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教学措施论文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同普通教育学校有相同的培养目标,即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语文教学是开展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更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通过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难点所在,本文试着对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特殊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教学的关键并不是塑造千篇一律的人才,而是如何通过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如今要求教育时效性的前提下,特殊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所在,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特殊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语文课堂教学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课程的形式决定了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可以开启特殊学生的智慧。将语文教学作为特殊教育人群的重要课程,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特殊人群的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发展。
其次,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帮助学生发扬自身的长处。这要求特殊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打破语文教学的束缚,开拓新的教学领域,打造新的教学理念,让语言真正成为特殊人群与世界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全面促进特殊人群与社会的融合。
再次,语文教育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不仅要培养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思想品德,利用知识的教授建立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特殊教育也不例外,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促进学生逐渐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首先,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但由于特殊教育中的学生同普通学生相比较为特殊,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中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实施个体差异化教学,如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置,增加教学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建立自信。学生总会因身体等原因而缺少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根据特殊学生学习的特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自信。另外,教师应利用语文知识作为学生日常交流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活学活用,更好地参加社会活动。
再次,优化语文课堂的提问环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特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逐渐完善提问环节,通过提问多与学生交流,提问的答案也要以主观题为主,这样不仅仅可以优化语文教材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语文课堂教学要运用联想教学法,通过联想教学法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周围事物进行联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建立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关系,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调动思维,参与课堂活动。另外教师也要做到会提问以及敢提问,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最后,特殊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将理论教育教学和欣赏教育教学结合,使特殊学生能够在浓郁文化氛围里提高自信、掌握语文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应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前提,特殊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但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对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策略。
作者:常永华 单位:磐石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桂玲.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学习兴趣淡薄分析及对策探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韩卫军.保持一份清醒提升语文素养———课标下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06(10).[3]刘伟.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的引入[J].教学与管理,2004(19).[4]黄斌.借助音乐和图画激活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4(21).[5]郑江龙.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4(21).
第二篇: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论文
摘要:要提高特殊学校培智班的教育实效,必须见缝插针尽量将教育环节生活化,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倡导实践等措施,使智障学生在生活化中认知、理解所学学科知识,在生活化中学会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学会适应社会。
关键词:培智班;课程;生活化;数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一方面宏观审视了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明确提出了要“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目的论,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这一重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在生活里找教育”的教育方法论。他认为,生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那么,如何将培智班的课程生活化呢?目前,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种方法,现将其中最为常用可行的三种方法列举出来,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一、深入了解学生,搜集生活化素材
智障学生大多比较封闭,与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经验相对不足。许多教师认为很好的事例、材料在他们的眼中却是完全陌生的,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寻找课程生活化的切入点,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笔者每次都带一些学生喜欢吃的包装精美的零食进教室,把这些零食作为教具兼奖品。第一次教学2减几时,笔者把茅某喊到讲台上,对他说:“听说你很喜欢弟弟,有好东西总是和他分享。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他人分享是一种美德,于老师奖励你两块棒棒糖!”然后笔者转向对全班学生说:“希望大家向茅某学习这种分享的精神。”茅某兴高采烈,其他学生眼露羡慕。这时,笔者问茅某:“今天你拿到了两块棒棒糖,想和班上的哪个同学分享呢?”茅某把目光投向平时和他最要好的邢某,跑过去送了一块棒棒糖给邢某,邢某开心地说了声谢谢。然后,笔者问全班同学:“于老师刚才奖励给茅某几块糖?”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2块!”笔者把2板书在黑板上。再问:“他送了几块糖给邢某?”“1块!”板书1。再问“:现在他手里还剩几块?”“1块!”再板书一个1。归纳:“刚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进行表示。”将黑板上的2、1、1补充成2-1=1这个算式,接下去进行教学。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大家走进了生活,进入了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意志得以调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二、研究教材,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提前不露痕迹地进行创设,使创设的情境在教学之前就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心中。有一次开学初的黑板报上,笔者画了一幅春景图:小河边,垂柳下,河岸上两只小鸭,河里三只小鸭追着两条小鱼尽情嬉戏。树上,一对小鸟,空中两只小鸟,远处五只小鸟自由翱翔。河的对岸,开满了各种彩色的小花。出板报的时候,学生们围在笔者身边观看,一边看一边和笔者聊天,笔者随意问他们一些问题,例如“图上画了些什么?”“小鸭有几只?”“小鸟有几只?”“小鸭和小鸟一共有几只?”“这些小花好看吗?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朵?如果再画上一朵黄花,现在它们一共有几朵?”等等。学生们兴趣盎然,有几个智力残疾程度较轻的学生,也学着笔者的样子提出类似的问题。学生们学得很轻松,课后还有人在黑板报前观察,希望编出更多的连加应用题。回过头来看书上的例题,多数学生一目了然。
三、加强实践,在生活化中引导
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做,亲身感受、尝试、体验一下生活,获得初步的体会,学会迈出第一步,这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课上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大有学问。每教完一部分内容,提出一些可以运用所教知识来解决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将其作为作业或者把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已学知识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用新知识和旧知识共同解决。教完《年月日》一课,笔者布置学生回去把家人的生日记下来,并在日历表上圈出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课,笔者布置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轴对称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多、找得对。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南通军山秋游,回来以后笔者布置了一道应用题让他们解答:“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坐汽车去军山游玩。第一辆车上坐了40个人,第二辆车上坐了39个人,一共去了多少人?”除C类生没做出来外,其余学生都顺利做出来了。2015年育才中学某班学生来我校献爱心,送给每个学生一副手套、一本笔记本、两支圆珠笔。利用这些赠品,笔者出了一些题目帮助学生复习了一下分类的知识:“育才中学的哥哥姐姐一共送了几样东西给我们?”“这些手套共有几种颜色?把它们按照不同的颜色分一分。”“这些笔记本封面上的图案真好看!有的是景物,有的是漫画人物,有的是花草,你们能把它们按照图案内容分一分吗?”只有少部分学生分错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在培智班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智障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发现、感知、体验和实践,领悟其中的道理,入脑动心,效果才会明显。因此,以生活化为基点的学科教学,才是最适合智障学生的。
参考文献: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第三篇:特殊教育论文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临沂市康复中心 蒋春阳
摘要: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言语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的特殊儿童。国家对3-6岁的听障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措施,在此背景下,作为全新康复教育理念的医教结合应运而生。所谓医教结合即是将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基础上开展的一种全新的康复教育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听障儿童 医教结合 康复教育 模式
残疾人康复事业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残疾人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提高康复水平,关键是残障儿童的康复。作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基础的残障儿童康复工作更是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医疗和教育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为什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呢?在网络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比比皆是,医教结合也顺应当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引入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康复手段,融入多种新的相关技术,打破传统的封闭单一式康复教学,多措并举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满足一切听障孩子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一种全新教育的理念。关爱尊重每个残障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能上学,而是能上好学。为每个残障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满足他们的康复发展需求,使之融入主流社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具有一片爱心,不仅仅是从事“慈善事业”,而且必须具备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手段和专业康复训练技能,将特殊教育作为“科学事业”为之奋斗。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
一、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特教老师。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医教结合的全新康复教育理念。每位特教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2、丰富专业知识,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
老师们不仅要在我们组织的教学中,比较系统的了解每位听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病因和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对策,不断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为听障儿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改进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老师们要积极探索在教学中采取各种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着图文并茂的声光电等信息,既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获得信息量又可以弥补听障儿童在认知经验上的不足,使他们既得到了康复训练,又促进了康复发展,效果比较显著。
4、提高教科研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老师们坐在一起,相互讨论,共同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解决了一些难题。
二、完整的康复教育模式应包括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教育和家庭康复教育三部分。
1.巧妙设计,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集体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教师在课堂上或区角里,对听障儿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康复教育过程。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聋残孩子也是如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将每日的集体教学活动融汇贯穿于游戏中来,使他们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
能、陶冶性情。
2.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的单训课堂。
个别化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由治疗师利用现代化的训练设备或量表,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其康复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的过程。由于听障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学单训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避免单一呆板,要接合孩子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3.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家庭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康复是指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听障儿童的家长具体实施的康复教育过程。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们的动作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孩子也无时不刻地模仿着成人的一些活动,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家长参与聋儿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中心、家庭相互共同教育的合力,进一步巩固康复成果,提升教育水平,促进聋儿全面健康发展。
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者之间对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全面康复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以游戏活动为基本载体,促进医教结合康复教学活动。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想像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游戏是儿童生命最本真的色彩,我们可以理解:首先,游戏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其次,各种游戏的内容来自周围的现实生活;再次,游戏同社会生活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份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游戏活动对于康复也有很大的作用:
1、游戏具有很大的娱乐性,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参与训练活动。
2、游戏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
3、游戏介于纯训练与真实生活之间,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技能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4、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又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的活动,有利于儿童反复进行训练,使所学到的技能得到强化和巩
固。
5、游戏活动的最大功能是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四、在探索医教结合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每位特教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医教结合对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重要作用。毋庸臵疑,教育手段和医学手段都会对孩子的康复起作用,但若将二者结合,则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二,可以开展医教结合的课程建设。这种课程是独特的,它兼顾教育和医学模式的各自要求,针对不同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分门别类地开展个别化的教育及医疗手段,使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达到最优化。
第三,医教结合的师资至为关键。“医教结合”成功与否取决于师资,现在推行的“医生进校园”,医生与在校教师如何衔接非常重要。不妨可以探索医生开展对学校保健老师的培训,让常设的保健老师逐渐成为“医教结合”的专才。
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心灵的塑造。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规律应该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影响他们健康成
长的因素,这是开展康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看到医教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特教工作者所认同并在康复教育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医教结合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特教发展的一条十分有效可行的路径。参考文献:
[1]周红省、刘巧云、宋永宁、黄昭鸣,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9。[2]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3]梁巍,听力语言障碍儿童全面康复教育问答.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
[4]丁海东,学前游戏论.辽宁师大出版社.2003。[5]叶澜,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12 [7]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2004
第四篇:特殊教育论文
浅谈弱智儿童异常行为的表现及矫正
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 庞玮
弱智儿童指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的儿童,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他们主要表现为发育期内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伴有适应性行为的缺损。这种智力不足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并延续终生。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低下,适应生活的能力低,他们往往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行为和情绪特点,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冲动、攻击、自伤行为。弱智儿童这种冲动、攻击行为以男孩较为多见。尤其是重度弱智儿童较多,中轻度弱智儿童较少。具体表现为:易怒、冲动、破坏物品、踢打袭击他人,或者辱骂他人,以发泄心中不满情绪;年龄较小的弱智儿童则表现为咬人、咬物、喜欢攻击别人。他们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出明显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具有破坏性。如我班的王某某,经常会不明原因的袭击同学,甚至是老师。有些弱智儿童则表现为攻击自己,如果达不到要求或者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就会自伤,如:打头、捶胸、自己咬自己、撞头等,他们通过做这些伤害自己的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我班的杜某某就是这种情况,当他受到欺负或者自感委屈时,就会以头撞墙,经常把自己弄得头破血流。
二、多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弱智儿童大脑发育不全,智力发展迟滞,大部分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还有一部分表现为特别多动,男孩更为多见。如邱某某,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心,喜欢开小差,手脚随时要活动着,静坐时间短,喜欢多嘴,老是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常常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
三、退缩行为。退缩行为在中重度弱智儿童中表现较为常见。他们说话声音小,胆小害羞,不愿与人交往,表现出一定的自闭倾向,过分依恋亲人,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差。如张某某、龚某某、杨某某都属于这种情况。张某某说话声音很小,基本不与学生玩,更不愿与任何人交流,怕水,害怕洗澡。而龚某某和杨某某不但有张某某的这些特点,可能由于家长比较娇惯,对家人的依耐性很强,尤其是杨某某,非常不适应学校生活,每天哭闹,在学校里也不进教室上课,随时跟着班主任老师,要求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要回家。
四、性行为异常。正常儿童3至5岁时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小朋友会模仿成人过家家,假结婚,有的孩子还会说我长大了要娶谁或者要嫁给谁之类的话。这种年龄阶段的男孩子还会对自己的外生殖器特别感兴趣,好奇,时常拿手去玩,但是他们随着年龄增长,大人的教导,道德、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增强,此种行为会逐渐消失。而弱智儿童道德行为意识低,接受能力差,自控力差,所以年龄较小的弱智儿童和一些重度弱智儿童会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时间和地点。有些弱智儿童喜欢抚摸、亲近异性。
五、反社会行为。弱智儿童由于接受正确思想和意识能力差,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没有道德意识,也缺乏规则意识,所以,说谎、偷盗、故意捣乱等行为常常发生。比如他们常常拿别人的东西,不会认为这是偷盗行为;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在集会或者课堂上故意捣乱。说谎欺骗成为习惯,这些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和矫正,成年后会发展成反社会人格,会与整个社会相背离,甚至会做出损害他人的生命和财产的违法行为,后果严重。
六、异食行为。有些较为严重的弱智儿童会有异食行为。表现为不饿也会捡食垃圾,吃纸片,吃树叶等。这些行为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那么,弱智儿童的这些不正常行为应该如何矫正呢?
首先要正确分析这些异常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异常行为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很多情况下,恰当的行为会被惩罚和强化。由于很多弱智儿童的父母并不懂的如何正确规范这些特殊孩子的这些异常行为,所以才会形成习惯,难于矫正。有一个朱姓女孩,智力并不是很低,但是由于轻度小脑瘫,肢体不是很灵活,父母对她比较娇惯,很多事情不让她自己去做,导致已经十多岁了,生活能力很差,吃饭穿衣都成问题,而且依耐思想特别强,不愿到校学习,每天哭闹着要回家。她能想出许多方法让老师不得不屈服,满足她回家的愿望。比如故意把大便弄到衣服上,甚至弄得教室里到处都是,为此达到叫家长到校的目的。还有的弱智儿童的父母认为孩子先天不足,甚为可怜,所以对孩子生活中过分照顾,百依百顺,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耐思想强,个性强势。对于这些弱智儿童的异常行为,老师要制定详细的矫正计划,要对他们有耐心,有信心,有爱心。要把异常行为的矫正当成一个日常化的训练内容。总之,对于弱智儿童的异常行为矫正必须贯穿于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需要详细的矫正计划加以指导,还要选择正确的矫正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异常行为的矫正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当弱智儿童异常行为发生时,要立即把他从这种活动中隔离出来。比如,有学生喜欢捡拾垃圾吃,就得设法消除垃圾,不让他有捡拾垃圾的机会,并且派同学对他时时监督,不让他去捡拾垃圾。通过这样一些隔离手段,让他逐步忘掉捡拾垃圾的错误行为,最后彻底改掉这一不良行为。对于弱智儿童而言,帮他们建立良好的适应生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朱某某严重不适应学校生活,由此而产生的非常理的行为,如给老师下跪磕头求回家的行为,甚至把大便随意乱抹的行为,单从行为上制止,是没有较好的效果的,也是防不胜防的,只得设法让她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开始要给予支持性帮助,比如让她妈妈尝试给予一定强化物,让她同意跑通学,暂不在校住宿;如果能行,就安排学生成为她的好朋友,并在学习中尽量给予鼓励,生活中给予帮助,让她逐步适应学校的生活。如若不能,只得先陪读,再慢慢疏远,逐步让她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生活应能力后,再逐步隔离她的一些异常行为,慢慢消除异常行为。
2、正面强化良好的行为。弱智儿童每当做出正确的行为时,就要及时给予强化物,如给予红花,语言奖励,甚至可以是一些零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使良好的行为得以加强。他们就会逐步学会以适宜的行为来获得别人的注意和奖赏。在某种情况下,弱智儿童不明白什么是正常行为,什么是异常行为,他们需要学习适宜的行为。如在课堂上,有些弱智儿童不遵守纪律,爱乱跑乱跳,这时老师如果给以糖果使他安静下来,也许会使他更加乱跑乱跳,其他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会通过乱跑乱跳来获得糖果。所以这时需要做得事就是让他安静地坐下来,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当他参与到学习中来时,再给予称赞关注或用糖果对他良好的学习行为给予强化,久而久之,这种乱跑乱跳的行为就会被良好的学习行为所替代。
3、取消不良行为。将异常行为的强化物取消,令异常行为渐渐消失。例如朱某某在家时,妈妈会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在家可以无限制上网,看电视,以至于让她觉得家里的生活非常惬意,所以不愿到校学习。于是我就让她妈妈责令其在家生活必须自理,她所提出的要求不能没有原则的满足,上学期间如果不上学在家,不许上网,也不许看电视,让她一个人呆着,就算哭闹也不理她。很快她就认识到在家也不太好玩,还是学校里小朋友多,还有学习活动,有意思,主动要求要到学校里来。只不过开始到校后很快就想回家,回家后家长仍然不让她看电视,上网。很快她就适应了学校生活。再如有一女同学老是把屁股露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老师不去理睬她,而是让另一位女同学不断的把她裤子帮她提起来,慢慢的,她得不到关注,没有了这一异常行为的强化物,她的这一行为逐步消失了。
实施弱智儿童异常行为矫正还要做好记录,以便为行为矫正的研究提供数据参照。矫正行为组成了学生的生活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有效的强化物,坚持不懈地做好弱智儿童的行为矫正工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总之,只要我们契而不舍,适时给予合适的强化物,就会帮他们矫正异常行为,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适应性行为习惯,逐步具备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莫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7——8.《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4——3.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细化课堂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的缩影。常言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阅读只是自我理解,潜移默化的,它不需要把自己的阅读结果反馈给别人,更没有时间与别人交流,因此课堂教学成了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阅读理解立竿见影,当堂把
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内阅读的难度远远大于课外阅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细化教学环节。
一、细化现代文课堂教学环节,提高现代文教学效率。现代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基本遵循整体感知,深入理解,鉴赏探究,拓展延伸。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步阅读课文,这一环节解决的是扫除文字障碍,梳理课文结构,学生有充足时间独立完成,并讨论明确,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拔,学生将讨论结果在黑板上公布,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生明确了文章结构,对作者的思路有了初步认识,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打下了基础。第二个环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学生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根椐搜寻的资料熟悉作者,教师补充介绍写作背景,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把握段落大意,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理解了,进入第三个环节,鉴赏探究,这一环节解决针对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提出的问题,采取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果公布于众,教师针对讨论结果评价总结,这一环节锻炼学生分析、理解、辨论、探讨、合作,要求每一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也是学生阅读的收获,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拓展延伸主要采取比较阅读,把同类体裁或题材的文章与原文比较,比较两文在选材、写法上的长处,在比较中获得体验,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敬业与语文教学过程取得了一些合理的成效,但也有一些不足,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率太低,没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教学缺少了现代教学信息,今后在教学中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细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高中阶段,学生最头的就是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阅读重点是整体感知,包括扫除文字障碍,难句质疑,反复朗读,结合注释自己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完成,让学生发挥自主优势,充分体验学习乐趣。一篇课文,学生初读一无所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课前预习无法保证,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这一环节有两个任务:扫除文字障碍。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板书黑板上,向他人请教,这一环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效,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先让学生读通课文。文字障碍扫除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可采取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合作朗读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二是难句质疑。课文读通了,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一步学生独立完成,第二步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第三步质疑求教。前两步学生口头完成,质疑求教要求学生板书,给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提供依据,学生板书难句有针对性,解决问题也让学生商量完成,这样学生不仅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刻,记忆深刻。文意疏通完毕,进行探究鉴赏,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讨论题,让学生讨论完成,把讨论结果公布于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课后文言练习,分工协作,任务明确,板书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三、细化诗歌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诗歌教学效率。诗歌教学在每册书都有一个单元,诗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凝练的语言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必须通过以下环节去领会,一是读,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二是解,解字音、解句意、解意境,三是悟,悟背景、悟情感、悟风格,诗歌教学的重心就在诵读,诗歌教学的重点是朗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握重音、节奏、音调、情感,采取自由读,示范读,分组读,合作读,集体读,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再现诗歌意象,想象诗歌意境,从而领悟诗歌蕴含的感情,有了对诗歌的领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有了与诗人的共鸣,就有一心领会,背诵起来也更容易,诗歌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熟读成诵,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生有了诗歌鉴赏能力,课外大量阅读诗歌,就会不断提高文学修养。
四、细化戏剧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戏剧教学在高中阶段不做为重点,但关于戏剧的常识性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因此,戏剧教学主要让学生课后大量搜集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戏剧知识,全剧剧本,让学生对整个剧本有所了解,课堂上主要采取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让学生编排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