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质量,探索,实践,课堂,语文,高效,高中,打造,
在社会中进行交际,言语是必备的运用工具,主要有听、说、读和写等几方面,语文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使用的工具,是人们在信息、思想、感悟、工作和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的表达用具。
近年来,信息传播得到技术性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学习、感悟语言,运用语文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审美情操的培养,弘扬我国民族和人文感悟。语文负载人类文化交际职能,这是语文的最新职能定位,使语文教学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方向。要统一语文作为交际和人文的两种职能,则应在教学实施中注意二者的结合,在抓好语文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使用语文作为工具的能力,给予学生信息、思想、感悟的感染。
二、语文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要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为主。学生作为语文学习和语文发展的针对主体,语文课程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关注学生差异和需求,满足其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客观的评价,以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充分展开,有利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素质。
三、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策略
1.转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新课改和新课标的作用下,其定位由原有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参与和合作:要做到,改变原有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为学生主动接受,以语文教学作为进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建构过程;改变教师只传授语文知识为共同参与、协作,树立灵活的教学观念,教师也已不是传统的教学控制、支配者,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习环境,制定适应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评定教学成果,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语文;创造学生的语文学习氛围,创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的质疑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问或是质疑教师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语文包括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产生疑问、提出疑问,随后解决疑问的过程。学生有疑问,才有了学习和探究的兴致,教师才能够恰当地切入以解惑。教师必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把自己的疑问拿出来大家讨论,老师可适当补充,这样学生既能主动发言,又学会了探究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形成方法。
①打破语文思维定势:要教会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发现问题,产生逆向思维。指导学生从传统的习惯性思维中突破出来,以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用辩论的眼光看待语文学习和其他事物的本质,进而发现问题。
②引导学生梳理语文思维: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梳理问题。要设计适当的语文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方向思维,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把问题引向纵深,并最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③挖掘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思维的亮点,提出学生产生问题的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新课改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善于以疑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促使学生发现、探究和突破疑难。
4.突出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的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能够有力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内容里突出学生探究成果的评价,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并肯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四、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具体实施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有效互动。教师要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把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表达权给予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具体如下:开始的导语:语文课教学刚开始要学生自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语,要求语言要精练且突出重点,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的内容上;字词解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弄清课文的生字和生词,使学生在课前就熟练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把教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主讲。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语文课的主讲,课前要辅导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备课,建筑教学所用资料和参考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使用教学用具。要求学生讲课后要进行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有效的完成了与学生的互动,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邓伟忠.“高效”路上的追寻——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2]玄艳霞.新课改视野下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3]唐勇.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思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第二篇: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开放式 实践 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的千年。新时代的学生有许多新的特点,培养适合社会竞争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摆在新时代教师面前的历史责任。我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走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摸索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开放式”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师以亲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语调试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
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支持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多元思维,肯定他们的新思路、新见解、新观点,不强求一致性,允许多种答案并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开放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充分动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开放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了人自身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
二、“开放式”的学习形式
老师站讲台,学生一人一位的学习形式整齐而有序,但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也需“开放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自由学习等。改变传统的单行单列,把学生座位摆成四人一组、五人一组、六人一组,摆成方形、圆形、花形……,平时根据男女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自由结组,结成“问题小组”,即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一组;结成“伙伴小组”,即研究问题最为默契的同学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意见、观点,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观点,集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老师作为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一员,也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一起思考、讨论、交流。学习形式的开放,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开放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获得了自由,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青春活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
三、“开放式”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文大多是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感悟理解。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自然其乐融融。
“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逐渐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将“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到底,我想长此下去,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将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白桥小学
张业莲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扎实高效的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要打造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努力实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的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在“导”上下功夫,积极思考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打造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1.打造自主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如今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所谓的自主课堂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教师首先确立一些可行的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来重新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然后带着这些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会采用对学、群学等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最后,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也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是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紧紧抓住学生的疑难点,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2.打造展示课堂
扎实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也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应该毫无保留地把这个舞台交给学生,并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展示中表扬学优生;目前,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是,课堂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要提高教学效率。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教学不需要强制,而要激发学生兴趣。”在高效课堂展示环节中,运用鼓励性语言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学习上来,使他们积极、自觉、愉快地进行展示、学习。尤其是对于学优生,这些学生是在不断的表扬中、不断的自我感觉良好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展示环节毫不吝啬地给予学优生表扬,让这些学优生在展示中充分体验成功感,然后让他们带着成功感去帮扶其他同学,从而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课堂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学生在展示对“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的理解时,上台展示的刚好是一个胆小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尽管那个学生已经尝试着重复了三次答案,但当他最后问道“请问同学们对我的答案满意吗”时,很多学生都摇头并表现出满脸茫然的神情。这时笔者意识到,眼前这个学生并不是因为不懂而解释不清楚,而是因为胆小紧张、缺乏自信导致的表达障碍。因此,笔者走到这位学生身边,抚摸着他的头,大加赞赏地说:“同学们,今天小东(化名)同学不但能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还把自己的理解反复强调了三次,他是在担心我们中间有人因思想开小差而听不明白啊,这是多有耐心的一位小老师呀!”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鼓励的力量是神奇的,小东定了定神,然后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讲解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说明这位父亲在这片废墟中已经挖了很久很久;„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仅说明这位父亲在这片废墟中挖了很久很久,还说明这位父亲在这片废墟中挖得很艰辛。”此时的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一阵赞许的掌声。小东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表扬当中找到了自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最后成长为班里的“展示之星”,许多学生也在他的帮扶与带动下迅速成长起来。
在展示中促进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就是由智力因素或者因非智力因素(如不良的生活环境、学习习惯、道德观念等)所造成的学习落后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及其他方面都经受了过多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埋怨、责怪、批评他们,而应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相互促进”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地去关心、理解、鼓励和爱护他们,让他们在高效课堂中体会到温暖、感受到关爱,让他们带着温暖和关爱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以高效课堂的展示环节为例,这个环节对后进生来说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暴露自己不足、取长补短,不断鼓励自己奋力追赶、成长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羞耻感,又有落后感,既有荣誉感,又有满足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鼓励后进生进行知识展示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做到“人人参展、人人能展、人人会展”。
降低难度,人人参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除了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外,还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和探究成果,并进行适当的评价。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及学习内容难易的不同,一部分后进生很难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参与到课堂的展示中来,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来展示,哪怕他们能读准一个字音、了解一个字形,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久而久之,这些后进生就从展示的旁观者蜕变成参与者了。小洋(化名)是笔者所教班级的一名后进生,他胆小且缺乏自信,每次展示都游离于小组之外,其他组员也早已习惯他的不存在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索性规定组长每次展示时必须让小洋参与,并且降低难度,专门挑选最简单的内容让他展示。这样一来二去,小洋由当初只会喊“目光―聚焦”发展到后来能大大方方地为大家展示生字的读音、字形及一些简单问题。
鼓励帮扶,人人能展。笔者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首先培养一批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分子,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笔者有意通过个别辅导,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展示的“排头兵”,然后让这些“排头兵”去手把手、口把口地教那些后进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课堂在榜样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个个敢展示、人人能展示的氛围。适时点拨,人人会展。“一千个人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会畅所欲言,大胆进行补充、质疑,而这些疑问有时会让展示者束手无策。为了不挫伤展示者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适时点拨、耐心引导,集中大家的智慧释疑。对抽象的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加以研究。如教学《白杨》一课,学生对白杨树的精神不是很理解,笔者马上引导学生上网查找与戈壁滩相关的资料,学生了解了白杨生长的环境后,很快就明白了白杨坚定、不软弱、不动摇的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展示课上,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不仅能激起展示者展示的欲望和积极性,还能激起听者的兴趣。在刚开始打造高效课堂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板书、朗读、讲解等形式来展示,而且几乎都是组长一人展示。时间久了,展示者厌了,听者烦了。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笔者不得不改变课堂展示的方式。首先,在参展人数上,由个人展示改成三人以上的小组展示。其次,不断创新展示形式,有精彩的表演,有入情入境的朗读,有滔滔不绝的演讲,有娓娓动听的讲解……每一种方式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层次性精心设计,每一次展示都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娱乐性和实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表演的舞台。
打造评价课堂;任何制度、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同样的道理,没有评价的课堂,将是一节死气沉沉、平庸低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画龙点睛,对学生日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体现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评价原则的评价制度,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检测成绩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按“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方法去实施评价,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进步之星、帮扶之星、学习之星、展示之星等,并颁发奖状进行奖励。久而久之,班内就形成了“你帮我,我帮你”“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强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总之,打造扎实高效的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中倡导自主,善于鼓励,并适时评价,这样课堂一定会扎实高效,学生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第四篇:简约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
简约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
简约高效课堂不是指节奏快、容量大、要求严的课堂,而是以简胜繁,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升能力,并及时对内容进行梳理反馈吸收,让语文教学走向成熟的过程。由于课堂时间和学生的精力有限,核心知识的讲解变得尤为重要,课堂不需要教师把所有的内容都讲透,要充分利用悬念和逻辑思维空间来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让简约元素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不求面面俱到,追求精讲,侧重授之以渔,让学生广开思路减少弱效,这样才能彰显课堂的简约之美。
一、简明教学目标
热热闹闹的课堂看似形式多样,学生讨论积极,表面上效果非凡,但学生真正能吸收消化的少之又少,让课堂成了有温度却没有深度的花架子。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首先要简明教学目标,因为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前提就是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拟定简洁具体、直观性强的教学目标是打造简约课堂的关键。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实际学习能力,要因学生的课前预习而定,将预习纳入到教学设计过程中并作为新课的教学目标的起点,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学习的方向,而且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如在“珍爱生命”这一专题,笔者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仔细品读,体会文本中凝练语言所蕴藏的丰富哲理;其次,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辨析能力;最后,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逆境的思维态度。在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将教学目标稍加调整,首先让学生仔细品读,体会文本中凝练语言所蕴藏的丰富哲理;其次,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与《最后的常春藤叶》两课整合,让学生针对文本研讨并加深对课文的认识程度;最后,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正确态度,让教学目标更加简洁明了。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与“学”的定位,科学地完成拟定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发挥出最大效能。
二、简化教学流程,如果说一堂课的灵魂是教学目标的话,那么支撑课堂教学骨架的就是教学环节。但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将教学环节设计成较多板块,如课前导入、创作背景介绍、感知分析文本和课外拓展等。一节课一共四十五分钟,如果按照这样的流程给学生上课,平均分配下来,几乎每个环节都不能讲透。我们的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消化吸收了什么?教师究竟讲出了什么?这样看似生动、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在结课后学生会感到头脑空空,一无所获。这就需要教师简化教学流程,让感知带动探究。
如在讲高中必修三《祖国山川颂》时,就可以简单地导入,让学生抓住文本的主旨:“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兰的湖泊,印度尼西亚的岛群了。中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画。”让学生去感知作者要“颂”的究竟是什么。这样一堂课的重点难点都讲出来了。一节课下来教学流程简单,只有导入、把握、感知,通过对文本的研讨,不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快速走进了文本,完成了与作者心灵、情感的对话。
我们所说的简化,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节省时间,而是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吸收得多、消化得多、掌握得多。让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教师要精益求精设计好教学环节,力求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有交流、分析、探究的机会,让教学环节更有层次性,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的本质,完善其语文素养。
三、简化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相对复杂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繁琐且思路不清。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教学板块亦是如此,在精不在多,在深不在广。由于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要简化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内容不是减少教学知识,而是让教师在研读教材后,从整体把握人手对文章进行综合性梳理,以核心内容催动教学效率。如讲《我与地坛》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做到精讲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首先,在选择内容方面,挑选有针对性的典型文本语段来突出重点难点,丰富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其次,让单一的文本语段变得丰富多姿。巧用语段说的就是要教师将文中经典语段串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语段,缩减了文章内容,让重点语段在课堂上发出最大的能量,促使高效课堂的产生。
四、简化教学形式
做一件事情要选择最简单省力的法子去获得最大的收益。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教学发展的教学形式,而非哗众取宠式的立意标新。有些教师不仅将简单的问题变复杂起来,还让教学事倍功半,从而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和谐因素。同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破坏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也降低了教学效果,导致文字的感染力时有时无。因此,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最基本途径,就是阅读,没有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不能称之为语文课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就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个性化分析过程,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帮助学生分析文本而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教学是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探究的情感活动,在此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让情感熏陶建立在审美情趣与思想启迪之上。读的过程不仅要受到重视,还要在这一过程中读精吃透,这也是熟读精思的过程。通过自我培植,自我感受,来获得欣赏、理解、评价等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加深语文知识的积累。
五、简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仅要渗透到教学方法中,还要以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师生心灵对话为主。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情,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因时、因人而异。只有教师真诚恰到好处的评价,才能让课堂充满平等与互爱。让师生之间有亲近感与亲切感,这样才能畅所欲言。比如,当学生对文本提出不同见解时,教师要以表扬的心态去赞美学生,而不是教条性地否定学生的意见,这样会降低学生活跃散发性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可以赞美学生想法独特,给了教师和其他学生一定的启发,当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时候也不要打击其积极性,应在表扬后加以补充。因为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同,对人物的想象自然也就不同。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如果抛开原书,让一百个人描述自己心中的林黛玉,会得到上百个不同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提倡言论自由,让评价有内涵有韵味,做到润物细无声,淡墨无痕。这样发自内心的教学评价才是学生心底最渴望的评价。
总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简约课堂就是要教师将复杂的教学简洁化,去花俏留简练,让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内涵,一种气质,一种囊括大气的精要,一种深刻的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223900)
第五篇:探索实践学案教学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探索实践学案教学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抚顺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组
于海涛
为了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自2008年推行“学案教学”模式至今已一年多。本学期初,七年级数学组刚刚组建,我们八位任课教师就积极响应学校要求,尝试将“学案教学”的教学思想溶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起来,感受很深,很有收获。下面就一学期来学案教学谈一下我们做法和体会,以求领导及老师们指正。
一、进行“学案教学”的目的意义: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我们明确了“学案教学”的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学案教学”就是让学生先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持之以恒固然可贵,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的达到目标,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设置学案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他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我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写“学案”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既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讨论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己知的知识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胆提出问题,标新立异。哪怕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我都给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是强化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的掌握,巩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是对当天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与遗漏,5是使任课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指明了方向。
6是使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必良好学习习惯,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做到一日一清不欠账。
7是加强了同年部、同学科老师的联系和沟通,培养了团队精神,也加强了集体备课。
8是为家长检查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准备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学生今后重新复习本章节知识留下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9是为后续老师教授本章节知识准备了第一手日日清资料,为学校的校本教研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当然知识产权属于出题教师,使用时请勿侵权)
二、学案教学的设计:
1.学案的组成:
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等部分。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录、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习何种思维方法,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2.学案的设计思路:(1)研究四项内容
① 研究教材和《数学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②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③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④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2)制定学习目标:
在制定学案时充公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其中智力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非智力目标包括情感目标、意志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学案教学认为智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非智力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学案上,但需要教师恰当调控,沟通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
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析、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现,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荷载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是一条暗线;但设计者心中应是一条非常明晰的线,它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设计学案时,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
(4)编辑、推荐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面对全体学生编辑、推荐作业,进行分层设置,针对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作业,做到起点适中、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我们采用学案导学模式一年多来,切身感受到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效果明显。
1.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师的备课方式从备教案转变为备学案;教师的作用从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变为学生自学的引导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方法的指导者。编辑“学案”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优化过程,找出知识的易错点、难点在学案的设计时如何分化?学案的编辑促使我认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选择问题。我们把自己编辑学案时的资料进行归类,主要有《易错点解析》、《学海识航》、《纠错快车》、《思维空间》、《新题博览》、《巧思妙解》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节省劳动时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学案导学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增强,有了学案作为依据,学生不必反反复复去做题解题,从而使学生所费的重复劳动大大减少,且很快掌握自己存在问题所在,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也大大增多,(不但获取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从而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
3、教学的效果有了提高。
从采用“学案导学”以来,我所教的班级化学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困生明显减少,四、“学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
2、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协调学案教学;
3、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
4、学生在使用学案后是否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5、通过参与数学学案的编写,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否有提高。
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应。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在运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时由“观察模仿阶段”进入了“自我控制阶段”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既然学案教学有这样多的好处,那么就让我们任课教师任任真真的坚持做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以上是我个人对学案教学的见解,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