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
1、例
2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二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知道咱们三班的同学个个数学口算算的棒,那今天老师考考你,你行吗?
一、口算复习32+4= 63+10= 44+4= 46+40= 26+2= 32+50= 42+5= 28+30= 72+7= 35+20= 师:能不能从这5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呢?
评价:咱班的同学不仅算得又对又快,而且计算过程也说得非常清楚。
师:那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师:这是哪里? 预设答案:海边。
师:小朋友们在干嘛?你们喜欢赶海吗? 预设答案:抓虾,抓螃蟹,赶海〃〃〃〃〃〃
2、找数学信息
师:大家快找找这里隐藏了那些数学信息? 预设答案:
1、小红抓了12只大虾。
2、小明抓了26只大虾。
3、小兰抓了11只螃蟹。
4、小强抓了23只螃蟹。(板书)
3、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4条数学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
预设答案:
1、小红和小明一共抓了多少只大虾?
2、小兰和小强一共抓了多少只螃蟹?(板书)评价:你说的话真完整。谁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再提一个数学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看第一个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需要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答案:
1、小红抓了12只大虾。
2、小明抓了26只大虾。
评价: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师:怎样列算式呢?
预设答案:26+12或者12+26(板书)
4、算法多样化
师:26+12等于多少呢? 预设答案: 6+2=8 或 26+10=36 20+10=30 36+2=38 30+8=38(板书①)
师:你算的这么快,能说说你的口算过程吗? 评价:你回答的即响亮又准确。
师:除了口算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算出结果? 预设答案:画圆圈、摆铅笔、摆小棒〃〃〃〃〃〃 师:大家都准备了小棒,接下来请你们摆一摆吧。师:哪位同学像上台来展示一下小棒的摆法?
学生上台展示,边说边摆。(引导学生说出数位要对齐)评价:你摆的很认真,说的非常清楚。像这样的同学,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掌声送给他呢?
师:请看白板,回顾摆小棒过程。(板书:②摆一摆)
师:我们除了借助小棒算出结果,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预设答案:计数器。
(拨计数器教学过程同上,板书:③拨一拨)师:从刚才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中,我发现咱班同学的动手能力真的很棒!可是我们做题的时候不能总带着小棒和计数器,那该怎么办呢?
预设答案:竖式计算。(板书:④竖式。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来,教师直接引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以后会经常用到的方法——竖式计算)
师:我们以26+12为例,像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我们叫它横式,那么同学们猜一猜竖式应该怎样列?
预设答案:把数字上下写出来。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了我们一些提示。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先把横式抄下来,再在横式下面列出竖式。(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你的竖式计算呢?那么你觉得在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答案: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那么,老师再写一遍,看谁看一遍就能学会。板演:2 6 +1 2 ——————— 3 8
三、巩固练习
师:你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很快的掌握了方法,我们回头看看,还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想不想自己解决呢?谁想到黑板上列算式呢?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那么,老师这里也有3位同学做的竖式计算,你们能不能帮一帮老师检查检查呢?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预设答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竖式计算(板书补充课题)
2、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预设答案: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这节课咱们同学表现得真棒!下课!
第三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联合关中心小学 张春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
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35+2=(2)35+32= 3 5 3 5 + 2 + 3 7------------3 7 7 2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
第四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例3。教学过程:
屏幕上出示教科书第8页上的情境图和“明明”提出的问题“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教师:能直接回答“明明”提出的问题吗?怎样才能回答她的问题呢? 学生:不能,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一班和三班共有多少人,只有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才知道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教师:怎样加?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35=________ 教师:怎样算36+35呢?大家先用小棒摆一摆。抽一名学生在展示屏台摆小棒,其余在下面操作(按教材第11页上的摆法摆)。
教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单根? 学生:6捆,11根。
教师:如果把11根中的10根捆成一捆,这时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 学生:这时有7捆1根。
教师: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样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个位上6加5得11,怎么写? 学生: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1。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整地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分组议一议上面的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一班和三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学生:一班和三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第五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单位:全丰镇中心小学
姓名:陈卫红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
教材第14页的情景图,小棒.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生、请自己写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指名学生板演:36+32= 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1.相同数位对齐; ; 2.从个位加起. 2、20+30= 50+26= 92+4= 61+25= 5+23= 34+3=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第14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三)、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共有学生人数。师: 35+37= 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 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 汇报交流: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生:从个位加起
生:个位 5加 7等于12,满十了,向十位进一。生:我想从十位加起。
生:如果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还要再加1,很麻烦。
3、师小结计算过程: 3 5 + 3 7 个位5加 7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经过计算35+37=72(人),所以二(1)班和二(3)班共有学生72名。
4、新课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 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学生汇报后师用多媒体出示)
(四)、方法应用
师: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谁能说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式题? 学生出题,师板书。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五)、课堂检测
1、做一做(教材14页)
46 29 25 + 37 +24 + 5 +36 —— —— —— ——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材15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设计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创新训练:
谁先正确算出红花表示的数,就把这朵红花奖给谁。2()4 7()2 3 6 + 6 9 +()9 + 2 8 +()9 ———— ———— ———— ———— 4 8 6 6 0 5()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思考。
(六)小节谈收获
小朋友,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本设计的目的是提炼加深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认识,同时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
————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