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个部门对于教育的关注力度正在不断强化,教育的信息化是初中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文章通过对现如今在实施初中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积极想出解决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使教育信息化管理更加完善,推动初中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初中 教育信息化 管理
一、初中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队伍落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信息化教育刚开展不久,教育队伍的建设尚不完善,许多中学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足以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这严重阻碍了中学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大部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老师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和技能专业化的程度,不能给予学生全面、专业的指导,如有些中学教师只能对计算机进行类似打字、排版的简单操作,对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1]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对信息化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信息化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形大于实,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展。信息化教育刚开展不久,对于它的重大意义和培养目标,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深入透彻地了解,其中也包括老师、家长。做好信息化教育,既要围绕教学中心,服务教学大局,又要面向学生,服务学生。[2]
二、推进初中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1.增加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教育设备和教师队伍是组成信息化教育的两个关键因素,初中信息化教育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足够完善的教育设施,也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改善落后陈旧的教育设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购置计算机等硬件器材,搭建校园局域网,创建足够多的节点,连接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室、实验楼等主要教学区域,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老师可以上传学习资料,供同学们下载学习,同学间也可以共享学习资源,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以慧雅教学理念构建的学校云平台,并借助了区教育网中的“易加”平台,使其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名列前茅,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2.提高信息化教育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信息化教育推进的过程中,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要学会借鉴别的地区已经有成效的先进信息化教育成果,并创造性地与本地教育相结合,走出一条特色化的信息化教育之路。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教育观念要从本质上转变,时代在变,信息化教育是时代之于教育的新要求,对信息化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要加大资金投入来完善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二是学校方面要对信息化教育的相关知识大力宣传,使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不再陌生,开设一些有趣的课程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以增加相关信息化教育课程在学生学业当中的比重。三是树立身边先进典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推出身边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和事,给予大力的宣传,运用身边的人和事对学生予以引导,影响力和感染力将大大增强。
3.教学方式要创新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初中信息化教育推行成果的优劣与学校采用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发现有许多学校配备了相关的信息化教育设备,但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老套,使这些高科技的设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最终形同虚设。
第一,在信息化教育这个大背景下,教学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当前我们的社会环境是多元化的,信息的多元化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信息化这个背景下,初中教育应该具备多元的教学方式,要坚决抛弃过去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重视动手实践的教学形式。信息化教育的核心是动手实践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价值和带给自己的乐趣。
第三,教学方式要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意向都有差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信息化教育的一个内在要求。[3]
2.4需要创新的新课程内容
新课程的内容在长期以来使用的都是全国通用的教科书,并且有着统一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案。这样,一方面束缚了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优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充当了“教书匠”的角色;另一方面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使之受陷于被动的接受课程内容窘境。因此,《新课标》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结语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像任何科学发展一样,需要秉承存真求实的研究态度,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需要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问题的真谛,而这个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没有内在的持久动力,要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通过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并进行研究,有所得、有所获,是非常困难的。从事一项实践,当实践者有兴趣去做,并且能在做中进一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的成就的时候,这项实践就很有可能会得以持续,也很有可能会有新的突破。这样的变化趋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汪学均.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2]叶金玲.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云南城乡初中教育信息化发展差??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3]龚苑媛.“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作者简介
顾峰、男、江苏省苏州市、所在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科室:总务处、职务:主任、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工业园区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未基于未来教室环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担任课题组组长
第二篇:解决发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发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中国特色之一的发票,在我国税收征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以票控税”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发票领域制假、售假、非法代开、虚开等行为屡禁不止,发票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的发票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和需要。
一、发票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发票管理规定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财政部令1993第6号,以下简称“《发票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至今已施行近二十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相继发布或修订,《发票管理办法》部分原有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如,《行政处罚法》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而发票违规案件基本都涉及偷税,税务机关依何处罚就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务机关的治税理念已经由片面强调“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征管手段也已经由以“手工操作”为主向“信息管税”方式转变,而《发票管理办法》却仅于7月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修订意见,至今并未作任何修改。
(二)《发票管理办法》立法行政化现象严重
立法、执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可以实现权力的制衡,但长期以来税收法规的立法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绝大多数单行税种的征管条例都是由执法的征收机关来制定的,尤以《发票管理办法》最为严重。5月1日生效的《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发票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而1993年颁布施行的《发票管理办法》虽经国务院同意,却是以财政部令的形式公布的,更是体现了立法部门化的趋势。立法行政化,甚至立法部门化的结果,必然是执法机关在制定法规和规章时,更多考虑如何方便自己加强执法与监管,从而形成与行政相对方在权利与义务上的不对等。
(三)“以票控税”的理念扭曲了发票的本质
正如《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所定义:“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发票的本质,实际上仅仅是交易双方的收付款凭证而已。现实生活中,如果甲、乙双方就销售某项货物达成交易,作为销售方的甲向乙收取货款并开具普通收据,此时从《民法》上说,不能因甲未向乙开具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而否定货物与款项交易的真实性。但是,在企业所得税征管实践中,主管税务机关一方面不允许乙方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该部分购物成本,另一方面又要求甲方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计入该部分销售收入,从而造成一个事物的两面,一面被认可,一面却被禁止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的缺失,税务机关无法及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于是以发票为抓手,提出了“以票管税”的监管思路。“以票管税”的必然结果,就是纳税人尽量不开票、少开票,利用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与税务机关进行博弈,以逃避纳税义务。
(四)发票管理成本在制假与打假的博弈中逐级攀升
由于发票被人为赋予了收付款凭证以外的附加功能,从发票的印制、运输和储存,到发票的出库、入库和缴销等各环节,税务机关既要投入大量人力,也要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市场上发票领域的制假、售假、非法代开、虚开等不法行为愈演愈烈。为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税务机关不得不一方面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不同规模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一方面通过不定期换版、强化发票防伪措施等方式提高制假成本。部分税务机关甚至已经将人民币的防伪技术应用于发票印制,并辅之以发票兑奖、举报有奖等措施,发票管理成本就这样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博弈中逐级攀升。而事实上,由于社会大众对税务机关不断更新的防伪技术知之甚少,各地发票防伪措施又不尽相同,发票上的物理防伪措施对于发票的接收方而言形同虚设,造成大量假票入账。由于造假手段的水涨船高,税务机关在鉴定发票真伪时常常无法凭肉眼识别,需要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对发票票号资源与发放信息进行比对才能加以判断。
二、解决发票管理问题的对策
提高发票印制科技含量,健全发票管理和巡查制度,加强对外宣传和部门协作,是现阶段税务机关普遍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但实践证明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解决发票问题,根本出路就是还原发票的本质,逐步弱化税务部门强加在发票身上的附加功能。
(一)健全金融监管体制,限制大额现金流通
建立终身账号制度。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由国家有权机关根据身份证号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号赋予一个终身银行账号兼社
第三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前言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1.2.3.4.5.6.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2.3.4.5.6.7.8.资金短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信息人才不足。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企业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环境问题。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遵循效益原则
(1)
(2)
(3)
(4)效益启动原则 低成本原则 渐进性原则 可持续原则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
(4)企业的应用基础。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信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意义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一、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业务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
场竞争,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能力和条件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
自2000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较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许多行业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10%,作为企业信息化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强烈的反差说明中小企业信息人形势严峻。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2.政府支持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资助重点都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被提及;二是政府部门本身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带好头”,如中小企业每个月还要带着报表到税务局排很长时间的队交报表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三是政府在给大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还贴息,而中小企业则是依靠自己的积累投资。
3.信息化人才不足。这种不足表现为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两种情况。首先,大量中小企业本身由于生产过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所雇佣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其次,大量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小,每个产品上所分摊的人才工资成本相对比较高,这样产品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价格竞争力。
4.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5.由于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厂商的很多通用方案并不能很好地适合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需求与供给错位。
6.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截然不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适度信息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7.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它们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又不能偏离信息化,因此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上常常遇到困难。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面对各类经销商、面对诸多可选择的方案,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走了不少弯路。因此,它们对运营商提供的硬件、软件“一揽子”解决方案很感兴趣。
8.环境问题。企业信息化需要以整个社会环境的基础作为支撑保障。虽然国家近几年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还是很薄弱。同时,国家在电子交易的法律保障、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有待完善,如对计算机网络犯罪还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部分企业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系统遭到攻击与病毒侵袭,导致数据丢失和破坏甚至系统瘫痪,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
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信息化的全过程,对业务部门的效率,如库存量、资金周转天数等,进行详细评估,用数字来说明信息化对提高生产效率的贡献和对管理变革的促进作用。
(2)低成本原则。从操作角度说,低成本信息化,首先要坚持渐进原则,比如分期投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需随买;其次是实用为本。
(3)渐进性原则。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任何的信息化,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投资完成。
(4)可持续原则。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当前开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必须是可扩充、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可以不断增加或改进,网络建设要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应成名就必须是可升级、可集成的,不能因为技术升级而废弃原来的软件。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业务带来好处,又不能为新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造成很大的浪费。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努力创建一种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既要把一部分权力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让各个点能够灵活地分散经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企业和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组合。
(4)企业的应用基础。即员工业务素质、经理的管理素质、变革能力、整个外部应用环境等等。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政府主动搭建银企合作桥梁,继续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建立信贷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贴息和奖励等形式,鼓励金融单位推出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充分调动金融单位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积极性;考虑中小企业现实情况,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降低货款门槛,缩短审批时限,改善业务流程,在信贷规模和金融产品向中小企业倾斜,各级财政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成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各区县,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城乡民众的支持和监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有利配合,市场的行规制度的完善和遵守。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创新打假,杜绝模仿和扰乱市场恶性竞争。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形成企业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企业文化。加强整体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和工作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感和自我修养。搞好企业环境建设,创造企业品牌形象。与大企业或先进企业合作,寻求投资商或合作伙伴,扩大企业行业或市场领域。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主导权弱等劣势已经影响到其生存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适时组织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增强其管理和决策能力,鼓励其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推广新的科研成果,支持其参与国家重大的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
五、结语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可以预见,在国家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大力扶植和帮助下,中小企业将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必将蓬勃展开。我们相信,加入WTO后的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这将进一步促进和保证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六参考文献白金麟;辽化仪表厂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隋红建,王刚;项目管理在R&D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3赵永瑞;常莹莹;朱腓利;;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6年04期
4马菊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J];商业时代;2006年22期
5钱莎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模式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安占丰;企业管理信息化外部环境及对信息化策略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7李继云;中国信息化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A];中国物资流通协会通讯[C];2000年
第四篇:优秀论文 浅谈教育信息化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教育信息化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使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意义问题对策
当前使用信息技术把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进行信息加工,通过声、光、色、动画等技术创造出恰当的情景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它的优势和特长,在数学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益培养出一大批会学习,善于思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下面我就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这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图像、声音、色彩等整合为一体,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将一些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3、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使枯燥的数学生动化,是学生能有效地理解重难点,拓宽学生数学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1、多媒体制作技术的有限性
现在很多老师对多媒体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平时老师们只会简单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而不会做课件,往往只有再将优质课时才会认真的考虑课件该怎样去设计,平时老师过于依赖从网上下载的课件,而这样不能保证课件的质量,优秀的课件是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
2、多媒体应用的随意性
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图并茂的教学情境,使一些难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课堂变得热闹一点,会把大部分精力应用于多媒体展示上,而忽视了教学重难点的讲授,在上课时,给学生逐张讲解ppt,缺乏互动性,光一味地传授知识。面对课件中详尽的知识点,教师甚至不写板书,这时候教师就像一个放映师,除了重难点以外,其余都靠学生探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网络应用的欠缺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平台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学习方式的限制,教师建立学科群组,进行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使教学变得容易。学生利用个人空间实现个性化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有了选择教师的权利,学习随时可以补救,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和老师不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是这些网络平台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利用,只是上级部门或评优时为了应付事而已,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教育信息化中改进数学教学手段的对策
教育信息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挖掘信息化的潜力,发挥它所带来的教学的优势,这还有待于教师加强技术的改进
1、课堂中要情境交融、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存储、传送声音、文字、图形、图表以及动画等信息的功能,有效的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联想去获得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获得一种新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不应仅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活动应通过情境交融、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接触和感受各种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应用于数学教学,而是课前充分考虑所要讲授的内容,使教学中的适宜内容自然的用多媒体来辅助,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取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强调师生互动。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地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探索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实验、影视演播、练习设计,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状态与行为的评价
2、提高认识,主动创造、整合
数学教师要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化的优势,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探索有效的整合模式。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不能让数学教学仍停留在过去数学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独立要求,把教学知识通过“满堂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解决问题,怎样有机的把多媒体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是目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整合为数学教学带来一片生机。“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3、善于学习、善于交流
教师要及时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比如微课的制作,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软件如PPT、录屏、截屏等。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就不能录制出好的微课,我们知道好的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录制微课的过程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最终取得高效的和谐课堂。作为数学教师还要多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人通等教育平台的应用,善于利用平台交流与合作,及时共享教学资源,认真听取别人的评价及意见,教师要通过空间人人通等技术平台,实现教与教全面互动,促共同提高,学生要通过空间人人通等技术平台,实现学与学全面互动,促共同进步。教育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人通等教育平台的应用为数学教学带来一片生机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核心地位与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共同愉悦、进步以至发生飞跃——培养真正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合力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多样化、生动化,使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应当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精神,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卫群;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1年15期
2、薛小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14期
第五篇:物业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法规与体制滞后
尽管《物权法》出台,又有此前的《物业管理条例》,但整体上而言,有关物业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比较零散,缺少系统性。
现行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确立正确、公平、符合实际的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也不可能使我国的物业管理产业健康发展。
2.遗留问题
一方面是开发商遗留问题,由于房屋质量差、过度承诺等开发企业遗留为题,从而使物业管理公司代人受过。一些住宅小区物业公司与开发企业如同母子关系,物业管理公司为开发商遮遮掩掩,即使不是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权限也不能制约开发商的行为。因此,开发商的遗留问题,给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带来了后患。
针对房山的老旧小区,由于建设时间已经很久,许多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直到现在可能还没有完全解决;由于一直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信任度降低,抵制情绪越来越大,更加不利于物业管理。
3.业主缺乏自我约束
由于房屋产权多元化的发展,居住在同一物业内的业主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消费层次等不尽相同,规模大的住宅区业主更是千差万别。业主的自我约束与自我保护意识也处于不同层次,为各自的利益冲突也经常发生,从而增强了物业管理的难度。
4、老旧小区的业主缺乏对物业管理的消费意识,还在怀念过去的“免费午餐”。
5、业主法制意识淡薄,加之法规不完善,业主只一味强调权利而忽视相应的义务。
6、社会关注程度不够,许多媒体只是关注所谓的新闻卖点,一有纠纷就纷纷对物业公司
7、行业协会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物业公司不专业,管理服务不到位
一些物业公司缺乏专业性,管理服务各方面不够规范,又未能够合理的处理好与业主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信任度,同时也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二、相应的对策
1、政府层面
(1)制定完善的物业管理相关配套法规,建立物业管理信用档案。
政府应委派物业管理协会建立物业管理公司信用档案体系,它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为业主、业主委员会查询物业管理公司信用服务,为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投诉途径的信息管理系统,减少物业管理公司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同时建立物业管理信用档案也有利于物业公司的良性发展,通过市场和业主的口碑来选择出真正优秀的物业公司,使真正优秀的物业公司能够在目前鱼龙混杂的物业管理行业
中脱颖而出,获得业主的青睐。
(2)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协调物业公司与个相关部门的关系,在物业公司做好服务的前提下,帮助物业公司协调工商、税务、教育、银行、水利、电力等各部门的关系,帮助物业公司各项服务能够更人性化、更规范化;使物业公司成为业主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3)推行建立第三方管理机构
由于业主对物业管理的不满与日俱增,并迫切要求物业管理在透明、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同时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来说,面对业主过多的缺乏理性和缺乏专业的责问,已显得力不从心,而政府将太多的时间耗费在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及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关系的调和上,此时可以组建一个第三方机构解决这些矛盾。
第三方机构可以是招投标中心、业主咨询公司、也可以是行业认证机构、仲裁机构、专家委员会。
2、物业公司层面
(1)严格执行承接查验标准
针对遗留的质量问题应认真实施承接查验程序,严格执行承接查验标准。在物业接管时,以明确物业公司与开发单位的责任。
(2)培育和监督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建立与运作第一、增强业主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救济能力
由政府、媒体共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业主花钱买服务意识,不交物业管理费是违法行为的宣传,引导业主依法履行业主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监督《业主公约》的执行力度,将业主违约行为进行宣传,提高业
主的自觉性。
第二、借助社区管理的力量,监管好业主、业主委员会的建立与运作。
(4)物业管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并认真执行到位,深刻认识服务型行业的特点,提高企业人员素质;要逐步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5)制定好各项服务标准,达标要求已经收费明细,召开业主大会对相关规定及各项标准张榜公布,并接受监督。
3、社会层面
(1)物业管理协会应积极有效的发挥作用。
(2)加大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应客观公正的看待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加深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并对这一行业的作用充分重视。
(3)新闻媒体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特点,深切体会物业管理行业的酸、甜、苦、辣,加深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从而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业主对物业管理有一个深入地认识,促使业主形成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
(4)加强对广大业主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和指引,增强对物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物业管理消费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