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贯彻三个教学原则论文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学形式呆板,方法、途径单一,很难得到学生的重视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遵循语文教学的三个原则,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当前高职院校中,作为基础课之一的语文课越来越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呆板,教学中软件匮乏,途径单一,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易体现;另外,学生素质的差异,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参差不齐,都是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贯彻高职语文课教学的三个原则。
一、根据学生的素质贯彻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学生)在实践和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主体性的一个重要品质是主动性。主动性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除了要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外,更要注重各种能力的自我培养。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入到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语文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这类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素质差,缺少自主能力,同时又受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分数轻实际才干”的影响,习惯于教师的灌输,缺乏自己欣赏和分析文章的能力。这正是高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主体性原则要求在高职的语文教学中:一是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具体专业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能够给学生提供主动、独立学习的最大时空,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要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各种思维能力(如抽象与形象思维,聚合与发散思维,直觉与想象思维等);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在教学中,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交流,师生互为动力,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灵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目前学习语文的依赖性,改变对语文课无兴趣、不重视的现象,真正地通过语文课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根据课程特色贯彻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磨砺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而言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最好能够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一些文章。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缺乏探究精神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的同时,欣赏享受美学形象的感染与熏陶,这样,才能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更为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而学生也在探究、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联系以往的知识积累提出假设,在实践活动中获取证据,从中加以提炼和解释,用事实来验证假设的正误,最后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甚至争论进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整个过程都伴随着学生自己对知识获得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增强能力。
在高职的语文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文学作品,如何使学生读懂、学好这些课文,想象是理解的翅膀。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展开丰富的联想。这种想象不是天马行空式的胡思乱想,而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作。文学的魅力,正在于它表意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学生会争相表述自己的意见。文学教育,需要一种宽松、和谐、能激励人探求乐趣的氛围,尤其是在高职的课堂上。相反,学生的文学“味觉”受到伤害,就无法形成独到的见解,甚至导致思维的雷同和创造力的萎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创设一种令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了解学生进展情况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性,应该说教师对开展探究性学习负有组织、监控、指导的责任。
三、根据时代的要求贯彻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封闭只能导致僵化,开放才能搞活教学。由于种种原因,高职语文教育呈现出纯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使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即加强人文教育、塑造人的灵魂的功能被忽略,很多教师完全不顾学生实际,或用做题方式解读文学作品,或因循陈旧的文学阐释习惯,或搬用文学赏析文章等等……本应活泼生动、有血有肉、充满灵气的文学课堂,被弄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造成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严重伤害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语文课堂设计的内容要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身心的发展,加强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来。
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中专、技校、职高和普通高中勉强上线者。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他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力、理解力、消化力要明显薄弱一些。美国学者卡罗尔说,个性化教育是“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努力达到的一种平衡。”其最大本质特征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对每个人的教育。把人当作教育的主体,对每一个人负责,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为学生设置适应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针对这些特殊的学生,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允许学生力所能及地、自由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时,应当在重点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标,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学生考查课的成绩,可通过平时的口谈、笔谈,期末的面谈,以及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等来评定。我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激发求知欲。这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推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从空间上讲,要把学生从语文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拓展学生视野,扩大语文信息量。学生往往因为缺少生活发现不了作品艺术之美,又因不能学以致用发现不了生活之美。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要选择那些富有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的作品,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课堂拓展到生活,求得课堂和生活的互补。同时,教师要特别关注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使之介入课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要通过语文课堂对作品的感知,激励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对人的终极关怀,让学生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情感的陶冶,从而拓展他们的精神空间,以便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El后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苦难和不幸,让学生同情心得到培养,学会关心,学会关怀,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打破课内课外界限,加强有效的指导。教学中,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如朗诵、演讲、征文等)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事先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具体指导,事后对其在活动中的得失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使他们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提高水平。另外,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网络提供的教育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迅速扩大,不仅所有的图书馆、专业数据库等公共信息进入网站,而且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站、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业学术组网站等都已进入网络。语文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重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将得到极大的满足。
实践证明,高职语文只有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好地贯彻语文教学的三个原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才有可能培养出不仅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发现问题、抓住机遇等能力的人才。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已成为必要的辅助手段,在课堂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来从事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从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阐述一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引起了教学的变革。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与高中语文,大学语文不同,强调实用性。与高中语文有差别的是高职学生不仅要灵活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还要提高文学与文化修养;与大学语文不同的是,高职语文为应用服务,更加注重实践性。可见,高职语文更加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高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爱迪生说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高职语文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呢?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有自身的优势,能够集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身,与传统的上课方式不同,能够达到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所达不到的效果,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帮助教师更好地理清教学思路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老师思路清晰时,授课会从容自如、详略得当、清晰顺畅、张弛有度;当老师思路不清晰时,自己都觉得凌乱不堪,不知所云,老师授课不顺,学生也不知所云。如果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使用课件、利用演示文稿事先理清思路,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二)帮助教师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不断地讲解,不断地强调,不断地重复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这非常浪费时间,而且效率较低。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根据教学需要,可以使用课件,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图片、影片、动画、声音、录音等,用幻灯片演示效果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势必事半功倍。
例如讲《采薇》时,考虑到学生比较难理解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情景交融的意境,于是就在素材库中选取了一幅“杨柳枝条飘飘”和一幅“雪花纷飞、道路泥泞”的画面作为课件的背景或插图,并插入了《琵琶语》这样悲伤的音乐。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意境,感受到了征人在回家路上悲伤、无助、孤独的情感。
(三)能够加大教学密度,在有限时间内增加内容含量
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后,明显感觉课容量增加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授课内容增加,教学密度增大,学生掌握知识比较轻松、容易。两节课才能讲清楚的内容现在一节课就能讲透。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传统教学需要3课时才能将课文分析清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后,2个课时就可以分析透彻:第一课时,梳理课文,课件展示课文主要内容及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第二课时,图文并茂,展示孔子弟子各言其志的场面,并评述他们的志向;第三课时,截取影视作品中有关孔子理想的相关视频,联系本课中孔子赞同的志向,比较异同。这样,不仅教学内容含量高,而且教学手段丰富多彩。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情,除了取决于心智的成熟与否,还取决于是否对这件事有足够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职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激发兴趣提供了保证。信息技术能够把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影音等综合在一起,如果课堂上做到了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突破时空、激情飞扬等,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听呢?课堂有什么理由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呢?
(一)巧用多媒体,设计“吸引”之导语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端,导语设计好了,把学生都吸引过来,意味着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优势,设计“吸引”之导语。例如,在教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时,先用乐曲《西风》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南极的寒冷和风沙,并展示关于南极的图片,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极地环境。这就是音乐和图片的魅力。
再如,教《雨巷》一文时,制作了一幅flash动画:在一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天气里,惆怅、哀怨的诗人独自撑着油纸伞在悠长的雨巷独自彷徨,彷徨,一个丁香一样的美丽女子撑着油纸伞,在惆怅的诗人旁边飘过……这个过程配上了忧伤的音乐。还没有进入课文,学生已进入了意境,体会到了《雨巷》的感情基调,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制作“微课”,开创“情境”教学新方式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微课通过丰富的视频资料的展现,能够设置情境,使教材中静态的文字升华为动态的画面,辅助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成。如:在讲王蒙先生的《语言的功能和陷阱》时,制作了关于“王蒙简介”的微课视频,教师的讲解配上相应的图片、音乐、动画效果,激发了学生了解王蒙生平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讲到语言的修辞功能时,以小品《不差钱》中“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的片段为主体制作小微课,让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掌握了修辞功能的内涵及重要性。运用微课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三、活用网络平台,提高学习自主性
“培养高职学生语文自主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平台的搭建为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一)采用“超星尔雅”,在线自学
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超星尔雅”大学语文的网络课程。本网络课程所用教材是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本课程包括现代文、古代文、诗歌、西文汉译等16篇内容,视频有63集,主讲人是南开大学陈洪等6位教授。
学生在线学习很方便,有电脑登陆端口和手机学习端口。课程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与交流,可以说,这种方式消除了学生与名校、名师之间的距离,他们可以和名校在校生一样享受优秀的教学资源。这样,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主动性。
(二)登陆“blackboard教学云平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正在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天津职业大学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打造“以硬件为基础、以网络为保障、以资源为核心、以应用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blackboard教学云平台”。平台上有教师的授课课件、授课视频、习题、课程目录、知识点、知识体系等,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登录平台自学。如上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看视频讲座,接受教师在线辅导,与同学互动讨论实现“信息传递”。这一套系统平台,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效率有很大提升。
(三)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
现在,网络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学生应学会善于利用网络,围绕主题自己去上网查询与处理资料。
每节课都有与本课相关的其它知识。如果学生主动上网搜集这些资料,既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又增长了知识。如在讲《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时,同学们对其他十八首也很感兴趣,就上网去搜索,有几个同学还将其打印出来,并熟读成诵。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QQ空间、微博、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沟通学习方式、交流生活点滴、探讨人生价值等。
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一)应用信息技术更有助于培养想象力
虽然,信息技术只是高职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和手段,但是,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影音等资料,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使思维变得宽广,视野变得开阔,从而能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形象、再现形象。
其次,写作是高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职语文包括应用文写作、公文写作等。在写作训练时,运用网络为学生提供相关写作信息,创设相关写作情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想象完成写作,想象力也随之提升。
(二)应用信息技术更有助于培养语感和发散思维
直觉和发散思维是高职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首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景、创造出浓郁的语感氛围,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感。如通过信息技术配乐朗诵、内容的情境展示、合作探究问题等都会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发散思维。搜寻大量可以使学生思维发散的素材,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辨析,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用多种方法、途径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不唯书、敢质疑。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语文教学,有助于素质教育更好地实现,文化素养的加速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授课形式丰富了,课堂生动了,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能够积极主动去思考、探索。然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分依赖多媒体,导致效果不佳;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人云亦云,缺乏主见与独立思考,扼杀了创造力;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课堂有时候缺乏亲切感,不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今后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时多些思考,如何用的适时、适度、高效才是关键。
课题名称: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邱敏凡.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9).[3]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4]陆玉娥.信息技术运用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利弊[J].青春岁月,2011,(6).[5]张晓君.谈高职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08,(1).[6]姚润梅.试论“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302).[7]高江凤.探析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常州信息职业信息技术学院学报,2010,(6).(姚艳颖 天津职业大学 300410)
第三篇: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课题。语文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关键,区别于高中语文教学。也不同于大学语文教学。因此,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有所创新。本文拟从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从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措施等方面来阐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语文;教学;创新
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只经历了小学和初中,学习到的有关语文的知识非常少、非常浅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
1.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
3.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投入太多精力。
4.思维活跃灵敏又常常自惭形秽。
5.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
这就导致了“字不成体、文不成句、语无伦次”以及“上课只讲俏皮话、文章只到网上找、毕业难填求职表”这种状况。这一状况如果得不到缓解,则会严重影响五年制高职生的成才。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职业学校必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面镜子,更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避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本内容涵盖广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能够熏陶思想情感,明辨是非善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应用文写作是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最基本的交流途径。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加上当局者迷,轻视语文学习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确立专业化导向
专业化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不能只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而要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
2.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是要创造宽松的创新教学环境。创造性的灵感总是在主体迷恋、执著、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因此,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成为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二是教学体系要多样化。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数也不一样,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建立选修与必修、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第三是要将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
3.创新教学内容
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使大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高职语文“学以致用”。
4.创新考核方法
五年制高职语文应该不拘一格,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变一元化为多元化,根据语文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准确、科学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高职护生语文教学中爱情观引导论文
摘要:高职护生“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她们的情感状况关系着自身的学习、就业及生活,更关系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中利用经典的爱情题材文学作品引导高职护生了解爱情、感悟爱情真谛,从而形成良好的爱情观,达到规划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职护生;语文教学;爱情观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许多班级都是清一色的女生,女性护生比例高达95%以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高职护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卫校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相对轻松,因此高职护生“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学生年纪尚轻,心智还未完全成熟,阅历浅薄,经验缺乏,在西方性解放的思想不断渗透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学生游戏爱情,蹂躏情感,寻求刺激,甚至将两性关系作为解决生活费的手段,由此形成畸形、变态的爱情观。高职护生的情感状况关系着她们自身的学习、就业及生活,更关系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对高职护生的爱情观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整合教材,加强爱情认知
高职护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爱情朦胧期,对异性或爱情的话题极其好奇。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如大胆地拂去爱情的“神秘面纱”,大大方方地谈“情”说“爱”,正确引导,净化高职护生的心灵,满足高职护生的好奇心,引导培养高职护生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笔者从教的学校使用的是杨九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其中爱情题材的篇目有7篇,诗歌《静女》、《致橡树》、《雨霖铃》,小说《荷花淀》、《项链》、《边城》和戏剧《雷雨》。但分散在教材的各册中,都受制于不同的知识点、不同体裁或训练目的,爱情主题不明显、不突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设置一个“爱情单元”的板块,突出爱情主线,明确爱情的思想内容。有诗歌、小说、戏剧,并且增加了外国文学作品,让高职护生通过对这些爱情篇章的学习,对爱情的认识更全面,从而为她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走进文本,感悟爱情真谛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指出:“教授的艺术就是如何懂得引导。”高职护生鉴赏力差,模仿性强,对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强弱差异,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异,对美的评判固然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引导高职护生认识爱情的本质,领会爱情的真谛。
(一)领悟爱情的物质性以避免盲目性
高职护生涉世未深,对爱的理解还很肤浅。影视网络中的情爱场面,言情小说中的暧昧描写,大街小巷中情人间大胆的亲昵行为等,使她们以为爱情就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就是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其实对于爱情,马克思曾做过这样的解释:“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可见爱情是一种很现实的情感生活,它必须依托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散发出诱人的温馨。鲁迅的小说《伤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文中的主人公原本已经冲破重重阻力奔向幸福,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的真正原因,用文中涓生的话来形容便是“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拥有了爱情并非就拥有了世界,因为“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爱情的物质基础首先是心理基础,它必须是两个人格成熟、心理稳定的异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一见钟情或纯粹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欲望,不能说是爱情。其次是经济基础,也就是爱情赖以存在并为之发展的物质生活基础。《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之所以长期陷入痛苦之中,固然是因为她有不切实际的追求所谓高雅生活的虚荣心,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物质基础在爱情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缺少了物质基础,爱情就无以为继。身为学生连生活都得依靠父母,当然谈不上爱情基础。
(二)品味爱情的精神性以避免功利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到现代新思想影响较深的青年一代,国外的开放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更深,虽然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不过同样也造成了大众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并影响到了校园。在爱情观方面,某些高职护生秉承金钱至上的原则,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众人眼中的白富美,有些高职护生甚至为了获得内心需求的东西,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爱情作为异性之间特有的一种感情,是人类最崇高圣洁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感情的升华,是异性间心灵碰撞、感情交融而绽放出的绚丽的光芒。双方必须在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的基础上,相亲、相爱、相扶、相持,才能幸福、长久。舒婷的《致橡树》倡导追求的就是男女双方在爱情世界中,纯洁平等、自主独立的现代爱情理念,是一种同甘共苦且相互依存的爱情关系,也是一种既尊重对方同时又不忽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小说《简爱》一直被认作是女性捍卫爱的尊严和平等的典范。作为家庭教师的女主人公简爱深爱着男主人罗切斯特,这种爱没有尊卑之分,完全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一种爱。可是当得知罗切斯特是有妇之夫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当后来她得知罗切斯特成了一个几乎一文不名的残疾人时,她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旁。在她看来这样的爱才是有尊严的平等的爱。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因为在爱中渐渐迷失自我,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喜欢与否决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她认为渥伦斯基不再爱自己时,失去了存在感,选择了卧轨自杀。爱情一旦沾染了功利性,就不会幸福,同样女性要想活得有尊严有地位,不能依附于任何人,一定要自立自强,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价值,生活才有意义。
(三)理解爱情道德性以增强责任感
部分高职护生对于恋爱抱着玩的心理,她们选择恋爱的根本原因在于排解心中的寂寞,同时或出于自身情感的需要,又或者是基于自己对于刺激的需求而进行的相关行为。并没有太多责任感和道德感,这不仅是对恋爱对方的极其不负责任,而且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社会道德告诉我们,婚姻是恋爱的最终目的,人们进行恋爱行为,其目的都是最终能够找到自己所爱的人,并与其厮守终生,而恋爱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桥梁,也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很多人认为如果恋爱的目的不是为了婚姻,那么这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应当受到社会唾弃的行为。因此,在道德层面上恋爱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爱情是一种精神生活,也是一种行为表现,诚实守信、忠贞专一是爱情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遭受多大挫折,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初衷。《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因贪图一时的虚荣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他们并没有“夫妻似鸟同林宿,大难来临各自飞”,而是咬紧牙关,同心协力,一起分担巨额债务而毫无怨言,我们不禁要为玛蒂尔德后来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勇敢、坚忍鼓掌,也为她的丈夫大难面前敢于担当,所表现出的责任感和对妻子的真爱喝彩。《雷雨》中周朴园始乱终弃,30年后出其不意遇到侍萍,为了避免惹出是非假惺惺安抚侍萍表示怀念和忏悔,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周朴园同样是始乱终弃,而当他在一次庭审中再次遇到玛丝洛娃时,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正是当年自己的荒唐无知注定了玛丝洛娃的悲剧命运。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幡然悔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要陪着玛丝洛娃一起去流放。这个举动体现了他对自己心灵的救赎,也体现了道德的复活。通过对比,既从道德层面加强了对人本质的认识,又让高职护生明白什么样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人生。
三、进行爱情专题语文实践活动,规划人生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要进行爱情教育,就必须把爱情作品的教学和高职护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设计高职护生普遍感兴趣的各种爱情专题语文实践活动,让她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学习、去感悟。这样既提高了高职护生对爱情的认知,又挖掘了她们的潜能,促进了她们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实现。因此,在“爱情单元”的板块我设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青春与爱情邂逅》之课本剧的编演,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根据主题,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改编。各组分工明确,如编剧、导演、演员等,改编由小组集体创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护生们首先要把课文研究透,甚至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要将课文内容烂熟于心。接下来对选定的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和挖掘,哪些内容暂时先搁置,哪些内容要保留,究竟怎样把叙述性的语言转化为舞台语言,怎样进行各个环节的精加工。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要对舞台说明和人物对白进行精心设计。
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一方面将课文知识作了广泛延伸和深度拓展,既扩大了高职护生的视野,又使高职护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加强了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高职护生的创新能力,她们在创设情境及角色模拟过程中,将死的课本知识变成了活的实践能力,展现了才艺,增长了才干。同时在合作中增强了团队意识,锻炼了相互配合与协调能力。学生编演的课本剧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她们对爱情的思考及理解。如《尾生之约》改编自课文《静女》,同时结合了典故《尾生抱柱》的情节。主要剧情:一个夏天的傍晚,尾生在蓝桥下等待着心爱的女子,他焦急万分,左右徘徊就是不见爱人的踪影。其实他的爱人早在蓝桥上轻声偷笑,想要给他一个恶作剧。不料这时,忽然山洪暴发,尾生抱着桥墩不肯离去,最终被山洪卷走,姑娘见此情景,毅然跳下了蓝桥……剧本以尾生抱柱的情节,传达爱情要坚守,爱情也需要理智的观点。课本剧的表演不仅展示了高职护生各方面的才艺,而且在编演课本剧过程中提升了她们的思想境界。费尔巴哈说:“爱就是成为一个人。”在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观教育,不是为了教会高职护生谈情说爱,而是让高职护生真正懂得爱,懂得美,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曾宏燕.爱情教育:一块不该忽略的教育领地[J].人民教育,2002(4).[4]严芳.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对中职生爱情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第五篇:《论文》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性的练习内容,是学生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大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要写出真情实感。
三、在生活中积累材料,丰富大脑。做到多阅读、勤观察、勤写日记、多思考,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作文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发现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性的练习内容,是学生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眏了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大小。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学生的习作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同的习作却写出了相同的内容,也就是“题目不同,内容一
样”,即“换汤不换药”现象;写作过程或冗杂繁长,或极尽“简洁”、三言两语,最终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还有的习作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矫揉造作现象严重;再如“流水帐“作文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反眏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过分重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联系教学实际,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其实就是说话,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自己心里想的挺好的,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与之大相径庭。其原因就是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心里想法用简洁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新教材在多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而口语的表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即兴演讲”、“背诵比赛”等各种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其“口脑合一”,以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出真情实感
新课标更注重思想感情的培养,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之所以会“言之无物”,无从下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明白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 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只有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写得自然、顺手和流畅。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感受,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这样才会真实、自然、言之无物。
三、积累材料,丰富大脑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它作为文章构成的重要成分,在写作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着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关系到写作活动的成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材料缺乏,写不出来。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材料的积累。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⑴多阅读。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得以延续的载体。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拓展思路,认真合理地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2)勤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掌握观察的各种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认识、分析、评价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
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3)勤写日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叶老的话给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多写多练,而在教学中最有效,最易操作的的就是学生经常写日记。在现实中,一些学生提起写日记就喊累,不知写什么,其实日记的内容很好确定,可以记下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和感触;也可以写下自己对某事的态度和看法„„均可作为日记的内容记下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库。“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材料,学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作也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快乐事,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持之以恒,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我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