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一个战士杂文随笔
我是一个战士,二十岁。
我年轻无比,精力无限,富有梦想。我的脚印遍布世界各地,我的宝剑斩过魑魅魍魉。可在我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麻烦。
我站在这间破旧的杂货铺里,摩挲着我的手指,试图提出一个微小的请求。
“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故事……而你只需要借我……”
“嘿,别逗了伙计。”
杂货店的大胡子打断了我的话,抄起他手边的劣质啤酒灌了一大口。然后冲着我呲出了他的一口黄牙。
“做梦可换不来金币。而对我来说,没有金币,一切免谈。”
他油腻的脸上笑出了一条条的褶子,他的大胡子上也沾上了些啤酒沫。这并不体面的样子,令我愈发急躁起来了。
我想抽一支烟。这是阴雨天的惯例。
在进来杂货铺之前,我找遍了我所有的口袋,就连包袱里仅有的破旧盔甲都没有放过。可是没有。没有烟,没有火,连一个硬币都没有。
我有些沮丧,为他明显的拒绝。可没有关系,我是一个战士,这困扰不了我。
我摸了摸我腰上悬挂的宝剑,这个陪了我十多年的老伙伴。我的手指能摸到它剑鞘上深浅不一的痕迹,那是它同我一同战斗的功勋。
我忽然感到难过,可我还是下了决定。我是一个战士,我以和我的老伙计并肩战斗感到自豪,我不畏惧任何一场挑战,并且甘愿举起我的剑面对每场战争。
我离不开我的剑。所以,我放弃了他的故乡。
我把我的剑鞘放在了脏兮兮的柜台上。我能看到剑鞘上有些年头的三个绿宝石,它们在此刻耀眼极了,很好的拉回了大胡子老板的注意力。
“给我包烟。”
我将剑鞘向他推了推,在他放下杯子后收回了手。大胡子打了一个酒嗝,晃晃悠悠的转过了身。
“是,当然。我得给你包烟。”
他嘟囔着向后面走去,也没忘记将我的老伙计我的剑鞘收进柜子里。我能听到他在后面翻找的声音,还有断断续续的嘟囔声。
我得到了我的烟,可我却并没有得到在这间杂货铺吸烟的权力。我被大胡子赶了出去,当然,即便这样我也得感谢他,没有忘记施舍我一盒火柴。
尽管……这盒所剩无几的火柴很快就被地面上的雨水浸的有些潮湿。我捡起了它,用唯一一根还算干燥的火柴棒点燃了烟,然后,我倚着墙吸了一大口。
我的剑也和我一样靠墙,它似乎也在看我吐出的烟雾。我不知道这个老伙计透过烟雾看到了什么,而我却知道,透过这层薄薄的烟雾,我似乎又看到了记忆中那个鬼魅的颓靡国度。
那里可真漂亮。真可惜,没人愿意听我的讲述。
没有人见到过柔情恸哭的风,没有人听到过无声却震撼的琴曲,没有人爱上过不男不女不该存在的人。
除了我。
说句实在话,我并没有第一次见到TA的明确记忆。当时发生了什么,我记得并不清楚。可我记得当时TA的样子,TA躲在一个红纱后面,柔柔的喊着我。
“剑士。”
梦中的我清醒了过来,跟着TA开始一个个冒险。我陪着TA接受过一个个委托,看过人性的丑恶,看过鬼魅难舍的柔情。斩断过不该存有的交集,也缔结过应有的巧合羁绊。
我和TA清醒的看过鬼气漫天,看过黄沙遍地。看过月朗星稀,看过日出东方。
我可能是清醒的,也可能仍在睡梦中。我不知道TA的模样,TA是否存在。可我知道,我应当是记得TA的。
我的老伙计,我的剑,替我铭记着我们经历的每件事。那些战斗所得的痕迹一个不差的呈现在它的躯体上,就连它浸染的鲜血也一滴不漏。
然后,我醒了。
从我的英雄梦中清醒了过来。从TA给我的美梦中清醒了过来。现在,我得带着我没有家的老伙计继续前行,在抽完最后一口烟之后。
只因为我知道,我是一个战士。
只因为TA说过,我是一个剑士。
第二篇:我是一个疯子杂文随笔
我是一个疯子。我真的是一个疯子。
重症病房。
我站在重症病房外。我望着里面的人。我听着外面的哭声。我竟然不为所动。
有什么好哭的,我想。死难道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吗。无趣。
但我又突然觉得里面的人很可怜,靠着呼吸器勉强为此生命,你真的想活下来吗?
我曾经听过别人说一个最重要的人的亡灵能带着另一个将死之人。也许有人也能带你走。
我也好想像你一样有人为我哭,有人带走我。我真是自私。
算了,你也够可怜的。
我走了。
墓地。
我躺在墓地上。
这里可不是阴森森的。至少我这么认为。
“hey”我说
没人回答我。我却觉得有人在告诉我。
“这里不适合你。”
“为什么”
“你还活着。”
“没有人在意我。”
“你不是人?”
“我是疯子。“
好吧,我错了。这是我跟自己的对话。
我只觉得旁边的墓地才是我该来的地方。
哦,算了吧。就算死了,也没人送我来的。
我又回到世界当一个沉默的怪人了。
是的,我的确是一个疯子。
没人在意的疯子。
但我还有生命。再多渴求就是贪婪。
第三篇:我是一名战士的随笔
丙申仲夏寅时,黑沉沉的夜,彷佛重墨涂抹在天尽头。在楼道的坐班岗上,黑暗与寂静让我不敢四处张望,内心像孩子找不到妈妈一样胆怯,整个世界都在酣睡,听到近处房间里甜甜的鼾声,让我放松了许多,想想能守护这些可爱的战友入睡是甜蜜的事情。
楼道里涌来阵阵热浪,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逼迫,感觉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大地直压下来,而树丛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眼前像电影长镜头般上演着雷声轰响,彷佛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玉,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透过窗户一派“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如珠乱入船”的即视感。瞬间我的心情随这狂风暴雨般澎湃激昂,彷佛自己是一匹脱了缰的战马驰骋在沙场上。此时有个声音向我呐喊“你是一名战士!”只有经受住狂风暴雨的洗礼,才能练就波澜不惊的刚毅,就像暴风雨过后泥土更芬芳,彩虹更绚烂。经过暴风雨后,无论前方是荆棘还是泥潭,我都会努力坚持冲过去!我喜欢花,也喜欢海,但我更爱身上的迷彩,当战争来临,男兵女兵一样精彩,请不要叫我女孩儿,我是一名战士!
第四篇:我是愤青杂文随笔
愤青,是一些人对我的的评价,简单、直接、深刻的评价。无论是真实存在的朋友,还是虚拟世界里的朋友,他们在跟我聊了一些日子,熟悉了之后,总会时不时地,或激动,或惊讶,或欣赏,或厌嫌地批评我一句,“你个愤青!”。显然,他们把我当成了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对政策,对时下的一些价值观异常不满之人。
我有这么思想极端吗?我也很疑惑,我觉得我本人愤是愤了点儿,但还不至于愤成这种程度啊。于是,我特意在网上查了些关于愤青的解释。愤青,顾名思义,是指愤怒青年,是199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流行词,其实早在古时候就已经有了愤青一说,只是那时候没有现在这般家喻户晓吧。
关于愤青的解释,除了上述我所说的之外,还有一些,譬如颠覆传统,思想扭曲,向往自由,洁身自好,这些也是愤青的几种意识形态。很多时候,大家都把愤青当作是贬义词,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愤青是不折不扣的褒义词。首先,愤青是需要有一定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的(当然了,单纯意义上的逮谁骂谁,破口大骂,并不在愤青之列);其次,真正意义上愤青是思想独立的载体,而非行尸走肉,依附于他人,帮闲帮忙;最后,能够勇敢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开诚布公,或贬或骂,或损或嘲,这份勇气和胆量,是非愤青之流所不具备的。
再有,但凡旷古绝尘者,皆是愤青。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因为有不少人,他们的心也是愤的,只是没有像我这样把心里的想法毫不避讳地讲出来,但这并不能排除他们是愤青界的一股潮流,不算清,但是一定潮。潮,非新潮之意,而是潮流之意。试想一下,若非思想极端,固执己见,目及之处,怒火中烧,悲天悯人,从而憎恨所属的时代,所属的社会,又怎么会揭竿而起,日新月异,改变时代的旧俗旧恶呢?
愤,是足以令人飞升天堂,或坠落地狱的导源。
我自知没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能力,故而我的愤只在嘴,只在文,比之那些伟人,差之霄壤。然我始终认定,愤青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催别人奋进,催自己奋进的高贵的思想。倘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愤了,都不青了,像个老态龙钟的耄耋长者似的,对周遭的一切装聋作哑,置若罔闻、视若无睹,连轻微的谩骂,简单的评价,走心的感怀都不敢说,都懒得说了。然后我们国家就靠着全民的这种沉默是金、事不关己的态度沾沾自喜,“哇,大家快来看啊,中国,我们的国家,原来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
是的,我们国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美好到了没有人会愤,没有人要愤,没有人敢愤,全都是一个个的个体,全都像是安放于模子里的烤熟的甜点,在做文雅、清高、和谐、优美的清流。都像《幽窗小记》里写的那样,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我不行,我可不想做那样的甜点,身上裹着一层油腻的脆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金玉其外,感觉极不舒服。故而我会去说,我会去写,我会去骂,谁让我是由观音土制成的呢。
很多人会曲解愤青的意思,把愤青当作是极端主义思想余孽。其实不然,愤青的宗旨很简单,只是希望凭借自己的愤声、骂声,让更多人了解到世界的不足,国家的不足,社会的不足,人性的不足,自己的不足。只有愤怒的骂声,才能压制住愤怒的心声。
无奈的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毕竟太少了。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衣冠楚楚,钱包鼓鼓,当模子里的甜点,供人品赏,直到被人买下,吃掉,或者烂在模子里,也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五篇:我希望你是一个自私的人杂文随笔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她们懂事乖巧,看起来从不让人费心,但心思极重,小心翼翼的生活着,宁愿委屈自己来换取一时的和平。
这样的孩子大都在童年时有过某种阴影。
后台有读者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她自己的小半生。
时间退回到30多年前,那时候经济并不发达,村子里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满地泥泞。人人大都穷苦,更不敢生病,那时候的人脾气也大,一点小事就能引爆一场家庭的战争。
她常常在睡梦中被父母的争吵声惊醒,然后落泪无声。她不敢去分辨,也不敢出声,只是把头埋在被子里祈祷雨过天晴。
那时候的她还不懂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道理,只是努力变得乖巧懂事,以为这样就会落得父母欢心,就会换来家庭和睦,也是从那时起她养成了老好人的性格,事事迁就。
后来长大了,家里的条件变好,那些原以为过不去的坎都能用钱来解决时,争吵自然也就少了。
但那些影响却早已根深蒂固,潜进了姑娘的一生。
“我不怪父母,也不怪那个时代,我只是有点同情那个时候的自己。等将来我一定会找个相爱的人结婚,生子,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下成长,不压制不强迫,不求他能有多大的成就,只愿他能真正做自己。”
这是她讲完故事后发给我的一段留言,看的我心为之一颤。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跟她同属一类人。
我很努力的去调整最亲近的人的关系,我希望他们都过得好;我可以委屈自己去听陈年旧事的唠叨,只要别争吵;我会顺从家人的心愿,过安稳的日子,但如今,再也不会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
弄清这一点,是我在经历20多年的成长后最大的收获。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来世间一趟总归是属于自己的经历,有些事不是你希望就会怎样,也不是你插手就能改变他原本的模样。
与其战战兢兢靠祈祷度日,不如放手去打拼自己的人生。
家人,是软肋也是铠甲,会一起走很长很远的路,但也终究会在某个岔道口分开去看不同的风景。
愿你有做自己的从容。
三毛在《稻草人手记》里有一段描述荷西与自己生活的文字。
她说,我们虽然结了婚,但是我们都不承认有另一半,我是我,他是他,我们都是完整的,两个独立的个体啊。
就因为这两个人不是一半一半,所以结婚之后,双方的棱角,彼此都是用沙子耐心的磨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磨出一个式样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两个人在很小的家里晃来晃去时,就不会撞痛了彼此。
再读这段话时,为她的智慧折服。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结婚后,往往会丢掉了自己原来的梦想,洒扫庭除,相夫教子,过的又累又疲惫。
没了梦想和工作就会患得患失,日子琐碎会磨掉最初的热情和浪漫,最后生活一地鸡毛。
实在算不上合算,所以今天我希望看到文章的你学会做一个“自私”的人。
要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要坚持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有随时归零的勇气,还要有应对生活的能力。
别把眼光埋在理不断的家庭琐事里,在做好其他身份前,你要记得先做好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