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第二篇:一年级下科学《形形色色的动物》教案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动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及标本。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动物图片,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动物的王国。
2、你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3、我们又认识哪些常见的动物呢?
4、导入新课,板书题目。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强调“常见 ”.2、学生汇报。
3、你想知道把你知道常见的动物的哪些知识呢?(小组讨论汇报)
4、今天选择一种常见动物的分类来研究。
5、你想用什么方法给常见动物的分类?(小组讨论汇报)假设猜测
6、我运用已有的经验给常见动物的分类。举例说明分类要有标准,(前两组的同学分类)那么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就不同。你想用什么标准给常见动物的分类?(小组讨论汇报)讨论试验方法
7、把你知道常见的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小组完成)
8、出示活动要求(在分类填写记录表是时要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9、分小组展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三、回顾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学到了什么?
活动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先老师描述学生集体猜,再由一个人猜,最后小组说其他人猜。看看那个小组猜得对猜的多。
四、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板书设计:
常见的动物 分类:标准
观察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动物是人类朋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发展观察动物并进行记录有能力。
教学重点:
1.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2.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1. 学生带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及食物。搜集有关动物的知识;准备记录所需材料。
2、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看一看好吗?
学生根据旋律做律动。
二、教授新课
师:你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世界里看一看(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
师:通过你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小动物,那么,你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今天,有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是谁?(教师出示动物图片。)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并提出要求:
(1)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观察小动物吃东西时的表现。
(3)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在这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和动物交朋友,进一步观察,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小动物。
(2)请一名学生上台为小动物挑食物。
(3)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集体交流,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上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三、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动物,并愿意和它们交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动物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录像(放录像)。
师:这里为什么变得一片荒凉?怎样才能使家园更加美丽?如何保护动物?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伤害动物,如果说遇到有人伤害动物,我们应及时阻止;其次,应该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大家做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
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料学探究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有大量形开色色的动物。那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
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
二、活动1—-模仿动物的运动
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
2、模仿动物的运动。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
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
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闻述
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
三、活动2——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
1、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较其不同
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
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
四、小结: 今天,我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动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几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面分析和总结动物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4.自觉形成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2.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领
引言:(展示蚯蚓、蜜蜂、苍蝇、猫、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要与以上动物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亲密接触”,关系如何,一起来参加“动物与人类”知识竞赛吧。
二、研究探索
(一)动物搜查线——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下来,写得越多越好:
狗专题:
(预设)我是人类忠实的伴侣!最早的狗是“牧羊犬”,后来帮主人看家护院,打猎都是我的职责;不过现在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了,防盗门做得很牢固,我就改行专门逗主人开心了。你听(咚咚咚敲门声),主人回来了,我要给他拿鞋子;
鸡专题:
(预设)鸡在人类精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鸡鸣狗盗之徒,小肚鸡肠,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鹤立鸡群的鸡可能感觉也不怎么好!
鱼专题:
牛专题:
(预设)最早的牛是帮人们在田里劳动的,老黄牛、大水牛,一个负责旱地,一个负责水田。牛奶的营养可实在太丰富了,日本在二战后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牛奶中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容易吸收的钙质和增强免疫能力的抗体。
三、讲一讲人和动物的故事
学生自主说故事。
四、五、学习《搜救犬的故事》 小结
概括:通过调查收集资料,你发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什么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可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也非常复杂,人也是一种动物。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你会怎样说?
生:朋友、伙伴、同胞等
第三篇:《形形色色的植物》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都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长阶段;
2、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许多种;
3、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的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知道并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
4、步了解环境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或适应);
能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和交流;能概括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
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的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能概括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凤仙花生长各阶段图(三下册)、多种多样的植物图片、植物向光性演示实验(在几天前应开始准备,教学时揭示实验结果);
小组活动材料:大的透明塑料袋、盆栽植物或校园中的小型植物、相关植物图册书籍、学习单。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
·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籍等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出来。
·教师提供其他可供小组研究活动的资料。
2、物个体特征的复习与学习。
·出示凤仙花有关生长过程图片与资料。
·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凤仙花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凤仙花的身体结构可以分为哪6个部分?
3、物群体特征的学习。
·出示更多植物的图片或活体。
·小组研究活动:
·选择一种典型或常见的植物进行小组研究。
·讨论完成学习单:(项目包括:植物名称、生长阶段、繁殖方式、身体结构、生长环境、其他特点等)
·小组交流
4、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问:植物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吗?你有什么证据或例子?
·教师讲授一些植物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例子。
·教师出示植物向光性演示实验装置,讲解实验原理,并揭示实验结果。
·让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5.植物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学生按教材所示方法进行小组实验准备。
·猜想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活动。
·学生对实验现象作做出自己的解释。
·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气候、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好处。
6.植物共同特征的提炼。
·小组讨论并在学习单中写出植物的共同特征。
·交流。
第四篇:小学科学动物
第二单元
动
物
教学要求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经历对小动物进行观察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物征、分类物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教学评价
学生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以下观察小动物的经历: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活动经历; 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
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活动经历;
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经历。学生能在课外维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在课外的寻访调查活动中,能发现8种以上活动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说出其中的一二种小动物的栖息地,比较顺利地寻访到他的小动物朋友。在寻访调查活动和观察研究活动中,能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不伤害小动物。
学生能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关小动物的书籍以及来自其他渠道的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第一课时
寻访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踏勘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年级学生那样的寻访调查一下估计一下孩子们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中会碰到哪些问题,思考一下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调查记录,必要时供学生参考。
考虑好学生在校园内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教学过程
1.引入。
1)研究动物活动开始了。先做个游戏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上,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3)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的地方? 如果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呢? 4)在校园里,在校园附近,在家附近,这些小动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里。科学课的计划是:三年级同学用1~3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活动。让我们再来估计一下:
我们大概能观察到多少各小动物?
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能认真地完成这项寻访小动物的活动? 我们全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3.寻访活动的准备——观察和调查的方法。1)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活动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了解到这个季节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其他任务:各小组和个人自己设置。
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
2)观察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4.寻访活动的准备——注意事项。1)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须作哪些规定? 2)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假如我是只小蚂蚁„„
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动物邻居。
我们所观察的是一个生命体。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人生命。
3)保护观察调查的环境。5.作业。] 在1周左右的时间里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第二课时
蜗牛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叶、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等。
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准备几个拓新的观察内容和关于蜗牛壳的问题。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2.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3.蜗牛壳的观察。
讨论: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蜗牛壳的螺线的观察内容。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分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 4.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蜗牛怎样吃食物?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5.交流与小结。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说说蜗牛怎样吃食物的。
第三课时
蜗牛(2)
教学准备
小组或者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2.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3.观察蜗牛的爬行。
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4.蜗牛爬行的痕迹。
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5.蜗牛赛跑。
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的办法吗?有其他比赛方法吗?„„
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6.小结。小结。
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可以开展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
第四课时
蜗牛和蝗虫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1.观察蝗虫。
观察蝗虫。
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描述蝗虫的身体特点。2.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比较蜗牛和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触角、嘴、足等不同;„„
3.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蚂蚁„„ 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 4.观察蝗虫的大小。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5.观察蜗牛的大小。
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6.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只鸟有多大吗?(比划出它的大小)
讨论:大象、长颈鹿、鱼„„,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的身体大小。
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7.小结。
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第五课时
蚂
蚁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 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2.观察哪一只蚂蚁。
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3.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
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 4.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5.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6.试一试。
看看瓶盖上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试一试。
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蚂蚁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7.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口吧。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8.发布下一节课举行“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的信息。
第六课时
我的观察研究
教学准备
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个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做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2.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3.报告会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跟踪蚂蚁中的发现。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蚂蚁窝的观察描述。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4.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5.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解决的问题。6.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7.动物单元的小结。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第五篇:六年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 生物多样性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李玉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用不同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动物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比一比:10秒钟的时间看看谁能说出的动物最多。
(动物的种类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种类繁多的动物。板书课题:种类繁多的动物)2.出示学习目标。
3.说一说: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老师展示的动物。A教师先演示一种:如:“鸽子是空中飞的动物”。B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分别形容:鸽子、鱼、老虎、蜗牛、蚂蚁。4.想一想:你介绍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刚才你们小组找这种动物的时 候方便吗?怎样做可以方便一点呢?(引入到分类这个环节上来)
二、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1.教师把全班同学分分类:男生和女生,长头发的同学和短头发的同 学,今年已经过完生日的同学和没有过生日的同学。
通过分类,发现: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
2.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给这9种动物进行分类呢?(先在小组内统一好一个标准,再动手分分看,完成学习卡)3.抽2个小组展示,并说说分类理由。
4.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说分类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由进行板书:按运动方式: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爬(走)的。按生存方式:家养的、野生的。按身体特征:鸟类、鱼类、哺乳类、昆虫、软体动物。按食性:肉食、植食、杂食。5.教师总结。
提出疑问:看黑板上的分类方法,你们感觉到满意吗?为什么?能不能寻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呢?
三、比较动物的骨骼
(科学家也像我们一样在寻找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看看他们找到了什么好方法呢?)1.请大家看看老师给出的几个动物的骨骼,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共同的地方:都有脊柱)小结:科学家就是根据动物的身体中是否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了两大 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 椎动物。
2.请同学之间相互摸摸我们的后背中间有没有刚才我们看到的脊柱?说说我们人应该分在哪一类动物中? 3.小结: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 重要标准。
4.请大家看书本第78页2个方框的内容。看看科学家根据这一标准把动物分成了哪几类?(完成学习卡。)
四、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
1.同学们把上课前想到的动物再看一看,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家”(不要重复)。
2.你们还有没有没有分完的动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说说还剩下来的是一些什么动物啊?他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能不能给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呢?(估计剩下来的会是:蛇、龟、鳄鱼等爬行动物和青蛙、蟾蜍、娃娃鱼等两栖动物两栖类。特征: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3.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这几种动物的特点,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分类的结果。完善分类的项目。
五、趣味竞猜
规则:共有马、麻雀、青蛙、金鱼、蛇、蜗牛6种动物,请一个学生上台拿着其中的一张,你们可以来提问这位学生,但是他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你们,看谁的提问次数最少而能猜得出的。
六、总结巩固并出示练习。
今天我们通过对动物的分类研究,知道了用科学的分类标准可以对种类繁多的动物进行认识和研究。【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