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鱼之死原因美文
鱼爸爸鱼妈妈带着鱼孩子,快乐地在池塘里觅食。
一天,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段儿蚯蚓的身体,就游过去吃,谁料,那竟然是钓鱼者下的诱饵,鱼孩子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伤心极了。
又有一天,另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片儿火腿肠,就游过去吃,谁料,那也是钓鱼者下的诱饵,这个鱼孩子也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悲痛欲绝。
再有一天,池塘里沉下来许多肉渣,鱼孩子们刚要吃,鱼爸爸鱼妈妈连忙拦住,说,不要吃,那都是诱饵。
最后,它们索性不吃池塘里的任何食物了,因为它们看什么都像诱饵。终于,鱼爸爸鱼妈妈鱼孩子都饿死了。
它们的尸体浮上来,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小男孩自言自语道:奇怪,我经常往池塘里撒肉渣喂这些鱼,它们怎么还会饿死呢?
第二篇:哈姆雷特之死原因
浅析哈姆雷特之死的原因
摘要:戏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哈姆雷特致死的原因。
关键词:优柔寡断怀疑猜忌忧郁社会原因
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之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悲剧,他所塑造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代表了莎士比亚自己的社会观,反映作者的愿望。剧本以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为线索,展开了悲剧。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都认为哈姆雷特性格上的软弱反映在行为上的延缓性是导致他悲剧的唯一原因,事实上,导致哈姆雷特之死的原因不仅仅只有其性格上的缺陷,还有社会环境方面,也是导致哈姆雷特之死的原因。
一、哈姆雷特性格弱点与缺陷
正所谓是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死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个性造成的。
1、优柔寡断.
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着强烈的复仇愿望:“我的运命在高声呼喊,使我全身每一根微细的血管都变得像怒狮的筋骨一样坚硬。”“安息吧,安息吧,受难的灵魂!好,朋友们,我以满怀的热情,信赖着你们两位;要是在哈姆莱特的微弱的能力以内,能够有可以向你们表示他的友情之处,上帝在上,我一定不会有负你们。让我们一同进去;请你们记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守口如瓶。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怒吼,宣誓,哈姆雷特用这种毅然绝然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复仇的坚定信念。然而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了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亡灵的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严肃思考,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的徘徊。“要不是怕一死就去了没有人回来的那个从未发现的国土,怕那边还不知会怎样,因此意志动摇了,因此便宁愿忍受目前的灾殃,而不愿投奔另一些未知的苦难?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容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本能的抵抗.在这种针锋
相对的思想冲突中,哈姆雷特进行着艰难的蜕变和抉择。“我心情如此沉重,直觉得大地这一幅大好的框架是伸到茫茫大海里的一座荒凉的山岬,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你们看,这一片罩在头顶上的豪华的苍穹,这一层镶嵌了金黄色火点子的房顶,啊,我觉得也无非是一大堆结聚在一起的乌烟瘅气。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注意,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这既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同时更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秩序观念的反映。于是,他开始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最后,终于到达了这种怀疑状态的顶点:生存还是毁灭?”而他的当务之急是复仇,有重振国家.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超负荷的思考,无疑对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
美好的东西由一个本来近乎完美的人亲手撕碎了,这就是悲剧。而这种悲剧的根源就在与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这是性格的悲剧。
2、怀疑猜忌
要知道哈姆雷特自幼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身份尊贵,家庭和睦美满,国家强盛,感情上有了情投意合的女朋友,思想亦接受了新一代的人文主义教育。他所经历过处境无一不是平顺的。可是忽然间,甚至可以说是一夕之间,哈姆雷特原本所拥有的一切都遭到了全盘颠覆。父王猝死,母后改嫁,王权旁落,国外大军压境。对于一个尚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理想与愿望的年轻人,一个从来不曾遭遇过什么重大挫折与坎坷境遇的年轻王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更打击的事了。也正因为如此,哈姆雷特的忧郁本性愈发得明显了,而他性格中多疑的一面也被激发了出来,甚至愈演愈烈。如他甫一登场时,便以连讽带刺的口吻来面对新国王与王后的问候:
“王:得,哈姆雷特,我的侄儿,我的儿——
哈:亲上加亲,越亲越不相亲!
王:你怎么还是让愁云惨雾笼罩着你?
哈:陛下,太阳大,受不了这个热劲儿。
后:好哈姆雷特,摆脱你黑夜的阴沉气,和颜悦色,来面对丹麦王上吧。
你不要老是这样子垂下了眼睑,想在黄土中寻找你高贵的父亲。
你知道这是很普通的;有生必有死,谁都得通过人世,跨进永恒的。
哈:唔,母亲,很普通。
后:既然是很普通,为什么你又这样子好像很在乎?
哈:好像?不。我不懂得什么叫‘好像’。
好母亲,尽管我披一件墨黑的外套,按礼从俗,满身都穿起丧服,好容易从肺腑吐出来长吁短叹,眼泪像江流滚滚,一泻千里,再加上垂头丧气,形容憔悴,再加上千种表情,万种姿态,都不能真正表现我。这真是‘好像’,像如此,像这般,是人人会耍的把戏;
我的心事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这一套都只是哀痛的衣服和装饰。”
又因为王后的火速改嫁新国王,使得哈姆雷特对女人产生了莫大的厌恶与反感,连带的对自己曾一度倾心的奥菲丽娅说话时也夹枪带棒的:
“奥: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跟贞洁以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交往吗? 哈:嗯,真的;因为美丽的力量倒容易把贞洁点化成淫荡,贞洁的力量可难于把美丽改成像它自己的样子。这本来是一种怪论,可是现在时势却让它得到了证明。我从前的确爱过你。
奥:真的,殿下曾经使我相信是这样的。
哈:你不应该相信我;因为贞洁不可能在我们的老干上接新枝而使我们不发出陈旧的气味。我从前不曾爱过你。
奥:那么我就更加是受骗了。”
由于环境的剧变,哈姆雷特变得十分多疑,特别是对女人的猜忌之心更为严重。这样的情形不仅伤害了哈姆雷特身边的人,也伤害了他自己。即使是一心帮助他的霍拉旭等人,他也无法全心信任。这使得他的复仇之路愈加崎岖,也让他在悲剧命运的路途上愈走愈远。
他的猜疑与毫不留情、极尽挖苦之能事的讽刺,不仅深深伤害了奥菲丽娅的心,也间接促使了奥菲丽娅的落水而亡。可以这么说。奥菲丽娅的死不仅是她个人的爱情悲剧,也同样是哈姆雷特复仇悲剧中的一环。他在造成奥菲丽娅悲剧命运的同时,也在加速着自己的悲剧命运。
3、忧郁气质
正所谓是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死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个性造成的。哈姆雷特虽然是接受了人文思想教育的新一代,但他毕竟身为丹麦王子,无可避免地熏染上了宫廷贵族固有的一种悲观忧郁的气质。而他的这种忧郁气质又屡屡于他的内心独白中显现出来。
哈姆雷特哀叹“丹麦是一所监狱。”全世界也是“了不起的一大所,里面有许多禁闭室、监狱、暗牢;丹麦是里面最坏的一间。”这句台词,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整个中世纪欧洲封建神学对人的可怕禁锢。当时的欧洲,罗马教廷和封建统治者剥削、奴役和镇压人民,这中间,宗教裁判所一再囚禁和烧死科学的殉道者,当时的那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巨人,和哈姆雷特一样,受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渴望和陶醉于正义和自由,就像曾经不经世事的哈姆雷特一样,眼见的却是遍地的专制、压迫、腐化和欺诈。于是,哈姆雷特有了他自己独特的忧郁。他沉痛地说:“我的心情如此的沉重,直觉得大地这一幅好大的框架是延伸到茫茫大海的一座荒凉的山狎;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啊,我觉得也无非是一大堆结聚在一起的乌烟瘴气。„„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
炼出来的玩意儿又算得了什么呢?”莎翁借哈姆雷特的忧郁,倾吐了人文主义者的失望和压抑。
哈姆雷特在得知了自己叔父的卑劣行径之后,在独白中这样对自己强调:“记着你!是的,我要从我的记忆的碑版上,拭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一切陈词套语、一切过去的现象、我的少年的阅历所留下的痕迹!”这段独白,不仅反映了他的愤懑情绪和性格特征,而且而初步展现了他一心关注的,或者感触最深的问题。哈姆雷特本来是一个爱好书本的书生和理想主义者,他对于人和人世幻想得过于美好,此时,他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对于周遭世界的不满,对于不义行为(特别是践踏爱情和不贞)的愤慨和憎恶,其实就是人文主义者对于过去、也就是对于封建的否定和批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的重整乾坤不仅仅是丹麦,而且一个充满黑暗和阴霾的整个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在决定用演戏来证实鬼魂之后,哈姆雷特在第二段长长的独白里谴责自己拖延复仇的行为,“一天到晚像是在做梦似的,忘记了杀父的大仇,虽然一个国王给人家用万恶的手段掠夺了他的权位,杀害了他最宝贵的生命,我却始终哼不出一句话来。我是一个懦夫吗?谁骂我是恶人?谁掉破我的脑袋?谁拔去我的胡子,把他吹在我的脸上?谁扭我的鼻子?谁当面指斥我胡说?谁对我做这种事?嘿!我应该忍受这样的污辱,因为我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没有心肝的怯汉!”可以看出,他的愤懑近乎歇斯底里。这是一种尖锐的矛盾:既不能迅速报仇,又不能解释自己为何拖延。哈姆雷特并不怀疑为父王报仇的正义性,但它对于父王的爱更激起了怜悯。他答应鬼魂要迅速取报仇的时候,它的态度是完全诚挚的,然而这并没有消除他的不自觉的、本能上或是思想意识上的对于流血复仇这种封建传统任务的抵触。而这种心态,是整个人文主义者矛盾和新兴资产阶级软弱性的反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人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想型的,一类是行动型的。”前者是哈姆雷特式的忧郁,后者是堂吉诃德式的癫狂。
正因为哈姆雷特的忧郁气质与优柔寡断、怀疑猜忌的性格,使他于对自身命运的痛苦与挣扎中,而没有时间精力与能力去应付克劳狄斯的迫害。不得不说,性格决定了命运,哈姆雷特悲剧的最大成因便是他的性格缺陷,如果他能够果断些,心狠些,也许他的命运便可以重新书写了。
二、社会原因
作者莎士比亚生活时期的伊丽莎白统治虽然盛及一时,但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中,社会不可避免的向两极分化。“圈地运动”使广大农民沦为赤贫,再加上工商业主对劳工的残酷压榨和剥削,使得绝大多数人民陷入绝境。连女王本人也哀叹“到处都是穷人”。这一时期与莎士比亚青年时代的社会相比,有着巨大的现实差距。与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爱”的精神也是相违背的。
这一历史的变异使莎士比亚的思想产生了激变,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产生了根本变化,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已经沦为毫无斗志的“悲哀者”。这些社会变动带来的思想变化,也清清楚楚地反映在他的同期戏剧创作中。他在剧本中描述的“国家安定、朝野和谐、家庭和睦、夫唱妇随”的充满“爱”的世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肃杀的饿严冬”,一个惨淡愁苦的世界。欢乐成了哀泣,朋友成了敌人,相亲相爱成了尔虞我诈,喜剧创作也就转向悲剧创作。《哈姆雷特》正是这一时期的现实反映,也是莎氏思想变化的深刻体现。
哈姆雷特生活在皇室,过着优异的王子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念,完全是一个高贵的王子。正像莎士比亚的早期生活,舒适自由而又充满理想。然而,父亲的意外死亡,母亲的匆忙改嫁,一次次打击了哈姆雷特,使这个原本充满人文主义美好理想的王子在面对现实的黑暗时,无力承受精神上的打击,一个欢乐的王子换上了悲哀的外衣。不仅哈姆雷特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如此艰难,哈姆雷特的个人生活环境也是如此艰难。我们可以把他和剧中的另一个复仇人物雷欧提斯做一些比较。
哈姆雷特在第三幕第四场,刺杀了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于是雷欧提斯也就面临着与哈姆雷特相同的命运——复仇。雷欧提斯得知父亲的死讯,立即从国外回来,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出凶手,为父亲复仇。而相对的雷欧提斯的复仇环境就和平简单的多。他只是一个大臣的儿子,可以不必为国家的命运着想,他的复仇目的单纯到只是为家族夺回荣誉,因此雷欧提斯接受哈姆雷特的决斗时,就显的更加果断与无所顾忌。而且他的复仇也得到了国王克牢迪斯的暗中支持。哈姆雷特则不同,他不能单纯的为荣誉而战,他必须在克劳迪斯的监视下,在国家危难的责任感中,小心翼翼的复仇。
可以说,哈姆雷特生活在一个无可选择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无可选择的艰难环境中。但他又必须复仇,他的结局只能是悲剧性的毁灭。他的复仇必须耐心的等待时机,这个时机就是家族荣誉,个人荣誉得到恢复之时。
因此,总的来说,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是由他个人的性格缺陷以及不可抗拒的客观环境因素所共同形成的。哈姆雷特本身忧郁、多疑、优柔寡断的性格是其酿成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哈姆雷特所身处的环境的剧变亦是不可忽略的客观因素。而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在客观上所拥有的斗争力量的悬殊,亦是形成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可以这么说,如果说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那么环境原因则将他的悲剧命运推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
参考资料:
1、《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商务印书版,2003年版
3、《莎士比亚传》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4、《新编外国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篇:骆驼之死美文
骆驼在沙漠中自由自在地吃草,我和叶赛尔坐在一根木头上抽莫合烟。我带来的“红河”烟已经抽完了,便抽叶赛尔的莫合烟。叶赛尔对我抽烟有意见,他觉得我“过一会儿便点一根,过一会儿便点一根”实在是太麻烦,从早到晚嘴就不闲着。而他早上抽一根莫合烟可以管到中午,中午抽一根莫合烟可以管到晚上。他让我抽莫合烟,我抽了一根,味道太烈,抽完后头有些晕。
我们俩便又闲聊骆驼的事情。说着说着,便说到了骆驼的死。我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叶赛尔,居然经历了那么多的关于骆驼死亡的事情。
先写他告诉我的一峰病死的骆驼的故事。我已在一文中写过,骆驼在受伤后会躲在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地方养伤,养好伤后才会露面。由此我们知道,骆驼只要有力气挪动身躯,哪怕伤口再疼,流再多的血,也还是可以践行“躲避养伤”这一精神旨要的。但如果一峰骆驼病了,病得无法从地上爬起,它就无法践行这一精神旨要了。
叶赛尔说,那峰骆驼真的很奇怪,说不行就不行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用痛苦的眼睛望着人们,似乎乞求有谁能救它。大家猜想,它的身体内部可能得什么病了。每年夏天外出放牧,实际上无医也无药,谁的牲畜要是得病了,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但长眉驼现在已属于稀少物了,所以叶赛尔还是想办法要救活它。于是捎话,打电话,终于弄来药给它喂进了肚子里。第二天,它有了好转,眼睛里不再有那么多的痛苦了。它想挣扎着往前爬一点,但没有成功。没想到,过了一夜它便不行了。早晨人们发现它趴在地上不动,过去仔细一看,它已经死了。它可能是半夜死的,有蚂蚁从鼻孔中出出进进,让人看着骇然。
它趴在那里,像一座倒了的山。平时,它迈着稳健的步伐在沙漠中行走,临死前,想再往前爬一点,都没能如愿。一峰高大的骆驼倒下后,就这样让人看着伤心。
去年,有一峰骆驼从山上摔下来摔死了。那是叶赛尔看到的骆驼最凄惨的一幕。那天,叶赛尔本不想让骆驼到山坡上去吃草,但山坡的另一端比较平坦,它们吃着草,不知不觉就到了山坡上。山坡的一端平坦,另一端必然陡峭,等它们意识到危险时,它们实际上已经站在了陡坡边上,下面的陡坡乱石密布,无任何动物涉过的足迹。叶赛尔着急地唤它们从来路返回,但它们已经慌了,一峰挤一峰,在陡坡边上乱成一团。有一峰骆驼一蹄子踩空,庞大的身躯顿时像个皮球一样向坡下滚去,陡坡上的石头一次次将它的身子撞得起起落落。可以看得出,它也想挣扎着站起身,但它的身子太过于沉重,加之向下摔出的惯性太大,它实际上已无力控制自己了。最后,它“咣”的一声摔在了坡底,被它连带下来的几块石头也被摔出了声响。
它被摔得嘴里和鼻子里都是血,眼睛颤抖着,越来越无力地闭上了。叶赛尔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坏了,他跑过去用手摇骆驼的头,希望它能从地上爬起来。但它嘴一张,“噗”的一声吐出一团黑血后,就再也不动弹了。它死了。它因为自己的身躯太过于庞大,一旦从高处摔出便无法控制。由此可见,重心对骆驼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叶赛尔抱着它的头哽咽着说,你太大了,你太大了……你要是像一只羊一样多好。他在这个地方已经历过一次牲畜被摔的事情。有一次,他的一只羊也从这个陡坡上摔了下来,摔到坡底,它爬起来颇为疑惑地向四周望了望,又去草地上吃草了。
不是所有死去的骆驼都显得悲怆,有一峰骆驼的死就很感人。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牧民的一峰母驼下了两只小驼。它带它们出去寻找草吃。其实,冬天的沙漠中没有草,母驼带小驼出去,也就是从冻土中扯出几根草根,喂到小驼的嘴里。它们出去一般都不会走远,主人便也就放心地让它们去了。
一天黄昏,起了暴风雪,天地很快一片灰暗。母驼和两只小驼迷路了,它们原以为向着家的方向在走,实际上却越走越远。半夜,母驼为了保护小驼,在一棵大树下卧下,将两只小驼护在腹间,然后任大雪一层又一层落下。那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冷到了零下40多度,而地上的积雪也有1米多厚。风在恣肆,像是天地间有无数个恶魔在吼叫。
那天夜间,母驼就那样一动不动地护着两只小驼。它身上的雪越积越厚,寒冷像刀子一样刺入它的皮肤,继而又刺入了它的体内。在那样的天气里,寒冷就像一个乱窜的魔法师一样,把它能占领的生命的肉体施以冷冻的魔法。不久,那峰母驼感到自己的躯体变得僵硬了,似乎有一个冰冷的恶魔正在一点一点地占据着自己的身体。但它仍然一动不动,两只小驼已经熟睡了,它用两条前腿和腹部为它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卧床。
第二天中午,暴风雪才停止。人们在茫茫雪野中寻找它们,直到下午才找到了那峰母驼和两只小驼。母驼已经死了,两只小驼围着它在哀号。风已经停了,但它们的哀号却像风一样在雪野中飘荡。
还有一只骆驼的死更感人,它是为寻地下水而死的,牧民们都认为它是那一年所有牧民的恩者。
沙漠虽然干旱,但在沙丘中间却总有小河或海子,牧民每年放牧的首选,其实也就是这些小河或海子,有了水也就有了生活最起码的保障。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逐水草而居,古往今来都如此。现在,牧民们都会把上一年有水的地方作为下一年的首选,到了沙漠牧场,便直奔小河或海子。
但有一年却发生了奇怪的现象,牧民们进入沙漠牧场后,到处都找不到小河或海子。水,莫名其妙地干了。牧民们不知道,全球气温变暖已经影响到了沙漠中的小河或海子,水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已经干枯了。没有水,人和牲畜都无法存活,牧民们决定向别处迁徙。但转了好几个地方,看到的却是同样的境况——没有水。人绝望了,牲畜们发出嘶哑的哀号。
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骆驼可以找到地下水,从畜群中放开几只骆驼,它们就会去找水。这个提议让人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马上从畜群中放开了几只骆驼。它们很快就明白了人们的用意,低着头向四周寻去。但一天过去了,它们没有找到水。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没有找到水。第三天,人们已经对它们不抱希望了,打算赶着牲畜到另一个地方去。他们已经打听清楚,那个地方有水。但就在上路的时候,却发现一峰骆驼失踪了。大家在一起碰头,觉得一峰骆驼与已经好几天没喝水的畜群相比,毕竟只是一峰,而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赶紧为畜群找到饮水,否则它们会一个个倒在沙漠中。
经过几天的迁徙,他们终于到了一个有水的地方。那峰骆驼一直没有消息,牧民想,它过几天后可能会沿着畜群的蹄印跟到这里来。所有的牲畜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谁也抽不出身去找它。
一个多月之后,传来了一个消息,在那片所有的小河和海子干枯了的沙漠里,发现了地下水,不远处躺着一峰死了的骆驼。是那峰被人们认为失踪了的骆驼,它找到了地下水,然后便一直在那儿等牧民。但牧民们却一直没有过去,它饿死在了那儿。
后来我又见到了一群野骆驼。之所以在这里挑轻拣重地让笔落到野骆驼身上,是因为野骆驼更为真实,他们仍保持着自己作为一个物种的原始本性。
那是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我远远地见有什么在移动,同时伴有灰尘扬起,近了,才发现是几峰野骆驼。它们奔跑到一个小海子跟前,将巨大的身躯弯下喝水。天正蓝,小海子的水面便映出一峰峰骆驼,几个搞摄影的朋友不拍饮水的骆驼,而是绕到对面专拍它们在水中的倒影,得了几幅好照片。
喝水对骆驼来说,也许是几天,或十几天才要做的一件事,遇上水了便大喝一通,遇不上就只好忍着。一个牧民说,这群野骆驼已经把这个小海子牢记在了心间,每隔几天,总是要来喝水,因为是野骆驼,它们不必顾虑人,来去皆很自由。与家驼相比,它们在迈出那至关重要,几乎要改变命运的一步时犹豫退却了,所以他们仍是野骆驼,但他们现在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
牧民住在小海子对面的小山上,每当这群野骆驼下来,便来看它们,逗它们,它们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鼻孔里发出一些亲切的呼呼声。牧民也很高兴,觉得在这荒天野地和一群野骆驼成了朋友。后来,野骆驼们下来喝水时,总是要走到他的羊圈旁,如果他在,与他对视一会儿便离去;如果他不在,它们就望一会儿他的羊圈,好像羊圈就是他一样。一群野骆驼就这样与一个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骆驼与人之间原本或许有着一些相通的语言,天天见面,这些语言在默契中被双方都感觉到了,于是只要每天看见对方,他们便都觉得亲切。
我到牧民的家中喝奶茶,闲聊着,野骆驼的面容被一件事勾画得清晰了起来。也是众骆驼来喝水的日子到了,却不见众骆驼出现。牧民诧异,它们上哪里去了呢?他走到一个山包上,见骆驼在一片宽阔的地带转来转去,似是在寻找什么。他一数骆驼,发现它们中少了一峰,他从骆驼们急促的样子上断定,它们在寻找走失的一位伙伴。过了一会儿,有一峰骆驼急促地叫了一声,众骆驼便一起向它围拢过去。少顷,它们像是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似的,又一起向山后急急走去。
牧民好奇,骑上马赶上它们,想看个仔细。很快,他便发现野骆驼们跟着地上的一串蹄印在向前走着,走了一会儿,地上的蹄印变得歪歪斜斜,似乎行走者难以支撑自己的身躯。有一峰骆驼叫了一声,驼群便显得有些慌乱起来。牧民猜测,正在被众驼寻找的这只骆驼可能受伤了,翻过一座山,果然见一峰骆驼卧在一片草丛中。众驼奔跑过去,围着它呼呼叫,但它却纹丝不动。牧民仔细一看,它已经死了。
“它倒下的地方是它出生的地方。它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时,就坚持着走到了那里。骆驼在哪里出生,死的时候就必须要回到哪里。”牧民的这几句话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话,应该写到教科书里去,让学生们停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朗读,而是读一读这几句话,想必会使他们的心灵更美好。
后来的闲聊轻松自然。牧民说,骆驼们知道那只骆驼要死了,就去找它。其实在路上它们知道它已经死了。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有一峰骆驼流泪了,那是一峰母骆驼,是死去的那峰骆驼的母亲。
第四篇:王悟道之死美文摘抄
吃大锅饭的年代,我们村子是全公社最小的一个,现在还是,只不过合村并组以后,不再是行政村了。
当年我们村只有500多口人,分为两个生产队。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队书记、村长、总账会计、小队会计、生产队长、民兵营长、妇女主任一应俱全。
王悟道那时候任大队会计,负责两个生产队的总账。他是“起”字辈,论起来我得喊他老爹。全村姓王的都按辈起名字,唯独他是个例外。
那时候我还小,只记得他个子不高,身材也不胖,是不是有一双习惯从眼镜框上看人的眼睛,已经模糊不清了。倒是有两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他家的堂屋,摆得满满当当,有乌黑油亮的八仙桌和供着神像的条几,有雕花的高背木椅子;二是他家的猪圈,比别人家的深、大,养的两头黑猪,大得像两头牛。
我父亲那时做小队会计。年终结算的时候,王悟道常和我父亲在一起轧帐;一个拿着账本抑扬顿挫地唱数,一个将一把大木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脆响。唱的内容和伴奏的“乐器”如搬上今天的“达人秀”,定会赢得三个“yes”。
王悟道不但算盘打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谁家有了白事,做柜书记账的非他莫属。他不但常帮人家在“礼簿”上登名字、记礼金,还常帮要入学的孩子起学名。我的名字最先也是他起的,叫“王连善”——我是“善”字辈,“连”字,可能是希望能从军当个连长什么的意愿。不期这名字正和当年家喻户晓的叛徒王连举仅一字之差,故常遭到同学们的取笑;我读初中以后,到底改成了今天的名字。
王悟道还会帮人切脉和往病人身上捻进长长细细的银针,我看着都觉得脊背发冷,——奇怪的是却不见血流出来。还听大人们说,王悟道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神秘的符子用毛笔写在黄色的毛边纸上,然后点燃,能把老鼠拘来,围成一圈跳舞。自听说这件事以后,我更怕见到他,有时路上看到了,老远我就绕开走。他给我一种神秘莫测的压力和恐惧。
夏天的夜晚,村里的男人和男孩子们喜欢在光滑的打麦场上乘凉和过夜,王悟道那时也去,披着穇子叶子编成的大蓑衣。每次他来了,我都赶紧调换一个地方,离他远远的。
有一天清晨,我们陆续从地铺上爬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准备回家,却见像王悟道掉了魂一样呆坐在蓑衣上,怔怔地看着远方。有人过去推推他的肩膀,问怎么啦?他说夜里梦见了鬼,穿着一缕一道的破衣服,用和挑草铁叉一样尖利而又冰凉的双手,紧紧地掐住他的脖子,想喊却喊不出来。又说,他一开始吓得要死,后来,定了定神,幸好记得一道驱鬼的咒语,忙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念一遍,朝着那鬼的面门尽力吹去,那鬼被吹得一溜跟头,踉跄而去。
我们听了虽然不信,但都有些毛骨悚然。不过还好,当时太阳正从东方冉冉升起,公鸡也在此起彼伏地叫着。
从那以后,王悟道便一病不起,最后命归黄泉。
再后来,听父亲说,公社里经管站的老李会计来村里审账移交,竟然发现王悟道有一笔账,点错了一个小数点,一万元的救济款按一千元入的账。
第五篇:鱼的旅程的美文欣赏
有一只很快活的鱼,它觉得生活在这无垠美丽的大海,穿梭于丰富多彩的珊瑚中,经历过弱肉强食的海中斗争,也曾面临成为盘中美味的劫难,这一生是多么充实,令人回味,它感到满足,安于现状。
有一天,鱼偶然听见了老船与海浪的对话。
老船说:“这海上所有的风景我都看过,这缤纷的海浪我都触摸过,这海里所有的声音我都聆听过,生活我已经全然领略过,现在没有什么遗憾了。”
海浪说:“天上的云朵你没有摘过,深水你没有泅渡过,对岸的村庄你也没有去过,你没有经历的事情还有很多,你怎么能这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呢?”
鱼觉得海浪说的很有道理,想想自己,又与老船是何其相似啊!于是,鱼决定要离开大海,去海外面的世界闯闯。背后,老船和海浪的对话还在继续。
自那以后,鱼经常浮到海面上,望着蔚蓝的天空,眺望着茂密的森林,思索着该怎样离开。当鱼看到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鸟时,鱼想到了一个主意,于是他对着鸟喊道:“嘿,英武雄健的鸟啊,你飞翔的姿势是多么美丽,多么令人羡慕啊!你能带我这可怜的鱼也去天空看看么?”鸟听到鱼的赞美,心里乐开了花,立刻答应了鱼的请求。他俯身滑近海面,用双爪抓起鱼。
鱼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蓝天,感受到了阳光的明媚,云朵的柔软。地面上的事物在身下显得多么渺小,大海在下面显得多么单调。
当鱼还沉溺在飞翔的快乐中时,突然听到一声枪响,四周的鸟儿都四处逃散,抓住他的那只鸟也吓得松开了爪子,鱼扑通一声又掉回了海里。
鱼受了伤,回想起刚才的情形,暗自庆幸没有被枪打中;也有些后怕,觉得天空也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反而是危机四伏。鱼想:天空的动物那么少,肯定是他们知道天空的危险,而森林里的动物繁多,那森林一定是个好地方。
于是,鱼借助海浪的力量,在一次海潮的冲击中来到了岸上,可是鱼动弹不得,渐渐因为缺水而感到虚脱。他没有步入森林,却即将步入另一个世界。在他奄奄一息时,耳边响起老船和海浪的对话。
老船说:“这个世界上虽然还有很多事物,我不曾见过,但我已经拥有足够的幸福;不属于我的东西,我没有能力去拥有。我只要自己快乐就好。”
海浪说:“是啊。太多的期盼只是累赘,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拥有不了,你真是一位睿智的见过世面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