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教务长解决问题的方式,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的不同,常常会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独特性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例如: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3时,我把例题改成这样:小丽带100元钱要给妈妈买一套衣服。下面表中是上衣和裤子的不同价钱,并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犑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解答方法)
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
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搭车回家。100-56=44(元)44-43=1(元)
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平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同学们纷纷鼓掌)52+48=100(元)
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 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52+45=97(元)100-97=3(元)
纷纷说出他们的好点子
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课后评析:
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都应该给于肯定,不能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而且还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篇: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案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方法。
2情感目标:能正确的分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应用于实践。教学重点: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能分布列式计算。教学难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的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学具:幻灯片
课时.课的类型:1课时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检查复习:(出示幻灯片)
水果店有40千克苹果,卖掉25千克,还剩多少个?又运来150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
谁能给老师解这道题?
大家在下面自己做一下
(出示答案)同学们看看他跟老师 做的一样吗?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和父母一起去过商店啊?
商店里都卖什么啊,你们都会买什么啊? 那我们来看看商店中有什么?
(出示幻灯片)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
个?
谁能做一下这道题?
二.授新: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题
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 20个,还剩多少个?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遍题,谁能读一遍,其他同学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这道题和
前一道题有什么不同?
如果要解这道题我们思考一下,应该先求出 什么?
是不是应该先求出白皮球和花皮球一共有 多少个啊?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18=24(个)
(2)还剩多少个?
学生活动
40-25=15(千克)
15+150=165(千克)
答:现在一共有165千克。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条件不同
24-20=4(个)
答:还剩4个。
四: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
同学们做了20朵红花,老师做了8
朵红花,送给幼儿园25朵,还剩多
少朵红花?
谁能给老师读一遍题?谁能找出已知 条件,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1)红花一共有多少朵?
20+8=28(朵)
(2)还剩多少朵?
28-25=3(朵)答:还剩3朵。
(出示幻灯片)
商店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谁能做一下这道题? 40+30=70(个)70-37=33(个)答:还剩33个。
五课堂小结:今天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大家掌握的都
很好。
六布置作业:二年级小朋友做14件玩具,三年级
做23件玩具,送给幼儿园17件,还剩多少件?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
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18=24(个)(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第三篇: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东泉小学
郑星香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教学流程
一、创设猜数游戏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游戏吗?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有没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
出示: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白菜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答吗?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交流
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钱;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
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
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了()小邻居。
你们会算吗?
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邻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出示线段图,图略)
师: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
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支持。
练一练:奶奶给了10元钱,妈妈给了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元钱。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
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青菜和萝卜的总数多8元,买肉用了()元钱。
师:谁愿意说说?(生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位正在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了,也想请她们帮帮忙。练一练:买茄子用了4元钱,买冬瓜用了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总数多4元,买鱼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生。小红多会安排呀!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
2个同学洗衣服,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倍,擦窗的有()人。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正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
练一练:第一次发了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是前两次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
4、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比较三组算式
师: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书质疑(生完成例1)
三、计划四:购物。(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
2、师: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3、果园里有9棵苹果树,平均每棵果树收苹果35千克,每千克桃子能卖2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4、双休日观看动物表演,周六的两场表演,每场有218名观众,周日的有329人,两天一共有多少观众?
四、课堂总结
师: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相信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
五、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
从问题入手
去寻找条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和列综合算式的文字叙述题的基础上来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即由原来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引申到求比两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教材主要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比较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该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解题的能力。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纯粹的应用题教学有些反感,不太乐意为了解题而解题,喜欢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将应用题与别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联系生活显得很有必要。教学本节课后我从一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及感受: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四个计划这一主线中还必须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衔接与穿插,“上街买菜算算钱”,“小区发了多少份倡议书”,这些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蓝本,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其说是在解答题目,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不仅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而且还注意了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理念。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充分体验,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数学最终是为了用数学,在数学课中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事实上学生的课堂表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由于例1的内容较为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 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4,教材第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________?
90-36=4(个)
答:还剩4个。
2、还有4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________?
4÷9=6(次)
答:还要烤6次。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4,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
、出示例4。
例4: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2)读懂题意后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3)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4)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告诉学生,通常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6)分析数量关系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什么?
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7)那这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①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4(个)
②还要烤几次?
4÷9=6(次)
(8)列综合算式
(9)检查解答是否正确
2、小结: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三、巩固反馈、教材第4页做一做。
2、教材第页练习十二第1题。
3、教材第页练习十二第1题。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页练习十二第3、4题。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
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1、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2、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
3、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4、红旗连锁店原有饼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饼干?
5、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6、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车。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7、修一条945米的路,第一个月修了354米,第二个月修了276米,第三个月还要修多少米才能修完?
8、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53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6袋,这一天工卖出大米多少袋?
9、明明有42张油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10、红星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乘四辆汽车去春游,前3辆车各坐68个同学,第4辆车坐74人,这次春游一共去了多少人?
11、张大伯家有8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用去3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2、新风村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150米,修了4天,还剩80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13、同学们大扫除,打扫操场的有36人,是打扫教室的人数的3倍,打扫院子的有27人。参加大扫除的一共有多少人?
13、一本书有450页,小军每天看29页,看了8天,还剩几页?
连乘两步计算应用题
14、书法小组有6个同学,每人每天写24个大字,照这样计算,一星期,这个书法小组共写多少个大字?
15、一个网球约重60克,一个排球的重量是网球重量的4倍。9个排球重多少千克?
16、缝纫小组有8个工人,每人每天做4套衣服。6天可以做衣服多少套?
17、第一小队参加学校劳动,每人每次搬砖6块,9人4次可搬砖多少块?
比较问题应用题
18、一篇文章600字,小芳的爸爸平均每分钟能打67个,9分钟能打完吗?
19、小明和姐姐一道去书店,姐姐买一本《英语辞典》用去87元,小明买一本科技类的书用去24元。姐姐付给收银员1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0、有学生31人,老师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小船?
21、原来有30个同学,又走来15个。这些同学5人排一行,可以排几行?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1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23、用一根36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
25、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6、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7、向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65米。小强围着操场跑了2圈,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28、要给一幅长30厘米,宽26厘米的画做画框。画框的周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9、把一张长36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两个最大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0、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全圈,跑了多少米?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31、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10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32、有38个糖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33、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含有倍数条件的应用题
34、一根绳子的5倍是45米,一根铁丝是这根绳子的7倍。这根铁丝长多少米?
35、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36、王老师买排球用了40元,买篮球用的钱数是排球的3倍。王老师买球一共用了多少元?
37、玩具生产组原来每天做玩具40件,现在每天的产量是原来的10倍。现在比原来每天多做多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