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经学院隆重召开招生工作总结
11月3日上午,我院2015年招生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隆重召开。创办人王广亚博士、王育华董事长高度重视学院招生工作,专程从台北赶赴学院出席此次会议。学院领导杜福磊院长、赵大蕻书记、陈坚德秘书长/董事、赵亚宏副院长、吴泽强副院长出席会议。学院各单位主管及全体招生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招生就业处姚坤处长主持。
会上,杜福磊院长宣布了2015年招生工作获奖名单。创办人王广亚博士、王育华董事长、杜福磊院长分别为获奖地区和个人进行了颁奖。
王育华董事长在会上发表讲话。董事长对学院2015年招生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支持和参与招生的同仁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对学院明年的招生工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强调生源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规模是学院办学的基础。二要全员参与,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全体同仁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从顾大局、谋长远、可持续的高度,关心招生,参与招生。
吴泽强副院长在会上对2015年学院招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今年在创办人、董事长的亲切关怀下,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招生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学院招生工作的整体目标。他从领导重视、统筹规划、注重宣传、重点突破、打造队伍、督导有力等六个方面总结了今年招生工作的经验,并对“十二五”期间学院招生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肯定近年来招生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今年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2016年招生工作,他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科学制定2016年招生工作方案;二是要继续加强招生团队建设;三是要积极探索我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四是要发挥招生计划的杠杆调节作用。
安阳、平顶山两个先进地区代表分别就招生宣传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成功做法进行交流发言。
本次招生工作总结暨表彰会议的召开,达到了表彰先进,凝聚人心,总结成绩,提炼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前瞻思考,应对挑战的目的,为做好2016年学院招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郑州成功财经学院2013年专升本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工程管理
学制 两年 两年 两年 两年 两年
招生计划 100 90 40 30 30 30 60 20 55 25
学费
11000元/学年 11000元/学年 11000元/学年 11000元/学年 11000元/学年 11000元/学年 11000元/学年 11000元/学年 13000元/学年 13000元/学年
2012年省控2012年录取线 167 142 154 136 150 139 202 191 151 140
最低分数线 167 142 154 136 154 140 203 193 151 1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两年 英语 汉语言文学 艺术设计 动画
两年 两年 两年 两年
第三篇:新疆财经学院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我院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2006年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自实施受援计划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支援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我院在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综合实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将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协议签约情况介绍
早在2000年5月,经与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协商,在友好互助的基础上,由我院尤努斯院长带队前往上海财经大学签署了以培养博士生为主要内容的协议。目前为止已为我院累计培养博士6人。2004年8月,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有关直属高校与新疆部分学校对口合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新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经友好协商,由我院李儒忠书记带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单列单考硕士、支持攻读博士”为主要内容的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4月,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我院对口支援单位,我院被正式纳入对口支援计划。支援方与我校均高度重视,双方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以促进我院内涵发展为宗旨,经反复协商,双方校级领导数次互访后,于2006年6月在新疆召开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会上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
二、协议执行情况
到目前为止,对口支援协议基本得到落实,对口支援高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部分计划仍难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援高校最需要受援的部分恰恰是支援高校最紧张的资源。如师资支援、博士招生计划等,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全落实,还需教育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经验体会
1.双方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对口支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自教育部下达对口支援通知以来,支援方与我院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协议的协商、签署及落实过程中亲历亲为,并数次互访,为协议的顺利签定及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签约前,我院领导以积极、诚恳、务实的态度对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访问,就协议的内容与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阿斯哈尔院长及崔光莲副院长率各受援系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先后访问上海财经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我院党委书记李中耀及崔光莲副院长访问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各高校领导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中国人民大学袁卫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孙铮副校长先后访问了我校。签约后,双方校级领导又进行了数次互访。
2.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是受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各职能部门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是信息通畅,计划顺利执行的必要前提。
支援方与我院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融洽的合作氛围为各项计划的顺利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对口支援学校对口部门间均安排有相对固定的负责人,双方以各种形式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且有不定期的互访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及时了解对口支援计划的进展情况,确保计划的落实。与此同时,我院受援各系部与对口支援部门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频繁互访,确保了计划的可行性,为双方互利、双赢的合作原则提供了保障。
3、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是提高我院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以来,通过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的方式,不仅为我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经验,快速提升我院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也为我院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平台,为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我院对口支援计划中行之有效的重要实践经验。
4。结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远期规划,合理制定受援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受援规划,确保受援工作有条不紊及突出重点。在着手进行重点突破的同时,弥补薄弱环节,为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受援远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是受援计划制定的关键。我院在制定5年受援规划的同时,以学期为单位,在充分考虑双方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着“内容尽量详细但不宜过多,受援范围不宜过大,确保受援计划的可行性,提高落实效率”的原则制定短期受援计划。此外,我院短期受援计划均提前制定(一般在学期末前2个月制定下一学期计划),并及时报支援方审核,以便支援方提前安排相关工作,提高计划落实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与支援方的联系与沟通,健全沟通机制。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受援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落实受援计划。
2.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有所突破。
目前,我院与支援方在互聘博士生导师方面已取得突破。教师的进修、访学计划也较好地得到了落实。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内涵发展,争取今后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3.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获取最新信息,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与内地高校学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院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五、总结
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之视为加快我院内涵发展,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内,我院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到位;对外,我院高度重视与支援院校的联系与沟通。党委书记、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先后数次访问对口支援学校,就对口支援相关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口支援各职能部门间及院系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在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的前提下,我院高度重视受援计划的制定及落实。本着“重点突破、高效务实、实现双赢”的原则,受援计划先由受援各系部提出草案,经研究生处初审后交专家组讨论研究后,报院领导审批决定,并由研究生处报支援学校审议。由于受援计划制定合理,受援计划基本得到落实。
在已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我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与对口支援学校联系与沟通的力度,完善沟通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计划的落实效率。
六、建议
1、建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经费的支持是对口支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但目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且经费缺口较大,无论支援方还是受援方均无力承担,部分支援计划因缺少经费支持而不能实施,对顺利实施对口支援计划造成了较大影响。如能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压力,为对口支援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2、建议对支援方与受援方共同申报的课题给予政策倾斜。
支援方与受援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是提高受援方教师科研水平,拓宽支援方教师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能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批准此类课题立项,必将极大地提高双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是双方实现双赢的突破口,对对口支援计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建议单列博士招生计划。
高校博士数量的多少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受援高校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博士在对口支援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对口支援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支援方与我院的协议中均有为我校培养博士的条款,支援方也积极想尽各种办法给予解决。但由于“没有额外计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此项援助很难有效实施。如教育部能划拨一定数量的博士单考名额,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篇:新疆财经学院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我院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2006年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自实施受援计划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支援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我院在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综合实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将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协议签约情况介绍
早在2000年5月,经与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协商,在友好互助的基础上,由我院尤努斯院长带队前往上海财经大学签署了以培养博士生为主要内容的协议。目前为止已为我院累计培养博士6人。2004年8月,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有关直属高校与新疆部分学校对口合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新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经友好协商,由我院李儒忠书记带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单列单考硕士、支持攻读博士”为主要内容的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4月,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我院对口支援单位,我院被正式纳入对口支援计划。支援方与我校均高度重视,双方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以促进我院内涵发展为宗旨,经反复协商,双方校级领导数次互访后,于2006年6月在新疆召开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会上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
中央财经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211工程”院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始终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提高新疆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加快新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央财经大学主动提出对口支援我院。双方本着积极、互助的合作原则,经过友好协商,2006年11月,由我院阿斯哈尔院长带队前往中央财经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教育部于2007年3月正式批准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我院。至此,对口支援我院的高校增至3所。3所对口支援高校与我院签署的协议主要内容是:支持学科建设、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培养博士生、师资支援、进修、访学、学术交流等。目前,对口支援高校与我院已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对口支援计划的效果已开始显现。
二、协议执行情况
自2002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5所部属高校34人次教师先后到我院支教;共承担44门次的授课任务;举办45场学术讲座;接待我院进修、访学教师21人次;为我院培养博士19名,硕士13名;为我院捐赠图书1800余册;校级领导互访15人次;2人被支援学校聘为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先后安排5人(均来自于对口支援高校)来我院挂职(副校长2名,副处长3名)。见下表:协议执行情况统计表(2002年-2007年)支援方校级领导互访支教 学术讲座 进修访学 人才培养 评聘博士生导师 挂职人数 授课门数 博士 硕士 校级 处级中国人民大学 6 3 421 7 8 31 1 2上海财经大学 5 4 7 15 5 6 6 1 0 1中央财经大学 4 13 13 6 2 0 0 0 10其他院校 015 19 3 2 5 4 0 0 0总计 15 35 44 45 16 19 13 223在支援学校大力援助下,我院综合实力得以较大提高(见下表): 本科招生数 研究生招生数 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论文发表数人数增长率 人数 增长率 占比 增长率 篇数 增长率2000年 1516人 150% 48 560% 15% 210%500余篇160%2006年 2236人 271 32% 800余篇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口支援计划实施前后,我院在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几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科招生规模由1516人增加到2236人,增长了1.5倍;研究生招生规模由48人增加到271人,增长了5.6倍;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比由15%增加到32%,增长了2.1倍;论文发表数量由500余篇增加到800余篇,增长了1.6倍。充分说明了我院5年来的内涵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可以看出对口支援计划对我院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到目前为止,对口支援协议基本得到落实,对口支援高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部分计划仍难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援高校最需要受援的部分恰恰是支援高校最紧张的资源。如师资支援、博士招生计划等,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全落实,还需教育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经验体会
1.双方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对口支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自教育部下达对口支援通知以来,支援方与我院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协议的协商、签署及落实过程中亲历亲为,并数次互访,为协议的顺利签定及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签约前,我院领导以积极、诚恳、务实的态度对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访问,就协议的内容与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阿斯哈尔院长及崔光莲副院长率各受援系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先后访问上海财经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我院党委书记李中耀及崔光莲副院长访问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各高校领导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中国人民大学袁卫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孙铮副校长先后访问了我校。签约后,双方校级领导又进行了数次互访。
2.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是受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各职能部门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是信息通畅,计划顺利执行的必要前提。
支援方与我院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融洽的合作氛围为各项计划的顺利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对口支援学校对口部门间均安排有相对固定的负责人,双方以各种形式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且有不定期的互访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及时了解对口支援计划的进展情况,确保计划的落实。与此同时,我院受援各系部与对口支援部门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频繁互访,确保了计划的可行性,为双方互利、双赢的合作原则提供了保障。
3、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是提高我院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以来,通过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的方式,不仅为我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经验,快速提升我院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也为我院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平台,为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我院对口支援计划中行之有效的重要实践经验。
4。结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远期规划,合理制定受援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受援规划,确保受援工作有条不紊及突出重点。在着手进行重点突破的同时,弥补薄弱环节,为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受援远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是受援计划制定的关键。我院在制定5年受援规划的同时,以学期为单位,在充分考虑双方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着“内容尽量详细但不宜过多,受援范围不宜过大,确保受援计划的可行性,提高落实效率”的原则制定短期受援计划。此外,我院短期受援计划均提前制定(一般在学期末前2个月制定下一学期计划),并及时报支援方审核,以便支援方提前安排相关工作,提高计划落实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与支援方的联系与沟通,健全沟通机制。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受援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落实受援计划。
2.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有所突破。
目前,我院与支援方在互聘博士生导师方面已取得突破。教师的进修、访学计划也较好地得到了落实。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内涵发展,争取今后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3.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获取最新信息,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与内地高校学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院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五、总结
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之视为加快我院内涵发展,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内,我院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到位;对外,我院高度重视与支援院校的联系与沟通。党委书记、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先后数次访问对口支援学校,就对口支援相关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口支援各职能部门间及院系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在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的前提下,我院高度重视受援计划的制定及落实。本着“重点突破、高效务实、实现双赢”的原则,受援计划先由受援各系部提出草案,经研究生处初审后交专家组讨论研究后,报院领导审批决定,并由研究生处报支援学校审议。由于受援计划制定合理,受援计划基本得到落实。
在已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我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与对口支援学校联系与沟通的力度,完善沟通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计划的落实效率。
六、建议
1、建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经费的支持是对口支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但目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且经费缺口较大,无论支援方还是受援方均无力承担,部分支援计划因缺少经费支持而不能实施,对顺利实施对口支援计划造成了较大影响。如能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压力,为对口支援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2、建议对支援方与受援方共同申报的课题给予政策倾斜。
支援方与受援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是提高受援方教师科研水平,拓宽支援方教师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能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批准此类课题立项,必将极大地提高双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是双方实现双赢的突破口,对对口支援计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建议单列博士招生计划。
高校博士数量的多少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受援高校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博士在对口支援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对口支援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支援方与我院的协议中均有为我校培养博士的条款,支援方也积极想尽各种办法给予解决。但由于“没有额外计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此项援助很难有效实施。如教育部能划拨一定数量的博士单考名额,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五篇:2007财经学院分团委工作总结
2007财经学院分团委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总支的关心、领导下,在全体团员青年的支持配合下,2007,是我院共青团组织收获丰收的一年。我院共青团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积极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团员青年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要求团员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服务。.一、发挥共青团优势,加强对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1、构筑团员青年精神支柱,提高青年学生政治素养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2)、深入进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通过座谈会、演讲赛、征文比赛等形式,适时开展各种爱国、爱校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引导团员努力学习,爱国荣校,奋发成才。
2、以学风建设为重点,认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分团委积极配合学工办,大力狠抓教学改革,针对不同年级同学的心理特点,加大思想工作的力度:对于07级新生,通过入学教育、军训总结、校纪校规学习考核、新生骨干培训、新老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早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对于中年级学生,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在12月份,分团委组织了“展个人风采,建和谐校园”的大型签名活动,通过这种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学校的和谐发展中来。
二、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全面活跃团的基层组织
为贯彻“统一思想、加快建设、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我院各级团组织机构,组建了院分团委、1个教工团支部,42个学生团支部,为开创我院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规范常规工作。分团委做到每学期开学后两周,总支、支部有计划,期末结束前两周,总支、支部完成工作总结;分团委每月一次例会,贯彻团委例会精神,及时布置工作任务;分团委学生工作每周有工作安排,学生会每两周有例会,其 1
他部要求每两周至少有一次碰头机会,共同商量工作。分团委认真做好团费收缴、团员证定期注册、新生报到时团组织关系转接、团员民主评议等工作。分团委还十分注意非团员的思想动向,按团组织的规定程序,认真考察,发展团员,鼓励非团员,教育非团员,本举办了二期青年团校,共发展了11名新团员。分团委认真对待团的推优工作,每项推优工作都严格按照文件,对照标准,认真把关,本我院共有86人确定为积极份子,有37名同学经推优入党。
2、加强制度建设和团组织自身建设。完善了学生会干部值班制度,分团委值班制度,使上情下达道路通畅;改进了学生会、分团委的考核制度和学生干部的考评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团学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院团委通过举办团干学干培训班、召开团学干部工作交流会等方式加强对团学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作风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体团学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与院党委保持一致,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4、加大宣传力度和检查力度。分团委利用宣传栏、电视台、网络及时表彰先进团员青年和在活动中获奖的同学。本,文学社和宣传部积极向本院网站和校网站递送报道,有210余篇文章被校内外媒体、网站录用。分团委每月定期检查各支部开展的团日活动情况、团支部台帐记录情况,并进行支部评比,墙报评比。考核不是目的,只是促进和激励。“五四”期间,分团委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学干进行表彰。
三、以人为本,突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团员青年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团员青年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一年来,院团委紧密围绕校团委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大力促进学院的校风学风建设发展,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积极创造条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让贫困生能安心上学,我院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自己帮助自己,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我院各级团支部积极开展各种扶贫济困行动,以实际行动帮助失学儿童、受灾灾民、经济困难学生等。在今年6月份毕业生离校时,毕业班团支部积极相应团委号召,纷纷出资,为大院困难学生和向阳小学学生捐款,受到了团委和向阳小学的一致好评。
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在全院组织开展了学风建设月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大型签名等系列活动,各级团支部也积极配合院团委举办各种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术论坛等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在分团委的指导下,学生会体育部组织了以班级为单位的乒乓球赛,三对三篮球赛,女子排球联赛等;生活部每学期进行生活园地评比,优秀生活委员评比;宿舍自律部每周制定量化考核表,每学期进行一次星级宿舍评比;电视台举办两次“走进直播室”节目;文学社每学期办一次期刊;在学工办、分团委的组织下,学生会文娱部和电视台组织策划了“展个人风采,建和谐校园” 元旦文娱汇演。此外,分团委还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宣传部、学工处、团委、体委等单位举办的电脑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广大团员青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丰富形式,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养团员青年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院团委确立注重建设、丰富活动、强化教育的指导思想,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成立了一个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在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师生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校内,各服务队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热情服务师生;开展“展个人风采,建和谐校园”大型签名活动,增强师生爱校护校之情;在校外,服务队积极深入社区街道开展环境卫生维护、普及法律知识、“一助一”、爱心慰问等社区服务活动。所有这些,充分展示了团员青年的青春风采和良好的道德精神风貌。
社会实践是团员青年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的有效途径。院团委采取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暑期,院团委结合迎奥运的主题,组织31支服务队走访基层先进党组织、先进党员、文艺演出、科技法律宣传、专业实践调研、社会调查等“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各级团支部、各学生社团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同时,还发动广大同学回到家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锻炼了自己,也回报了社会。
悉心指导,大力扶持,加强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组织工作的规范化
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学院组建成立后,能否稳定、圆满地做好学生组织的融合工作,关系到学院发展大局和
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院团委对各级学生组织的合并工作非常重视,制订详细合并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
四、不足之处
回顾这一年,我深感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团委、党政领导的关心,离不开许许多多学生干部、团干部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广大团员青年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我院共青团工作、学生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
1)学生工作创新力度不够,今后要开拓思路,找工作亮点,抓特色,争创品牌。
2)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3)社团的建设力度还不是很够,还不是特别完善。
4)加大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力度,争取突破我院学生科研立项方面的空白。
财经学院分团委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