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德育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在高中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德育管理;问题;对策
一、加强课堂教育的功能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这里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在校园中,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就像一个大染缸,影响所染布料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染料的质量,而课堂也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从小事做起,重视自身的道德行为,从而不断地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加大力度开展德育,才能认真贯彻落实全员德育的教育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但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中要学习的科目较多,每一科目掌握的知识量较大,再加上教学内容非常复杂,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同时,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家长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高考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以至于家长和教师都会给学生施加压力,导致学生身心疲惫,没有心思和多余的时间接受德育。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重,课堂上都是一直讲解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难以对学生实现有效的德育,失去了开展德育课堂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充分贯彻落实德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栋梁之才。
二、解决高中德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国的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经比较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考虑,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对家长唯命是听,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只要是他们决定的,就算教师和家长怎么好言相劝他们也听不进去,这也是高中生重要的叛逆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一意孤行,那么结果只会与现实相悖,事倍功半。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该认真观察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的兴趣开展德育教学,从学生经常出现或者是困扰很多的实际生活问题着手,进行导入,为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道德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感同身受,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实现德育的目标。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都是站在课堂的主体位置,根据教材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讲、记笔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还能坚持听课,机械性地记忆;而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在课堂上不是呼呼大睡就是与前后左右的学生说话,影响课堂纪律,教学效率低下。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体位置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自主权。对于学生的决定,教师应该学会尊重,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这样的教学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非常重视自己的表现,常常自我反省,对于出现的错误也会及时主动地改正,这就是德育的根本。例如,在进行德育的时候,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不爱听家长的管教和教师的劝说,性格桀骜不驯,很多事情都不按照常理出牌,如果教师教育他,他就会和教师对着干。但是经过教师的长期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性格特别外向开朗,交际能力非常强,很多学生都喜欢和他一起玩。因此,在开运动会的时候,我将运动会的组织任务交给他,而我只是在旁边观察他。通过这样的安排,他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上面,将自己所有的力量贡献了出去,通过他的努力,结果非常让人满意,使学生和教师都对他另眼相看。通过这样的事情可以得出结论,在德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的优势,并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价值,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发挥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3.加强家校结合德育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监督学生,对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接触的人进行把关,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工作,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例如,教师应该经常和家长交流和沟通,也可以定期安排家长会、学生之间的交流会等,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还能增加家长和孩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切实贯彻落实家校结合、校校结合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健康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三、德育要回归生活,加强社会实践
生活是一堂特殊教育课,接受教育者能够通过现实生活明白和接受德育,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实践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中很多新鲜元素不断涌现出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传统德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形式,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应该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之中,采取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以新的德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生活化的德育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德育的场地并不只是限制在学校课堂上,还可以是敬老院,也可以是繁华的大街。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品德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将小事升华到大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是非黑白的判断能力,并将这些道理付诸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出适合现代化社会的优秀人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生活中相关的小例子,并让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从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为其思想品德教育把握正确方向。总而言之,在高中德育管理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枯燥的教育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锦飘.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以东莞市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7).[2]韩涛,刘德环,曹红云.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0).[3]谢育红.小学德育管理有效策略探讨,引进社会教育资源
第二篇: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黄
大 天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教学困惑也接踵而来,亟需我们破解
第一,学校发展不均衡
在倡导教育均衡的今天,教育失衡的现象却屡屡见诸媒体。在现实中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校发展不均衡,从学校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是指政府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物质投入、硬件发展等方面有差异;从学校内部管理和发展来看,主要是指学校的软件建设,即办学水平、生源条件以及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的差距。城乡的巨大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到教育的公平。第二,课堂教学效益低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标理念的提出,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由于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失效或效益低下的现象,以致课堂教学对新课标理念的目标定位认识模糊,学科教学内容单薄,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形式花哨,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受到压抑等。
第三,教育科研走形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逐步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愈发受到推崇和重视,学校以及教师个人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但高涨的背后有“炒作”“泡沫”的隐忧:教师缺乏内驱力、学科科组薄弱、教研机制缺失、校本研发苍白、教研行政化和功利化等,使得不少教育科研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无实际效果。第四,教育质量不如意
当前教育的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和质疑。尽管学校和教师个人都积极参加了课程改革的各种培训,并将学到的课程改革的知识理念和他人的先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但是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却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使得学生失落、家长失望、教师困惑。
课改中出现问题是教育发展所必然遭遇的阵痛,我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省市区之后,后发者要赶上先行,就要努力成为课改和创新的先行者、探索者、示范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第一,缩小区域学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创新思路和强势推动,是均衡发展区域教育的核心动力。要树立教育“一盘棋”思想,在给名校锦上添花的同时,更应该给薄弱学校雪中送炭,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加强区域内教师的交流沟通,学校之间干部互派挂职,形成轮岗交流制度。校校联盟,以强促弱,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创新办学理念与教学实践,逐步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如果薄弱学校能取得家长和学生认可的教学质量,自然会减少学生择校择师倾向,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二,强化教师素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每一所学校应根据校情、师情、生情,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抓好常规教学培训,常抓常新,每次都对教师提出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加强校本研修指导,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让教师开阔视野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创新培训模式和增强专业人才引领,以实施“区培计划”为抓手,专家组成员密切联系实际,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协调发展”的形式跟踪指导,推动各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第三,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课改的落脚点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恰当定位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教学所要呈现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教师须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成熟状况,以及学生的态度、兴趣、爱好和学习倾向等个性因素综合考虑。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充分地生成和构建“教学价值”,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使课堂“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
第四,立足课堂教学一线,回归教育教研本色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有效教研的支撑。学校要重视各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学科建设,构建学校系统高效的校本研修体系,加深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要重新明确教科研究室的职能和定位,纠正教育科研摆花架子的错误做法,深入基层教学一线,对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学校、教师、教研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从问题出发,立足学校和个人教育教学实际,形成“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领导小组——教务科研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在实践中营造优质的教研文化,形成特色教育品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第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有许多人质疑:高中新课改会不会影响高考质量,这一届学生会不会成为课改的实验品?态度决定高度,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刻反思以往观念上的认识误区,改革考试制度,打破“一卷定终身”的僵化局面;转变传统的人才观,要急刹“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实现教育评价转轨,端正评估方向,重点考核学校的办学观、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发展观,及时建立与新课改相配套的评价机制,实现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
当然,新课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加强师生合作针对性、增强校际合作有效性、完善科研部门理论性、把握专家合作方向性和提高区域合作科学性,定能使改革协调而有效地推行。
2014年7月3日
第三篇:解决发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发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中国特色之一的发票,在我国税收征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以票控税”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发票领域制假、售假、非法代开、虚开等行为屡禁不止,发票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的发票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和需要。
一、发票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发票管理规定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财政部令1993第6号,以下简称“《发票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至今已施行近二十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相继发布或修订,《发票管理办法》部分原有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如,《行政处罚法》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而发票违规案件基本都涉及偷税,税务机关依何处罚就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务机关的治税理念已经由片面强调“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征管手段也已经由以“手工操作”为主向“信息管税”方式转变,而《发票管理办法》却仅于7月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修订意见,至今并未作任何修改。
(二)《发票管理办法》立法行政化现象严重
立法、执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可以实现权力的制衡,但长期以来税收法规的立法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绝大多数单行税种的征管条例都是由执法的征收机关来制定的,尤以《发票管理办法》最为严重。5月1日生效的《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发票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而1993年颁布施行的《发票管理办法》虽经国务院同意,却是以财政部令的形式公布的,更是体现了立法部门化的趋势。立法行政化,甚至立法部门化的结果,必然是执法机关在制定法规和规章时,更多考虑如何方便自己加强执法与监管,从而形成与行政相对方在权利与义务上的不对等。
(三)“以票控税”的理念扭曲了发票的本质
正如《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所定义:“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发票的本质,实际上仅仅是交易双方的收付款凭证而已。现实生活中,如果甲、乙双方就销售某项货物达成交易,作为销售方的甲向乙收取货款并开具普通收据,此时从《民法》上说,不能因甲未向乙开具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而否定货物与款项交易的真实性。但是,在企业所得税征管实践中,主管税务机关一方面不允许乙方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该部分购物成本,另一方面又要求甲方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计入该部分销售收入,从而造成一个事物的两面,一面被认可,一面却被禁止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的缺失,税务机关无法及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于是以发票为抓手,提出了“以票管税”的监管思路。“以票管税”的必然结果,就是纳税人尽量不开票、少开票,利用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与税务机关进行博弈,以逃避纳税义务。
(四)发票管理成本在制假与打假的博弈中逐级攀升
由于发票被人为赋予了收付款凭证以外的附加功能,从发票的印制、运输和储存,到发票的出库、入库和缴销等各环节,税务机关既要投入大量人力,也要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市场上发票领域的制假、售假、非法代开、虚开等不法行为愈演愈烈。为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税务机关不得不一方面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不同规模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一方面通过不定期换版、强化发票防伪措施等方式提高制假成本。部分税务机关甚至已经将人民币的防伪技术应用于发票印制,并辅之以发票兑奖、举报有奖等措施,发票管理成本就这样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博弈中逐级攀升。而事实上,由于社会大众对税务机关不断更新的防伪技术知之甚少,各地发票防伪措施又不尽相同,发票上的物理防伪措施对于发票的接收方而言形同虚设,造成大量假票入账。由于造假手段的水涨船高,税务机关在鉴定发票真伪时常常无法凭肉眼识别,需要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对发票票号资源与发放信息进行比对才能加以判断。
二、解决发票管理问题的对策
提高发票印制科技含量,健全发票管理和巡查制度,加强对外宣传和部门协作,是现阶段税务机关普遍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但实践证明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解决发票问题,根本出路就是还原发票的本质,逐步弱化税务部门强加在发票身上的附加功能。
(一)健全金融监管体制,限制大额现金流通
建立终身账号制度。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由国家有权机关根据身份证号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号赋予一个终身银行账号兼社
第四篇:物业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法规与体制滞后
尽管《物权法》出台,又有此前的《物业管理条例》,但整体上而言,有关物业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比较零散,缺少系统性。
现行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确立正确、公平、符合实际的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也不可能使我国的物业管理产业健康发展。
2.遗留问题
一方面是开发商遗留问题,由于房屋质量差、过度承诺等开发企业遗留为题,从而使物业管理公司代人受过。一些住宅小区物业公司与开发企业如同母子关系,物业管理公司为开发商遮遮掩掩,即使不是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权限也不能制约开发商的行为。因此,开发商的遗留问题,给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带来了后患。
针对房山的老旧小区,由于建设时间已经很久,许多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直到现在可能还没有完全解决;由于一直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信任度降低,抵制情绪越来越大,更加不利于物业管理。
3.业主缺乏自我约束
由于房屋产权多元化的发展,居住在同一物业内的业主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消费层次等不尽相同,规模大的住宅区业主更是千差万别。业主的自我约束与自我保护意识也处于不同层次,为各自的利益冲突也经常发生,从而增强了物业管理的难度。
4、老旧小区的业主缺乏对物业管理的消费意识,还在怀念过去的“免费午餐”。
5、业主法制意识淡薄,加之法规不完善,业主只一味强调权利而忽视相应的义务。
6、社会关注程度不够,许多媒体只是关注所谓的新闻卖点,一有纠纷就纷纷对物业公司
7、行业协会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物业公司不专业,管理服务不到位
一些物业公司缺乏专业性,管理服务各方面不够规范,又未能够合理的处理好与业主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信任度,同时也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二、相应的对策
1、政府层面
(1)制定完善的物业管理相关配套法规,建立物业管理信用档案。
政府应委派物业管理协会建立物业管理公司信用档案体系,它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为业主、业主委员会查询物业管理公司信用服务,为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投诉途径的信息管理系统,减少物业管理公司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同时建立物业管理信用档案也有利于物业公司的良性发展,通过市场和业主的口碑来选择出真正优秀的物业公司,使真正优秀的物业公司能够在目前鱼龙混杂的物业管理行业
中脱颖而出,获得业主的青睐。
(2)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协调物业公司与个相关部门的关系,在物业公司做好服务的前提下,帮助物业公司协调工商、税务、教育、银行、水利、电力等各部门的关系,帮助物业公司各项服务能够更人性化、更规范化;使物业公司成为业主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3)推行建立第三方管理机构
由于业主对物业管理的不满与日俱增,并迫切要求物业管理在透明、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同时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来说,面对业主过多的缺乏理性和缺乏专业的责问,已显得力不从心,而政府将太多的时间耗费在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及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关系的调和上,此时可以组建一个第三方机构解决这些矛盾。
第三方机构可以是招投标中心、业主咨询公司、也可以是行业认证机构、仲裁机构、专家委员会。
2、物业公司层面
(1)严格执行承接查验标准
针对遗留的质量问题应认真实施承接查验程序,严格执行承接查验标准。在物业接管时,以明确物业公司与开发单位的责任。
(2)培育和监督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建立与运作第一、增强业主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救济能力
由政府、媒体共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业主花钱买服务意识,不交物业管理费是违法行为的宣传,引导业主依法履行业主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监督《业主公约》的执行力度,将业主违约行为进行宣传,提高业
主的自觉性。
第二、借助社区管理的力量,监管好业主、业主委员会的建立与运作。
(4)物业管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并认真执行到位,深刻认识服务型行业的特点,提高企业人员素质;要逐步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5)制定好各项服务标准,达标要求已经收费明细,召开业主大会对相关规定及各项标准张榜公布,并接受监督。
3、社会层面
(1)物业管理协会应积极有效的发挥作用。
(2)加大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应客观公正的看待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加深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并对这一行业的作用充分重视。
(3)新闻媒体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特点,深切体会物业管理行业的酸、甜、苦、辣,加深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从而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业主对物业管理有一个深入地认识,促使业主形成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
(4)加强对广大业主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和指引,增强对物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物业管理消费的认同感。
第五篇:藏区中学德育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育背景不同,藏区中学更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路程和学习进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疏导。结合藏区中学管理经验,分析几点藏区中学德育管理的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藏区中学;德育管理;思想引导;爱国主义;德育实践
德、智、体、美是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而将德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具体到藏区学校,普及德育工作更关系到藏区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限于藏区的基本情况,许多孩子从心理上对学习不太重视,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处于青春期的中学阶段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常常出现悲观、失望、无助等不良情绪,这些问题都属于德育管理大范畴,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管理经验,对藏区中学德育管理进行问题分析和对策思考:
一、藏区中学德育常见问题分析
1.德智教育失衡
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我区学校管理者也多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教学,往往忽略德育引导,导致德智教育失衡。这就让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忽略了自身非智力因素培养,其道德文化素养没能与时俱进得到提升。
2.高压管理
德育需要科学地引导和管理。但是反观藏区许多中学都是沿袭了传统的“严师出高徒”式的管理,往往忽视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心理认同的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缺少了相应的人文关怀的高压管理并没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3.注重说教
青春期的学生最不喜欢听滔滔不绝的理论说教。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们多数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多采用行政化说教。这就无法契合学生的认知情感,无法落到实处,让德育管理空洞地体现在口号或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二、藏区中学德育管理对策讨论
1.学校层面———重视德育工作
要想做好德育管理,首先要从学校层面注重德育,要能坚持将德育工作放首要地位。藏区的学生不但是未来西藏建设者,也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自己的学习行为与“中国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具体操作中,学校要给每个班级进行量化管理,不能以考分作为评价班级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德育作为重要的参考内容放在第一位,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礼貌等基本道德素养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立志为社会主义作贡献的爱国情怀相结合。给学生树立道德标兵,用他们身边实例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建立和完善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民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师层面———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直接面对教学主体———学生的一线管理者。所以要想做好德育管理,教师从言行举止等各方面做好道德模范。这样一方面给学生树立道德标杆,另一方面现身说法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从而产生积极的德育效果。具体到藏区来说,许多中学生离家比较远,遇到生活和学习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沟通就可能产生偏激的思维和行动,造成消极的后果。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彻底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笔者要求一线教师不能一味地实行高压管理,要求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能做到换位思考,理智、客观、设身处地替学生考虑,不要讽刺、挖苦、忽视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让学生有安全感,信任学生,对学生说真话,不掩饰、不做作……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提升德育素养。
3.学生层面———德育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理解、接受并生成自身能力,我们才能达成教育目的。中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以形象的方式来认知事物。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教学不能一味地进行抽象理论说教,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情感,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体验,从内心里感知德育,生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可以定期开展以“面对挫折“”青春“”感恩”等主题班会活动,还可以开展安全知识讲座、预防疾病卫生讲座、青春期卫生讲座、西藏历史讲座等,使他们明理。
总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处于世界观生成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能根据我区的具体特点,以灵活的方式开展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通过活动体验,潜移默化中生成德育正能量,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巴桑罗布.新时期西藏农村学校德育整体优化初探[J].黑龙江学院学报,2009(09).[2]金枝换.西藏民族中学五举措推荐学校德育工作[N].德育之窗,20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