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1: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浪者之歌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浪者之歌读后感》。

第一篇:流浪者之歌读后感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智慧,一本好书可以开展人们的视野。有人书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活到老学到老,智慧需要大家用心培养、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实验,而阅读就是最佳捷径。

我喜欢阅读,坐拥书城是人生一大乐事,以前喜欢绘本、童话,升上四年级后,老师一直鼓励我们阅读纯文字书、长篇故事及小说。最近我的功力大增,迷上一本世界文学大着作——《流浪者之歌》,竟然也让我读完了!

主角悉达多与迦文达,在一生中遭遇不同的人、事、物,尝遍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虽然遇到挫折,也为了芝麻绿豆小事而烦心,可是他们都能分辨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会因而手足无措。

看完这本书后,给我很大的启示与不同的看法。一个人从年轻到衰老;从身无分文到拥有荣华富贵,中间过程充满艰辛困苦,充满各种诱惑与欲望,但到了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毅然放弃一切重返自我,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我好喜欢这本书的书名,“流浪者”,给人一种沧桑、贫困,却也自由自在的感觉,而作者又把人生的际遇比喻成“一首歌”,余音缭绕,回荡心里。看完这本书后,我也思索好几天,来想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作者可真是高明啊!

第二篇:《流浪者之歌》讲稿

《流浪者之歌》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师:首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一会儿告诉老师这是哪个国家的电影片段?(印度)那么关于印度你知道多少呢?谁来给大家说说,我们来讨论讨论。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非常好!概括的很全面。

2、导入新课:印度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领土面积广大,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创造了许许多多世界灿烂的文化,如:宗教文化;(西游记唐玄奘去西天取西经)建筑文化(泰姬陵);尤其是印度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名。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次的印度音乐之旅,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新课。

1、播放音乐,初步感受歌曲。

师:首先我们来听一首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板书,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屏幕上出示的问题: 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其中有几个乐句相同或相似? 师:歌曲结构是a+b+b'。

2、复听歌曲。

(1)教师范唱歌谱,学生感受旋律走向,例举3种旋律线条让学生选择。

A.请同学们边听边拍击歌曲节奏。师:分析了歌曲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次聆听《流浪者之歌》。

B.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屏幕上的哪些节奏型?

我们刚刚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歌曲的旋律走向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唱歌曲的旋律,并跟着老师的手画出歌曲的旋律线,然后对屏幕上的选项作出选择。

三、学唱歌曲《流浪者之歌》。

1、用“lu”轻声模唱歌曲旋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共同的探讨,对流浪者之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来学唱歌曲,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打着拍子用“lu”轻声模唱歌曲旋律,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2、师:同学们基本能模唱这首歌曲了,那么歌曲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在哪里?

(1)写在音符的左上方,表示临时升高或降低该音符的符号叫变音记号。这种变音记号也叫临时记号。5 4 3 #5 4 3(2)师小结:在音的上方有一条像波浪线的记号叫上波音记号。(3)教授其概念:上波音是在同一个音之间加入上方时值很短的邻音而构成的,就是这个上波音记号让这首歌曲富有地方特色,印度音乐大多喜欢在歌曲中加入变化音和装饰音,这就是印度音乐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用钢琴演奏,让学生感受对比,再用钢琴带唱。(加入上波音和没有上波音有何不同?)#5 4 3 和 #5 454 3 的对比。设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这个地方出现了上波音记号外还有哪个地方出现这样的音乐记号?出示音阶图,带有上波音的 7 6 又应该怎么唱?

生: 7 1 7 6 6

3、跟钢琴歌唱歌曲中的简谱。

师:我们解决了这个难点,下面请同学们跟钢琴歌唱歌曲中的简谱。

4、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熟悉了全曲旋律,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加入歌词轻声哼唱全曲,随音乐打拍子并轻声跟唱。

5、这次请全班同学轻声跟录音范唱完整演唱全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奏)

6、师生合伴奏接龙唱。

师:现在老师想跟你们合作一下,老师先唱两个小节,你们再接着唱后面两个小节,第二段的时候反过来由你们先开始唱,看看我们配合得够不够默契!

7、情境创设,体会歌曲情感。

师:假设你就是这位流浪者,你会以怎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曲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1分钟,小组长来分享你们组的体会。(略带伤感)

8、完整跟录音伴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情感。

9、认识印度古典音乐的两个基本因素拉格和塔拉。(打比喻:盖房子)

师:大家演唱时可以再洒脱、随性一点,其实印度的传统音乐是很崇尚即兴的,但是即使是再自由的音乐,也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拉格,其含义是企图借特定的音符组合的旋律,来引领听者的情绪和感情,一般由5至9个音符组成。

二是塔拉,是节奏和节拍的总称。这两个要素在我们刚刚学习的歌曲中都有体现。

10、播放乐器视频片段,教师简介,认识最具印度特色的乐器。师:刚刚介绍的两个基本要素又离不开两件最具印度特色的乐器。“西塔尔”是一种长颈弹拨乐器,共有七根琴弦,主要作为独奏乐器用来演奏拉格或为演唱伴奏;“塔布拉”是由两个单面鼓组成的套鼓,是进行塔拉演奏的关键乐器。

四、拓展与延伸。

1、体验与感受印度舞蹈。

师:印度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歌舞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在印度音乐中常常加入了舞蹈。接下来请大家通过欣赏印度歌舞《蒙格尼》寻找一下印度舞蹈的特点。

(1)、欣赏印度歌舞《蒙格尼》。

设问:欣赏印度歌舞《蒙格尼》时请同学们关注:舞者的眼神、手部动作、舞姿?

(2)、模仿几个简单的印度舞蹈手部动作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学习3个印度舞蹈手姿。

(3)、动:闻歌起舞,根据刚才学习的印度舞蹈手姿结合头部有节奏的左右摆动、眼睛随音乐转动等分小组为歌曲《流浪者之歌》创编律动。

五、小结。

1、请学生归纳出印度音乐的特点。

(1).装饰性音型(上波音)点缀旋律。

(2).旋律迂回、曲折呈下行走向

2、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

印度的音乐以拉格和塔拉为基本要素,使用了很多的装饰音和变化音,运用了最具特色的乐器,且大多数都加入了歌唱和舞蹈,使其具有独特魅力。

3、结语:印度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印度音乐浪漫、唯美、动人,常常带着一种迷幻的色彩。印度舞蹈以其变幻无穷的手势、眼神,复杂多变的舞姿让人迷恋,让我们学会用开放的心态,审视、包容它。谢谢大家!

第三篇: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开始于林怀民一趟渴慕的旅程。1994年夏天,行囊里带着德国作家赫曼?赫塞根据佛传故事改写的小说《流浪者之歌》,林怀民飞往佛祖得道的菩提伽耶。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塞,四十五岁创作出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又译:悉达求道记),故事主人翁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历经静坐冥想、放浪形骸、流浪苦行的种种求道法门,而在放下一切法门时得证圆满。在菩提伽耶,林怀民看到大觉寺外聚集上百的乞丐,残障与麻疯病人,大受惊骇,因而烦苦不解:“人世间的悲苦,为何在佛陀涅盘两千五百年后毫无改善?”忽然间,他意识到佛陀不是神,而是凡人,为了利益众生,苦思出让世人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他感动地叩头顶礼。

一日,在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下静坐,阳光穿过叶隙,林怀民感到眉心一股温热,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喜悦笼罩他的身心。印度归来,如流水般创作出《流浪者之歌》,林怀民喜欢说:“这是佛祖的礼物。”

这样就诞生了我们今天所能观赏到的舞蹈《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绝对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编舞者将三吨半稻谷搬上舞台,让我们得赏一场稻谷的盛宴:谷泉、谷河、谷雨、谷瀑、谷丘,及至满满一舞台金黄的稻谷。编舞者以乔治亚民谣作为配乐,那音乐雄浑,低沉,沧桑,长河一般的音符,蕴藏着无比的坚韧和力量,与舞蹈浑然天成。而那些衣衫褴褛的男女舞者,他们的一出场就让人震惊,让人感受到了求道之途的苦难。

一束细密的谷泉,从天而降,汩汩落在一个扮作僧侣的舞者的光头顶上。随后的90分钟里,他一动不动,合掌而祷,接受着稻谷(圣水)的洗礼。从高空垂直落下的稻谷,簌簌敲击着他的头顶,再飞溅到他指尖,再弹起,焰花一样美丽的弧线,绽放,落下,缓缓堆积在他脚下,小山一样。灯光下,粒粒稻谷本身就是舞蹈。金黄的,带着声响,线条流畅,路径华丽,亦动亦静。

沿着稻谷堆成的蜿蜒的圣河,那些衣衫褴褛的男女求道者挣扎、跋涉、祷告、祭祀„„他们的舞蹈,虔诚、神圣、充满仪式感。那一次次扑向稻谷,或者翻滚、跳跃、旋转、鞭笞,都给人极大的震撼。他们肢体的动作,又是那样的由内而发,像是不可遏止的本能,全不是为舞而舞。

还有那个整场只与耙子为伍的舞者,将满台的稻谷一圈又一圈地耙出一个巨大的圆。耙这个圆,足足用了24分钟。那是何等的气场?从近景中看到舞者淋漓的大汗,再观他的专注疑重,无不让人惊叹。

《流浪者之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什么是沉思冥想?什么是躯体舍弃?什么是持戒奉斋?什么是屏息呼吸?那是从‘自我’中一种短暂的飞离、从生命的苦痛中一种临时的逃避;那是对生命痛苦的一种缓和、对生命愚行的减轻。”这是赫尔曼·黑塞 在小说《流浪者之歌》写的话。看完了林怀民编导的舞蹈《流浪者之歌》,我开始明白了这段话的含义。《流浪者之歌》正传达了一种忘我,一种生命痛苦的解脱。而这种忘我这种解脱,一方面需要精神的追求,一方面需要物质的劳作。

第一段---痛苦,那个僧人,站在左前方的台上,上面不断地洒下谷物,从他的光头上流泻,在足下堆积。他应该就是乔达多·悉达多,就是流浪的修行者。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无论是喜是悲,这个僧人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岂一个忘我可解?

飞流之下静定禅立,其中的定力和坚韧,自不待言。他在流动的稻谷中坚守着静,坚守着念,以不变应万变,愣是成了整个舞台上最牵缠人心的一角,也让人心生敬意。

在这段,那几吨稻谷自然也会成为卖点,稻谷是收获的象征,是富裕的象征,物质的象征,但也是沙漠的象征。正应征了佛祖的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开始的时候衣衫褴褛的男女求道者在满地的稻谷上挣扎,稻谷从他们的指缝中抓起又漏下,痛苦的人们犹如在沙漠中行进。这让我想到,物质上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永远抓在手中,若没有精神上的富足,我们只是在沙漠痛苦地穿行,看不到尽头是什么,看不到希望在何处。

第二段---自我的鞭挞,这一段中的男人们拿着绿色的树枝抽打自己,让我看得触目惊心。随着他们的自我鞭挞,我的内心也在经受着鞭挞。绿色树枝是希望的象征,是谁不让生命的希望不能发芽,是人自己,既折磨了希望也折磨了自己。这让我想到人的不自律是才是痛苦的根源。我们时时破坏自定的规则,嘴上嚷着要遵守规则,需要规则,要有社会公德,却不自律,亲手去破坏它们,使它们形同虚设,毫无意义,最后还在一味地抱怨,不满那些自己造成的错误。我们时时违背自己的良知,我们明明知道善的立场,却又不由自主地走到另一边,最后遭受恶果,深陷于痛苦中不能自拔。

一切都存因果,此消彼长。自我谋取到眼前的那点利益也不过是截了自己的脚补自己的头这样的蠢事。人的自我是就那鞭挞着希望和鞭挞着自己的树枝,就是既不利益自己也不利益众生的痛苦。我们要从痛苦中解脱,就需要忘我,需要先自我解脱。

第三段,一个全身只着一根带子的几乎裸体的健硕男人,和一堆稻谷从空中重重砸下。前面的舞者如果说表现都是饭都吃不饱的穷人,始终站起跌倒,牢牢地被吸引在大地上,(在人智学中,大地也代表着物质),那么这健硕的男子(肌肉非常之美)定是个富足的人,也许他拥有许多的粮食和黄金(这里稻谷可以解释成黄金,财富)。那么这一段,这个男子也始终贴在谷堆上,他只是挥霍,挥洒那些稻谷抑或黄金,他几乎连向上的力量都没有,他沉溺在这些物质之中。

那些穷人因为难以得到物质的满足而挣扎痛苦,而那些物质富足的富人们,他们沉浸在物质之中完全难以自拔,完全丢失了精神上的支撑,成为了精神上的乞丐,真正的乞丐。这不正是对我们现实中那些本末倒置、追名逐利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摸爬滚打地,而身心疲惫的人们的一种警告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光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却忽视精神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物质只会让我们沉迷难以自拔,精神才能让我们忘我,以摆脱物质的痛苦,得到解脱。

第四段---双人舞(爱的力量),这里男舞者背起了女舞者,向着光的方向前进,前进„„好像整个舞蹈,只有在这里出现了两对双人舞,我理解为,爱的出现。这个爱也许仅仅是两个人的,爱的对象只有那一个,但这至少是爱。拯救的力量就是在爱的依稀微茫之中。在此过程中,两对舞者之外还有一个孤独的男舞者,执着棍子盲目地追寻„„

这让我想到爱的力量,爱给我们带来了陪伴的温暖,心灵的慰藉,让我们有了责任,有了动力向着光明,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而那些找不到爱的人就只能孤独地盲目去追寻人生,找不到方向和希望。所以我们需要爱,需要爱去让我们摆脱求道路上的困难。

以上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几段,还有就是那位当所有的舞者都来谢幕,包括那位无论是喜是悲也如如不动的僧人也来谢幕时,依然默默在谢幕的舞者后面拿着耙子耕作的耕耘者。他一直是以人肉背景的姿态出现的,无论民众如何痛苦,找寻„„他都如一个毫不相干的形象独自耕作,那时我就冥冥中感觉,这个人肉背景很重要。果不其然,后半场,这位耕种者独自出现,用耙子在舞台上静心划出了20个同心圆,约30分钟。

我感觉这个耕种者其实就是僧人,也就说都是修行者,或者说是修行者的一体两面。参禅有止和观两种方法,如果说僧人做的是观,那么这位耕种者做的就是止,一切的痛苦挣扎精神的焦虑都在土地地耕作中停止。流浪的终点是归顺土地,修行的终点也是归顺土地;精神的归属是肢体劳动,痛苦的终结是默默耕种。

耕种者是有福的,纯朴的劳动者是神的厚爱。那些我们现代人看起来蠢笨之极的手工劳动:木工、缝纫、烹饪、园艺耕种„„正是能把我们的精神的焦虑、飘忽的头脑深深植入大地的途径。这让我觉得修行(即忘我,从苦难中解脱)是两面的,一面是精神的追求,一面是物质的劳作。

《流浪者之歌》通过舞者们的的肢体动作呈现的是求道之旅,由此岸向彼岸的旅程,集祭祀、膜拜、修为、朝圣等等宗教仪式于一体。苦难的生命,朝圣之路就是生命之旅。求道,缘自信仰、渴慕,是精神所需。而代价,却必定是肉体的痛苦。舞者压低身姿、缓行慢舞,迟滞、痉挛、抽搐般的舞姿,沉重的呻吟或者吐纳声,皆为呈现求道之途的苦难。最终在那飞流直下的谷瀑、倾盆谷雨,带着巨大声响的壮观中,求道者们得到了光明,从痛苦中得到解脱。

在这一过程中,我明白了流浪者的终点是什么。是忘我,是解脱,是摆脱苦难,是走向光明,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向那群衣衫褴褛的男女那样在物质中挣扎,而是像那个僧人一样追求精神,向那个耕耘者一样通过物质的劳作释放痛苦,这样我们才能得道,才能走向光明。

第四篇: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

观后感

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班级:微电子技术一班

姓名:夏瀚涛

学号:200931261185

指导教师:邓晨霞

正文:

在最后一节舞蹈欣赏课上观看了台湾现代舞大师林怀民先生的”流浪者之歌“感慨颇深。

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对文艺类的舞蹈不是很了解,更别说在舞蹈中也不算很流行的现代舞了。但是,今天看了流浪者之歌,不知不觉深受感动。让我这一个门外汉也情不自禁的深深的沉醉到其中。

流浪者之歌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第一段 痛苦的昭示

开场时,就被那忧伤的曲调和震撼人心的舞美所吸引。一个僧人,站在左前方的台上,上面不断地洒下谷物,灯光照在谷物上,谷物似水流从他的光头上流泻,在足下堆积。他应该就是婆罗门之子乔达多·悉达多,历经静坐冥想、放浪形骸、流浪苦行的种种求道法门,而在放下一切法门时得证圆满。在他身后是群舞,有男,有女,着素衣,有的手持棍子,在痛苦中挣扎。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无论是喜是悲,这个僧人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如如不动,是世间变幻的写照。

全剧没有一处布景和实景,三吨半稻米便是整部舞作的全部舞美。金黄的色泽,与灯光配合制造出质朴而别致的舞台效果。也许很多时候这几吨稻谷成了卖点,但是我们不仅仅的来看稻谷的,我们要看到稻谷的意味。稻谷是收获的象征,是富裕的象征,但也是沙漠的象征。正应征了佛祖的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开始的时候衣衫褴褛的人们在满地的稻谷上挣扎,稻谷从他们的指缝中抓起又漏下,痛苦的人们犹如在沙漠中行进。沙漠的原野,精神的也是物质的。

第二段 自我的鞭挞

演出中另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舞者手中的棍子。棍子表达的是对自我的防护,对外界的敌意。干枯的树干象征着生命的干枯,了无希望,上面绑的铃铛,不时发出清脆的声音,那也许是人心中对希望的呼唤,是对神的呼唤。我注意到,开始一段的铃铛好像是很少的,不是每个都有的,到了这一段好像就每根棍子都有了。是不是对希望对神的呼唤越加强烈了呢?

在舞剧的中期,男人们拿着绿色的树枝抽打自己,让我看得触目惊心。随着他们的自我鞭挞,我的内心也在经受着鞭挞。绿色树枝是希望的象征,是谁不让的生命的希望的希望不能发芽,是人自己,既折磨了希望也折磨了自己。此时我心中只有念头:人的不自律才是痛苦的根源。一切都存因果,此消彼长。自我谋取到眼前的那点利益也不过是截了自己的脚补自己的头这样的蠢事。人的自我是就那鞭挞着希望和鞭挞着自己的树枝,就是既不利益自己也不利益众生的痛苦。

第三段 物质欲中沉溺

那个全身只着一根带子的男人,和一堆稻谷从空中重重砸下。前面的舞者如果说表现都是饭都吃不饱的穷人,始终站起跌倒,牢牢地被吸引在大地上,(在人智学中,大地也代表着物质)那么这健硕的男子(肌肉非常之美)定是个富足的人,也许他拥有许多的粮食和黄金。(这里稻谷可以解释成黄金,财富)那么这一段,这个男子也始终贴在谷堆上,他只是挥霍,挥洒那些稻谷抑或黄金,他几乎连向上的力量都没有,他沉溺在这些物质之中。

第四段 爱的力量

到了双人舞阶段。这里男舞者背起了女舞者,向着光的方向前进,前进„„好像整个舞蹈,只有在这里出现了两对双人舞,我理解为,爱的出现。这个爱也

许仅仅是两个人的,爱的对象只有那一个,但这至少是爱。拯救的力量就是在爱的依稀微茫之中。

在此过程中,两对舞者之外还有一个孤独的男舞者,执着棍子盲目地追寻„„,似乎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她。

第五段 心无杂念

不记得顺序了。全场暗淡,没有音乐,唯有僧人静静站立,谷物簌簌倾泻在他的身上。我觉得这是个观照的暗喻:我只是个通道,世界从我身上流经,不来也不去,不多也不少。在这里我也试着作了一下静心:看着谷物在灯光中飘落,听着簌簌流泻的声音,不存一念,天地间只有我独自存在。

第六段 火的仪式

舞其实每段都是一个仪式,那么在本段中的仪式感就很明显了。爱出现了,火-光明之子也就出现了,这里男女围着火跳舞,我好像出神了,感觉自己好也跳上了舞台和这些舞者在一起祈祷,祭祀。我冥冥中觉得这个场景是如此的熟悉。如果真的如斯坦纳说的:想像的生前的反射。我就该相信这些事情也许真的曾经在我身上发生过。

第七段 谷物瀑布(光的降临)

这段是高潮,突然谷物如瀑布(两排)从上方倾泻而下,灯光辉煌了起来,人们在欢呼。谷物这时犹如暴雨,“暴雨”过后,居然有烟(携带在谷物上的灰尘)冉冉升起,整个就是雨过天晴:蓝色天空里飘着白云。

第八段 背后的耕作者

以上的部分就已经结束了,但是贯穿整个舞蹈我看到了另一个隐藏的地方,也是隐藏的寓意。那就是贯穿整场的那个拿着耙子的默默的耕作者。前面部分的时候,他一直是以人肉背景的姿态出现的,无论民众如何痛苦,找寻„„他都如一个毫不相干的形象独自耕作,那时我就冥冥中感觉,这个人肉背景很重要。果不其然,后半场,这位耕种者独自出现,用耙子在舞台上静心划出了20个同心圆,约30分钟。很多人都会注意到那位一直纹丝不动站了90分钟的僧人,而我对那位耕种者却念念难忘。我在翻看豆瓣相关资料的时候,好像在一个访谈中,林老师说:“在这个舞蹈中僧人和耕种者的地位同样的重要。”

我感觉这个耕种者其实就是僧人,也就说都是修行者,或者说是修行者的一体两面。参禅有止和观两种方法,如果说僧人做的是观,那么这位耕种者做的就是止,一切的痛苦挣扎精神的焦虑都在土地地耕作中停止。

无独有偶。在看影片之前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位修行者要去长途跋涉,准备突破最后的障碍。最后他来到沙漠的边缘,他感觉到自己正笼罩在莫名的空虚中,不管走那条路都是同样的空虚和寂寞。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眼泉水,水珠不断冒出,又重新被沙漠吞噬。同时也有两个不同教派的修行者来到这里。三人在此顿悟。他开始返程,再一次经过曾经路过的一个花园,他停留了下来,有位老人在等待着他,老人说:“如果某人像你那样,从遥远的他乡找到回家的道路,他必然会热爱这温润肥沃的土地。他知道生长的一切必将会死亡,死亡同时也孕育着生命。”流浪者答道:“现在我归顺大地了”。从此他精心呵护她的花园。

不能说这个故事和流浪者之歌是非常契合的,但和舞蹈结合起来看,有一点却是相同的:流浪的终点是归顺土地,修行的终点也是归顺土地;精神的归属是肢体劳动,痛苦的终结是默默耕种。

耕种者是有福的,纯朴的劳动者是神的厚爱。我记得耶稣诞生的故事中,神就是托梦给两个看上去脏兮兮的牧羊人去祝福的。所以我觉得修行是两面的,一

面是精神的追求,一面是生活的劳作。

感想 :

舞蹈播放结束,但是我还是久久的不能从刚才的意境中解脱出来。之前看过《婆罗门》一书中有下面一段话:“如是我闻。不旅行的人绝无快乐,罗希塔!活在人的社会,最善良的好人也会变成罪人„那么,流浪去吧!

流浪者的双足宛如鲜花,他的灵魂成长,修得正果;浪迹天涯的疲惫洗去他的罪恶。那么,流浪去吧!

他的福份跟他一起作息,跟他一起站立,睡眠,如影随身和他一起移动。那么,还是流浪去吧!“

流浪去吧!多么诱人啊,又多么残忍啊!

可以看出,“流浪者之歌”不只是一场舞蹈表演。它兼容艺术和文化上的多方指涉,却浑然合为一体„美好的台湾舞者以每根筋络,每块肌肉,全然投入地表达一场朝圣之旅中的圣洁感与祈求。

最后,舞到终段,黄金米瀑洒落,带出狂喜。这段超凡亮丽的剧场表现,迷醉着我们的想象力。

当你完全沉浸在这个舞曲中,你只会热泪盈眶。

第五篇:流浪者之歌诗歌

背负沉重的行囊与亲友殷切的希望

我辞别了可爱的故乡

心中充满了那如烟似梦的幸福追求

誓要走南闯北去勾画那金秋的向往

像随波起伏的飘萍动荡

梦中的憧憬似断线的风筝失向远方

钢筋水泥凝固的冷漠城市

到处都有让寻梦者碰壁的墙

眼花缭乱纷纭车水马龙,悲哀

碾灭了激情在三月天红火的绽放

生活的道路习惯沧桑惨淡的心房

麻木如行尸走肉般 流浪 流浪

还记得空中花园的厕所旁

一只流浪狗在灌木丛中矗了土屋三尺长

苦苦挣不到他乡的栖所

艳羡那狗窝清凉,踌躇的脚印终日彷徨

人生之洋中有远航的帆

可叹自己却不是命运的船长

镣铐与枷锁下躯壳已在寒冷中冻僵

灵魂于惨淡之涯中如柳絮飘扬

文明的土著见不得漂流的远客

借口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群寄生的“蚂蚁”与“老鼠”搞啥名堂

聚在繁华幽暗的鼻腔,呼吸难畅

还是不死心啊,不屈的魂

与我们唱着漂泊的歌曲流浪

闯荡在公与不公中,仍还坚信着

有一天能够取得一片绮彩作幸福的温床

下载流浪者之歌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浪者之歌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浪者之歌(推荐五篇)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舞蹈欣赏》要结束了,当初就是想选一门相对轻松一些的课程,能够在繁忙的专业功课学习之余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休息。很开心,这门课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其......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赏析[五篇]

    《西方室内弦乐艺术赏析》期末论文 情感的盛宴——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赏析 提到《流浪者之歌》,多数人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绚烂的演奏技巧和深沉的、伤感的旋律。在这一首......

    《流浪者之歌》教案[样例5]

    《流浪者之歌》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节奏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2、认识小提琴。 3、了解吉普赛人。 教学重点 体会小提琴在演奏乐曲时的旋律性和技巧性。 教......

    《青春之歌》读后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青春之歌》有感青春是一首惆怅的歌,也是一首嘹亮的歌。青春是一场忐忑的梦,也是一场绝美的梦。我们迷茫徘徊过,我们也豪迈潇洒过。只要我们饱......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有这样一位女青年,不屈与命运的挫折,反抗社会与家庭的压迫,带着满腔热情加入革命运动,将自身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人民的革命事业结......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 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教过书和当过书店店员,由于受到马列主......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一:青春之歌读后感余永泽是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开场给我们一个很善良正义的形象,可是随着小说的进展,我们看到了他阻碍革命的一面。他自己不支持革命,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