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
根据xx区小学科学教研中心组的安排,本学期江舸(组长)、李怿珍、郑松南、潘津珍四位老师组成了五年级组的微教研合作小组。
9月份,我们一起接受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论培训,初步了解了微教研模式。之后结合任教的年级,我们成立了五年级合作小组,推选江舸老师为组长。最后,参与讨论并且观摩学习了三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各种各样的叶》,对微教研模式的开展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和认识。
10月份,我们小组讨论决定,本学期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单元《雨天中的布料》一课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微教研模式研究。同时,参与讨论并观摩学习了四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形形色色的动物》,有了很大启发。
11月份根据教研员郑xx老师的要求,我们开始分步进行研究。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12周):个人设计,每个成员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和经验基础上独立设计一片教学设计。第二阶段(第13、14周):小组通过xx部落对每个成员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经历小组互评、组内优化、组间论评,对教学设计的不足、优点和建议点列出来。通过组内和组间优化后,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一份比较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且决定由吉山小学的潘津珍老师来实施这一节课。为了达到更好的研讨效果,我们小组在十四周的周二在华康小学进行了试教,对执教的潘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修改和优化。第三阶段(第15周):实施。通过《雨天中的布料》课例展示,实施和检验方案,然后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评课,对教学设计进行最后的修正、反思和提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位队员都非常积极,参与度极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金点子。不但在网上讨论、互相评价,对教学社进行整合,还利用试教的机会,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在小组的努力下,潘津珍老师成功地展示了《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课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对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指导相当到位,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潘老师结合听课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撰写教学反思,并且把课例的所有资源都上传到xx部落的小学科学微教研群组博客,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和感受就是,在探究课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要时对教材进行整合,科学地改装实验装置,细致地指导学生,巧搭支架,在实验和汇报交流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希望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能继续坚持这种微教研模式,以小团队的模式探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篇:五年级组教研活动安排
小学大学区
五年级教研组联合教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4月22日下午 活动地点:
小学 活动主题:
突破教材重难点,确保教学实效
活动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研讨重点:反思前半学期的个人教学,针对全册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交流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困惑,分享成功的经验,共同协商有效的教学方法。研讨成员:
各校五年级语文、数学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
数学:
语文:
活动议程:
一、反思前半学期的教学实际,提出困惑。
二、结合教材及本地学生实际,提出本册教学的重难点,研讨突破方法。
三、协商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活动要求:
1、按时参会,不得迟到早退,服从组织安排。
2、提前熟悉全册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立足实际,思考解决方法。
3认真准备,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活动准备:
1、教本、教参各一套。
2、各组成员准备本学科“教学反思”一份(打印2份),反思内容以前半学期的教学感受和困惑为主,要求有核心词,真实深刻。
大学区
五年级教研组 2015年4月21日
第三篇:五年级组数学教研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研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五年级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坚持理论学习,鼓励撰写论文
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再挤出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还学习了《教育文摘》中的一些精彩文章,让全组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及全省的优质课,了解教研教改信息,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经验或想法撰写成论文。论文的撰写正是我们组的弱项,因此,加强论文撰写方面的培训已经成为我们组以后的重要课题。
二、规范集体备课
教育的发展决定了教学活动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面对和解决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只有集体合作,共同探究,才能有最佳成效。当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之后,为了更规范化管理,我们将集体备课制度化——时间地点固定、备课内容确定、中心发言预定、上传及时敲定。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认真组织学校的课堂技能达标活动。老师们都十分重视这个活动,听课前集体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讲课时要求全校数学教师都坚持听课,然后在周四接着开展评课活动,对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反馈给上课老师,以达到再
提高的目的。
我们也非常重视县里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大家齐努力,各抒已见,倾囊相助,使我校的选手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提倡撰写教学反思
记得华应龙老师曾经说过:“想成为教育家,就请你坚持写教学反思”。我们也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既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课外兴趣活动,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组织一二年级口算比赛、三四五年级趣味数学比赛。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四篇: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以学生为中心
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xx区小学科学教研中心组的安排,本学期江舸(组长)、李怿珍、郑松南、潘津珍四位老师组成了五年级组的微教研合作小组。
9月份,我们一起接受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论培训,初步了解了微教研模式。之后结合任教的年级,我们成立了五年级合作小组,推选江舸老师为组长。最后,参与讨论并且观摩学习了三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各种各样的叶》,对微教研模式的开展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和认识。
10月份,我们小组讨论决定,本学期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单元《雨天中的布料》一课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微教研模式研究。同时,参与讨论并观摩学习了四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形形色色的动物》,有了很大启发。
11月份根据教研员郑xx老师的要求,我们开始分步进行研究。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12周):个人设计,每个成员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和经验基础上独立设计一片教学设计。第二阶段(第13、14周):小组通过xx部落对每个成员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经历小组互评、组内优化、组间论评,对教学设计的不足、优点和建议点列出来。通过组内和组间优化后,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一份比较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且决定由吉山小学的潘津珍老师来实施这一节课。为了达到更好的研讨效果,我们小组在十四周的周二在华康小学进行了试教,对执教的潘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修改和优化。第三阶段(第15周):实施。通过《雨天中的布料》课例展示,实施和检验方案,然后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评课,对教学设计进行最后的修正、反思和提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位队员都非常积极,参与度极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金点子。不但在网上讨论、互相评价,对教学社进行整合,还利用试教的机会,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在小组的努力下,潘津珍老师成功地展示了《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课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对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指导相当到位,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潘老师结合听课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撰写教学反思,并且把课例的所有资源都上传到xx部落的小学科学微教研群组博客,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和感受就是,在探究课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要时对教材进行整合,科学地改装实验装置,细致地指导学生,巧搭支架,在实验和汇报交流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希望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能继续坚持这种微教研模式,以小团队的模式探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五篇: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以学生为中心
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以学生为中
心
根据xx区小学科学教研中心组的安排,本学期江舸(组长)、李怿珍、郑松南、潘津珍四位老师组成了五年级组的微教研合作小组。
9月份,我们一起接受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论培训,初步了解了微教研模式。之后结合任教的年级,我们成立了五年级合作小组,推选江舸老师为组长。最后,参与讨论并且观摩学习了三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各种各样的叶》,对微教研模式的开展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和认识。
10月份,我们小组讨论决定,本学期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单元《雨天中的布料》一课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微教研模式研究。同时,参与讨论并观摩学习了四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形形色色的动物》,有了很大启发。
11月份根据教研员郑xx老师的要求,我们开始分步进行研究。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12周):个人设计,每个成员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和经验基础上独立设计一片教学设计。第二阶段(第13、14周):小组通过xx部落对每个成员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经历小组互评、组内优化、组间论评,对教学设计的不足、优点和建议点列出来。通过组内和组间优化后,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一份比较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且决定由吉山小学的潘津珍老师来实施这一节课。为了达到更好的研讨效果,我们小组在十四周的周二在华康小学进行了试教,对执教的潘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修改和优化。第三阶段(第15周):实施。通过《雨天中的布料》课例展示,实施和检验方案,然后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评课,对教学设计进行最后的修正、反思和提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位队员都非常积极,参与度极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金点子。不但在网上讨论、互相评价,对教学社进行整合,还利用试教的机会,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在小组的努力下,潘津珍老师成功地展示了《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课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对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指导相当到位,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潘老师结合听课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撰写教学反思,并且把课例的所有资源都上传到xx部落的小学科学微教研群组博客,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和感受就是,在探究课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要时对教材进行整合,科学地改装实验装置,细致地指导学生,巧搭支架,在实验和汇报交流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希望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能继续坚持这种微教研模式,以小团队的模式探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