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1:1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第一篇: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思想导师制的教育形式是柔性教育,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最佳形式之一,符合大学生成才和发展所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导师;柔性教育管理

一、思想导师是柔性教育管理者

思想导师就是当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困惑或思想压力过大时,能给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的教育者。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在学生最迷惘时提供及时的帮助,为困惑的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思想导师必须是学生的贴心人,是学生真诚的朋友,是学生可信赖的长者。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分外在和内在管理两种,外在教育管理即是刚性管理,主要通过校纪校规等刚性制度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对稳定校园环境、维护校园秩序无疑是必要的、有效的。内在管理是柔性的,主要是采用潜在的、润物无声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会形成深刻、持久的影响,启发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其明辨是非。这种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能充分体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的地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感化功能。思想导师对学生付出真情,触及灵魂,从内心深处去打动学生,使受导学生能完全接受导师的教育,就是柔性教育的管理者。刚性教育管理与柔性教育管理相结合,可以使教育的功能最大化,教育的功效最佳,达到全方位教育、全员教育的目的。

二、思想导师的选择

我们的教育是全员参与的教育,在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有义务参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全校所有的教职工都可以是学生的思想导师,而每一个学生对思想导师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应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常见的思想导师有专门负责教育管理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学校各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宿舍中的生活老师;学生特别信任的教职工;负责招生就业的老师或是有亲戚朋友关系的老师,等等。总之,选择的思想导师,必须是有管理教育经验的老师,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熟悉学生的心理状况,能灵活处理学生面临的各种困难,是学生特别信任的老师。

三、思想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明确思想导师职责,是思想教育成败的关键。根据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方面:(1)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正能量,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2)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3)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4)在思想上鼓励学生思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5)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帮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申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四、思想导师对学生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对大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个体重于群体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性型人才的基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反应快,适应性强,有较强的创造力,也有一定的叛逆精神。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控制力,对自己所面临的迷惑或所犯的错误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有时顾及自己的面子,不会轻易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错误。作为思想导师,要把好脉,找准切入点,及时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思想导师与受导者应平等相待,才能最有效地切入并开展受导工作。最常见的切入点是,导师应积极主动地介入到学生活动当中去,主动到教室、公共场所、食堂或是寝室找学生谈心。可以谈学习、谈生活、谈家庭、谈未来,也可以聊学生最感兴趣的爱情话题和职业规划。让学生明显感觉到思想导师很亲切,很有亲和力,学生从心底放弃抵触情绪,全面接受思想导师的教育和影响。思想导师的切入要先行,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了再切入。当学生的情绪很冲动时,教育工作就往往会很被动,学生是很难接受不熟悉老师的教导。如果思想导师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介入教育,就会真正地让学生接受。

五、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教育

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学习的平台。网络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能否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将来形成何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至关重要。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海量信息和自由表达的同时,也成了各种势力同我们争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还不能完全客观地对网络信息的真假、善恶、是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判断和分析,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思想导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交流。学生有时不方便与思想导师当面谈话、交心,而通过网络,就可以随意地、自由地与导师进行交流。思想导师利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大学城空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教育,经常浏览学生的空间说说和微信相册,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有困惑的学生解难。思想导师收藏并整理一系列教育素材,放在自己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一些思路放在空间,让学生学习、思考,使网络教育成为一个全新的、方便、有效的教育平台。每一个思想导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时,对受教育的学生进行较详细的教育档案管理。要随时记下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存在哪些思想障碍?遇到什么样的困惑和困难?经过教育引导之后,达到什么效果?取得什么成绩?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包括跟学生交流的主要过程等,都详细地记录下来,通过教育档案管理,可以适时调整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评价教育的效果。在建立教育档案时还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六、对思想导师教育效果的评价

思想导师要结合教育的实际和受教育学生的转变效果做出合理评估。然而如果在评价时只制订一个统一的标准,虽然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但容易陷入机械化和简单化。对思想导师教育效果的评估要能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想导师先要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1)每位思想导师与被指导的学生建立对应的联系表;(2)每次与所指导学生的交流要作好详细的交流记录;(3)思想导师对与所指导学生的班主任或是任课教师的交流作好记录;(4)思想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建立教育记录,特别是记录思想转化的过程,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现实表现进步等方面和不足。对思想导师的考核评价分为三部分,实行百分制,第一部分是工作的实际情况评价(占50分),主要是从思想导师的责任感、是否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谈话效果记录等进行评价;另一部分由系部学工评价(占25分),主要是从受指导学生的思想转化和进步的程度,对思想导师工作成效进行评价;一部分由学工处评价(占25分),主要是根据生活老师、心理咨询师、学生的各项活动效果等方面对受指导学生进步转化的情况做出评价分析。同时根据最终评价结果进行表彰,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指导老师授予“优秀思想导师”称号,对进步较大并达到入党条件的学生可以发展为预备党员,激发思想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总之,思想导师是柔性的教育管理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挥好思想导师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利辉.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3):81-83.[2]郭本玲.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才智,2012(8):212.[3]聂松竹.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66-167.

第二篇:柔性管理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究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利用柔性管理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通过阐述柔性管理,分析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管理;柔性管理;高等教育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人文本教育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主流,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也适应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将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确保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基于此,从柔性管理的角度研究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柔性管理

1.柔性管理的含义。所谓柔性管理指在研究人们心理、行为的过程中,借助非强制性措施,对人们进行引导,同时将组织意志转变成自觉行动,通常情况下,柔性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柔性管理符合人们的心理、行为规律;其次,柔性管理属于非强制性管理;第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第四,培养人们自觉行动的习惯。从管理效果来看,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人,侧重人与人之间需求的差异性,采用柔性、非强制性方式实施管理,对人给予高度尊重。

2.柔性管理的特点。对于柔性管理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管理的对象是具体的人。在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思维,还是情感需求,彼此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柔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需要以人为本,正确协调处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其次,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从应用领域来说,最初人们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后来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张。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能够对其进行约束的条件已经非常宽松。第三,管理侧重稳定性、动态性。在管理过程中,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或改变,确保柔性管理不断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需要重视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进一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管理队伍。第四,管理效果的实操性、塑造性。对于高校来说,实施柔性管理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觉的意识。

二、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缺乏人本理念。以人为本需要高度重视人的主导性地位。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所以社会构成要素需要被人掌握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开展管理工作才有意义。然而,当前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工作时,普遍缺乏人本理念,没有对人给予高度重视。长期以来,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沿用刚性管理思想,教育管理者借助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约束,进而制约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尤其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高校主要采用处罚的方式进行管理,很少使用耐心教育的管理方式。

2.目标抽象。高校在组织开展管理工作时,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侧重点集中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高校通过制定实施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衡量,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于高校来说,实施刚性管理的前提是组织的理性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行政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强调高校的权威性、规范性,弱化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世界观等柔性能力或技能。高校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实施管理,忽略横向沟通,弱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文化等因素,进而难以帮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

3.心理与行为管理存在脱节。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发生改变,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紧张、自卑、抑郁等,一方面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他人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情感、心理等方面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阳光心态,同时,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跟踪,避免将心理管理等同于治愈百病的良药。

三、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优化教育管理体系。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评价方面侧重量化,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反,采用柔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这是由柔性管理的对象决定的。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难以通过数字的方式量化人的心理、思维、行为等,而柔性管理的模糊性,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进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高校来说,通过柔性管理模式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从生活、学习方面关心大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表扬、鼓励,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搭建一个互尊、互爱的教学平台。在学习、生活中,教学管理者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将有困难的学生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借助心理咨询对困难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这些学生真心感受教学管理者的关心与照顾。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要用柔和的语气,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调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从矛盾论的角度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以说,刚性管理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刚性管理,管理工作就会难以开展。而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的一种补充,如果没有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就会缺乏持久性,进而难以实现管理效果。在新时期,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时,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调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帮助学生实施自我管理,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时代发展趋势,对于高校来说,借助柔性管理有利于顺利开展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借助柔性管理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并不是排斥、否定刚性管理模式,而是对刚性管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借助柔性管理模式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的融合,确保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以刚性管理为基础,然后融入柔性管理,以此提升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所以说,高校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措施,充分挖掘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以此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何伟强,赵静.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霍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满意度探究—以柔性管理理念为视角[J].学理论,2013(36).[3]巩长芬.浅谈柔性管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5(10).

第三篇: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为了提升高校实验教学效率,降低实验经费投入成本,本文从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策略,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某高校为例具体进行改革效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价值管理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降低经费投入。

关键词:价值管理;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室教学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中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管理、价值管理是促使实验设备充分合理利用,实验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最佳管理办法。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在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推行价值管理办法,并结合其它现代管理技术,发挥各自优势,以提高实验室教学效果,使高校实验室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利用。将价值管理从企业走向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是市场经济化背景下高校管理体制与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遵循价值的理念,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来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从而建立起连接实验教学管理的战略化长效机制,并应用于所有对实验教学有影响的各个因素和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决策和控制体系,以帮助高校实验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1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是各大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深入,高校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对实验室的资源投入不断增长,专业课实验教学课程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实验室在运行管理期间,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实验设备经费紧张、实验设备利用率低下,实验室开放性较差等等问题日益显露,实验室教学并未达到高校开设实验室教学的主要目的。

2推进实验教学价值管理创新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采用价值管理理论进行分析,高校开设实验室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而价值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手段,它包含管理目标、管理结构和体系、管理战略和经营程序以及修补后的人力资源实践。推进高校实验教学价值管理,可以提高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效率和科研成果的产出率,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实验人才。价值管理理论的应用应强化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建立实验教学的新体系;同时应努力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力求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也必须跟得上高等教学的改革形势。价值管理主要是将教学成果在实验设备生命周期内得到最大化成效,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用价值管理公式进行表达如下:价值管理的公式为:V=F/C在本文中,实验教学的效果、科研成果就是实验教学的效益,价值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实行价值管理主体的效益最大化,那么本文中的V就是教学、科研成果;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师资配置就是实验室的主体行为功能;而设备和实验室的使用周期就是学校投入的成本。我们根据提升主体行为功能、降低成本来最终实现实验教学的利益最大化效果。那么推进实验教学价值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呢?本文总结如下:

2.1引入价值管理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

由于大学中的学科较多,因此,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并且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每个学期都会安排相应的课时,并且实验课一般在院系指定的实验室中完成,但是这些课时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因此可以通过价值管理理论,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要求研究生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本科实验进行指导。这样的实验室管理理念不仅锻炼了研究生的能力,也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指导人员和研究生的带领下进行体验式教学,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安全,同时也为实验室的开放教学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动手的机会增加了,也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着重体现以围绕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并配备实验室专业技术教学人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求要在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配备实验室专业技术教学人员,在系列上区别于教师系列、行政管理系列,从属于技术服务系列。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以实验初级阶段的准备调试工作和实验收尾阶段的整理工作为主,继续执行主讲教师必须指导一个批次的教学实验的制度。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仪器设备的整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等都是由实验人员负责的,这样可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2.2科学全面建设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增设安全管理制度,延长实验室的使用寿命。高校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和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学期入学后,必须尽快完成一次实验室安全指导课程,实验室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介绍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理论,学生必须通过书面的安全测试来掌握一定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参与者必须熟悉《实验室紧急情况程序手册》,实验室的楼层管理员必须负责。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体制上,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灵活性。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实现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

2.3将价值管理融入实验教学过程,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实施价值管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估标准,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方法上实现教学与科研双管齐下等措施以巩固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及时更新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定期修改实验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对修改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制定与实验项目相配套的实验计划书、项目书。每两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确保实验内容的更新率在5%~10%;努力减少传统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方法;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不断增大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比重;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推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努力改进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达到实验的最大效果,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

2.4增加实验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颠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

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适量的选作实验,以供优秀学生和有兴趣的学生独立选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设实验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在每位学生入学时发送一张可以随时查询自己实验评价信息的磁卡(该生的历次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出勤状况等信息)。实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磁卡查询该生的各项实验情况并及时做出评价。校实验中心每年、院中心实验室每两年至少在省及省以上部门组织的实验教学、教改、课程建设、技能竞赛和自制实验仪器等活动中获一项以上课题或奖项。

2.5全面开放实验室进行体验式教学

学校内部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施实验预约开放体系,保证课内课外实验的正常有序的开展。实验室开放措施:为适应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学分制的要求,2014年底前,各级实验室首先实现时间上的全天候开放。在实验教学内容上,2014年底前各实验室下属的每一实验模块至少开设一项开放性实验项目,2016年底前每一实验课程至少开设一项开放性项目。在实验对象上,各实验室对博士生要完全开放,对硕士生要大部分开放,对本科生要尽力开放。2015年底各实验室均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制度,实现对校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

3某校实验教学过程价值管理案例分析

3.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某大学2014年9月份-2015年1月份实施价值管理之后,学生各项试验能力的提升及试验教学所花费的成本、学生的实验课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此处调查对该学校理学院、动物科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的250名学生、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50分,回收试卷239份,其中有效问卷2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8%,本研究利用价值管理系数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价值系数越高说明高校实验教学培养方式的效率较高,培养价值系数越低说明高校的实验教学的培养方式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对培养方式进行探讨,改变培养方案。

3.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以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为指导,将评价指标分为3部分,一是,学校教学实验成本的降低,二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及实验能力的提升,三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差的满意度。

3.3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知,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实施价值管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及学校实验经费的降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学生的缺勤率降低了65.75%说明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实验课时数的提升仅为29.13%,说明学生的学习课时较多,实验课的课时数增加有限,在今后的实验管理中还要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化。

4总结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价值管理理论进行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并采用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学过程价值管理方案,优化了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了更切实的保证,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洪玲,于丽芬.高校扩招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0.[2]朱妥红,贾昌萍,郭如良.新形势下大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56-161.[3]金宏伟,李常香,杜才平.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与社会需求的差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98-100.[4]陈华东.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18.[5]孟淑娟,孙万虹,苏琼,王彦斌,罗亚玲,赵向飞.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4,05:63-65.

第四篇:教育论文:论班级的柔性管理

论班级的柔性管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学院

杨春红

班级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学校校风的建设者,学校形象的窗口,班风的好坏影响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发展,因而,笔者认为要树学校新风,先得搞好班级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班级柔性管理的本质

柔性管理是指在班级内部艺术性地开展学生的管理活动,从而使师生关系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具体地说,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位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

二、班级柔性管理的特点

1、人本性。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与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则体现了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

2、情感性。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模式,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往中,把交往方式控制在成人状态,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交往都,因此,十分重视“感情投资”,以情感人,使学生因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从而形成一个温情脉脉,人人“爱家”、“报家”的“家庭式”的组织。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3、权变性。柔性管理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忌千篇一律、程序化和公式化。处在成长过程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对变化着的班级软环境,管理措施、手段就作出相应的调整。

4、创新性。柔性管理追求以新奇制胜,以巧妙攻心,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细枝末节,注意创造性地挖掘看似与学生的管理制度、道德品质培养无关的事情利用有利时机,如学生生日,获得奖学金等进行“小题大做”,给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造成好的影响。

三、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制定柔性规范

制定柔性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这种班级精神来沟通学生的思想,融合学生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创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而努力。

2、设立柔性目标

柔性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把它用在班级管理中,就给了学生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动力,其中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目标奋进。

对学生来说,设立柔性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善于扶植心灵真善美的思想。班主任经常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我快乐,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从情感上激发自我教育的欲望。

3、实现柔性决策

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组织及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班级作为教育的一个小组织,班主任在管理中也要运用教育决策,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

柔性决策,则是班级管理中有效的方法。这种决策是“人人参与”的众人决策,它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班级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以及班规的制定等等权利都可以下放给学生,从而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班风建设的积极性。

4、运用柔性决策

班级中的学生是一个流动的整体,文化状态、道德水准以及素质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中,要驾驭就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相应地调整管理策略。

表扬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要善于表扬,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细小琐碎的事,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与荣誉感,可以使人更加奋发地工作。

问题较多、难管的学生,往往性格暴躁,但这些人哥们儿义气重,假如班主任采用交朋友的方式,接近他,时刻关注他的行为,直到把你认作朋友,他就会倾听你的教诲。

运用柔性策略,需要班主任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思想脉博,然后有的放矢地采用教育手段,并且不断变换教育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因而把柔性管理引入班级管理中,对形成有特色的班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数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强烈的影响”。

第五篇:教育大数据管理模式变革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管理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运用相关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对教育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使之有效运转,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这是教育内外部资源聚合、分类、交互和转化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外化的形态是多样化、动态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资源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几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引起教育管理模式的相应的变革,尽管变革往往呈现出渐变性。

与我国科层行政结构一致,教育管理在组织结构上也是科层式,并且由于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教育管理出现了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机构管理的二元矛盾局面,“校长负责制”一直处于理论主张或政治理念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学校的“行政化”.“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呼声则是对教育行政机构职能转型的呼吁。笔者认同这样的观点: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的核心[1],但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是“依法办学”和“职能转变”,在这两个方面,不仅需要充足的司法资源,更需要更合理、更科学的资源配置手段,使得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同向的逻辑,使后者成为前者的有力支撑。教育管理的改进和提升关键在于教育管理需要专业化的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以便教育管理的决策与服务是建立在充足的教育信息和科学的数据处理基础上,以便教育管理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系统内外部资源,更好地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局限于定性或“主观”判断等人为因素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信息化时代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对海量、复杂、多变的教育信息进行高效、专业化的数据处理,以便适应教育大变革的时代需要。

二、教育管理的工具理性向导

在管理学上,工具理性是指管理活动的实效价值取向,即工具价值,主张管理者“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够找到解决事情的方法、途径,它最大的兴趣在于选择最优方案、决策和手段,它关心技术上的可操作性。”[2]

这是西方管理科学的主流。自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后,工具理性也逐渐成为我国管理学领域的主导观点。但是,西方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非绝对的相互排斥,而是在于行为者所处的环境而有所侧重。我国的教育管理领域,由于长期的形而上的宏观目标主导,又缺乏相应的目标实现工具和路径,基本上偏向于价值理性。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特殊语境。

但是,过去30多年来,教育管理中到处充斥着各种表现形式的“工具理性”,其中很多甚至可以称之为庸俗化的工具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泛化[3],将方法手段目的化,分数至上的评价导向,“应试教育”泛滥等等。正是这种对工具理性的误解、曲解和滥用,导致了教育的极端功利性[4],更混淆了教育管理者对工具理性的认知,将“工具”和“价值”断然割裂,一味批评甚至否定“工具理性”,造成了教育管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必然”对立与矛盾[5].那么,在教育管理领域,正确的工具理性是什么?

教育管理是一个多要素复杂关系的实践过程,为分析方便起见,笔者提取教育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构建了一个逻辑框架。

管理目标是一个综合的预期指标,包含教育的预期成果(技术指标)和教育价值期待,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应发挥导向引领作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任务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教育实践过程,进行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管理;教育方法包含了为完成任务而应用的工具、手段及技术,是教育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对教育效益的评估,是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估主体有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业机构、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评估对象包括区域教育发展、学校教育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这些要素的信息含量不仅巨大,而且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要素之间存在复杂动态的数据关系。教育管理中关注的核心是教育品质,即教育管理的价值理性;但是,如何保障和提升教育品质,需要严谨、专业化的教育过程和方法。因此,教育管理中的工具理性尤为关键,只有以翔实专业的教育过程、方法和技术等“工具”要素为基础、载体、平台、保障,才会产生合格、优质的教育品质,实现教育的目标价值。

可见,现代教育管理中的这种工具理性,不以自身为目的,而是以价值理性的实现为使命。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属性正是工具理性,并随着“工具”-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而相应更新其内含和外形。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主要技术手段与平台的当今教育管理,其“工具理性”也将随之更新换代。

三、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导向

把云端技术看作是基于超级储存服务器的一种软件技术,这只是网络技术发展进入崭新时代的一个表象,云端的革命性价值在于信息处理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由于“云”的产生,信息转型为“大数据”,于是,信息时代跨入了大数据时代。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掀开了智慧世界的序幕。教育管理,也可称之为教育的信息处理过程。不可抗拒地也要进入大数据时代,进入智慧教育[6]的新天地。

教育目标、任务、过程方法、效益评估等诸多要素所富含的数据极为庞大复杂,形成了教育的大数据,也具有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即:

1.超级体量

从“数据”的角度看,教育管理所涉及的数据是庞大的,而大数据首先就是超级体量的数据。无论是教育的私有云(如一所学校),还是区域教育的公有云,其存储的教育数据无法使用目前的GB级资源服务器,显然也很难使用现有的数据库服务器来处理教育大数据。

2.类型繁多

体量宏大的教育数据,是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任务类型的活动信息数据化结果,教育自身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大系统,教育与社会各个领域、层面的交互所产生的数据也极为庞杂,如此庞大数据的教育体系以视频、音频、文本、图片等格式在云端上“读写”,形成了一个类型繁多的教育虚拟现实。

3.极速处理

面对大体量、多类型的教育数据,云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大数据处理变得高效率。理论上,基于云技术的大数据处理,速度极快,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快速处理复杂动态的教育大数据,节约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的时间成本。

4.低密价值

大数据几乎能对教育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实录”,包含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信息,对教育管理行为而言,并非所有的数据都是有管理价值的,相反地,只有极少部分的数据会被管理行为利用。因此,数据处理的大量工作是用于甄别有价值的数据,从而用于教育管理的相关的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

以上四个特点,将成为教育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的参照系。这是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必须统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教育研究者,乃至其他的社会人士,共识到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育体制。深入研究会发现,教育体制的实质内涵是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性框架,核心是教育资源配置。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资源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状态不稳定,专业的、合理的资源配置对教育管理者来说始终是最艰难的工作,如果以现今大多数的教育管理者用人工水平的手段和技术配置教育资源的状况来看,要胜任这项工作更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理念--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我们需要实现这一理念的技术手段。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献大多停留在政策理论或关联性问题研究上,如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等。对于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核心是“公平”,而不是“效率”),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难以提供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

2.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问题

没有评估就没有管理,教育评估是教育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评估是对教育目标的指标化计算和检验,衡量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发现和诊断教育发展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现代教育科学发展,已经研发了丰富的教育评估工具。但在教育评估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工具问题,而是价值问题。“应试教育”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庸俗工具理性在不断发酵作用,教育管理者将考试的分数当成了教育发展的数据,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伪命题来主张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结果可能造成教育管理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割裂。教育评估要以数据为资源支撑,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数据?如何处理数据?

教育数据的统计分析如何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正确的导航?

3.教育决策的科技含量问题

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的高端行为,是对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战略规划与策略计划。教育决策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实践性[7],取决于教育决策的科技含量,即教育决策行为的工具、手段、逻辑路线等科技要素的应用。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往往热衷于制定和落实各式各样的政策,但政策评估却是薄弱环节。”[8]教育政策是教育决策的载现方式,这里的“政策”不应简单等同于“政治策略”,教育政策首先应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结果(数据)为导向,以专业行动(数据处理)为手段,完成教育发展改革的任务,实现教育目标。

4.教育管理者的专业能力问题

归根结底,教育管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源自于管理者决策者的专业性。“畜牧兽医局局长转任教育局局长”[9]的现象并非个别,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农村地区更甚。多年来,教育行政领导的行政领导力不断被强化,而专业领导力则变得相当“软”,对此关注也极为罕见[10].“教育官员”在政策法律培训远远多于业务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更是难以满足教育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

对以上两个层面进行交叉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后者仍然显得相当被动,应对挑战的策略偏重于“硬件”系统建设,忽视了管理者信息化能力提升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管理迫切需要大数据处理,需要教育云的支撑,需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管理系统,以便快捷、高效地处理复杂的日常教育事务,科学、正确地引领教育发展。教育管理面临的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是双重的考验。从教育信息化到智慧教育,从教育信息管理到教育大数据处理,会引发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教育管理模式变革,会引起教育发展的断层式跨越,正如席卷全球的工业革命彻底改造了农业生活,数据革命也将很快颠覆传统的工业化生产生活方式,将掀开智慧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里,大数据、云处理,成为互联网+的原动力。这个问题放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审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战略问题。

四、教育大数据管理模式

大数据对教育管理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手段。教育管理的转型与建构也具有大数据的新特点。

1.教育管理的大数据特点

首先,大数据营造了教育管理的开放大环境。基于其开放性,与传统教育管理的科层结构相对应的条块分隔式的信息不对称将被平坦化的教育大数据供给关系取代,对教育管理决策环境的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11];基于大环境,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将不仅使用教育底层数据--诸如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原始数据,而且大量、多变、生成性的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资源和数据,可能对教育管理决策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干扰或促进。

其次,大数据的原始性与极速处理特征将促成教育管理的碎片化特点。教育管理与教育活动同伴而行,其对象数据包含了教育过程的最真实的主体、活动、结果等原始数据,需要即时处理,因而教育管理表现为碎片化的行为过程。

第三,大数据的低密价值特征促使教育管理的简约专业化。教育管理系统不仅是教育海量数据的云端储存库,更是教育大数据的专业化处理平台,各级管理层面将按照其管理策略要求,以核心管理要素建立简洁的数据模型,实现高效的管理目标。

2.教育大数据管理的模型构建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管理经历了若干种教育管理模式嬗变,从“正规模式”“学院模式”……到“文化模式”[12][13],不同的模式以各具特色的理论为依据,因而也各具不同的角度。过去三、四年,我国一些年轻学者(硕士、博士)也在研究中西方的教育管理问题,但多是做“理论研究”或者“理论思维模式”建构,基于教育管理实践或者教育管理实践研究(行动研究)的成果有待丰富。

正如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管理的目标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将发生质的变革。笔者抛砖引玉,尝试构建的是一种基于教育管理实践核心要素的教育大数据管理模型。

大数据支撑的教育管理模型:以“主体、对象、资源、目标”为核心要素,建立多级连通共享的教育云,构建教育管理复杂系统,利用云技术处理教育云端大数据,为教育公共服务机构、教师和学生提供全天候多终端个性化需求的教育资源服务、专业发展服务和综合素质发展服务,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大数据教育管理新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主体具有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双重特性,决定了教育管理行为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教育管理体制的多元化,要“允许和鼓励”社会专业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教育管理过程,承担某些专门领域的教育管理活动,如教育评估;“校长”和“教师”作为管理主体,就是落实“校长负责制”或“第一责任人”的具体方式,让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来管理学校,是校本管理的根本标志。

在教育管理中,人的因素是重要的教育数据,是一切教育数据的来源。除了教育系统内部的人员,还包括教育所涉及到的社会各方面人士,都是教育数据产生的来源,收集、整理和挖掘“人”的教育数据,将是大数据教育管理体系中最庞杂的行为。

教育资源的配置,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分类。或许这样的分类还显得粗糙,但这是教育管理的基本资源配置:“人才资源”--教育人才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这是核心资源;财物资源--可视为教育的硬件管理或物质配置,财力和物力是教育资源的基础配置;知识资源即教育知识,属于广义的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经验等,是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隐性资源,却是根本资源;技术资源是大数据教育管理的生产力资源,教育技术尤其是教育信息技术、大数据、云技术的应用,是管理主体满足教育服务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应用型资源。

大数据教育管理的目标是建设以智慧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为人人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建立基于数据(Data-based)现代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管理主体和教育服务对象的数据挖据利用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推进教育的智慧化发展。

3.教育大数据管理的行动路线图

教育大数据管理是一个长远的伟大工程,从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面临的挑战综合考虑,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我们需要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制订正确而长远的行动路线图。

这是三个层级的运行策略:底层是大数据教育管理的基础建设--教育云的建设,各区域应遵循国家教育数据标准,建设分布式教育数据中心(云)--资源库+数据库+数据关系逻辑的建构,为云端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提供基础硬件支撑,进而建设三层智慧平台--智慧校园、智慧学堂(课堂)和智慧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应用平台建设,同样作为基础层级的是教育资源的大数据挖掘--对教育过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模等处理,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应用;位于高层的是教育大数据管理的操作系统,从公共服务到学生个体发展,利用大数据进行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个性化供给,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使人人享有优质恰当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优质可持续发展,推进教育品牌建设和创新提升,形成高效绿色的教育文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初步认识: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应全面走向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引向的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管理理论、手段、技术和文化上的方式转变与模式创新,这是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变革的基本航向,也是现代教育管理面临的重大策略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析教育管理问题说及其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15-18.[2]吕力。管理学的元问题与管理哲学--也谈《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逻辑瑕疵[J].管理学报,2011,(4):517-523.[3]殷旭彪。论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技术理性[J].中国远程教育,2011,(2):26-29.[4]洪超。功利主义何时休?[J].江苏教育,2004,(5A):32-33.[5]张兴峰。教育功利化现象审视:工具理性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2-34.[6]唐斯斯。智慧教育与大数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7]黄忠敬。教育决策科学性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20-23.[8]杨润勇。地方教育决策如何提高科学性之一[N].中国教育报,2014-01-02(06)。

[9]储朝晖。教育局长专业化是个真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4-08-28(02)。

下载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推动,我国各个企业管理经营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显著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并被人们重视。特别是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着手......

    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优化分析论文

    摘要:集团企业是企业多元化、大规模化的发展方式,也是企业开拓新市场、拓展企业规模的必经之路。资金是企业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流动资......

    海尔集团资金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符合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必须建立高效规范的集团资金管理模式......

    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话题是眼下国内学术界与企业界所探讨热点。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中小型企业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文章从当前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状......

    中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摘 要: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机制、教育手段、校园文化环境影响等方面探讨了系统的中学教育管理模式。关键词:高中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学校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

    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摘要:文章研究了现代管理模式从刚性发展到柔性的过程,分析了柔性管理的独特优势,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柔性管理案例分析

    以某校内企业为案例分析柔性管理 新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向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下,智力资源日益凌驾于传统的生产因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上,而网络......

    试析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存在定位单一等问题,应借鉴国外先进的宿舍管理模式,但在借鉴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搬,本文认为,类似学院制的宿舍管理模式是当下我国高校可以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