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布泊,消逝的汕湖》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11:4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罗布泊,消逝的汕湖》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罗布泊,消逝的汕湖》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关于《罗布泊,消逝的汕湖》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理解文中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悟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它的谜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读课文,概述内容情感

1、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个怎样的地方,并说说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触。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感触的一句话,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三、研读课文,感受忧患意识

1、有水和缺水的“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罗布泊发生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作用有何区别。

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这一切是人为的!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⑵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杨树,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四、延伸讨论,拓展环保主题

1、请你再列举一个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续在“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2、在“拯救罗布泊”的专家讨论会上,请你发言,说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为什么?要求至少说出两点依据。

五、调查研究,宣传环保风尚

1、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把讨论的有关内容整理成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撰写或摘录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要求内容明确,语言简洁,醒目突出,并在适当的时机对你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六、小结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对着永恒消逝的家园,人类只能长歌当哭,任他们走进永恒,走进我们血脉相传的记忆!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不过,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我们也足以担忧,我们留给后人的记忆,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走过这一片繁华,前面,会是荒凉吗?

(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愿意,你坚持,每一个人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变化!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

第二篇: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让学生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能力目标】

1、字词的读写;

2、罗布泊今昔情形的对比及其原因;

3、从修辞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探究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源;

4、报告文学兼有的文学性和新闻性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课为自读课,用一课时即可;

2、突出学生的积极学习,教师处于引导释疑的组织者地位;

3、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坐到实处(如联系安溪环保现状或茶乡的发展思路),使学不仅有理性认识,还有感性的认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今天是端午节有赛龙舟的民俗来问大家:咱们县城的“大龙湖”可否进行这种赛事?假设升起城东的水闸,龙舟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而让学生对溪水的日渐减少有个感性的认识,进而顺水推舟,启发大家联系到环境保护的问题。至此引入:现在,咱们通过课文到新疆的一个“仙湖”去看看,跟咱们的“大龙湖”有何不同。

板书课题(有意写错“泊”和“湖”,再让学生上台来纠正,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保理念的印象):

二、板书课题

罗布伯,消逝的仙胡

三、解析课题

1、请同学给老师纠错;

2、让同学来释“泊”、“仙”和“湖”的含义;

四、词语教学

1、由同学对老师的纠错来提醒大家:要注意牢固掌握最基本的字词。从而自然转入对本课词语的学习。

2、进行预习检查:请四位同学上台分两组一个念一个听写,然后请同学来释词义。

五、掌握课文的思路

1、由刚才对“泊”、“仙”和“湖”含义的分析来弄清:以前的罗布泊究竟是如何的美若“仙”的?我们就来看看文章是怎么说的吧。请大家把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找出来。明确,主要在第92页,小结:

罗布泊的过去: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是一方河流清澈、绿林环绕、牛马成群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的现状: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这一变故的症结在于:

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2、以此为契机,让大家再看看到第96页各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这样一来,就可水到渠成的理清课文思路:

⑴、概说罗布泊戈壁滩景象;

⑵、叙写史上罗布泊的美景;

⑶、分析罗布泊沙漠化原因;

⑷、描述眼前罗布泊的荒凉;

⑸、呼吁人们莫使悲剧重演。

六、把握主旨

根据以上层次的把握,引导同学结合课题下的注释①“篇名《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来归结课文的主旨:

文章借罗布泊由绿洲变荒漠这一历史教训向世人发出强烈呼吁:要认识自然规律,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七、探究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源

正如本文原来的标题以及课后练习第二题的题干说明一样,看完文章后,我们的心里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沉重。

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最让你感到心情根本高兴不起来的句子有哪些呢?

1、直抒胸臆:

明确:语句主要在第95页和第96页处,这些语句的字里行间之所以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就在于它们的直抒胸臆。

2、写法上大大强化感情色彩:

⑴、对比手法:

罗布泊的今昔对比,让人知道它原非如此荒凉,这样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注意书本课题下的方框中那些引导性语言及课后练习一便是对这一知识的提示。

⑵、拟人手法:

第95~96页对胡杨林的枯死惨状的描写,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⑶、排比手法:

如第93页的“四盲”,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文末的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另外,文中还大量引用数据,一系列数据的具体和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滥用塔里木河的水资源、水量的剧减、沙漠化程度的剧烈等,令人触目惊心。

由此稍作散发性学习,让同学就自己所知来说说:我们安溪现在有哪些与课文所说情形相似甚至相同的环保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经济项目(比如水泥厂建设与附近地区的茶叶发展的冲突,一些钢铁企业、厂矿建在蓝溪上游是否合理)等。

八、本课小结

1、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2、文体:

请大家看课文的第一个注释,由出处《2001中国最佳报告文学》可知: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因而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⑴、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可以由学过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来联系起)。课文的哪些内容能体现这个特点呢?由学生来明确,如以《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来状写罗布泊的史上美景;引用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对昔日的罗布泊美丽景色的描绘;对一些数据的列举;再如写自己亲临塔里木河进行实地考察时的所见。

⑵、文学的特点──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书、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如对枯死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3、忧患意识:要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九、作业

联系现实来谈谈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安溪大龙湖的水要靠城东水闸桥的拦水才成湖与曾经的城西码头、“仙苑渡”的比较;“龙津夜月”景(南门大桥头的水井)的挡路之尴尬;官桥铁峰山的毁山开采石材现状;这一阶段来人们议论纷纷的《无极》剧组损毁云南省香格里拉风景区的事件等,请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河流改道

生命绿洲

荒漠化原因

世界第二大沙漠的一部分

滥用水源

警示

生态

树立

环保

意识

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写了罗布泊,一个本来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从而来反映这是生态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吁声,警醒世人,从而让每个人都能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都能来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

3、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教法,学法】

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幻灯片演示法,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发挥信息技术承载信息量大的特点。

2、发挥信息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兴致高、兴趣浓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理解、掌握新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理念把握】

1、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2、吸取教训,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知识链接】

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程度,已有的环保意识。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来到中国,在他的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中曾这样写道:它使我惊讶,它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这一段景色描写的并不是我们江南,有谁能说出这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倾听,发言,产生兴趣。

师:

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如今罗布泊的风光。

2、展示一组罗布泊现状的图片。

(要突出戈壁、荒凉)

师:刚才美景哪去了?

(听觉的享受与视觉的贫瘠产生巨大的落差,给学生强烈的思想冲击,体会消逝一词的含义,一下子能抓住学生)

二、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

⑴ 划出读不准的字词。

⑵ 学生在文中找出形容今日罗布泊、过去罗布泊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的词语。

⑶ 找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学生朗读,勾划。找出绿洲、仙湖沙漠、神秘等词。

2、引导学生注意对比手法,进入原因探究: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找出原因:改道四盲,强调人为因素。

(适时板书)

3、思考,讨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注意盲目一词。

(盲目: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本地区,不顾长远整体利益,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

三、讨论、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问题拓展:文中除了对罗布泊的今昔对比,还对哪些事物进行了对比?这些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归纳:对塔里木河,胡杨,沙漠化,月牙泉,青海湖进行对比。

(展示表格)

对比的事物 对比情况

过去 现在塔里木河 1321公里 不足1000公里

胡杨林 780万亩(1958年)420万亩

沙漠化 66% 84%

月牙泉 万平方米年代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青海湖 50年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10多公里

归纳板书: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教师小结,要求学生齐读最后三段:

学生齐读。

3、展示句子,学生分组讨论: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看看作者用了怎样的表现方式,有何效果?

⑴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⑵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伸出求救之手!

⑶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

⑷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归纳明确:

四句话分别用直抒胸臆,拟人化,列数据,排比等手法给人展现了生态被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表达了作者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发出了保护环境,珍爱家园的呼吁,振聋发聩。

(板书)

(训练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分析难点的能力)

四、报告文学的特点

展示:简介报告文学:一种文学体裁,兼有文学性新闻两种特点,既要求真实,又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五、思维拓展训练

话题展示:假如罗布泊有了灵性,对自己百年桑田颇有感触,此时,它面对祖国西部大开发,非常急切地想对人们说些什么?请你展开联想,大胆诉说。

(训练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六、作业

引导学生注意联系我们周围的水资源问题,思考:面对罗布泊的经历,面对我们的母亲河,令我们忧患的是:黄河会变成新的罗布泊吗?你能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我们的家园吗?

(思维发散训练,引导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昔 绿洲 仙湖

对比 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

今 沙漠 神秘(保护环境 珍爱家园)

因 改道四盲──人为因素 拟人

第四篇: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⑵ 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⑵ 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⑵ 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环境、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对比中震撼

(播放CAI课件,昔日罗布泊图片与今日罗布泊图片对比)

看完后学生谈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字词展示)

萧瑟 xiāo sè 和煦 xù 干涸 hé 吞噬 shì 裸露 luǒ 戈壁滩 gē 沧海桑田 cāng2、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简介罗布泊的基本情况。

3、提问:

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4、自主阅读,思考:

罗不泊的消逝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交流、回答)

过渡:美景不再,惨状不堪目睹,文中准确的数字同样震撼人心,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今昔变化的数据。

三、合作研讨,追溯原因

1、归纳总结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

(播放录象短片)

2、胡杨诉衷肠,设置情景假如你就是昔日罗布泊边的胡杨树,你将如何向人类发出控诉?

过渡:

胡杨干枯,罗布泊消逝,他们的惨状令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终止了吗?

(播放悲剧重演画面)

月牙泉、青海湖的今昔对比图。

四、品读课文

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直接抒发了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2、重点品读,体会其间的感情:

⑴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⑵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⑶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1、自然给我们提供了赖于生存的资源,面对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我们该怎么做?

(联系生活实际)

2、每个同学写一条环保小标语,把自己的观点写进去。

六、结语提升

第五篇:《罗布泊,消逝的汕湖》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的的2、3。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准备中国地图。

2、收集有关罗布泊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align=center>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个名叫罗布泊的地方,这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神秘地方,中外探险向往它,各国科学家多次考察它,为什么这个地方引起这么多的兴趣,那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古老的罗布泊。

(板书课题)

二、出示中国地图

明确罗布泊、塔里木河的位置:

(展示罗布泊的图片)

三、朗读课方,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张骞(qiān)

和煦(xù)

吞噬(shl)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整体感知,体会课文内容

1、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

2、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3、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写语文同步。

2、体会本文的写法:

⑴、对比。

⑵、修辞手法。

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⑷、联系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罗布泊的现在与过去:

2、罗布泊的变化的原因:

(人对自然索取的贪婪和盲目)

3、作者的思想感情:

(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二、研读课文

1、选出你认为写的有感情,有力度的几段给大家读一读。

2、你为什么觉得这几段写的好?请谈一下感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文章为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表达了自己的主题?)

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

①、对比手法: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恐怖对比。

②、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

(罗布泊、胡杨林)(全班齐读)

⑵、运用客观数据说明:准确、翔实,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美丽神奇的仙湖罗布泊消失了,我们痛惜,我们难过,那么,同样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2、联系宁夏(银川)发展,提出建议。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西北地区)的事例,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2、课后习题三。

3、预习《旅鼠之谜》。

下载关于《罗布泊,消逝的汕湖》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罗布泊,消逝的汕湖》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的生字词;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学习报告文学的特点及写法。2、态度与方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3、道德情感价值观:使学生......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⑴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⑵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能力:⑴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⑵ 学习搜集资料,查阅......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朗读: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⑵、品味:通过学习对比、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引用数据的方法,品味其中作用。⑶、理解: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作......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本文语言既真实,同时又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文章写的是罗布泊原是美丽的仙湖,如今消逝了,成......

    关于《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痛惜之情。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学习在其真实性、艺术性的基础上,讲究形象性和抒情性。3、学习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感悟作者强......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参与教......

    课文《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⑵ 引导学生对精要语段进行阅读,了解造成罗布泊生态悲剧的深层次的原因。2、能力目标:⑴ 培养学生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