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瞬间的孤独的杂文随笔
有时候明明处在喧嚣的人群中,却突然觉得寂静,好像世界在那一刹那失了声音。
有时候一群朋友说着.笑着.闹着,却突然觉得忧伤,好像泪水就要决堤而下。
有时候翻着一连串联系人的通讯录,却突然觉得孤独,好像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有时候喜欢一句话.一首诗.一本书,不是因为它有多优美,多出名,也不是因为故事有多么的动人心魄,只是因为它刚好符合这一刻的心情,拨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
有时候加陌生人为友,不是为了认识他是谁,只是在那一刻想有个人闲聊着差开思绪;或者突然想倾诉,想要一个听众而又不想内心被窥探。加了,说了,删了,从此陌路!
有时候忧伤来得那么突如其然,刚好懂得的人不在,在的不懂的,这一刻尤为孤单。
有时候把一个人当朋友,不是因为感情有多深,也不是为了利益,只是因为他经历过,他懂得!想从他的言语或文字中找寻一丝共鸣,获取一缕温暖。
不是没有朋友,不是没人关心,更不是伤了、病了。只是突然觉得孤单,好像没人能懂,那一瞬间脆弱到似乎即将崩溃,这时只想有个人陪着。不需要询问,不需要安慰,也不需要理解,只需要一个依靠。
第二篇:感动的一瞬间杂文随笔
玉兰花瓣片片撒落,铺满了回家的小路。
还是黄昏,斜阳是那样柔和,好像世界最初原本本应这样宁静祥和,不受纷扰。
拿起相机,走到玉兰树下,企图留下唯美的画面,却怎样也拍不出想要的韵味——荒凉,与些许淡淡的忧伤。一点都不曾有。可能,大自然最独特之处也在此了吧,所有的意境给你心灵的相通,却绝不会让你触摸得到。只让你贪婪、眷恋以致难忘,这样。无论世事怎样变化,你都不会对它有厌恶之情。所以,词人、诗人的灵感也总是不会枯竭,只要有大自然,有最真实的感动。
说到意境,作为文科生,实是惭愧。见玉兰花瓣随微风零落,知是天地万物生老病死难逃之劫,应豁然面对,却又好像有无尽的惆怅怎样也表达不清,叙述不完。许多时候,本是博大精深的道理,写出来又显得是那样浅薄庸俗,故屡屡提笔又作罢,于是,所有的感动、惆怅都交与了思维。
画面里突然出现一位老者。虽说是老者,于年龄上的确是,可从外貌,你决不会想到他早已过花甲之年。他的头发,仍旧黝黑发亮,眼睛是那样深邃有神,声音亦是那般洪亮,身体的硬朗......无不透露着对其年龄的怀疑,他像极了五十岁的人,他分明五十岁!
他说:“我在这里工作三十年了,这里的环境变化很大。”
他说:“你看爷爷身体这么好,是因为天天干活、锻炼,你们还年轻,在学校从早坐到晚容易生病。记住爷爷的话,要时常活动。”
他还说:“爷爷家里穷,过得辛苦,但不管怎样,爷爷都会扛住。”
......他脸上沉淀满了沧桑,经岁月雕琢,已不见当年的意气风发。他的肩上被人间故事填满。一位饱含故事的老者,笑颜如花地讨论着那些疼痛的陈年往事与栉风沐雨的岁月,仿佛他所讲的,真的只是一个故事,但我明白,能把痛不可当的岁月过成可笑谈的过往,并能从容叙述,不是不痛,是痛得没有了知觉。乐观豁达一直是我所向往并正在努力追求渴望拥有的品质,多愁善感是万不得已要以一种比较消极的方式来更深层地体会生活罢了。我却会不自觉地陷入种种“不公平”和“不完美”的漩涡中,无论是现实还是思维,需要得到及时的开导和劝慰。我突然明白:苦,众生皆苦,我并不特别久经风霜的老人尚且如此宽阔,况我风华正茂!
不自觉地想起了那句话: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经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许多时候,大自然带给你的远比你想要的来得更加惊喜和意外,我们就这样享受着源源不断的感动,体会着生活的五味夹杂,然后以不卑不亢的姿态面对凡尘琐事。
愿时光善待善良之人!
玉兰花,很美!
第三篇:孤独食客杂文随笔
食物,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人以最简单直接的力量。曾几何时,作为一个热爱美食的人,也总以为这世间百态,再也没什么能取代带着诱惑气息的美食在我心间的地位了。热爱生活的人,必然也是对这世间万千美好怀着满腔热忱的人,是能够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的人,是能自由呼吸、无惧阴冷的人……
于我而言,准确的说,是现在的我,那种让味蕾绽放、让血液激荡的——品尝美食的快感,已然远去。因为,我,周雨禾,是一个暴食症患者。
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兴许你不能理解那种机械地咀嚼、吞咽背后隐藏着什么。
如果突然间,看到桌上放着一堆带着香甜气息的面包、蛋糕、零食,我会强装镇定地走过去,四下环顾,确定周遭再无旁人后开始我的疯狂行径。我飞速地扯开装着面包的精致包装袋,粗暴地整块将它拽出来,两只手熟练地胡乱撕开它,便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根本来不及让舌苔触及并感受面包的奶香味,上下牙门就早已将其粗鲁切碎,食道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其送至地狱深渊。直到在完成一系列熟练确又带着僵硬感的一系列动作之后,心间的巨大幻灭感才顿时攻占了脑海。而这一时刻的思考已经完全无法改变已经把自己再一次推向毁灭的自我行为——那令自己都感觉到恐惧的自我行为。像是毒瘾患者一样,曾一次次在事情未发生前告诫自己不要、绝对不、一定可以……然而在见到食物的一瞬间那些自我控制的想法只会成为飘在空气里的尘埃。那种机械式的填塞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总之是一直张嘴,喂食,狼吞虎咽的循环动作。兴许是胃里被塞满了,甚至食物已经卡在咽喉处在无法往下了,才恍然间发现自己再一次的打破了自己所谓的坚持。
一切又回到原点了吗?
所有的辛苦努力,所留下的万千汗水都须臾间化为乌有了吗?
失败者,失败者,失败者……
沮丧,懊恼,悔恨……所有的坏情绪一瞬间注入到身体里,然而真正逼死人的,是这种带着莫大羞耻感的情绪根本无处宣泄。
你和你的家人说:我因为暴饮暴食而感觉到自己的疯狂,我好难过,好沮丧!你的家人甚至都无法理解那种建立在自己的快乐基础上的痛苦,兴许还会嘲笑你一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是多吃了点嘛……家人尚且不能理解你的痛苦,朋友就更不可能了。
唯有拥有相同经历的人,才能彼此理解,彼此贴近,彼此取暖。靠着相互的鼓励,克服这种阶段性的重复,战胜这种周而复始的幻灭感。而我所期待的,一直是这样的一个能感同身受的病友——我们会寻到解决的办法,告别这种痛苦而荒唐的进食行为,然后,一起远离来自于周遭的黑暗和冷眼,又能再次看向远方,那个有希望在等待着我们的地方……
周雨禾,愿我们,都不再做这样一个孤独食客。不!是绝对会有这样的一天!我们,一起努力克服!
我的伙伴会这样和我说,我听见。
第四篇:孤独的荣耀杂文随笔
这篇文章我想写给我那个努力考研的男朋友,以及其他正在努力考研的朋友们。
考研就是一个很孤独的旅程,我现在来想象一下,早晨五点半起床去自习室,一坐就是一天,披星戴月赶回寝室,一日三餐也是草草了事,你的同学周末喊你出去玩,你摆摆手说不去了,你的室友晚上喊你一起开黑,你摇摇头说再看会书,你在图书馆里学习,你的旁边坐着腻歪的小情侣,他们打情骂俏,你只能苦笑一下继续埋头学习,你觉得这个路上只有你一个人,显然这是一个孤独的不得了的事情,同样枯燥至极。看着床头的日历,考研的日子一天天逼近,你只能沉迷学习,日渐消瘦,你恨不得多长一个脑袋,好把知识统统塞进去,你觉得时间不够用,大学四年竟然也适合用弹指一挥间来形容,你不再关注自己的形象,可能头发几天也不洗,任它一缕一缕的凹出造型,你学会熬夜,其实你一直都会,只不过以前熬夜是为了游戏耍乐,现在是为了学习,往往早上醒来脸上一层油脂,光泽照人。你的内分泌系统随着考研的到来,已经紊乱,甚至你的脸上开始爆痘。你的消化系统也遭了殃,被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打破平衡,你的免疫能力也随之降低,你大学四年没有感冒过,可是这次却迟迟不见好转。你身边一起考研的朋友接二连三的放弃,你开始质疑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坚持下去,碰巧学习遇到瓶颈,你又一次的出现放弃的想法。此时的你就像站在窗户旁边,看着窗外别人尽情的玩耍,尽情的欢笑。你很想出去,其实你推开门就可以出去了,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了,你会怎样选择?你会不顾一切奔向窗外?还是埋头继续苦干?
朋友说她有个姐姐因为考研瘦了三十斤,从审美层面上来说,一下子成了九十斤的女神,这个过程还是蛮励志的,结果也是可喜的。换个角度来想,考研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艰苦的过程,而掉下的三十斤肉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4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我很不幸运成了落榜大众中的一员,我突然很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七月一日,刘同的新书出版,虽然我觉得刘同也是一个很矫情的人,但是他的故事还是有说服力的。八月一日,我带着行李顶着烈日去了学校复读。同样,我觉得复读也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晨读,七点的时候有一个二十五分钟的吃饭时间,上午上五节课,中午的时候有一个三十分钟的吃饭时间,下午四节课,晚上有二十五分钟的吃饭时间,晚上还有四节课。日子就是这样日复一日过来,你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学习,不管汗流浃背还是酷寒难耐。刚开始的两个月我不停地抱怨坚持不下去了,我想放弃,当时的同桌应该耳朵都起茧子了吧。最终我也没有放弃,孤独就孤独吧,就像刘同所说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总有一天,你当初的披星戴月,会成为你的光环,让你光芒万丈。
我以前写作文的时候很喜欢用陈欧的广告词: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麟伤,也要活得漂亮。只有经历孤独,才会真正成长起来吧。考研路上很难,过程也很孤独,其实最爱你的人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直到这条路上都发光发亮。
第五篇:孤独的消解杂文随笔
今晚突然想起与宋。
如果你的脑子白天只属于一个人,而夜晚只属于另一个人,能不能也算做是专情。
他来了,他走了,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不见,自由意志者从来都是如此,你把他看得很清,他也甘愿被你看清,但你只是观望,以为了解之后就是拥有,但拥有就是当时,转瞬即逝。
和宋两个从来不用关系束缚彼此,灵魂自由而散漫,快乐是快乐,但这样的快乐也一样自由而散漫,并不长期待在同一个地方,也不长期属于同一个人。相爱的时候是热烈又充满了激情,朝着共同期许做着两人都热爱的事,日子是段很美好令人沉醉的日子,随后没有任何争吵也没有任何不快,但想就此结束开始另一段激情澎湃的爱途也就立马结束了。
以为没有枷锁的自由会滋养灵魂,但非也,没有枷锁的自由会滋生孤独。
人寻找一个伴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抵消孤独,一直让自己沉浸在爱里,哪怕是幻想之爱也投入得义无反顾。就好像爱是抵消孤独的唯一途径,而爱的那个人反而变得不重要,只要有爱,是谁都行。
曾认为他滥情无比,但好像给他找到了一个理由开脱。因为惧怕孤独,所以对爱才那么贪婪。一个人的爱始终是不能时时刻刻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于是他就多向几个人索取爱,也拆分自己的爱去多交换几份的爱。
时常感叹宇宙太过浩瀚,一旦思考起宇宙来,宇宙的重量就压在心口,让人喘不过气来。面对宇宙,想到的只有逃。越看向宇宙的外延,越发渺小无助,只能往内看,直到只能看见彼此,才觉得内心踏实。因此人一定要有一个伴侣,一个只能看见彼此的伴侣,否则内心就会惶惶不安。
用不断的爱来抵消孤独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人不存在不断的爱,也不能得到另一个人不断的爱,也别寄希望多从几个人身上得到爱来填满自己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孤独也并不是只在不爱的状态存在,爱是爱了,该孤独的依然在孤独。
孤独的彻底消解其实是无解。
为了离孤独远一点,自由意志者也会给自己的灵魂带上适当的枷锁。伴侣在广义上来看其实并不特指于某个人,是甘心专注投入的一切。人最终会选择一个伴侣长久的走下去或者也是如此,关系带来束缚,也带来归属,而归属能够消解掉大部分孤独。只是让人产生不了归属的伴侣,会让孤独更甚,那些郁郁寡欢的人,不是被不合适的伴侣吞噬,而是被不合适所带来的孤独感吞噬。
这就又说回来生命不能承受的到底是什么,轻与重,媚俗与反媚俗。
能成为绝对的领域似乎是很少的,孤独彻底的消解是沦为宇宙的尘埃而失去感受孤独的意识能力,可就算成为了宇宙的尘埃也一样会被其他拥有意识的人赋予其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