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愉快教育理论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论文
摘要:“愉快教育”被中外教育家们认为是当今教育应达到的最高境界。本文仅就愉快教育理论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略陈管窥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愉快教育 动力 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首先,在观念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发展必须是能动、积极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程度的高低,所以不能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多给学生提供参与和发挥才能的机会,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独立地和创造性地接受教育,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主体性原则是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任何教育内容无论多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来自于外部的影响,而要使学生接受,就要靠学生自己去努力。所以只有当学生主观上愿意接受,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采取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从而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当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员,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教育的标准。其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参与是个体在责任感、权力和义务感驱使下所产生的积极行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实现主体性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自主、自力精神和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教师第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只有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第三,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才能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畏艰难,才会有主动性。教师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参与的基础,提高他们参与的能力。第四,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主体以自我为对象,在社会或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各种活动自觉而主动地改善自身的品德、才智、审美和体质等。只有当学生懂得要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有强烈的自我教育的愿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整体育人原则
整体育人原则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把影响学生发展的诸要素作为一个整体,使学生全面发展。愉快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品德、能力、个性、体质等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教师还应做到全面育人。要向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这五个方面的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方面的欠缺都将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学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育评价,各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要使各部分相互配合好,才能形成整体的最佳效益。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三、愉悦性原则
愉悦性原则是指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教师愉快地教是学生愉快地学的前提。但这决不是说教师愉快地教就不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就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教师愉快地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中有适度的焦虑,才会努力拼搏。经过努力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才会产生满足感和自我成就感,才可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理智与情感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当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处于和谐状态时,人们的活动成效最佳。教师的教如果是处在愉悦的情境中,课就会讲得非常精彩。学生的学如果是处在愉悦的情境中,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诸多优良个性会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愉悦性原则,首先应做到敬业爱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综合修养及教学技术水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要使学生在学习时有向往学习的倾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利用多种手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要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学习内容难度应适当,在学习方法上应给学生以指导,对于学生的进步应给予适时的赞扬和鼓励。
四、动力性原则
动力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一种内心的唤醒状态,激发其学习的动机,把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心理准备状态。
在贯彻动力性原则时,首先应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亲如朋友。其次,要以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应熟悉教材,也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第三,坚持评价的激励性。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重视学生的努力程度,让学生看到: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有价值的成果。第四,教师不仅要重视显性评价,还要注意隐性评价。成绩评价、表扬、奖励等均属显性评价。隐性评价是通过周围人们的非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植根于环境当中,如校风,班风等,它能够对学生个体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氛围,因此是一种深层的、不明显的但不可忽视的评价。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群体风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篇:音乐课中的愉快教学(论文)
音乐课中的愉快教学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以往的音乐教学,偏重传授乐理知识和概念,依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进行常规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音乐自身规律,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于是有些老师出现了课堂上对学生放任自流的做法,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的错误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中课堂常规时必须要有的,问题是“度”和“方法”的把握,切忌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指责。对于同学在课堂常规形成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用巧妙的方法去一步一步引导。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培养识谱兴趣,开动学生脑筋
在音乐教学中识谱知识的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掌握好识谱知识,才可以令学生更加准确地学习歌曲、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了让学生对难学难记、枯燥无味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对五线谱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多做即兴表演,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与表演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在音乐课上,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
1、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
2、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3、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优美的造型和漂亮的动作所吸引,在音乐课上,学生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制乐器学歌曲,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和节奏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歌曲的审美能力。由于各种条件的所限,很多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摇船调》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打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自制的船桨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喜悦、欢乐、幸福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启发学生体会歌曲中的美,启发对音乐的想象力
唱歌可以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感染。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唱会一首歌曲,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所唱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去体味和演唱,进入歌曲的意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优美动听,还能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而要把学生的生活和音乐融为一体,切合实际,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词语和事物,作形象的讲解和比喻,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广州”、“桂林”、“深圳”、“北京”。“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好像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五、诱发对歌曲的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经验积累少,生活阅历浅,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培养情操、陶冶性情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形象活泼的画面等形式,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体验和想象,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动作、颜色、文字、线条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由于学生对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好似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师就是引导发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作为新世纪的一名音乐教师,应当为具有不同个性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为我国将来基础教育的改革成功奠定基础!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论文
摘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贫乏,综合文化素质较低。文章通过对人文精神的阐述,探究了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分析了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情感;人文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体育新课程的广泛实施,人文精神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和人文精神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新课程理念的实施需要,如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并将其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学校特色的体育人文精神的渗透方法与途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一、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怎样才能营造这种良好气氛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肯定不良。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
2.布置整洁、优美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3.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因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教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
5.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这就能用教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要善于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在一个班或一个运动队中,学生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以调动全班学生或全队队员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训练内容或训练量,某项(如柔韧性)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的训练内容。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当回答不合要求时,要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和属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切勿过多地指责和苛刻的批评。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
第四篇:音乐课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论文发表
音乐课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康三梅
在20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设计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 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 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动脑筋编儿歌
二、学生掌握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
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听、唱、说、看等,经常是口干舌燥、疲劳不堪,这种过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可以用几分钟时间用听音乐、音乐游戏、猜谜等活动来进行。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注重发挥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动性,避免教师一味地说教,造成学生厌烦课堂的沉闷状态。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已学一学、唱一唱的空间。
四、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 一组打小镲,第二组击小鼓,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绸带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愉快教学并非是为了愉快而愉快,而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在 不过,愉快的一节课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今后我会不断地总结经验,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课上都得到快乐、愉悦的享受。
第五篇: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论文
让德育的光芒照亮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鹿泉市选用的河大版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沁园春〃雪》、《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拿第三单元来说,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尤其是父母之爱。在教学中,我针对现在的孩子们物质丰富,但不知满足,不懂回报的特点,在教学之中。注重对他们亲情的教育。努力让孩子们懂得父母的辛苦,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比如学《父亲的谜语》一课时,我告诉他们“有人说,母爱象涓涓的溪流,温柔和缓,让我们在她的温柔呵护中尽享爱的阳光;父爱象稳健的大山,沉着厚重,让我们在威严中感受如火的热烈。但这一切需要我们尽心去体会,需要我们悉心去感知。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父亲不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幽默,没有文中父亲的温和。但是你得到的爱同样是百分之百,如果你能看到你的父亲的辛劳。”同样,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时,我对课文的情节讲授比较粗略,却对母子亲情做了大量的歌颂,同时在授课中放起音乐,我播放的是阎维文歌颂母亲的那首歌,当舒缓的音乐响起,当“你入学的花书包有人给你拿”的句子传入心灵,有许多孩子默默低下头。也有一些女孩子悄悄落泪。我想:在孩子们一味的比吃比穿比零花钱的时候,让他们感受一次心灵爱的教育,是多么的及时,多么的必要啊。总之,我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学生既要学习一技之长,更该深造道德,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源远流长!
二、美德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很好的文本。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又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接触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多,使学生容易形成孤僻、个性、自私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德育教育的篇章。《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合欢树》是作家史铁生坐在轮椅上与生命顽强拼搏的写照。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积极应对生活中的磨难。教材中还有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欢乐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
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和学生自我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思考,增强自我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让德育的光芒照亮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鹿泉市铜冶镇一中 王彦静
让德育的光芒照亮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