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
摘 要: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非常好地支持概念图的教学。把概念图应用到教学上,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概念图能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概念图 构建 思维 效益
九年级学生面对毕业学业考试,要完成7~9年级共6册科学教材中考试纲要内容的复习,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搞好复习是摆在每位九年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笔者作为一名九年级一线科学教师当然也责无旁贷,在笔者尝试的多种方法中,用概念图法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就用“概念图”法优化科学复习方法谈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构建概念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确定一个复习的主题,列出相关概念。
例如,在复习“生态系统”这个课题时,涉及到下面的这些概念——“生态系统、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动物、植物、细菌、真菌、有机物、阳光、空气、水”等。这些概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显得很凌乱、很琐碎,可先让学生把这些概念写在纸上,也可以把概念写在卡片上便于移动,对构成概念图很有帮助。
第二步: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把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最前端或关键位置。在上述例子中,把“生态系统”概念置于顶端。若有时要确定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比较困难时,可以注意一下概念的背景,或了解概念出现的顺序,来认定概念的等级。
第三步: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在上述例子中,把“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置于“生态系统”的下一级,而两者之间应在同一横向的水平位置上,再逐个将“空气、水、阳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从属概念逐个放在其下,使相关概念放在合理位置,具体的事例放在最下层,从而使内容更加丰富。然后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概念间的连线可以是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见下图)。
第四步: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连接词如“是、包括、表示、需要”等。连接词要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使概念之间建立某种意义。此外,还要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交叉连线的联结,并标明连接线。例如:“分解者”还可与“非生物因素”连线,使学生联想到“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等。这样当许多相互联系的概念捏到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概念整体,形成了一个知识链和知识网(见图1)。
第五步: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写在概念旁。在动物旁边写上“昆虫、青蛙、蛇”等,在植物旁边写上“草、树”等,这样使这个概念图就更加丰富,有血有肉。并且随着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入,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实践后的反思
1.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与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等一样是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但是概念图更侧重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科学上的一些微观结构、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科学原理,概念图就显得爱莫能助了。
2.教学时间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教学需花费较长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图来再现他们的知识,特别是初期可能会耗时较多,表面效率较低。这部分内容的完成如果放在课外进行,势必会占据学生大量学习的时间;如果放在课内,课堂的效率又如何保证?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开展好概念图教学值得进一步去思考。
3.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培养的是学生对概念的分析、比较和理解能力,因而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不能为强化概念图教学而忽视其它重要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①高文著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②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③白桂香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7。
④《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
第二篇: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摘要] 教学设计这门学科的概念体系庞杂,设计过程又高度对象化和情境化,因此教学设计过程规律性中又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从把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出发,客观全面地构建了一套该课程的概念图,这将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 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主导-主体”
引言
教学设计是隶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是一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技术学理论和实践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这几十年里,教学设计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植”到我国以来,通过借鉴-协同-融合-创新的发展,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开发、实施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教学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概念繁多、设计的诸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设计过程灵活多样,加之众多教学设计流派的涌现及其对概念的界定和说法不一,使教学设计这门课程显得概念繁杂、设计思路不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本文拟把握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高度概括化地、直观、简练地构建一套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一、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教学设计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atic design),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方案并进行修改的过程。其学科性质是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的应用性“桥梁”学科,理论基础为系统论、教学论、学习论和传播理论。它有三个应用层次:1.教学系统设计层次(以“系统”为中心)属于宏观设计层次; 2.教学过程设计层次(以“课堂”为中心); 3.教学产品设计层次(以“产品”为中心)。其哲学基础是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有学校教育、全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等。
仔细分析多年来国内外对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尽管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名目繁多,但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不外乎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1]。本文将基于这一基本划分,对每一类教学设计又从其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和教学应用三方面去探讨,最后将其关系用图像化形式直观表现出来。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1和ID2)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英文缩写ID),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
1、理论基础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系统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其中以学习理论为分代原则将传统教学设计又分为ID1和ID2。ID1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代表模式为“肯普模式”(总结为4个要素、10个教学环节、解决3个问题)。ID2的理论基础: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代表模式为“史密斯-雷根模式”(重点放在教学组织策略的设计上)。
2、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
(1)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的作用是鉴定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依此形成总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分析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揭示这些学习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学生特征分析应从三方面进行:了解一般特征、确定初始能力和测定学习风格。
(2)教学目标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即认知、态度、情感及行为领域应达到的目标。常见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家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国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系统。
(3)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和强化法等。
(4)教学媒体的选择应用
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一切技术、手段和设备。在选用教学媒体时一般遵循目标一致性、经济性、组合性、易操作性和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则进行[3]。
(5)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用
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发现式”和“传递—接受”教学策略等。
(6)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教学评价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①按评价的基准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②按评价的实施阶段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③按评价采用的方法不同,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4]。
3、教学应用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应用主要是“四表一图”的设计,即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表、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表、选用媒体情况表、形成性练习表和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的设计。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ID3)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时也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重视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5]。
1、理论基础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系统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身包括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在ID3中是否还能作为理论基础值得商榷)[6]。
2、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
(1)教学目标设计
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以确定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主题”。
(2)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3)信息资源设计
确定学习主题所需信息资源及每种资源在学习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 在“自主学习设计”中均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5)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
协作式教学策略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 [7]。
(6)学习环境的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于传统方式不同。现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设计中,要考虑到将教学设计技术、网络媒体和以“学”为主的管理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学习环境。
(7)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评价
以“学”为主的教学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文件夹评价和网络教学评价等。
3、教学应用
在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自主性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手段整合于课程的各要素中,探索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典型的有基于webquest和miniquest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另一主要应用是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三)“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克服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片面性,将教学看成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一个辩证过程,认为学习是个“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过程。
1、理论基础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奥苏贝尔的“教与学”的理论与建构主义的“教与学”的理论的结合。
2、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就是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将上述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即可[8]。
3、教学应用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主要应用形式是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因为“主导-主体”教学设计不论是“传递-接受”教学还是“发现式”教学都可以在网络化的情境中实现。
二、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概念图(concept maps)”是一种是用来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规则的工具。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诺瓦克(Joseph D.Novak)等人确立, 经过近30年的研究、实践和发展, 概念图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策略与技术[9]。这是因为,首先概念图非常适合发散的思维活动,由于概念图的结构是发散的,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考虑得更周全;其次概念图的非线性结构和可以隐藏与扩展等特征,使设计方案美观实用,而且师生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可进行动态地修改和完善;另外概念图也适合于教师之间的协作,特别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师通过网络协商时,教师可以共同创作概念图,或者互相补充完善概念图。下图是本人构建的教学设计这门课程的概念图:
两点说明:
(1)教学设计这门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论、系统论等课程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另外,教学设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情境,其设计过程可能大相径庭。所以教学设计过程是一高度面向对象,面向情境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所以,概念图中列出的设计过程只是一般性步骤,但在具体情境中要灵活对待,不能一概套用。
(2)教学设计这门课程的教材众多,版本不一,对概念的界定和设计步骤说法不一,本人在参阅教学设计多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去粗取精,抓住其一般规律。因此上述概念图不失一般性,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将教学设计复杂的概念体系和设计过程用图像化形式表现出来,概念间的关系和设计流程一目了然,这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利用该概念图进行教学会更加方便有效。
第三篇:中考科学复习方法
总纲:
这个科学是就我认识是指大家都认可不可质疑的,可我们知道这个人性化的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的答案哦。嘿嘿,前面是废话两句看哈;主要是希望你放松心情。常说高考是打心理战的过程,那中考肯定为心态的影响也很大啦,所以我们首先调整好心态,安静下来认真分析自己现在的情况。如现在的各科什么问题最难办,针对这个问题思考,当然你也可以就这个问题请教一下老师或者谁的,其实你完全可以和我交流交流哦,这个是的职业与专长,嘿嘿!
概述:
梳理条目、夯实基础;过滤试卷、重温错题;关注课本、再翻笔记;关注热点、学以致用;模拟练题、寻找感觉;调整心态、强化信心。
分解:
“梳理条目、夯实基础”建议同学们考前要“逐条对照考纲,分清知识主次,构建知识网络”要了解试卷结构,做到“心中有数”,理清各科考点,做到“心中有纲”。“过滤试卷、重温错题”建议同学们考前要重温重点试题信息“整理试卷,找出错题,仔细分析,出错原因,同类错题,为何常错,辨别概念,真正理解”。“关注课本、再翻笔记”建议同学们考前要“重视插图实验的目的、原理、现象,关注阅读材料的信息和背景,重做课后习题,重思书中讨论,重视科学实验,回忆实验情景”。“关注热点、学以致用”建议同学们考前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如:H1N1流感、奥运等。“模拟练题、寻找感觉”建议同学们考前要“每日一套综合卷,收集热点事件的科学原理、实际应用、相关联系、自编试题”。同时调整心态、强化信心。
枚举:
研究说明关注中考方向
以《中考考试说明》为指导,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明确《中考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知识能力要求,明确中考要求和复习目标,加强对近几年中考的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找准复习的方向性,有、有目的、有重点、扎扎实实做好复习工作。
重视课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课本是我们平时的工具,也是中考试题命题的依据,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课本,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按中考考试说明上的要求一点一点地落实,一定要重视课本知识。
随着、技术、社会三者互动关系的增强,联系实际的试题在近几年中考中有明显的增加,这类试题具有情景新颖、知识范围广泛、社会效用较强等特点,解题时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推理、变通、解决没有直接接触过的问题。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选择以环境保护、生活健康、资源、新的科技成果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简化题设情景、挖掘知识内涵、理顺解题环节等能力。其次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自己及身边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要多关注国内外的热点大事,善于捕捉其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信息,如“神舟六号”“禽流感”等。
优化模式 培养综合能力
复习教学是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再认识,再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学生学会整理、归纳,使课本上相关的一些分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提炼出知识点,突出主干脉络,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复习时,只有理解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才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自然科学问题。
失分原因 减少无谓失分
在每次模拟考试后,认真总结得失,特别是要总结不足,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失分原因主要有:答题时思维不够灵敏、审题不够仔细、知识迁移能力与计算能力不强、叙述不准确等。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探究性实验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等。中考前有计划模拟“演习”,考后分析各次模拟考试中的失分的原因,要针对考生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相关的专题训练。通过专题训练,形成清晰稳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达到查漏补缺、全面提高答题技巧的目的。在考试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注意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答题。
另外,在复习中让学生看错题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熟悉题型,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中考复习时,老师要想方设法知道学生缺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补,特别要重视学生在“双基”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小结归纳考前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全心为学生的中考服务。
第四篇: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李哉平
成世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作为化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概念图不失为有力的工具。本文就是把概念图应用到化学教学上的实践总结。
一、概念图的意义
(一)概念图是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结构示意图。概念图通常是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用连线把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可用具体的知识说明概念,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整合成一介有机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就是概念图的一个实例。
图1 “溶液”概念图
概念、命题、连线和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图表特征。概念通常用专有名 词或符号进行标记;命题指概念之间通过某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连接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某一概念还可通过超级链接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背景知识。概念图结构饮包含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要素,节点就是置于圆圈工方框中(也可不置于其中)的概念;连线㻮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是无方向、单向或双向,位于上层的概念可以引出多个知识分支(纵向联系),不同知识领域或分支间概念的连线就是横向联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或符号)。
⒉概念图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人的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除了学龄前儿童,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概念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并列结合关系的层级排列最终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理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根据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开发了概念图这样一种新工具。“学会学习”理论把由概念组成的命题作为教学的根本内容,概念图方法正是以这一假设为理论基础的。
由于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主导和讲授,许多学生总是机械单一地学习,而对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并不理解,其结果往往不能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好死记硬背大量的化学原理与化学方程式。然而化学也是系统科学,其概念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包括从一般到具体的序列关系及渗透的网状关系。脑科学的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通过人的大脑,这样一个并行分布、多层结构、广泛联系的神经网络系统来进行的。概念图的结构特征非常符合人脑的生理机制,概念图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类似于人脑对知识储存的层级结构形式排列,概念与命题的框架赋予了学习过程(包括实验过程)以意义,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的实质。教师的关键就是组织、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立知识网络的结点以及寻找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概念图的类型与形状
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可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元素及其化合物、奇特等知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化学键、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斟酌理论都可编制成概念图。概念图的类型有单概念图和多概念图(又分章 节图和专题图)。它们除了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等要素外,不同的概念图还可有其他特定的构成,但都有概念、命题、连线和层级结构的特征。至于概念图的形状,没有定例,可根据需要制成层次状、放射状、框图状和罗列状等。
二、概念图的学与教过程
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来探究概念图学与教策略的最优化,努力将机械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概念图学与教的过程可分为培训、运用和评价三个环节。
(一)培训步骤
⒈选定学习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因概念图的建构必须依靠对上下文知识的运用,所以最好选取学习者试图理解掌握的一个单元、某个实验活动或者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此形成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⒉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选定某一知识领域后,找出该主题的关键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概念,并一一列出。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从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虽然这样的排列是粗糙的,但能帮助我们确立概念图的结构。
⒊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层和分支。把所有的概念写在活动卡片上,移动卡片讨论概念可能的连接,按照概念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在工作平台(如黑板)上排列卡片,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布。
⒋建立相关概念的连接。把每一对相关的概念用短线连接,并在连线上用适当的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同一领域及不同领域中的知识通过某一相关概念相连接,再经过修改后各级概念及其关系清晰可见,每个人所绘的概念图就基本确定了。
⒌反思完善概念图。对各人绘制的概念图初稿分组进行讨论及补充,构建小组图;然后全班再讨论综合成一个班概念图。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是会加深和改变的,所以要对概念图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使概念图真正成为促进意义建构活动的有力工具。
(二)变式运用
学生在初步掌握概念图的制作技能后,就可运用概念图来进行学习。按由易到难,可让学生绘制三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图。
⒈限定型概念图。构图前教师先给出一定数目且随机排列的概念,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这些术语来画概念图。⒉引导型概念图。给出一定数目的概念术语或符号后,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部分来构图。由于所给信息多于所选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对所需概念的选择要准确,必须对主概念有系统的认识。
⒊创造型概念图。教师参照化学学科知识的特定范围,给出一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围绕这一概念,联想有关的知识、概念,创造性地构图。让学生在类比中联想、顿悟,使思维不断升华,从而产生创造的灵感,将零乱的知识穿成串、结成网,变成“集成电路”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便于应用和创新。学生通过分层次的反馈训练和巩固,得到了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结构化知识,内化为他们的自身能力,且能较快地迁移到同类心智操作活动中去。通过各种变式练习,学生可以掌握概念图的各种制作技巧,如①点-线-面制作法;②筛-排-联制图法;③激活-联想法。
(三)图式评价
学生对所作概念图进行自评或互评,教师也提供概念图进行评价。概念图的评价应参照以下几方面进行。
⒈关键点。即指一个至少有三条线与其他概念相连接的节点。所制概念图中正确的关键节点越多,说明这个学生理解力越强。
⒉连接。可以说明从主概念中引出的属概念或由属概念导入的主概念,以及概念图体系中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揭示往往标志着学生的创造行为。
⒊命题。从连线上注解的连接词,可说明概念间联系的性质和相关的程度以及条件。
⒋层次性。观察所画的概念图是否有层级结构,以概念的抽象概括水平为依据。
⒌实例。由于概念图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还可用具体的事例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也可有针对性地选些实例及结合概念图配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或举出相应事例。从回答或举例中可获知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度和广阔度。
传统的评价方法只能考查学习者的离散知识,而概念图却能检测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对概念图的量化评分不能简单地把评分归结为图中概念连接数目的多少。我们正在尝试“构造概念图习题”,以凸显概念图制作的具体过程。如果教师按上述模式进行教学,或者学生按上述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并能正确地反映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那么就是在进行有助于“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一个知识系统就会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概念。概念图应力求简明形象。
三、概念图具体的操作要领
(一)构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衔接知识与疏通思路
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替学生找出各部分知识的现成结构,而是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建构出一个个可用的概念图。现以“氯气”为例说明,⑴将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分割”成三个知识块,有序布局;⑵连结氯气与各种物质反应的知识线,自然形成一个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网;⑶补上氯气的制法、氯化氢的制法及盐酸性质的知识网;⑷统观全局,再现整体。即将纵向氯气的性质、制法与横向氯化氢的性质、制法结成知识网络(如图2)。图2中12条带箭头的线构成了氯气的知识网络。以“氯气”为中心向外辐射得到性质,再延伸可得到用途;以“氯气”为中心向内收敛,可得到制法。把这张网有序地贮存在头脑中,便形成氯气、氯化氢以及盐酸的性质、制法、用途的思维通路。思考问题时,将问题纳入网络,便可迅速检索出所需要的知识线。
图2 “氯气”概念图
概念图也是自学的脚手架,这种制图预习的最终结果可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基点,学生从中能构造出更丰富的意义。要重视提高学生组织材料的水平,把新内容组织起来并指导学生理解这个组织结构的方法,注意到学生是否把信息组织起来且已理解了所构造的意义。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激励中学会联想,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更多的神经联系。联想不拘于某一概念的内容,还要了解这个概念所处的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有机联系的旧知识,又使新旧知识位置得到合理的分布,当提取一个 概念时相关的一些知识也被激活了。
(二)逐步引导学生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画概念图的习惯
我们鼓励学生花时间和精力画概念图,有意识培养学生课前自己尝试着画形成性概念图,课后绘制总结性概念图,或对图式本身进行重新组合,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学科之中的思想方法。通常在学习初期学生能联想的内容不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联想的知识会渐渐增多。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减少包办代替,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组织的机会,留有一个思考的余地、想象的空间。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单个的”,多个知识的加工也是“局部”的,到章节复习就要及时地把这些的知识编织成较大的网络结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要把有关的概念及时地补充到概念图中,从而形成新的联结。例如: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但各种物质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主线,在知识主线的基础上展开,建立概念图,并且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主线增长,网络扩大。每一章也建立一个小的知识主线及概念图,把每一章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在概念图中加上各种物质之间的合成条件,就是整个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
画概念图初期可能耗时较多,表面效率较低。学会制作概念图,又给予强化而成习惯,学生就能自觉地运用,从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在适应了实施概念图教学方法的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效果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
(三)创建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与对话,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绘制概念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处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各自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概念图来进行合作协商,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与拓展,使得小组成员共同理清知识线索,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找解答办法、得出方案。也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网上实行概念图的师生交互学习和同伴合作学习,一般由网络管理者(教师)提供知识内容和有关背景知识,要求各个网络终端(学生)制作概念图并递交,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BBS进行网上讨论和即时评论,以此促进学习者学会学习。实施合作学习既能互相启迪、完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并引发生动的课堂讨论,这样才能把学科的思想方法落到实处。在这种师生相互尊重的人际氛围、和谐的认知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结合起来而产生了一种整体效应,导致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高质量的内化过程与良好的知识结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有效地提取和应用这些知识,使知识迅速向能力转化。
(四)激发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建立概念图,并将概念图用于教学设计中
作为认知结构的一种镜象,概念图中概念的连接和位置的改变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变化的反映。如交叉连接需要学习者的横向思维,也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对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最初和最终的概念图加以比较,就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与诊断学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努力把新的意义并入已有知识中,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而改进教学方式。概念图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时,学生在建构自己的概念图中遇到了困难,他会清楚地联想到自己的不足;概念图的连接缺乏创造性,就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这样就会激励学生去努力弥补;学生把自己的跟同学或教师的概念图进行比较和探讨后,含糊不清的问题就变得明朗了,并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概念图也可用于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如编写教材、教师备课等中。概念图是一种把概念和命题具体化的技巧,反映出学生搜索已有知识、把握知识特点、联系和产出新知的能力。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掌握了制作概念图的技能,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艺术;也可用适当的方式使概念图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技能。
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第12期第46-50页
第五篇:论文四个优化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四个“优化”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着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我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思想新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校本学期以来兴起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新一轮课改。为使高中政治课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我也做了一些尝试,现从三方面阐述。一.我所理解的优质高效课堂的涵义
我认为优质高效课堂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要高。即在一节课内,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受益率实现最大化。除此以外,高效课堂教学还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优质高效课堂的另一方面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高。学生掌握知识牢固,实际运用能力强,成绩优秀。更重要的是这种优秀成绩的取得是以“负担轻”为前提的,那种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做练习,搞“题海战术”而获得的高分,并不是真正的“效率高”。
二.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前提
2.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由控制者向主导者转变
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美国的教育界有这样几句话: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教”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新型的教学结构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作为教师,要从心理上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并把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落到实处。
2.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起来事半功倍。相反,“强扭的瓜不甜”,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作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教师要在学习时间、方法、策略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三.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途径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如何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可以通过坚持四个“优化”来实现。下面我就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的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实现四个“优化”的 3.1 优化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用几倍于一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课。备好课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以思想政治必修一的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本框的重点是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和四个正确的消费原则,本框的难点是分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否过时。在备教材时,就应该考虑到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 费观。在备教法时因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所熟知,所以学生的观点可能各不相同,宜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备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在备学生时,考虑到我所带的几个班有的纪律很好,但成绩不太理想,课堂气氛偏沉闷,所以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堂分组讨论的方式,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有的任课班级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堂提问的方式。做到 “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总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3.2 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古语云:亲其师、所以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我的措施如下: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节课上,我首先把我自己一月的花费通过列表的形式打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评价评价我的支出中哪些是合理的消费,哪些是不合理的消费,这个举动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消费者。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另外,我在每班都有政治建议本,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也采纳了不少,这对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师生间的融洽关系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3.3优化教学环节,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传统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教学反馈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传统的教学环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重在“优化”。
环节一:精彩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比如我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情境展示:播放我从网络上下载的flash动画歌曲:《我赚钱了 》
我赚钱啦,我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 这首诙谐幽默的歌曲一下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打下了基础。
环节二:合作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学生的学习行为虽然是个体行为,但课堂的小组讨论式学习更有利于创设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联动式学习,更有利于教法多样化的实施。通过小组学习,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互助协作精神。合作学习实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我就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讨论一种消费心理,认清其利弊和应持有的态度,并联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总结本组讨论内容,说明利弊,举出实例,其他同学在听发言时,检查自己的思路,并及时补充、完善,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环节三: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是教学互动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提问的质量高低,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所以要优化课堂提问,防止提问的随意性。
环节四:优化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练习,必须在“巧”字上做文章,做到分层设计、开放思维、形式多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我安排的课堂练习是总结前一段时间(一个月)自己的消费情况,然后分析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消费是不合理的。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消费计划。学生兴趣浓厚,真正把正确的消费观落到了实处。3.4优化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关于教学手段的选用,我觉得不应该“唯传统论”,也不应该“唯现代论”,而应该“唯适用论”。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做法当然不足取,但传统教学方式的实效性也不能全盘否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综合利用。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就非常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因为它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单纯的说教不如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更能说明道理,我在制作这一框课件的时候,除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外,还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政治课代表组织班里有条件的同学,拍一些中学生校园浪费行为的图片,整理好以后发给我,用来充实课件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几天时间就给我发来了不少图片,我把学生发来的图片加入了课件中,上课时播放,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学生自己拍摄制作的图片。
学校食堂里的剩菜
学生宿舍里的水龙头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的优势突显出来,同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而且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来,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创新。