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1:1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⑴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⑵ 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⑶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以第二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去找寻答案。

2、学习第一个事例:

⑴ 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谢皮罗教授发现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个现象细小在哪,司空见惯在哪?

⑵ 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谢皮罗教授问了些什么问题?

⑶ 再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谢皮罗教授的研究结果。

⑷ 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

人物发现现象不断发问找到真理谢皮罗教授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学习第二个事例:

⑴ 总结学习第一个实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⑵ 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

⑶ 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⑷ 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4、学习第三个事例:

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5、学习一、二自然段:

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课初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

6、学习六、七、八自然段:

⑴ 自读六、七、八自然段。

⑵ 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⑶ 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作业: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第二篇:公开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舫阳校区

洪秀卿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以第二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问题预设:“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去找寻答案。2.学习第一个事例。

⑴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谢皮罗教授发现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个现象细小在哪,司空见惯在哪?

⑵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谢皮罗教授问了些什么问题?

⑶再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谢皮罗教授的研究结果。

⑷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 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学习第二个事例。

⑴总结学习第一个实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⑵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

⑶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⑷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4.学习第三个事例。

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5.学习一、二自然段。

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课初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6.学习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读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⑶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3.作业: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旋转、重量、测量、华罗庚”等词语,注意多音字的发音。2.充分感知课文,了解“议论文”的表达特点,完成相关习题。

3.研读第一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着重感受“问号” 之于“真理”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结合事例体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预设:

一、看图知人,引出课题

1、出示“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头像,指猜,说名言。

师:这些名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言行,为我们的人生导航。师:同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十课的课题也是一个真理。出示叶永烈,明确是著名科普文作家。简介叶永烈

2、(板书课题,并强调“诞”第六笔的写法)谁来读读这一真理?

二、初读课文,感知练习

1、自读课文

默读:思考课题含义。

2、出示词语、句子

(1)多音字:旋转 重量

测量

自转

华罗庚

(课堂练习第1题)

(2)四字成语: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3)多字成语:世上最难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世上好奇心最强的人。(打破砂锅问到底)

3、谈对课题的理解。

4、了解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读了课文你赞同叶永烈先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吗?(怎么才简简单单读这么一次,你就赞同了呢?想一想,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概括板书: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5、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齐读第一段。

那么作者对这个观点是如何解释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怎么一回事呢,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解释这句话的,来,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好,请你来读一读。

(1)对于这句话你有不懂的地方吗?交流反馈。

(2)齐读。如果把这段话读成一个四字成语就是——见微知著。(3)由把“?”拉直变成“!”切入到练习。(“?”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代进去比较读,体会好处。(课件随机出示:表达更为直观、生动)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6页

5(一)

过渡:科学家们是如何见微知著的?他们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了解事例,研读事例1。

1、默读课文,思考: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它的?请你找到相关的段落,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生: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指导概括: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好强,很准确地概括出了三件事,文中也有句话,就像给每件事加了小标题一样,谁能找出来? 生读

师:找的真准确,就是这句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写小标题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后面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能用到这样的方法。

2、读解明意,深读理序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第三自然段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答

师:理解得很到位,如果用小标题的方法来概括,你会怎样概括呢?(板书: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得出结论)

(2)师:第三自然段中,那些地方写出了谢皮罗教授发现问题?哪些地方写出了他研究问题?哪些地方又写出了他得出结论? 生答

(3)交流探讨:

1)发现问题:“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xuán)涡(wō)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谢皮罗教授发现的是极其普通的事情,用我们刚刚读过的一个成语来概括是什么? 生:司空见惯

师:你知道自己家里的洗澡水的漩涡是怎样旋转的吗?

可恰恰就是这种司空见惯的小事,谢皮罗教授为什么能注意到? 生:敏锐

师:你能说说敏锐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生:反应灵敏,目光锐利

师:你的感受到了什么?请你读这句话,读出谢皮罗教授的留心观察。生再读

2)研究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光有敏锐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不断地钻研问题,思考问题,谢皮罗教授是怎样做的呢?

生:他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研究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刻意强调了“紧紧”“反复”这两个词,透过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谢皮罗教授每天反复钻研和实验的画面。师:是啊,他真的是在追根求源(板书)

师:老师课下也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谢皮罗教授从20世纪40年代就发现了这个现象,直到1962年才发表论文,向世界公布这一现象,其间长达二十余年,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和研究,以后这种现象被世人称为“谢皮罗现象。”

师:同学们,20余年啊,谢皮罗教授每天都在追根求源,都在追问着这个问题„„你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努力,锲而不舍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随机请生读 师:科学真理的追求靠的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谢皮罗教授就是这样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这种科学精神。生齐读 3)得出结论:

师:正是这种科学精神,使谢皮罗教授终于在1962年„„

生: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3、回归课题:

师:谢皮罗教授经过自己反复的实验与研究,公布了这一结论,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又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的准确性,这真是„„(回归课题)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四、小结课堂,课外引伸:另外两个事例是如何表达的?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同学们回家自学,下节课再与老师做交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评课稿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这是一篇议论文,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三个实例来说明,而且每个事例都是按照“科学家是看到一种现象,从而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得出真理”的顺序记叙,内容比较浅显,没有多少难以理解的词句。因而本课教学达到“读懂”的要求应该是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与课文的表达方法。

听了洪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熟练把握教材,对教材的有效解读。

从洪老师的整个课堂设计可以看出洪老师在课前做了多少细致的备课工作。整个课堂的设计环节丝丝入扣,不落痕迹地处理课文重难点问题,看似随着学生的疑问进行授课,其实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尤其对课文词语的理解上,如“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等,洪老师做到了把词语放到课文中理解,在学生理解后又放到课文中解读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词语内涵。而这一设计也正是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中最精彩的一步。

二、问题精炼,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初读课文后,洪老师通过提问:“?”和“!”分别代表什么,这拉直的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引出学生对三个事例的研究。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三、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为了让学生能很好理解课文,洪老师灵活的运用了表格的形式,这样既使三个事例一目了然,也对词语做了很好的解释。整个课堂表格贯穿始终,联系全文,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文中人物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也是洪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

四、学法指导,潜移默化

在完成表格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三个事例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并与记叙文作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议论文的特点——叙事为观点服务。

第三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利川市忠路镇龙塘小学 张丹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体裁为议论文。课文用三个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发现真理这一科学规律。议论文阅读是一种理解性阅读,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文中的事例、表述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有别于散文、记叙文等感受性阅读。

学情分析:

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读懂课文,且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愿意自由表达独特的感受。本节课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重点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课文中三件事例的主人公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②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科学规律,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

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科学发明的资料,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1、通过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进入课堂。

2、教师解题,学生齐读。

3、男女生分别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填一填(词语填空)

2、仔细研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哪几件事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仔细研读文,了解本科难理解的词语,分析文中的三件事例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三、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这三段话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出这些事例都源于生活中的小事,而那些教授、化学家、医生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对课文深入地探究、总结,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品读句子,说说文中的“?”和“!”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好处吗? 列举科学史上的其它事例

3、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设计意图:抓住“标点”的借喻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用法的好处,通过换符号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4、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呢?(独立思考、有准备、锲而不舍,追根求源„„)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通过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发现真理的易与难,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兴趣,增强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四、归纳、强化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2、这篇文章与以往所学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议论文。)

五、拓展提升

《爱问为什么的爱迪生》

六、老师寄语

同学们,只要你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发现真理。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七、小练笔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如“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真理

解决问题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第四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3 .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第五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观点的写作方法,尝试自己仿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启发学生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理解本文用事例来论证观点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并领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师生在理解交流中共同探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并引到学生自己设疑,质疑这个观点是不是真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百个问号指的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观点都诞生于一把个问号之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看看叶永烈是如何证明这个观点是一个真理的。

二、课前热身

上课前我们先做个热身运动,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

1.词语复习2.课文结构梳理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分为几部分?(属于议论文,也叫论说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观点,第二部分证明观点,第三部分总结观点。)

(2)在论证过程中用了三个事例,分别是什么?(用“XXX发现/发明了XXX”格式回答)a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师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b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发明了酸碱试纸 c奥地利医生发现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合作探究

大家课下的复习巩固工作做得非常棒,那么这节课我们紧接上节课的学习来继续探究“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

(一)事例研读

1.其实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发现真理。老师很高兴大家刚上课时的表现,看到课题就能提出那么多的疑问。科学的探究就是需要我们敢于提出疑问,恭喜你们,你们已经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现在我们再回到课文,一起来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就“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是如何解释的?

①学生齐读,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②交流反馈:“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理解?生活中有哪些司空见惯的事?这个成语又是怎么来的?(司空见惯:看多了就不觉得奇怪。如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白天升起的是太阳,晚上升起的是月亮;人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建设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原是一首讽刺官员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诗,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

在这个成语学习中,我们先不断发问,经过探究,终于找到了成语的来源,解决了问题,心里是多么高兴啊!那么这个过程是我们将那么多的“?”拉直变成了“!”,也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含义是: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追问;“!”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

这样说就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示,让别人印象深刻。)

③课题解疑

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

“一百个”不是实指,而是指真理的发现需要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是虚指。比如“这件事交给我,你放一百个心吧!” 2.事例学习

(1)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一个真理呢?默读课文3-5自然段,简要概括一下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交流反馈: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2)结合第2自然段,细读三个事例,思考在这三个事例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由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最后探索到的真理是什么?(完成PPT上展示的表格)

(3)三个事例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内容:都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现问题

都是经过不断探索才发现的真理

都是为了论证本文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三位科学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都是靠(见微知著、不断发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独立思考、锲而不舍、追根求源)才找到的真理。

写法:发现和发明的过程相同: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4)相同事例,为什么写三个,而且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对每个事例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写得比较简单,而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

交流反馈:俗话说“事不过三”连写三个是为更有说服力。

为了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所以侧重发现问题和最 后结论。若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便应该是过程写得详细,这叫有 详有略,详略得当。

(5)3个事例说完作者觉得还不够,又进行了一次总结,在第6自然段,大家自己读一读。思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三个事例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交流反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追根求源的人

洗澡水的漩涡、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是发现;石蕊试纸是发明。发现的东西是本来就有的,发明的东西本来是没有的。发明是一种创造,只有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创造才称得上“成就”。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语表明了科学贡献的层次和大小。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6)回归第2自然段,结合三个事例,再次理解“?”“!”的含义(“?”指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追问;“!”指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

(7)总的来看,作者在论证观点时,选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人物,不同领域的发现,用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8)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

(二)总结观点

经过事例论证,最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你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交流反馈:读完后,你觉得发现真理难不难?何以见得?(不难!“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容易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两段告诉我们科学的发现既不难也不容易,只要你能从别人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现问题,不断追问,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独立 4 思考,并且能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发现真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申了观点。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认识了议论文先提出观点,再用事例论证的这种这种写作形式,你想不想也试试?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资料搜集:找一找还有那些科学家的事迹也可以论证本文的观点,搜集几个事例对本文的观点进行再次论证。

六、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我紧扣课题展开教学,课堂上通过引导自己学生不断设疑,不断解疑,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再通过三个事例的分析比较,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从关注事例的内容上转移到关注事例的内容与表达上,进而关注事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上,从中,不仅加深了对真理本身的理解,也发现了不同的文体在叙事时的差异,发现了不同的论点在引用事例时的详略。最后让学生选举自己事例证明本文的观点或自己熟悉的其他观点,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下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导语:作者在课文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前面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默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体裁的文章? 第一组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一)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一类课文) 二、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袁家完小 周俊 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二、学习目标: 1、把握主要内容,感受科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师 卢春霞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一、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真理)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生解释。(师:有点门道。越来越接近了。) 《现代汉......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枞阳县旗山小学 邓鹏飞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对此比较生疏。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议论文,不宜在文体知识上做过多讲解,尽量少用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