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像少女一样美丽啊初中读后感
当我第一眼看见这本书时,它的封面便吸引了我,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就已经是雨君姐姐的忠实粉丝了。我非常喜欢其中一句话:“进入女孩梦花园,刻下少女时光,永远被宠爱!”
“女孩梦花园”里的每一篇小说,都是由一件非常美丽、别致的衣裳串起一个纯美的故事。
在《蓬蓬裙在春天降落》里,美丽的蓬蓬裙让一个暗淡女孩宋小瓷在受了一次骗之后,居然从灰头土脑的丑小鸭变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美眉。她没有被生活的阴影笼罩,始终用天使般的心呼唤着人们内心里善良柔软的部分。
《天使不穿袜子》是一个微妙的爱情故事。一个叫星辰的女孩为心仪的男孩织了一双分趾袜。那个最终因患病失去了双腿的男孩虽然不能穿这双袜子,这双袜子却给了他活下去的理由。其实,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袜子’。它温暖了我们前行的双足,更温暖了我们的人生。
《哆基朴&玫瑰花》中的胡艳艳,有点像现代版的灰姑娘,尽管她无法拥有美丽的玫瑰裙,却遇到一个会讲童话的男孩子,让她重新勇敢上路。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本书中的邱露丁,这个爱美到了极至的女孩,她的美甚至引起了同龄伙伴的嫉妒和排斥。她举行的“邱露丁美丽告别仪式”上,一件缀着粉、黄水晶花朵的细纱跳舞裙,让她显露了惊人的美。然而,这样的美丽却如烟花绽放,一场恶疾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美丽。她坚持要把最美的形象留给别人,然后消失。这样近乎偏执的对美的追求,不也是一种人性尊严的体现吗?
这是一件件用梦想、文字和心灵织就的纯美衣裳,也是一朵朵拥有可爱色、健康色、亲**、友谊色、成长色、迷惘色、欢乐色、清新色的女孩花朵。只有拥有天使之翼的人才能进入这座女孩梦花园,看着这些故事,闻着这花儿的馨香,永远永远像少女一样美丽!
第二篇:像性一样美丽
文/廖一梅
有多少种人生,多少种趣味,就应该有多少种戏剧,像性一样美丽的戏剧是因人而异的,真实的,肉感的、贴身的,充满激情的,有时也是沉默、安静、残酷而锐利的在《德拉瓜达》(De La Guarda)的戏票上写着:“我们没有坐席,演出时你将站立70分钟。”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走进纽约联合广场附近的那家叫做“DARYL ROTH THEATER”的小剧院时我还是感到惊讶,那根本不是什么剧场,而是一间二十米长的黑屋子,灯光极其昏暗,四周围着布幔,进场的一百多观众随处站着,看不到演出区和任何布景,我知道他们会搞花样,但不知道会从哪里开始。原本昏暗的灯光完全熄灭了,黑暗中你开始听到淅淅簌簌的声音,头顶上闪现一星一点的光亮,突然一个人影从头上的顶棚后掠过,不是掠过,而是飞过,然后是更多人影,如同飞鸟急速而过,然后是滴滴达达,像是雨声,一滴水落在我脸上,是真的雨来了。头上的顶棚突然裂了一道口子,有人从天而降,在观众的尖叫声中动作敏捷地抱起一个女观众腾空而起,绝尘而去。你开始明白了,演出在你的头顶进行。天幕完全撕裂了,一个个奇迹在你的头顶上演,音乐大作,暴雨倾盆而下,演员们腰上系着绳子在空中,在你的眼前飞动,旋转,倒立,向你叫喊着准也听不懂的语言„„我很难再描述下去,因为那是视觉的美感和惊诧。我只能说像一个幻像,吃过致幻剂后产生的幻觉——暴风雨中,在你头顶飞翔而过的人们,他们舞动的长发把水珠飞溅到你的脸上,你跟暴风雨只有半步之遥。
这出不成戏的戏,从1993年演到现在,仅在英国就连续上演了三百多场,被英国报纸评论为:“像性一样美丽”。像性一样美丽的戏剧是什么样的?戏剧是不是应该像性一样美丽?那天我站在暴风雨面前的感觉是——心跳。我在戏剧里一直渴望心跳的感觉,这样的或别样的。
多年前,在中戏上学的时候,我曾经假模假式地作过戏剧老师,去医科大学辅导他们的戏剧社。我记得当时有两个学生自创一个小品,讲一个失足青年如何受到一个姑娘的鼓励而振作起来。他们抑扬顿挫,演得拿腔拿调,哭天抹泪,一副很“专业”的架式。我看得出演出者是得意的,认为自己比别的学生高明,有话剧派头。而我当时毫不客气地说他们是在作态而不是在作戏,是戏剧最坏的样板。他们当然很不服气,从此不再参加剧社的活动。
这样的戏剧爱好者,认为有了舞台腔就是戏剧,说明当时的戏剧已经僵化到何等可笑的地步,以致那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这种仿佛在一步步死去的艺术形式。彼德·布鲁克说:“戏剧从它被固定下来的那天起,它本身的某些东西便令人无从察觉地开始衰亡了。”他说起法国的古典戏剧,演出时要使用特殊的噪音、特殊的风度、高雅的表情和考究的具有音乐性的腔调,而帝王气派的举止和贵族的尊荣在日常生活中正飞速消失,于是,一代代的新人就会觉得那堂皇的风度越来越虚伪,越来越无聊,这就促使创作者气愤并焦急地寻找他称之为真实的东西。
当时的戏剧学院,正有一群年轻人开始脱离学校的体制,筹划自己的“实验演出季”,尝试打破传统话剧的模式,开创一种新的,更能表达个性的戏剧风尚。他们受到过很多非难,被老师认为是捣蛋份子,受过处分。他们是后来作了电影导演的施润玖,张扬,蔡尚君,和终于把先锋戏剧推到了前台的孟京辉。那时我们都是少年心气,对舞台腔深厌痛绝,认为企图遵循传统法则演绎戏剧,是通往僵化戏剧的绝路。
业余创作者创作的戏剧样本,常常最能使人看到主流戏剧的嬗变,以及主宰当前舞台的风格
样式。所以我当年会对那些戏剧爱好者出言激烈,不留余地。上个月,去看了两场“大学业生戏剧节”的演出,十年过去了,看得出舞台是彻底改观了,他们甚至变成了另一种统一的形态,无场次,分场,不分幕,大段独白,形体表现,抽象与具象的结合,群戏与主线的复调关系,戏谑与严肃的穿插,种种处理似曾相识。当年作为“先锋”和“实验”的风格形式已经被全盘接受,重新成为模式。戏剧径渭分明地分成两种,一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一种则崇尚先锋实验;一种是人艺式的,一种是孟京辉式的。当先锋引来无数仿模者时,它已占据了主流的位置。中国永远提倡多样性,也就是说永远缺乏多样性,在《恋爱的犀牛》已经在进行第一百场演出的时候,再在舞台上看到更多《恋爱的犀牛》式的风格样式已毫无意义,也没有趣味。这几年来,让我想提一提的是一出叫做《审问记》的小戏,导演是写小说的,演员五花八门,没有统一风格,演出有着明显的缺陋,缺乏节奏感和结构性,缺乏使演出流畅、精致的技巧,但是强烈有力,非同凡响,在开场时便让我心跳。
有多少种人生,多少种趣味,就应该有多少种戏剧,像性一样美丽的戏剧是因人而异的,真实的,肉感的、贴身的,充满激情的,有时也是沉默、安静、残酷而锐利的。
当然,无论何时,总有一些脑筋僵化古怪的观众,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对缺乏强烈感,即乏谐趣又无启迪力量,甚至缺乏娱乐性的戏表示欣赏,这也毫不奇怪,对于某些人来说,性同样是固定、僵化而无趣的体操。
第三篇:像花儿一样美丽
像花儿一样美丽
王耀森
(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历史学2010级本科1班)
这是一个如花的年龄,本应该像花儿一样美丽的绽放,却遭受了风雨的摧残,但也同时向我们证明,风雨过后会有彩虹。
——题记
冯胜洁,原本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理应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美丽的大学梦,可是在一场小病的检查中意外地发现自己得了急性肾炎。她舍不得落下功课,于是边求医吃药边上学,但病情仍没有好转。2006年她被确诊为尿毒症,北大医院在对她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拿出了治疗方案:透析维持,等待做肾移植手术„„为了节省费用,她们从北京转回太原,租住在一间廉价的房子里,每星期两次到山大二院做透析。
近5年地求医之路不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而且前前后后已经向亲戚朋友们借了15万元,可对于昂贵的治疗费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一家人陷入了绝望。就在这时,社会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她所在的母校为了挽救她的生命为她捐款,社会的好心企业家听说后资助她治疗。在她住院期间,很多同学都去看望她、鼓励她,一位北京的同龄病友为她折了1573只纸鹤,从北京寄给她„„这些点点滴滴的爱滋养了这朵即将枯萎的花朵,让她重获了生机。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等到了适合她的肾脏,成功的完成了移植手术,并且在2010年考上了吕梁学院。
最让人感动的是即使病魔缠身,她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患病期间,她始终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在步入大学后放松了学习、放纵了自己。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作为一名跑校生,坚持每天上早晚自习的同时还坚持每天和我们一起跑早操。虽然现在她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需要继续治疗,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她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去做家教。与冯胜洁同学相比,难道我们不觉的自惭形秽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社会的爱心让胜洁重获新生,她并没有忘记感恩。她查询到山西省红十字会、山西红十字眼库的电话,了解到眼角膜捐献需要履行相关程序,并在捐献眼角膜的志愿书上郑重地写下:“我自愿捐献眼角膜,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社会,希望可以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朋友。”她的愿望是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现在她正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
我们在此祈祷,希望她的身体早日康复,在以后的道路上少一些坎坷!
(作者为冯胜洁同学大学同学、班团支部书记)
第四篇:博弈论,像花儿一样美丽
博弈论,像花儿一样美丽
2005年10月10日,北京时间晚19:00,本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因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共同分享了这一殊荣。至此,自1994年普林斯顿的幽灵约翰·纳什因为提出博弈论而获得诺奖以来,连续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在博弈论或心理学方面卓有建树的大师。他们为什么都和博弈论有如此深的缘分呢?
博弈论,诺奖格外青睐她,那她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为什么具有如此迷人的诱惑力?
博弈论领域,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什么叫博弈?博弈的英文为game,一般翻译为“游戏”,在西方game的含义和汉语中的游戏不同。在英语中,game是指人们遵循一定规则下的行动,行动者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赢”。所以game theory翻译成博弈论或对策论,是有别于“游戏”的诠释的。
博弈论的真正出现只有50多年的历史,她的开创者是诺意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他们联合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博弈论与人的行为表现紧密相关。
博弈论对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核心工具,因此我们可以把博弈论称为“社会科学的数学”,或者说是关于社会的数学。从理论上讲,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agents)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事实上她正渗透到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更多领域。甚至有学者认为要用博弈论重新改写经济学,而向行为经济学方向发展。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擅长定性分析,所以中国人对博弈论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历代典籍中,有大量关于博弈论方面的实践总结和著述。比如,春秋战国,其实是谋士之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经典的博弈论教材;兵书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教人获胜的哲学均为博弈论方法。
国人很多做人的道理,道出了如何在人与人的博弈中获取成功,如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得罪人,处世不可锋芒毕露等等。不过在国人的传统人际关系中,博弈更像一门艺术,而不是像西方世界那样是一门科学。
生活中,无处不见博弈的影子:1991年以前的美苏军备竞赛、赌场输光后的返本企图、素质教育纲领下的学生应试教育重视程度演变、股票市场上的追风交易、面对交通拥挤问题司机对路线的选择、重量级员工对前途的选择与老板挽留、传统交易中的“托儿”现象、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中的盲目跟风现象等,无一不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这些现象,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而人的行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用传统的经济学观点已经无法解释,更不能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来。所以,有识之士们提出,偏重微观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将成为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博弈论,其意义将显得更加璀璨。
博弈论,势必在应用经济学的百花园里绽放出熠熠的光彩!
博弈论探谜,掀起你的盖头来
对很多从事经济研究和实践的人来说,博弈论还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处女地。那么,博弈涉及哪些内容呢?
第一,博弈涉及至少涉及两个独立的博弈行动者(player)。
“囚徒困境”是一个被广泛谈论的博弈。两个共同作案窃贼被警察分别关押,如果一方招供和警方合作,自己获释,对方将受重罚获刑10年;如果双方都和警方合作招供,各被
判刑5年;如果双方均不承认有罪,而警察没有更多的足够证据,则只能对他们的小偷行为惩戒,各判刑3个月。
在这个案例中,囚徒最后的结果——释放或者被判刑,不仅取决与一个囚徒的决定,而且还取决于另外一个囚徒的决定。
第二,博弈涉及行动者存在着策略选择的可能,博弈论策略空间来表示参与者可以选择的策略。
《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之后,当曹操选择逃跑的路线是华容道还是大路时,他面临着两个策略空间的选择。而他的对手诸葛亮也是如此。囚徒困境中的小偷同样面临着“不招供”和“招供”的选择。如果没有选择的可能,理性人就无法作出选择,更对自己的目标无能为力。我国改革开放迈向市场经济,就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下每个经济主体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
第三,行动者在不同策略组合下会得到一定的支付和博弈结果。
如在囚徒困境中,行动者在各种策略组合下存在不同刑期的支付。在产品交易中,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一个博弈,如果在讨价还价后确定了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就是支付。
在曹操败走华容道中,博弈的最终结果是诸葛亮设伏兵于华容道,而曹操恰好选择走小路,被关羽抓个正着。产品讨价还价的结果,不管成交与否,都有一个确定的支付结果,买卖不成则为0。
第四,博弈涉及均衡问题。
均衡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均衡就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而博弈均衡,是指一个稳定的结果。纳什均衡是一种最常见的均衡,它的含义是说在对方策略确定的情况下,每个行动者策略是最好的,此时没有人愿意先改变或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
在产品交易中为什么买卖在一番讨价还价后能做成,这是因为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优选择。
第五,重要的均衡——纳什均衡。
1950年,22岁的约翰·纳什只用短短一页纸,写成了博弈论的经典文献。因为纳什给出了博弈均衡的定义,所以人们称之为纳什均衡,重构了经济学的基础。遗憾的是纳什在8年以后,却突遭精神分裂症的打击长达30年。将近60岁时,他奇迹般地走出疾病的阴影,捧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所谓纳什均衡,就是一个策略组合中,所有的行动者面临这样一个情况:当别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行动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有一句幽默的话: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经济学家,因为它所学的只有两个词——供给和需求。而博弈论学者会告诉你,要成为现代经济学家,这只鹦鹉必须再多学一个词,那就是“纳什均衡”。
一般而言,博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根据参与者能否形成约束性的协议,以便集体行动,博弈可分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纳什等博弈论专家研究的更多是非合作性博弈。根据行动者采取行动的先后顺序或同步性,博弈又可以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根据双方对知识的拥有程度来分,博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论展望,风啊你继续吹吧
2000多年前,希腊哲人很重视“幸福”这个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东西。譬如,以我们国家为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和汽车,人们能买到更好的服务和娱乐方式,但事实上,无论用什么
指标衡量,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多大的变化,反而压力越来越增加了。的确,人们的财富增长了,但人们越来越感受到:钱真的买不来幸福!
无疑,诺贝尔奖是伟大的,它推动了经济学不断发展。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由于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奖,此后数年来,博弈论的思想和范式开始大规模与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发生交流、碰撞、冲突和融合。经济学界“博弈”的结果令人振奋,博弈论取得了胜利,征服了主流经济学的每一个领域,经济学也由于拥有新的理论武器而变得更加严密、强大和解释力。行为经济学在不断的冲击、融合和挑战中,越来越得到认可。而在管理科学领域的应用——行为表现管理,因为不断创造奇迹,所以更彰显其精髓和光华。
我们现在要问你:你幸福吗?很多研究发现,说自己幸福的人通常血压比较低,更经常地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而且他们的配偶和朋友也认为他们是幸福的。幸福在当今的中国,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正如马克思说的:幸福不在于幸福的得到,而在于追求幸福的过程。以博弈论为基础所开辟的行为经济学,让我们在不断认知、体验和学习中,尽享这股清爽的东风吧。
博弈论,将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强。
作者:刘学民先生,现居济南,祖籍莱城区西勺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经营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行为表现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天韵书院创办人,管理思想家、财经评论家。代表作有中国第一本财经科普读物、商务随想录《慵懒的午餐后》,管理科学创新著作《管理应该管行为》等。
第五篇:像铁人一样工作读后感
像铁人一样工作读后感
我阅读《像铁人一样工作》这本书时,在深深的感动之余,带给我的还有启迪。这本书像良师益友一样教我如何做人,使我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做好一名石油工人。
在企业竞争日趋全球化、残酷化的今天,铁人教会我,该如何用“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责任感,做一个“勇于担当、事不避难”的人;如何用“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强烈使命感,做一个“为国分忧、与企业共命运”的人。学会用铁人式的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去应对压力和遇到的难题,铁人精神告诉我们:越是希望渺茫,越需要积极的眼光,越是家大业大,越需要勤俭节约,越是面对成绩和荣誉,越要饮水思源,常怀一颗谦虚和感恩的心。
在变革频繁,重组缤纷的当代,铁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最出色、最有价值的员工。与同事团结一致,自觉承担起社会和企业赋予自己的使命,时刻与企业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快也最有效的方式。企业的利益正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努力工作,做一个积极主动且不折不扣执行的员工。像铁人那样,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注重管理,讲究绩效的时代,学习铁人“谁不讲质量,我就和他拼命”,把追求细节和质量当作自己生命一样来对待;像铁人那样,有信心处理好各种令人措手不及的坏消息,能够迅速调集所有的才智去解决难题,而不是守着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就心安理得。像铁人那样用事实和实际成绩讲真心话;做一个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人„„
《像铁人一样工作》这本书带给我的思索太多了,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追随铁人的脚步,坚定、自信、冲破一切障碍,勇敢地向困难挑战,真正地做到像铁人那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