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念散文
雪 思
来Y城有些年头了,每至冬日,对故乡的思念便愈深。几日前,地方新闻说Y城第三次降温失败,我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路人身上的薄衫,不禁莞尔。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南方小城,怎敢轻易奢望它会有冬天。
儿时,与伙伴们谈笑,有人说喜欢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痴迷了双眼;有人说喜欢夏天,衣衫薄,夏夜的凉风,让人昏昏欲睡;有人说喜欢秋天,银杏黄,稻花香,硕果缠绵着味蕾,好不快活;也有人说喜欢冬天……其实,在四季分明的故乡,每一季,每一日都觉得极其快乐啊!
然而,不知是原本如此,还是怀念至此,如今想来最喜爱的还是冬日,因了寒风的萧瑟,愈发懂得温暖的可贵。冬日的雪,多年来念念不忘,甚至于见到写雪的诗句也一眼就记在了心上。
故乡的雪,总在寒冬深夜悄然落下,洋洋洒洒不知不觉就笼罩了整个村庄。待早起时,瞥见窗外的皑皑白雪,一路惊喜地跑去和正在做早饭的外婆讲,下雪啦!下雪啦!那时候,从初冬开始便时刻期待下雪的时日。而离开故乡多年后,每逢冬日回乡,都赶不上一场雪。遗憾,是有的吧。只是不知,它可是在怪我当初,毫无征兆的突然离去?
如此,关于冬天与雪的记忆,就都停留在了孩提时代。
雪 诗
初入学堂,随着老师摇头晃脑的朗诵王荆公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时,家乡有雪,却从未见过梅花。仅凭书本上诗句旁附的一小幅水墨画,和老师的描述去想象那是怎样一番美景。许多人说,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更是诗人结合自身处境抒发的情怀。而我,仿佛与生俱来般,总是先入为主的对自己的第一印象最为深刻,以至于每次考试诗词赏析的时候,都说不到官方解析的点子上。我只记得,那时候每读一句,脑海里就自动闪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寒冬腊月,几株梅花插在墙脚,四周一片白雪,除了乌黑的枝条和红色的墙砖,满是一片肆意清凉的雪白,而那似有似无的花香却不知是何香味。此后每次见到这首诗,都是这样的感觉,大概那样一幅画面已在我脑海根深蒂固,不论过去多少年。
而后,又读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老师说,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还是在四行小诗的旁边,附了一则水墨画,看着看着,老师的话语在我耳中渐行渐远。我只看到,在一个下雪的寒冬,四下里,渺无人烟,一片寂静,除了满世界的雪,还是雪。一位老人,独自坐在江面的一叶小船边钓鱼,试想,在寒冬季节里,鱼儿是否都沉在温暖的水底深处,大概不会出来觅食吧。而那孤零零的老人家,应当十分享受这样的寂静吧,或许,有雪为伴,他也并不觉得孤单。
某日深夜,读到一篇以“晚来天欲雪”为名的散文,如今只记得文中前部分写了诗与诗人的种种,具体的也记不清了。然而那首小诗却在脑海徘徊许久,迟迟不肯褪去。那晚,我一遍又一遍,一字又一句的呢喃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肯停歇。这首为世人称道的五言绝句,是诗人白居易写给刘十九(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的邀约信,寥寥二十字,写尽了生活的诗意,和友人温暖的情谊。那新酿的美酒,那小巧的红泥火炉,那个即将要下雪的冬夜,恨不得我就是那位与诗人酌酒尽欢的刘十九啊!而后每次见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等此类诗句时,也总忘不了脑海深处,臆想出的那个千年前寒冬时节温暖的雪夜。
雪 事
长辈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每年初冬刚至,人们就开始盼起下雪天。大人们渴望着来年的庄稼丰收,小孩们却想着在银装素裹的雪地里肆意玩耍,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不亦乐乎。
那雪,总在冬日的某个深夜来访,不带一丝征兆。有经验的老人们推算往年的雪期,也总能知道,雪会在何时到来。于是早早的,大人们就给小孩备好了棉袄,棉鞋。然后,在下雪的日子里,老人围炉聊家常,小孩雪地闹得欢。那时候,总见外公穿着双木屐鞋踏雪出门,去田地里看油菜苗,怕它冻了,冷了。而通常,哪怕是一尺多深的大雪,也无法掩盖它蓬勃生长的欲望。那双木屐鞋,深沉厚重,和棉鞋一样的深黑色,我偷偷的穿过几次,试图和外公一样走去雪地里潇洒几回,然而终究太大太沉,显得笨重,走不动路,只得作罢。而后来,脚长大了,那双木屐鞋却随着外公的离去一并消失了。在后来的许多年里,再也未见过有谁在雪地穿过木屐鞋。
后来的几个冬日里,大多时和表弟跟着外婆去四外公家串门子,围炉烤火剥棉花。通常八月末,棉花的果实开始裂开,阳光若好,不多时就会全部盛开,若天气不好便开的很慢。去地里摘棉花的时候,就得把裂开的“棉花桃子”一并也摘下,待到寒冬时,几个大人小孩一并围炉剥棉花。剥完的棉花桃子壳,用麻袋装着在烤火的时候,倒在火盆里引火,或是在做饭的时候,倒在灶肚里烧来煮饭。一堆燃烧着的火红色的棉花壳,远看似一幅艳丽的画,近看似一朵朵嫣红的花,不久,便又化作一堆灰烬,短暂如烟花。
下雪天,一家子老小围在院子的屋檐下燃炉烤火。雪一边下,火苗一边蹭,火光印在脸上,热乎乎的,红通通的。呆的久了有一丝燥热,便走进雪里,看着它一朵朵飘在手上身上,那冷热交替的感觉,十分惬意舒爽。然后,便在外婆的呼喊下,回到火炉边。不知何时,四外婆拿来了几块糍粑和几个红薯,架在火炉边上未烧尽的树枝上烤着。然后就目不转睛的盯着它们,一会儿,糍粑鼓起来了,拿起火剪将它翻面,若发现的晚了,就裂开一层金黄的锅巴,而我就恰好喜欢那火候正好的金黄锅巴味。抑或是红薯皮的颜色开始泛黄,慢慢裂开变黑的时候,也迫不及待的将它翻面,等到另一面也烤熟了,就和美美舅舅各自拿起一个,在外婆的叮嘱声里跑出门外雪地里,再也不肯坐在火炉边半刻。
那时候,已学会写字,一手握着吃食一手执着树枝,在雪里乱涂乱画。
不是竹叶,也不是梅花,只是一些对过往的牵挂。
虽然,许久没有触到松软冰凉的雪了,许久没有看到漫天纷飞的鹅毛大雪了。虽然,岁月变迁,我早已习惯了没有雪相伴的冬季。可我仍殷切的盼望着,也一次次的幻想着,我再次走在白茫茫无边际的雪地里,恣意潇洒……
哪怕当我回头时,他们的音容笑貌都已不在。
第二篇:念雪散文欣赏
阳光斜射在小镇上,便洋溢出绵金的柔光,从桥上往下望,河流绵绵,几片冰瓦盖在河道上,那一缕银白发射阳光,我才想起了一位久违的姑娘——雪,自冬天以来,确实有些时日没见到她的身影了。
念童时,冰封千里,寒雪盖山,银白交舞,几柱冰锥竖立于砖瓦之下,每每此时,总与童年伙伴约至,淘气的我们想尽法子去伸手探那冰锥,又生怕把它弄碎了,总是小心翼翼的。白雪如白毯铺地,又似无尽白棉,铺天盖地。无尽洁白迷人,就连不懂事的孩子也不忍心踏破这片纯洁。睁眼,银白素裹,大自然不媚不娇,闭目,心灵沉寂,耳边便是雪的呢喃絮语。
长大后的我们,尽管不再像当年那么幼稚,但仍然有人会站在屋内,去赏今年白雪飘然,虽不说有当年张岱湖心亭看雪那般痴迷,但心中却不忘,那片白,那年事,那隅地,那年人。
成长悄悄拜访了我们,一些烦恼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雪姑娘却始终在窗外装点,院子里的雪人,窗户上的霜花,以及那遍地的皑皑白雪,到处是她走过的痕迹。她还在啊,在河畔的宁静,在堤岸的皎洁,在枝头的萧索······可不知为什么,不变的落雪,有点陌生了呢。
暗淡的教室里,冰霜镀在窗户上,外面的世界,还是落雪依旧的季节。那么美,那么近,触手可及的鹅毛大雪,如梦如幻的冰天,雪姑娘悄然矗立在面前,微笑的眸子里,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曾经的失落与悲伤、曾经的欢笑与喧嚣、曾经的错过与不值得·····冥冥之中,自己又走了一遍自己的人生。
春天的花开花落,夏夜的荷塘月色,秋景的落叶归根,转眼间,今天,阳光依旧的冬天,寒冷如故,却不见当年佳人,散花落入红尘·····
雪花,不就是大自然的精灵么?仔细倾听,似乎每朵雪花都有自己的故事,当初,它们都有自己的翅膀,就像童话里的天使一样,翱翔在九天,春夏秋三季过后,翅膀脱落了,无声无息,静悄悄的,他们就这样来了,舞在半空,落于尘埃。
它们会难过么?我不知道,只知道它们在沉默,没有说一句话,便散落在人间各处。也许,它们真的背负着没有翅膀的痛苦······
远方的天空,被阳光照亮,我却有点怀念那片灰蒙蒙,怀念那鹅毛一样的精灵。念雪的三分洁白,恋雪的三分柔情。
下雪吧······
第三篇:情感散文:念
曾经以为,伸出手就能摸到蜃景,回过头就能看见光年。
我们都曾在这样的惨淡中被灌满绝望。庆幸的是,你一直在。
我站在风中,闭上眼,任凭这夹带着一丝丝泥土清香的风恣意的吹乱我的头发,静静的呼吸着。或轻,轻抚我耳际,或重,流离我指缝,你就像这风一样,静静的,驻足于我。不一样的是,睁开眼,你还在。没有任何的言语,你却懂我所有的悲伤和向往。于我而言,你就是云淡风轻的天空。
我们一起走过很多个夏天,听着学校门前知了叫着夏天的烦躁,在黑板上重重的画下一个个遥不可及的心愿。看着天花板上风扇一圈圈的转着不知疲倦,在课桌上刻下一句句青春无悔的壮志豪言。放学后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吃着门口五毛钱买来的冰棒,在回家的小路上畅谈着那天发生的一切一切,把所有的小心事装进对方的脑海,然后一起没心没肺笑着,亦或是一起呜呜咽咽哭着。
终于,夏天还是过去了。
我们去了不同的学校,有了不同的朋友,看着不同的风景。更多的时候是你听我诉说着,没有只言片语。你说我变化的多了,你说我的生活是怎样的充实,充实到和你不在一条轨迹上,然后笑着。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你就像路边的站牌,虽然不是我的终点,却可以在任何时候,让我以任何姿态停靠下来。
那晚,躺在床上,想着正在流逝的时光和过去的年华,不由得滋生出一丝丝的悲伤,很自然的,我失眠了。翻着手机里的通讯录,还是在那个熟悉的再不过的名字前停下了,犹豫了很久,还是发了一条短信过去。几秒钟之后,一个电话过来,仅仅只是那个熟悉的声音,滚烫的眼泪便止不住的掉了下来。“还好吗?”、“最近怎么样呢?”、“好好照顾自己呀”、“有我呢”…虽然只是再简单不过的几句话,听你说着却比任何词藻都暖人心窝。那晚,我睡的很安心。你总能猜到我任何时候的想法,一起在阳光灿烂下扬起嘴角,一起在乌云密布中紧锁眉头。
后来,有一天你给了我一本书,刘同的〈你的孤独 虽败尤荣〉。扉页印着一句话,“你还有我,便不孤独”。曾经以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可是在经历一次次现实的冲刷之后,我发现一直站在原地的,也只有你了。也许是我花光了所有的运气才遇见了你。你就像阳光一样,足够神秘,虽然不知道何时以怎样的姿态照进来,但是照进来的那一瞬间,让人有足够的勇气去朝着太阳前进。
又一个夏天来了,你喜欢的蔷薇开了。爬满栅栏,一簇拥着一簇,义无反顾。开出一场美丽的梦,无关于情感,无关于现实。你说那满栅栏的蔷薇一直延伸着,就像一场美丽的逃亡一样。你说我们也是其中的一朵,在最美丽的青春里轰轰烈烈的逃亡。
我们继续,继续着青春的逃亡。
一念花开,你朝我走来。
一念花落,我朝你走去。
第四篇:花城碎碎念散文
满地的黄花风铃木
转眼间,来到了三月的尾巴,广州现在已经开启了夏天模式,穿短袖和裙子的时令来了。
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当时选择来这个城市,居然是喜欢他的阳光和温暖。
来广州之前,我在长沙上大学。长沙的美食是诱人的,但是冬天的寒冷却让人害怕。
那是刺骨的疼痛,每年我的手脚都会生冻疮,红肿红肿的,双脚就算在被窝捂一个晚上也是冰凉的。我特别怕冷,身体对于冷的不适严重限制和束缚了我的思维。
宿舍和教室基本没有空调和暖气。有些宿舍的姐妹实在受不了,经济还算宽裕,于是大家筹钱买空调,才有了一方温暖的栖息地。
为了让身体暖和起来,大家想了各种办法应对,比如织围巾,总热水泡手泡脚,热宝宝取暖等。但这些方式只能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毕业那年,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往南走,离开这个寒冷之地。于是,我报考了广州一所高校。
记得那场考试在冬天,我时常会为那个时候的自己感到骄傲:目标明确,不畏严寒,起早贪黑地复习,时常通过咖啡提神醒脑。终于,得尝所愿。
自从来到广州后,我就与寒冷隔绝了,再也没有受过冻。就算是一年中少有的几个冷天,穿件羽绒服就足够应付。广州是没有冬季的。
此时的广州,阳光明媚,百花争艳,木棉花、紫荆花、黄花风铃木等,彷佛积蓄了太久的能量,满树满树地绽放。
公园里,校园里,马路边因为这些花仙子,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春风拂过,抖落了一地的花瓣,惹人怜惜。难怪广州又被称为“花城”呢!
来这里已经十年了,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相对于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我更倾向于活在当下。然而,当十年出现在思绪中的时候,我还是捏了一把汗。原来,时间是个大大的小偷。
当初大学舍友四个,如今我们天各一方。偶尔在朋友圈互动,图片和文字还是熟悉的模样。我们都是单纯的人,命运也算眷顾我们,生活应该都称得上安稳吧。
前一阵子,大家饶有兴趣地说要聚聚,为了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虽然很久不见,她们仍然是我可以信赖的姐妹。
同事关系则完全不同,虽然已经共事七年,彼此除了工作,能说上话,再无其他。也许再过上十年,也很难拥有校园的那种亲密信赖的感情。
在体制内,有很多的身不由己。每天埋首于形形色色的文件,这些文字是程式化的,生硬而枯燥,与趣味和智慧相隔很远。
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这些琐碎的事情会慢慢消磨心力。
当然,对比某些企业,体制也有他的优点,比如工作体面稳定,福利待遇过得去等。大多数人只看到这些表面的安逸,如果不主动学习,放纵自己,无异于“温水煮青蛙”。
工作之外,应该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而这些,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
这两天,女儿能够自由向前爬行了,还能招手示意“再见”,音乐起来的时候会鼓掌了。成长就是在不经意间就来了。
对我来说,现在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看到女儿的笑容。她的笑容具有神奇的功能,能化解我所有的愁绪。
第五篇:念云,念雪作文1400字
念云,念雪作文1400字
念云,念雪作文1400字—瞬息万变却又恒久如一,这是云的语言。云稍纵即逝的特质,像极了时间,让我着迷。你捕捉到它的瞬间,或许它就将不复存在。你的目光紧紧尾随着它,而后升起的各样感念,也将如它一般迅疾地消散,无法被表达,无法被记录,更无法重演。你却又是如此难以察觉眼前之景的变化,只能在惊觉它已经变换了一个姿态后,慨叹一声。而倘若飞上云层去看,流云纵情蔓延,无边无际,眼前之景仿佛并无不同,这会让你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无法感知过去与未来,有如超越时空的自由飞翔。
物是人非是人间常态,身边的人事几经辗转,身边的面孔几经改变。过去的愉快最终因为过于短暂而变成日后回忆时的感伤,而曾经的感伤则由最初的刻骨铭心而变成了回忆中的快活体验。过去的一切已经混合,犹如深冬时节玻璃窗上模糊氤氲的雾霭一般,轻轻抹开来,才可以清晰看见令人动容的往事。毕竟,人总是要分开,为着各自的命途。所以,相见,是何等幸事;珍惜,是何等美德。少年的心性,浮躁而激烈,洋溢的感情无处安放,被我用来装点平淡的生活。直至今时,我才能懂得平凡的生活给予我们多么庞大的福祉。疾病、贫穷、痛苦、灾难······这些,离我尚远。只希望,今后能练就“飞上云层”的心性,如此,便能多感受一些生之欢愉。
生活在烟水缭绕的江南,我很少遇见冬天下大雪。遇着下雪的天,我总是希望雪能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所以我不热衷于打雪仗、堆雪人,我总是希望路上的行人能顺着脚印走,尽量保留着光洁的雪层。在书中见过一些关于雪的场景:“雪是大地惟一的盛装。天寒地冻,散落在雪原上的黑帐篷是避难之地,煮茶的残火在昏暗的空间内闪烁微光,浓香气味随之弥漫开来。外面是谜一般的寒冷······”“徒步行走,离开居地的群落,直到炊烟袅袅都已不见,来到一片荒原之中,发觉天地间了无痕迹,只有踩出的一行脚印,指示来时的路途······”“······之后,便是大雪,美丽得春天都不必再来了。”······数不胜数,我没有亲见,却也由此产生了对雪的无数憧憬与联想。在下雪的清晨外出,立即能感受到以往的喧闹纷杂被大雪覆盖后的寂静。的确,冬夜之雪,本性洁白,默默无声却覆盖一切。
记得念初中的时候,性格刚烈,难以放弃对于是非善恶的执见,常常难以抑制产生将对立面摧毁的冲动,遇见讨厌的人,总是免不了冷嘲热讽,针锋相对。怒火中烧的时候,即便是在公众场合,也毫不顾忌她的颜面。事隔几年,今日想来犹觉愧疚。母亲曾经指着老师在同学录上留给我的一行字“性格张扬”,厉声对我说,“你看你!······唉!”当时我不解,但并没有追问,母亲也没有多说。母亲常在我抱怨他们对于我习琴过于苛责的时候对我说,“其实我让你学琴的目的,不是要你今后成一个什么大家,只是希望你能愉悦身心,修身养性。”殊不知正由于儿时父母对我的苛责,剥夺了我太多的休息时间,少了太多的儿时应有的玩乐,才导致了后来“物极必反”的结果。但今时今日,我还是很感恩他们让我懂得了坚持与勤奋的可贵。而现在我也能够明白母亲那一声叹气背后的深意。
书中写,“皑皑白雪,从天降下,积后消失,可比人间罪障。”在经历过自己因为与人性格不合而被恶语相向之后,在经历过因为他人仅凭印象的无端猜度而不得不面临流言四起的境地之后,在轻信他人最终招致欺骗过后,我便时时提醒自己,事情往往不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不要随意猜测,我们总是被自己的判断所惑,却又无法脱离自己的判断来认知事物。然而,认识与真实之间,却总有一段距离。不如雪呵,不如雪呵,我终于明白了雪中那谦和宽忍之心。念云,念雪,我仿佛感念到了像花朵一样摇曳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