的文化建设,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